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矫正儿童的不良“心理”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近年来无形中侵蚀着儿童,妨碍着儿童的心理成长,影响以后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并应从娃娃抓起。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研究;行为引导
例一:小班的玲玲刚进幼儿园,老师就发现她经常对别人做怪相,一会儿呲牙咧嘴,一会儿挤眉弄眼,叫她不要这样,她就低下头,趴在桌子上不作声。
在与她家长的联系中得知,她在家里也有这种现象,并且这种情况出现的越来越频繁了。
爸爸妈妈曾带着她去儿童保健院看神经科,医生认为玲玲的神经系统没有毛病,应该是心理因素引起,建议家长、老师共同来帮她克服。
平时老师更多地关心她,说她长得漂亮,笑起来就更漂亮消除她的自悲感;让她多参加集体活动,一旦出现这种表情时先不指责她,避免让她由此产生紧张情绪,然后通过一些方式分散她的注意力。
通过多方耐心配合矫治,慢慢地,这种表情不再出现了。
现在,小玲玲笑起来可甜美、可灿烂了,而且学会了许多礼貌用语,还会主动叫人,家长和老师都为她高兴。
例二:小二班的燕燕刚进幼儿园,爸爸就反映她在家里老要“吃手指”(吮指),叫她伸出手胖胖的小手一看,食指和拇指特别细,家里对她已经是“爱莫能助”了。
针对这一情况,医务人员要求老师和家长配合,对她采用厌恶、暗示疗法,在她手指上涂龙胆紫,并告诉她药水有毒,不能放进嘴里,吃进去了要肚子痛,同时,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一周以后就有明显好转,二周后就没出现吮指现象了。
婴儿期的孩子吃手指头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般都采取顺其自然的原则,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婴儿出生后的年称为“口腔期”,它是人格发展的个基础阶段。
在该阶段如果父母能够顺其生理发展的需要,比如孩子在临睡前有吃手指头的习惯,不必太担心,等孩子一睡着,记得把手指头从他嘴里移出来,不要让他吃一整晚,以免长此以往手指变形。
但是,如果孩子到了三、四岁吸吮手指,就是一种倒退的行为表现了。
当孩子焦虑和紧张时便会倒退回婴儿时期,用吸吮来满足口腔的,以减少其内心的忧虑。
在这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原因,此时,老师和家长决不能袖手旁观了,要及早认清,抚平幼儿焦虑不安的心灵。
例三:值午睡班的老师反映中二班的小虎午睡时很不安分,别的孩子已经睡着了,而他还在被子里扭来扭去,走过去一看,他脸色通红,头上冒汗,两手在使劲抓自己的生殖器。
老师温柔地把他的手拿开,并坐在他身边,轻轻给他讲故事,分散他的注意力,这样才安然入睡。
以后又出现这种情况,老师还是耐心地对他采取一些措施,如推迟,午睡时经常坐在他身边,要求他把手放在被子外面。
同时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配合,在与家长的交谈中得知,他之所以有这种行为是因为他对午睡感到很烦,而且觉得用手生殖器能使他高兴。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或家长给他一些智力玩具,让他在这段时间里消遣,转移了注意力,从而逐步矫正这种不良行为。
一个学期下来从减少到不再出现,其中倾注了老师不少的心血,孩子的不良行为矫治好了是保教人员的欣慰。
这种情况近几年来并不少见。
据了解男孩子居多,女孩也有,一般在入睡前或睡醒后,常俯卧或骑在被子上生殖器,女孩则双腿交叉或并紧上下移擦,做这些动作时往往精神紧张,面色发红,眼神不自然,浑身冒汗,累了才入睡。
类似这位男孩的这种不良行为,可以由心理、生理、病理上的原因造成。
如果由心理因素引起,在心理学上称“自我恋”,医学家们称情感交错,就是指人的情感体验与所处的环境,思维内容不相协调的异常行为,也有人称之为交叉性擦腿综合征。
儿童的这种行为并不是手淫,而是一种不良习惯。
有的甚至延续到青春期。
其中有部分发生的原因是由生理、病理及盖被穿衣不当引起的,如由于阴部湿疹、包茎、包皮过长、蛲虫病等局部瘙痒,也有因不注意生殖部位的卫生,被子盖得过厚,包得过严及给孩子穿紧身裤等原因,从而刺激孩子产生生殖器的行为,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特别在孩子孤寂时更易发生。
这种现象偶然发生对
孩子影响不大,如果经常发生,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克服。
一旦发现孩子有这种情况,老师或家长不能粗暴训斥,更不可用惩罚、责骂、嘲笑等方法强迫孩子改掉,建议家长尽量不给孩子穿开裆裤,应穿宽松的裤子,使手触摸不到生殖器;还应多和孩子一起玩耍娱乐,讲故事,避免孩子产生孤寂感;尽早与父母分床,分房睡。
对有不良行为的儿童,老师和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可讲一些儿童易懂的医学知识,国外还主张对儿童进行早期性教育,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从而帮助孩子克服这些不良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