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必修一专题复习
高三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
高三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三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三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篇一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归纳1500字高中物理必修一主要包括运动学、力学、能量与动量、电学四个部分。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
一、运动学1. 物体的位置:位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速度、加速度。
2. 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曲线运动、变速曲线运动。
3. 运动的描述:用图象来描述运动、用函数来描述运动。
二、力学1. 牛顿的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弹簧力与摩擦力:胡克定律、摩擦力的类型及计算。
3. 静力学:静平衡、平衡力的条件。
4. 动力学:动量的概念、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及冲量定理。
5. 万有引力:质点的万有引力、行星的运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的重力、弹力与重力的比较。
三、能量与动量1. 功与机械能: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功的单位、功率的定义及计算、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动能与重力势能、机械能的守恒、机械能的应用。
2. 惯性力与非惯性力:匀速圆周运动、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四、电学1.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组成、电阻和电阻器。
2. 电压与电功:电压的概念、电压和电动势、电功和功率。
3. 理想电源电路:理想电源的作用、电流分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 半导体与 PN 结:半导体的性质、PN 结的形成、PN 结的特性与应用。
以上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的主要知识点梳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建立起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同时,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学习物理过程中要善于与实际应用结合,通过观察、实验和实际操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三物理必修一总复习
高三物理必修一总复习高考物理必修一复习资料一、运动学的根本概念1、参考系:描绘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
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绘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①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那么可以.[关键一点](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绘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绘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样。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绘。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准确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高中物理必修1总复习知识点+习题
必修1总复习知识点:一、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二、时间、时刻、路程、位移 三、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 1、速度的表达式:tx v ∆∆=2、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匀速直线运动3、t x -图像的理解(斜率代表速度) 四、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 1、加速度的表达式:tv a ∆∆=2、加速/减速: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即加速;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即减速;3、加速度的理解:加速度、速度、速度的变化量这三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4、t v -图像的理解(斜率代表加速度):适用于直线运动;高中阶段应该理解的直线运动有:如下表所示:总之:加速度、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即之间的关系都有可能; 五、“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区别;2、纸带数据处理(测出某点的瞬时速度、某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六、“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 1、纸带数据处理(测出某点的瞬时速度T x x v n n n 21++=、公式法求加速度Tv v a n n 1--=)2、逐差法求加速度:212aT s s =- ,2121T s s a -=∴;同理可得2232T s s a -=,2343T s s a -=, 2142342312321333Ts s T s s s s s s a a a a a -=-+-+-=++==∴)()()( 这样处理会有个问题,4321s s s s 、、、四组数据只用到了两个,所以误差会较大; 那么怎么处理呢? 由上面推导式可得21413T s s a -=,同理得22523T s s a -=,23633T s s a -=, 求平均值得:212345623625143219)(333T s s s s s s T s s s s s s a a a a a ++-++=⋅-+-+-=++==∴)()()()(即21234569)(T s s s s s s a ++-++=)(四个数据时:212344)(Ts s s s a +-+=)( 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条常用公式: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推论1:21aT x x x n n =-=∆-(T 为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则2)(aT n m x x n m -=-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 1∶v 2∶v 3∶…∶v n =1∶2∶3∶…∶n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 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的比为: 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 发生位移nx x x x 、、、、32所达到的速度之比: v 1∶v 2∶v 3∶…∶v n =n ::3:2:1(5) 发生位移nx x x x 、、、、32所用的时间之比: t 1∶t 2∶t 3∶…∶t n =n ::3:2:1(6)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t 1∶t 2∶t 3∶…∶t n =1∶(2-1)∶(3-2)∶…∶(n -n -1) 九、追及问题的常见类型:①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①体间距离增大②+③体间距离减小④能追及且只能相遇一次注:②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开始追及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①若体只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②若两物体最小距离为③若时刻遇,则注:十、自由落体1、基本公式:gtv=、221gth=、ghv22=3、竖直上抛的理解:十一、图像的理解与应用1、tx-图像2、tv-图像3、ta-图像十二、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三要素、示意图的理解及应用;1、力是物体对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全面总结一、运动学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涉及的概念有参考系、质点、时刻、时间间隔、位移、路程、速度、速率、加速度等。
2.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3.质点:o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o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选择参考系。
4.时间与时刻:o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
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点,而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段。
o时间与时刻的联系:可以在时间轴上找到时间和时刻的对应关系。
o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5.位移与路程:o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o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o位移的大小不大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6.速度:o定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位移和发生此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o定义式:v=Δx/Δt,速度的单位是m/s。
o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速度大物体运动快,速度小物体运动慢。
o性质: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o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7.加速度:o定义: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o定义式:a=Δv/Δt,加速度的单位是m/s²。
