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仙都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前言中部崛起战略犹如一把紧绷的弓箭,引领湖北成为中部区域发展的中心。

湖北“一带两圈”战略提出要把荆州打造成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中心。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南地区的经济纽带,长江中游枢纽港口城市,国家轻纺工业基地,素有文化之邦、渔米之乡和旅游胜地的称誉。

古城垣保存完整。

荆州明代古城垣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它巍峨屹立在滔滔长江北岸,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古代城垣,被誉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也是在全国现存的古城中,素有水乡特色的古城。

它的砖城、土城、水城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自由式的布局形态,构成了既雄伟壮观又婉约秀美的古城风貌,充分展示了荆楚文化淳朴浪漫的特点和个性。

城内现有的历史遗址及文化景点众多;如三国公园、博物馆、开元观、铁女寺、玄妙观、关庙及球场街、三国文化街的形成、荆州宾馆的改造及国家级的科研基地荆州市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

可供挖掘的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荆州城市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丰富,早在远古时代即是中华民族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楚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心,三国文化中心;屈原、宋玉、孙叔敖、张居正等历史名人留下了众多的遗址可供挖掘.荆州的旅游资源既独特又深厚,然而由于历史久远,这些文化景点大多被埋在地下而难见游客,既使是尚存于地上的景点,也因其破损严重而难形成旅游景点。

可谓:地下的多,地上的少;传说文字多,实物景点少。

历史文化传承尚在挖掘之中。

景点古迹零散,规模不大,没有相应的项目而难以留住游客。

如现有古城在寅宾门和拱极门分别设有售票点,但各自为政,城上游线难以环通,且相距较远,彼此孤立。

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功能不完善。

旅游品牌的宣传、开发与荆州的旅游资源严重不符。

景观设计方案

景观设计方案

景观设计方案景观设计方案「篇一」一、项目简介1、工程概况贮水山公园位于辽宁路东侧,贮水山公园又名儿童公园,占地18、54万平方米。

园内建有环山道路,两旁栽植雪松,山北侧修建儿童公园,增设一批儿童游乐设施和12生肖雕塑群像。

1984年辟为山头公园。

园内分为儿童游艺、文化娱乐、登高眺望、安静休息四大功能区。

每年元宵节期间,在此举办元宵山会。

二、园区景观设计依据1、建筑总平面规划设计图2、景观规划平面图3、其他有关规定三、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1、坚持社会化原则。

作为旅游城市,青岛必将扮演城市形象展示得功能。

也是市北区最北侧的公园,承载大量的休闲需求。

但主要为儿童服务。

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2、坚持经济性原则。

在实事求是地基础上设计,软景为基石,注入文化与活力,拓展活动空间。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3、坚持生态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四、景观设计基本理念规划目标打造一个儿童游乐的空间,认真研究基地现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深入细致地考虑基地的功能间结构,合理确定交通系统和景观系组织、空统,用心构建一个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交通顺畅、环境宜人的“参与性、生态化、系统化、独特性”的现代儿童游乐空间。

充分解读本项目的区位特质,打造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土地使用集约化。

努力营造儿童公园内部高品质的景观环境,形成绿树如荫、碧水点缀、空气清新的可驻留空间。

注重儿童环境空间的设置。

协调各个功能性质使用的区域形成相互联系而又互不干扰的区域关系,从而提高内部功能之间的共享与共融,提高其使用效能。

园林、景观专业毕业设计 设计说明完整版 纯原创

园林、景观专业毕业设计 设计说明完整版 纯原创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天津市城市山林居住区景观设计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ianjin City ForestResidential Area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名称:园林指导教师:摘要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指对居住区的整体环境进行详细规划,包括路网规划,场地规划,种植设计,地形处理,照明设计等,旨在创造宜人且舒适的居住环境。

城市山林居住区针对其目标人群均为文化素质较高,经济水平中等人群的基本情况,特将其定位为宜居,宜憩,宜赏的类似“城市山林”的现代化中高档住宅。

居住区的整体规划象征着古典园林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路网,分区,景观节点都随地势而定,充分尊重基地的原有地形地貌,并对居民起到明确的引导作用。

项目总体规划以规则式结合自然式的设计手法为主,在不破坏原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应,将生态效益最大化,是对古典园林精神的升华。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山林;生态效益;舒适宜人;ABSTRACTThe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 means a detailed planning to the overall environment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including road network planning, activity space planning, planting design, terrain design, lighting design and so on, which is aiming to create a pleasant and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basic situation that target population having high cultural quality and income level, city forest residential areas makes its position as comfortable, leisure and artistic, which likes a "city mountain fores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high-grade residence.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means the classical garden spirit that although it is artificial, but it likes from nature. All the road network, activity space, landscape node is decided by the nature terrain, which fully respect the base of the original topography. It’s also a clear guide to the residents. The overall plan of the project is the combination by the regulation and natural design method. It tries not to destroy the origin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let green ecological benefit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the more the better, which is the sublimation to the classical garden spirit.Key words: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design;City mountain forest;Green ecological benefit;Comfortable目录第一章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国内外发展综述 (1)1.1发展概况 (1)1.2发展趋势 (1)第二章居住区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3)2.1设计理念 (3)2.2设计方法 (4)第三章规划设计说明 (5)3.1工程概况 (5)3.2设计依据 (5)3.3总体规划 (6)3.4功能分区 (6)3.5竖向设计 (7)3.6道路交通 (7)3.7种植设计 (7)3.8景观节点设计 (8)3.9建筑单体设计 (9)3.10技术经济指标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附录 (12)第一章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国内外发展综述1.1发展概况1.1.1国内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概况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重要瑰宝,对西方园林乃至整个景观园林体系的产生与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

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附件一: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规划说明书目录前言 (6)第一章修编背景 (6)1.1上轮总规评析 (6)1.2修编动因 (12)1.3本次总规修编的主要内容 (13)第二章现状概况与发展分析 (13)2.1区位关系 (13)2.2历史沿革 (14)2.3资源与社会现状 (18)第三章资源与评价 (23)3.1风景资源构成及特色 (23)3.2风景资源的分布 (25)3.3 景点评价 (27)3.4景区评价 (37)第四章规划总则 (40)4.1规划依据 (40)4.2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41)4.3规划期限 (42)4.4发展目标 (42)第五章规划范围与性质 (42)5.1规划范围 (42)5.2风景区性质 (45)第六章功能分区与布局 (45)6.1功能分区 (45)6.2景区分区 (45)6.3规划布局结构 (47)6.4职能结构 (47)第七章容量与规模 (48)7.1游人容量计算 (48)7.2 游人规模预测 (50)7.3床位估算与分布 (51)7.4居民人口预测 (53)7.5 居民容量测定 (53)8.1保护原则 (54)8.2保护区划分与保护措施 (54) 8.3核心景区保护 (58)8.4专项保护规划 (59)第九章典型景观规划 (62)9.1 典型景观特征 (62)9.2 规划内容 (62)第十章风景游赏规划 (64) 10.1 游览方式 (64)10.2游览系统规划 (64)10.3游程及游线安排 (67) 10.4导游设施 (68)第十一章旅游设施规划 (69) 11.1现状概况 (69)11.2客源市场选择 (69)11.3设施布局 (70)11.4旅游床位及用地规划 (71) 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 (73) 12.1 道路交通规划 (73)12.2电力工程规划 (74)12.3 电信工程规划 (76)12.4 燃气工程规划 (77)12.5 给水工程规划 (77)12.6排水工程规划 (79)13.1 防灾体系建设 (81)13.2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81)13.3 游人安全 (84)13.4 景区安全 (84)13.5 消防规划 (85)第十四章环境影响评价 (85)14.1 环境影响预测 (85)14.2 减缓措施 (87)第十五章居民社会调控与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87)15.1人口分布现状 (87)15.2居民分布控制 (88)15.3 居民新村建设 (88)15.4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89)15.5 风景区与城镇的协调发展 (90)第十六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90)16.1 规划原则 (90)16.2规划目标 (91)16.3 土地利用分区 (91)16.4土地利用布局 (91)16.5建设强度控制 (93)第十七章近期建设规划 (93)第十八章管理与实施措施 (97)前言我院受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委托,于2009年3月接受《XX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5)》(以下简称《总规修编》)任务,接受该任务后,我院迅速成立了总规修编项目组,根据工作安排,2009年7月开始项目组完成了基础资料收集,进行了现场调查3次,并到北碚区和合川区汇报共5次。

