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日用陶瓷质量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用陶瓷主要技术指标
中国是陶瓷古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陶瓷的种类也名目繁多,日用陶瓷饮食器具遵循瓷种和传统特色分类,现有产品国家标准8个:GB/T3532-1995《日用陶瓷器》、GB/T13522-92《骨灰瓷器》、GB/T10811-89《日用青花细瓷器》、GB/T10812-89《青花玲珑日用细瓷器》、GB/T10814-89《建白高级日用细瓷器》、GB/T10813-89《日用青瓷器》等,还有行业及地方产品标准多项,如QB/T3732-99《普通陶器》等。
GB/T3532-1995《日用瓷器》的覆盖范围最大,包含了除特色陶瓷外的所有产品。
《骨质瓷器》是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外引进技术生产的高档产品,其他种类均属我国的特色产品。
考核陶瓷产品质量的技术指标主要有———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是产品等级划分的重要指标,我国现行的产品标准将产品分为优等品、一级品、合格品3类。
优等品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一级品为国内先进水平,合格品为国内一般水平。
优等品的外观质量基本达到了“五无一小”的要求,即无斑点、无落渣、无色脏、无针孔、无釉面擦伤、变形小。
斑点(黑点)俗称苍蝇屎,若产品上存在斑点,总会给人以不洁的感觉,从而影响到食欲。
一等品和合格品在允许存在缺陷上比优等品有较大的宽松要求。
铅、镉溶出量
铅、镉溶出量是陶瓷产品的重要安全卫生指标。
铅、镉的存在是由于产品表面装饰图案中陶瓷颜料里含有其成分所致,铅的存在还有可能是为降低产品表层釉的烧成温度而加入了含铅成分所致。
若生产工艺控制不当,极易造成在使用过程中铅、镉的过量溶出,经常使用这类产品易引起铅、镉重金属中毒。
国家标准GB12651-92《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其适用范围覆盖了所有的日用陶瓷饮食器具。
标准规定:任何单一产品的铅、镉溶出量不允许超过表中规定的允许值,标准要求见表。
测试方法:4%(V/V)的醋酸溶液倒入被测样中,直至离溢出口5mm处为止,在20℃±2℃的环境温度中浸泡24小时,测量其铅镉溶出量。
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是指产品在冷热交换中不出现裂纹或破损。
热稳定性的好坏可反映陶瓷产品的使用寿命,冷热交换的温差越大,其使用寿命越长。
标准一般均规定加热至180℃然后投入20℃水中,取出观察是否有损坏,此温度不出现损坏,其使用寿命一般可达2~3年以上。
出口日用陶瓷质量安全手册
Guide of Quality & Safety Control
to Export-Oriented Ceramics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MOFCOM
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CCCLA
前言
中国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品种丰富,中国的陶瓷产品曾经令中国享誉世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陶瓷产品率先成为大宗出口商品.随着我国日用陶瓷产量和出口量不断增加,我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日用陶瓷生产和贸易大国.统计资料显示,2007 年,我国日用陶瓷出口金额17.88 亿美元,占全球出口总额的34.2%,位居全球日用陶瓷出口市场首位.
在我国,日用陶瓷出口企业有五千多家,其中以中小企业居多.我国日用陶瓷的主产地遍布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陶瓷出口,既解决了陶瓷主产地的就业问题,拉动了地方经济,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随着中国的日用陶瓷产品逐渐占据国际中低端市场,世界各国相继对我国日用陶瓷产品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质量安全要求.
与此同时,与国外高档陶瓷产品相比较,我国日用陶瓷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我国的广大日用陶瓷企业在生产工艺,管理水平,原材料研发方面都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提高日用陶瓷的质量安全水平,既是攻克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竞争优势的法宝,又是树立中国陶瓷品牌,开拓国际中高端陶瓷市场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各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更新,对陶瓷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日益严格.但是由于国外有关技术法规信息量大,中文翻译文本及其少见,在广大陶瓷主产区难以查找,导致广大的基层企业对世界各国的质量安全要求缺乏全面的了解.鉴于此,商务部对外贸易司,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组织了日用陶瓷的骨干企业和主产地质检机构的专家,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编写了《出口日用陶瓷质量安全手册》.
本手册分析了我国日用陶瓷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涉及日用陶瓷产品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将我国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铅镉溶出量限量值整理编写在一起,列举了14 个国家和ISO,欧共体制定的73 个标准的名称.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手册提到了最新的日用陶瓷洗碗机测试标准和微波炉测试标准等最前沿的日用陶瓷质量安全标准,并对主要市场质量安全标准的动向进行了预测.本手册还详细说明了我国的日用陶瓷出口许可制度和输美认证手续,分析了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列举了国内权威认证机构的联系方式.相信对广大生产和出口企业会有所帮助.
