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政治学原理重点
政治学原理重点名词解释1、国家国家是最复杂的政治现象,也是我们理解政治现象的入口国家是在确定的领土边界内建立最高管辖权,并通过一套永久性机构行使权威的政治结合体。
2、政治权力某一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而在实际政治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经济权力、社会权力、道德权力)政治主体:最核心是国家或政府政治权力使政治生活得以可能,是政治生活的凝合剂。
3、专断性权力不用与社会商量,用非常规的专断方式使用的权力,常用于镇压或强制性的社会动员。
即强加于社会的权力(power over society)4、基础性权力基础性权力:国家渗透社会,在社会中合法地实施自己的政治决策的能力,它通过官僚系统,以常规化的方式运作。
即通过社会获得的权力(power through society)。
5、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性可以被界定为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力及其行使得到政治权力客体认可和自愿服从的能力和特性。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而创立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形式。
7、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一定的机制获取政治知识和技能,形成政治意识、政治观念和政治价值的过程。
8、政治文化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
(“硬件”—“软件”)简答题1、三种类型的合法性传统型的合法性自古就流传下来的传统,尤其是从祖先继承下来的神圣规则。
人们必须无条件服从既定的规则,常常被奉为不可改变的圭臬。
(长老制、家长制和世袭制:“历来如此”、“奉天承运”)魅力型的合法性依赖的是最高统治者的特殊魅力和超凡品质,即从人格上皈依某个人的大彻大悟、大智大勇和其他一些领袖品质。
它来自于服从者作为信徒的虔诚态度,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统治形态。
《政治学原理》重点内容
《政治学原理》重点内容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11、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4、国家元首: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6、利益集团: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8、市民社会: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5、政治合法性: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9、政治参与: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31、选举: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33、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34、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与答案
《政治学原理》一、选择题1、( C 道德 )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B 德治 C 礼治 )。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 B 法自然 )为思想核心。
4、孙中山先生是( A 管理 )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5、美国政治学家( B 戴维·伊斯顿 )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这一定义在当今西方..。
6、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A 亚里士多德 ) 7、 1880 年美国( D 哥伦比亚大学 )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
A 华盛顿大学B 康奈尔大学C 哈佛大学 8、根据(D 亚里士多德 )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 A 柏拉图)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 ABCD )。
1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 ABCD )。
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 A 经济秩序 )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1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 A 法 B 势 C 术),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14、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B 权力研究途径 )。
1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 C 历史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 。
16、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 D 治国之道 )而展开。
17、 1949 年— 1978 年,中国基本上实施( D 民众主义 )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B 无政府主义C 精英主义 18、 1978 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 C 精英主义 )的自上而下的相对 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19、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D 国家)。
20、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 D 社会伦理 )研究高度结合,因此, 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政治学原理重点详细版
导论1政治的含义H3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H17Z1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
领域:政治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第一章1利益的概念H47①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人的利益的形成是一个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利益首先起源于人的需要;需要是人们对所需对象的欲求;人类的生产是联系人类需要与需要对象的中介)②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利益构成: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2利益的内在矛盾H491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和实现途径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最基本的矛盾)2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3利益的目标性和手段性之间的矛盾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3共同利益的特性H54共同利益首先是在同一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和经济地位基础上形成的,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性、非市场实现性、单一性、相对独立支配性、多重价值复合性。
