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西湖高级中学11-12学年高二2月月考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言运用(18分,其中选择题分题3分)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昵(nì)称蹑( niè)手蹑脚扶弱济(jì)困数(shǔ)落
B、差(chà)不多唠(láo)唠叨叨蓓(bèi)蕾倾(qīng泻
C、砖砌(qiè)熨(yù)帖一幢(chuàng)新房唾(tuò)手可得
D、锡鑞(là)玄(xuán)想抹 (mā) 布掺(chān)杂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宿命荒芜头绪身临其境
B、暴躁落寞座落专心致志
C、恍惚焦灼安详急于求成
D、苍幽沧桑窸窣亘古不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在浦东的参观尽管浮光掠影
....,但是仍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
....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颇广,几乎家喻户晓。
C、要培植健康的金融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可以操作的法律、法规,从而能够有效打击在金
融市场中翻云覆雨
....的“资金贩子”。
D、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
....,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们已经渐渐步入贫富十分悬殊的社会阶段了,我并不怀疑“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先见之明,但是面对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我们的政府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应对策略。
B.近年来,部分国家非法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捕渔活动的渔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渔政部门计划通过护航护渔等一系列行动来进一步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C.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它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5、仿照下列例句,以“夏天”、“秋天”为情境,写两段与例句句式和意蕴相同的话。
仿照横线前的句子,再写两个结构基本相同,语意相关的句子。
(4分)
例句:微笑是春天里的一缕轻风,温柔地吹拂着每颗沉睡的心灵,期待它们慢慢地苏醒。
微笑是夏天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笑是秋天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的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之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
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改后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7~10题。
剃刀侠
木桦
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
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
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之时。
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
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
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
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
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
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
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
当然一概是白活儿。
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
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
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
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
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妈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
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
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
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
到底是老马识途。
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
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
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
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
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
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
热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
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找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
瘦老头儿必恭必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
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
一个小卒问:爷,咱还去哪儿?
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
还是不出声。
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
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血杀猪般喷射出来。
集市人就窃窃私语围观。
是剃刀侠……
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
哪里还寻得人影。
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
7.小说开头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4分)
▲▲
8.小说情节多处暗示了蓝翎爷之死,请作简要分析。
(4分)
▲▲
9.小说中蓝翎爷和剃刀侠的形象形成多方面的鲜明对照,请分条概括。
(6分)
▲▲
10.小说写了剃刀侠杀蓝翎爷的故事,请探究其深刻意蕴。
(6分)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灭魏,迁.咎为家人迁:放逐,流放
B. 陈王使魏人周市徇.魏地徇:攻占,夺取
C. 项羽已破秦,降.章邯降:使……投降
D. 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传:驿车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
B. 陈王乃遣立咎为魏王
楚围之急,周苛遂杀魏豹乃徙魏王豹于河东
C. 乃进兵击魏王于临济
D. 魏王豹以国属焉
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以豹国为郡
1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 (陈王)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
B. (魏豹)至国,即绝河津畔汉
C. 方东忧楚,未及击(魏豹)
D. 遂从(汉王)击楚于彭城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写魏豹侧重于反复无常,时反时从。
郦生说魏豹一节,则通过魏豹之口,道出汉王“慢而侮人”、“非有上下礼节”的待人态度,正与豹之反复叛汉为因果。
B. 《史记》中的许多故事写得悲壮惨烈,从而带有浓重的悲壮色彩和悲壮的气氛。
魏咎,在兵临城下的紧迫关头,他为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着想,提出降服条件,谈判成功后自焚而死,给人以气概豪迈、悲壮慷慨的感受。
C.因周市攻打魏地有功,准备立周市为魏王,使者前后往返了五次,周市都拒绝不接受,没
办法陈王立了魏咎为魏王。
D. 汉王从临晋率兵横渡黄河,魏豹跟随着汉王攻打彭城。
汉王战败,回师荥阳,魏豹请假回家探望老人病情,回国后,就马上断绝了黄河渡口,背叛了汉王。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①照檐楹②。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淡磨明镜:形容水面平静,池水清澈。
②檐楹:屋檐及檐下的堂柱。
(1)诗中景物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这首诗写景抒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分)
16、根据提示,默写原文中相关的语句:(任选四小题)(4分)
(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承上启下的句子
是:。
(4)、天下英雄谁敌手?,。
(5),,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四、作文(40分)
17、请你以“比”为题目,确定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要求字迹工整,字体大方,书写清楚。
杭西高2012年2月高一语文答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7.特点:繁华、热闹。
(2分,1点1分)作用:渲染气氛,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烘托人物形象,突出剃刀侠艺高人胆大。
(2分,1点1分)
8.(1)瘦老头儿荡刀。
(2)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并“呼噜呼噜”睡。
(3)剃头后老师傅又找几刀。
(4)上马后,小卒子问蓝翎爷,蓝翎爷不出声。
(每点1分。
只抄原句得一半分)9.(1)形体上:蓝翎爷体肥身重,剃刀侠却是年老体瘦。
(2)身份地位上:蓝翎爷前呼后拥,剃刀侠势单力薄。
(3)处世态度上:蓝翎爷暴虐成性,欺行霸市,耀武扬威,剃刀侠淡泊名利,处变不惊,自甘寂寞。
(每点2分,如有其它合理概括酌情给分。
)
10.(1)歌颂了杀富济贫、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
(2)寄托了人们惩处邪恶、彰显正义的善良愿望和朴素理想。
(3)弱小战胜强权,正义挫败邪恶,反映出民众的智慧和力量。
(4)散发出老北京独有的文化气息。
(任答3点即得满分。
每点2分,如有其它合理探究酌情给分)
11.D(传:在这儿活用作动词,乘驿车。
)
12.B(A中“之”均用在主谓之间,C均为介词“在”,D均为介词“把”,B中两个“乃”均为副词。
前者为“才”,后者为“就”。
)
13.A(应该是协助周市的人,可以补出“大家”。
)
14.C(应该为“周市辞谢不肯接受,却到陈国迎接魏咎。
往返五次,陈王才答应把魏咎放回去立为魏王。
”)
三.文言文(20分)
15.、(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构成了清新明丽的意境。
(1分,只答某一具体景物的特点,如水势浩大、杨柳婀娜等,不得分。
)表现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抒发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分,答对一点即可得分。
)
(2)前两句是静景,给人一种清淡平和的心理感受(1分)。
后两句,东风“忽起”,使得杨柳瞬间由静而动,给人以强列的动感,荷心声作,寂而有声,形声兼备(1分)。
全诗写景,以静显动,以声衬静,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1分)
16.(4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豹,原是六国时魏国的公子。
他的哥哥叫魏咎,原来魏国时被封为宁陵君。
秦国灭亡魏国,就把他放逐外地废作平民百姓。
陈胜起义称王,魏咎前往追随他。
陈王派魏国人周市带兵夺取魏国的土地,魏地被攻占后,大家互相商量,想要拥立周市为魏王,周市说:“天下混乱,忠臣才能显现出来。
现在天下都背叛秦国,从道义上讲,一定要拥立魏王的后代才可以。
”齐国、赵国各派战车五十辆,协助周市做魏王。
周市辞谢不肯接受,却到陈国迎接魏咎。
往返五次,陈王才答应把魏咎放回去立为魏王。
章邯打败陈王不久,于是进兵临济攻击魏王,魏王派周市到齐国、楚国请求救兵。
齐、楚派遣项它、田巴带领着军队跟随周市援救魏国。
章邯竟然击败了援军,杀死了周市,包围了临济。
魏咎为了他的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提出降服的条件。
谈判成功,魏咎就自焚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