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课堂讨论法 讲授法 指导法 启发法
教具准备
制作课件、视频、图片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精炼回顾,温故知新
(三)积极引导,探究新知:
(四)总结巩固,拓展延伸
课前用【多媒体】播放《天堂》歌曲,提问:
美妙的歌曲将我们带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让学生讨论P86讨论题,说出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分类展示一些关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图片,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增进知识认知。(也可查询信息库P87-88的内容)。
通过对于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知识的学习,人类应该做些什么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3月30日,四川凉山森林大火,31位救火人员遇难,火灾确认为雷击火,火场面积约20公顷,4月7日,火场复燃……查阅资料,了解救火英雄相关资料,缅怀英雄,致敬英雄;分析四川凉山火灾原因和后果。
3、思考讨论当地球上只剩下人类的时候……
欣赏歌曲,同时思考歌曲所呈现出的画面。
同学们众说纷纭,各抒己见。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不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不是一样呢?如果不一样,那么与什么有关呢?
既然不同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小,那么能力大的是不是无限大呢?
2.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多媒体】展示:播放视频,根据直观的视频有力的证明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引导学生观察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85-86两则资料,并分析原因。
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且举手回答。
独立思考并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一、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1.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2.结论
二、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1.资料分析
2.问题讨论
课后反思
通过课后回顾反思,我觉得有亮点,也有不足之处待以完善。
优点在于: 合理处理教材,避轻就重,比如已经学过生态系统的类型,没必要花时间再过多解释,反复强调重点,注重分析相互关系。课堂效率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展示空间,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共同思考,都有所获。整体看,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老师对教材的充分挖掘和调整,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老师在课堂上扮演了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角色,学生是主体参与者,课堂活而有序。
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向学生阐述本节课的标题(图片上写有本节课的标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美丽的草原长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有的依然蓝天白云,牛羊成群,有些却消失了,这是为什么?想让美丽的草原永远稳定和谐地存在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师板书课题。
1.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多媒体】草原生态系统视频播放,阐述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展示: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
找同学到黑板上写出图片中的食物链,选择其中一条(比如:“草→鼠→鹰”)指导学生分析:植物种群、鼠种群、鹰种群之间的数量变化。
【多媒体】展示:草、鼠种群之间数量关系,让学生分析,对于学生不理解的,适当启发、讲解。这有助于学生理解难点知识,让学生完成P85第二题作图题,找一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图,我在教室走动检查其他同学作图情况,师生再共同分析黑板上的图,如果不对做出纠正。
在七年级上册我们已经学习过生态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呢?通过分析概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生回顾生态系统的组成。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维持生态平衡,而各种因素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相应的影响,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保持平衡状态,维持相对稳定。那么,生态系统是如何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和学习。
不足之处:生态系统的概念展示较快,学生缺少回忆、思考过程。课堂形式有点单一,如果能随时练习,效果更好。我的课堂感染力还有待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改进,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认真钻研教材,多听课、多学习,不断自我提升,利用教研机会学习更多优质的教学理念,内化并加以应用;通过课后复习题,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相关知识。
第3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领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 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3.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联相系,并运用到生活中。
3.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来表示并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1、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自我调节。
2、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物种类的多少。(种类越多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课后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 以六盘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写出三条食物链,分析当其中一种生物数量变化时,其他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体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针对猎杀六盘山的野生动植物行为你怎么看,我们应该怎么做?
回忆七年级所学的关于生态系统的知识,和同桌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
通过现有知识,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观察视频,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
观察图片,说出图片中有哪些生物,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有没有影响。
回忆七年级学过的食物链相关知识,尽可能写出所有食物链,最少写出一条。
学生完成P85讨论题。
画坐标曲线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3.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难点: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完成图中比一比,得出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大小不同,这与生物种类多少有关的结论。
学生各抒己见。
理解当破环力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或者永远不能恢复,即生态平衡就会完全遭到破坏。
尽可能说出所有因素,归类总结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因素,并且举出实际例子。
联系实际,和小组同学讨论对于保护生态系统稳定人类应该采取的措施并派代表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