人民公园规划说明书

人民公园规划说明书

人民公园规划说明书引言概述:人民公园是城市中心地区的一个重要公共空间,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多功能的公园环境,本规划说明书将详细介绍人民公园的规划内容。

一、公园位置及规模规划:1.1 公园位置:人民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交通便利,周边有居民区、商业区和教育区,方便市民前来游玩。

1.2 公园面积:人民公园占地面积为XX平方米,包括绿地、湖泊、步道等多个功能区域。

1.3 公园布局:根据市民需求和环境特点,人民公园将分为休闲区、运动区、文化区、儿童区和景观区五个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休闲区规划:2.1 绿地设计:休闲区将设置大面积的绿地,植被丰富,种植各类花草树木,提供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环境。

2.2 座椅和休息区:在休闲区域设置多个座椅和休息区,供市民休息、聊天、阅读等活动使用。

2.3 亭子和凉亭:为了遮阳避雨,休闲区将设置多个亭子和凉亭,供市民避暑或避雨使用。

三、运动区规划:3.1 健身设施:运动区将设置多个健身设施,如跑步道、健身器材、篮球场等,满足市民的运动需求。

3.2 儿童游乐设施:运动区还将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包括滑梯、秋千、蹦床等,为儿童提供安全有趣的游乐场所。

3.3 运动场地:为了满足市民的集体活动需求,运动区还将设置开放的运动场地,供市民进行集体运动活动,如羽毛球、足球等。

四、文化区规划:4.1 文化活动场所:文化区将设置多个文化活动场所,如露天剧场、音乐喷泉等,为市民提供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4.2 展览馆:为了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文化区还将设置展览馆,展示艺术作品、历史文物等,举办各种文化展览活动。

4.3 图书馆:文化区还将设置图书馆,为市民提供阅读和学习的场所,丰富市民的知识储备。

五、儿童区规划:5.1 游乐设施:儿童区将设置多个儿童游乐设施,包括滑梯、蹦床、秋千等,为儿童提供安全有趣的游乐场所。

5.2 智力开发:儿童区还将设置智力开发设施,如迷宫、智力游戏等,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S227省道两侧景观设计说明

S227省道两侧景观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书一、概况(一)项目背景S227省道(相城区段)作为贯穿相城南北的城市快速路,南至姑苏区、北至常熟,具有独特的交通、经济及战略意义。

去年施工完成的S227省道京沪高铁快速路工程(南起227省道白荡湖特大桥、北至京沪高铁)将S227(相城区城区段)打造成了一条南联京沪高速、苏州工业园区,北接京沪高铁、高铁新城,东达苏嘉杭高速,沟通相城城区东西向各主干道的城市快速路,对提升相城的综合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基地分析:(1)地理位置:南起S227省道白荡湖特大桥、北至高铁新城南天成路,西侧绿地控制宽度约50米,东侧约100米,改造长度约7.2公里,提升改造范围约99.73公顷。

同时包括沿线的公共活动空间及绿化广场。

(2)基地现状基地现状植被、湿地、草坡等保护相对较好,生态环境依旧保留着较多自然因素。

白荡湖水面开敞,具有良好的滨水绿地开发条件。

规划应注重对现有基地可利用元素的开发和保护,建设具有场地特质的景观。

基地范围内地形由北向南地势相对平坦,有大片鱼塘。

(3)交通联系S227非机动车与机动车道无隔离带,存在安全隐患。

人行天桥数量较少,道路东西两侧到达不便。

(4)现状用地性质现状用地主要以渔业用地、绿地为主。

由于紧邻位阳澄湖,用地又近水,因此部分居民选择在此养殖渔业为生,围湖、围河养殖情况较为普遍。

(5)植被由于未经完全开发,规划区植被覆盖大多呈自然状态。

河流鱼塘与植被的天然肌理交错,体现了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

由于基地内鱼塘较多,天然植物群落分布较少,鱼塘周边的水岸生长了丰富的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如水葱、芦苇、狗尾草、旱柳、构树、意杨等。

(6)现状市政管线目前有高压电力线横穿白荡湖区域,对规划绿地的视线、安全都将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上位规划高压线将搬迁或地埋。

(7)基地在本次规划中的位置、条件及用地关系基地东侧有大面积的天然的滨水绿地,这里得天独厚的水系是滨水绿地的基本条件,便捷的交通联系是保证居民及游客可达性的重要因素,现状的用地性质保障了开发动迁的较低成本和土壤的易植性,丰富的岸线变化为此绿地营造不同功能的景观创造了有利条件。

