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类文阅读 文言文二则

合集下载

四下文言文二则课文

四下文言文二则课文

语文四下文言文二则课文囊萤夜读——《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

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注释: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

(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恭:谨慎的意思。

)博学:学识渊博。

通:通晓。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

(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铁杵成针——【宋】祝穆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

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注释: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去:离开。

逢:碰上。

媪:妇女的统称。

方:正在。

铁杵:铁棍,铁棒。

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欲:想要。

感:被感动。

还:回去。

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卒业:完成学业。

四年级下册 文言文两则

四年级下册 文言文两则

文言文二则指的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

讲述了《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两则文言文。

两则故事告诉我们在艰苦条件下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定有所收获。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只要我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勤奋苦学,最终一定能学有所成。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坚持不懈都能成功。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铁杵成针》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铁杵成针》

2022/1/15
2022/1/15
2022/1/15
结构梳理
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

萤 夜
家贫
练囊盛萤

以夜继日
勤奋好学 必有所成
主题概括
《囊萤夜读》讲述的是车胤儿时利用
__萤__火___虫____ 的 代 替 油 灯 勤 学 苦 读 的 故 事 , 告
诉人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
___勤__奋___苦__学_____,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看注释 懂句意 合作学习 交流句意
路过
这 遇到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老妇人 正在
译文:(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 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看注释 懂句意 合作学习 交流句意
老妇人

问之,曰:“欲作针。”
想要做针
译文:(于是)问她(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看注释 懂句意 合作学习 交流句意
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 (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释全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意思
译文
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 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 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 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 回去完成学业。
_知__识__广__博__,_学__问__精__通__。______________
二、学了《囊萤夜读》你想要学习车胤什么 品质?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不应该浮躁, 要学习车胤这种不知疲倦、勤奋好学的 品质。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7单元《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7单元《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
译文:晋朝的孙康家里贫穷,冬天利用雪光读书。
囊萤夜读
孙康映雪
囊萤映雪 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板书设计

总: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不惧环境恶劣 坚持勤奋苦学
分:具体事例——“囊萤夜读”
主要内容
《囊萤夜读》讲述了晋朝人车胤因家庭贫困,用 袋子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表现了车胤勤奋好 学吃苦耐劳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车胤的钦佩与 赞美之情。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
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
3.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4.说一说,匡衡身上有哪些你值得学习的品质呢?
凿壁借光【参考答案】 1. C 2.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本文写了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到大户人 家帮佣只为借书这两件事。 4. 示例:匡衡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恒心与毅力值得我学 习。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个故事 铁杵成针
铁杵成针
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学习生字
féng

“夂”的撇捺不要过 长,“辶”的捺舒展。
第二横为长横,两个“人” 的捺变点,末笔在竖中线上。
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C.晋朝人车胤恭敬勤劳,(学习)不知疲倦,学问渊博, 通晓许多门知识。
D.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学,(学习)不知疲倦,学问渊博, 通晓许多门知识。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文言文二则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文言文二则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文言文二则古文一:《颜回师弟问》颜回(公元前521年-前484年),名非子,字子鱼,鲁国曲阜人,孔子的学生,号称孔子的第一弟子。

《颜回师弟问》是一篇内容简练、富有哲理的对话文章。

文章中,颜回是主动提问者,孔子则以教育者的身份回答他的问题。

文章揭示了古代中国思想的某些特点和特殊的认识方法。

故事情节从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开始,颜回问:“使我人多持之而有所得,使我人少持之而有所得,又使我人多持之而无所得,使我人少持之而无所得,何道可识也?”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是处事智慧和人际关系的问题。

孔子通过引导回答者审视不同情景中的道德关系,启迪学生深思,引导学生对个人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思考。

文章通过对话的方式,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简洁明了,内容指向明确。

这篇文章有教育意义的地方在于,告诉人们要明确目标,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

古文二:《十步之笑》《十步之笑》是唐代白居易(772年-846年)所作的一篇笑话故事,也被称为十步笑。

该篇短篇故事以幽默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道理。

文章讲述了一个改革派的官员张文摇(唐中宗时期),他提倡推行新的服饰法令,尤其是禁止男人穿长裙和女人束髻。

一天,张文摇穿着新式服装走在路上,迎面走来一位老太太。

老太太见到张文摇穿着新式服装,认出了他是改革的发起人,于是她高兴地走过来对他说:“张侍郎,你好!”可是,当老太太离开张文摇有十步之遥时,她突然大笑起来。

张文摇特别奇怪,他停下脚步问老太太:“老太太,你为什么突然笑起来?”老太太笑着回答:“张侍郎,你的衫服前几天我已经见到了。

你今天天早去喜亲,昨天尚未到此地,你后天已经过了,刚刚才迎来,太奇怪了!”这个故事以活泼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人际交往道理——语言的恰当运用。

