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小强对光现象很感兴趣,通过学习,他对光现象有以下一些理解,正确的是()A.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前端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光,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B.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首次将太阳光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C.使用验钞机时,我们看到的验钞机发出的淡紫色的光就是紫外线
D.雨后天边的彩虹门是半圆形,说明光在空气里不是沿直线传播
2.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
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光学规律。
以下实例不涉及这个规律的是()
A.三棱镜分解白光B.自行车的尾灯格外亮
C.雨后的彩虹D.瞄准鱼的下方才能
又到鱼
3.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45°,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平面镜不动),则入射光线应()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4.如图,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一块平面镜,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A.右侧底部适当垫高B.左侧底部适当垫高
C.水平向右适当移动D.水平向左适当移动
5.下列有关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是反射现象,还是折射现象,光路都是不可逆的
B.光从空气斜射向平静的水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在视野不开阔的弯道口设立的反光镜是凸透镜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6.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则蜡烛B距蜡烛A需5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低且倾斜,在右边三图中,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直径与蜡焰大小相当的圆形挡光板则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D.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蜡烛A的像将变小
7.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
下列光学现象与小孔成像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日食现象B.湖中倒影C.海市蜃楼D.雨后彩虹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
B.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9.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所用物理原理相符的是()
A.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B.海市蜃楼——光的反射
C.一叶障目——光的反射
D.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
10.如图,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5°,S 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面降低时,S 到水面的距离变大
B.反射角大于45°
C.当水面降低时,反射角将变大
D.当水面降低时,光斑A将向左移动
1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
C.雨后彩虹的形成与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七色光原理相同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
B.红、绿、蓝叫做光的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色光
C.我们看到红色的花,是因为此花只反射红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
D.发生漫反射时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一只水鸟在平静的河面上悠闲地散步,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
且小鸟和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
若这只水鸟高0.3m,水鸟头部最高点距离水中像对应位置的距离是0.5m,那么河水的深度为______m。
14.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FO与OG垂直,请判断:反射光线是_____,折射角大小为_____。
15.如图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光路图,其中___________是入射光线,
____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_____度,界面的
___________侧是玻璃(选填“上”、“下”、“左”、“右”)。
16.如图所示,小芳站在竖立的穿衣镜前5m处,她的像与镜面之间的距离为
___________m;小芳以0.5m/s的速度向镜移动3m后,她与镜中的像距离为
___________m,此过程像移动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像的大小_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17.红外线和紫外线是_____光(选填“可见”或“不可见”);电视遥控器是利用其发出的______来控制电视的。
18.如图所示,“金环日食”天象是由光_________形成的。
月球运行至_________之间时,挡住中央部分的太阳光,只有周边的太阳光能够射进人眼。
19.我国著名思想家墨子和他的学生在2400年前,用“小孔成像”实验,解释了光是沿______传播的。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当物体到小孔距离大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20.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____,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绿、____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三、解答题
21.如图所示的是上午8:00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
请画出一小时后太阳光照射同一点时大致的入射光线及对应的反射光线
(________)。
若此时入射角改变了10°,则反射角将变为_____度。
22.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
在一次实验中小明没有将玻璃板与桌面垂直放置,如图甲所示,他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移动,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重合。
请在图乙的简化图中画出图甲中蜡烛A的像的位置。
(请在答题纸上画出图乙并作出图甲蜡烛A的像)
(____)
23.远处看国家大剧院,它宛如一个巨大的椭圆形球体漂浮在水面上,如图甲所示,其实它是国家大剧院和它在水中的倒影一起形成的,大剧院倒影是国家大剧院在水面成的
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其原理是我们物理学中的___________,请在图乙中画出大剧院上面的一点A点经水面反射后,射入我们眼睛所在的B点的一条光线的光路。
(______)
24.请在图中,作出光源E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E′.