公园设计说明书

公园设计说明书

一.实施区域现状1.区域位置:本项目位于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北临德赛二街,南街益洲大道,东临盛华南路,西接元华路,占地222亩,不规则四边形,地势比较平缓,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气候.平均温度16摄氏度,年降雨量1500mm,四季分明.2.实施区域现状特点:天府新城是成都南部园区的重点发展区,新城位于成都中轴线南段,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该段轴线定义为科技商务中轴线,以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为主导,属于整个城市向南发展的光导区和核心区.3.交通区位条件优越,距离双流机场12公里,紧临成都火车南站.距成雅、成仁高速公路3公里二. 设计依据综合分析场地现状、所处地理条件及地方历史文化沿革,以及城市生态化、园林化发展带来的契机,利用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自然生态、树木云水、历史文化的表现特性化为园林景观中的视觉效果.通过表征水脉、绿脉、文脉、生态脉的景观设计元素展现一个生态的空间、艺术的空间、文化的空间、休闲的空间和一个永恒的空间;营造一个静穆湿润、游览休闲、康身健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满足人民对物质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将公园建成以植被景观为主要景观特色,以历史文脉、地域文化、自然生态为内涵,集观赏游览、文化、娱乐、休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景观优美、使用方便的开放式综合性公园.整体规划目标是创建“四境”,即“品质高雅的文化环境”、“生机盎然的绿化环境”、“舒适宜人的活力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三.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人是设计的使用者.因此首先应考虑使用者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创造清新、优美、舒适的公园生态环境,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往往有着不同的行为需求和喜好,创造一处从美学和功能上富于变化的空间,满足不同人群对多样化空间的渴求,实现人民接触自然的最大化,强调服务对象“人”的多重需求和体验要求,强调人的参与性,强调景观延续性、适用性和多样性.2生态原则设计中注意绿化植物配臵结合自然,富有野趣,避免城市化倾向.大处着眼,注意整体效果;小处着手,结合景区、景点创造相应的植物景观.植物观赏区、滨湖休闲活动区、密林游览休闲区,分别运用松、柏、樟等常绿树种以及各种花灌木、耐阴性花卉植物,与相应的或密林幽静、或四季常青、浪漫诗境等的景点氛围相符合.再者就是在保护场地原有林木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多运用本土植物或野生地被植物,以保证近期长势及远期景观效果.多种植物高低错落及彩色叶树种合理搭配,形成植物景观层次,避免裸露地面,更能体现园内景观的自然生态.3节约原则多运用本土植物,辅之以引进植物协调搭配,近期景观效果得以保证,同时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四.设计构思本次规划一方面要以“综合性公园”为定位,进一步充实游览内容,提高景观质量,增强园林艺术的感染力,强化其服务功能,突出特色;另一方面,要在原有规划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善、提高,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人文环境和设施,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使其成为公园的重要景观元素、重要景观基质、重要的游览活动内容,做到传统与现代兼容,人文与自然辉映,为周边街区,为城市所共享.因此,整个公园规划建设要坚持“人、资源、人文、生态”相融合的原则.突出三大理念设计中以“创造优美生态城市空间”为线索,以“开放型城市公共绿地,中心区标志性公共开放空间”功能定位为依据,具体依照:公园绿色基质融解.将公园绿色基质融解到市区之中,公园与城市无界线,建成开放式公园绿地,让城市回归自然,打造“天蓝、山青、水秀、岸绿、景美、游畅”的自然生态绿地和城市滨河景观游憩空间,体现具有文化品味的城市生态概念.满足游人参与性需求.为游人创造旅游新体验.即把公园的发展融入到市区的发展中,体验新型时尚活动的需求.为其提供新的旅游、游览体验,用现代休闲理念打造人文化生活新概念的综合活动空间.注重文化传承.文化的传承在于对历史精华的继承而又不束缚于传统的框架.平舆县的历史文化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设计中在融入传统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新时代的要求和特点.五.景观功能分区公园为开放式公园.公园出入口规划体现“融解”概念,游人可根据自己的行为轨迹在园中穿行.公园的空间环境是环境主体人的行为和客体物质环境的统一.在公园中设臵各种不同的功能分区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使人们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社会交往、思想交流和文化共享,提高公园空间的人气,充分体现其亲和力和人性化.1.滨湖休闲娱乐区彰显“智、人、山、水”的文化底蕴,给人以绿林醉心,湖虚水镜的感觉.水系处理以丰富水形、水态,形成具有自然特征的宜人景观为主要目的.水面形成开阔水域,空间开敞,利于开展划船活动.驳岸设计以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为宗旨,以草坡驳岸和卵石驳岸为主,种植水生植物,湖周围设臵部分木桩驳岸,形成部分亲水空间,增强自然、朴野的气氛.结合水域,创造了丰富的生态意境,整个湖边场地绿荫覆盖,自然清新,乔木配以各类花灌木及水生、湿生植物,柔化了几何形空间,在保证空间秩序明晰的同时,提供了都市田园般的景观体验.有绿荫听枫、木岸观荷、伴竹听松、曲水荷香、亲水栈道、湖心小筑、品茗听湖、湖心观景、垂钓赏景等景点,这些景点沿湖岸布臵,相互因借,形成丰富的观赏效果.听戏可以说是老成都人休闲娱乐的必要环节,一壶茶一出戏,很难让人联想到快节奏的都市生活.2.植物观赏区位于公园一些行道处周围区域,在原来植物配臵的基础之上,加以梳理、深化.有雕塑、姊妹紫薇争锋、槐林幽香、石楠春色、碧桃争艳、盆景展览、枇杷闹秋、林海揽翠等景点,该区满目翠绿,鸟语花香,老人与孩子在山水之间徜徉,姑娘小伙在花香丛中留恋.花影、人影、水影,构成一幅和谐的场景.3密林游览休息区该景观规划的理念就是以自然生态为主,形成“山环水抱”之势.利用堆石造山建设山林景观区,加强原有林地的培育保护,改造丰富林相,创造优美的森林植物景观.充分借鉴清挚山、清平山、镜湖、小清河等山水资源,利用4米的地形高差,再通过丰富的植物配臵,让游人看湖心旷神怡.利用现场山头分别布臵亭、平台,将人的景观视线拉远,从视觉上起到拓宽公园范围的作用,沿山脊线设计步行游路,可停处设臵休息空间,沿路布臵山石题刻.植物配臵上以落叶与常绿植物搭配,以常绿为主,体现冬季特有的植物景观,并且与此区的清雅氛围融合.有疏林飘香、密林雅境、登高览胜、倚亭远眺、群英锦绣等景点,沿登山小道布臵,形成景观序列.六.植物配臵植物景观设计在整个环境规划设计当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公园对植物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所以在配臵方面应特别注意,春季绿化,夏季遮荫,秋季观景,冬季朝阳.形成舒适的交往、休闲与活动场所.最重要的就是植物生态景观群落的适当构成,它是自然化景观再现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局部性植被生态景观群落构成,富于自然化的景观空间就是无源之水.该公园的绿化树种搭配多样,空间变化丰富,能够较好地展现自然之美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先绿化配臵上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同时量化上尽量使其能发挥最佳生态效益.其次,树木的种植方式也随场地的规模和功能定.如以欣赏树木的姿态应孤植;利用树木划分空间,引导视线可以采用列植;在游戏场地可以利用树木围合成独立的空间,并有隔噪音的作用,休息区域可种植满足遮阳隔音的树种等等.再次,树种选择上,充分考虑了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一般是选用本土树种和地方品种.最后,在空间布局上体现点、线、面相结合,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等以达到模拟自然,创造鸟语花香之意境.因此,环境绿化不再是简单的种树栽草,而应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落叶乔本、常青灌木、常绿草坪高低参差、交相辉映,充分满足崇尚田园生活的现代人的审美情操.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植物群落是以常绿阔叶树与落叶阔叶树为主,考虑到冬日对阳光的需求,在保留原有植物的基础上,大量运用的植物种植群落,具有以下层次结构:上层大乔木:以落叶阔叶树和常绿树为主主要有银杏、楸树、香樟和雪松,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四季有绿,特别是落叶阔叶树夏季有浓荫冬季有充足的阳光.中层乔灌木: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叶、果、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空间.下层是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以保证公园的环境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以及丰富季相变化.在植物群落的空间整合形态上,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密林幽静、林中空地、疏林草地到开阔草坪,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在富有生命的自然中创造出具有生命活力的多元感悟空间.在考虑植物配臵的多样化的同时,大量采用了不同用途的植物主要包括1有益身心的植物品种,例如:香樟具有驱蚊防虫的作用,雪松四季常绿、具有防尘、减噪作用,红瑞木四季色彩进行变化、杀菌,丁香清新醒脑的药用功能,龙柏防尘、减噪作用,石楠四季常绿,对有害气体有抗性,隔音,早春嫩叶绛红,初夏白花点点,秋末累累硕果,艳丽夺目等;2彩色植物,例如:银杏、乌桕、黄栌、鹅掌楸、五角枫、紫叶李、红叶石楠等;3观赏性植物,例如:日本晚樱、西府海棠、柿树、枇杷、水杉、桂花、广玉兰、木瓜、碧桃、龙爪槐等.。

人民公园规划说明书

人民公园规划说明书

人民公园规划说明书引言概述:人民公园是一个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旨在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活动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民公园的规划内容,包括场地选择、景观设计、设施设置和管理措施。

一、场地选择1.1 场地的地理位置:人民公园应选址在市中心或者市区的交通便利地段,以方便市民前往。

1.2 场地的面积要求:根据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人民公园的面积应足够大,能容纳大量市民同时活动,同时要考虑到场地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扩展的可能性。

1.3 场地的自然环境:人民公园应选在自然环境良好的地方,如有湖泊、山川等自然景观更佳,以提供市民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

二、景观设计2.1 绿化布局:人民公园应以绿化为主题,合理布置各类植物,包括花草、树木等,以打造一个绿意盎然的环境。

2.2 水景设计:在人民公园中设置水景,如喷泉、人工湖等,不仅可以增加景观的美感,还可以提供市民娱乐和休闲的场所。

2.3 艺术装饰:在人民公园中设置艺术装饰物,如雕塑、壁画等,以增加公园的艺术氛围,提升市民的审美体验。

三、设施设置3.1 儿童游乐设施:设立适合儿童游玩的设施,如秋千、滑梯等,以满足家庭带孩子前来游玩的需求。

3.2 健身设施:在人民公园中设置健身设施,如健身步道、健身器材等,以满足市民锻炼身体的需求。

3.3 休闲设施:设置休闲设施,如长椅、凉亭等,为市民提供歇息和社交的场所,增加公园的人文氛围。

四、管理措施4.1 安全管理:制定公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巡逻和监控,确保市民在公园内的安全。

4.2 环境保护: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绿化维护和垃圾分类处理,保持公园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4.3 活动组织:定期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吸引市民参预,增加公园的活力和吸引力。

总结:人民公园的规划是为了满足市民对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需求,通过合理的场地选择、精心的景观设计、完善的设施设置和科学的管理措施,打造一个绿意盎然、安全舒适的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一个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场所。

北塔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北塔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4.一二年生花卉:金鸡菊、羽衣甘蓝、石竹、雁来红、醉蝶花、波斯菊、三色堇、二月兰、万寿菊、雏菊

第六章 建筑设计
新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鲜明的个性、强烈的文化气息。尤其是作为梅山文化和蚩尤文化的发源地。北
塔公园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园,在建筑风格上应强调地方特色,立足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发掘,以古朴风格 为主,材料上仿木、多样、辅以灯饰等,增加文化气息。即使以混凝土建造,也以木等进行装饰与覆盖,给
第三章、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文物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5、建设部《公园设计规范》(JJ48—92) 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8、国家及新化县颁布的其他法律、规范
二、种植设计
1.绿地内的地面除道路和广场外要全部用地被植物和草坪覆盖起来,做到黄土不见天。 2.种植设计要达到四季常青、四时花香,充分展示植物的个体美,同时也体现植物群落的群体美。体 现文 化内涵,丰富植物景观,展示自然植物的生态多样性,体现自然环境意境景观效果。
3.在绿化树种选择上依照长生树种和速生树种相结合的原则,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又能 随着时间的延续形成自身的植物景观特色。 4.树种宜选择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乡土树种及适宜本地生长的观赏树种。 (三)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设计 上层大乔木——形成上层界面空间 中层乔灌木——应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叶、果、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 界 面; 下层矮植物——耐阴的低矮花灌木、地被植物及草坪。 (四)主要绿化植物的选择 1 .乔木:香樟、杜英、马尾松、枫香、枫杨、银杏、水杉、池杉、栾树、柳树、乌桕、玉兰等 2.灌木:红继木、大叶黄杨、海栀子、丰花月季、八角金盘、杜鹃、金叶女贞、红叶石楠、南天竹、苏铁 等 3.地被:酢浆草、萱草、鸢尾、葱兰、麦冬、美人蕉、菖蒲、狗尾草、芒等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范文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范文

