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对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的探究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基础教育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教学研究数学练习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之一, 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练习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练习是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数学技能的形成进一步提高的有效途径。
练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在教学活动中,它与新授课相互衔接交替出现,研究练习课的教学,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笔者提出“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教学研究”这一课题,以期提高练习课的学习效率,丰富练习课的内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练习课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通过对众多文献的深入研究,笔者发现对于练习课及有效教学的研究,国内外都有不同的成果。
(一)国内研究国内有关于小学数学练习课的研究,很多研究者都从练习的设计策略方面进行研究,具体的有从练习的层次、练习的内容、练习的方式、练习数量以及练习的难度这几方面的研究。
1、练习的层次练习题的设计必须突出重难点、注意层次,练习课练习题的层次一般有:基本练习、反馈练习、对比练习和综合深化练习。
基本练习是为巩固新课所教授内容的基本原理、法则和思路等,起点要低,反馈要广,为整堂练习课的教学打好基础。
反馈练习的目的在于补差、补缺,防止“差生”的产生。
对比练习要求学生把新学的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网络中去,发挥整体的功能,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思维的变通。
综合深化练习的目的是扩展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
四个层次的练习设计都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笔者认为,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是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能力要求来拟定练习的层次。
2、练习的内容不管是何种类型的练习课,在练习内容的选择上要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层次性、应用性、典型性和灵活性以及科学性。
而且在练习内容的选择上要有一定的“跨度”引导学生将知识概括归纳,使其系统化、条理化。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研究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研究素质教育提倡各科教学都要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基础阶段的教育更是如此。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其实践能力的提高等。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充分地、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而在小学阶段,让学生能在游戏中学习,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查结果表明,整个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动机是:⑴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
⑵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
这表明小学生一般还不善于把学习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其学习动机往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受兴趣的左右。
2.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从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到对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感兴趣。
3.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思维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带有很强的具体性;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小学生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二、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当前课堂的教学方法的比较教学方法是指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的、为师生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它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提示型的教学方法,如叙述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等,对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和自主型的教学方法应用较少,主要源于教师对于传统课程教学形成了公式化的教学模式,缺乏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得小学课堂缺乏活力,许多低年级的学生从一二年级起便开始对于数学失去了兴趣,这是典型的教育失败结果。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文献综述三店街宋寨小学曹海英在我国,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校教育特别是数学方面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考从问题开始。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锻炼学生思维的最重要的途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及动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视角从转变教学方式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转移,这反映了课程改革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发展过程。
但由于教育工作者缺乏相关的经验,对课程新理念的不理解,或理解偏差、领会偏差,导致了效果不尽如人意,出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走形式、过场子,低效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学目标重心偏颇、教学层次低下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唤醒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不过,当我们深入小学,进入课堂,就不难发现,不少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着问题。
如问题琐碎,起不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教师给学生思维的时间较少;课堂上大部分甚至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提出的问题较少,甚至没有;等等。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普遍存在,提问失误、提问不良的情况也有出现。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技能之一。
我国学者在古代就非常关注课堂提问,普遍主张“学须有疑。
”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君子有九思,其中的一思则为“疑思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荀子的“不知则问,不能则学”、朱熹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等等。
小学数学科教学优秀论文
小学数学科教学优秀论文第一部分:问题分析与目标设定一、背景介绍在我国,小学数学科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为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科教学的优秀论文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二、问题分析1.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低。
2. 教学内容枯燥: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教学内容不能贴近生活,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3. 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目标设定1.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收集国内外关于小学数学科教学的优秀论文,进行系统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
