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员步幅步频训练与评价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4页,共45页。
如计取成绩为2秒,则有: 最高步频 = 10 / 2 = 5 (步/秒)
该方法能及时准确地测量出运动员在快速 奔跑时的最高步频能力。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5页,共45页。
二、怎样评价步频、步幅
目的:在短跑技术教学和训练中,教师不仅 需要对运动员的步频和步幅进行测量,更重要 的是要对他们步频、步幅进行评价,教师只有 对运动员的步频、步幅进行客观地评价,才能 了解他们的技术特征,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根 据他们的现状,制定训练方案和训练指标,科 学地安排教学与训练工作。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5页,共45页。
例如:测某运动员百米成绩11秒,全程 步数49步,则有:
全程平均步幅 = 距离/步数 = 100/49 = 2.04 (米)
全程平均步频 = 步数/时间= 49/11 =4.45 (步/秒)
全程平均速度 = 距离 /时间 = 100 / 11= 9.09(米/秒)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6页,共45页。
例如:测某男子运动员100米成绩11.50秒,代入公式 则有: 该运动员步频指数Y=13.38— 0.511x = 7.5
评价:该运动员步频能力有一定的差距, 建议应加强步频能力训练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3页,共45页。
方法3、经验公式法
美国著名学者詹森·弗希尔利用统计学方 法归纳出一些带规律性的数据,并得出短跑适 宜步幅经验公式:
11.11 4.44 4.72 5.00 5.27 5.56 5.85 6.10
10.53 4.21 4.48 4.74 4.99 5.27 5.54 5.79 6.05
10.0 4.00 4.26 4.51 4.75 5.00 5.27 5.50 5.75 5.99
9.52 3.81 4.05 4.29 4.51 4.76 5.01 5.23 5.47
5.70
9.09 3.64 3.87 4.09 4.31 4.55 4.78 4.99 5.22 5.44
8.70 3.48 3.70 3.92 4.12 4.35 4.58 4.78 5.00 5.21
8.33 3.33 3.54 3.75 3.95 4.17 4.38 4.58 4.79 4.99
短跑运动员步幅步频训练与评 价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页,共45页。
跑速 = 步幅×步频
如何提高速度呢? 必须发展步频、步幅能力 了解学生步频、步幅现状如何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页,共45页。
步频、步幅的测定
步频、步幅的评价 步频、步幅的训练
一、怎样测定步频、步幅
目的:训练中及时准确地测定运动员的步 频与步幅,不仅能帮助教练员了解运动员的技 术类型,判断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而且通过科 学地评价,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为教 练员制定训练计划,安排训练内容,选择训练 手段提供可靠依据。
研究发现,世界优秀百米运动员步频、步 幅指数评价等级的总和均大于四级,如刘易斯 步频指数8.198,为一级,步幅指数1.237,为 二级,两者之和是三级,贝利步频指数8.202, 为一级,步幅指数1.239为二级,两者之和是三 级。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9页,共45页。
如我国运动员陈文忠 步频指数是8.546,为一 级,而步幅指数是1.148是 四级,两者之和五,大于 四,因此诊断认为他是步 频型运动员,建议提高成 绩的关键是增大步幅。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8页,共45页。
例如,目测者默数运动员右腿摆动着地 次数为25次,计取运动员百米成绩为11秒5, 则有:
全程步数 =25× 2 =50(步) 全程平均步幅 =100/50 =2(米) 全程平均步频 =50 /11.5 = 4.35(步/秒)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9页,共45页。
该方法简单易行,省时,省力,信息反馈快, 且不受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不足之处是,如目测者 注意力不集中,易出漏错。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1页,共45页。
如测某运动员行进间20米跑成绩为1秒9, 步数为9步,查表4可得最高速度为10.53米/ 秒,步幅为2.22米,然后查表5,在纵栏(速 度)10.53与横栏(步幅)2.22两数据的交界 点,既得知该运动员步频为4.74步/秒。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2页,共45页。
表4 时间、速度、步数、步幅换算表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6页,共45页。
表2 百米全程步频指数评价表
评价等级 一 二 三
四 五
男子
8.05以上
7.75~8.05
7.74~7.49
7.15~7.449
7.15以下
女子
7.65以上 7.35~7.64
7.34~7.05
7.04 ~ 6.75 6.75以下
冯敦寿研究成果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7页,共45页。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2页,共45页。
