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受教育权试题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政治受教育权试题答案及解析
1.2013年11月20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其中就教育体制改革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
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让每
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是国家的重要职责。

然而,当前初中生厌学、辍学情况较为突出。

这是某校近几年辍学情况调查表。

调查发现,就苏州地区而言,除了少数学生因为经济的原因而辍学,更主要的是因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家长不支持。

一些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只顾眼前利益。

他们认为孩子上学就是乱扔钱,不如回家种田或外出打打工(见漫画)。

二是部分同学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

这些学生也曾经努力过,但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
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会自主学习,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快乐,便将兴趣转移,产生厌
学情绪甚至辍学。

(1)请从国际竞争的角度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重视教育问题。

(2分)
(2)请你就所学的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说明不支持孩子上学的做法错误的理由。

(4分)
(3)针对辍学产生的第二种情况,有人认为,只要学会了自主学习,就能获得成功的快乐,取
得好成绩。

请你用七年级上册第12、13课的有关知识谈谈看法。

(5分)
【答案】(1)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很难在社会上
立足,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多财富。

(或答:每个公民都
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力争为国
家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


(3)片面。

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有利于取得好成绩。

但要取得好成绩,还需要学会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析】(1)第一问的回答要注意从国际竞争的角度说明教育重要性。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进
步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2)本题说明不支持孩子上学的做法错误的理由,从法律角度来说,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
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任何人不得侵犯公民受教育权利。

从受教育对个人发展的意义角度,在现
代社会,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系统地掌握现代科学知识,那么,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3)这一问的回答要先判断再说明理由,辩证分析问题。

只要学会了自主学习,就能获得成功
的快乐,取得好成绩。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值得肯定的是,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有利于取得好成绩。

我们倡导
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只是其中一种,要取得好成绩,还需要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考点】(1)本题考查教育对国家的作用。

(2)本题考查教育对个人的作用。

(3)本题考查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2.对于下边漫画中老师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A.做法正确,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
B.做法正确,开除未成年学生不需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
C.做法正确,开除调皮学生是学校的权利
D.做法错误,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解读能力和对侵犯受教育权行为的认识能力。

未成年学生有接受
义务教育的权利,作为老师,对于学生的调皮行为有批评的权利,但没有让其退学的权利,漫画中老师
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可见D应入选。

3.某校七年级(2)班的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学会学习”这一专题时,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课题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就初中生中厌学、辍学原因展开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
其一:部分中学生退学不是因为家里贫穷而是由于家长的不支持。

一些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并不
是很高,看问题也只顾眼前利益而抛开了长远利益。

他们认为孩子上学就是在乱扔钱,二,美好
处也得不到,还不如回家种田或外出打打工,可以赚些钱。

其二:部分学生厌学是因为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

一部分学生也曾经努力过,但由于认识、动机、意志状况等因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快乐,
从而将兴趣转移到电子游戏等地方,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

(1)请你就所学的该单元知识,对不支持学生求学的家长进行劝说。

(6分)
(2)根据材料二中存在的问题,有人认为,只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取得好成绩。

请你就此
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3分)
(3)课题小组通过调查发现,班级中不善学习不会学习的情况比较突出。

为此,他们在黑板报“学
会学习”一栏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学习不只是学人家告诉你的东西”、“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以上观点体现怎样的学习方式? (3分)
【答案】(1)国家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或答初中生依法享有接受义
务教育的权利,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2分);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
业机会,自身得以发展(2分);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道德水
平和文化科学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2分)。

(2)片面(1分)。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克服纠正坏习惯,能使人学得更快更多更好(1分)。

但取得好成绩还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1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3分,顺序错误不得分)
【解析】第一问可从受教育对个人今后发展的意义以及受教育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第二问考
查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好成绩之间的关系。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
条件。

第三问考查学习方式的种类,需要根据对材料详细分析,找到与教材的结合点,即可解答。

4.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指出,休息和玩耍是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下列行为属于侵犯我
们休息和玩耍权利的是()
A.作业未完成,我想看电视,父母不让看
B.星期天作业完成了,父母也不让我去玩电子游戏
C.双休日,父母让我去上补习班、特长班
D.课堂上,我和同桌在玩扑克,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答案】C
【解析】A中作为受教育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义务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B中父母帮助孩子抵制不良诱惑D中我和同桌的行为是违纪行为。

5.某校学生张某的父亲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看到本村很多大学生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认为学习用处不大,经常劝张某退学,外出打工。

加上张某本人学学习成绩不尽人意,感觉到自己一无是处,也有了放弃上学的念头。

作为他的同学你打算如何劝说张某及其父亲放弃退学的念头?(10分)
【答案】(1)受教育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我们应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2分)
(2)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增长才干;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3分)
(3)要学会学习,找到适当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分)
(4)要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2分)
【解析】略
6.接受教育对未成年人而言,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
【答案】对
【解析】本题考察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