(________)
小珠利用图所示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多组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接着她用量角器测出∠i与∠r,多次测量结果如表,分析可知:在光的反射中,_____。
在图所示的实验中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_____。
小海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如图所示,但纸板与平面镜并未垂直,此时反射光线在纸板_____(选填“上”、“前”或“后”)。
序号∠i∠r
130°30°
245°45°
360°60°
25.角锥棱镜是一种作回射用的玻璃元件,它用三个90°角回射入射光束。
主要应用于常用数码设备:照相机、闭路电视、投影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CCD镜头及各类光学设备。
如图所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一条光线射入。
(1)试完成光路图____。
(2)证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方向相反_____。
26.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小爽正在家里窗台下做作业,但他打开窗户向外望去……请你设想一下,
(1)他可能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还有一个什么疑问?(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问题不用回答)
(2)小爽记得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c=3.0×108 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340
m/s,于是,他想探测打雷处距离他有多远?他动了动脑筋,用自己的电子手表测出了看到闪电后经过t=2 s钟便听到雷声的时间,而后算了算,结果就出来了.请你粗略地将他的计算过程及结果写出来.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A.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功能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A错误;
B.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B正确;
C.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的效应进行防伪的,紫外线看不到,故C错误;
D.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折射形成的,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B
解析:B
A.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因为它的实际深度会超过你看到的深度,是因为光的折射,而A选项三棱镜分解白光,实质就是光的折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的尾灯格外,是光的反射,故B选项符合题意;
C.雨后的彩虹,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又到鱼,是光的折射,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解析:C
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法线成45°,即入射角为
90°-45°=45°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45°,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说明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增大10°时,可知,入射角为
45°+10°=55°
因此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变为
90°-55°=35°
入射光线应逆时针方向转动10°。
故选C。
4.A
解析:A
A.将平面镜右侧底部适当垫高,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反射光线射到墙上的位置下移,可以射中墙上的目标,故A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左侧底部适当垫高,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反射光线射到墙上的位置上移,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B不符合题意;
CD.将平面镜水平向右或向左适当移动,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也不变,反射光线射到墙上
的位置不变,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解析:D
A.在光现象中,无论是光的反射还是折射,光路都是可逆的,故A错误;
B.光从空气斜射向平静水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折射角,当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反射角,故B错误;
C.在弯道中,为了扩大视野,应设立凸面镜,而不是凸透镜,故C错误;
D.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会形成海市蜃楼现象,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6.C
解析:C
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蜡烛A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5cm,则蜡烛B与蜡烛A相距10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故A错误;
B.实验时平面镜必须与水平面垂直放置,如果不垂直放置,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故丙图平面镜中蜡烛A的像会偏低且倾斜,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如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挡光板,则能看见蜡烛的像,无法看到物体B,故C正确;
D.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故D 错误。
故选C。
7.A
解析:A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而日食现象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湖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解析:D
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验钞机,根据红外线的热效应,可以制成红外线夜视仪,故A错误;
B.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不是红、黄、蓝,故C错误;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以此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D正
确。
故选D。
9.A
解析:A
A.凿壁偷光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叶障目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镜花水月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A
解析:A
A.当水面降低时,S与水面距离变大,即物距变大,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距变大,S 到水面的距离变大,故A项正确;
B.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45°,则入射角为4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为45°,故B项错误;
C.当水面降低时,入射角不变,反射角也不变,故C项错误;
D.当水面降低时,入射点右移,光斑A将向右移动,故D项错误。
故选A。
11.C
解析:C
A.小孔成像中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如果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将减小,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故B错误;
C.彩虹是雨后的一种光的色散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与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七色光原理相同,故C正确;