该方法省时,省力,能迅速地使教练员掌握 运动员最高速度能力,了解运动员最高速度时步
频与步幅能力和两者匹配情况。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3页,共45页。
方法4、10步计时法
在跑道上画11条白线(或放11块海绵), 两线间距视运动员步幅而定(一般略短于最大 步幅),运动员以最快速度行进间跑,当一只 脚踏过第一条线着地瞬间,测量者开表,脚踏 过最后一条线着地瞬间停表。
表3 百米全程步幅指数评价表
评价等级 男子
女子
一 1.252以上
1.218以上
二 1.203--1.252 1.169--1.218
三 1.143--1.202 1.119--1.168
四 1.102--1.152 1.069--1.118
五 1.102以下
1.069以下
冯敦寿研究成果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8页,共45页。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8页,共45页。
霍夫曼指数
● 步幅指数 【平均步幅/身高】 男子和女子均大于或等于1.2。
●步频指数 【身高×步频】 男子要大于或等于8; 女子要大于或等于7.65 。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9页,共45页。
例如:现测某运动员身高1.75米,平均步 幅是2.10米,步频是4.3步/秒,其步幅指数是 1.2;步频指数为7.525
8.00 3.20 3.40 3.60 3.79 4.00 4.21 4.40 4.60 4.79
7.69 3.08 3.27 3.46 3.64 3.85 4.05 4.23 4.42 4.61
7.41 2.96 3.15 3.34 3.51 3.71 3.90 4.07 4.26 4.44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4页,共45页。
时间(s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速度(m/s)
11.76 11.11 10.53 10.0 9.52
9.09
8.70
8.33
8.00 7. 69
7.41
步数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95
196
身高 适宜步幅 身高 适宜步幅 身高 适宜步幅
160
197
170 209
180 221
161
198
171 210
181 222
162
200
172 211
182 223
163
201
173 212
183 224
164
202
174 214
184 225
165
203
175 215
185 226
166
三、步频、步幅的训练
训练方案
方案1:步幅不变、提高步频 方案2:保持步频、提高步幅 方案3:增大步幅、同时提高步频 方案4:适当降低步频、增大步幅(两者乘积大于原步频步幅乘积) 方案5:适当缩小步幅、提高步频(两者乘积大于原步幅步频乘积)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5页,共45页。
发展步频的训练方法
●原地快速踏脚练习;原地快速高抬腿、支撑高 抬腿;
【适宜步幅 】 = 身高×1.17 +10 厘米 并根据公式得出适宜步幅备查表。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4页,共45页。
表1 适宜步幅备查表(身高——cm,适宜步幅——cm)
身高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适宜步幅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3
194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0页,共45页。
方法5、评价量表
为了掌握运动员最高速度时的步频、步幅匹配情 况,我们计算设计出了20米行进间跑,速度、步幅、 步频备查表(见表4、5)。当我们测定运动员20米
行进间跑的时间和步数后(见方法3),可直接通过
表4、表5查出运动员最高速度时的步频、步幅匹配情
况,帮助教练员评价运动员最高速度时的步频、步幅 能力。
快速踏
脚练习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6页,共45页。
●原地最快速度摆臂练习、持续时间5、10、 15秒;或随节拍器(或击掌)的变化,做快 慢交替的抬腿与摆臂练习;
悉尼奥运会 100米决赛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0页,共45页。
方法3、20米行进间计步法
在跑道上量20米画出标记,运动员
以最快的速度行进间跑过这段距离,测量
者数出运动员的步数并计时。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1页,共45页。
20米
例如:运动员20米行进间成绩为2秒,步 数是9步半,则有:
最高速度 =20 / 2 =10(米/秒) 平均步幅 =20 / 9.5=2.11(米) 平均步频 =9.5 / 2 = 4.75(步/秒)
我国著名学者冯敦寿研究认为,百米跑成 绩与步频指数呈密切负相关,男子的相关系数 r = —0.80,女子为 r = —0.84 。
建立直线回归方程为: 【男子】Y= 13.38— 0.511x 【女子】Y= 12.775 —0.455x
( y —步频指数 、 x —百米跑成绩)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2页,共45页。
步幅(m)
2.50 2.35
2.22 2.11 2.00
1.90
1.82
1.74
1.67 1.60
1.54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3页,共45页。
表5 速度(m/s)、步幅(m)、步频(步/s)备查表
2.5 2.35 2.22 2.11 2.00 1.90 1.82 1.74 1.67
11.76 4.71 5.00 5.30 5.57 5.88 6.19