在政治生活中经常发生作用的主要有集体、集团、阶层、阶级、民族及社会这些共同层次和范围内产生的共同利益。
4利益与政治权利的产生之间的内在联系H61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当特定社会的共同利益需要社会的合法强制性权威力量予以实现时,人们就会结成特定的政治关系)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和条件(利益关系包括共同利益和利益矛盾两个方面,它们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力特性形成的基础4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政治权利及其权威性强制方式来实现共同利益,协调和解决不共同利益。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政治学原理:是指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基础性学科,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治权力:是指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体现在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强制、引导、控制和支配等方面。
3、政治文化:是指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观、信念、态度和习惯等,它反映了社会群体对于政治生活的认知和态度。
4、政治制度:是指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规范、规则和组织形式,它规定了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行为方式。
5、民主制度:是指以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大众通过选举、投票等方式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二、简答题1、请简述政治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政治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和国际政治等方面。
这些内容涵盖了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的基础。
2、请简述政治权力的特点。
答:政治权力具有强制性、引导性、控制性和支配性等特点。
它可以通过强制手段迫使他人服从,也可以通过引导、控制和支配等方式影响他人的行为和决策。
3、请简述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的影响。
答: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因此政治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考虑到社会群体的政治文化背景。
同时,政治文化也影响着社会群体对于政治制度的认同和支持程度。
4、请简述民主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答:民主制度的优点包括能够充分反映民意、促进社会公正、提高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积极性等;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可能会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增加社会成本、容易被利益集团操控等。
5、请简述国际政治对于国内政治的影响。
答:国际政治对于国内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际政治的格局、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方面都可能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同时,国家间的竞争和合作也会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三、论述题1、请论述政治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答:政治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压迫、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是阶级统治具有公权力的机器。
3、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各个成员作为独立的单个人通过成员的需要在形式普遍中建立起来的通过保障人身和财产的法律制度以及维护他们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外部秩序的联合。
4、议会君主制:是指以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5、二元君主制: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政权由掌管内阁的任命控制国家行政权的君主和掌握立法的议会共同掌握但君主为国家中心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6、公共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7、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是指世界自16世纪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的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是工来化渗透到政治领域并引起深刻变革折过程和发展目标,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参与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有强烈的政治认识和较高的参与政治的能力,与民主政治制度相一致。
9、寡头政治铁律:指由少数人充当领导所有社会以实施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10、共和制:共各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11、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12、压力集团:又称利益集团,是指那些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但是其本身并不谋求组织政府的组织。
13、政治合法性:现代意义的合法性是批政治体系客观上获得了社会成员给予的内心自愿的认同、支持与服从,从反映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互动、共认理念,并以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的认可、赞同和忠诚作为第一要件。
政治学原理:国家开放大学考试精析
政治学原理:国家开放大学考试精析1. 政治学原理概述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社会科学。
它关注国家、政府、政党、公民和国际关系等议题,旨在揭示政治运作的规律和原理。
在国家开放大学的考试中,对政治学原理的掌握是评估学生理解力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标准。
2. 国家开放大学考试特点国家开放大学考试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针对性三个显著特点。
开放性体现在考试内容不拘泥于传统教材,涵盖时事政治、经典案例和理论前沿。
灵活性则体现在考试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
针对性则是指考试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注重考察学生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政治学原理考试要点考试要点包括政治体系、政治文化、政治权力、政治参与、政治制度、政治发展和国际政治等方面。
学生需要系统掌握这些要点,理解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4. 政治体系与政治文化政治体系是指国家或地区政治生活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包括政府结构、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