本手册的编写得到了江西省陶瓷进出口公司王永跃,湖南华联瓷业有限公司兰学军,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易缘,上海永丰源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操瑞北,山东银凤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马同刚,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许玉泉,景德镇检验检疫局李峰,袁文瓒,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澧陵办事处徐刚,景德镇陶瓷学院吴军明等专家的倾力参与,在此表示感谢!尽管经过了5 次修改,由于时间仓促,需要整理和翻译的资料繁多,如有遗漏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在今后的修订中进行完善.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日
目录
第一章概论(略) ‐‐‐‐‐‐‐‐‐‐‐‐‐‐‐‐‐‐‐‐‐‐5
第二章我国出口陶瓷制品质量安全项目及检测方法标准‐‐‐‐‐‐‐‐5
2.1 我国日用陶瓷标准体系的建立历程‐‐‐‐‐‐‐‐‐‐‐‐‐‐5
2.2 日用陶瓷重金属溶出量‐‐‐‐‐‐‐‐‐‐‐‐‐‐‐‐‐‐‐‐6
2.3 日用陶瓷器的热稳定性(抗热震性)和吸水率‐‐‐‐‐‐‐‐11
2.4 日用陶瓷器的耐洗涤和微波炉安全适应性‐‐‐‐‐‐‐‐‐‐16
2.5 日用陶瓷放射性‐‐‐‐‐‐‐‐‐‐‐‐‐‐‐‐‐‐‐‐‐‐‐‐17 2.6 日用陶瓷标准一览表(至2008 年9 月) ‐‐‐‐‐‐‐‐‐‐20
第三章主要目标市场的技术法规‐‐‐‐‐‐‐‐‐‐‐‐‐‐‐‐‐‐25 3.1 技术贸易壁垒简述‐‐‐‐‐‐‐‐‐‐‐‐‐‐‐‐‐‐‐‐‐‐‐25 3.2 欧盟市场技术法规分析‐‐‐‐‐‐‐‐‐‐‐‐‐‐‐‐‐‐28
3.3 美国市场技术法规分析‐‐‐‐‐‐‐‐‐‐‐‐‐‐‐‐‐‐43
3.4 日本市场技术法规分析‐‐‐‐‐‐‐‐‐‐‐‐‐‐‐‐‐‐49
3.5 其他市场技术法规分析‐‐‐‐‐‐‐‐‐‐‐‐‐‐‐‐‐‐54
第四章国内外质量安全标准比较‐‐‐‐‐‐‐‐‐‐‐‐‐‐‐‐‐‐58 4.1 国内外质量安全标准概念的差异‐‐‐‐‐‐‐‐‐‐‐‐‐‐‐‐58
4.2 国内外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差异‐‐‐‐‐‐‐‐‐‐‐‐‐‐‐‐61
4.3 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的差异‐‐‐‐‐‐‐‐‐‐‐‐‐‐‐‐64
第五章出口日用陶瓷生产质量许可和输美注册认证‐‐‐‐‐‐‐‐‐‐69 5.1 我国认证认可制度概况‐‐‐‐‐‐‐‐‐‐‐‐‐‐‐‐‐‐‐‐69
5.2 我国出口日用陶瓷生产质量许可制度介绍‐‐‐‐‐‐‐‐‐‐70
5.3 出口日用陶瓷生产质量许可与输美认证工作程序‐‐‐‐‐‐‐‐72
第六章提高我国陶瓷质量及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略) ‐‐78
第七章国外日用陶瓷标准和技术法规文件索引‐‐‐‐‐‐‐‐79
第八章国内主要日用陶瓷检测机构,研究机构和国际知名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
介绍‐‐‐‐‐‐‐‐‐‐‐‐‐‐‐‐‐‐‐‐‐‐‐‐‐‐‐‐‐‐87
8.1 国内主要日用陶瓷检测机构‐‐‐‐‐‐‐‐‐‐‐‐‐‐‐‐‐‐87
8.2 国内主要陶瓷研究机构介绍‐‐‐‐‐‐‐‐‐‐‐‐‐‐‐‐‐‐89
8.3 国际知名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92
附件A 陶瓷制品釉面萃取液中铅和镉的标准分析方法‐‐‐‐‐‐‐‐95
附件B 测试玻璃及陶瓷器皿表面贴花口边铅镉溶出量的方法‐‐99
附件C 欧共体委员会指令84/500/EEC ‐‐‐‐‐‐‐‐‐‐‐‐‐‐‐‐104 附件C-1 欧盟测定铅,镉溶出量的基本规则‐‐‐‐‐‐‐‐‐‐108
附件C-2 欧盟测定铅,镉溶出量时所使用的分析方法‐‐‐‐109
附件D 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审核要求‐‐‐‐‐‐‐‐‐‐‐‐‐‐111 附件D-1 出口商品质量许可申请书‐‐‐‐‐‐‐‐‐‐‐‐‐‐115
附件D-2 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审核表‐‐‐‐‐‐‐‐‐‐‐‐118
附件E 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条件‐‐‐‐‐‐‐‐‐‐‐‐‐‐‐‐132 附件F 输美认证审核文件‐‐‐‐‐‐‐‐‐‐‐‐‐‐‐‐‐‐‐‐‐‐138 附件F-1 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审核通知书‐‐‐‐‐‐‐‐‐‐138
