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课件 讲义 练习 (100)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2)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 么措施? (3)对11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
(1)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 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 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 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2)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 增长。 (3)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 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因此,这一项目体现了相 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
(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 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 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 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层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 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方法归纳] 1. 针对性归纳:湿地成因分析方法
2. 拓展性归纳:我国不同地区的湿地成因比较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 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 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 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1)分析科罗拉多河被称为“美洲尼罗河”的原因。 (2)简述科罗拉多河断流的原因并列举断流对河口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 响。 (3)面对科罗拉多河口三角洲湿地的萎缩,尝试提出一种解决的办法,并 简要说明。
2. 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保护和恢复白洋淀湿地可采取的措施是 ( B) A. 填埋部分河道作为建设用地 B. 跨流域调水 C. 暂缓开发区域经济 D. 加大第二产业的发展力度
解析:第 1 题,根据题干“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时间信息可知,白洋淀 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状态主要由人为原因所致。据图可知,白洋淀上游 分布有大量的湖泊、水库,导致入湖水量减小。该时间段该区域工农业欠 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第 2 题,通过跨流域调水,可 保护和恢复白洋淀湿地的生态环境。
(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 □7 __碳__氧____平衡,有“地球之肺”之
称。
(2)促进全球□8 __水__循__环__,调节全球水平衡。 (3)世界□9 生__物__基__因__宝库。
3. 雨林的脆弱性与保护
(1)雨林的生态优势:光合作用强烈、□10 生__物__循__环__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命题角度二 雨林全球生态效益与雨林保护 [经典例题] 读热带雨林与水循环示意简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主要反映的是雨林平衡碳元素的功能 B. 图示主要反映的是雨林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C. 甲、乙、丙三环节构成了水循环 D. 甲、乙、丙三环节表示的水汽量是相等的
锁定高考
地理
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2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 孙热带雨林为例
考纲导向
思维导图
考情导引
多以湿地退化、森林破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
坏等相关热点信息为背
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
景,结合地理环境的整
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
体性,考查森林或湿地
施。
的作用、产生的影响及
合理利用和保护。
高考清单
(2)图中a处的50%,其作用为( )
A. “地球之肺”
B. “地球之肾”
C. “天然空调”
D. “天然加湿器”
[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
图名信息——热带雨林与□1 __水__循__环__示意简图。
2. 图像信息获取 箭头信息、文字信息等。
蒸腾
3. 推理分析
水汽
径流
乙 丙
4.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 [小试牛刀] (1)____B____ (2)___D_____
[方法归纳] 针对性归纳 (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分析方法
(2)评价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的方法 ①开发亚马孙雨林的有利影响主要从经济和社会效益角度回答。
②开发亚马孙雨林的不利影响主要从生态破坏和社会问题角度回答。 A.破坏和污染热带雨林环境。
B.外来人群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带来冲击,社会治安问题日益凸显 等。
2. 图像信息获取 纵坐标——高度,横坐标——风速和植被类型说明。
3. 推理分析
1.3 7 ①②③④
针叶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季风
4.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不同区域森林的防风效果。 [小试牛刀] (1)____A____ (2)___B_____
[方法归纳] 针对性归纳:不同区域森林的生态功能及其评价方法 森林除了直接为人类提供重要的动植物资源外,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 功能。 (1)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山地、丘陵: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作 用。
(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
风经过□1 ___森__林___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从□2 _____地__域__分__异__规__律______的 角度考虑,在□3 __华__北____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
高考考向 命题角度 湿地的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分析
[经典例题] (2015·安徽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 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 气温-4.7 ℃。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 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 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 存与繁殖。
3. 功能
生物多样性
地球之肾
洪水
4. 恢复与保护 湿地面积的缩小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对应的治理措施有: ①工程措施: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封山育林、平垸行洪、加固干堤、 疏浚河道。 ②防治水污染、禁止滥捕滥猎。 ③发展生态旅游业,合理开发湿地资源。 ④生态移民,建立自然保护区。 ⑤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考点一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1.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调节气候
防风固沙
(2)破坏森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旱灾害 气候恶化
(3)保护与恢复森林资源的方法 保护与恢复森林资源的方法主要有:封山育林、有计划采伐、采育结 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等。
2. 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 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
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11 地__上__植__被__最容易遭到破坏。
高考考向
命题角度一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经典例题] (2015·安徽高考)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 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读图,回答(1)~(2)题。
[变式训练] (2019·山东省济宁模拟)下面为南亚、东南亚森林面积(1公顷=15亩)变化 表。读表,回答1~2题。
1. 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变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是( A )
①人口的快速增加,持续对种植业的依赖导致毁林开垦 ②经济快速增
长下的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等占据大量林地 ③封山育林
考点二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考清单
1. 概念 湿地是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淡水、半咸水水体,天然或人工、长久 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 类型
(1)天然湿地: □1 __沼__泽____、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 的□2 __浅__海____区等。 (2)人工湿地:水库、□3 __稻__田____等。
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 ④利用现代科技改良树种是防止森林破坏
的有效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南亚、东南亚区域森林面积这种变化趋势对环境的影响有( D )
A. 土壤含水率上升
B. 地下水储量增加
C. 地表径流变化率减小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第 1 题,南亚、东南亚人口稠密、增长快,经济虽快速发展但平均 水平较低,导致毁林开垦和采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发展等现象并存。 植树造林是恢复森林面积最快的措施;毁林主要是人为的砍伐,改良树种 对防止森林破坏无效。第 2 题,森林减少会造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土壤 含水率下降、地下水储量减小、地表径流变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
[变式训练] (2019·山西省孝义摸底)2017年4月1日,国务院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 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囊括白洋淀整个水域。20 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白洋淀水位下降,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状态。 读白洋淀流域图,回答1~2题。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白洋淀经常处于半干涸、干涸状态的原因,可能 是( C ) A. 流域内降水量和蒸发量小 B.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C. 上游修水库导致入湖水量减小 D. 工农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
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
2. 图像信息获取 图例信息、河流湖泊分布、地形信息等。
3. 推理分析
下渗
东南
4.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湿地的形成及保护措施。 [小试牛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
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 □1 __盆__地____中。盆 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巴音布鲁克湿地周围是传统的 □2 _畜__牧__业___
微专题
常规题目突破 答题能力提升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 [经典例题] (2018·安徽省安庆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科罗拉多北部中央雪山,向西南蜿蜒约 2 330 千米, 穿越千里红色砂岩,注入加利福尼亚湾,是美国西南部重要的河流。“科
罗拉多”即西班牙语“红色”之意,每年泥沙入海量1.63亿吨,有“美 洲尼罗河”之称。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人就在这条河流上建坝修库、 开渠引流,由于过度开发利用,自1998年以后,河流几乎再没能成功注 入大海。科罗拉多河三角洲湿地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生态系统之 一,目前已经萎缩至原来的10%。下图为科罗拉多河流域示意图。
(2)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村庄等作用。 (3)城市:森林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滞尘、降低噪音等作用。
[变式训练] 撒哈拉沙漠南缘的 11 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 7 100 千米,宽 15 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