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玉米种植合作社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玉米农业交流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玉米农业交流会,共同探讨玉米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
首先,我谨代表本次会议的举办方,向各位莅临会议的领导、专家和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玉米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此,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言。
一、玉米产业发展现状1. 产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我国玉米产量逐年攀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
据统计,2019年全国玉米产量达到2.62亿吨,较2010年增长约20%。
2.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随着玉米种植效益的提高,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不断高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目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已超过4亿亩。
3. 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玉米产业链涵盖了种子、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在种植环节,玉米品种不断优化,抗病、抗倒伏、抗逆性强的品种越来越多;在加工环节,玉米深加工产品种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
二、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 产量波动较大。
受气候、病虫害等因素影响,玉米产量波动较大,给粮食安全带来一定压力。
2. 种植效益不高。
玉米种植成本逐年上升,但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导致种植效益不稳定。
3. 资源利用不合理。
部分地区的玉米种植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4. 加工转化率低。
我国玉米加工转化率仅为6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玉米产业发展对策1.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玉米育种研发力度,培育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的新品种。
同时,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农业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2. 优化种植结构。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调整玉米种植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同时,加大对玉米种植大户的扶持力度,提高种植效益。
3. 拓展市场空间。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玉米及其加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浅谈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5.7强化引导扶持一是实施项目带动,将河南省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创建项目向茶产业倾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县要把茶叶生产确立为朝阳性的特色产业,加大汇报和争取的力度,制定贴息、直补等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保证每年拿出一定规模的资金,对茶产业发展进行扶持。
三是整合项目资金,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农业项目资金使用原则,尽可能整合农业结构调整、农综开发、扶贫、土地整理、发展经济林、生态建设等项目资金,向茶产业倾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茶园生产基本条件。
同时,调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对茶产业的参与热情,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金等投入到茶产业发展上来。
6小结综上所述,南阳茶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文化、环境和区位等发展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坚持茶叶生产绿色化、产品品牌化,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和稳定的价值链,才能不断推进南阳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张掖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属于典型的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常年干燥少雨,蒸发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52.9h ,≥10℃的活动积温为2980℃,正常年份无霜期为152d ,昼夜温差大,是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1]。
玉米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6.67万hm 2左右,全国50%左右的玉米种子产自张掖,供应3亿亩大田玉米生产用种。
张掖杂交玉米种子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全国大田玉米生产用种安全,在保障国家粮食和种业安全方面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近年来,张掖市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深入推进农业“四个百万”工程,先后经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盲目扩张、稳步发展4个阶段的玉米制种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
2020年全市落实杂交玉米制种面积6.38万hm 2,占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的41.5%,主要分布在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
本文作者针对现阶段张掖玉米制种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促进玉米制种产业健康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玉米加工及产业化发展文献综述

玉米加工及产业化发展文献综述【摘要】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加工和产业化发展对我国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玉米加工及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文献综述。
在分析了该领域的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对玉米加工技术现状、产业化发展现状、关键问题、新技术及新模式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
在总结了文献综述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了研究展望和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玉米加工及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玉米加工、产业化、发展、技术、问题、新模式、趋势、总结、展望、政策建议1. 引言1.1 玉米加工及产业化发展文献综述背景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种植和应用。
玉米加工产业化发展是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粮食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玉米加工及产业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文献研究也逐渐增多。
玉米加工及产业化发展文献综述背景是一项系统性的研究,旨在通过对过去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揭示玉米加工产业化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玉米加工产业化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玉米加工及产业化发展文献综述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玉米加工技术现状、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关键问题,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也可以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促进玉米加工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玉米加工及产业化发展进行综合性文献综述,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探讨,全面了解玉米加工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分析玉米加工技术的现状,探讨现有玉米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揭示玉米加工及产业化面临的关键问题,分析新技术和新模式在玉米加工中的应用以及展望玉米加工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1. 引言1.1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可以说是非常庞大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之一,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但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玉米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玉米生产也面临着来自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虽然有较大发展空间,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2 问题意识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壤质量下降是当前我国玉米生产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壤质量逐渐恶化,出现了土壤酸化、盐碱化等问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水平。
化肥农药使用过量也是我国玉米生产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追求高产高效,一些农民盲目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种植结构单一也是当前我国玉米生产发展中的一大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致使玉米种植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种植,导致了对土壤的过度耗损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我国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意识十分突出,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推动我国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土壤质量下降土壤质量下降是我国玉米生产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主要原因包括长期过度耕作、化肥农药过量使用、水土流失等因素导致土壤质量逐渐下降。
土壤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给玉米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首先需要采取有效的土壤保护措施。
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轮作、休耕制度等措施减少土壤的连作连种程度,减缓土壤质量下降的速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施入有机肥、生物肥料等途径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抗逆能力。
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