政治文化则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它影响政治体系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考试中,学生需要能够分析政治体系与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政治行为的影响。
5. 政治权力与政治参与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政治决策和政治过程的能力。
政治参与则是指公民通过选举、示威、请愿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
考试中,学生需要理解政治权力的来源、分配和运用,以及政治参与的动机、方式和效果。
6. 政治制度的类型与比较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包括宪法、法律、政策等。
考试中,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政治制度的类型,如民主制、共和制、君主制等,以及它们的特点、优势和局限。
此外,学生还需要能够比较不同政治制度,分析其适应性、合理性和发展趋势。
7. 政治发展与政治变革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演变和进步。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政治和政治学一、政治含义1、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道德说2)法律说3)神学说4)权力说5)管理说6)分配说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3、政治的定义: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现象的新变化1)国家职能发生重大变化2)非阶级的社会矛盾突出3)利益集团兴起对社会的影响4)各种权力对政治的影响愈来愈显著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政治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1)、古希腊时期创立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2)中世纪神学政治奥古斯丁《神之都》奥古斯丁“双城论”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3)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近代政治学形成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布丹《共和六论》4)17、18世纪近代政治学繁荣时期洛克、孟德斯鸠、汉密尔顿、天赋人权、分权制衡5)19世纪后期趋向庸俗6)20世纪形成独立学科7)20世纪50-70年代行为主义政治学盛行2、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和现状:一战之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形成:1848 《共产党宣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国家既有阶级职能又有社会管理职能民主和专政都是统治的形式;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从资产阶级共和国到社会共和国再到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类实现从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的必经之路。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2)经济分析方法3)阶级分析方法4)利益分析法2、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博弈论1)经典案例2)政治博弈的要素A 参加者:个人、团体、国家 B 资源:财富、威望、职位、人数、说服技巧C 对策(核心)D 规则: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习惯与传统E 目标:财富、权力、社会地位、民族利益、经济利益、宗教利益、公正、平等、自由3)政治博弈的类型A 零和博弈积极的非零和博弈B非零和博弈消极的非零和博弈第二章政治关系第一节利益与政治1、利益的含义:是人们在物质上或精神上所获得的好处2、利益的划分:按照不同的构成内容把利益划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按照不同的领域把利益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利益;按照实现时间的远近把利益划分为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按照不同的范围把利益划分为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按照不同的重要程度划分为一般利益和根本利益。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的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又称公共权力或(狭义的政治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3、政体:政体是“政权构成形式”(或阶级统治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4、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理论主张和政治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取得、维护或参与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或习惯形式的统称。
6、政治团体:政治团体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
7、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利益的主张行为,因此,政治参与实际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行为,是政治权利以公民政治行为为载体的体现。
8、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9、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是指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上升变化过程,它包括政治行为性质、方向和方式的改变和调整,政治体系基本性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完善,政治文化价值取向、认知情感、态度动机、思想理论的变化和演进。
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治发展有两种基本形态和方式: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一、填空或选择题1、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2、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3、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和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4、压力方式是政治权力的潜在作用方式。
5、国家要素说一般有三要素和四要素说。
所谓三要素说,是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6、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7、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多党制。
8、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9、我们讲政治合法定义为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断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0、在现代社会中,选举制度已成为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途径。