通过这个故事,让人们明白在人际交往中,语言的表达方式比内容本身更为重要。

尤其是在讽刺和幽默方面,语言的运用可以起到笑话的效果。

四年级文言文二则

四年级文言文二则

四年级文言文二则
文言文一:《闲居初晴》
余躬居于东南冥焉之地,四岁入学,今已经年矣。

闭门谢客,倚峰观曙,无事独饮涧之泉,垂钓溪之渚。

临流,弦歌之音悠扬,益发吸引众禽之来往;临风,微风轻吹,席间之酒茶尤觉芳香。

如此曷乐哉!居于篱下,望尘不生,心实饱足。

庭院四野皆绿,鸟语花香连结,一派幽静宜人;凤凰花盛开,竹影临窗摇曳,笔墨自笼罩。

未置一字,纸犹损足。

游山不惊无风起,放眼纵横滋喜志。

此情暂留江南,愿余尽寿穷居之。

文言文二:《美丽的春天》
二月春风和畅,草坪上春花盛开。

春风吹拂,柳树垂下新芽,杨柳丝丝拂面而过,抚摸着人们的脸庞,让人心旷神怡。

周围的居民亦或执笔写字,亦或插花折草,尽展春日美好风情。

阳春三月,稻花香浓。

田野里面,农民伯伯不辍劳动,其中有人撒种,有人锄草,有人浇水,一年辛勤劳作为国家增添一道风景线。

麦苗丛丛绿茵,晶莹的小草苗透着勃勃生机,农田处处清新美好。

花木绚丽,春意盎然。

山坡上杜鹃花开满枝头,展示出鲜艳的
红色;园子里的桃花、樱花、杏花顶天,映衬着蓝天白云,使人们置身于如诗如画的仙境中。

百花争艳斗鲜艳,这美景实让人心驰神往。

游人来此赏春,忘却烦忧世俗,投身于花丛之间,闻一抹花香,观一片繁花,听一曲鸟鸣,感一抹春意,心旷神怡。

春天如此美好,人们如此幸福,真是上天的恩赐。

盼愿这春光永在,春风常伴人间。

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
杵成针》)课文原文及赏析
《文言文二则》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它包含了两则文言文故事,分别是《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

以下是这两篇文言文的原文及赏析。

一、《囊萤夜读》
原文: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赏析: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利用萤火虫的光亮来读书的故事。

这个故事传递了一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充分利用资源、不畏艰难的品质。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执着。

二、《铁杵成针》
原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赏析: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在遇到挫折后,通过一位老妇人的坚韧不拔,重新振作起来,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

这则故事传达了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毅力去克服,而不是轻易放弃。

总的来说,《文言文二则》这篇课文通过两个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等优秀品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教育启示作用。

文言文二则主要内容

文言文二则主要内容

文言文二则主要内容这是文言文二则主要内容,是优秀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文言文二则主要内容第1篇1. “文言文两则”是什么意思“文言文两则”意思是两篇文言文,包括《学奕》和《两小儿辩日》。

具体解释如下:第一则:学弈【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第二则: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孔子往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孔子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寒冷,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说的对谁说的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二则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二则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二则
文言文一:
山中有一枝中山狼,小而狡诈。

后山人晚归,中山狼夹道挡住,欲吞之。

山人曰:“尔乃饿虎,朕无饼再投尔矣。

”狼以所知,听从而去。

次晚,山人乘狼未还,悄悄前往。

果见狼伏草处矣。

无奈狠心趋前,突下一巴掌。

其事遂瞒天过海。

文言文二:
北方有个穷人,他住在一个悲惨的小屋里,每天都过得十分艰难。

他常常埋怨自己的命运,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不公。

有一天,他听说南方有一座神奇的宝山,山中藏有无数的财富,于是他决定出发寻宝。

他花费了一年的时间,艰难地走过了漫长的路程,终于到达了宝山。

但是,他发现这里只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四个大字:“财富在身”。

穷人才明白,真正的财富并不在外物,而是在于一个人的内心,他后悔自己怀揣着错误的目标而走了这么远。

从此,穷人在原地建了一座庙,希望神灵能够原谅他的贪婪和愚蠢。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二则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二则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二则分别是:
1. 守株待兔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玉贾石,贾石则名,有弗受,以归有德。

”子罕曰:“我以不德,而受德之。


2.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先生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说好,供给他和吹竽的人一样的待遇。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是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演奏,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四年级下18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