2. 课堂实践:结合实际教学,将优秀论文中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观察教学效果。
3. 数据分析:对教学实践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验证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小学数学科教学方法。
2.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与教学方法探讨一、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动态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小学数学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新加坡的数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技巧;日本的数学教育强调基础知识的牢固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美国的数学教育则倡导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2. 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些研究者提出,应将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关于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引言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往往觉得数学枯燥乏味,缺乏实际应用和趣味性。
而趣味性教学则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趣味性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研究旨在探讨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趣味性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探讨趣味性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趣味性教学的效果。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更深入地揭示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深入分析趣味性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研究趣味性教学的原则和方法,进一步指导教师在设计趣味性教学活动时更加科学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
通过对趣味性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趣味性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实际操作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探索如何借助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改进和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意义和价值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趣味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在教学中融入趣味性元素,能够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快。
趣味性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效果。
在趣味性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将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趣味性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综合素质和能力。
深入探讨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价值。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引言本文旨在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正确率。
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双基教学和干预法等策略。
II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研究的基础。
然而,当前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足,口算、估算和笔算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教学中存在着算法单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等问题。
III分析问题的原因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内容的不合理造成的。
教学方法需要更加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IV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双基教学和干预法等策略。
双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促进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干预法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V结论通过本文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采用双基教学和干预法等策略,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提高计算正确率。
引言2011年,___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前言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计算在小学数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学生研究中最基本的数学技能之一。
该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计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
21世纪是全球性经济竞争的时代,是信息、数字时代,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策略研究摘要:在现在的教育要求中,更加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及时的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来为学生呈现更好地课堂教学。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就应当让学生在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内容的同时,还应当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体验。
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合适的教学游戏,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型,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从而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策略研究趣味教学指的是教师结台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需要,采取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数学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结合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征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来展开的,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趋势。
而且学生现在正处于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阶段,但是小学数学大多都是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内容时就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难度,而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内容,从而就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当有目的地去进行,有目的地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思维,使他们通过学习获得比较全面的发展。