附件F-2 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工作调查/审核表‐‐‐‐‐‐139
5
第一章概论
(略)
第二章我国出口陶瓷制品质量安全项目及检测方法标
准
2.1 我国日用陶瓷标准体系的建立历程
日用陶瓷制品由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质量和安全性能受到了人们的普
遍关注,各国制订了相应的标准,我国从标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二十世纪八十
年代初开始,也相继起草了一系列陶瓷标准.
1986 年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后发布的陶瓷标准
进行了汇编,出版了《日用陶瓷标准汇编》,该书发行遍及全国29 个省市,自治区,受到广泛好评,被誉为"鉴定陶瓷产品质量的一部宝贵书籍",为此,全国
日用陶瓷标准化中心于1988 年在补充部分标准后进行了再版,再版的《日用陶瓷标准汇编》包括"基础标准"4 项,"产品标准"18 项,"检测方法标准"36
项,构成了我国日用陶瓷标准体系的雏形.当时的标准主要是由原国家轻工业部提出,各大专院校,各地陶瓷研究机构,各骨干陶瓷企业起草,由轻工业部陶瓷
研究所归口.
1993 年,全国陶瓷标准化中心将1990 年以来新制,修订的二十八项标准汇
编成册,满足了生产,经销,质检,教学,科研部门从事陶瓷标准化管理和质量
监督检验的需要,进一步促进了陶瓷标准的贯彻实施.
随着日用陶瓷产品生产行业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日用陶瓷的产品质
量,便于技术监督部门对日用陶瓷产品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二十世纪90 年代,
原国家轻工业局行业管理司质量标准处及日用陶瓷产品研究与生产等有关部门根据我国日用陶瓷产品生产行业的实际,及时地把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使日用陶瓷生产的各个环节按标准进行生产,并不断地强化标准化在生产中的作用.2000 年,原国家轻工业局行业管理司质量标准处收集了截止2000 年12 月底以前批准发布的,现行有关日用陶瓷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计83 项(其中国家标准44 项,轻工行业标准39 项).编制成了《中国轻工业标准汇
6
编〈日用陶瓷卷〉》.新制,修订的国家标准参照了国外标准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使我国标准较好地与国际标准接轨.
为帮助大家了解和采用我国日用陶瓷标准,将现行有效的日用陶瓷标准目录
附于后,详见第2.6 节"日用陶瓷标准一览表".
2.2 日用陶瓷重金属溶出量
重金属溶出量是陶瓷产品一项重要的安全卫生指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
断提高,各国家政府高度关注国民的健康与安全,将盛装和储存食品的陶瓷器皿的安全卫生问题等同于食品安全,铅和镉及其化合物是日用陶瓷装饰中常用的材料,由于其对人体具有危害性而被国外所禁或限用,对制成品的铅镉溶出量提出了较严格的限量要求.为应对国外日益加严的技术壁垒,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铅镉溶出量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
2.2.1 GB/T3534-2002《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测定方法》
由于我国日用陶瓷的产品标准GB/T 3532-1995《日用瓷器》中引用了GB/T 3534,使得GB/T3534-2002 标准被国内检测机构,陶瓷生产企业广泛使用.
GB/T3534-2002 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适
用于与食物接触的日用陶瓷器皿,规定了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测定原理和方法,与之相对应的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是GB 12651-2003《与食物
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当采用GB/T3534 所规定的方法测定时, 任何单一制品的铅,镉溶出量的允许极限不超过"表2-1 GB 12651-2003《与食
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给定值.