四年级下18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

四年级下18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四年级下 18 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名为《囊萤夜读》的文言文,它虽然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这篇文言文讲的是晋朝人车胤勤奋好学的故事。

车胤小时候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来照明读书。

但他没有因此放弃学习,而是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白色薄绢做成口袋,捉来几十只萤火虫装在里面,靠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亮来读书。

想象一下,在那没有电灯的古代,夜晚是多么的黑暗。

而车胤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创造出读书的条件,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车胤的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条件优越的时代。

教室里有明亮的灯光,家里有舒适的书房,我们随时随地都能获取知识。

然而,有些人却不懂得珍惜这样的好条件,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总是找各种借口逃避学习。

与车胤相比,我们真的应该感到惭愧。

他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都能努力学习,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我们常常抱怨学习太累、太苦,作业太多,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困难与车胤所面临的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囊萤夜读》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面对困难,要有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

车胤没有因为没有灯油而怨天尤人,而是动脑筋想办法,用萤火虫来照明。

这种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精神,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需要具备的。

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不能轻易放弃,要像车胤一样,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许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花费更多的时间,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同时,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明白,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

车胤不是只在一个晚上用萤火虫照明读书,而是长期保持着这样的学习习惯。

正是因为他的持之以恒,才最终学有所成。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也需要有这样的恒心和毅力。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时间,每天坚持学习,不断积累知识。

四年级语文书文言文二则

四年级语文书文言文二则

四年级语文书文言文二则
四年级语文书文言文二则是《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着萤火虫照着读书,最终博学多才的故事。

说明了读书必须付出辛劳汗水,才能取得成功。

《铁杵成针》讲的是李白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杵头铁棍,便问老婆婆为何要这样做,老婆婆回答是想把铁棍磨成绣花针。

李白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回去读书,最终成为伟大诗人。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

四年级下册古文二则

四年级下册古文二则

四年级下册的古文二则通常指的是《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这两个故事。

这两个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通过简短的文言文来讲述,它们各自传达了勤奋学习和持之以恒的道理。

1. 《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因为家境贫寒,晚上没有香油点灯,于是用白绢做成袋子,装上萤火虫来照亮书本,继续学习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车胤勤奋好学的精神。

2.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在山中读书,因为贪玩而没有完成学业。

他路过一条小溪时,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当被问及原因时,老妇人回答说要磨成针。

李白被老妇人的毅力和耐心所感动,于是回去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持之以恒,终能成功。

这两个故事都是通过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成语的来源,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决心。

四下《文言文二则》课堂笔记

四下《文言文二则》课堂笔记

四下《文言文二则》课堂笔记(一)原文。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二)字词解释。

1. 胤:车胤,晋代人车胤。

2. 恭勤:肃敬勤勉。

3. 通:通晓,明白。

4.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三)句子翻译。

1.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 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2.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四)主题与启示。

1. 主题。

- 本文讲述了车胤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夏夜捕捉萤火虫照明夜读的故事。

2. 启示。

- 我们要学习车胤这种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也要努力克服困难,坚持学习。

(五)文学常识。

(一)原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二)字词解释。

1. 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2. 是:这。

3. 方:正在。

4.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5. 卒业:完成学业。

(三)句子翻译。

1.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 世间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2.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 (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要把它磨成针。

”3.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于是)回去完成了学业。

(四)主题与启示。

1. 主题。

- 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读书半途而废,后受老妇人铁杵磨针的启发而坚持完成学业的故事。

2. 启示。

-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就能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五)文学常识。

1.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一个俗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用来激励人们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

小学语文四下18 文言文二则

小学语文四下18 文言文二则
品读课文
从课文第二句中的“世传”一词,可以看出“铁杵成针”是一个传说。李白在学业上遇到难题,准备放弃的时候,被老妇人坚持不懈的毅力感动,回去继续学习,才有所成就,成为名满天下的伟大诗人。
品读课文
读书未成,弃去
铁杵成针
逢老媪方磨铁杵
有毅力 下苦功
感其意,还卒业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品读课文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用口袋装
萤火虫
通晓,明白
肃敬 勤勉
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品读课文
品读课文
图片中的“书”为什么是竹子做的?
晋朝的时候纸张还没有普及,多数的书都是用竹简做的。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句意:车胤勤勉认真、学习不知疲倦,他 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句意: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品读课文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句意: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 成学业就放弃了。
离开。
品读课文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句意: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位 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
恭勤不倦
囊萤夜读
博学多通
练囊盛萤
以夜继日
结果
努力学习 自强不息
原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结构梳理
《囊萤夜读》讲的是车胤在夏天的夜晚利用萤火虫的微光代替油灯勤学苦读,最终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人。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类文阅读(新审定)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文言文二则类文阅读(新审定)

