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冰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读书》冰心
《忆读书》冰心
《忆读书》冰心 1
忆读书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予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定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咬咬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同时,我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文言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数目,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我觉得也比
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

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

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写尽了“若有所失”的寥落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桌上看到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译文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人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内容把握:1、文章中作者写出读过哪些书?填空。

(4分)
(1)作者在识字不久就开始读书,七岁开始自己读《》,同时作者还读了《》;接着又读了《》,《》;到作者十一岁时,又读了《》;作者十二三岁时,又读了《》。

(2)有一些读书内容作者没有直接说出来,它们是岳飞的古诗词《》,李易安(李清照)的《》,还有小说《》。

2、“柳州风骨,长吉清才”仔细读一读文章,你一定会知道这里的“柳州”和“长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读书的收获或体会。

(3分)
读《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读《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读《茶花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文意探究:作者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想联翩:读了本文后,你想到你读过的哪些书,体会是什么?请举两例。

(4分)
(1)
(2)
答案:
内容把握:1、文章中作者写出读过哪些书?填空。

(4分)
(1)作者在识字不久就开始读书,七岁开始自己读《三国演义》,同时作者还读了《聊斋志异》;接着又读了《水浒传》,《荡寇志》;到作者十一岁时,又读了《茶花女遗事》;作者十二三岁时,又读了《红楼梦》。

(2)有一些读书内容作者没有直接说出来,它们是岳飞的古诗词《满江红》,李易安(李清照)的《声声慢》,还有小说《荡寇志》。

2、“柳州风骨,长吉清才”仔细读一读文章,你一定会知道这里的“柳州”和“长吉”指的是柳宗元、李贺。

(1分)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读书的收获或体会。

(3分)
读《水浒传》感受到一百零八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极其生动。

读《红楼梦》刚开始厌烦,后来品尝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读《茶花女》知道了许多外国人的人情世故。

文意探究:作者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因为作者从读书中他学到了许多知识,还得到了许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他感到读书是他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忆读书》冰心 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忆读书
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

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

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
“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

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

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本文选用时有删节)
1、“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文中“……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品析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2)我决定咬了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2、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3、(1)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

(2)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

4、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5、
喜欢的作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逸事》、《红楼梦》;
不喜欢的作品:国文教科书、《荡寇志》、《精忠说岳》。

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个性。

6、“略”。

(有见解、有新意即可)
《忆读书》冰心 3
《忆读书》导学案
晋江二中初一集备组
课前引读:书,是知识的海洋,是精神的粮食,是人类灵魂的彼岸,是人类进步的台阶。

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多彩世界,在这里我们读懂了喜怒哀乐!在这里我们跨越时空,触摸历史沧桑……每一次读书,我们都心存一份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

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

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学会读书时分层次筛选有效信息。

2、逐渐学会平时在读书中多思考,善体会。

3、在老师的指导下,拟订自己的读书计划。

并将自己的读书经历、读书体会与同学交流。

课前准备:自主学习
一.走进冰心(请利用图书网络等工具收集信息,完成下面填空题)
二.读准(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写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老师预留的横线处将这些字词字音用正楷抄写一遍吧)下列字词,并在组内过关。

天罡()悬念()笸箩()岳武穆()烦琐()消遣()堆砌()聊斋()地煞()水浒()
三、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若有所失:
人情世故:
索然无味:
无病而呻:
风花雪月:
你认为文中还有那些成语或四字词语是需要注意的?请写下来。

(不少于三个哦!)
四、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以选材的,课文2-10自然段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我们可以从文中七岁时、十一岁时、十二三岁时这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作者在文中回忆回
课堂互动探究题:
(基础题)一、用1-2句话简要概述课文内容。

概括模式: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的经历及的经验,从而引导青少懂得。

(概括文章内容学法指导: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
二、“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久个字是冰心老人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

作者认为读书有什么好处呢?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
“读书好”的体会。

读书好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好书的标准: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提高题)三、冰心老人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文中体现出这一点了吗?请找出一个证据。