o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物体速度变化的方向,与物体速度的方向无关。
o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o性质:加速度由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共同决定,虽然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有联系,但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无必然联系。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力学基础-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 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加法与减法;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 功与能:功的定义、功与能的关系;动能定理、势能。
2. 运动学-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规律。
- 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3. 动力学- 重力: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
- 弹性力:胡克定律,弹性限度。
- 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 能量守恒与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 能量转化: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5. 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振幅、周期、频率、角频率。
- 阻尼振动:振幅随时间逐渐减小的振动。
- 波动: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横波与纵波。
- 干涉与衍射:波的叠加原理,干涉现象,衍射现象。
6.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 光的反射:平面镜、球面镜的成像规律。
- 光的折射:斯涅尔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
7. 电磁学初步- 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
- 电流与电阻:欧姆定律,电阻定律。
-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安培环路定理。
-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8. 热学基础-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方式。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方程。
- 热机:热机的工作原理,效率的计算。
物理高一复习知识点必修一
物理高一复习知识点必修一1.物理高一复习知识点必修一篇一曲线运动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2.物理高一复习知识点必修一篇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
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
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3.物理高一复习知识点必修一篇三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单位是m/s。
v=s/t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4.物理高一复习知识点必修一篇四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目及解析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要点解析及训练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质点定义: 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 这个点就是质点。
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不影响对物体的研究。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 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题目:1. 下列物体是否可以看作质点?飞驰的汽车旋转的乒乓球地球绕太阳转动地球的自转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优美解析: 能不能能不能不能参考系定义: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 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 以及怎样变化, 这个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必须先选取参考系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必须在同一参考系下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 一般选取地面或运动的车船作为参考系。
2.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陈与义诗中描述了哪些物体的运动, 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考系的?解析:云不动以船作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以地面为参考系。
第二节时刻和时间: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 是时间轴上的一点, 对应于位置。
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 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
对“第”“末”“内”“初”等关键字眼的理解。
3. 以下各种说法中, 哪些指时间, 哪些值时刻?前3秒钟最后3秒 3秒末第3秒初第3秒内解析: 时间时间时刻时刻时间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是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的距离, 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4, 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周(400跑道)时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各是多少?解析: 0 400米第三节速度速度定义: 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叫做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考点一轮复习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考点一: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常用工具。
电磁打点计时器:6V 交变电流,振针周期性振动t=0.02s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20V 交变电流,放电针周期性放电t=0.02s 。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 平均速率=总路程/总时间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 条件:①初速度为零(即00v =); ②仅受重力作用(加速度a g =);3. 自由落体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由条件推到其规律公式: (1) 速度公式:t v gt= (速度-时间 关系);② 位移公式:212S gt =(位移-时间 关系);③ 推论式:22t v gS= (速度-位移 关系);(找出题中给出的物理量后运用公式)④ 平均速度连等式:22tt v S v v t ===;4.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时间对称性、速度对称性。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知识点复习
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实验第二节处理数据第三节作出速度—时间图象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第五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速度公式:v=v0+at第六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第七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位移公式:x=v0t+at2/2第八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公式:v2-v02=2ax第九节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第十节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十一节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
用g表示。
第十二节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第十三节公式:v=gth=gt2/2v2=2ghh=gT2第十四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绵延两千年的错误第十五节逻辑的力量第十六节猜想与假说第十七节实验验证第十八节伽利略的科学方法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三章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和力的图示力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单位:牛顿,简称牛(N)。
第三节力的图示定义: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第四节重力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第五节公式:G=mg第六节重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第七节重心定义: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一点。