园林设计说明怎么写先点主题——在本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当今"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一轴两中心——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轴线,以城市发展方向为重心以营造良好生态为中心。

3..本方案充分结合场地特征,合理利用高差,在空间上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结合功能分布活动场地,道路,并与水景、水系相结合,充分利用植物营造不同体验空间。

道路系统:充分结合场地现状,功能分布,合理规划设计一级道路,二级道路,在力求交通流畅,分级明确基础上,确保消防安全。

功能分区:充分考虑适用人群需要,合理规划文化娱乐区,儿童娱乐区,康体活动区,滨水娱乐区,生态体验区,密林散步区,分布合理完善。

4.本方案功能分布合理,空间主次分明,道路等级明确。

先给你这个模板你自己根据你自己的设计往里面添加吧。

自己在说上几句空大上的话。

园林设计说明怎么写?谁能说说看?中式风格庭院设计说明1、中式风格庭院设计特点:中国传统景观设计追求自然、追求意境、追求含蓄。

2、中式风格庭院设计风格特征:典型的中式园林风格特征,设计手法往往是在传统苏州园林或岭南园林设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取舍融合,呈现出一种曲折转合中亭台廊榭的巧妙映衬,溪山环绕中山石林荫的趣味渲染的中式园林效果3、中式风格庭院设计效果: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

此外,在造园上还常用“小中见大”的手法,采用障景、借景、仰视、延长和增加园林起伏等方法,利用大小、高低、曲直、虚实等对比达到扩大空间感的目的。

4、中式风格庭院设计意义:充满象征意味的山水是庭院最重要的组成元素,然后才是建筑风格和花草树木。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说明怎么写先看看这个吧,主要还是在于你想怎样设计和开发那块地,种植设计说明书:种植设计说明作为种植设计施工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详细论述植物种植施工的要求。

应根据具体项目编写。

种植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种植设计构思和苗木总体质量要求。

人民公园规划说明书

人民公园规划说明书

人民公园规划说明书一、引言人民公园是城市中心地区的一座重要公共绿地,旨在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运动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本规划说明书旨在详细描述人民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功能布局、景观特色、设施配套等内容,以确保公园的规划与建设符合市民需求和城市发展要求。

二、规划设计理念1. 城市绿心:人民公园将成为城市的绿色心脏,以绿色景观为核心,打造一个宜人、舒适的城市绿地。

2. 生态保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提升公园的生态功能,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

3. 多功能性:人民公园将拥有多种功能区域,包括休闲区、运动区、文化活动区和教育区等,满足不同年龄和兴趣群体的需求。

三、功能布局1. 休闲区:设置宽敞的草坪和花坛,供市民歇息、野餐和聚会使用。

同时,设置休闲长廊和座椅,为市民提供休闲散步的场所。

2. 运动区:设有篮球场、足球场和网球场等运动设施,满足市民的体育运动需求。

同时,设置健身步道和运动器材,鼓励市民积极参预健身活动。

3. 文化活动区:设置露天舞台和音乐喷泉等设施,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表演,为市民提供文化娱乐的场所。

4. 教育区:设置儿童游乐场和亲子活动区,为家庭提供亲子互动和教育培养的机会。

四、景观特色1. 水景设计:在公园内设置人工湖泊和喷泉,增加公园的景观效果,并提供欣赏、娱乐和休闲的功能。

2. 植物景观:引入各类花卉和乔木,打造四季有花开的景观,为市民提供漂亮的环境和愉悦的视觉享受。

3. 雕塑艺术:在公园内设置雕塑作品,展示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为市民提供艺术欣赏的机会。

五、设施配套1. 公共厕所:在公园内设置多个公共厕所,方便市民使用。

2. 歇息亭:设置歇息亭和遮阳棚,为市民提供歇息和避雨的场所。

3. 停车场:在公园周边设置停车场,方便市民前来游玩。

4. 亲水平台:设置亲水平台,供市民近距离接触水景,增加互动性和娱乐性。

六、管理与维护1. 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公园管理机构,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园林景观设计任务书

园林景观设计任务书

园林景观设计任务书一、概况(一)市域及城市概况1.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阆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自古为“巴蜀要冲”。

全市幅员面积1877.8平方公里,总人口85.86万人,市治保宁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阆中古为巴国别都。

建国初属剑阁专区,1953年划入南充区,1991年撤县设市,名阆中市。

1993年南充撤地建市,阆中市为省直辖,由南充代管。

2.地形地貌阆中市地处盆地北沿低山丘陵区,海拔328-889米。

3.地质构造阆中市位于四川东部台区、川北台陷。

.区域地质构造简单,褶皱平缓。

4.气象水文阆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具冬干春旱、盛夏多雨、秋雨绵绵的特点。

5.历史文化及风景旅游资源阆中市是全省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保存最大最好的古城,祠庙、古塔、楼台、亭阁等古建筑众多。

其中张恒侯祠、五龙庙、永安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占了南充全市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3个。

古城根据我国传统风水学而建,文化考古价值极高。

(二)城市概况阆中市城区位于市域中北部的嘉陵江沿岸,距南充138公里,距成都351公里,由位于嘉陵江北岸的保宁镇、南岸的江南镇及七里镇三片组成,嘉陵江呈“u”字型环绕老城,盘龙山、锦屏山、东山相峙,相契于城中,是一座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完美体现建筑风水理论的历史文化名城。

阆中市历史悠久,置始已有2300多年,自公元前314年置县以来,历为郡、州、府、县治地,是古金牛道和米仓道的交汇处,一直是川北商业通道和军事重镇。

战国时为巴国别都,西汉时为我国天文学研究中心,三国时为蜀巴西太守张飞驻守之地,历经朝代更迭,阆中这块山环水绕、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积累了丰富的风景、名胜、古迹资源,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留下了今天这座宝贵的唐宋风貌的古城,成为巴蜀重要的文化名都。

目前,阆中城内保存和恢复的历史遗迹众多,最具代表性的有:华光楼、张飞庙、滕王阁、川北道贡院、巴巴寺、清真寺、福音堂等,以及约1.5平方公里保存较完好的唐宋风貌式古民居群。

明月湖小区湖边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明月湖小区湖边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明月湖小区湖边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一、概况明月湖位于明月湖小区入门口,这里水面宽阔,但是坡度过陡,不利于人们的游玩,只的湖角一个坡地可供人们休闲、娱乐。

二、设计原则1、坚持社会性原则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突出小区“人与自然”主题,充分展现明月湖小区的区域风光,区域文化,园林艺术,花卉园艺的独特风貌。

坚持经济性原则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建筑与园林小品力求体量精巧,内涵丰富,造景优美,时代性很强,以景观灯、中式亭、园桥、假山为主,配以铺地、湖中岛、景石、码头等小品,以充分体现中、西方园林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使景园富有时代气息和鲜明的小区广场特色。

2、坚持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展现具有湖南区域特点的植物材料。

选择具有一定适应性和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和花草灌木,有机地组合、合理地搭配,并形成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季相变化明显,景色独特的植物组群。

3、坚持地域性原则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遵循“因地制宜”的造园思想,本着因形就势,因高就低的原则,力图在极有限的园地内,创造一个自然得体,环境优雅,同时反明月湖小区地域风格和独特的景观空间。

4、坚持历史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保留明月湖小区园内的原有樟树、金钟花等植物;还有明月湖的湖岸保留,但是由于湖岸过于陡,应该对其改造,向下设有1.5米左右宽的台阶,在其1.5米左右宽的台阶内种植树木并配有坐凳,人即可以游玩又可以使人有安全感,这样既尊重了历史,又得到了经济实惠。

