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9: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案
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教学设计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4.提问:“全球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通过地图、图表等形式展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风带特点。
2.分步教学,循序渐进:将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逐一讲解,使学生逐步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3.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a.利用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直观地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b.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结合GIS等技术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气压带、风带数据,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强化巩固,提高记忆效果:通过课后作业、课堂小测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6.情感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培养环保意识。
4.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2.培养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使学生认识到气压带、风带等自然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
4.布置一份综合性的练习卷,涵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于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3. 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2. 新课导入: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解释其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天气、生态环境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对农业、交通、能源等的影响,让学生深刻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实际应用。
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观察和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变化。
3. 启发思考:提出与气压带和风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的理解。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3篇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精选3篇(一)教案主题:气压带和风教学目标:1. 了解气压带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地球不同气压带间的气候差异;3. 了解风的形成和作用;4. 掌握风向、风力和风速的测量方法;5. 能够通过地图分析地球上的气候和风向情况。
教学重点:1. 气压带的概念和特征;2. 风的形成和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电脑和投影幕布;2. 地球仪或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风吹树叶摇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风的认知,问学生风是如何形成的。
Step 2:讲授气压带(15分钟)1. 讲解大气压强度和气压差的概念和作用;2. 介绍地球不同纬度上的气压带,如赤道附近的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3. 分析不同气压带的气候特点和天气现象。
Step 3:展示实例(10分钟)通过展示气压带分布图和降水分布图,让学生根据图表分析不同气压带中的气候差异,并讨论其中的原因。
Step 4:讲授风的形成和作用(15分钟)1. 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即气压差引起的空气流动;2. 介绍地球上的主要风带,如赤道和副热带地区的东风带、副极地和极地地区的西风带;3. 解释风的作用,包括水分蒸发、气温调节和物质传输等。
Step 5:实地观察和测量风向(15分钟)1. 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并测量风向;2. 教授风向的测量方法,如风向标的使用方法以及地图上标注风向的方式。
Step 6:小结和检测(10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对地球气候的影响;2. 教师出示一张地球仪或世界地图,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和风向情况;3. 出示几个选择题或综合问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篇关于气压带和风的作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气压带和风的形成和作用,并分析某地区的气候和风向情况。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能够描述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4. 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天气预报中的气压变化,引发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兴趣。
2.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含义。
3. 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讲解高压带、低压带、盛行风带和极地风带等不同类型的气压带和风带。
4. 解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析地球自转、地球形状、太阳辐射等因素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影响。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学习。
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
2. 了解季节性变化和纬度变化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3. 能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的原因。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
2. 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变化。
3. 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的原因。
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章内容: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分析春、夏、秋、冬季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
3. 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变化:讲解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地区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
4. 解析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的原因:分析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大气环流等因素对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的影响。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变化规律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因素对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的影响。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知识的学习。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9 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了解季风的形成和分布,知道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读“东亚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
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三、德育目标1.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东亚季风环流形成。
【教具准备】地球仪、胶条、用投影胶片自制红蓝箭头,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挂图),投影片:空白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大气环流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表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复习内容】找两个学生到黑板前面作题:要求:(1)写出A、B两点地面及高空的高低气压状况,并画出A、B两点间高空及地面的风向(2)分别画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A点的风向画完后请学生回答: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是什么?在运动的地球上南北半球风向偏转的规律是什么?【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因为太阳辐射在全球各纬度分布的不均,使全球的大气在不停地运动,大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由于大气有规律的运动和温度不同使地球各个部位产生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到底全球有哪些气压带和风带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及其形成原理。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能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5. 气压带和风带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及其形成原理。
2.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形成原理、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进行解释。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的应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
【导学】问题引入:什么是气压带?什么是风带?它们是如何形成的?【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及其形成原理。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堂讲解】1.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形成原理、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进行解释。
【课堂练习】1. 针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点,进行随堂练习。
2. 学生分组讨论气压带和风带的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带和风带在农业生产、天气预报等方面的应用。
2. 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在我国的分布特点。
【课堂小结】2. 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巩固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知识。
2. 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分析天气现象。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通过地图和实例,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3. 应用实例: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进行解释。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能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及形成原因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 气压带和风带的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动力和热力原因,以及如何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影响。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动态分布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气压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带的形成原因。
2. 新课导入: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3. 实例分析: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如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在气候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气压带和风带的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2.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的绘制:培养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的能力。
3. 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影响的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气压带和风带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对气候影响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气压带和风带模拟实验中的表现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八、教学资源1. 气压带和风带的课件: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动态分布图、形成原因及实例分析。
2. 气压带和风带模拟实验器材:如气球、strings、地球仪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含解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地理学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本单元讲述的内容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阐明大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本课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实际就是讲述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大气运动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本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在这里,教材着重研究大气环流的重要作用,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意义,而要分析这些内容,首先要认识大气环流的一般特点。
因此.教材第一目分析了三圈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各自闭合、彼此联系,形成了高、低空大气的运动状况和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风带。
还有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气压带和风带也随着发生南北移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2、运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比较各气压带、风带的特性。
3、引导学生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第一目大部分内容,通过课本讲述和两个活动,介绍全球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原因,最后通过图示说明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也随季节移动。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且逻辑性较强,由于学生尚未形成空间思维能力,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例和活动内容,活动时应在课前准备好材料,讲清具体要求,指导活动全过程,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模型介绍其过程与方法、感想与体会。