第八节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常称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中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第九节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第十节强相互作用第十一节弱相互作用第十二节电磁相互作用第十三节弹力弹性形变和弹力形变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高三总复习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三总复习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归纳高三总复习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归纳高三总复习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归纳1(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如热胀冷缩、摩擦生热、水结冰、湿衣服晾干等都是热现象。
(2)热学的主要内容: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等。
(3)热学的基本理论:由于热现象的本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此研究热学的基本理论是分子动理论、量守恒规律。
分子的大小:分子是看不见的,怎样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4)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5)利用离子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高三总复习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归纳2分子动理论是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我们通过单分子油膜实验、隧道扫描显微镜观察碳原子的分布等实验,知道物质是由很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大小在10—10m数量级。
我们又通过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等实验知道了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1)演示实验:①长玻璃管内,分别注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②U形管两臂内盛有一定量的水(不注满水),将右管上端用橡皮塞堵住,左管继续注入水,右管水面上的空气被压缩。
上述实验可以说明气体、液体的内部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
钢铁这样坚固的固体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有人用两万标准大气压的压强压缩钢筒内的油,发现油可以透过筒壁溢出。
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不但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否则分子便不能运动了。
(2)一方面分子间有空隙,另一方面,固体、液体内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定的形状或固定的体积,这两方面的事实,使我们推理得出分子之间一定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分子之间还存在着斥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即使气体压缩到了一定程度后再压缩也是很困难的;用力压缩固体(或液体、气体)时,物体内会产生反抗压缩的弹力。
这些事实都是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表现。
运用反证法推理,如果分子之间只存在着引力,分子之间又存在着空隙,那么物体内部分子都吸引到一起,造成所有物体都是很紧密的物质。
高考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考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掌握必修一的知识点对于高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考物理必修一的必备知识点,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和准备高考。
一、力和运动1.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改变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2.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中保持原状态,直到外力作用于其上。
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机械能守恒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3.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外力做功的大小。
三、压强和浮力1. 压强定义:单位面积上垂直于面的力的大小。
2. 压强公式:压强等于垂直于受力面的力的大小除以该面的面积。
3. 浮力原理:物体浸泡在液体中时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挤液体的重量。
四、电学基础1. 电荷和元电荷:电荷是物体带有的物理性质,元电荷是电荷的最小单位。
2. 电流和电流强度: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流强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3. 欧姆定律:电流强度等于电压与电阻之间的比值。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相等,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
五、光学基础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3.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能够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够使光线发散。
4. 成像规律: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可以由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推导得到。
六、力学实验1. 弹簧伸长实验:弹簧伸长的长短与外力大小成正比。
2.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通过测量力和物体加速度的关系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 磁场实验:通过在磁场中放置磁针或指南针来研究磁场强度和方向。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量度,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物体的形状。
2.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与接触面间的正压力成正比。
- 万有引力:任何两个物体间的相互吸引力,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 加速度: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 合力: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2. 力的分解- 分力: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分力的合力等于原力。
三、功、能和功率1. 功- 功是力在物体上做功的量度,当力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产生位移时,力对物体做了功。
-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d × cosθ,其中W是功,F是力,d是位移,θ是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2. 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动能+势能)保持不变。
3. 功率-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是做功的速率。
-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 / t,其中P是功率,W是功,t是时间。
物理必修一复习资料
物理必修一复习资料物理是高中必修的科目,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复习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物理必修一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这门学科。
一、基础知识的复习物理必修一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复习起来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掌握基本的物理量、单位和符号,例如:长度、时间、质量、功、能量、力、功率等。
此外,还需了解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定律和原理,例如:牛顿三定律、匀加速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
这些基础知识不仅是学习高中物理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常识。
二、重点知识点的复习在学习物理必修一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重点知识点的背景和内容。
例如:电荷及其守恒、电场和电势、电流及其效应、电磁感应等。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学物理的许多难点和重点,因此需要重点复习和加强练习。
三、公式的记忆和应用在学习物理时,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因此,复习物理必修一时,我们需要掌握公式及其应用。
例如:力的合成、竖直上抛运动、斜抛运动等等。
除了理解公式的含义外,还需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以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
四、实验和实践的训练在学习物理时,实验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要熟练掌握物理实验,需要先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在复习物理时,我们可以通过复习实验过程和实验原理,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还需进行实验操作的练习和实践的训练,才能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
