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网考)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州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网考)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2020·西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物从来不是尘封的古董,是有生命历程的,他们却是可以融入人们现代生活的,可以活在当代的。
而原状陈列和文创产品,就是把故宫文化融入当下人的生活的一个有益试。
[甲]比如:藏品中有大量中草药,就要安排中草药展;儿童玩具展,清代十个皇帝有五个是未成年皇帝,他们有大量的中外玩具;家具展,故宫有6200件明清家具……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物在制作之时就是为这个环境制作的,这就是所谓“原状陈列”。
而在展现形式上,故宫也冲破了大家印象中故宫“大气磅礴”“正”“深沉”“历史感重”等的风格,以萌萌的文创产品的形式让故宫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
[乙]有人觉得历史太抽象,离自己太远,对历史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史书的文字层面。
而故宫则用科技的方式把历史具体化,让人们回到过往。
[丙]就像故宫博物院院长单翔说的那样,故宫“不断研究人们接收方式的改变,并适应改变,让大家了解最新的展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修复结果,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
”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尘封
B . 冲破
C . 大气磅礴
D . 具体化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3)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但是他们可以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活在当代的。
B . 他们也是可以融入人们现代生活的,可以活在当代的。
C . 但是他们可以活在当代,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
D . 他们也是可以活在当代的,可以融入人们现代生活的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二下·南部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①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
②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
《礼记》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
”其贡献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
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
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
但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
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
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制度,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规范和管理乐。
③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
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
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并且,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④“礼”是人性的基础。
《礼记》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 人类文明社会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区别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准,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懂得尊敬和谦让,使人区别事物或行为的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
“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因此,礼乐文明更强调通过礼教,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尺度,通过让他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⑤“乐”的社会作用重在和谐精神。
《礼记》曰:“故乐者,审一以定和,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它的作用是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
“乐”也有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
《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即乐教有陶冶心性,使人快乐安宁,生命长久之功。
因
此,孔子要求人们要听雅乐,远淫音。
⑥“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
”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是说乐的作用在于协调上下,礼的作用在于区别次序。
然而,礼和乐虽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但却是相辅相成的。