尊敬的领导、专家和各位读者:一、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简介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是由国家农业科技实验中心牵头组织,联合来自黄淮海地区的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一个新型组织。
该组织旨在通过组建联合体试验,集中优势资源,开展玉米品种试验,加快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推广,提高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二、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的意义1. 促进玉米产业发展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主产区之一,夏玉米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的成立,有利于整合当地的科研力量和企业资源,推动玉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提高当地夏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通过组建联合体试验,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多点试验,拓展试验范围,增加试验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可以借助联合体试验评台,开展多点协作,加强品种筛选和推广,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进步。
3. 增强品种选育效率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的成立,可以有效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试验基地和试验设施,提高试验效率,降低试验成本。
还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加快品种选育进程,提高选育效率,促进优质玉米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三、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的组织架构1. 领导机构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的领导机构包括指导委员会和办公室,指导委员会是由相关部委领导、知名专家和农业企业代表组成的决策机构,负责统筹和指导组织工作;办公室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2. 实验基地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的实验基地由各参与单位按照统一标准建设,包括试验田地、试验设施和辅助设施,确保试验条件的统一和可比性,保障试验数据的准确和可靠。
3. 参与单位国家玉米品种联合体试验黄淮海夏玉米组的参与单位包括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和种子企业,各参与单位分工合作,共同开展试验工作,协力推动玉米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玉米产业进展情况汇报

玉米产业进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玉米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农业领域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对我国玉米产业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玉米种植面积持续扩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技术不断提升,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和技术支持,玉米产量逐年稳步增长,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其次,玉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玉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传统的种植、加工向多元化发展,涉及食品、饲料、深加工等多个领域。
同时,玉米产业的产业链不断延伸,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次,玉米加工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我国玉米加工技术不断创新,玉米深加工产品不断丰富,涉及玉米油、玉米淀粉、玉米酒等多个领域。
这些加工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出口到国际市场,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最后,玉米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农业的全面开放和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我国玉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我国玉米品质不断提高,出口量不断增加,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和信赖。
总的来看,我国玉米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玉米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进玉米生产发展工作方案

推进玉米生产发展工作方案玉米是我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对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提升种植效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稳定,加快推进玉米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五优四调四化”,以绿色高质高效为平台,围绕“一控两减”目标,立足我市玉米生产现状,优化区域布局,突出品种选育,强化提质增效,加大籽粒机收、一次性施肥等绿色高效技术示范推广力度,优化玉米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实现为养而种,种养结合,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益。
二、目标任务依托我市黄金玉米带的区位优势,围绕“为养而种、为加而种”,进一步优化玉米种植结构,稳步调增玉米种植面积,促进种养加产业协同发展。
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640万亩,其中:籽粒玉米播种面积490万亩,产量252万吨;青贮玉米播种面积150万亩。
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努力突破籽粒机收技术瓶颈。
提升玉米饲料加工、青贮调制水平,推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加快发展玉米精深加工,重点提升玉米淀粉及其衍生产品、玉米油等精深产品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三、重点工作(一)区域化布局。
依据各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优化区域布局。
大力发展籽粒玉米,适度扩大青贮玉米和制种玉米面积,示范推广籽粒机收技术模式,面积稳定在240万亩左右;依托充足的光热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面积达到300万亩;利用覆膜保墒旱作农业平台,示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模式,重点发展青贮玉米,面积达到100万亩左右。
(二)规模化种植。
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按照“定区域、定品种、定规模”的“三定”措施,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对玉米规模化种植政策扶持、惠农补贴力度,激发产业转型的内生动力,逐步形成龙头带动、农户参与、循环发展的规模化种植格局。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水利工程条件,为规模化种植提供保障。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途径与方法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途径与方法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作物之一。
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对于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途径与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玉米种植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一、推广途径1. 农技推广站农技推广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平台,可以通过农技推广站定期举办玉米种植技术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来推广玉米种植技术。
农技推广站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制作玉米种植技术的宣传资料、视频等,通过展示和讲解,让农民了解最新的玉米种植技术,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
2. 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在农村有一定的组织优势,可以通过农业合作社对玉米种植技术进行推广。
可以在合作社内部组织种植技术的培训会议,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向农民传授玉米种植技术知识。
农业合作社还可以组织农民进行现场观摩和交流,让农民通过亲身参与和交流学习种植技术。
3. 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一个农业技术展示的重要场所,可以通过建设玉米种植示范园,向农民展示最新的玉米种植技术,让农民亲眼看到效果,增加信服度。
农民可以通过参观示范园,了解最新的种植技术,并可以进行实地体验和学习,掌握更多的种植技术。
二、推广方法1. 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推广的方式,向农民宣传玉米种植技术知识,包括新品种的介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
可以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举办播种示范等方式来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农民了解玉米种植技术。
2. 玉米种植技术培训定期组织玉米种植技术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教授进行授课,向农民介绍玉米种植技术的最新知识和方法。
培训班可以包括理论学习和实地操作两部分,通过培训让农民掌握玉米种植技术,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
3. 网络推广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可以通过建设网站平台、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方式向农民推送种植技术知识。
加大玉米制种基地建的重要意义