五、补充参考资料的查阅在学习物理时,有些难以理解或者疑惑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查找专业物理书籍、参考资料或者网络视频等方式进行补充学习。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点,解决难以理解的问题。
总之,物理必修一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学习和复习都需要认真对待。
本文提供的复习资料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对物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大家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坚持认真复习,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
高中物理必修一专题复习--详细整理附带习题【人教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专题复习--详细整理附带习题【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专题复习一、参考系 (2)二、质点 (5)三、时间与时刻 (7)四、路程和位移 (9)五、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率 (11)六、加速度 (14)七、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17)八、自由落体运动 (21)九、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4)十、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27)十一、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 (30)十二、摩擦力 (34)十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39)十四、共点力平衡 (43)十五、受力分析 (48)十六、牛顿运动定律 (51)十七、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 (56)一、参考系课标要求: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知识梳理: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①凡是被用作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认为是静止的;②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为参考系.有时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也可以巧妙地选用其它物体做参考系,甚至在分析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为了求解简洁,还需灵活地转换参考系.③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参考系而言的,这是运动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运动,会有不同结果,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例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看遥天一千河.”这一诗句表明()A.坐在地上的人是绝对静止的B.坐在地上的人相对于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是运动的C.人在地球上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答案:BC 点评:基础题,考查物体运动与参考系的选取.参考系问题往往和我们的日常思维发生矛盾,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所以我们总是不自觉地以地球为参考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处理这类问题时,一定要防止思维定势的影响.【例2】(2010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I)在行汽车上的乘客,看到道路两旁的树木不断向后退,这是因为乘客选择的参考系是()A.所乘坐的汽车 B.地面上的建筑物C.道路旁的树木 D.路边站着的人答案:A 点评:基础题,考查物体运动与参考系的选取.【例3】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某幢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可能运动情况是()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答案:BCD 点评:中难题,考查物体运动与参考系的选取.观察者看到的运动都是相对于自己的运动,明确这一点,一切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例4】如图所示,ab、cd两棒的长度均为L=1m,a与c相距s=20m,现使两棒同时开始运动,其中ab自由下落,cd棒以初速度v=20m/s 竖直上抛,设两棒运动时不产生相撞问题,问它们从开始相遇到分开要经过多长时间?解析:以ab为参考系,认为ab棒静止不动,则cd棒相对于ab 棒做速度为v=20m/s的匀速直线运动.两棒从开始相遇到分开相对位移为2L,故所经历的时间为:t=2L/v=0.1s.点评:中难题,考查巧选参考系解题.中学一般选择地面为参ba cd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但有时适当选择参考系,能使运动的描述和研究更为简便.二、质点课标要求: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质点.知识梳理: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不能仅凭物体的大小来判断物体是否可视为质点,而是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可以把物体看作一个质点的条件:①物体的形状、大小都远远小于所研究的距离,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②做平动的物体,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相同,如:研究火车的运行情况.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其意义是:第一、引入理想模型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不会发生大的偏差;第二、在现实世界里中,有许多实际的事物与这种理想模型十分接近,可以将研究理想模型的结果直接应用于实际事物.【例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B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C .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答案:D 点评:基础题,考查质点概念.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是小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大物体就不能看作质点.关键要看物体的大小、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不可以忽略不计.【例2】(2009年广东高考题)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 .自转中的地球B .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C .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D .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答案:D 点评:基础题,考查质点实例.火车做平动,各部分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视为质点.虽然也有特殊情况,如研究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或某座桥所用的时间时就不能视为质点,但相对于其它答案,此题中的D 项是最优的选项.【例3】(2010年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单选I )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是经常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关于地球能否看作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的质量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B.地球的体积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D.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以把地球看作质点答案:D 点评:基础题,考查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条件.三、时间与时刻课标要求: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知识梳理:(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例1】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下列理解,哪些是正确的?()A.时刻就是一瞬间,即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B.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C.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D.一段时间间隔包含无数个时刻,所以把多个时刻加到一起就是时间间隔答案:BC 点评:基础题,考查对时刻和时间的理解.时刻和时间虽然单位相同,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认为很短的时间就是时刻,也不能认为把多个时刻加到一起就是时间.【例2】下列说法中表示同一个时刻的是()A.第2s末和第3s初B.前3s内和第3s内C.第3s末和第2s初D.第1s内和第1s末答案:A 点评:基础题,考查对时刻和时间的表述.同一时刻可以有不同的表述.四、路程和位移〈〉课标要求: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知识梳理:(1)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C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B B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4-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例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其位移可能相同答案:BCD 点评:基础题,考查对位移和路程的关系.