类文阅读-22 文言文二则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发书映光而读之③。

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①穿:凿穿。

②其:它的,指蜡烛。

③之:指代书。

④邑人:同县的人。

⑤偿:报酬、回报。

⑥遂:于是、就。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

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3.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4.说一说,匡衡身上有哪些你值得学习的品质呢?【参考答案】1.C2.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3.本文写了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到大户人家帮佣只为借书这两件事。

4. 示例:匡衡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恒心与毅力值得我学习。

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

太夫人②以荻③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⑤,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孤:小时候死了父亲。

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③荻(dí):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像苇叶,秋天开紫花。

④闾(lǘ)里:乡里。

⑤文字:文章。

1.“家贫无资”的“资”意思是。

当这个字表示“供给;提供”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

2.“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

A.他从小时候开始写诗歌文章时,个子就和大人一样高了。

B.他从小时候起开始写诗歌文章,下笔就和大人一样镇静了。

C.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水平已经和大人一样高了。

3.选文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写欧阳修苦读的?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苦读的故事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参考答案】1.货物,钱资助2.C3.选文是从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已经欧阳修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机抄录这些具体事例来写欧阳修苦读的。

四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二则

四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二则

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1 囊萤夜读原文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注释】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

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恭:谨慎的意思。

博学:学识渊博。

通:通晓。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

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从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2 铁杵成针原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去:离开。

逢:碰上。

媪:妇女的统称。

方:正在。

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欲:想要。

感:被......感动。

还:回去。

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卒业:完成学业。

今:现在。

氏:姓…的人。

【译文】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

世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要磨成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四年级下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

四年级下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

四年级下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年级下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文言文是我国传统的文学形式,它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蕴涵着丰富的文学情感。

在四年级的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一篇名为《囊萤夜读》的文言文,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和感悟其中的含义。

《囊萤夜读》讲述了一个读书人在夜晚独自苦读,烛灯将尽时,发现囊中的萤火虫竟然将烛光全部吸收,使得他无法再继续读书,只好休息。

这个故事表达了读书人的孤独劳累和对知识的渴望。

读书人面对着压力和困难,却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这种精神让我们深受启发。

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想到了人生的意义。

生活就像一本书,而我们就是读书的人。

无论是遇到困难还是挑战,我们都要坚持不懈地向前走,不断充实自己,不要让囊萤将我们的烛光吸走。

我们要通过努力和拼搏,点亮自己的人生之路,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在学习文言文《囊萤夜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哲理,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思维能力。

文言文虽然有时难以理解,但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不断成长,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让我们的囊中永远不会被萤光吸走。

【总字数:367】第二篇示例:四年级下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星光闪烁,夜幕降临,囊中的萤火虫被小学生们取了出来。

他们簇拥在一起,围坐在院子里,便用囊中的萤火虫作为照明,点燃自己手中的檀香。

他们轻声细语,一边吟读着《孟子》,一边享受着这难得的夏夜安宁。

《孟子》中讲到“玉在山而草木润,不知其香也。

”这是说就算玉石高山之地,草木也能因之而受润泽,并不一定认识到它的香气。

这句话启示我们要自己做出成绩,不必寻求外界的赞誉,自己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实践。

小学生们聆听着这些古老智慧,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

他们开始讨论,团结合作,克服困难。

只见他们互相鼓励,引导,一同携手前行,创造奇迹。

在繁星点点,囊中的萤火虫舞动着舞蹈,仿佛在为小学生们背诵的诗词增添了生动的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文阅读22 文言文二则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发书映光而读之③。

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①穿:凿穿。

②其:它的,指蜡烛。

③之:指代书。

④邑人:同县的人。

⑤偿:报酬、回报。

⑥遂:于是、就。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

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
3.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4.说一说,匡衡身上有哪些你值得学习的品质呢?
【参考答案】
1.C
2.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本文写了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到大户人家帮佣只为借书这两件事。

4. 示例:匡衡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恒心与毅力值得我学习。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

太夫人②以荻③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致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⑤,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孤:小时候死了父亲。

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③荻(dí):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像苇叶,秋天开紫花。

④闾(lǘ)里:乡里。

⑤文字:文章。

1.“家贫无资”的“资”意思是。

当这个字表示“供给;提供”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

2.“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

A.他从小时候开始写诗歌文章时,个子就和大人一样高了。

B.他从小时候起开始写诗歌文章,下笔就和大人一样镇静了。

C.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水平已经和大人一样高
了。

3.选文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写欧阳修苦读的?
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苦读的故事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参考答案】
1.货物,钱资助
2.C
3.选文是从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已经欧阳修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机抄录这些具体事例来写欧阳修苦读的。

4.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