景观设计说明书

景观设计说明书

景观设计说明书景观设计说明书篇一:景观设计说明万用模板景观设计万用模板某厂区绿化景观设计说明一、基本概况:工厂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还是工厂文明的标志。

信誉的投资并维护城市生态的平衡。

×××××电力(集团)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的×××××市×县×县城北的黄河之滨,连霍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从厂区南部通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占地350余亩,此次绿化面积约63000平方米,包括办公楼前入口广场设计、办公楼后中心花园设计、生产作业区及厂房周边环境设计等等。

二、绿化设计依据:1. ××电力勘测设计院提供的厂区总平面设计图纸一份。

2. ×××气象资料。

3. 工厂绿化景观设计相关规范。

三、设计主导思想:本次绿化设计主导思想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使环境成为公司文化的延续。

其设计特点有:1.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厂区员工的不同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2.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

尽量避免裸露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3.厂区之中道路力求通顺、流畅、方便、实用。

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

使之与建筑相适应。

周围的绿地不仅可以对小品起到延伸和衬托,又独立成景,使全区的绿地形成以集中绿地为中心的绿地体系。

4.绿化景观设计围绕我厂文化的内涵,营造出“五境”即“品味高雅的文化环境,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南岸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南岸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南岸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一、位置南岸咀位于汉水与长江交汇处的汉阳岸,与龙王庙隔江相对,全长1280 米,**,在中国地理上是一个非同小可的地方,它是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交汇处形成的冲击地带,是中国的丹田所在,这一区域是武汉中心。

交通功能突出,水运、铁路、公路的立体交叉使其成为流动空间。

环境与现状1、属于南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5.8 摄氏度,相对湿度63%,降水量 230.6 毫米2、随着防汛工程和晴川桥的落成,加上龟山周边独特资源,使** 形成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开发环境。

目前,这块地已形成了一块待开发的空地。

3、植物现状路边植物杂乱且长势不好,配置不合理,景观通透性不佳;草坪草配置不合理,种类单一;乔木和灌木类种类不够丰富,选种也欠妥,且没有层次和色彩变化;一棵原有的站在路中央的大树需保留。

4、设施配置地下水管道口安置位置不合理,座椅、路灯等设计不佳。

从堤岸上,或者从晴川桥上观望**,没有形成视觉吸引力,通透性也不够好。

5、处于南岸最内部看周边环境,视线达不到应有的高度,无法尽览周边的一些景观。

面积7ha(73170 平方米)范围红线范围内游人容量1250 人二、工程性质休闲游憩绿地三、** 休闲游憩地的设计理念是:1、贯穿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营造自然生态环境。

“再现自然”,改善与维护市民身心健康,是市民享受自然之美好。

2、创造拓展视野、振奋人心、激励生活的,以植物造景为主导的生态景观。

体现生态与植物的多样性特征,形成城市森林的一部分,也有利于保护鸟类等小动物的栖息地。

3、实施全新的环境景观规划,将环境治理与景观建设相结合。

尽可能的形成自身良性循环的绿色生态环境和文化休憩绿地。

4、造景以植物为主导,辅以建筑,形成有层次的林冠和景观轮廓,构筑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和季相景观。

营造多元、多层次、多龄段的供市民游憩、休闲、社交、健身的场地与空间。

5、构筑起伏变化的地形,局部通过人工构筑 2~4m 落差的坡地、谷地,产生丰富的景观立面和竖向造型。

某山体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某山体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第一章项目背景1.设计背景根据2009年12月《平阳县昆阳镇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所确定的平阳县城南片“一核两轴,两廊四片”的功能结构。

本次设计的平塔-龙山公园是城南片规划区中的人文生态廊道和自然生态廊道的交融处,是最具历史人文和自然山水特色的城南片的城市核心和人文景观核心。

平塔、龙山公园是整个平阳县昆阳镇南片区建设的排头兵,它的设计将对周边的环境起着指引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前,首先对平塔和龙山公园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提出了平塔、龙山公园共同发展的总体策略,最后确定本案的功能定位,合理地进行空间布局和规划控制,打造出一个集生态,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心公园。

并以平塔,龙山公园的建设来提高整个南片区的区位优势和景观环境,并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整个南片区,使之带来巨大的经济,环境,社会的综合效应。

2.区位平塔公园位于昆阳镇平塔村中部的塔山范围,东临昆鳌快速通道,西临西塘河,南临平阳一中,北接皇岙路,公园规划用地面积为2.832公顷。

龙山公园位于昆阳镇平塔村北部的龙山山体范围,西临昆鳌快速通道,东临新规划的高档居住区,南临牧垟下路,公园规划用地面积为15.4364公顷。

3.自然条件本地域气候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水充沛。

年平均气温17.9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5摄氏度,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28.1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8.3摄氏度。

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3-9月)。

梅雨和台风易造成山洪。

地块内龙山地势较高,最高处约40米,其他地势平坦,高程一般在3.2-4.5之间。

4.基地现状1)用地性质:基地范围内现状主要是塔山和龙山的自然山体,以及山体周边的工业、仓储用地和办公住宅用地。

现状有平阳县大小包装有限公司、平阳县广田集团经编厂、平阳县公安局消防大队、浙江国欣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平阳县经编厂等。

公园设计说明怎么写

公园设计说明怎么写

公园设计说明怎么写一、设计目的公园作为城市内的绿地,旨在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锻炼、亲近自然的场所。

本次设计的目的是根据市民需求,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美观、多功能的公园空间,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并增加城市的生态环境及文化氛围。

二、设计理念1.生态环境设计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景观布置和生态回归,打造一个绿意盎然、花草丛生的公园空间。

引入多样化的植物种植,包括花草、乔木和灌木等,以增加公园的生态价值,并通过合理的灌溉系统确保植被的健康生长。

2.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设置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和建筑,打造公园独特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公园的中央区域设置一座具有当地传统元素的亭子,可供市民休息和欣赏公园美景。

3.功能多样性为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设计中布置了多种功能区域,如儿童乐园、健身区、休闲广场等,可供市民进行各种活动。

同时,为了增加公园的利用率,还考虑布置一些露天音乐舞台和露天电影放映区域,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三、设计要点1.景观布局公园整体布局分为中央区、北区、南区和东西两侧区域。

中央区设置集中式景点,北区以儿童乐园为主,南区以健身区为主,东西两侧区域设置多功能广场和休闲区。

2.道路网络合理规划公园内的道路网络,确保游客能便捷地到达各个功能区域。

同时,为了增加公园的安全性,道路设计采用分离式布局,将行人和车辆交通进行有效分离。

3.设施配套设施配套方面,根据市民需求设置了公共厕所、饮水站、休息亭等基础设施。

此外,还增设了自动售卖机、公共自行车停车桩等便利设施,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4.照明设计公园的照明设计以舒适、安全、环保为原则。

合理设置路灯和景观照明设施,保证夜晚的照明效果,同时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照明效率。