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不能说路程就是位移,只是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大小相等.【例2】某质点向东运动12m,又向西运动20m,又向北运动6m,则它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是()A.2m,10m B.38m,10m C.14m,6m D.38m,6m答案:B点评:基础题,考查位移和路程的计算.计算位移的关键是能画出示意图,找出质点运动的初位置和末位置.而路程就是各段运动轨迹的长度之和.【思考】本题中的位移方向怎样表述?专题训练四:1.对位移和路程的正确说法是()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B.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C.质点作直线运动,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D.质点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3.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0,0 Array B.4R向西,2πR向东C.4πR向东,D.4R向东,2πR4.一个电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半径为R过程中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是()A.2R,2R B.2R,6πRC.2πR,2R D.0,6πR5.以下4个运动中,位移大小最大的是()A .物体先向东运动8m ,接着向西运动4mB .物体先向东运动2m ,接着向西运动8mC .物体先向东运动4m ,接着向南运动3mD .物体先向东运动3m ,接着向北运动4m6.某人沿着半径为 R 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A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B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C .路程为3.5πR 、位移的大小为2RD .路程为0.5πR 、位移的大小为2R7.一位同学沿着周长为400m 的运动场跑了整整1圈,他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A .400m ,400mB .400m ,0C .0 ,400mD .0 , 08.(2008年江苏春季高考题)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点运动到b 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0 ;0 B .2r ,向东;πr C .r ,向东;πrD .2r ,向东;2r9.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 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 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分队行军路程s 甲>s 乙B .小分队平均速度v 甲>v 乙C .y -x 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 -t 图象D .y -x 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 -t 图象10.A 、B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 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点A 的位移最大B .质点C 的平均速度最小C .三质点的位移相等D .三质点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 11.如图所示,一实心长方体木块,体积为a×b×c .有一质点自A 点沿木块表面运动到E 点,则最短路程是多少?对应的位移是多少?东南西北五、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率课标要求: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知识梳理:(1)速度:表示质点的运动快慢和方向,是矢量.它的大小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定义,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也是位移的变化方向,但不一定与位移方向相同.(2)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ts v 平均速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说明:①矢量:有大小,有方向;②平均速度与一段时间(或位移)相对应;③平均速度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计算时一般要直接应用,不能乱套其它公式;④只有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才有特殊(即是等于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此时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中时刻的瞬时速度,并且一定小于中间位置的速度.(3)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简称“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物体此刻或此位置的运动方向,轨迹是曲线时,则为该点的切线方向.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该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4)瞬时速度概念的引入:由速度定义求出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度,它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要精确地描述运动快慢,就要知道物体在某个时刻(或经过某个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因此而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5)平均速率:表示运动快慢,是标量,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6)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例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C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D .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答案:AC 点评:基础题,考查对速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平均速度通常并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只有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才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瞬时速度大小的仪器.【例2】物体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通过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 和v 2=15m/s ,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与解答】设每段位移为s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有v =212121212//22v v v v v s v s s t t s +=+=+=12m/s 点评:基础偏难题,考查平均速度计算.一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与它在这个过程中各阶段的平均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不能用公式v =(v 0+v t )/2,因它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例3】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作加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 2(m/s),求该质点在t=0到t=2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和t=2s 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析与解答】当t=0时,对应x 0=5m ,当t=2s 时,对应x 2=21m ,当t=3s 时,对应x 3=59m ,则:t=0到t=2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021x x v -==8m/s t=2s 到t=3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32x x v -==38m/s 点评:中难题,考查平均速度计算.只有区分了求的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才能正确地选择公式.六、加速度〈〉课标要求: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知识梳理:(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包括大小和方向的变化).(2)大小定义:速度的变化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tv v t v t 0-=??(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单位:m/s 2 (3)方向:现象上与速度变化方向相同,本质上与质点所受合外力方向一致.(4)理解清楚:速度、速度变化、速度变化的快慢V 、△V 、a 无必然的大小决定关系.(5)加速度的符号表示方向.(其正负只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比较的结果).为正值,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但并不表示加速运动.为负值,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但并不表示减速运动.(6)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增加或减少,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7)判断质点作加减速运动的方法:加速运动时,a 与v 方向相同;减速运动时,a 与v 方向相反.并不是由加速度的正负来判断.