D.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12.A
解析:A
A.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功能,红外线的具有热作用强等特点,故A错误,符合题意;B.红、绿、蓝是色光三原色,这三种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我们看到红的花,是因为此花只反射红光,吸收其它的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不管是漫反射还是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3.反射相等005
解析:反射相等0.05
[1]倒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一个大小相等的虚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距等于像距,故小鸟和像到水面的距离是相等的。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距等于像距,水鸟头部最高点距离水中像对应位置的距离是0.5m,则水鸟有0.25m在水面上,水鸟高0.3m,则水深0.05m。
14.OF60°
解析:OF60°
[1][2]从图中可以看到,CO与EO的夹角是30°,而CO与OF的夹角是30°,这两个角大小相等,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判断,这两条光线是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那么OG是折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那么EO是入射光线,OF是反射光线,可知入射角大小是30°,因为FO与OG垂直,那么OG与OD的夹角是60°,即折射角大小是60°。
15.BOOC6035右
解析:BO OC 60 35 右
[1][2]首先做出MM'的垂线NN',然后找相邻且相等的角,即为反射角和入射角,对应的光线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那么OC即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则BO为入射光线,
[3][4]OA为反射光线,∠NOA为发射角,大小60°。
[5]MM'为界面,OC为折射光线,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界面右侧是玻璃。
16.405不变
解析:40.5不变
[1][2][3][4]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小芳站在竖立的穿衣镜前5m处,她的像与镜面之间的距离也为5m;以0.5m/s的速度向镜移动3m后,她与镜的距离为2m,则与镜中的像距离为4m;此过程像移动的速度大小与物移动的速度相同为0.5m/s,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同,保持不变。
17.不可见红外线
解析:不可见红外线
[1]红外线和紫外线都量不可见光。
[2]电视遥控器是利用其发出的红外线来控制电视的。
18.沿直线传播地球与太阳
解析:沿直线传播地球与太阳
[1][2]日环食形成的原理是当月亮运行至地球和太阳的正中间三点一线时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月亮挡住了太阳中间部分的光线,只有周边的光线传播到地球射入眼睛形成的。
19.直线倒立缩小
解析:直线倒立缩小
[1][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3]像的大小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当物体到小孔距离大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物体成缩小的实像。
20.色散蓝
解析:色散蓝
[1] 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2]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三种色光。
红、绿、蓝三种色光却能够合成出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光来。
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出现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色光混合而成的。
三、解答题
21.
[1]画出一小时后太阳光照射同一点,太阳直射角变大了,入射光线靠近了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如下图所示:。
[2]8:00时,入射角为60°,现在时入射角改变了10°,即为5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为50°。
22.位置不会
【分析】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求解。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而不选平面镜来进行实验的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放置这样才能在水平面内找到像的位置。
小明没有将玻璃板与桌面垂直放置,所以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会重合。
[3] 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特点,作出物体端点M、N在平面镜中的像点M′、N′,用虚线连接M′、N′、M′N′即为物体MN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23.虚像光的反射
[1][2]大剧院倒影是水面的平面镜成像形成的,而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是虚像;其原理是我们物理学中的光的反射。
[3]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垂直镜面;可作出大剧院上面的一点A点在水中的像'A,再连接'A B,这条线交水面于O点,连接AO,可得到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如下图所示。
24.见解析所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前
【解析】
作出光源E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E′,E′即为光源E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i为入射角,∠r为反射角,比较∠i与∠r的大小可得: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图3所示的实验中如果让光沿FO方向射到镜面,会发现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由图可知,纸板向后倾斜,未与平面镜垂直,此时反射光线应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故反射光线在纸板前。
25.见解析见解析
【解析】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先过入射点作出垂直于镜面的法线,现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同理作出下面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根据反射定律图解如图所示,由,(反射定律),,,所以;
因为(两镜垂直,法线也垂直),所以,,即
,AO1为入射光线,O2B为出射光线,即AO1∥O2B且反向。
点睛:重点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反射线跟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6.看到的是闪电听到的是雷声,雷雨天,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由v=s
t
得,
打雷处与他之间的距离:s=vt=340 m/s×2 s=680 m.
(1)根据题意知道,雷雨交加的夜晚,他打开窗户向外望去,看到的应是闪电,听到的应是雷声,所以,他的疑问可能是:雷雨天,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2)由于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闪电传播速度快(传播时间忽略不计),雷声传播的时间为2s,所以,由v=s/t可知,打雷处与他之间的距离是:s=vt=340m/s×2s=680m.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速度公式应用,解题的关键知道是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闪电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看到闪电后到听到雷声这段时间就是雷声传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