11、公民监督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12、在现代法治社会,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13、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得以传播和沿袭。
14、现代自由主义以认同和支持国家干预为特点。
15、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16、宪政的核心是民主政治。
17、宪政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18、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公民的意志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19、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20、理想主义途径是民主的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建立在由“人民”,“统治”为基本概念,以“公民参与”为基本信念的先验推理的基础上。
21、从政府政治体系来说,政治民主化主要表现为政府体制的民主化改造。
二、名词解释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政治学原理重点掌握
1、道德政治观:将政治等同或归于道德。
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只有道德高尚的有学问的贤人哲学家统治,才能实现政治目的。
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而非社会现实,忽视阶级性,片面。
2、权力政治观: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玩弄权术的活动。
文艺复兴,马基雅维利,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及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
某种程度涉及政治的核心内容,看到政治的黑暗面,但没有看到政治的全部,是片面的。
3、“管理众人之事”:即政治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政,众人之事;治,管理。
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抓住政治的公共性和管理性功能,有合理内核,但忽视其阶级性。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的根源是经济,实质是阶级关系,核心是政治权力,是科学,是艺术,具有公共性,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5、政治: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6、政治与法律的关系: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都建立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
政治是人们根据社会利益,通过政治权力进行政治权利分配的社会关系,而法律是特定的政治权力制定和认可的社会成员的相互关系和行为的刚性规范,它们共同服务于统治阶级和集团的利益。
一方面,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法律由特定的政治机关制定和认可,以政治权力为后盾,必须在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中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法律对政治文化又有作用的影响和作用,使统治者利益要求和权力地位合法化,保障权力运行。
7、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宗教是人们根据对于人为制造的神的信仰而形成的一整套的世界观、社会心理、感情等的总和。
宗教是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的条件下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生及其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的现象。
宗教需要借助政治权力扩大宗教的影响,就统治者来说,宗教是被统治者的精神鸦片,是巩固其统治的思想工具。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1、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提出了法治原则,他本人也由此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意大利马基雅维里《君主论》——《霸术》。
1、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可以概括为三种:神权论、暴力论和契约论。
神权论认为,国家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天、上帝)。
契约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国家起源学说,它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让渡权利、缔结契约并共同守约的结果。
契约论对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是现在西方政治文化关于国家和政府起源的通行的解释。
暴力论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强调暴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政治上的奴役先于经济的发展。
国家的产生不是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而是暴力征服的结果。
剥削阶级的国家学说一般都认为国家是一个永恒现象,因此,除了无政府主义从总体上否定国家之外,马克思主义是唯一预言国家将会消亡并且提出系统的国家消亡理论的学说。
这是马克思主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人类社会的必然结论,也是对剥削阶级国家学说构成致命一击的理论环节。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指反应统治阶级意志,并且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国家权利的表现在:第一,强制力的垄断性。
第二,普遍的约束力。
第三,主权性。
马克思主义定义: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当阶级出现,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就产生了国家,当阶级完全消失,国家就灭亡了;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阶级专政,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产生发展力,生产关系改变的时候,通过社会变革,国家阶级的性质就随之改变;国家是个实体物,是社会组织,是机器,这个“统治权力”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主权性,他是国家权力同其他权利不同的主要标志。
3、国家的基本职能:内部职能: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外部职能: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4、划分国家的基本标准:济基经础和阶级实质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前三者属于剥削阶级5、中国封建与西方封建的区别:一。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政治学原理复题课程代码)一、名词解释1、政治权利2、国家3、政治权力4、政党5、政治文化6、两党制7、政治统治8、联邦制9、政治管理二、简答1、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关系。