在远古传统中,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
到了周代,礼、乐虽各有制度,但是乐毕竟仍是礼制的一个方面,乐的“和”也是为实现礼而辅助、服从于礼的乐之“和”,能够弥合礼之“分”所造成的心理差距。
孔子等儒家常将“礼”、“乐”相提并论,就是因二者之结合,能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
⑦先秦礼乐文明经历代沿革,具体内容有变而主旨不变。
摒弃旧礼中的贵贱之分,汲取礼乐文明的秩序、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具有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燔黍捭豚:指上古烹饪用具出现前对食物的简单加工情况。
捭,撕裂。
(1)下列有关“礼乐文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古代先贤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制礼作乐,逐步形成了一套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
B .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完备、成熟起来的,因为那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了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C . 周公是礼乐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殷商的礼乐形式,并注入了“德”的因素,使其有较大的发展。
D . 先秦的礼乐文明经历代继承发扬和变革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变化,主旨却不变。
(2)下列对于“礼”与“乐”的相关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 “礼”是人性的基础,能够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乐”是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能陶冶情操,移风易俗,使人们知礼、守礼。
B . “乐”的作用在于使人明确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礼”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各安其位,和谐相处。
C . 远古时期,礼即人文,是涵盖一切,包括乐在内的;周代以后,“乐”仍然成为礼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D . 由于“礼”“乐”的结合,能够起到平衡与调和的作用,所以古代的人们常常将其相提并论。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我国的礼乐文明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礼乐仪式。
B . 后世许多文字材料都记载着夏朝时期的礼仪,表明礼仪制度在那时就已初步建立。
C . 孔子不仅整理、传播了儒家经典“六经”,还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D . 礼乐文明强调通过礼教,让人们知礼、守礼,达到社会和谐的境界。
3. (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17日,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
这是中国银联连续第十年跟踪消费者支付习惯及风险偏好的变化情况。
手机闪付成为2017年市场份额增速最快的移动支付产品,6成受访者表示使用,较2016年增长1倍。
主要原因在于手机闪付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获得苹果、三星等国际知名手机品牌及华为、魅族、小米、中兴等国产手机主流厂商的高度认可。
同时,使用人群结构变化更为明显,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众。
随着手机厂商的大力支持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手机闪付的普及程度或向扫码支付看齐。
数据显示,传统密码验证方式的使用比例较2016年下降25%;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2017年再次下降20%。
与此同时,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
本次被调查者中使用指纹识别万式的比例为48%,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密码的趋势。
(摘编自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有删改)
材料二:
调查显示,5成以上的消费者通过手机支付完成线下购买实物、信用卡还款、外卖、打车及充值缴费等日常支付。
其中,打车、叫外卖是90后、80后常用场景;买电影票、发红包是70后常用场景,资金转账则成为60后的首选。
值得注意的是,外卖消费场景崛起迅速,移动支付比例超过6成,而80、90后男性群体对其增长贡献最大。
报告显示,70后、80后是网络消费主力军,其中男性月均网上消费额超过5000元的比例(23%)首次超越女性(15%)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事,调查显示,90后收入情况虽不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但每月网上消费金额高于5000元以上的比例(23%)却高于其他所有年龄段人群,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
移动支付使用场景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8年1月,有删改)
材料三
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代际特征一览表
90后80后70后60后
易受骗指数★★★★★★★★★★
受损金额
采取止损措施
报案比例