该方法测量统计简单,不易漏错,并能测 量运动员最大步幅和了解各段落步幅,不足之 处是费时、费力,如条件不允许(比赛时间 短、塑胶跑道等)不能测量。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7页,共45页。
方法2、目测法
目测者站在百米终点,集中精力注意运动 员起跑时两脚的位置,当运动员起跑时,默数 运动员前腿摆动着地次数,直至终点。
评价:该运动员步幅指数达到较高水平,步频 指数还有差距。 建议:应加强步频能力的训练。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0页,共45页。
方法2、 相关法
所谓相关法,是以百米跑成绩为自变量, 分别以步频指数、步幅指数为因变量的回归 直线为基准值,对步频、步幅等项指标进行 评价的一种方法。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1页,共45页。
204
176 216
186 228
167
205
177 217
187 229
168
207
178 218
188 230
169
208
179 219
189 231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5页,共45页。
方法4、综合评价法
在百米跑中,步频与步幅始终处于一个 不断组合、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两者的不 同组合产生着不同的组合效应,既不同的速 度,也使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技术特征,因此 评价运动员的步频、步幅,只评价一个指标是 不够的,必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才能较全面地 反映出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才更具有实际意 义。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6页,共45页。
步频、步幅评价方法 指数法 相关法
经验公式法 综合评价法 评价量表法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7页,共45页。
方法1、指数法
所谓指数法,是根据人体形态和步频、步 幅的比例关系,并借助与一定的数学公式,将 两项指标联系起来并结合成某种指标来综合评 价步频、步幅水平的一种简便方法。该方法克 服了采用绝对值评价的弊端,用身体形态与步 频、步幅之比派生出的指数来评价步频、步 幅,是一种较科学的方法。
表表1适宜步幅备查表身高适宜步幅备查表身高cmcm适宜步幅适宜步幅cmcm身高身高适宜步幅适宜步幅身高身高适宜步幅适宜步幅身高身高适宜步幅适宜步幅身高身高适宜步幅适宜步幅150186160197150186160197170209170209180221180221151187161198171210181222151187161198171210181222152188162200172211182223152188162200172211182223153189163201173212183224153189163201173212183224154190164202174214184225154190164202174214184225155191165203155191165203175215175215185226185226156193166204176216186228156193166204176216186228157194167205177217187229157194167205177217187229158195168207178218188230158195168207178218188230159196169208179219189231159196169208179219189231在百米跑中步频与步幅始终处于一个在百米跑中步频与步幅始终处于一个不断组合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两者的不不断组合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两者的不同组合产生着不同的组合效应既不同的速同组合产生着不同的组合效应既不同的速度也使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技术特征因此度也使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技术特征因此评价运动员的步频步幅只评价一个指标是评价运动员的步频步幅只评价一个指标是不够的必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才能较全面地不够的必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出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才更具有实际意反映出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才更具有实际意百米全程步频指数评价表百米全程步频指数评价表评价等级评价等级男子男子女子女子一一805805以上以上765765以上以上二二775805735764775805735764三三774749734705774749734705四四71574497046757157449704675五五715715以下以下675675以下以下冯敦寿研究成果表表3百米全程步幅指数评价表百米全程步幅指数评价表评价等级评价等级男子男子女子女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页,共45页。
测定步频、步幅的基本方法 影片(录象)解析法
实践证明,四种 方法具有简单易 学,易于操作, 信息反馈快,实 用性强等特点, 易在基层单位推 广应用。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4页,共45页。
观测统计法 目测法
20米行进间计步法 10步计时法
方法1:观测统计法
将跑道清扫干净(煤渣道),运动员跑 过后,测量人员统计跑道上钉鞋留下的痕迹, 得知运动员全程步数,然后根据计取的成绩和 统计的步数,计算出运动员的平均步频和步 幅。