2、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政治学?试简要对比中西方政治学历史演变。
4、什么是政党?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党类型。
5、简述政治统治的基础与方式。
6、简述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7、简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三、辨析1、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XXX,其余民主党派的实质身份就是西方政党制度中的在野党。
2、苏联和中国都实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所以二者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政党制度。
3、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以后,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成为复合制国家4、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一样都只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四、论述1、试结合现实,评述我国各类政治社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当前政治生活的影响。
2、XXX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有哪些特点?并据此说明在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一、名词解释1、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2、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社会公共权力的体现。
原始社会并未形成国家,但已在孕育之中。
(血亲复仇、近亲不能结婚和氏族议事大会)形成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语言、主权。
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3、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气力比力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限制能力。
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气力限制关系,最高方式是特定的国家权力。
4、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会合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气力中的领导气力,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争取或巩固国家的政治权力而构成的政治组织。
5、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情感和道德俗规范的庞大综合。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根底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达,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的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又称公共权力或(狭义的政治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3、政体:政体是“政权构成形式〞(或阶级统治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4、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局部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理论主张和政治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取得、维护或参与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或习惯形式的统称。
6、政治团体:政治团体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
7、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那么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表达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利益的主张行为,因此,政治参与实际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行为,是政治权利以公民政治行为为载体的表达。
8、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9、政治开展:政治开展是指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上升变化过程,它包括政治行为性质、方向和方式的改变和调整,政治体系根本性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完善,政治文化价值取向、认知情感、态度动机、思想理论的变化和演进。
政治学原理考试知识点整理
1,国家结构形式:实质处理国家整体与局部之间,全国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
2,单一制:是中央政府将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域,具有统一的主权国家结构形式,有统一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国家具有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统一的行政机关体系和统一的国籍。
3,压力集团: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拥有共同利益或者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市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加压力的集团。
4,政治团体:为表达争取人们利益或国家权力的运行机关而组织的群体、集合、集团和组织。
5,民族:使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领域、共同的经济生活方式,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6,政治社会化:指的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7,政治发展:实质上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的,由进步阶级或集团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调整过程。
8,民族融合:是指全世界都实现共产主义后,世界各个民族的经济、文化高度发展趋于一致,世界各个民族的差别以及原有的特征逐渐消失,最终在世界范围内融合成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人类共同体。
9,国家形式:就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10,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垄断资本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在面临经济社会政治危机时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政治地位所实行的公开的恐怖政治。
