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一月见效消肿散结。痰湿闭阻经络,痰湿阻络,导痰汤,茯苓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瘤一月见效消肿散结。
痰湿闭阻经络,痰湿阻络,导痰汤,茯苓丸
脂肪瘤一月见效消肿散结
[病例]患者两年来,身上各处陆续出现包块小者如蚕豆大小,大者如鸡蛋大小,多达上百枚仅脊背部就有三十余枚。
到医院就诊,诊断为脂肪瘤,告知除手术切除外,毫无良策。
最近因额头、鼻尖出现小包块,担心毁容,急来求诊。
就诊时症状同前,伴四肢酸楚疼痛,饮食可,舌质淡,苔腻,切脉:六脉郁滑。
患者有嗜食鱼头的爱好。
[诊断]脂肪瘤(痰湿闭阻经络,痰湿阻络)
[治法]:燥湿祛痰,通经活络,消肿散结
[秘方]法半夏、陈皮、苍术、厚朴、茯苓、天南星、白芥子、莱菔子、浙贝、猪牙皂、生牡蛎、红藤、酒大黄、桂枝、党参、冰片。
[用法]上十六味,共为末,制丸,内服,每次10克,每日三次。
共服一月。
嘱忌鱼肉、面食。
复诊:患者服用一月后,面部包块消失,未再长出新的包块,身上包块消失过半,大的变为鹌鹑蛋大小。
并述服药期间,每日大便均有粘滞物夹在大便间,而且粘于便池冲洗困难。
[方解]方已对症,守方再进。
原方去党参加人参、白术。
再进一料。
[治疗效果]半年后遇到,告知病已愈。
未再发作。
饮食习惯已改,现很少吃鱼。
石室秘录,奇治法
人有手足脱下,而人仍不死之症,此乃伤寒之时口渴,过饮凉水,以救一时之渴,孰知水停腹内,不能一时分消,遂至四肢受病,气血不行,久而手足先烂。
手指与脚指堕落。
或脚指堕落之后,又烂脚板,久之连脚板一齐堕落矣,若有伤寒口渴,过饮凉水者,愈后倘手足指出水者,急用吾方,可救指节脚板之堕落也。
方用薏仁三两,茯苓二两、肉桂一钱,白术一两,车前子五钱,水煎服。
一连十剂,小便大
利,而手脚不出水矣,永无后患,不必多服。
更有人手指甲尽行脱下,不痛不痒,此乃肾经火虚,又于行房之后,以凉水洗手,遂成此病。
方用六味汤加柴胡,白芍,骨碎补治之而愈。
【脚趾的大拇趾出现甲沟炎】
治足疔及脱骨疔(证属脾虚湿阻脉络)。
苡仁三两(90g,东壁土炒)、茯苓二两(60g)、桂心一钱(3g)、白术一两(30g土炒)、车前子五钱(15g)。
水煎连服十剂,方无后患。
见《石室秘录》
方用苡仁<君>健脾补中,利水消肿。
茯苓<臣>健脾利水渗湿;车前子<臣>利水渗湿。
白术<佐>益气健脾,燥湿利水。
桂心<使>温肾散寒,调畅气血。
▲脱骨疔,即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
以肢端缺血性坏死,甚则趾(指)节脱落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足疔,生于足部的疔疮的总称。
其根脚坚硬,麻痒肿痛,常肿至足背,或穿筋烂骨。
伴有恶寒发热等症。
李今庸,手指臂肿为风痰所引起,痰湿滞于手指臂部,则壅肿胀满。
导痰汤,指迷茯苓丸
李今庸讲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概述
本篇论述了藜芦甘草汤之治手指臂肿动,鸡屎白散之治转筋入腹,蜘蛛散之治阴狐疝气,乌梅丸之治蚘厥。
也论及了跌蹶的证候和发病原因而未出治法。
一、师曰:病跌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腨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2)
〔讲解)本条论跌蹶病“能前不能却”证候的成因。
(1)病趺蹶:趺,为“跌”字坏文。
跌蹶,是易于跌仆。
其人但能前,不能却,是因跌仆所导致的一种行动障碍病证。
(2)其人但能前…伤也:由于人体之经脉分布循行于周身,而太阳经则循行于人身之后。
今因跌仆而被竹木金石等,刺伤腨肠部之承筋穴约二寸,致使太阳经脉伤损而不利,故其人只能向前行走而不能后退。
踹,通腨,指腨肠,即所谓“腿肚”。