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按照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培养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气象图,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图中所示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
3. 讲解: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天气现象。
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气候变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
2. 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变化。
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一年四季的气象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3. 讲解: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气压带和风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变化规律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
2.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气候变化。
第三章: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天气预报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的影响。
2.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3. 气压带和风带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不同地区的气象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案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案一、教材本课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高考题经常涉及,属于地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
该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二个课时学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第三课时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学情本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
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同时本课涉及一些气候名称、涉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判断,这些内容集中在一起,学生容易感到困惑,所以我们除了补充必要的知识,梳理知识联系外,必须弱化具体气候分布、名称、特征的记忆,突出用规律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2.能够说出三圈环流形成的过程,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亲自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四、教学重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通过作板图,采取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的方法化解难点知识进行教学;2.“问题导学”、多媒体实物投影;3.注意结合实际,多举例帮助学生理解;4.引导分析法、假设推理法、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巩固知识;5.借助比较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动手、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教学设计
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
二、目标分解
1、说出三圈环流的形成;
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
三、重点难点
说出三圈环流的形成并能正确绘制气压带、风带示意图,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名称及其移动规律。
四、课时安排
2个课时
五、教学过程
、低纬环流
①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同时北极地面空气受冷收缩下沉,使得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高空形成低压,这时在同一水平面,近地面气流就要从极地流向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之下,向赤道的气流偏转成极地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分布,也解决了我们。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使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及影响。
2. 利用地图和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3. 进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分布图,引发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兴趣。
2. 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和大气运动等因素如何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产生。
3. 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讲解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压带的分布规律,以及主要风带的分布特点。
4.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天气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5. 案例分析:以特定地区为例,让学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6.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作业设计1. 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标注各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2. 选择一个地区,分析其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成因和分布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考察学生通过地图和案例分析,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模式的影响。
2. 介绍气压带和风带在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3. 探讨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气压带和风带,以及这种影响对环境的意义。
八、教学资源1. 地球气压分布图和风带分布图。
2. 相关气象数据和案例研究材料。
3. 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九、教学安全1. 确保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遵守纪律,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伤害。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能够描述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教学重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2. 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2. 讲解: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互动:引导学生通过地球仪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和特点。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描述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并能够描述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通过练习题的布置,可以巩固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特点的理解。
第二章: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教学目标】1. 了解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形成原因。
2. 掌握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特点。
3. 能够描述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形成原因。
2. 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特点。
【教学难点】1. 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形成原因。
2. 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特点。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位置。
2. 讲解:讲解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形成原因,解释其特点。
3. 互动:引导学生通过地球仪观察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特点。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描述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形成原因,掌握其特点,并能够描述其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赤道低气压带和热带风带的位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
1.教学活动: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关注气候变化,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3.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喜欢探究自然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待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地理素养。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认知水平,因材施教,确保教学质量。
1.教学活动: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a.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b.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
c.结合实际案例,解释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解答与反馈:学生完成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掌握。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二上课前。
5.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活动,检验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掌握程度。
6.课后作业:布置与气压带和风带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教学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3. 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5. 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对气候的影响。
2.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特点及应用。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体验气压带和风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对气候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地图,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压带和风带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2.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增强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校园内的气象观测站,观察并记录气压和风力的变化。
七、学习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关于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2. 利用地球仪进行实地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教学步骤:1. 引入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2. 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3. 利用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概念的理解。
2.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的掌握。
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
2. 让学生学会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解释实际现象。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地域性变化。
3. 气压带和风带变化规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现象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
2. 利用地球仪,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过程。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
3. 利用地球仪,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地域性变化。
4. 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解释实际现象。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变化规律的理解。
2.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变化规律解释实际现象的能力。
第三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让学生学会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现象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课时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问,学生判断分析中高纬环流的气压带风带的冷热干湿性质并到黑板画南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
资源准备:课本,提问加回答共约8分钟
(4)教师用PPT总结演示第二种假设“三圈环流”说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并梳理气压高低与气流升降的关系。
约3分钟画南北半球信风带的风向。
(回答约6分钟)
(3)①随老师提问推导回答出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②提问1组同学:判断分析中高纬环流的气压带风带的冷热干湿性质
③2组同学到黑板画南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
(回答约6分钟)
(4)高压-下沉;低压-上升。
5.在板图的基础上,进行板书小结
约2分钟
梳理思路
6.『课堂反馈练习』
读图,回答下列题目。
1.图中字母D代表的气压带()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中纬西风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东北信风带
2.图中G地常年气流多为()
A.受热上升 B.受热下沉
C.遇冷下沉 D.由低纬流向高纬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B.赤道上空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C.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D.盛行西风和信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
4.某地常年受图中A的控制,分析判断其气候特征为()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温和湿润 D.寒冷干燥
5.图中C气压带的名称及其控制地区干湿状况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燥 B.副热带高气压带湿润
C.副极地低气压带干燥 D.副极地低气压带湿润
板书设计:板图(下面两张图的叠加+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五、教学流程
——★参考答案★——1.A 2.C 3.C 4.A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