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音乐与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是融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但其中歌剧中最重要的两大要素是音乐和文学。

音乐和文学均是人类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要素。

纵观现代歌剧艺术画廊,是音乐和文学的完美融合,才构成了一幕幕栩栩如生的歌剧作品,使歌剧的内涵和表现力大幅度提升。

歌剧中的音乐不仅能够营造出生动的舞台艺术氛围,还是塑造人物最有力的手段。

歌剧音乐从序曲开始,这时舞台上只有乐队的单独演奏。

序曲有长有短,但它在整部作品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有时它蕴含着整部歌剧作品的主题音乐,在接下来的作品中,我们能不断地听到这个主题音乐。

歌剧音乐塑造人物主要靠宣叙调和咏叹调,宣叙调用来叙事,咏叹调用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情感,等同于话剧中的人物独白。

一些歌剧中还有合唱或重唱。

文学则是歌剧的主心骨,没有文学的介入就谈不上歌剧,作品将无任何内涵。

歌剧中的文学负责将整部作品编织成一个精致细密的传奇故事,讲述给观众。

因此,歌剧中音乐和文学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贯穿于整部歌剧作品,是歌剧奠定的基础。

歌剧的音乐和文学都是艺术家们审美发现和审美体验的结晶。

在艺术领域中,音乐和文学都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音乐和文学在表现形式和表现对象以及结构方面都有着极大的不同。

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是传播文化的工具。

但音乐的音响和现实的音响则有着实质性的差别。

因此,从材料的普遍性出发,文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往往要比音乐更加普遍。

但语言文化有着严重的区域的局限性,甚至在同一地区会有不同种的语言。

不同地域的不同语言令人们无法沟通交流,而文化的审美价值正体现在语言交流上面。

音乐是人类世界所共同拥有的独特的语言形式。

它不需要通过语言来沟通,只通过不同的音乐旋律和音色就能表现出作品所要传达给观众的思想和艺术内涵。

因此,音乐具有更加深刻的广泛性。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音乐比文学更加具有普遍性。

人们通常以艺术媒介的自然属性为依据,将艺术区分为造型艺术、音响艺术和语言艺术等,这种以媒介的属性为尺度来划分不同艺术的类型确有某些合理性的因素,也适用于某些分类艺术研究的需要,但这种规定性也有其局限性。

苏珊•朗格看到了这种艺术分类法的弊端,提出以艺术的表现形式为依据来进行分类,这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即为“艺术的基本幻象”。

她认为,音乐创造的是一种虚幻的“时间幻象”,绘画创造的则是虚幻的“空间幻象”,而舞蹈演员所创造的却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力场。

这种分类法比较彻底,正是由于各门艺术之间基本幻象的区别,才使得诸如歌剧或舞蹈等综合艺术所达到的效果,变成几门艺术以不同的比例结合在一起而产生的那种标准化效果。

文学文本是作家艺术家审美意识物化的语言实体,是一个结构相对稳定的艺术整体,它本身具有完满自足的独立性,然而当它与音乐联姻时,它的独立性就会因受到外力的自然侵袭,它的词句、声音、意义、短语及其所描写的艺术形象等,统统变成了音乐的元素。

因此,歌剧作品的最完美形式是诗歌杰作与音乐杰作的统一。

事实上,歌剧作品中真正有魅力咏的叹调足以清楚地证明这一点。

文学语言符号在言说情感方面有局限性,《毛诗序》的作者隐约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是敬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对艺术属性最初的、丰富的生命体验,古人觉得仅用语言表达情感常常是不够用的,因而需要求助于歌舞。

音乐和文学都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也是歌剧作品中密不可分的伴侣,二者相依为命,共存共生。

责任编辑 刘 红
歌剧音乐与文学
.cn. All Rights Reserved.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