1,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讲政治和伦理分开2,我国单一制的两大特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3,国家机构的基本构成: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4,洛克的分权思想体现在:立法权、行政权、联盟权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主席的职权有: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交权、荣典权6,国家权力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总体的以强制力保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最新政治学原理期末必备复习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政治学原理期末必备复习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考点归纳总结一、填空题1.(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学科的奠基人。
2.(利益)的内在矛盾特性决定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的特性,形成了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存在的基础。
3.(一元主义)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4.(宽容)而理性地妥协是良好社会中公民所应当具备的精神。
5.(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6.(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它是治理所应追求的目标。
7.(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8.(代议制民主)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9.(精英民主)理论被视为民主研究的现代学派。
10.(分权制衡)原则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11(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2(民主化)意味着两个方面的进展:建立现代民主制度,明确公民自由权利,并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多重角度,为之设立保护屏障。
13.(第三条道路)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14.(宪制建设)是实现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路径。
15.(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6.(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22.(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17.(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18.(政治稳定)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政治学原理(大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政治观1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2 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主义表现为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揭示政治实质。
3 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 政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2.什么是政治?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 政治:是在特定经济基础上人们为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围绕社会公共权力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总和。
2 研究对象:其实就是政治的定义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1.较有影响的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有哪些?1(美国)阿尔蒙德:结构功能主义2西蒙:决策理论:3 多伊奇:政治沟通理论4依斯顿:政治系统分析理论2.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为深远的中国政治思想有哪些?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答:●儒家思想:孔孟,主要有两方面⑪“为国以礼”的政治原则”礼治”⑫“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德治”。
孟子进一步发展为“以德行仁”的“王道”。
●法家思想:韩非,商鞅。
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强调法治●道家思想: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以道为核心。
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思想:答:①论述了阶级斗争问题。
说明政权斗争的基础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的发展必然导致争夺国家政权的斗争。
②分析资阶国家的本质和功能。
③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及其性质意义。
④全面论述了无产阶级国际问题,构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框架。
⑤明确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策略,奠定无阶政党学说基本点。
4.阐述《法西斯内战》的主要政治学观点:答:①工人阶级不能简单掌握现成国家机器并利用它达到自己目的,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②应该用社会共和国代替资产阶级国家机器③巴黎公社的性质即是工人阶级的政府,也是真正的国民政府。
5.毛泽东主要政治思想有哪些?答: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民主政治建设思想②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完整思想③民主集中制思想④统一战线思想⑤社主社会两个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⑥社主法制于民主建设的思想⑦防止和平演变的思想⑧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⑨关于调查研究的思想⑩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6.邓小平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答:①明确新时期政治主要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实现社主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依法治国③坚持完善我国的政治制度④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⑤积极稳妥的政治体制改革⑥加强执政党建设⑦加强监督制度建设⑧国际政治思想第三章1.国家的含义和特征:含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所建立的一整套具有强制力的机构体系特征:1 国家是按地域原则来划分国民的社会管理组织,而原始社会组织以血缘关系作为连接社会成员的纽带;2 国家是系统使用暴力的特殊机构,而原始社会组织则没有常设的暴力机关;3 国家从实质上是实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种社会公共权力组织,而原始社会的这样的公共权力则平等地体现着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4 国家是拥有主权的独立政治实体,国家权力对内具有最高性,对外具有独立性,而其他社会组织不具有这种性质。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一、填空1.政治学的价值体系包括:国家公共生活领域:民主,效率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自主、自治私人生活领域:自由、宽容涉及三大领域:正义2. 主要政治意识形态: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社群主义、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义、女权主义、生态主义3.政治参与的形式: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冷漠、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接触4. 阿尔蒙德在《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中研究的是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墨西哥五个国家,他把政治文化分为哪几类:村民政治文化、臣民政治文化、参与者政治文化。