5.水体设置公园内设置多个水体景观,如人工湖、喷泉、小河等,为公园增添动态美感。

同时,在水体设置中注重安全性,设置防护栏和安全警示标志,确保市民在游玩中的安全。

四、可持续发展设计中注重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节能设计和低碳施工。

园林景观设计说明案例赏析

园林景观设计说明案例赏析

秋思园规划设计说明一、现状概述及分析1、区域位置分析秋思园位于XX市的中间部分,是在市文化用地和建设局旁,是唯一的一个公园;2、场地现状分析根据对方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公园的用地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不包括公园门口专用停车场,东至建设局办公用地,西至文化馆用地,整个用地比较完整;公园实际的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其中有体育娱乐中心,和老年活动地区的蒙古包,还有小孩子的乐园——儿童乐园.每一处地方都是按照其所有的要求来的,按照低挖高堆的方式来整理土地的,进行规划全园;3、周边环境公园西临文化馆用地,南临城市主要道路,东部与建设局办公用地相邻,其他部分与城市道路相邻,其中该地的中部有着一条河流;其中,公园东北角的住宅区将会对公园产生直接影响;此外,在基地内还可以看到远处城市的高层建筑;详见“现状图”;4、现状分析根据公园的区域位置、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在规划设计之前对基地的用地适宜性、使用者人群、公园对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以便使公园规划功能合理健全、景观优美并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东北部的建筑群将按照设计的需要进行拆迁,由于没有任何的历史意义,而且这样的建筑群让人感到杂乱的情绪,使人感到厌恶;至于河道我们按照设计的需求,进行扩展延伸的地方,我们将挖河成湖,源头和河尾只是将改建,其他没有改变;原来的梨园我们将实行保留,但由于需要,我们也将把它铲平,改做其他用;至于此地中的农田,我们也将其改掉,不保留,因为保留我们的公园将会是一片,所以为了减少工作量把它改做其他;二、规划社计依据1.秋思园规划设计条件书;2.1:1000场地现状地形图;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4.关于秋思园规划方案的修改意见以及变更规划用地边界的通知;5.关于同意秋思园规划最终方案;三、规划目标公园性质根据上述分析,本规划将秋思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城市和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四、规划原则1、场地性原则:体现场地的原有的内涵和特色;2、功能性原则: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需求;3、生态原则: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考虑公园的经济效益;五、总体设计思想秋思园是开放的城市空间,它是线索也是故事,讲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以及人与城市的交流;它以特殊的符号、场景、实物和空间来使人、城市、和自然融为一体;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特别按原有线路修建了一条公园景观主路,把拆迁住房的红砖经过处理作为该路面的主要铺装材料;路两侧按现状条件和规划意向的不同分别布置了三个场景,展示在该地区生活工作的人的历史遗迹;在一些比较悠远的地方建了老年的活动区,用蒙古包的形式出现,同时该处也是公园中一个集中的休闲、娱乐和交流空间;在某些地方可以用做烧烤的好地方,绿地占据了主要地区,可以和朋友们在一起观光和娱乐,称的上为一个好地方;2、功能性—功能合理的综合性市级公园人与人的交流1开放性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公园设围墙和大门,及次入口和专用入口,通过对不同性质空间的特殊处理来达到吸引人流和限制人流的作用,并方便管理和游览人员的出入;2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需求通过对场地现状和使用者人群的分析,规划的秋思园功能有以下几方面:体育活动、休闲:以体育活动场地、器械等来满足康体休闲活动的需要;与水相关的系列活动:满足划船、钓鱼、戏水、科普教育等活动的需要;综合性活动:提供观景展览、烧烤、餐饮、喝茶、晨练等活动的场所和设施;3、生态性—尊重自然过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的交流1充分利用场地的特殊位置和现状条件,在场地中部规划大面积水体、、强化该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2利用地形将驳岸完全自然化,将道路在需要时做成,人在芦苇丛、花丛、树丛中行走;3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强化生物多样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4、经济性1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植被、水体和拆迁建筑物,力求减少工程量和造价;2在材料的运用上力求经济美观相结合,在环境维护中力求减少维护费用;3通过经营性项目如:划船、卡丁车赛车等增加经济效益;六、总体布局1、功能结构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公园周边环境及公园对外交通等情况,将公园分成五个大的功能区:1娱乐休闲区根据XX市规划局提供的秋思公园规划设计条件书的要求,在公园西北部,以双悦亭为核心,有占地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的娱乐休闲区;在主入口的附近,人们可以在很累的情况下,在期间可以自由的进行娱乐,由于双悦亭是古典的建筑,可以在那里思考许多烦心的事,想通了事情就可以继续的向前走了;可以说这里也是人们散心的好地方;用于住宅开发用地用掉了居民最方便使用的原公园用地的东北部,所以位于公园西北部设置少量体育设施,形成娱乐休闲区;里面有不少的体育设施,还有的是广场中心有个游泳池,可以进行水上的娱乐;如果游泳池不够的话,在另一个娱乐区有更广泛的水上游乐场,可以让人们游的更欢;2儿童游乐区位于公园入口相对的部位,由广场群、大型疏林草地组成,是人流最为集中,儿童进入公园很容易可以找到的一个区域;中间有小孩子玩的卡丁车赛车场,蹦蹦床,儿童练胆活动园,等等的娱乐项目;在该功能区南部,设计了一系列与公园南北轴线相呼应的城市观景林带;公园整体结构受到破坏的影响;强化儿童游乐区的突出地位;同时,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冲击和空间体验;其间还有进行密林设计,可以让带孩子来的家长或是爷爷奶奶们进行休息、看孩子;可以双方面间顾,和乐不为;3水上活动区位于公园南部,以曲折有致的水面起蓄洪作用为核心;周围以堤、岛、港、河湾、码头、等围绕,形成各种形态的水景和植物景观,满足划船、钓鱼、探险、野餐、烧烤和景观观赏等多种需求;详见“功能结构分析图”;4老年活动区老年活动区是位于东面的次入口附近的地方,那里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不会很吵闹,很适合老年人来此进行娱乐休息;其建筑主要为蒙古包的形式来突出;老年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广泛了,但由于儿女都没有空去陪伴他们,所以用蒙古包的形式来突出,可以让所有的老年朋友一起聊天,下棋……欢乐无穷;5最后说的是最南部的休息区;游至全园,有点累了,刚好这里可以是休息的最好地方,在休憩之余,我们还可以在这里烧烤,垂钓,等等的娱乐,观赏着风景;这里也是全园绿荫最好的地方;2、景观和空间格局本公园的景观格局和空间格局可以概括为以直线形和弧线形景观轴贯穿起来的空间系列;3、景观视觉分析1对外城市视线的开与合公园四周视线有开有合,体育娱乐休闲区在视线和空间上半开放;有一次入口对新开河视觉完全开放;老年活动区和一体育娱乐区则通过地形和植物加以围合;2内部视觉体验的多样性景观轴同时也是视线廊道;空间的闭合与开放,场景的不同,动静的不同等都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3借景和框景远处城市高层建筑群会成为公园的借景和对景,而主要园路则成为一个景框,从而和水体形成一系列的观景平台,透过主要园路,可以远远地看到建设局的高楼群,从而将城市景观引入公园;此外,在综合活动区内规划的城市观景林带也极大地强化了这种关系;4、道路系统规划1道路系统弧线形景观路:也即是公园环路,规划路宽为5米;为公园主路,沿公园边界内布置,自由舒展,连接和贯穿各功能区和多个景观功能,该路在住宅开发用地中作为主路使用;是一条供市民散步和慢跑的道路;在部分地段做成堤、桥;局部道路加宽可以通行机动车;方便游人快速抵达各景区和景点;路面铺装较为独特砖铺地面,铁路及步行路结合等;次要线路:宽为米,个主要园路里分出来,绕至个景点,可以从一景点走至另一景点;在连接中有水便以的形式来完成;广场式林荫道:将道路宽至10米,以广场式铺装和大树种植形成林荫路与林荫广场相结合的道路形式;在住宅区内做成绿色通道,以保持公园与外部的良好联系;小径直线形和自由式:路宽米,连接各景点;栈桥:宽米;一高架栈桥斜穿水面,轻盈活泼,局部柳枝夹道,与高架铁路的恢弘稳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方便易达,是水中的观景走廊;而斜伸入水的小栈桥则是钓鱼、观景的好去处;2广场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入口设置入口广场;运动场、儿童游戏场与林下广场相结合;宗教广场则做成圆的坏绕形状,形成广场系列;3停车场在公园主要入口公两侧设置战地约公顷的专用停车场;其他入口则在林下布置小型自行车停车场;5、对外交通和内部游览分析为了便于开放式公园的管理,本规划根据人流来向分析,将入口分成主入口、次入口和一般入口,公园周边规划成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在交通上,通过地形变化、植物种植和水体分隔等来阻止游人随意进入公园;6、种植规划植物种植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针阔叶混交林以樟子松、雪柳为主体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个景点周围以及其他用以分隔空间的区域内;2城市观景林带以新疆杨为主体树,强调其挺拔的姿态;3行道树以黄檗、臭椿为主体树,结合道路所在地区景观进行布置;4广场庭荫树以黄檗为主体,遮荫和观赏性相结合;5滨水植物以柳树为主体乔木的湿生植物区,以丛生柳树、芦苇、白茅为主体,配以观赏性湿生、水生植物如千屈菜、鸢尾、荷花、睡莲等;7、水系格局分为自然式水体和人工水体;在场地西南角用暗管必要时用水泵将新开河河水引入;沿长大铁路挖水渠,将水引到场地个部,再经大水面从水体西北角最低处流回新开河;该水体系人工开挖,起蓄洪作用;该水体可部分深入到住宅开发用地种;采用自然式堤岸,沿岸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此外,在某些广场等分别设计了小型的人工水景;有旱喷泉、涌泉、滚水、溪流、池塘等供人观赏和儿童戏水;8、竖向规划: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