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综合项目施工专项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本工程测量技术特征
(1)、本工程规模大, 建筑结构超长, 尤其是中央主指廊南北长度达成1050米, 东西次指廊约600米, 测距大, 施工区域分散, 测量控制网精度要求高。

(2)、结构施工分区多, 伴随施工区展开, 各区高度不一样, 将影响施工放样通视要求。

2(3)、结构平面形状改变较大、建筑结构形式特殊, 促成施工测量工作内业计算量超常, 同时显著增加了测量工作量, 复杂平面曲线放样精度直接关系到建筑物成形效果。

3(4)、航站楼超高独立柱要达成免装饰混凝土施工效果和上部钢结构安装精度要求, 垂直度控制是测量关键。

4施工测量准备工作
4.1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确保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关键步骤, 包含图纸
和测量规范熟悉, 测量基准点交接和校核, 人员组织及测量仪器选择和检定, 针对本工程测量技术特征采取应对方法。

4.2人员组织
针对本工程测量难度及施工进度需要,安排测量人员数量及分工以下。

4.3设备组织
4.4技术准备
4.5组织测量人员会审图纸, 掌握结构特点及工艺步骤, 对重关键点位坐标,
轴线尺寸, 标高关系进行验核。

学习《工程测量规范》相关章节, 掌握施测技术要求及限差要求。

4.6基准点交接及复核
4.7测量工作开始前和业主、监理工程师对全部基准点现场确定, 并要求提
供点之位统计及结果表, 并采取和原等级测量技术要求相同测量方法对业主方提供基准点进行复测校核。

考虑到本工程桩基工程已经施工, 场地已经有部分其它施工单位负担用于上述工程测量控制点, 在工程交接时, 要一并交接, 经我单位复核并报验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 可并入本施工测量控制网中, 以利于桩基工程和后续工程测量控制衔接。

4.8针对本工程测量技术特征采取应对方法
(1)、针对本工程对施工测量要求精度高等特征调配优异测量仪器, 如高精度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激光铅直仪, 采取科学测量技术及建立高等级控制网, 采取严格复核校正手
段来确保施工测量精度。

5(2)、针对地下室面积较大、分区较多特点, 尽可能围绕基坑一周部署控制点, 同时选择图形条件很好控制网形状, 使控制网组成平面面积最大化, 以提升控制网精度, 同时依据现场平面情况合适加密平面控制点, 现场施工测量关键采取全站仪极坐标测量法, 处理通视制约难题。

6(3)、因为结构复杂、计算量大, 尤其是对于平面不规则施工放样和数据计算, 使用传统计算方法已不能满足工程需要。

依据设计图纸中坐标和高程系统, 用CAD软件制作建筑物平面图和轴网图, 形成电子版图纸。

应用电子版制图模拟法还可快速求点坐标和量取距离、图纸校对等, 为整个施工过程测量工作提供可靠点位坐标和高程。

7测量控制网建立
7.1平面控制网建立
7.1.1首级平面控制网布设
为确保航站楼总体工程和各分项工程测量工作统一性、完整性和延续性, 其全部标段必需建立统一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为了取得较高相对精度, 对业主方前期交各基线
点进行校核, 采取业主方最新提供两个城市导线点JY-3(29783.7822,89418.7711)、
JY-5(29568.5195,895223.3155)坐标点作为起算边, 首级施工平面控制网采四等导线网形式布设, 由T1~T6六个点组成, 对整个场区测量工作做整体控制。

首级控制网部署图以下图所表示。

首级网点是建筑物整体定位依据, 同时又是布设二、三级网基准点, 所以要求精度高且整个施工期间点位变形在许可误差之内。

施工区域为填海工程区域, 回填土层厚, 基准点易产生沉降或偏移, 为此首级
本标段二级控制网分导线和插点两种形式布设, 考虑到本工程桩基工程已经施工, 场地已经有部分其它施工单位负担用于上述工程测量控制点, 将其它施工单位负担用于上述工程测量控制点并入二级控制网中, 其次为了对主楼地下室深基施工、全部首级网通视盲区进行控制, 可依据施工现场情况灵活部署二级插点作为首级网扩展和补充。

插点采取双后方交会法定位, 控制地下室施工二级插点, 应随测随用, 如再次使用应重新测量, 避免因为变形引发误差发生。

二级控制导线点部署以下图。

7.1.3主轴线控制网布设
主轴线平面控制网直接指导施工且在垫层、底板及各层施工过程中需数次布设, 所以要求该网在满足施工精度要求前提下, 做到简单, 实用, 方便放线。

依据本工程情况, 除尤其注明外, 控制线根据实际轴线偏移4.5米布设并和施工轴线平行或垂直。

利用二级控制网布设主轴线控制网, 并依据施工流水段加
密控制主轴线, 在基坑边建立地面控制桩轴线控制点,在延长线上外移至基坑外固定建筑物或地标上, 并在基坑内设置木桩作为地下结构平面控制点。