加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提高玉米种子供给能力1.1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子供给充足与否关系着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
加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可以提高玉米种子的供给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的需求。
1.2 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可以提高玉米种子的繁育和储备能力,确保种子的品质和数量,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1.3 加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还可以提高玉米种子的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和高效化。
二、促进农业产业发展2.1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加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2 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可以提高玉米种子的产量和品质,为粮食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2.3 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可以促进农业与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
三、保障农业生态环境3.1 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可以促进农业耕作方式的改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3.2 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可以保护农作物的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3.3 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4.1 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可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玉米品种的科学选育和培育水平。
4.2 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可以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水平。
4.3 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五、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5.1 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精细化水平。
5.2 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5.3 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可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对于粮食安全、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和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希望有关部门和广大农业科研人员、生产经营者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加快推进,促进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为我国农业的繁荣发展和农民的美好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
莱州发展玉米机收的创新之路

进 行 秋 玉 米 大 面积 的免 耕播 种 , 目前 这 两类 播 种 机 已达
14 4台 ,满 足 了 全市 4万 h 米 播种 的需 要 。另 外 ,为 了 2 m玉
实现玉米收获和秸秆还 田的标 准化作业 ,农机部 门还制定了 玉米机械 收获标 准 ,对机械 收割 高度 、留茬高度 、玉米 破碎
工 作 进 村 委 、进 农 户 、进 田园 ,有 效 地 加 大 了全 市 玉 米 机 械 化 收 获 的 推 广 力 度 ,对 加 快 推 进 米 收 获 机 械 化 发 展 ,起 到
联 合收获机 的农 户享 受到 4 %的农 机补贴 ,远远高 于其他补 0 贴机具 。2年来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 3 4台 ,大型拖拉机 7 0 1 8 台,再一次壮大了全市玉米机收的农业装备 。 为鼓励 和扶持 当地玉米收获机械化 的发展 ,莱州还投资 了 180多万元 ,建 起了 占地 2 m 、建筑 面积达 60 0m 0 .h 3 0
的高标准农机装 备服务中心 ,定期 为农 民提供 各类玉米机新
产 品展示 ,同时为农 民提供 3 0台玉米机 、小 麦机的集 中存 0 放库 ,嗣绕购机补 贴全力做 好玉米 收获机械 的定 购 、供货 、
田 了积 促进和推动 极的 作用。
/。
u
“
发放 、 “ 三包”服务配件供应 、技 术培训等工作 ,为开展j E 米机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莱 州市农机 部门通过举办各类技术 培训和玉米机 收现场
演示等活动 ,提 高农 民掌握先进 的玉米机使用操作技能 。他
们把玉米收获机 械化作为创新示范 工程的重 中之重 ,积 极建 设新示 范点 ,增加示 范区域 ,通过示范 点的建设和发展 ,收
慕永太同志在发展合作社