《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故本题是正确的。

7.下列做法中,遵守了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的是()
A.小杰为了减轻家里负担,读完八年级上学期就外出打工去了
B.小红家里非常困难,但她的父母仍然坚持让她读到初中毕业
C.母亲让正在读七年级的小花辍学,让她的弟弟继续上学
D.某个体户因人手不够招收了小学刚毕业的小刚
【答案】B
【解析】A.小杰没有珍惜受教育的权利;C.母亲是重男轻女,侵犯了小花的受教育权,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D.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有关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B家里非常困难,但她的父母仍然坚持让她读到初中毕业这是履行了父母让子女接受受教育权的义务。

故答案是B
【考点】受教育的权利不可侵犯
8.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这说明()
A.从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学习条件将不再受经济条件限制
B.从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将享受绝对平等的公平教育
C.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学习条件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D.城乡教育将得到和谐发展
【答案】CD
【解析】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发展,社会生活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在全国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是实现了改革成果共享;并不代表学习条件将不再受经济条件限制。

因此A.错误,B.错误,太绝对。

故答案是CD
【考点】政府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9.某校九年级的学生李刚看到周围的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非常困难,有的只能为本地或外地的
个体老板打工,便认为读书无用,在学校既不认真听课,也不认真完成作业,有时还旷课、逃课,荒废学业,一心想着辍学打工赚钱。

对李刚的想法和做法,下列认识真确的是()
A.是否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是他的权利,无可非议
B.李刚的行为是不认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
C.李刚不懂得只有接受教育,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将来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
D.李刚的行为不符合我国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的要求
【答案】BCD
【解析】李刚眼中的现象是有的,但不是主流。

就业非常困难,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作为个体应从自身找原因,是他不懂得只有接受教育,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将来才能获得良
好的就业机会。

再说,接受义务教育是权利,也是义务,李刚的想法和做法是不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也不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违反了我国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

故答案是BCD
【考点】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0.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受教育()
A.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C.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D.既不是公民的权利,也不是公民的义务
【答案】A
【解析】受教育既是公民行使的权利,又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公民生存和发展来说,是公民的
权利,从国家的繁荣发展来说,受教育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故A选项选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B.C观点片面,D观点错误,所以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了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

11.材料一:小红是某校七年级学生,学习非常优秀,但她家境贫寒,父母要求她辍学打工,她
被迫离开学校南下打工。

材料二:某校为了帮助同学减少梳洗时间,要求全校女生将长发剪短,否则不准进校上课。

大多
数同学虽然对此不满,但还是照办了。

只有吴静心疼自己留了7年的长发,坚决不肯剪,学校就
真的将她拒之校门外。

(1)上述材料说明什么?(2分)
(2)请你列举两部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

(4分)
(3)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我们应如何维护自己的这一权利?(6分)
【答案】(12分)
(1)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行为时有发生。

(2分)
(2)《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任答两部)(4分)
(3)①与对方协商解决;②寻求父母、亲友、老师、学校的帮助;③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寻
求帮助;④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解析】
(1)材料一中父母侵犯了孩子的受教育的权利,材料二中,吴静同学的受教育权受到了学校的
侵犯,体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行为时有发生。

(2)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的权利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3)当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可以采用这些方式来维权:与侵权者协商解决;寻求父母、亲友、老师、学校的帮助;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帮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
权益。

【考点】本题考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相关知识。

12.教育不仅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而且决定着国家的未来。

我国实现现代化,_______是关键,基础在_________。

()
A.科技、教育B.工人、农民C.权利、义务D.经济、文化
【答案】A
【解析】考查教育的重要性,抓住关键和基础这两个关键词
【考点】教育的重要性
13.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下列属于错误的学
习习惯的是()
A.勤学好问B.考前临时抱佛脚
C.学而时习之D.认真思考,劳逸结合
【答案】B
【解析】此题是逆向思维的考查,是对学习习惯的错误理解。

A.勤学好问,C.学而时习之,D.认
真思考,劳逸结合都是好的学习习惯;B.考前临时抱佛脚是不好的学习习惯。

故答案是B
【考点】学习习惯的正确理解
14.进入初中,我们的学习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下列属于学习新特点的有()
①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②我们可以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③我们可以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学习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④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进入初中后,我们的学习有了一些新的特点:学习科目增多,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学到更
多的知识;课外可以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学习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课外时间多了,能阅读更多的参考书籍;初中的课程对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故①③选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④
观点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学会学习的相关知识。