主轴线控制网见下图。

主轴线控制点
7.2高程总控制网建立
8测量方法
立面+1.000m处塔尺读数(h1), 旋转仪器望远镜利用弯管目镜观察置于作业层预留洞上方已正确置平特殊尺垫, 测出二者之见垂直距离(h2)。

步骤2:在作业层架设水准仪, 后视特殊尺垫上放置塔尺读数(h3), 并将该水平视线引测到关键筒侧立面。

该水平线高程为H=h+h1+h2+h3+h0(h为设置在首层基准点高程、h0为尺垫到反射贴片距离)
3.标高引测:
为了避免标高传输出现上、下层标高超差, 对传输而来标高控制点(每层不少于三点)进行联测、复测、平差, 精度在±3mm以内, 总高±5mm以内调整闭合差, 结构标高关键采取测设﹢1m标高控制线, 作为高程施工依据。

为了避免标高传输出现上、下层标高超差,对传输而来标高控制点(每层不少于三点)进行联测、复测、平差,精度在±3mm以内,总高±5mm 以内调整闭合差,结构标高关键采取测设﹢1m 标高控制线,作为高程施工依据。

特殊尺垫
步骤1 步骤2
关键部位测量控制措施
非对称内凹圆弧曲线测量:
在曲线外已知控制点设站, 结合平面部署图对照实地情况, 拨转任意方向方位角, 计算在该方向上测站点到曲线上距离, 即可进行放样。

实际工作时可将公式输入到Microsoft Excel表格中或备有编程计算器(比如CASIO fx-4800p), 进行电算, 可很快输出偏角和偏角距, 输入仪器拨转方位角即可求出测站点到该方向上放样距离, 经过调整圆弧每段间隔距离, 就能够随意加密弧线特征点, 大大提升了放样速度。

在曲线外已知控制点设站,结合平面部署图对照实地情况,拨转任意方向方位角,计算在该方向上测站点到曲线上距离,即可进行放样。

实际工作时可将公式输入到Microsoft Excel表格中或备有编程计算器(比如CASIO fx-4800p),进行电算,可很快输出偏角和偏角距,输入仪器拨转方位角即可求出测站点到该方向上放样距离,经过调整圆弧每段间隔距离,就能够随意加密弧线特征点,大大提升了放样速度。

超高独立柱垂直度控制:
采取传统方法线坠加全站仪对柱模板支设进行控制, 架体稳定后在纵横轴线上安置激光垂准仪向上投点, 在模板上挂纵横线对模板上口进行检验。

垂直度偏差按H/3000进行控制。

9施工测量管理
9.1管理体系
9.2本工程日常管理分三级测量管理, 管理总承包技术部测量管理为第一级,
施工总承包部技术管理部测量管理为第二级, 专业分包施工测量管理为第三级。

管理总承包技术部设一名高级测量管理工程师负责T3航站楼整体工程测量管理工作, 全方面负责协调一、二标段联测及测量资料统一归档管理。

施工总承包在技术部设有专门测量管理人员和专业测量队, 负责本标段测量工作。

9.3对专业分包单位、沉降变形观察测量协调配合和管理
9.4除完成本标段本身土建施工测量工作外, 施工总承包测量队还将对各专
业分包工程测量进行协调。

专业分包工程开工前, 我单位移交测量基准点和基准线给分包单位, 由移交双方进行相互交接检验无误后形成交接资料。

在分包工程施工过程中, 将对分包工程关键部位施工测量进行跟踪复核监控。

各分包自行加密施工控制点和放样关键轴线必需优异行自检, 符合标准后上报施工总承包测量队, 由施工总承包测量队进行复核和验线;复核验线前, 各单位应提交相关报验资料, 包含已知数据依据、施测方案、施测精度等。

测量过程中, 全部测量原始统计和测量结果均由相关测量人员相互查对签字认可, 形成相互交叉检验测量控制制度。

为了确保基坑和周围环境安全, 管理总承包技术部和施工总承包应为第三方监测单位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和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等工作提供便利, 并主动配合第三方监测单位桩点保护及现场安全防护工作。

9.5测量结果整理和积累
测量结果计算资料必需做到统计真实、字迹清楚、不得涂改, 统计格式统一、装订成
册, 妥善保管;外业测量原始统计数据必需做到真实性, 内容完整、签署齐全, 采取电子统计手簿时, 应打印出观察数据, 装订成册, 妥善保管;凡须纳入技术档案内, 应按要求整理好方可交其主管部门入档, 不入档资料应保留到工程完工验收后十二个月方可处理。

1本工程测量技术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施工测量准备工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人员组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设备组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技术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基准点交接及复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针对本工程测量技术特征采取应对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测量控制网建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平面控制网建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首级平面控制网布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平面二级控制网布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主轴线控制网布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高程总控制网建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测量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施工测量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管理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对专业分包单位、沉降变形观察测量协调配合和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测量结果整理和积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