购买账户安全险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
材料四
90后人群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往往看中便捷性,对安全性有所忽略,如泄露注册金融账号并透露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在Wi-Fi网络下输入移动支付密码等。
70后、80后中仍有超过一半人群并未购买账户安全险,对于账户安全险的重视度不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被盗刷的可能性低,没有必要办理。
60后人群容易受优惠信息的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防范意识差,对于任何渠道有优惠的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去扫
一扫。
调查显示,相比2016年,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下降12%,其中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遭遇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卡片可帮助减少损失。
受访者中,拨打银行客服挂失卡片,遭遇诈骗但未蒙受损失的比例为47%,而通过第三方挂失等其他方式止损,该比例仅为30%左右。
(摘编自“搜狐网”,2018年1月18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无需解锁、只需指纹验证,更加便捷,并具有金融芯片级安全防护,使手机闪付获得国内外手机生产商的高度认可,也让手机闪付从中高端人群走向社会大众。
B . 以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生物识别认证因安全与便捷的独有优势获得青睐,是传统密码验证方式和动态验证码的使用比例连续两年下滑的主要原因。
C . 90后、80后打车、叫外卖,70后买电影票、发红包,60后资金转账,手机支付改变着消费者的使用习惯。
D . 80后和90后这两个群体的消费习惯的改变,使得外卖消费移动支付场景崛起迅速,比例占总消费的9成左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材料一分析了移动支付比例迅速上升的原因,材料二概括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性别在移动支付比例上升中的贡献及原因。
B . 90后收入情况虽然不及其他年龄段人群,但每月网上消费金额高于5000元以上的比例却高于其他所有年龄段人群,说明年轻群体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消费具有巨大潜力。
C . 材料三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损失后,采取及时补救措施的比例低于其他年龄段,因而,50岁以上的人群中遭骗后,追回损失可能性最小。
D . 由于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遭遇诈骗后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相比2016年有所下降。
(3)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移动支付用户怎样避免遭受诈骗减少损失。
4. (12分)(2016·钦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天火
阿来
多吉跃上那块巨大的岩石,口中发出一声长啸,立即,山与树,还有冰下的溪流立刻就肃静了。
岩石就矗立在这座山南坡与北坡之间的峡谷里。
多吉站在岩石平坦的顶部,背后,是高大的乔木,松、杉、桦、栎组成的森林,墨绿色的森林下面,苔藓上覆盖着晶莹的积雪。
岩石跟前,是一道冰封的溪流。
溪水封冻后,下泄不畅,在沟谷中四处漫流,然后又凝结为冰,把一道宽阔平坦的沟谷严严实实地覆盖了。
沟谷对面,向阳的山坡上没有大树,枯黄的草甸上长满枝条黝黑的灌丛。
草坡上方,逶迤在蓝天下的是积着厚雪的山梁。
多吉手中一红一绿的两面小旗举起来,风立即把旗面展开,同时也标识出自身吹拂的方向。
他挥动旗子的身姿像一个英武的将军。
他口诵祷词。
多吉是在呼唤火之神和风之神的名字。
呼唤本尊山神的名字。
他感觉到神灵们都听到了他的呼唤,来到了他头顶的天空,他的眉宇间掠过浅浅的一点笑意。
他在心里默念:“都说是新的世道,新的世道迎来了新的神,新的神教我们开会,新的神教我们读报纸,但是,所有护佑机村的旧的神啊,我晓得你们没有离开,你们看见,放牧的草坡因为这些疯长的灌木已经荒芜,你们知道,是到放一把火,烧掉这些灌木的时候了。
”
神们好像有些抱怨之声。
多吉说:“新的神只管教我们晓得不懂的东西,却不管这些灌木疯长让牧草无处生长,让我们的牛羊无草可吃。
”
他叹息了一声,好像听见天上也有回应他叹息的神秘声音,于是,他又深深叹息了一声,“所以,我这是代表乡亲们第二次求你们护佑。
”他侧耳倾听一阵,好像听见了回答,至少,围在岩石下向上仰望的乡亲们从他的表情上看到,他好像是得到了神的回答。
在机村,也只有他才能得到神的回答。
因为,多吉一家,世代单传,是机村的巫师,是机村那些本土神与人群之间的灵媒。
平常,他也只是机村一个卑微的农人。
但在这个时候,他伛偻的腰背绷紧了,身材显得孔武有力。
他混浊的眼睛放射出灼人的光芒,虬曲的胡须也像荆刺一样怒张开来。
“要是火镰第一下就打出了火花,”多吉提高了嗓门,“那就是你们同意了!”说完这句话,他跪下了,拿起早就备好的铁火镰,在石英石新开出的晶莹茬口上蒙上一层火绒草,然后深深地跪拜下去。
“神灵啊!
让铁与石相撞,
让铁与石撞出星光般的火星,
让火星燎原成势,
让火势顺风燃烧,
让风吹向树神厌弃的荆棘与灌丛,
让树神的乔木永远挺立,
山神!溪水神!
让烧荒后的土地来年牧草丰饶!”
唱颂的余音未尽,他手中的铁火镰已然与石英猛烈撞击。
撞击处,一串火星迸裂而出,引燃了火绒草,就像是山神轻吸了一口烟斗,青烟袅袅地从火绒草中升起来,多吉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团升着青烟的火绒草,对着它轻轻而又深长地吹气,那些烟中便慢慢升起了一丛幽蓝的火苗。
他向着人群举起这团火,人群中发出齐声的赞叹。
他捧着这丛火苗,通了灵的身躯,从一丈多高的岩石顶端轻盈地一跃而下,把早已备好的火堆引燃。
几十支火把从神态激越庄严的人们手中伸向火堆,引燃后又被高高举起。
多吉细细观察一阵,火苗斜着呼呼飘动,标示出风向依然吹向面南朝阳,因杂灌与棘丛疯长而陷于荒芜的草坡,他对着望向他的人群点了点头,说:“开始吧。
”
举着火把的人们便沿着冰封峡谷的上下跑去。
每个人跑出一段,便将火把伸向这秋冬之交干透的草丛与灌木,一片烟障席地而起,然后,风吹拂着火苗,从草坡下边,从冰封溪流边开始,升腾而上。
