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数学解题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数学解题方法
中国古代数学解题方法
1. 早在甲骨文中出现的十进位制记数方法,就是早期的数学计算思想;商代的骨尺和牙尺上也有寸和分的刻度,主要的意义在便于计算。

《九章算术》中开放紧纳性的表述系统,是按个别到一般的方法建立起来的,是由一个或几个问题归纳出基本规律和一般解法,再把各种算法进行综合,得到解决某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方法,再把各领域的方法形成一章,汇成《九章算术》,形成抽象化的数学计算思想
2. 《周易》中的六十四别卦,其核心是八经卦,它的符号表示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数表,是由一堆数字组合而成,有限的符号在不同的位置上相互配置,组合生成无穷多的意义,形成早期的组合的数学思想,是离散数学的基础。

3. 《礼记》中指出初等教育要有数的教育,《周礼》中提到数的教育要有日常生活中的计算。

成为早期的培养人才的“经世致用” 的数学实用思想。

《周髀算经》中系统的把数学应用在天文地理中,突出了数学的实用思想。

4. 三国时代的魏人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解10 卷时提出的“出入相补原理”成为我国最早的数形结合思想,尤其重要的是他所创造的“割圆术”使极限思想在世界上开了先例。

5. 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句话是“一日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首次提出了“无限的思想”进而出现了无限向有限转化的
辩证思想。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
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概括中国古代数学思想有如下的特点:经世致用的实用思想;算法化、模型化、数值化、离散化的计算思想;朴素的辩证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成为数学问题解决的常用的思想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