慕永太同志在发展合作社促进奶业整顿和振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12月10日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交流发展合作社、促进奶业整顿和振兴的经验,安排部署下一步的工作。
昨天下午,我们参观了德州市发展合作社、促进奶业整顿和振兴的典型;今天上午,听了德州、禹城等市、县与典型合作社、企业的发言。
会议现场、典型发言都很好,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
下面,我讲两方面的意见。
一、奶业整顿和振兴9月下旬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全国奶站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我省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奶站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在,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转入贯彻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进一步搞好奶站专项整治、促进奶业振兴。
(一)强化奶站管理。
1.奶站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和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奶站专项整治开始后,我省迅速行动,成立了由贾万志副省长为组长,各有关单位参加的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奶站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各市、县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
按照“三个目标、五项任务、四个阶段”的要求,迅速开展了奶站专项整治工作。
各级各有关部门建立了工作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推进了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深入工作,摸清情况。
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畜牧兽医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联合开展整治行动的要求,培训专门人员,深入开展摸底工作。
基本摸清了奶站基本情况,按要求进行了登记造册,实现了一站一表。
现在,全省共有奶站1240个,其中乳品企业自建165个;规模养殖场自建286个;养殖小区建设289个;个体私营投资建设211个;流动收奶点282个。
集中机械挤奶的580个,占总数的46.8%,日收奶量占收奶总量的58.6%。
三是督导检查,促进整治。
省政府派出了9个督导组,各地派出了监督检查组和技术指导组,对奶站的具体规范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建基地 闯市场 传科技 宣汉县大地玉米专业合作社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助推器

产业化发展 、农民增收 的重 要抓手 , 使 专业合作 社成 员大 力加强 基础设施 建 格 最高达到 1 5元 /g改 变了玉米专 . 8 k,
一
设 , 西牛 、 泉 、 鸭 、 石 、 扁 、 对 龙 野 牙 寨 天
业合作社成 立之 前 ,玉米交 售无人间
津 , 卖 粮 难 的 局面 。 群众
峰城镇地处宣汉县腹心地带 , 平均
大, 空气清新 , 无污染 , 绿色食品生产 是
的极 佳 地 区 。 是 , 年 来 , 但 近 由于 市 场 因
专业合作组织“ 牵线 ”农户 “ 团” , 抱
小规 模生产形势 下适应 干变万化 的社
海拔 90 立体气候复杂 , 8m, 昼夜 温差 闯市场。 为提高 目前农业在干家万户的
组织 玉米专家在 宣汉县峰 城片 区进行 验 收 测 产 ,玉 米 大 面 积 平 均 产 量 为 7 4g 最高产量 1 3 . g 为宣汉县创 1k , 3S , 0 k
右 。”峰城镇西牛村 4 社王来全是远近 闻名的种植大户 , 几年加 入大地玉米 这
专业合作社后 , 在合作社技术 人员的精 造 西 南 地 区整 县 制 大 面 积 平 均 产 量
2. g 9 心指导下 , 全家 种植 玉米 的收 入是以前 6 4 k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种植水稻的好 几倍 。
二 、 市场 求 效 益 闯
术课。 同时召集专业合作社成 员到方斗 科技 园区、胡家佳通现代农业示范园 、
老君香菇专业 合作社参观 , 到县农广 并 校集中培 训 , 提高了专业 合作社成 员的
( 通联 : 四川省 宣汉县农业局 茶 ①
素 的影响 , 玉米 销路~直 不畅 , 严重 影 响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 在严峻的
广东省玉米调研报告结果