剩下的人们,都手持扑火工具,警惕着风,怕它突然转向,把火带向北坡的森林。
虽然,沟底封冻溪流形成的宽阔冰带是火很难越过的,但他们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每一个人都知道,这火万一引燃了北坡上的森林,多吉蹲进牢房后,也许就好多年出不来了。
就因为放这把山火,多吉已经进了两次牢房。
今天,上山的时候,他从家里把皮袄与毛毯都带来了。
有了这两样东西压被子,即使在牢房里,他也能睡得安安心心,暖暖和和了。
大火燃起来了,引燃了那些荒芜了高山草场的坚硬多刺的灌丛,沿着人们希望它烧去的方向熊熊燃烧。
来年,这些烧去了灌丛的山坡,将长满嫩绿多汁的牧草。
烧荒的滚滚浓烟升上天空,这大火的信号,二十多公里外的公社所在地都可以看到了。
要不了几个时辰,公安开着警车就会出现在机村,来把多吉捕走。
(节选自《天火》,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以多吉的祈火、引火、点火为主线,主线清晰,情节富于变化,笔法老练,凸显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B . 小说开头两段交代了主要人物和事件发生的环境,庄严而神秘,造成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 第四段多吉在心里的默念,既展示出他对新的世道的强烈不满,更展示出他对旧神的虔诚信奉。
D . 作者擅长人物形象的刻画,尤其重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摹,并且注重了景物与环境描写对人物的衬托作用,使人物个性鲜明。
E . 小说中人物的姓名设置、景物特点和动作、语言等细节的描写,让小说蒙上了神秘、庄重的色彩,并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温暖气息。
(2)小说主人公多吉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析。
(3)小说设置多吉呼唤神、跪拜神、唱颂词这些细节有何作用?请简析。
(4)多吉与村民引燃了火,但小说的题目是“天火”,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阅读下面甲、乙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乙】
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士大夫之族族:类
B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道:风气
C . 炊不暇熟暇:空闲
D . 被南越中数州被:披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辍耕之垄上
B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C . 以召闹取怒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 . 其可怪也欤其真无马邪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乙文第二段写韩愈因反对不事师的坏风气,抗颜为师,而遭到笑骂攻击,以致被逼得不能安其位。
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切的同情。
以此说明师道之衰,及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B . 乙文第一段写对韦中立的“欲相师”直接谢绝。
C . 乙文第三段不仅赞美了韩愈提倡师道的勇敢精神,斥责了那些群怪聚骂反对从师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D . 乙文第三段中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反问句,表达了对士大夫之流压抑“从师”正确意见的愤慨与沉痛之情。
(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②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
卢纶
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
B . 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
C . 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
D . 诗人在末句表达了参加书院聚会的愿望,体现了卢纶读书交游的功利性。
(2)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一下诗中反映那时书院的特点。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7高二上·湖北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
”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不想与廉颇争列,根本的原因是: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2017高三上·宁波期末) 仿照划线的句子的句式,请以一位作家为例,续写下面这个句子。
悲观和乐观,都起源于个人的感觉,而且常是偏重主观的感觉。
悲观主义者不管外界的处境如何,总能从中我到一些让自己沮丧败兴的生活因子。
譬如柳宗元,登山游玩,他想到的是仕途坎坷;雪中垂钓,他体验的是孤独凄清。
譬如卡夫卡,优裕的家境,会让他觉得无比压抑;严谨的制度,会让他觉得无比苦闷。
而乐观主义者不管外界的处境如何,总能我到使自已快乐超来的生活因子,譬如________。
譬如海明威,战壕写稿,他姿意着人生的快意恩仇;远海捕鲸,他饕餮着自然的慷慨伟岸。
9. (5分)(2019·南宁模拟) 根据下列图示提取有效信息,给“精神亚健康”下定义,要求不超过70个字。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20高一上·大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9年女排世界杯于9月14日-9月29日在日本举行,卫冕冠军中国女排10连胜提前夺冠,获世界杯第五冠、三大赛第十冠。
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
女排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