并保持场地内的土方填挖平衡;场地总体地形为中低外高,雨水排放到人工湖中;在地形处理上注意用地形变化来围合空间;场地在4至5米之间变化;设计水面常水位0米,最高水位米,最低2米河道规划水位2米,水底最低处在2至3米之间,场地整体向水中倾斜;广州大学城公共绿地方案设计说明书广州大学城公共绿地方案设计于2003年12月底向全国公开招标;2004年2月,经专家组评定,由我院设计的公共绿地标段一、标段五均以第一名中标;一、项目背景分析及概况一地理位置大学城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番禺区的小谷围岛上,小岛东毗长洲岛,西邻洛溪岛,北对官洲生物岛和琶洲岛,南与番禺新造举目相望,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番禺区中心——市桥约13公里;二项目概况标段一由信息与体育共享区、综合发展北区、综合发展南区组成;面积约公顷;其中信息与体育共享区绿地约公顷,综合发展南、北区绿地约公顷;信息与体育共享区总体布局环绕“知识湖”展开;“知识湖”居于三条轴线的中心位置,南北主轴线分别是中心图书馆、3万个座位的体育馆;东西主轴线分别为体育休闲中心、酒店会议中心;包围该区域的道路称为“内环”道路,路中心标高由至不等广州高程系;综合发展北区集中了大部分研究活动,内有实验室、孵化空间、研究机构以及交流空间,通过规划中的隧道和轮渡与北部生物岛相联系;综合发展南区及会展、文化共享区设置大学城最重要的共享设施,大学城管理中心;主要的商业娱乐中心以及文化艺术综合体,以总协调和分特点的功能分布其间;二、设计理念一绿地定位:大学城中心区公共绿地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既是各座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延伸和补充,更是展示多种学术风格、思想方式的公众舞台;因而必须既具备大学城中心绿地的特殊性,又具备社会公共绿地的兼容性;二我们的理念:1.完整的生态理念——自然1尊重现实的自然观;“天人合一”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采取的态度,我们的生态理念也源于这一朴素的自然观;2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在继承先人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融合了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现代的生态观;采用综合的、完整的生态设计方法,在各绿地所处位置、环境的自然地理条件下,绿地的要素设计均考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和对生态最大程度的改善;2.独特的文化理念——沟通与超越1“信息与体育共享区”的设计依托“沟通”和“超越”理念;人们获取信息是为了更好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自身以及整个团体得到提高;其后,终将实现自我的超越,这也是人类体育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最佳体现;2我们希望这种对环境景观的体验与实践,能让莘莘学子们获得源于自然,超越自我的一种感悟;三功能结构组织1.信息与体育共享区的公共绿地设计在结构组织上强调了“一点、一环、两轴”的形态轮廓;一点——以“求知塔”为全园景观控制点;一环——以沿“知识湖”外围7m宽的景观路为各建筑组团的景观“空间联廊”;两轴——南北向的轴线,景观空间上强化,以“实”为主;东西向的轴线,景观处理上弱化,以“虚”为主;一强一弱、虚实对比、突出重点;2.另外,内环路外侧南、北综合发展区在中心区内的景观收头处,以两个各具特色的生态广场空间——“清歌如烟”景区;“似水年华”景区为收景节点,使其轴线影响力不延伸至内部空间,而只在外部产生控制作用;四景区划分及重要景观节点绿地景观序列构成宛如一曲激昂的交响乐;每一乐章是对景观空间序列展示的一种演绎; “清歌如烟”景区:作为第一乐章快板;“沉默是金”景区:作为第二乐章慢板;“心如水蓝”景区:作为第三乐章小快板;“海阔天空”景区:作为第四乐章快板高潮部分;五植物配置说明1.绿化的分区本标段的公共绿地是广州大学城公共景观的核心部分;其位于整个小谷围岛的中心部位,地块呈长条状,分为信息与体育共享区中央公园、综合发展北区与综合发展南区三个部分; 2.渗透“以人为本”的主题大学城公共绿地的设计应当以“绿盈水绕,生态学府”的绿地系统规划总体目标为指导,适应“一心两轴、三环八园、放射网络”的大学城小谷围岛绿地系统结构的特点,构建开放式绿地系统、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体现岭南文化特色的绿色校园城区,力求成为21世纪生态园林学府的典范;植物配置中所谓的“开放式”,充分体现了1标公共绿地的共享属性,这是一片从功能和形式上都必须考虑其使用主体广大学子以及教工的热土;3.绿化配置1信息与体育共享区中央公园围绕规划中的“清歌如烟”、“沉默是金”、“心如水蓝”等八个景区进行植物配置,将整个信息与体育共享区装点得清丽不俗;a.清歌如烟景区“清歌如烟”景区是香花植物的天堂,赏植物的芳香气味能使人宁静和谐,也能够杀灭许多致病的病菌、有效地净化空气;广州地区有许多观赏价值高、同时又能够散发沁人心脾芬芳的园林观赏植物,如鸡蛋花、九里香、茉莉、夜来香、米兰、狗牙花、桂花、含笑、黄栀子等,在道路两侧适当点缀、在建筑周围种植,使校园呈现出视觉美外,也为味觉提供一个新的天地;其中蝶园景区是为吸引蝴蝶而特别设计的,种植各种引鸟诱蝶植物,如:樟树、构树、台湾相思、人心果、海桐花、黄槿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b.沉默是金景区拥有灿烂的百花园和曲线流畅的白色沙滩“艺海晨韵”;广州地区适合园林种植的“花”通常指开花灌木和宿根地被,如黄素馨、大红花、黄虾花、美人蕉等,还有许多荫生灌木和宿根植物如蜘蛛兰、文殊兰、黄金鸟、白蝴蝶等,其花叶均有很高的观赏性;这些美丽的花木一般都种植在与人接近便于观赏的区域,如道路的两侧、视觉的焦点、建筑物的周围、水面的附近;百花园景区突出表现了这些美丽的开花和色叶植物,令人心旷神怡;c.海阔天空景区坐拥整个知识湖、背山面水的“海阔天空”景区是整个中心景区的视觉焦点,大王椰子、蒲葵的运用为亲水平台提供了良好的线性背景,同时背部的乔木林和山林更提供了丰富的景观,使景观具有连续性;在中心湖区北面的主观景台周围,有蜿蜒的道路和树叶状的亲水平台,两侧的区域分布具有一定高差的水生植物种植池,将其定名为“菖蒲海”,种植以菖蒲为主的水生植物,因其成片种植产生的宽阔、优美、郁郁葱葱的美感,类似海水,令人心荡神移,目不暇接;主要种植黄菖蒲、花菖蒲、石菖蒲和其余一些类似的植物,如水葱、德国鸢尾、鸢尾、千屈菜、紫娇花等;由于广州地区的温度比较恒定,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这一片人工湿地呈现的美景,非常适合学子们在此流连观赏;d.似水年华景区“似水年华”景区位于中心景区的西北入口,轴线关系明确,视线收于精致的膜亭,这一区域以高大美丽的木棉树为行道树,经过整形修剪的垂榕柱下配以色彩鲜艳的杜鹃,强调了轴线的完整;两侧美丽的花木自然素雅,引导着人们渐渐步入这一静谧的区域;越是走近膜亭广场,色木的布置越是丰富,鲜艳灵动的颜色让人不仅赏心悦目,更对未来的景观充满期待;2综合发展北区:由“火树银花”、“百鸟归巢”、“硕果归根”、“孕育新生”等景区组成;3综合发展南区设计时以自然生态为原则,故设计时多以密林为主,湖边适当配以疏林草地,营造舒适、幽闲的休息空间;上海张家浜滨水游憩景观概念规划设计城市或城市区域的自然环境特色是产生城市空间特征,从而形成城市特有面貌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滨水景观;“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使人们逃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疆界的机会;”查尔斯·摩尔通过对国内、外滨水区的规划与设计、开发的总结,应该来说,国内更多的是从物质环境改善的角度提出的,而对于该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现象不太注重;往往使得在滨水景观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对于繁荣当地的文化、经济方面多少显得力不从心;如何在滨水区将本地市民的生态游憩空间结合滨水区各自的特色进行规划与设计,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公共的开敞空间,应该是在张家浜滨水游憩景观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张家浜位于浦东新区中部,西起黄浦江,东至长江口,全长为,是浦东新区中心区域的唯一骨干河道,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从1998年开展整治以来,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已经成为浦东的一处有名的景观河道;如果仅仅从物质环境改善的角度来看,张家浜滨水景观上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了,但随着上海斥资500亿打造“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东方水都”的构想,张家浜处在构想“八射”中的“二射”;以及随着浦东的发展,浦东的以车行为主的城市形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游憩空间的需求,以及滨水区域独特的景观感受,以及从而张家浜的生态游憩功能的开发势在必行;一、张家浜滨水游憩景观规划理念将“游憩、景观、生态”三个元素综合考虑,使其游憩开发与景观规划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景观游憩资源,并利用生态的思想作为指导,在保证滨水景观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各种游憩容量的扩大,最终达到张家浜景观河道的生态可持续的发展;二、张家浜滨水游憩景观构思立意张家浜是除了山体外,承载了自然状态下的江、城、居住区、园、百米林带、乡、田、湿地、海多种的地貌景观;从而其生态上的价值是对它进行定位的关键;从景观规划设计以及滨水区游憩开发的角度出发,认为还是以生态游憩为主;结合生态游憩开发,进行生态设计;张家浜滨水区主要适用于本地市民日常的休闲娱乐;张家浜滨水景观规划整体构思:1.构筑完整的步行系统通过张家浜河道,将浦东新区张家浜周边通过相对完整的自由的步行、自行车行系统在浦东的市中心结合成一条绿色的廊道和开敞空间系统;2.形成相对完整的景观格局通过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浦东的城市基质是城市建筑群,而公园绿地则是斑块,通过张家浜绿色廊道将绿地斑块串起来,形成浦东的“绿宝石项链”,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浦东乃至上海市水系的开发;最终形成完整的绿色景观格局;3. 以人为本,但最终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设计中考虑为动植物建构没有障碍的生态通廊,防止“生态孤岛”对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带来的威胁;三、景观规划结构图由于张家浜全长为,从而根据穿过区域的空间形态的不同将张家浜的景观序列分为:江、城、园、居、林、田、乡、湿地、海,其中结合各段的特色,提出相应的景观对策,开展相应的。