广东省玉米调研报告结果引言玉米是广东省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广东省玉米的种植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玉米调研。
本报告将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调研方法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共计调查了广东省的12个市县,涵盖了不同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种植规模。
调研结果种植规模据调研数据显示,广东省是较大的玉米生产省份之一,但相对于其他重要玉米产区,广东省的种植规模仍有待提升。
调研数据显示,广东省玉米种植面积约为XXX万亩,年产量约为XXX吨。
当前问题调研发现,广东省玉米种植存在以下问题:1. 土地利用率不高:部分农民没有做好土壤肥力调查,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产量下降。
2. 种植结构不合理:广东省目前主要种植了传统玉米品种,产量较低。
与此同时,对于优良改良品种和生物技术玉米的种植还不够广泛。
3. 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农民的种植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不够到位,导致玉米产量无法实现最大化。
此外,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在广东省的推广应用较为滞后。
4. 市场销售困难:部分农民玉米销售渠道缺乏,导致市场销售价格不稳定且存在较大波动。
发展机遇调研还发现,广东省玉米种植面临以下机遇:1.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广东省人口增长和食品需求的提高,玉米市场需求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2. 农业科技进步:国家在农业领域加大投入,玉米种植技术和品种改良得到积极推动。
3. 政策扶持力度增加:为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级政府积极推出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增加玉米种植并提高产量和质量。
未来发展趋势基于调研结果和机遇分析,我们对广东省玉米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1. 投入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培育适合广东省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玉米品种。
2. 推行科学种植管理:农民应增强科学种植管理意识,合理利用农药化肥、推广耕地保育措施,并加强灌溉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途径分析

关键问题研究
在推广玉米种植新技术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关键问题:
1、推广效果评估
为确保推广工作的有效性,相关部门应对推广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可以包 括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技术应用后的产量增加幅度、经济效益等。通过 收集和分析数据,了解新技术在当地的适应性和优势,为后续推广工作提供参 考。
应注重成本效益和农民接受程度等问题,加强技术支持和示范户带动等策略的 实施力度在全文中加以体现。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真 正实现玉米种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内容
引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之一,我国在玉米种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由于传统种植技术的限制,玉米生产效率仍有待提高。为了提高玉米产 量和质量,推广玉米种植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探讨玉米种植新技 术推广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农业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谢谢观看
一、玉米种植新技术推广渠道分 析
1、线下渠道
(1)农技推广站:农技推广站是政府设立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负 责向农民宣传国家农业政策,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农业技术和信息服务。农技推广站可以定期 组织农民技术培训,介绍玉米种植新技术,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
(2)媒体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传播玉米种植新技术的相关信 息,扩大技术普及面。例如,电视台可以播放专题片,介绍玉米种植新技术的 优势和实践案例;报纸可以刊登相关文章,提高群众认知度。
2、组织培训
针对农民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专业培训课程。 培训内容应涵盖新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田 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帮 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玉米种植新技术。
合作社玉米种植生产计划

合作社玉米种植生产计划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合作社玉米种植生产计划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计划,对于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的玉米种植

山西的玉米种植玉米是山西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且产量较高。
下面将从山西的土地条件、种植技术、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山西省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玉米的种植。
山西的土地面积较大,土壤质地较为优良,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能够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山西省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春夏季温暖湿润,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其次,山西省在玉米种植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和提高,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和相关研究机构通过不断的科研和技术咨询,为农民提供优质高产的种子、肥料和农药。
同时,他们还开展了水肥一体化、覆膜栽培、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有效提高了玉米产量和耕地利用率。
然而,山西玉米种植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土地资源有限,玉米种植面积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存在着土地肥力下降、土地污染等问题。
其次,玉米种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农民缺乏科学的种植管理知识和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导致玉米产量和质量无法有效提高。
另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价格波动也对山西玉米产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然而,山西省在玉米种植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一方面,山西农业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可以继续加大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研究,培育适应山西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此外,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民合作社,提高玉米的销售收益,降低市场风险,有助于提高玉米种植效益。
综上所述,山西省的玉米种植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在政府的支持下,山西的玉米种植技术将不断创新和提高,种植面积和产量将有所增加,玉米质量也将得到提升。
这将对山西省的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芒市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芒市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芒市位于中国南部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一个适合农业发展的地区。
鲜食玉米作为芒市的主要农产品之一,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和种植潜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芒市的鲜食玉米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芒市的鲜食玉米产业存在着生产技术不够先进、产量不稳定、品质不稳定、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
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的多样化也给鲜食玉米产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对于芒市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亟需认真分析其现状,并制定有效的发展对策和推动措施。
通过研究芒市鲜食玉米产业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实施步骤,可以有助于促进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1.2 问题意义鲜食玉米产业存在着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芒市鲜食玉米产业在产品质量和品牌认知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可度不高,市场需求不足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鲜食玉米产业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也比较薄弱。
农产品的销售和输送环节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和中间环节的利润过高等问题,导致生产者的收益有限,同时产品供应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了产业的持续发展。
解决芒市鲜食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只有通过全面分析现状,找出问题根源,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才能推动芒市鲜食玉米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繁荣。
2. 正文2.1 芒市鲜食玉米产业现状分析芒市的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较大,产量稳定。
由于气候适宜以及当地农民种植技术的提升,芒市的鲜食玉米产量一直居高不下,稳定供应市场需求。
芒市的鲜食玉米品质上乘,口感鲜美。
当地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注重选择优良品种,科学施肥水,保证了玉米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芒市的鲜食玉米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农药残留问题,影响产品质量。
玉米产业发展优秀典型案例