15.对下面漫画理解错误的是()
A.作为儿子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B.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侵犯了其受教育权
C.爸爸对儿子的爱无可厚非,应当赞成
D.作为未成年人应该争取受教育的权利
【答案】C
【解析】题目要求选择对漫画理解“错误”的选项,漫画中父亲的行为侵犯了孩子的受教育权,是
违法行为,故选C。

【考点】受教育权;家庭保护
16.一个记者和一个擦皮鞋的小孩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你是哪里人?为什么要出来擦皮鞋?
小孩:安徽人,家里穷。

记者:你在哪里读书?
小孩:我不读书,父母说读书要花很多钱。

记者:你想读书吗?
小孩:想,我想自己赚点钱去读书。

根据对话回答问题:
(1)外来民工子女在本地享有受教育权吗?对话中的小孩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3分)
(2)我国有哪几部法律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6分)
(3)以上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分)
【答案】(1)外来民工的子女在本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1分)途径:和父母沟通,说服父母让
自己上学;求助媒体,取得社会资助;求助政府,要求减免部分费用等(2分)
(2)《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6分)
(3)学生可围绕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以
便将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等方面来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3分)
【解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受教育权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题文
中外来民工子女在本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维护受教育权的途径,结合材料“父母说读书要花很多钱”,先向父母讲道理,实在不行,可以求助呀亲朋好友、村委会居委会等;还可以求助媒体和相
关教育部门等。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珍惜受教育权的认识。

(3)根据教材知识,从珍惜权利、认真履行义务、报效祖国等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受教育权;怎样维护受教育权;怎样珍惜受教育权
17.小花是某校七年级的一名女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她家住偏远农村,那里存在严重的重
男轻女现象,她父母认为女孩子读书没有用,要她辍学打工,小兰被迫离开学校到浙江打工挣钱。

阅读上述材料后,结合所学的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花的父母的行为违法了哪些法律?(至少写出三部法律名称,6分)
(2)、假若你就是小花的同学,为帮助她重返校园,你觉得应怎样说服她的父母?(6分)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6分)
(2)做他父母的思想工作,向他父母宣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寻求老师、亲
友的帮助,向有关部门求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分)
【解析】
(1)小花辍学打工,没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作为
未成年人,辍学打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总之所有的违法行为都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首先从法律的角度告诉她的父母,小花辍学是违法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
育法》等法律,不能做违法的事,其次从思想上告诉小花的父母,教育关系一个人能否成材,与
一个人命运息息相关,还可以寻求老师、亲友的帮助来进行劝说,所以主要找准角度,从法律上,教育对个人成材的重要性、寻求亲友帮助等知识点展开回答。

【考点】本题考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1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集体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
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
A.学习是我们享有的权利和机会B.学习是法律规定的任务
C.学习是失学者的一种快乐D.学习是个人的自愿,不应该强迫
【答案】A
【解析】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所以A 正确,BD错误。

对于适龄儿童和少年
失学的行为是违法的行为,对于整个人生是痛苦的而不是快乐的,故C错误。

所以选A。

【考点】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分析能力。

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要珍惜受
教育的机会。

19.被授予“航天英雄”称号的杨利伟,从小就刻苦努力地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这说明他()
①珍惜受教育的权利②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③具有勤奋精神④从小就想当英雄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受教育权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题文中的杨利伟刻苦努力的学习,既是珍惜权利也是认真履行义务的表现,具有勤奋刻苦的精神,所以正确答案选B。

其中④观点错误。

【考点】受教育权
20.分析下列情景,回答问题:
吕小兰是某校八年级的一名女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她家住偏远农村,那里存在严重的重男
轻女现象,她父母认为女孩子读书没有用,要她辍学打工,吕小兰被迫离开学校到浙江打工挣钱。

阅读上述材料后,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吕小兰父母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至少写出二部法律名称2分)
(2)假若你就是吕小兰的同班同学,为帮助她重返校园,你觉得应该怎样说服她的父母?(4分)【答案】(1)回答二部即可得满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
(2)当有人侵犯我们的受教育权的时候,我们应该:
①做父母思想工作,告诉他其做法是违法行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②现在的年龄是学习的最好机会,不能急功近利而荒废了学业。

③现在提倡男女平等,女孩和男孩一样,要把读书放在第一位。

【解析】
(1)题文中吕小兰的父母不让他上学,侵犯了吕小兰的受教育权。

依据我国的法律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

(2)根据教材知识,劝说她的父母,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回答的时候,口吻要贴近学生,不能回答成政府该怎么办,学校该怎么办,可以给偶同学的父母摆事实,讲道理等等,例如,说
明不上学的危害性,讲求男女平等等等。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依法保护受教育权的正确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