妙峰山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妙峰山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

妙峰山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说明书妙峰山地理格局分析妙峰山位于南安市仑苍镇,景区山峦环抱,溪流逶迤,山林茂密,交通便捷,虽然由于采石和少量居民建筑以及以种植业、林果业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对景观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地理格局基本完整。

妙峰山地形呈莲花形,是一形局好、气场佳,“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周围景观“山川秀发”、“山明水秀”、“郁草茂林”。

妙峰山“雄、秀、幽、奥”,符合理想风水的条件。

“雄”,在景观上表现为山体的高大耸拔,指的是祖山发脉处,即祖宗之山有气势。

“秀”,即柔美,其景观表现是山峦起伏,屈曲多姿,山体丰满,线条柔美,林木葱郁,生机勃勃。

“幽”,即幽深、幽静,所谓“曲径通幽”。

妙峰山在地形上是山水环绕的一个小盆地,山林葱郁,绿树掩映,构成了围合、半围合的空间,给人超脱、逸世之感,怡然自得,适合修心养性。

风水认为幽境是“藏风聚气”的好场所,后有靠山,左右砂山护卫,前方水口绕朝、案山婉蜒而去;进入风水地的路径常常是沿“水口”屈曲穿行,别有洞天。

“奥”在景观上较幽境更为奥深,封闭性更强,且具有神秘性。

奥境常为人迹罕至、重峦关锁、林壑深秀的深山之地,以求真正的回归大自然怀抱,感天地之气,得山川之精。

因此,宋代大佛选址于妙峰山决不是偶然的,其指导思想就是取风水地利。

成书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六圃沈新周先生地学》说:“真穴所在,其山必嫩,其面必开,其四势必归,其风必藏,……山明水秀,日丽风和,天光发新,别一世界;杂沓中清静,清静中繁华;晤对之而眼开也,坐卧之而心快也。

气之所蓄,精之所聚,……舍之不能去也。

”总之,妙峰山是“山环水抱,重叠关锁”,“精之所聚,气之所蓄”的风水宝地,其自然景观也因“灵气所钟”而显得“山水吉秀”,林壑优美。

规划理念与设计目标妙峰山景观设计遵从中国传统的佛寺格局,强调“天、地、人”和谐的思想,尊重自然景物的独特个性和灵气,人工建筑服从景区的主题,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用中国传统地理学和传统造园思想,全方位表现宗教文化。

景观毕业设计说明书

景观毕业设计说明书

景观毕业设计说明书【篇一:景观设计说明(毕业论文 )】昌吉学院论文(设计)分类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密级:碧海金沙—景观设计系院美术系学科门类文学专业艺术设计(环艺)学号 0925821042姓名张建勇指导教师刘贵张雪坤教师职称副教授助教2012 年4月19日毕业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或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毕业设计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设计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设计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设计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设计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本学院及以上级别优秀学士毕业设计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以资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设计。

声明人签名:导师签名:年月日年月日昌吉学院 2013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摘要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房地产业也随之迅猛的发展起来,特别是高档海滩别墅的发展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海滩别墅是人们冲出城市的禁锢,回归自然的新型生活方式。

别墅生活使人们能够产生优越感和依赖感,同时海滩别墅这种生活方式更贴近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

有更多的户外活动的场地和机会。

本案就是利用海南省的地理优势设计出充满自然性的海滩别墅景观,说到景观主要由树木、花草、土石、流水来表现。

考虑其海滩别墅景观的自然性,我使用轻设计法,突出其景观实用性的同时增加其观赏性减少人工干预的痕迹。

空间设计上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空间开合有序,室外景观拓展了室内的空间,使人的视野得以延展,让人在室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达到景为人服务的目的。

景观的优秀与否取决于人与景观的对话性和景观与建筑的呼应感,碧海金沙的景观设计使得别墅的主人在庭院中吸收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在闲暇时感受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曼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蓉苑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项目基础信息概况
芙蓉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慈恩东路以东,芙蓉中路以北,东临大唐芙蓉园,芙蓉苑占地面积14.6公顷。

它以中心圆形花坛为中心,周围布置以绿地,北面有一个人工湖,人工湖周围用花架廊围成的一个走廊,走廊中布置石凳,以供小区人们休息,走廊拐角布置四个不同形状的亭子,极具风格。

二、设计依据
本设计主要有以下书籍为参考文献,结合该地基本情况和基础资料,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强制性条文为设计依据。

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和房屋建筑部分;
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
3.规划设计中的社会调查方法和实践;
4.城市规划与设计;
5.城市规划原理。

三、设计理念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

因此,在本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

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

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

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

在本规划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

因此,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设计构想
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因此,我将“自然”这一话题充分考虑到本次设计中,认真的思考了“人
——建筑——健康——自然”这个四元体之间的关系,充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些人工环境,让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是建筑空间更能满足人类的正常需求。

五、总体规划
1.总平面布局:
在本规划设计中以中心圆形花坛为中心,周围布置以绿地,北面有一个人工湖,人工湖周围用花架廊围成的一个走廊,走廊中布置石凳,以供小区人们休息,走廊拐角布置四个不同形状的亭子,极具风格。

2.区位分析:
广场位于居住小区的中心,有主干道环绕,交通便捷,居民能够轻松到达。

将广场设置在几何中心上体现了其重要的地位。

3.划现状分析:
该项目基地自然地形相对平整,有较好的坡向和坡度,有利于雨水排除,以及争取得到最佳的朝向和通风效果。

项目基地大体都为绿地,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4.结构分析:
三轴一中心——以环绕绿地的城市干道为轴;以服务规划区为中心。

将广场与城市中心有机的结合,体现了发展与服务共存的原则。

5.功能分析:
景观区域——由中心绿化广场区、中心水景区,以及道路两侧和院落内若干片状绿化带组成;
6.交通组织:
规划区内道路分为五类:
主入口道路红线宽度9m;
次入口道路红线宽度6m;
小区内道路红线宽度6m;
⒎绿化景观规划:
在空间上以"点,线,面"的设计手法,并与水景、水系相结合。

“点”状绿化——院落绿化、节点绿化,分散布置。

是接近人性,提供人们休闲、游戏空间。

“线”状绿化——道路行道树绿化,以及道路沿线灌木绿化所行成的带状绿
化,将点状绿化串连,形成绿化网络,起了划分空间的作用,延续空间的作用。

“面”状绿化——广场景观绿化、院落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所形成的片状绿化,将景观分成块状,并形成联系三大绿化空间的纽带,是整个绿化形成系统,中心水景区更丰富景观系统,达到了多样化的绿化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