有加速度并不表示速度有增加,只表示速度有变化,是加速还是减速由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是否相同去判断.(8)a 的矢量性:a 在v 方向的分量,称为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a 在与v 垂直方向的分量,称为法向加速度,改变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所以a 与v 成锐角时加速,成钝角时减速.(9)判断质点作直曲线运动的方法: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例1】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表示运动中增加的速度B .加速度表示速度大小变化的快慢C .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变化量D .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答案:D 点评:基础题,考查加速度的意义.加速度不是增加的速度,而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包括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例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 2,那么在任意1s 内( )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B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C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 内的末速度大2m/s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 内的初速度大2m/s答案:B点评:基础题,考查对加速度的理解.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为2m/s 2,表示每秒内速度变化(增加)2m/s ,即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 ,并不表示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是初速度的2倍.在任意1s 内,物体的初速度就是前1s 的末速度,而其末速度相对于前1s 的初速度已经过2s ,当加速度为2m/s 2时,应比前1s 的初速度大4m/s .【例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v 1=4m/s ,1s 后速度大小为v 2=10m/s ,在这1s 内该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多少?【分析与解答】根据加速度的定义,tv v a t 0-= 题中v 0=4m/s ,t=1s 当v 2与v 1同向时,得14101-=a =6m/s 2 当v 2与v 1反向时,得14102--=a =-14m/s 2 点评:基础题,考查加速度的计算.必须注意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性,要考虑v 1、v 2的方向.七、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课标要求: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知识梳理(1)表示函数关系可以用公式,也可以用图像.图像也是描述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不仅在力学中,在电磁学中、热学中也是经常用到的.图像的优点是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函数关系.(2)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因此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常用位移-时间图像(s-t 图)和速度-时间图像(v-t 图).(3)对于图像要注意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形状完全相同的图线,在不同的图像(坐标轴的物理量不同)中意义会完全不同.对于运动图象要从以下几点来认识它的物理意义:⑴ 点: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⑵ 线:物体运动的性质⑶ 截:认识图像的截距的意义⑷ 斜:能认识图像的斜率的意义⑸ 面:能认识图线覆盖面积的意义【例1】右图为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求:(1)该物体3s 末的速度.(2)该物体的加速度.(3)该物体前6s 内的位移.【分析与解答】:(1)由图可直接读出3s 末的速度为6m/s .(2)a -t 图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加速度为22/1/639s m s m a =-=.(3)a -t 图中图线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故位移为m m S 36)39(62163=-??+?=.[点评] 基础题,考查掌握速度-时间图象及位移-时间图象的意义,包括载距、斜率、交点等.【例2】(2009年广东普通高考全国统考不定选)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1,根据图象可知 A .0-2s 内的加速度为1m/s 2B .0-5s 内的位移为10mC .第1s 末与第3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 .第1s 末与第5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答案:AC解析:由v-t 图象知,0-2s 内物体运动的速度为1m/s 2,0-5s 内的位移为7m ,第1s 末与第3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均与正方向一致),第5s 末的速度为零,没有方向.[点评] 基础偏难题,考查掌握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包括斜率、面积、坐标等.图1八、自由落体运动课标要求: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理解自由落体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掌握自由落体的规律.知识梳理(1)定义: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并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条件:①只在重力作用下;②初速度为零.(2)规律: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221gt h =,速度公式:v=gt (3)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g=9.8m/s 2,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①、已知s 、t 、v t 中的任何一个,求出另外两个的值;②、测量反应时间;③、测量高度或深度;④、测量重力加速度.(5)两个重要比值: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1:3:5…,连续相等位移上的时间比剧(:1).....23(:)12--【例1】从六楼无初速掉下一个果核,每层楼高为3m ,果核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约是多少?(g=10m/s 2)解:果核的运动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由212s gt =得 1.73t s == 所以,10 1.73/17.3/t v gt m s m s ==?=. [点评] 基础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应用.【例2】(课文“讨论与交流”)在现实生活中,雨滴大约在1.5km 左右的高空中形成并开始下落.计算一下,若该雨滴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你遇到过这样快速的雨滴吗?据资料显示,落到地面的雨滴速度一般不超过8m/s ,为什么它们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解答】由221gt s =,gt v t = 消去t 可得s m s m gs v t /10732.1/105.1102223?===可见速度太大,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点评] 基础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应用.实际上,雨滴在下落过程所受空气阻力和其速度是有关的,速度越大所受阻力也越大,落到地面之前已做匀速运动,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九、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课标要求:理解和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能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并应用它进行相关计算.知识梳理( 1 )定义: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增加或减少,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 2 )特点:a =恒量,即加速度是恒定的变速直线运动.a =恒量且a 与v 方向相同,是匀加速直线运动;a =恒量且a 与v 方向相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3 )基本公式: v t = v 0 + a t , S = v o t + a t 2( 4 )常用推论:① 推论:v t 2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负值).② 2/02t t v v v v =+=- , s=t v v t 20+,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③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 s /2 = .④在任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ΔS =S Ⅱ-S Ⅰ=a T 2=恒量.(5)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①在1s 末、2s 末、3s 末……ns 末的速度比为1:2:3……n ;②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③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 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2:3……n(6)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为反方向的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进行计算.