玉米产业发展优秀典型案例玉米产业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玉米产业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以玉米产业发展优秀典型案例为主题,探讨一些成功的玉米产业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以及经验教训,以期能够对玉米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先进技术引领的典型案例【案例背景】某公司位于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公司主营玉米种植和加工业务。
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土壤贫瘠,水资源短缺,玉米种植一直面临着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的问题。
【发展经验】该公司引进了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精准农业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田间管理以及精准的灌溉,使玉米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玉米的生长环境进行监测和预测,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
【启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是玉米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精准农业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案例背景】某地区的玉米种植户面临着市场饱和和价格波动的问题,导致了玉米的销售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组织玉米种植户和玉米加工企业成立了玉米产业合作社,通过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了玉米产业的良性循环。
【发展经验】玉米产业合作社整合了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通过合作社,种植户可以获得技术指导、种子、化肥等生产要素,将自家的玉米统一销售给合作社,获得更好的价格。
而加工企业也可以获得稳定的原料供应。
合作社还开展了玉米深加工业务,生产玉米淀粉、玉米油等产品,扩大了产业价值链。
【启示】产业协同发展有利于提高各环节的效益和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可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高产业附加值。
三、科技创新引领的典型案例【案例背景】某公司在玉米深加工领域进行了科技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玉米产品,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玉米种植合作社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梨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耕地418万亩,人口81万,其中农业人口61万,辖有20个乡镇、295个村。
玉米是我县优势作物,在粮食作物中玉米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及支持三农的力度不断加大,粮食价格的稳步提高,广大农民种植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更是给广大农民吃了个定心丸,各类玉米种植的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风起云涌,正在为我县的玉米生产发挥着巨大作用。
我县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政府指导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渠道和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逐步加大工作指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1.玉米种植合作社发展概况及特点
截至目前,全县围绕玉米种植的农业、农机合作社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共540家,占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近40%,涉及我县各个乡镇。
2011年,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0余万亩,合作社通过统一购买生产资料、同一品种、统一技术指导、有的还统一农机作业、统一贮藏、统一销售,合作社社员玉米平均产量要高出非合作社成员10%以上,增收超出20%以上。
我县涉及玉米种植的有农机和农业合作社两大类,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点,按照组织模式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专业人士创办型。
康达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由中国农科院博
士关义新发起成立的。
合作社吸引了各类人才加盟,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在县内发展分社40余家,这类专家型的合作社针对农业生产新技术应用的难题进行攻关,2007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引进为梨树县的粮食增产立了新功,为解决配套机具的问题,合作社经过组织考察论证,最后集中农机、农业、加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开发。
经过一年的努力,研发出适应我国国情的玉米免耕播种机,形成两个系列三个品种,并经过了省农机鉴定站鉴定合格,2008年已经进入了省推广目录。
目前,康达农机合作社拥有资产1000 万元,各种农机具120台(套)。
年作业能力在5000公顷以上。
二是企业领办型。
由企业领办是我县合作社的又一个特点,企业是合作社的支撑,企业从项目、信贷、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环节给予协调与支持,合作社具有主动权。
企业与合作社签定生产资料的采购合同和玉米回收合同,这种形式不但解决了合作社生产资料的采购和产品销售的难题,同时企业也解决原材料短缺的问题。
我县天丰集团牵头兴办合作联社,从社员统购生产资料、技术指导、信息、协调贷款、回收产品等各个环节服务,实现了社员、企业双赢的目标。
三是涉农部门牵办型。
我县农业、农机部门通过推广新技术,普及新技术,积极引领社员组建合作社。
几年来,随着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大,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应用能力加快,在一些新成果新技术应用密集区域,广大农民联合起来,组建自己的合作社,通过农
业生产的四统一,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农机作业服务、统一田间管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节本、优质、高效、规摸化种植模式。
如万发镇东万发农业合作社、关家岗农业合作社都是农业部门引导并普遍应用先进种植技术的合作社。
四是能人带动型。
能人带动型是以种田能手、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这种形式能够充分发挥这些能手、大户和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广大农民能够从在自己的身边就能看见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眼见为实,从而可以使科技更好更快的普及与应用。