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范围,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来描述和讲解知识点,这样一来,就会使学生不再认为数学课堂是枯燥乏味的,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师可以更加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趣味性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和兴奋,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因此, 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对于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还比较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探讨,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和促进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并通过分析研究结果,揭示趣味性教学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探讨趣味性教学的概念,明确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探讨其对学生学习动机、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3. 探究趣味性教学的实施方式,包括教师如何设计趣味性教学活动和提供哪些资源支持;4. 评估趣味性教学的效果,通过实地观察和学生学习成绩等数据分析,验证趣味性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5. 分析影响趣味性教学效果的因素,包括教师专业素质、学生学习情况、教学资源等外部因素;6. 总结趣味性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启示,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2. 正文2.1 趣味性教学的概念趣味性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注入趣味元素、设计趣味活动,使学生感到学习变得有趣、轻松的教学方式。
趣味性教学强调在保证学习内容准确性和深度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趣味性教学不是简单的“娱乐化”教学,而是在严谨的学习环境下,通过设计引人入胜的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
趣味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记忆。
趣味性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效果。
关于小学数学方面的论文
关于小学数学方面的论文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与问题陈述1.1 研究背景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等。
为此,本研究围绕小学数学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旨在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2 问题陈述(1)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①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以讲授法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② 教学内容枯燥: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应用,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
③ 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导致学生只注重结果,不注重方法的掌握。
(2)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研究意义① 理论意义:丰富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② 实践意义: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4 研究范围与对象本研究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数学教学。
1.5 研究内容(1)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2)总结国内外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和方法,为解决问题提供借鉴。
(3)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
(4)分析所提出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与教学策略分析2.1 文献综述为了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法研究: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文献综述一、数学欣赏的含义“欣赏”一词,百度百科解释为:领略观赏;认为好与喜欢,以往多用于对艺术作品、词曲诗文等文学艺术方面的赏析,怀揣着喜爱和倾慕之情,欣赏这些事物总能给人以美好的的情感体验,因此,欣赏是一个与主观意识和心理倾向紧密相关的概念,是一种伴随着较为积极的心理倾向的活动,也会因欣赏主体自身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欣赏感受与欣赏效果。
“数学欣赏”字表意思可理解为享受数学之美、领略数学的意境或趣味,但由于数学作为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逻辑性,生活情境、课堂教学、学术研究等不同背景的人,对数学欣赏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数学欣赏的含义相对比较复杂。
对于数学欣赏的涉猎,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希腊的数学家往往也是哲学家、思想家,他们崇尚精神自由,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的发现者毕拉哥拉斯不但对几何情有独钟,他的学派还赋予了“数”以艺术的含义,如“8”是和谐、爱情或友谊,柏拉图受毕达哥拉斯的“和谐”理念的影响,就曾做过一次题为“善的概念”的讲演,切实地探讨过“数学与文化”的问题。
他认为,数学与伦理学中的“善”在理想化方面是相同的,用笔画出来的点、线、面都是一种抽象,因而也是一种理想学,其学园的门口挂着一块牌子,写着:“不懂几何的人不得入内。
”法国天才数学家庞加莱如是说:“在外人看来,对某个数学问题给出证明这样的事情似乎只是智力感兴趣的事,但令人吃惊的是,我们的激情会在数学证明中被唤起,即使这样做也似乎会使我们忘记数学的美,忘记数字与形式的和谐,忘记几何的雅致,但在实际上,这是一种真正的美感--每一个优秀的数学家都懂得的,这种美感是从属于激情。
虎加莱在这段话从“学术”的角度阐述了数学欣赏的心理定义,他认为除了欣赏数学的形式美之外,数学的思维美更能给他带来美好的情感体验。
直至上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HowardF.Fehr在文章中先梳理了众学者对数学欣赏的看法及自己对这些看法的观点:(1)欣赏一词没有明确的定义,除了某种程度的审美和情感,通常忽略其他心理因素;(2)如果强调激发儿童与青少年内心与灵魂的活动经验,将会产生更广泛且深入地欣赏效果。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2019年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当下不少小学数学课堂因为一味追求学习形式上的热闹和表面的花哨,导致了知识教学缺乏智慧深度,学生的活动缺乏思维深度,师生互动交往缺乏情感深度,以至于忽视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使得课堂教学肤浅、低效,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文献资料显示,人们过多地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优质化,很少从教学程度的视角关注小学数学教学。
为此,笔者开展“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
借助中国知网,输入篇名为“深度教学”,时间是1962年至2014年,共搜索到国内44篇文章(另有一本专著),其中硕士论文3篇,期刊文章41篇;国外的文献没有搜索到。
笔者对文献进行了阅读、分类、筛选、分析,试图对四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借此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与支撑。
一、深度教学的萌发阶段依据文献,20世纪60年代可以说是学科深度教学的萌发阶段。
1962年5月21日《历史教学》中分别刊登了王骐的《教学任务和学生接受能力是根据范围、广度、深度,应由国家统一规定》、桂逢禄的《大、中学的基础知识只有深度广度上的差别》、沈阳市二十八中历史组的《广度是指史实的范围,深度是指对史实的理触分析程度》,这三篇文章都写得很简单,但不约而同谈到了历史知识教学中的深度问题。
可见,这个阶段人们对学科“深度教学”的关注度不足,只是在历史学科方面有所体现。
二、深度教学的苏醒阶段20世纪90年代是深度教学的苏醒阶段,以1992年1月《唐都学刊》发表师长泰的论文《从培养能力入手,努力开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为代表。
文中提到,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分析评价古代文学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以培养能力为基点,努力开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为此有四点建议:贯穿“史”的线索,教好基本知识;用比较方法,开拓学生思路;注重揭示规律,交给学生“钥匙”;介绍学术信息,扩大学生视野。
可见,语文学科开始从能力的角度,关注深度教学。