【例1】A 、B 两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 的加速度a 1=1.0 m/s 2,B 的加速度a 2=-2.0m/s 2,根据这些条件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 .B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B .A 做的是匀加速运动,B 做的是匀减速运动C .两个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D .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答案:A 点评:基础题,考查加速度的意义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解析】加速度的正负表示其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一致或相反,比较加速度的大小须比较其数值,有B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做减速运动,由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决定,与加速度的正负没有直接关系,从题给条件中无法判断A 、B 的运动性质和运动方向,两物体的速度可以为零.【例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测得第n s 内的位移为s ,则物体的加速度为()A .s n 22B .22n sC .122-n sD .122+n s 答案:C 点评:基础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应用.【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运动(n -1)s 的位移为 s n -1=21a (n -1)2 运动n s 的位移为 s n =21an 2 所以第n s 内的位移为Δs =s n -s n -1=21an 2-21a (n -1)2=s 解得:a =122-n s十、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课标要求: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它实验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分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知识梳理实验步骤:①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②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③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02X届高考物理复习专题 ★★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届高考物理复习专题★★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高中物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必修1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汇总,以供复习使用。
以下是详细的知识点: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科学性。
二、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式;国际单位制和单位换算。
三、运动的基本概念质点、参考系、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四、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和公式;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特点和公式。
五、运动图像分析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分析方法;加速度-时间图像的分析方法。
六、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分类和表示方式;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作用效果。
七、力的计算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受力分析和力的合成计算;力的平衡和力的平衡条件。
八、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九、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滑动摩擦力的计算。
十、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力的大小、方向和加速度的关系。
十一、物体的平衡静力学平衡和力矩的概念;平衡条件和力矩的计算。
十二、重力重力的概念、特点和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变化。
十三、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的概念、特点和计算;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
十四、工作和能量工作的概念、表达式和计算;功率的概念、表达式和计算。
十五、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表达式和应用。
十六、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表达式和计算;机械能的转化和耗散。
十七、简谐振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简谐振动的概念和特点;简谐振动的周期、频率、角频率。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必修1的重点知识点的汇总。
复习时,建议学生重点理解并掌握每一知识点的定义、特点、公式和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题目的练习和解答,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第3页/共3页。
高三物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导语】高中物理知识是学生比较重视的一项科目,要想学好物理,那么第一就要掌控它的基本知识,以下是作者高三频道整理的《高三物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期望对您有所帮助。
1.高三物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篇一力的合成与分解(1)若处于安稳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安稳(2)若处于安稳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协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3)若处于安稳状态的物体遭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安稳方程可写成①肯定研究对象;②分析受力情形;③建立适当坐标;④列出安稳方程2.高三物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篇二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遭到的力⑴地球上的物体遭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成效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平均散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平均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一样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能够在物体外。
一样采取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3.高三物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篇三加速度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v0)/t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平均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进程量。
4.高三物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篇四1.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1)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必修一专题复习专题一:牛顿运动定律专题二:共点力平衡专题三:运动和力的关系专题四:超重与失重专题一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其大小由质量量度,与物体是否受力以及运动状态无关。
(2)牛顿第二定律: a F合m(3)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与物体相互作用时, F F'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不同2.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选择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受力情况,画受力图,找出合力。
(3)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画运动草图,找出加速度。
(4)建坐标,列方程。
(以加速度的方向为一个坐标轴的正方向)(5)解方程,求出结果。
注:① f=μN,N 应按上述正交方向正确求出。
专题二共点力平衡1. 平衡状态: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特点: F 合=0(a=0)3. 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步骤:(合成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①选研究对象(单个物体或整体)。
②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③根据条件建立直角坐标系,列平衡方程F x=0,F y=0。
④解方程求解未知量。
4. 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①运用隔离法,准确、灵活选取研究对象——受力物。
②根据其它物体对它的作用,按场力(G)、弹力和摩擦力的顺序分析受力,画出受力示意图。
(物体所受每一个力必须有施力物体)③对接触力(N、f)是否存在暂时不能确定,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予以确定。
1)看反作用力是否存在;2)根据运动状态判定;3)假定此力不存在,由受力物的运动状态是否受影响而判定。
专题三运动和力的关系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当物体受力情况突变时,其加速度也将发生相应突变。
(F 合与 a 的瞬时关系)解决此类问题关键:首先分析清楚物体原来受力情况,再分析外力突变瞬间物体受力情况,应用 a F合求瞬时加速度。