基本原理:在避光条件下,用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于(22±2)℃温度
下,浸泡24 小时±20 分钟,萃取陶瓷制品表面溶出的铅和镉,用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计进行检测.
该检测方法非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6486-1:1990《与食物接触的陶瓷
制品,玻璃陶瓷制品和玻璃餐具铅,镉溶出量测试方法》,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
局(FDA)指定的输美陶瓷铅,镉溶出量检测方法,ASTM C738-94 (1994 年)《陶
瓷制品釉面萃取液中铅和镉的标准分析方法》在设备要求,样品处理,操作程序
上无显着差异.
7
由于与国际和区域性的技术规范要求的方法接轨,作为测试日用陶瓷产品
铅,镉溶出量的检测方法,在出口陶瓷检测中被广泛采用.
表2-1 GB 12651-2003 中规定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
(采用GB/T3534-2003 方法检测)
非特殊装饰产品特殊装饰产品
器型
铅/(mg/L) 镉(mg/L) 铅/(mg/L) 镉(mg/L)
扁平制品5.0 0.50 7.0 0.50
除杯类以外的小空心制
品
2.0 0.30 5.0 0.50
杯类0.5 0.25 2.5 0.25
除罐以外的大空心制品 1.0 0.25 2.5 0.25
罐0.5 0.25 1.0 0.25
注:
特殊装饰产品:采用粉彩,古彩,青花斗彩,粤彩等传统彩绘方法来装饰的日用
陶瓷制品.
非特殊装饰产品:不采用粉彩,古彩,青花斗彩,粤彩等传统彩绘方法来装饰的
其它日用陶瓷制品.
2.2.2 GB/T 5009.62-2003《陶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适用于
直接接触食品的各种陶瓷制的食具,容器以及食品用工具的各项卫生指标的分析,规定了直接接触食品的各种陶瓷制的食具,容器以及食品用工具的各项卫生
指标的分析方法.
当采用GB 5009.62所规定的方法测定时,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2 GB
13121-1991《陶瓷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要求.
标准基本内容
取样方法:从每批调配的釉彩花饰产品中选取试样,小批采样一般不得少于
6个,注明产品名称,批号,取样日期.如试样形小,按检验需要增加采样量.
8
试样一半供化验用,另一半保存两个月,备作仲裁分析用.
外观检查和感官指标:器形端正,内壁表面光洁,釉彩均匀,花饰无脱落现
象,应符合GB 13121的规定.
样品处理:将试样用浸润过微碱性洗涤剂的软布揩拭表面后,用自来水洗刷
干净,再用水冲洗,晾干后备用;加入沸乙酸(4%)至距上口边缘1c m处(边缘有
花彩者则要浸过花面),加上玻璃盖,在不低于20℃的室温下浸泡24小时.不能
盛装液体的扁平器皿的浸泡液体积,以器皿表面积每平方厘米加2 mL计算(即将器皿划分为若干简单的几何图形,计算出总面积.如将整个器皿放人浸泡液中时, 则按两面计算,加人浸泡液的体积应再乘以2).
检测分析: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或双硫腙法.
该检测方法与通常的采样及检测方法的不同在于:抽取了仲裁备份样;规定
了不能盛装液体的扁平器皿的检测方法;采用了仲裁备份样;浸泡液采用沸乙酸(4%) .
该方法对于不能盛装液体的扁平器皿的铅,镉溶出量检测规定了方法,但由
于该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区域标准有较大差别,在出口日用陶瓷检测中较少采用. 补充说明:
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负责提出并立项(项目号
-T-361),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研制的对GB/T5009.62-2003
《陶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进行修订的送审稿中,作出了如下修改: 增加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为测定铅镉的第一法;
增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作为测定铅镉的第二法;
将原标准中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为测定铅镉的第三法;
删除了原标准中测定铅镉的双硫腙检验方法.
表2-2 GB 13121-1991中规定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
(采用GB/T 5009.62-2003 方法检测)
项目指标
铅(Pb, 4%乙酸浸泡液中), mg/L ≤7
镉(Cd, 4%乙酸浸泡液中), mg/L ≤0.5
9
2.2.3 HJ/T312-2006《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技术要求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微晶
玻璃和玻璃餐具制品》
该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6 年11 月15 日发布,2007 年1 月1 日实施,为指导性标准,适用于与饮用水,饮料或食物接触的陶瓷,微晶玻璃和
玻璃餐具制品等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规定了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微晶玻璃和
玻璃餐具制品环境标志产品的定义,基本要求,技术内容及检验方法.产品中铅,
镉的溶出量按GB/T 3534 进行测定,产品与饮用水,饮料或食物接触面的铅,镉
溶出量不得大于"表2-3 HJ/T312-2006《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技术要求与食物
接触的陶瓷,微晶玻璃和玻璃餐具制品》".