相信你也有类似的读书经历吧,写出一个与大家分享。

当堂拓展,巩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书是我的一只美丽的小船。

在人生的海洋里,它载着我,驶向许多奇妙的港口、岛屿,甚至是险峻的礁岩。

无论在丽日还是有风的天气里,我和它一起,在碧波或恶浪中进行。

仿佛有只看不见得手,指点着那些像海市蜃楼一样的风光和人物,仿佛有张神奇的嘴,发出船底和波浪日夜荡出的水声,不停地给你讲生活中的哲理,幻想各种各样的现实。

这是一只不会沉的船,风浪不会把它吞没,大火也不能把它烧光,这是一只不知疲倦的船,它一直航行下去,不寻求任何栖息的港湾。

在这只船上,我变得越来越清醒,也变得越来越充实,而且和它一样,
祈求更远更险的航行。

读书使我认识人生的意义,创造美好的生活。

促使我追求更高更远的人生目标。

爱书吧,它将引领你创造绚丽的人生。

(节选自刘湛秋的散文诗《书》)
(1)作者采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手法来写对读书的感受?请举例来分析。

(3)根据例句进行仿写。

例句:书是我的一只美丽的小船,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畅游。

仿句:,
作业布置:课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知识积累】:
一、文体知识: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书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它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题材广泛和写作方法灵活多变;所谓“神不散”,是指散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

根据表达方式的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本文属于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

二、记忆关于“书”和“读书”的名言(选两条背下来哦!)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2、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藏克家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忆读书》冰心 4
学习内容课题
长春版六年级上册忆读书第一课时
设计者周节
1、通过朗读课文,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目标设定
2、通过默读、速读,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热爱
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学习重难点学习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冰心资料学生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自学)
教师导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导语:
【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语言,去结识一下这位爱读书的女子吧!
齐读课题。

,你从课题中知道
二次备课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什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字典,正音、释义。

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在学案上给出方法,实效指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

课前观看学案,总结、发现、梳理问题。

合作交流:(互学)
小组长检查,汇报学案的内容。

展示点评:(群学)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阅读后完成:
1.读准字音;
2.注意句子通顺、连贯思考:
小组展示字词学习的情况,展示课文的朗1.梳理文章结构:理解了文章的顺序,我们看一看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明确:
三、学生展示交流、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题目中思师归纳讲解。

考)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或她对我们少年儿童的读书有怎样的建议?)课文重点写了这句话的哪个内容?明确:
2、冰心奶奶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觉得怎么样?(请同学在文中
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学习内容
课题
长春版六年级上册忆读书第二课时
设计者周节
1、通过朗读美文,了解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品味平实、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目标设定
2读好书”有比较透彻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交流读
学习重难点学习准备
1.重点:品味本文平实、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难点:通过与冰心的“对话”,体会读书的好处。

课件
教师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学习过程
复习导入:
1.指名有感情朗读。

2.提问:上节课我们听冰心老人给我们讲了她读书的感受,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个感受是什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前面我们已经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来探讨读书到底有哪些好处?怎样做到多读书,读好书?互学:
1、通读全文回答:作者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好。

读书
有哪些好处呢?请你试着概括。

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明确:
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引导学生结合课题,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2、“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明确:
3、细读12-13段回答:
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平实自然,如话家常。

作者
作者说要“读书好”,那怎样才是个对书非常有感情的人,你从文中哪能得到一本好书?明确:
些词句能感受到这种感情?
例:“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一……就……”好处:
比较之后,作者喜欢读哪一类的悲惨。

)书?(请从原文中找句子来朗6.指导朗读读)
总之,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一本好书呢?明确:
1、请你搜集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

2、迁移活动:有感情地齐读、享受冰心的美文。

冰心妙语录一: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的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季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也不是悲凉。

――冰心
语录二: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成功的花》忆读书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板书设计
有助于写作读书体会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会挑选、比较
教学随笔
读书好能扩大知识面
《忆读书》冰心 5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
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

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

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

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
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虹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

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决定咬了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6分)i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2、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3、①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

②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

4、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5、喜欢的作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逸事》、《红楼梦》;不喜欢的作用:国文教科书、《荡寇志》、《精忠说岳》。

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个性。

6.(1.)读书益处多。

(2).读书范围广。

(3).要读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书。

《忆读书》冰心 6
前些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冰心奶奶写的文章《忆读书》,让我印象深刻,读《忆读书》有感。

起初,我对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兴趣,但当我细细一看,马上被它吸引住了。

它写了冰心奶奶小时候特别喜欢看文言文的《三国演义》,看书很投入,与书中人物融合在一起,冰心奶奶很会读书,会挑选着、比较着读书,这是我们很少能做到的呀!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太震撼了,不是因为文章写的多好,内容多么丰富,而是冰心奶奶“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句格言让我震撼。

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也非常喜欢读书,却喜欢漫画四格这样无用的书。

“读好书”我没有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虽然勉强做到了,但却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

因为“读书好”,让我老找借口看漫画,“多读书”更别提了。

直到读了《忆读书》这篇课文,我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