如计取成绩为2秒,则有: 最高步频 = 10 / 2 = 5 (步/秒)
该方法能及时准确地测量出运动员在快速 奔跑时的最高步频能力。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5页,共45页。
二、怎样评价步频、步幅
目的:在短跑技术教学和训练中,教师不仅 需要对运动员的步频和步幅进行测量,更重要 的是要对他们步频、步幅进行评价,教师只有 对运动员的步频、步幅进行客观地评价,才能 了解他们的技术特征,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根 据他们的现状,制定训练方案和训练指标,科 学地安排教学与训练工作。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5页,共45页。
例如:测某运动员百米成绩11秒,全程 步数49步,则有:
全程平均步幅 = 距离/步数 = 100/49 = 2.04 (米)
全程平均步频 = 步数/时间= 49/11 =4.45 (步/秒)
全程平均速度 = 距离 /时间 = 100 / 11= 9.09(米/秒)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6页,共45页。
例如:测某男子运动员100米成绩11.50秒,代入公式 则有: 该运动员步频指数Y=13.38— 0.511x = 7.5
评价:该运动员步频能力有一定的差距, 建议应加强步频能力训练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3页,共45页。
方法3、经验公式法
美国著名学者詹森·弗希尔利用统计学方 法归纳出一些带规律性的数据,并得出短跑适 宜步幅经验公式:
11.11 4.44 4.72 5.00 5.27 5.56 5.85 6.10
10.53 4.21 4.48 4.74 4.99 5.27 5.54 5.79 6.05
10.0 4.00 4.26 4.51 4.75 5.00 5.27 5.50 5.75 5.99
9.52 3.81 4.05 4.29 4.51 4.76 5.01 5.23 5.47
5.70
9.09 3.64 3.87 4.09 4.31 4.55 4.78 4.99 5.22 5.44
8.70 3.48 3.70 3.92 4.12 4.35 4.58 4.78 5.00 5.21
8.33 3.33 3.54 3.75 3.95 4.17 4.38 4.58 4.79 4.99
短跑运动员步幅步频训练与评 价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页,共45页。
跑速 = 步幅×步频
如何提高速度呢? 必须发展步频、步幅能力 了解学生步频、步幅现状如何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页,共45页。
步频、步幅的测定
步频、步幅的评价 步频、步幅的训练
一、怎样测定步频、步幅
目的:训练中及时准确地测定运动员的步 频与步幅,不仅能帮助教练员了解运动员的技 术类型,判断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而且通过科 学地评价,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为教 练员制定训练计划,安排训练内容,选择训练 手段提供可靠依据。
研究发现,世界优秀百米运动员步频、步 幅指数评价等级的总和均大于四级,如刘易斯 步频指数8.198,为一级,步幅指数1.237,为 二级,两者之和是三级,贝利步频指数8.202, 为一级,步幅指数1.239为二级,两者之和是三 级。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9页,共45页。
如我国运动员陈文忠 步频指数是8.546,为一 级,而步幅指数是1.148是 四级,两者之和五,大于 四,因此诊断认为他是步 频型运动员,建议提高成 绩的关键是增大步幅。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8页,共45页。
例如,目测者默数运动员右腿摆动着地 次数为25次,计取运动员百米成绩为11秒5, 则有:
全程步数 =25× 2 =50(步) 全程平均步幅 =100/50 =2(米) 全程平均步频 =50 /11.5 = 4.35(步/秒)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9页,共45页。
该方法简单易行,省时,省力,信息反馈快, 且不受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不足之处是,如目测者 注意力不集中,易出漏错。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1页,共45页。
如测某运动员行进间20米跑成绩为1秒9, 步数为9步,查表4可得最高速度为10.53米/ 秒,步幅为2.22米,然后查表5,在纵栏(速 度)10.53与横栏(步幅)2.22两数据的交界 点,既得知该运动员步频为4.74步/秒。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2页,共45页。
表4 时间、速度、步数、步幅换算表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6页,共45页。
表2 百米全程步频指数评价表
评价等级 一 二 三
四 五
男子
8.05以上
7.75~8.05
7.74~7.49
7.15~7.449
7.15以下
女子
7.65以上 7.35~7.64
7.34~7.05
7.04 ~ 6.75 6.75以下
冯敦寿研究成果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7页,共45页。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2页,共45页。
该方法省时,省力,能迅速地使教练员掌握 运动员最高速度能力,了解运动员最高速度时步
频与步幅能力和两者匹配情况。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3页,共45页。