二、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1),此人身体胸胸者,藜芦甘草汤主之(3)
藜芦甘草汤方方未见。
〔讲解)本条为手指臂肿的证治。
(1)病人常以手指臂肿动:手指臂肿为风痰所引起,痰湿滞于手指臂部,则壅肿胀满。
(2)此人身体瞤瞤者:风邪走窜经络,则身体瞤动。
(3)藜芦甘草汤主之:治以藜芦甘草汤。
方虽未见,然方以藜芦、甘草得名。
藜芦涌吐,以逐膈上之风痰,甘草和中,以缓解藜芦之毒。
〔临证意义〕手指臂肿多为风痰在膈,攻走于肢体所致。
本条用藜芦甘草汤涌吐痰涎为治。
而近人多用导痰汤(胆星、枳实、半夏、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或《指迷》茯苓丸(半夏、茯苓、枳壳、风化硝、姜汁)治疗,药性较缓和,效果亦较好。
指迷茯苓丸,燥湿和中,化痰通络。
用于痰湿阻络所致的筋络挛急,臂痛难举。
茯苓丸,指迷茯苓丸
姜半夏80克,茯苓80克,枳壳25克,芒硝10克。
打粉,用40—50克生姜,切碎煮汁,去渣,用此姜汁煮面糊,加少许面粉即可,煮的稀薄一些,煮熟,用此面糊混合上述药粉,作丸药,丸药大小为直径在0.5—0.6CM左右大小,丸药直径大约5-6毫米,大约如黄豆颗粒大小即可。
做好的丸药,阴凉地方,凉干,装入密封罐中,冷藏保管。
日服2次,上午9点许,下午2点许,每次服30丸,每次用生姜15克切片煮水,用此水送服药丸,温服即可,不要太热。
服药期间,可能出现轻微腹泻,不要惊慌,等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
忌口:生冷油腻。
医门法律
茯苓丸(一名指迷茯苓丸。
)本治臂痛,其指迷方中云有人臂痛不能举,手足或左右时复转移,由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流行,上与气搏。
四肢属脾,脾滞而气不下,故上行攻臂,其脉沉细者是也。
后人为此臂痛,乃痰证也,但治痰而臂痛自止。
及妇人产后发喘,四肢浮肿者,用此而愈。
半夏(二两),茯苓(二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风化朴硝(二钱五分,如一时未易成,但以朴硝撒在竹盘中,少时盛水置当风处,即干如芒硝,刮取用亦可。
)
上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有里人为痰所苦,夜间两臂如人抽搐,两手战掉,茶盏亦不能举,服此随愈。
痰药方多,惟此立见功效。
指迷茯苓丸
组成半夏二两(60克)、茯苓一两(30克)、枳壳半两(15克)、风化朴硝三钱(9克)
用
法
上药共研为末,姜汁糊丸,每次服6克。
功用燥湿行气,软坚消痰。
主治两臂疼痛,或四肢浮肿,或咳嗽痰多,胸脘满闷,或产后发喘,苔白腻,脉弦滑。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偏瘫肩痛症等病症。
方解指迷茯苓丸主要用于治疗脾失运化,痰停中脘之证。
方用半夏等燥湿化痰,合以枳壳、风化朴硝理气软坚润下为配伍特点。
临床应用以痰停中脘引起的脘闷臂痛或四肢浮肿、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若正气已伤,当慎用本方,且需加用健脾益气之品,使痰去而正不伤。
研究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肩周炎、椎动脉型颈椎病、顽固性癌痛、失眠、癔病、肺部耐药菌感染、肺部包块、麻木证、十二指肠壅积症、颈椎病、重舌、流注、白游风、风痒、痹证、梅核气、室性早搏、梅尼埃病、前列腺增生、多发性疖肿、银屑病等证属痰浊中阻的病症。
方指迷茯苓丸半夏,风硝枳壳姜汤下,中脘停痰肩臂痛,气行痰消痛自罢。
歌
出
《证治准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