m2. 物体运动形式取决于F合v若v 0 0,则匀速直线运动(1)F合0时,0合若v 0 0,静止(2)F合0但恒定匀变速运动①若v 0 0,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②若v0 0,但v0 // F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③若v0 0,但v0∥F合,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变加速例如变减速(3)F合0且变化,非匀变速运动圆周运动专题四超重与失重1. 超重与失重:视重:物体对竖直悬绳(测力计)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台称)的压力。
f'(测力计或台称示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N=G,视重等于重力,不超重,也不失重,a=0当N> G,超重,竖直向上的加速度,a↑ 当N< G,失重,竖直向下的加速度,a↓注:①无论物体处于何状态,重力永存在且不变,变化的是视重。
②超、失重状态只与加速度方向有关,与速度方向无关。
(超重可能:a↑,v↑,向上加速;a↓,v↓,向下减速)③当物体向下a=g 时,N=0,称完全失重。
④竖直面内圆周运动,人造航天器发射、回收,太空运行中均有超、失重现象。
【典型例题】例 1. 一位同学的家住在一座25 层的高楼内,他每天乘电梯上楼,经过多次仔细观察和反复测量,他发现电梯启动后的运动速度符合如图所示的规律,他就根据这一特点在电梯内用台秤、重物和停表测量这座楼房的高度。
他将台秤放在电梯内,将重物放在台秤的托盘,电梯从第一层开始启动,经过不间断地运行,最后停在最高层。
在整个过程中,他记录了台秤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示数,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但由于0~3.0s 段的时间太短,他没有来得及将台秤的示数记录下来。
假设在每个时间段内台秤的示数都是稳定的,重力加速度g 取10m/s2。
t1 t2 t1)电梯在0~3.0s 内台秤的示数应该是多少?2)根据测量的数据,计算该座楼房每一层的平均高度。
(1)由13s~ 19s台秤示数a3mg N30.8m/ s2解:mv a3t3 4.8m/ s0~ 3s加速度a1v 1.6m /s2,N1mg ma1,N1 58Nt1m1 5.8kg( 2 )S总v t1vt2v t3 69.6m,hS总总 2.9m22324例 2. 物体 A 沿光滑的斜面下滑;物体 B 放在光滑的斜面体上,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共同向左加速运动,物体 B 与斜面之间相对静止,斜面的倾角都是θ,求两物体的加速度。
解:物体 A 沿光滑斜面下滑,受到G 、N 的作用力,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建立坐标轴,则mgsinN mgcos ,a gsinm物体 B 也只受G 、N,但由于 B 的加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故水平和竖直方向建立坐标轴:Ncos mg,Nsin ma,a gtg说明: 在列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方程时,一定要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建轴。
例 3.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端系一劲度系数为 k 的轻弹簧,弹簧下端连有 一质量为 m 的小球,球被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 A 挡住,此时弹簧没有形变。
若手持挡板 A 以加速度 a ( a<gsin θ)沿斜面匀加速下滑,求:(1)从挡板开始运动到球与挡板分离所经历的时间; (2)从挡板开始运动到球速达到最大,球所经过的最小路程。
解: ( 1)以小球为对象,当小球与挡板分离时刻 N =0F合 mgsin am mf mgsinma又 f kx ,fx mgsinmak k又 sx 1at 2,t2(mgsinma)2ak(2) 当小球与挡板分离以后,小球作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当f ' mgsin 时, a 0,小球达最大速度例 4. 如图所示, 传输带与水平间的倾角为θ =37°, 皮带以 10m/s 的速率运行, 在传输带 上端 A 处无初速度地放上质量为 0.5kg 的物体,它与传输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若传输带A 到B 的长度为 16m ,则物体从 A 运动到 B 的时间为多少?kx' masin ,x'mgsin k( 2)若 v 沿斜面向上,则一直匀加速运动 mgsin mgcos 2 a 2m/ s m1 2,s at , t 4s2例 5.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该装置 是在矩形箱子的前、 后壁上各安装一个由力敏电阻组成的压力传感器, 用两根相同的轻弹簧 夹着一个质量为 2.0kg 的滑块,滑块可无摩擦滑动,两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压在传感器a 、 b上,其压力大小可直接从传感器的液晶显示屏上读出,现将装置沿运动方向固定在汽车上, 传感器 b 在前,传感器 a 在后,汽车静止时,传感器 a 、b 的示数均为 10N 。
(取 g=10m/s 2) (1)若传感器 a 的示数为 14N ,b 的示数为 6.0N ,求此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当汽车以怎样的加速度运动时,传感器a 的示数为零。
v解: ( 1) v 沿斜面向下;则: mgsin mgcos a 1mt 1v1.0s, a1s 12a 1t 1a 2mgsin mgcos s 2s s 1 vt 21 a 2t2t21s , tt1gsin 5m22m/ st 2 2sgcos 10m/ s 2AB解:(1)以滑块为研究对象,则:F 合4m/ s2(方向水平向右)mf b f aba2)当f a ' 0时,f b' 20Nf a f b 20N,a' f b'10m/ s2,方向水平向左。
m【模拟试题】1. 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弹簧下端悬挂一个小铁球,电梯中有质量为50kg 的乘客,如图所示,在电梯运行时乘客发现轻质弹簧的伸长量是电梯静止时轻质弹簧2的伸长量的一半,这一现象表明( g 10m/ s)A. 电梯此时可能正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也可能是以1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B. 电梯此时不可能是以1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只能是以5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C. 电梯此时正以5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也可能是以5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D. 不论电梯此时是上升还是下降,也不论电梯是加速还是减速,乘客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一定是250N2. 一个步行者以 6.0m/s的速率跑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一辆汽车,当他距离汽车25m 处时,绿灯亮,汽车以 1.0m/s2的加速匀加速启动前进,则A. 人能追上汽车,追赶过程中人跑了36mB. 人不能追上汽车,人、车最近距离为7mC. 人能追上汽车,追上前人共跑了43mD. 人不能追上汽车,且汽车开动后人和车相距越来越远3. 用平行于斜面的力推动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沿着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当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撤去推力,物体恰能滑到斜面的顶点,由此可以断定,推力的大小必为 ()A.2mg cosB.2 mg sinC.2mg(1 cos ) D.2mg(1 sin )4. 如图所示为粮库运送粮袋的运送装置,已知AB 间长度为L ,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 ,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正常工作时工人在 A 点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关于粮袋从 A 到 B 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1 2 3A. 粮袋到达 B 点的速度与 v 比较,可能大,也可能相等或小B. 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 g(sin cos ),若 L 足够大,则以后将以速度 v 做匀速 直线运动C. 若 tan ,则粮袋从 A 到 B 一定一直是做加速运动1,绳子张力为 F 1 ;将绳子 B 端移至 C 点,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 2 ,绳子张力为 F 2 ;将绳子 B 端移至 D 点,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 3,不计摩擦。
( 1)比较 F 和 的大小,则( )A.1 2 3D. 不论 大小如何,粮袋从A 到B 可能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且 a gsin5. 质量不计的定滑轮通过轻绳挂在 B 点,另一轻绳一端系一重物固定在墙上 A 点。
现将 B 点或左或右移动一下,若移动过程中 AO 计一切摩擦,则悬点 B 受绳拉力 T 的情况应是(A. B 左移, T 增大B. B 右移, T 增大C. 无论 B 左移右移,D. 无论 B 左移右移,T 都不变T 都增大C ,绕过滑轮后另一端段绳子始终水平,且6. 将一根不能伸长、柔软的轻绳两端分别系于A 、B 两点上,一物体用动滑轮悬挂在绳子上,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C.F 1 F 2 F 3D. F 1 F 2F 37. 匀速上升的升降机顶部悬有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有一小球,若升降机突然停止, 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小球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 )A. 速度逐渐减小B.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 加速度逐渐增大D. 加速度逐渐减小8. 一个质量为 2kg 的物体,在 5 个共点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现同时撤消大小分别为 15N和 10N 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此时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22(1)2m/s(2)3m/ s22( 3) 12m/ s(4) 15m/ sA. (1)( 2)B. (3)(4)C. (1)( 4)D. (2)(3)9. 跳起摸高是学生经常进行的一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