在文本中除对了对铅,镉的溶出量作出了规定外,对日用陶瓷中天然放射性
物质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引用,列明了数据处理和限量要求;对包装材料的环保性
也提出了要求.
表2-3 HJ/T312-2006《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技术要求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微晶
玻璃和玻璃餐具制品》
(采用GB/T 3534 方法检测)
铅镉
器型单位
釉上彩
釉中彩,釉下
釉上彩
釉中彩,釉下
彩
扁平制品mg/dm
2
0.8 1.0 mg/L 0.07 1.0 mg/L
小空心制品mg/L 2.0 1.0 0.5 0.2
大空心制品mg/L 1.0 1.0 0.25 0.2
贮藏用空心制
品
mg/L 0.5 0.5 0.25 0.2
茶杯和啤酒杯mg/L 0.5 0.5 0.25 0.2
烹调用制品mg/L 0.5 0.5 0.05 0.05
2.2.4 GB 8058-2003《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
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适用于与食物接
10
触的砂锅,汽锅,火锅,炒锅,热煲等各类陶瓷质烹调制品,规定了陶瓷烹调器
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用该标准规定的方法,任何单一制品铅镉溶
出量的允许极限值:铅小于等于 3.0mg/L;镉小于等于0.30mg/L.
由于该标准中规定4%醋酸用量是容器容量的2/3,使得容器剩余部分包括容
器边缘和配盖的铅,镉溶出量检测成"盲区",极易造成质量安全隐患,也与国
外同类标准不一致.
2.2.5 GB 14147-1993 《陶瓷包装容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
该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3 年批准实施,适用于包装食物用的缸,坛,
罐,瓶类等陶瓷容器,规定了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包装容器的铅,镉溶出量允许极
限值.该标准指定GB /T3534 检测方法,当采用GB/T 3534 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时,任何单一制品与食品接触面的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值:铅小于等于
1.0mg/L;镉小于等于0.10mg/L.
2.2.6 SN/T 0873-2000 《进出口陶瓷铅,镉溶出量快速检验方法》
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00 年 6 月22 日发布, 并于同年11 月 1 日实施,标准适用于进出口日用瓷器,炻器,陶器铅,镉含量
的快速溶出和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方法测定,在标准中规定了与食物接触面铅,镉含量的快速溶出方法,判定方法,抽样规定及检测步骤.
原理与方法:在避光条件下,用4%(体积分数)乙酸溶液,在(22±2)
℃温度下,浸泡1 小时±2 分钟,萃取陶瓷制品表面溶出的铅和镉,用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测定值对照表2-2-3 铅快速溶出限量和表2-2-3 镉快速溶出限量,推断铅镉溶出量是否超标.
该检测方法对于企业快速了解新花纸或新釉色的铅,镉含量情况有指导作
用,因样品浸泡时间较短,该方法不宜作为陶瓷铅,镉溶出量仲裁方法.
表2-4 铅快速溶出限量
快速方法限量1.35 0.55 0.50 0.41 0.32 0.27 0.16
对应常规方法限量7 5 3 2.5 2 1 0.5
表2-5 镉快速溶出限量
快速方法限量0.100 0.042
对应常规方法限量0.5 0.25
2.3 日用陶瓷器的热稳定性(抗热震性)和吸水率
热稳定性(抗热震性)和吸水率是陶瓷制品重要的质量指标,它决定着制品
的使用安全性和可能应用的范围.我国对日用陶瓷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准(见表2-6 各类陶瓷产品吸水率和热稳定性汇总),以确保制品的安全使用. 表2-6 各类陶瓷产品吸水率和热稳定性汇总:
检测方法序
号
产品类型适用标准
吸水率热稳定性
1 日用瓷器GB/T 3532-1995
GB/T
3299-1996
GB/T
3298-1991
2 青花日用细瓷器GB10811-1989
GB/T
3299-1996
GB/T
3298-1991
3
青花玲珑日用细瓷
器
GB10812-1989
GB/T
3299-1996
GB/T
3298-1991
4
建白高级日用细瓷
器
GB10814-1989
GB/T
3299-1996
GB/T
3298-1991
5 日用青瓷器GB10813.1-1989
GB/T
3299-1996
GB/T
3298-1991
6 日用精陶器GB10815-1989
GB/T
3299-1996
3298-1991
7 紫砂陶器GB10816-1989
GB/T
3299-1996
GB/T
3298-1991
8 骨灰瓷器GB/T13522-1992
GB/T
3299-1996
GB/T
3298-1991
9 砂锅
QB/T
3732.2-1999
GB/T
3299-1996
QB/T
3567-1999
12
2.3.1 产品热稳定性(抗热震性)和吸水率的测定方法
2.3.1.1 GB/T 3298-91《日用陶瓷器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本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适用于日用陶瓷,炻瓷,瓷器的热稳定
性(抗热震性)测定,采用热震法测定制品的抗裂性能,即样品在规定的温度下
受热并保温一定时间后,急速投入20℃水中冷却,观察样品是否出现裂纹或破损.
