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共19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常见的批驳方法: 驳论点 驳论据 驳论证
驳论点:就是确定被反驳论点的虚假性。
例如: 有一种观点认为,智力早熟会造成早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6岁能作诗、9岁通声律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活了74岁;控制论创 始人诺伯特 .维纳10岁入大学、14岁毕业于哈佛大学,活了70岁; 德国诗人歌德8岁能用德、法、意、拉丁、希腊等语言进行读写, 他活了83岁。可见,并非智力早熟就会造成早亡。
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说集:《呐喊》、《彷徨》 诗集: 《野草》
杂文集:《二心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 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 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 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再则,它以这种 问句的形式出现,悬而不论,这是很巧妙的。若 用陈述句,则太直白,没有张力;而现在的标题 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又有对己方观点的自信, 或也包含投向大众的关切和询问……而这几方面 内容又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就使标题内涵非常丰 富。鲁迅向来擅长在标题上做足文章,这篇也是 一样。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xuán qí kuāng jǐ cuī
玄虚 祈祷 诓骗 脊梁 摧残
wū miǎo lǒng zhī chá
诬蔑 渺茫 笼罩 脂粉 搽在
阅读思考
对方的错误观点和论据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合作探 究
对方的错误观点和论据是什么?
错误观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对方的论据是:
三个事实:
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只希望国联 一味求神拜佛
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明确:
信“地” 信“物” 信“国联”
从来没相 — 他信力 信过自己
现在:求神拜佛 ——自欺力
合作探 究
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为民请命的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 如屈原、关汉卿、海瑞等人
“舍身求法的人”指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 如商鞅、谭嗣同、玄奘等人
总结、归 纳
作者是怎样批驳对 方论点的?(文章 的批驳思路)
归纳 作者是怎样批驳对方论点的?
第1—2段,摆出对方论点论据,树立“箭靶”。
英 实 初 中 郑 丽
明确: 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举例论证)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请你根据 自己的了解为第7段中“……的人”注解举例。
“埋头苦干的人”指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 如毕昇、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等人
“拼命硬干的人”指那些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人。 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人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2)论据的类型 : 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
(3)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4)论证方式: 立论 驳论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 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 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 见解或主张。
驳论据:就是通过确定对方论据的虚假来确定 其论题不能成立。
驳论证:就是通过指出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 有必然联系来确定对方的论点不能成立。
(6)驳论文的批驳思路:
作者简介
中国 _现_代伟大的_文__学__ 家,_思__想__ 家,
__革__命__家。原名_周__树__人_,字_豫__才__,浙江 绍兴人。出生于1881年。1902年去日本 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 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第一次 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 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__人__日__记__》___,奠定了 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36年10月19日病 逝于上海。1956年,党和人民政府在上 海迁移并重建了鲁迅墓。毛泽东亲自为 鲁迅墓题字。
第3—5段,揭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言论的欺骗
性。
虽然论据是事实,但只是他们中的一部分
人的 事实,而不是全体中国人。他们把自己这一部
分中国人当作了全体“中国人”。实际犯了
“以 偏概全”的错误。(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
即通过驳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第6—8段,确立自己的观点:我们有不失掉自信力的 中国人在。并列举了实事论据,从而否定了诬 蔑“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无耻谰言。
议论文教学: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第一课时)
议论文教学: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第一课时)
九一八事变ຫໍສະໝຸດ 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 东北三省全部沦陷。国民党政府却采取了不抵抗主义,只是 希望国际联盟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国际联盟却采取 了袒护日本的立场,承认日本在中国的东北有特殊地位。日 本的铁蹄进一步向华北深入。这时失败的阴影、悲观的情绪 笼罩了国民党统治集团。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 “解救国难”为名多次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活动。舆论 界也曾有“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已荡然无存”的论调。
然而作为民族之魂的思想家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 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他清醒地看到了问题的 另一面,即中国历史和现实中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 了吗?》就是中华民族脊梁的一曲颂歌。
学习目标
• 一、初步认识什么是驳论文。 • 二、学习驳论文的批驳思路。 • 三、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及爱
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 和自豪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