三、深度教学的起步阶段21世纪初是深度教学的起步阶段,以2006年1月《陕西教育(教学)》刊登陆亚彬的《利用几何画板实现深度教学》为代表。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研究论文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与意义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探讨,有助于丰富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体系,为数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2. 实践意义:本研究旨在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方法,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 社会意义: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1. 研究目标(1)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找出影响教学趣味性的主要因素。
(2)探讨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理论依据,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3)构建一套科学、实用、具有趣味性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并进行实证研究。
2. 研究内容(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2)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理论探讨。
(3)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方法的构建与实践。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 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理论梳理。
(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教学趣味性的主要因素。
(3)实证研究法:在理论指导下,构建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应用,评估教学效果。
2. 技术路线(1)梳理相关理论,明确研究框架。
(2)开展问卷调查,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3)构建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方法。
(4)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5)总结研究,提出建议。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文献综述5000字》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文献综述目录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1)(一)关于数学作业功能的研究 (1)(二)关于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 (2)(三)关于数学作业类型的研究 (3)(四)关于数学作业评价的研究 (5)参考文献 (6)对于数学作业,很多学者进行了描述性说明。
普遍认为数学作业内容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的安排的的实践活动。
数学作业功能:巩固新知、查漏补缺、对数学教学的补充。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笔者认为数学作业应该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富有个性的探究活动。
对数学教科书知识的掌握、理解是基础要求。
还应该有教学内容之外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应该是学生的长远发展。
数学作业的设计要重视习惯的培养和积极情感的体验。
(一)关于数学作业功能的研究张红卫提出数学作业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他认为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以从数学作业的知识内容、学习内容出发,结合作业题型的变化,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可以借助作业的组织形式的差异。
训练思维的批判性尝试结合批改形式方面进行探索。
李学书从人的需要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数学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的生成理解;数学作业可以为学生的展示个性提供机会;数学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加快社会化进程;数学作业可以融入大量真实问题的解决,促进学习生活化。
廖兴坤评价作业是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桥梁。
这个桥梁对巩固所学知识的起重要作用。
并认为作业的质量和数量作为变量,直接影响已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和应用。
他们在研究中指出作业对即将要学的新知识起到奠基、理解、拓展的作用。
对于学习模式的探讨,我们的近邻日本有着持续的尝试。
继针对问题解决提出的“课题学习”教学模式之后,又关注到学生个体提出“适应个体”的教学模式。
新的“适应个体”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接近生活,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向实际问题解决迈进。
综上所述,不同的研究者们通过不同的模式对数学作业功能的阐述,最后都将作业的功能聚焦到了核心素养中的思维素养的培养。
《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研究文献综述1400字》
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研究文献综述关于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鲍曼等(2003)研究了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策略,并将其划分为8 个主要方面:计划与设计策略、学习指导策略、管理策略、讲授策略、提问策略、分组讨论策略、数学思想策略和评估策略。
徐璐(2017)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方法对“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评价策略这三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发现教师在教学策略运用上存在问题。
综上,国内学者对于教学策略的含义及分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学者们根据自身研究背景,从不同角度对教学策略进行了定义与划分。
这些理论研究为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于兴趣内涵的研究。
章凯(2000)认为兴趣是个体的个人兴趣与有趣的环境特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王新(2013)兴趣既可以指个体力求认知、探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可以指一段时间内个体重复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
郭戈(2016)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兴趣进行了比较完整的研究。
关于学习兴趣的研究。
吴洪艳(2016)提出学习兴趣是在个体全身心积极主动探索求知的、真正的认识过程中形成的。
李妮娜(2018)认为学习兴趣是个体为了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个体主观状态与环境相互作用时的一种心理状态。
李淼云等(2019)认为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和重复参与相关活动的倾向。
林楠(2020)认为学习兴趣表现为正向的情感态度、积极的自主投入、丰富的知识获得、良好的价值体现。
关于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
彭红伟(2012)认为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学习者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
陈武强(2018)认为数学学习兴趣包括学生对攻克数学疑难、数学的关注、数学学习的投入、数学实践、数学思维、拓展求知和概括认知七个方面。
裴昌根(2018)认为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依赖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价值认识、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知识的积累以及主动学习数学的活动。
数学小课题研究文献综述
数学小课题研究文献综述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刘正松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分校骆炜【摘要】自第八次课程改革起,研究性学习日渐风靡,数学小课题研究随之走进一线教师的视野,教师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已有研究视角全面、内涵丰富,集中于数学小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主要类型、实施策略等问题,关于数学小课题研究系统开发与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少见,值得进一步展开研究【关键词】小课题研究视角归类进展评析研究展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内容。
