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教与玩的有效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 "教 "与
"玩 "的有效结合
【摘要】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适当的游戏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参与度有很大帮助。
体育学科是一门有很强活动性、实践性的学科,这一特点也为游戏教学的融入提供了良好契机。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尝试将体育教学和游戏活动进行有效融合,实现“教”与“玩”的效果,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结合的必要性及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体育游戏;“教”与“玩”
教育观念的不断改进,促使小学体育教学备受关注和重视,如何提升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从而真正提升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当前一线体育教师们必须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将“教”与“玩”进行有效结合,则可以为体育课堂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改善体育教学质量有积极帮助。
所以,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积极探寻体育教学中“教”与“玩”融合的方法,并将其落实到日常教学实际中来。
1、“教”与“玩”结合的必要性及原则分析
1.1“教”与“玩”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1)小学生性格特点及成长的需求
小学生年龄尚小,天性爱玩好动,并且有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于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疑问。
小学生的独特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个特定的事物上,特别是对于单一、乏味的事物
上。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多较为陈旧枯燥,难以满足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心理学求。
而“教”与“玩”的结合,则是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为学生构建愉快
轻松的学习氛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所学内容上,
并在愉快的氛围中、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逐渐学到知识、掌握知识。
如此,既能
达到教师教学的目的,又能满足学生爱玩的天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2)小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需求
小学生的年龄多在6-12岁,这个阶段则是身体发育的黄金阶段。
对于小学
阶段的学生而言,骨骼、脊柱、肺活量、心率等等都出于快速发育完善阶段,在
运动时很容易出现不适感、疲劳感。
这也就要求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户外体
育活动时,应注意运动量的适宜性,避免过量的运动给学生带来超负荷现象。
而
适当的休息、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则有利于让体育课堂变得更加松弛有度,这不
仅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组织教学,有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升其身体素质,可谓一举多得。
1.2“教”与“玩”结合的原则分析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认识到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与“玩”都是教学的
手段,两者在改善体育教学成效方面均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的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玩”的环境。
但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将“教”与“玩”结合的过程中,应做到以“玩”为辅助
教学手段,通过“玩”来助学、促练,在“玩”的过程中实现“教”的目的。
同
时在将“教”与“玩”进行融合时还应做到“活而不乱”,即要合理的把握尺度
与方法,围绕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合理的组织学生“玩”,但要避免因“玩”而
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这也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合理的安排教学环节,做好“教”与“玩”的有效把控。
1.
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教”与“玩”结合的有效策略
2.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推动“教”与“玩”的融合
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开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认知观念更是决定了课堂教学形式与方法。
改变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
充分认识到“教”与“玩”结合的重要性是实现体育教学“教”与“玩”融合的
必要前提。
为此,学校方面应重视组织体育教师培训学习,帮助体育教师及时学
习新理念、新方法,为其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同时,教
师自身也应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和提升,不断精进自身的教学能力,充分理解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而非单向的知识灌输;充分了解“教”
与“玩”结合的必要性、对于教学质量提升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
从
而切实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和认知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立
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性格特点及兴趣还好来进行教学方法探索与优化,从
而切实推动体育教学“教”与“玩”的有效融合。
2.2在课堂教学环节,促进“教”与“玩”的结合
作为体育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情况,以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兴
趣爱好为出发点,认真分析课堂教学内容,探索如何实现课堂教学“教”与“玩”的融合,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预期的教学
目标。
例如,在进行“速度和耐力”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中,为了提升小学生的速
度和耐力,在“跑步”环节教师就可以结合班级内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素质等
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玩法”。
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组织起开展“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活动,并将游戏的“秘诀”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如
何“逃避老狼”、“如何追赶小羊”,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加快跑步速度,从而达到锻炼学生“速度与耐力”的效果。
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组织起
开展“你追我赶”的游戏活动,先让一名学生跑30秒,然后让另一名学生去追赶,如果被追赶的学生在800米内被追赶上,那么就需要额外再跑800米。
以这
样有挑战性的游戏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从而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进
行速度和耐力锻炼。
这样通过“教”与“玩”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提升了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对于反复练习的抵触情绪,同时也在无形中完成
了教学目标,对于提升体育教学成效有积极帮助。
2.3在课堂竞赛环节,实现“教”与“玩”的结合
小学生通常有很强的好强心、好胜心,而体育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竞赛性质。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及体育的学科特点,
积极的组织学生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在竞赛活动中实现体育教学“教”与“玩”的有效结合。
比如,在完成了“双脚跳”的知识讲解后,教师就可以在组
织学生进行适当的双脚跳练习,但为了避免反复练习降低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
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森林运动会”。
每个小组可以自主选择本
队所代表的动物,然后模仿动物的特点来完成“双脚跳接力比赛”,即将第一名
成员完成双脚跳之后,第二名成员从前一名成员跳到的位置开始继续向前跳一步,在小组成员都完成双脚跳之后,对比各小组的距离,以跳的最远的小组为胜。
这
样通过将比赛、游戏环节引入到体育课堂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
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强化动作练习的同时能够有一定休息时间,通过松弛有度的游
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改善体育课堂的教学成效。
1.
总结
总而言之,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
的性格特点、学习需求,以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合
理的在体育课堂中融入游戏活动,实现体育教学“教”与“玩”的结合,以此来
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彭明瑞. 寓教于乐,快乐体育r——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融合"教"与"玩"[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021):75.
[2]池毓荣.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健康行为观念[J]. 考试周刊, 2019(60):141.
[3]刘艳. 快乐学习——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探析[J]. 当代体育,
2022(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