5.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大众传媒、政治实践6.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无政府状态7.国家的四要素是:人口、领土、政权、主权(三要素是人口、领土、主权)8.当代中国最主要的政治团体:妇联、工会、共青团9.西方民主的三大基石:代议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二、名词解释1.什么是政治?(1)拉斯韦尔认为: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自由主义:(1)约翰·洛克提出了“自由的个人能够组成稳定社会的根基”。
此后,自由主义开始产生明确的定义。
在他的《政府契约论》里面,他提出了两个基本的自由功利主义:(1)提倡追求“最大幸福”,主要哲学家有杰瑞米·边沁等。
(2)主要思想:凡是能使效用最大化的事就是正确的;人都是趋乐避苦的,要平衡幸福和快乐;从整体出发考虑效用,追求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3)主要派别:情境功利主义、普遍功利主义、规则功利主义。
保守主义:(1)埃德蒙·伯克写下《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后,保守主义成为系统性的意识形态;(2)保守思想和观念大体出现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
在欧洲大陆,保守主义以法国思想家梅斯特尔为代表,反对任何改革思想,具有明显的专制性和反动性。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开篇语:政治概念在中国的特殊性⏹广义政治:在¡°政治课¡±和¡°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上使用的政治(意识形态、人生观)⏹狭义政治:国际上通用的政治学专业意义上的概念(politics / political science)⏹政治术语意义上的政治:很重要(官话)⏹)5、利益政治观⏹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过程。
⏹(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但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而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则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影响决定的作出。
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
三、¡°非阶级关系¡±•1、阶层•阶层是指阶级内部的更为细小的集团(工人阶级内部可以分为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两个阶层)。
•阶层属于阶级内部的¡°同中之异¡±。
•阶层也主要是经济分析的产物,但是也要依据其它社会因素,比如劳动方式、收入水平和收入方式等。
•一些新兴的社会集团,在未成熟起来之前,也称为阶层,比如中国的私营企业主阶层;过渡群体也可以成为阶层,比如军人、大学生。
•2、等级•等级是一个政治概念,指由于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
•一个阶级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一个等级的人也可以包括来自不同阶层的人。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第三等级¡±。
第二节西方国家阶级构成的新变化•1、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在总体上已经或趋于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篇语:政治概念在中国的特殊性⏹广义政治:在¡°政治课¡±和¡°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上使用的政治(意识形态、人生观)⏹狭义政治:国际上通用的政治学专业意义上的概念(politics / political science)⏹政治术语意义上的政治:很重要(官话)⏹)5、利益政治观⏹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过程。
⏹(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人是有欲望的,但满足人们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
因此,社会必须寻求一种资源与代价分配的途径,此即政治。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在大多数社会,由拥有权威和权力的政府作出决定,进行分配,而政党、社团与政治人则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影响决定的作出。
权威性分配的内容不仅包括资源,也包括代价。
⏹(3)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世界观导致了不同的政治观,但是政治的运转从来都无法离开权力,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政治的核心仍然是国家权力问题。
三、¡°非阶级关系¡±•1、阶层•阶层是指阶级内部的更为细小的集团(工人阶级内部可以分为白领工人和蓝领工人两个阶层)。
•阶层属于阶级内部的¡°同中之异¡±。
•阶层也主要是经济分析的产物,但是也要依据其它社会因素,比如劳动方式、收入水平和收入方式等。
•一些新兴的社会集团,在未成熟起来之前,也称为阶层,比如中国的私营企业主阶层;过渡群体也可以成为阶层,比如军人、大学生。
•2、等级•等级是一个政治概念,指由于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
•一个阶级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一个等级的人也可以包括来自不同阶层的人。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第三等级¡±。
第二节西方国家阶级构成的新变化•1、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在总体上已经或趋于瓦解。
•农业:有产业,无社区。
•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为一个整体(劳动力市场),都是用货币取得劳动报酬和向政府纳税。
•2、工人阶级已经由一个单一的体力或重体力劳动者社会集团,变化为一个由体力劳动者(蓝领工人)和脑力劳动者及轻体力劳动者(白领工人)两个部分组成的复合型社会集团。
•西方典型国家,白领工人超过70%-80%。
•3、多数发达国家依然保持着较大的贫富差距,但是这一差距已经是¡°住行性的差距¡±,而且中等收入者的比例明显增加,工人阶级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般的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威胁已不大。
•4、资本所有者的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企业家阶层,业主性的资本家越来越少。