但在具体展开时,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阐述较为笼统,这给教材编写与教师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纵观当前不同版本的教材,每学期都会结合具体学习内容编排1~2次“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教师们围绕这些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小课题研究”便是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
它基于学生现实,选取与学生联系紧密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引领学生主动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解释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研究视角归类笔者基于“中国知网”系列全文数据库,以文献“篇名”为检索项,以“小课题研究”为检索词,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5篇。
其中,最早关于“数学小课题研究”的论文公开发表于2003年,历年发文量如下图所示,从中不难看出,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
发文量(篇)107.552.50发表年底趋势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720162015201420132018201920202003年~2020年“数学小课题研究”发文量统计图经过认真地分析和整理,笔者发现目前的这些研究虽侧重点各不相同,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的界定“数学小课题研究”是什么?这是开展研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问题的文献综述
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问题的文献综述班级:09小教(2)学号:20090206253 姓名:朱苏婷【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采用生动有趣、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提高数学家学质量。
一、研究背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如果从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二、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1)、存在的问题1、学习目标狭窄,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数学课程的目标制约着学习者的学习目标。
尽管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中包含了“双基”、能力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目标,但实际状况是,学科知识和数学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目标,数学教育所应具有的育人功能难以得到全面体现。
2、数学能力的发展不全面,尤其缺乏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注。
调查显示,学生一般都欠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
普遍状况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愉快体验却大幅度下降(就城市学生而言,从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的72%以上急剧下降至初中毕业班的27%),学生因学校因素吸引而学习的比例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下降了50%以上。
对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表明,最喜欢数学的学生仅占25.6%,遇到难题总是努力思考的仅占25%。
伴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与自尊、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反差。
即使是学生看到数学的成功应用和获得较好成绩之时,其对数学也难以真正喜欢(标准研制组对初中代数、几何“双百”的100名数学“优秀生”的调查反映了这样的事实)。
趣味数学文献综述
浅析小学趣味数学的价值与实施文献综述引言: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趣味数学的价值与实施,广泛查找和搜集有关资料,在以往学者对于小学趣味数学的理解、研究的基础上对小学趣味数学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而这次所查的范文资料囊括了一线教师到有关专家学者的论述,从而可以更有力的浅析小学趣味数学的价值与实施。
关键词:趣味性益智价值正文:对于趣味数学定义的理解,大多数的专家学者均认为趣味数学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可以成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法或者它与传统的数学结合或者当做一门启迪学生思想,开发智力的一项选修课。
下面我来对两个主要流派做一个简短粗略的分析:一、在传统数学的基础上增加一项教学方法,即:趣味数学教学法。
它的研发主要是因为平日的数学教学中常感到有些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究其缘由是因为觉得数学学科没什么意思,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有乐趣,则需要教师运用更好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趣味数学教学法就这样产生了。
它是运用于传统数学的课堂中,教师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数学,在讲课时,要生动、熟练、有趣。
比如教授整数的运算法则时可以采用编顺口溜的形式来增强孩子们的记忆。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来让他们加深印象。
而在课后布置的作业也是偏向趣味性、开放性的题目,因为数学教学是离不开做题的,可是传统的数学题目激发不起孩子们的兴趣,而如果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就可以更好的让他们做好作业、学好数学。
趣味数学作业以结合所学知识来开发智力为主,让同学们知道如何把本节所学内容融入到实际操作中去,也使得数学回归于实践。
二、趣味数学作为一门选修课或者数学活动课。
“趣味数学”本身具有趣味性的特点,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利条件。
作为一门课程来说,趣味数学的内容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发散孩子们的思维,内容不设限,答案也一样不设限。
而趣味数学的内容是广泛适合于各个年级的孩子的,并不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仅适用于一小部分孩子的学科。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尝试及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尝试及教学方法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尝试及教学方法研究。
在我们分析了该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接着在正文中,我们首先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并探究了相关的教学方法。
我们还分享了一些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实践案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在提出了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推广策略、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总结和展望。
本研究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趣味性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在数学领域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教学方法,实践案例,教学效果评估,推广策略,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和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数目统计、空格删除等。
小学数学教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较为枯燥乏味的,在学生中并不受欢迎。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往往以死记硬背和机械运算为主,导致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探索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有助于丰富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尝试及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和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探究趣味性教学方法的效果和实践案例,评估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教学经验和启示,推动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发展,为未来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依据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