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点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材料简介
●材料: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要求: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整体点评:这次高考作文题聚焦语文学习、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够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

它具有如下特点:
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语文学习意义重大,既关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又关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软实力”更多指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指的是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创造力。

社会学家费孝通一直倡导文化自觉,这启示我们要承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

目前正在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把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概括为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

这一语文的核心素养,不仅契合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教育理念,也符合当今社会对学生的素养与能力要求。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开阔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做一个有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文化人。

具有语文学科的导向性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体现了很强的学科导向性,切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我们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有三条途径:
●课堂有效教学。

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精神饱满、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课堂交流,通过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语篇类型的学习与讨论,领悟规律、建构知识、掌握方法、拓展视野、涵泳思想、培养情怀。

在教学的可视化、情境性中,提升课堂体验,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关注语言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感受正能量。

●课外大量阅读。

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阅读能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强化社会的道德力、提升国际的传播力。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渠道,能够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人生境界。

特别需要注重个性化阅读,深阅读,创造性阅读。

105岁的
已故作家杨绛曾告诫年轻人: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却想得太多,阅读让我们的灵魂丰满和强健起来,阅读让生命之树常青。

●社会生活实践。

课本小人生,人生大课本。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都是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我们要具备两只眼睛,一只眼睛要关注书本、阅读经典;另一只眼睛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观察社会生活,关注国内外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

做社会生活的参与者,在社会实践中,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具有浓郁的人文性
在当今这个泛娱乐化、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容易培养“精神麻痹的人”,容易造就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没有创造能力的“单面人”,也容易出现众多没有思想的“空心人”,我们既不能患“思辨缺席症”,更不能成为“无意的两脚机器”。

语文学习不仅可以开启智慧,激活思维,更能够培养我们的情商。

情商是维系个人健康、情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情商关乎感知、移情、自律、自强,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既要吸收中外优秀文化的智慧,又要培养个人的道德修养、拓宽胸襟、宽容待人,在生活中做一个温暖的人,从而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在生活中调控情绪、开启心智、激发潜能、成就人生。

语文学习关系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作为一个文化人,要懂得尊重自己,不苟且,有品位;要懂得尊重别人,不霸道,有道德;要懂得尊重自然,不掠夺,有智能。

品位、道德、智能这些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我们要把自己历练成一个有文化品位、有思想深度、有情感温度的现代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社会是一本读不尽的大书。

终身学习、践行实践,要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

17年天津高考语文题型:稳中有新,难度控制合理
周鹏:重庆一中语文特级教师
张泽勇:重庆八中语文特级教师、研究员级教师
总体评价
2016年高考语文卷考查立意以“立德树人”为重点,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考查。

试卷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考点分布科学、稳中有新,难度控制合理;既注重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和综合性考查,又加强了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突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试题特点
●结构和题型:稳中有新
全卷结构与2015年全国卷一致,六大板块18个小题。

题型稳中有变:成语使用题命题形式小有变化,由2015年的近义成语辨析变为辨析6个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15小题由2015年的选句变为选填关联词语。

这些变化符合语文学科《考试大纲》精神,体现的是对语文知识点覆盖面的考量。

●立意导向:一点四面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很强,试卷无论写作、阅读还是诗歌鉴赏,都努力体现“立德树人”的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正确导向。

◎社科类阅读和古代诗歌阅读。

选材涉及的是文学、绘画等艺术相关的内容,体现了对考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关注,是对“立德树人”的体现。

◎文言文阅读。

选自《明史·陈登云传》,刻画了陈登云忠直敢谏、体恤民情、尽心尽责的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官员的操守。

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关注与挖掘。

◎实用类阅读。

对数学家吴文俊,一方面强调他喜欢阅读,国文成绩优秀,另一方面涉及他的数学研究,指出“他受到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养分。

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核心素养:语文能力
试卷选取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素材,以“语文能力”为核心进行整体设计,灵活设题,全面考查。

◎文学类与实用类阅读二选一。

两个板块形成整体,体现了“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阅读材料的特点,灵活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具有一定长度的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的阅读要求,体现了对语文学科素养考查的全面性,同时也尊重了考生在学科中的个性发展。

◎注重语文学科本身的思维特点。

文学类与实用类阅读都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评价、创新能力,在对语文诗性的考查之外也强调语文的理性。

同时考查中也关注生活,注意弘扬时代精神。

比如文学类阅读选取的材料中对战争给民众带来苦难的思考,能激发考生对时代和世界的思考,引导考生对和平生活的珍惜,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