方法4、10步计时法
在跑道上画11条白线(或放11块海绵), 两线间距视运动员步幅而定(一般略短于最大 步幅),运动员以最快速度行进间跑,当一只 脚踏过第一条线着地瞬间,测量者开表,脚踏 过最后一条线着地瞬间停表。
表3 百米全程步幅指数评价表
评价等级 男子
女子
一 1.252以上
1.218以上
二 1.203--1.252 1.169--1.218
三 1.143--1.202 1.119--1.168
四 1.102--1.152 1.069--1.118
五 1.102以下
1.069以下
冯敦寿研究成果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8页,共45页。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8页,共45页。
霍夫曼指数
● 步幅指数 【平均步幅/身高】 男子和女子均大于或等于1.2。
●步频指数 【身高×步频】 男子要大于或等于8; 女子要大于或等于7.65 。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9页,共45页。
例如:现测某运动员身高1.75米,平均步 幅是2.10米,步频是4.3步/秒,其步幅指数是 1.2;步频指数为7.525
8.00 3.20 3.40 3.60 3.79 4.00 4.21 4.40 4.60 4.79
7.69 3.08 3.27 3.46 3.64 3.85 4.05 4.23 4.42 4.61
7.41 2.96 3.15 3.34 3.51 3.71 3.90 4.07 4.26 4.44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4页,共45页。
时间(s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速度(m/s)
11.76 11.11 10.53 10.0 9.52
9.09
8.70
8.33
8.00 7. 69
7.41
步数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95
196
身高 适宜步幅 身高 适宜步幅 身高 适宜步幅
160
197
170 209
180 221
161
198
171 210
181 222
162
200
172 211
182 223
163
201
173 212
183 224
164
202
174 214
184 225
165
203
175 215
185 226
166
三、步频、步幅的训练
训练方案
方案1:步幅不变、提高步频 方案2:保持步频、提高步幅 方案3:增大步幅、同时提高步频 方案4:适当降低步频、增大步幅(两者乘积大于原步频步幅乘积) 方案5:适当缩小步幅、提高步频(两者乘积大于原步幅步频乘积)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5页,共45页。
发展步频的训练方法
●原地快速踏脚练习;原地快速高抬腿、支撑高 抬腿;
【适宜步幅 】 = 身高×1.17 +10 厘米 并根据公式得出适宜步幅备查表。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4页,共45页。
表1 适宜步幅备查表(身高——cm,适宜步幅——cm)
身高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适宜步幅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3
194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0页,共45页。
方法5、评价量表
为了掌握运动员最高速度时的步频、步幅匹配情 况,我们计算设计出了20米行进间跑,速度、步幅、 步频备查表(见表4、5)。当我们测定运动员20米
行进间跑的时间和步数后(见方法3),可直接通过
表4、表5查出运动员最高速度时的步频、步幅匹配情
况,帮助教练员评价运动员最高速度时的步频、步幅 能力。
快速踏
脚练习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6页,共45页。
●原地最快速度摆臂练习、持续时间5、10、 15秒;或随节拍器(或击掌)的变化,做快 慢交替的抬腿与摆臂练习;
悉尼奥运会 100米决赛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0页,共45页。
方法3、20米行进间计步法
在跑道上量20米画出标记,运动员
以最快的速度行进间跑过这段距离,测量
者数出运动员的步数并计时。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1页,共45页。
20米
例如:运动员20米行进间成绩为2秒,步 数是9步半,则有:
最高速度 =20 / 2 =10(米/秒) 平均步幅 =20 / 9.5=2.11(米) 平均步频 =9.5 / 2 = 4.75(步/秒)
我国著名学者冯敦寿研究认为,百米跑成 绩与步频指数呈密切负相关,男子的相关系数 r = —0.80,女子为 r = —0.84 。
建立直线回归方程为: 【男子】Y= 13.38— 0.511x 【女子】Y= 12.775 —0.455x
( y —步频指数 、 x —百米跑成绩)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2页,共45页。
步幅(m)
2.50 2.35
2.22 2.11 2.00
1.90
1.82
1.74
1.67 1.60
1.54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3页,共45页。
表5 速度(m/s)、步幅(m)、步频(步/s)备查表
2.5 2.35 2.22 2.11 2.00 1.90 1.82 1.74 1.67
11.76 4.71 5.00 5.30 5.57 5.88 6.19
该方法测量统计简单,不易漏错,并能测 量运动员最大步幅和了解各段落步幅,不足之 处是费时、费力,如条件不允许(比赛时间 短、塑胶跑道等)不能测量。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7页,共45页。