2008年10月由梨树县人民政府和中央七台农业栏目共同举办“梨树县玉米高产竞赛”在高家农业合作社进行了,获得高产状元的四棵树乡王家桥农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崔中武,通过他的影响与带动,这类能人带动型合作社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种田能手、种植大户。
2.玉米种植合作社发展取得的成效
尽管各类合作社组织形式不尽相同,但是在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农民增产增收方面都取得较为明显效果。
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得新技术的应用更为普遍,如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等推广面积占合作社总耕地面积的100%,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较非合作社社员增产10%以上。
明显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广大合作社社员的种植热情,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积极渴望加入自己的组织。
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合作社的发展还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
益。
一是提高科技示范推广能力,树立农业科技综合应用集成的样板。
我们通过专业合作社建设,进一步引导玉米生产采用玉米优质新品种、新肥料、新技术,扩大优质玉米生产面积,提高社员农户的效益,从而带动周边地区应用新技术,形成规模化生产。
同时有利于农民调整玉米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真正使粮食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揣洼子农机分社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接受。
二是促进玉米标准化和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
合作社的建立是在高新技术措施和农机农艺相互组装和配套,促进了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使生产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从而促进了产业化的进程。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使粮食生产、市场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三是促进农民的分工分业,构筑农业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由于实施标准化玉米生产,品种对路,技术配套,形成了投入少产出多的效果,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加了社员收入,尤其是采用了大型农机具,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劳动强度减轻了,而且减少了用工量,促进农民的分工分业,有部分社员发展其它产业,蔡家镇汇丰农民专业合作社集约土地160公顷,100多户社员专门发展其他产业或外出打工。
四是农民的观念产生了显著变化。
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增强了社员的市场观念,使社员认识到没有文化不行,没信息不行。
通过农民技术学校的培训教育,提高了社员的素质和自我组织、管理能
力,为社员多渠道增收创造了空间和条件。
3.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3.1合作社发展不平衡,应发挥示范社的引领作用
我县合作社发展总体运行质量较高,数量也不少,但差距很大,发展很不平衡。
相当一部分合作社还停留在初级农产品的简单销售上,缺少自身的专业生产基地,设备也比较简陋,社员数相对偏少,资金实力不够雄厚,对促进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所发挥的作用还相当有限。
因此要大力开展示范社创建,发挥示范社的引领带动作用。
积极开展“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五化创建活动。
整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资源,规范一批有特色、有创意、效益高、影响大、带动力强的合作社,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体系。
3.2合作社管理人才较为缺乏,应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在合作社管理层中,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人才缺乏;能胜任财务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的社员也很少。
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需要进一步充实力量和搞好培训教育。
广泛开展面向以理事长为主的经营管理人才,以会计为主的理财能手,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种养能人,以经管干部为主的县乡基层业务辅导员的培训。
为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3合作社优惠政策落实难,应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
随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合作社的发展引
起了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纷纷出台政策扶持合作社发展,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政策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如税收政策不统一、用地困难、农业保险面不广等成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因此各级部门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研究制定和完善用地、用电、绿色通道、科技以及人才支持等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在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3.4合作社发展后劲不足,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合作社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合作社发展的制约瓶颈。
多数专业合作社因缺乏经济来源、资金短缺,致使其在扩大规模、调整战略中难以起步,严重影响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同时,合作社的政策指导、信息服务、监督检查等也需要经费支持。
因此资金支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的重要保障。
建议省财政逐年增加专项资金扶持额度,扩大扶持面,加大投入力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建设、制度建设、申请注册商标、质量认证等予以重点支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