本标准是判定制品在正常条件下使用不会产生釉面开裂或坯体开裂的一个
重要指标,通常通过了热稳定性试验的产品,可保证使用一定年限.
检测注意事项:
a,检测前检查样品的完好程度,任何不良品如毛孔,析晶,阴裂,釉缕等
易导致不合格出现;
b,恒温后的样品可以投入流动的水中或适合盛水容器内,一般要求为能控
制其水温为20±2℃,其水量与样品重量之比不少于8:1,一般能限制样品在水中急冷后,水温增加不超过4℃即可,水面应高出样品20mm 以上.
2.3.1.2 QB/T3567-1999《陶瓷烹调器砂锅热稳定性测定方法》
本标准由轻工业部发布,原标准号为ZB Y20 003-1989,适用于陶瓷烹调器
中砂锅及承受明火烧煮的其他陶质容器热稳定性测定,本标准规定了陶瓷烹调砂锅热稳定性测定采用的仪器测定条件和步骤.
检测注意事项:
a,2500W 电阻丝炉,绕丝耐火板直径为22cm,要均匀加热.
b,实验前将电炉接通电源升温15min,使炉温稳定.
c,测试样品胎体应没有裂纹,破损缺陷.
d,盛冷水的制品要盖好,外壁,底部不宜挂有水珠,搁置高离电炉表面约
1cm 处,加热至水沸后保持10min.
2.3.1.3 GB/T 3299-1996《日用陶瓷器吸水率测定方法》
本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适用于日用陶瓷器,炻器,瓷器的吸水
率测定,规定了真空法,煮沸法测定日用陶瓷器吸水率所用的仪器,设备,测定
步骤及结果计算.
日用陶瓷试样开口气孔吸附的水的质量与干燥试样质量之比,称为该试样的吸水率,以百分数表示.
气孔率对制品热稳定性的影响颇大.有文献资料证实稳定性与吸水率之间存在相关性.
一,测试仪器,设备
a. 感量为0.001g 天平一台.
b. 温差能控制在±5℃的烘箱一台.
c. 真空度不低于0.095Mpa 的真空装置一套.
d. 煮沸装置一套.
e. 装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一只.
f..蒸馏水.
g.棉布巾一块.
二,取样规定
a. 磨釉法(仲裁法)
Ⅰ,同类制品三件,在每件制品的底部取重约10g 试样两块,构成三组.如
遇特殊小件试样则需六件.
Ⅱ, 磨去试样表面釉层,并力求各试样总表面积接近,整平边角,冲冼干
净.
b.不磨釉法
Ⅰ,同类制品三件,在每件制品的底部取重约10g 试样两块,构成三组.如
遇特殊小件试样则需六件.
Ⅱ,取样时力求各试样总表面积接近相等,去掉锋利的边角,冲洗干净.
三,测试步骤
a. 将试样干燥至恒重,称量为G0(±0.01g) 6块试样同时置于真空装置内(要求试样悬空),待真空度达到0.095Mpa 后,徐徐向真空容器注入蒸馏水,直到水面高于试样最高处10mm 为止,维持原真空度1h.
14
或将试样置于盛蒸馏水的容器中(试样之间要求相互隔开),煮沸3h,煮沸
期间水面应保持高试样10mm.
b. 用已吸水饱和的布揩去试样表面附着水,迅速在天平上称量为G1(±
0.01g).
四, 计算方法
Ⅰ.磨釉试样按式(1)进行计算;不磨釉试样按(2)进行计算.
100
01
×
?
=
G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