•股权分散;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5、劳动者的国际流动,使得矛盾发生了转移,发达国家的普通劳动者和发展中国家的移民之间矛盾增加。
•6、西方国家社会成员流动加快,包括同代流动和异代流动(职业继承性低)。
共和制⏹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曾出现过民主共和制和贵族共和制。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共和制。
共和制的特征:⏹1、标榜主权在民,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任期制。
⏹2、国家元首只作为国家的代表,其权力大小有差别,但是权力都是¡°派生¡±于人民的。
⏹3、不承认任何世袭的特权、等级和职位。
⏹4、领导人作为民选官员,国务活动的形式比较简单(相对于君主而言)。
⏹政体,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包括国家的管理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两个层面。
⏹国家的管理形式,是指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国家权力系统的构成和组织程序(不同国家机关的关系,三权分立还是议行合一),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公民参加国家的统治和管理的程度。
包括总统制、内阁制、总统内阁混合制和委员会制。
•(二)投不信任票:又称为¡°倒阁权¡±,是议会制共和国和立宪君主国的立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的一种手段。
•在规定有投不信任票权的国家,内阁的存在总是以议会的信任为前提的,内与对议会负¡°连带责任¡±,凡内阁的政策,应由内阁全体成员对议会负责;如果内阁的政策得不到议会的信任,即有半数以上的议员赞同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由新的议会组织新一届内阁。
•(三)弹劾:这是一些西方国家的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控告和制裁的一种制度。
•弹劾的对象包括国家元首(立宪君主国家除外)、政府首脑、法官、议会议员,有的国家还包括部长等高级官员。
•弹劾的依据主要有叛国罪、违宪罪、贿赂罪、渎职罪等。
弹劾大多数是由下(众)议院提出,由上(参)议院进行审理;也有一些国家是由高等法院等专门机构审理。
•弹劾案如果成立,可以罢免被弹劾者的职务,取消担任公职的资格;也可以在罢免职务的同时再科以刑罚。
•为了免遭弹劾,面临这种¡°危险¡±的官员往往采用辞职的办法,避开这一足以使政治家身败名裂的处罚。
•各国在组织政府的过程中,一般都要遵循以下原则:•(1)¡°相容原则¡±或¡°不相容原则¡±。
•在一些强调严格实行分权制度的国家,如美国,实行的是¡°不相容原则¡±,即政府的主要成员不得同时担任议员,体现立法与行政的分开。
•在另一些国家,如英国等一些实行议会共和制度的国家,则是实行¡°相容原则¡±,即内阁成员必须同时为议员,以强调内阁对议会的责任。
第六节西方国家的军队•西方国家机构不仅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而且包括军队这个最典型的暴力工具。
•为了保证军队的稳定和军人的及时更新,普遍建立了兵役制度,一般采取志愿兵役制和义务兵役制两种制度。
•在资本主义法制健全的国家,国家的武装力量在法定的框架内,由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军队的首脑机关从不同的侧面实行共同管理。
•如果说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国家机构侧重处理国家在平稳状态下的事务的话,那么军队则侧重处理在阶级冲突特别尖锐的状态下的国家事务,诸如¡°军法管制¡±之类(宪兵部队);•如果说立法、行政、司法机构的工作重点在国内事务的话,那么军队的主要任务是炮口对外,保护本国利益不受外来侵犯。
•在多数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军人在服现役期间不得在政府中任职,不得介入政党活动,不得竞选议员。
•在法制健全的国家,军队实行¡°国家化¡±,应当说是超党派的,也不能干预国家机构。
•采取这样的政策,是为了避免军队干扰政府。
第一节三权分立与制衡⏹¡°三权分立¡±的全称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分立与制衡¡±,早年也曾译为¡°三权鼎立¡±。
它的具体含意是,立法、行政、司法这三种国家权力,应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又相互制约。
⏹三权分立的核心原则是¡°对等机关同时授权¡±。
第一,权力的分立⏹即国家权力应由三个平行的国家机构分别独立行使,它们都对宪法负责,彼此之间不具有任何隶属关系。
⏹权力分立原则,就是任何一种国家权力都必须既受要到限制,又必须有其独立地位。
第二,权力的制衡⏹即三种国家权力不仅相互分离、独立,而且要相互牵制、平衡,对等机关同时授权。
⏹广义的分权论除了¡°三权分立¡±以外,还要包括国家的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权力分立和制衡。
⏹目前在西方国家,除瑞士(委员会制)等少数国家以外,普遍采用的是分权与制衡原则,只是总统制共和国更为典型一些,议会制共和国和立宪君主制采用的程度普遍低一些而已。
4、杰斐逊等对分权论的充实和发展⏹杰斐逊等人具有独创性地提出了用联邦和州之间的分权,来补充三权分立的思想。
他们认为,既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实行分权的联邦政府,又要使这个政府也受各州政府的限制,这样,就可以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进一步防止权力集中在个别人手中,可以增加公民对政府的亲切感。
⏹其主要贡献是独创性地提出了用联邦和州之间的分权来补充三权分立思想,被称为对权力的¡°双重分权¡±和¡°立体制衡¡±。
⏹马克思¡¤韦伯根据社会政治生活中人们政治认同根据的差异,即政治合法性基础的不同,把政治权威划分为传统型权威、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
⏹不同的权威类型对应不同的合法性基础,且这三种基本的合法性基础基本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相一致,呈现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式演进过程。
传统型权威⏹传统型权威主要建立在传统习俗和习惯之上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基础上。
在这种统治中,社会成员认同传统的政治习俗和习惯:⏹第一、政府事务起源于统治者的家庭事务管理;⏹第二、统治者将政治事务当作自己的个人事务处理;⏹第三、统治的主要工具既有宗教,又有军事力量。
传统型权威⏹欧洲的千年王朝与中国古代传统型权威的缺失:⏹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选择皇储时的随意性;魅力型权威⏹魅力型权威主要建立在统治者个人魅力和超凡品质的基础上。
⏹统治集团、特别是杰出领袖凭借其人格魅力和超凡品质形成政治权威,获得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
魅力型权威⏹克里斯玛型统治。
克里斯玛型人物具有吸引追随着的能力与魅力,追随者具有拥护这类领袖人物的赤诚态度。
克里斯玛型统治具有不稳定性,这是因为:⏹缺少理性的、稳定的组织机构;⏹魅力领袖人物生命总会终结。
法理型权威⏹法理型权威主要建立在法律和规则权威地位的基础上。
⏹是将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即合法性建立在法律和政治规则的权威基础上,人们服从的仅是法律和规则。
法理型权威⏹法理型统治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法律作为非人格秩序,居于至高地位,统治者也要服从法律;⏹法律作为一个规则系统,是理性立法的结果;⏹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其职位;⏹人们作为公民来服从统治者,根本上是服从法律与程序。
五、维系政治统治的方式⏹暴力压制:最露骨的统治方式⏹法制建设:规制规则的格式化⏹承担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发展是硬道理⏹控制基层社会生活:压制与服务相结合(基层市区国家化、政治化)⏹政治社会化:意识形态教育,政治洗脑⏹以管理掩护统治:西方国家政治统治方式的新变化5.政治冷漠⏹政治冷漠应归为消极参与类型,即公民对于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不关心,甚至不参加政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