方法2、目测法
目测者站在百米终点,集中精力注意运动 员起跑时两脚的位置,当运动员起跑时,默数 运动员前腿摆动着地次数,直至终点。
评价:该运动员步幅指数达到较高水平,步频 指数还有差距。 建议:应加强步频能力的训练。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0页,共45页。
方法2、 相关法
所谓相关法,是以百米跑成绩为自变量, 分别以步频指数、步幅指数为因变量的回归 直线为基准值,对步频、步幅等项指标进行 评价的一种方法。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1页,共45页。
204
176 216
186 228
167
205
177 217
187 229
168
207
178 218
188 230
169
208
179 219
189 231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5页,共45页。
方法4、综合评价法
在百米跑中,步频与步幅始终处于一个 不断组合、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两者的不 同组合产生着不同的组合效应,既不同的速 度,也使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技术特征,因此 评价运动员的步频、步幅,只评价一个指标是 不够的,必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才能较全面地 反映出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才更具有实际意 义。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6页,共45页。
步频、步幅评价方法 指数法 相关法
经验公式法 综合评价法 评价量表法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7页,共45页。
方法1、指数法
所谓指数法,是根据人体形态和步频、步 幅的比例关系,并借助与一定的数学公式,将 两项指标联系起来并结合成某种指标来综合评 价步频、步幅水平的一种简便方法。该方法克 服了采用绝对值评价的弊端,用身体形态与步 频、步幅之比派生出的指数来评价步频、步 幅,是一种较科学的方法。
表表1适宜步幅备查表身高适宜步幅备查表身高cmcm适宜步幅适宜步幅cmcm身高身高适宜步幅适宜步幅身高身高适宜步幅适宜步幅身高身高适宜步幅适宜步幅身高身高适宜步幅适宜步幅150186160197150186160197170209170209180221180221151187161198171210181222151187161198171210181222152188162200172211182223152188162200172211182223153189163201173212183224153189163201173212183224154190164202174214184225154190164202174214184225155191165203155191165203175215175215185226185226156193166204176216186228156193166204176216186228157194167205177217187229157194167205177217187229158195168207178218188230158195168207178218188230159196169208179219189231159196169208179219189231在百米跑中步频与步幅始终处于一个在百米跑中步频与步幅始终处于一个不断组合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两者的不不断组合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两者的不同组合产生着不同的组合效应既不同的速同组合产生着不同的组合效应既不同的速度也使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技术特征因此度也使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技术特征因此评价运动员的步频步幅只评价一个指标是评价运动员的步频步幅只评价一个指标是不够的必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才能较全面地不够的必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才能较全面地反映出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才更具有实际意反映出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才更具有实际意百米全程步频指数评价表百米全程步频指数评价表评价等级评价等级男子男子女子女子一一805805以上以上765765以上以上二二775805735764775805735764三三774749734705774749734705四四71574497046757157449704675五五715715以下以下675675以下以下冯敦寿研究成果表表3百米全程步幅指数评价表百米全程步幅指数评价表评价等级评价等级男子男子女子女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3页,共45页。
测定步频、步幅的基本方法 影片(录象)解析法
实践证明,四种 方法具有简单易 学,易于操作, 信息反馈快,实 用性强等特点, 易在基层单位推 广应用。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4页,共45页。
观测统计法 目测法
20米行进间计步法 10步计时法
方法1:观测统计法
将跑道清扫干净(煤渣道),运动员跑 过后,测量人员统计跑道上钉鞋留下的痕迹, 得知运动员全程步数,然后根据计取的成绩和 统计的步数,计算出运动员的平均步频和步 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