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古文观止翻译赏析
古文观止原文与解析
古文观止原文与解析《古文观止》原文与解析古文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学中重要的一支,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还凝聚着丰富的人文情感。
《古文观止》是一部文学资料选本,汇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古文作品。
本文将对《古文观止》中的原文进行一些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品味这些经典之作。
一、《古文观止》简介《古文观止》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编纂的一部古代文学选本,共收录了80篇文献。
这些文献包括儿女英雄传、杨家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以及一些诗文、赋、记、传等各种文学形式。
袁枚在此书中所注重的原则是文辞之雅正,意旨之纯,口齿之快利,言语之别绝,故而堪称是古文书写的范本。
二、《古文观止》原文与解析《古文观止》中的原文并不是随意选取的,它们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价值。
以下将以几个例子来进行解析。
1.《儿女英雄传》中的原文原文摘录:“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陨也。
”这句话出自《儿女英雄传·文丑破长城》一文,通过短短的几个字,展示出先汉和后汉两个历史时期的明显对比。
作者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统治者选择亲贤臣或亲小人所带来的不同结果,让读者在简短的文字中领悟到历史的智慧。
2.《杨家将》中的原文原文摘录:“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如何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句话出自《杨家将·上穆王府》一文,通过对战争消息的描写,展示了家书对士兵的重要性。
作者以简练的文字描述出千里传递家书的艰难和它所代表的希望与关怀,让读者感受到家国情怀的深沉。
3.《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原文原文摘录:“其闺第九闺,其房舍微微也,而窗牖亦微微也。
一奁盈之而未尝有馀赘,一床收之而未尝有馀单。
”这段话出自《梁山伯与祝英台·种梧桐》一文,通过对祝英台的家乡环境的细致描写,表达了祝英台贫寒却纯粹的生活态度。
作者运用了排比和细节描写的手法,让读者对祝英台的环境和生活状态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古文观止》中的原文既具有典型的文风,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文观止中的经典原文与解析
古文观止中的经典原文与解析《古文观止》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古代文学经典,收录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古文篇章。
这些篇章既有经典原文,又有详尽的解析,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并深入领会其中的内涵。
本文将以《古文观止》中的经典原文与解析为题,介绍几个代表性的篇章。
篇章一:《离骚》原文:南北天之别,左右时之变也。
水行于地,声闻于天,百物生焉,而民无穷也。
解析:《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叙述自然界的变化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政治抱负。
作者以巧妙的比喻手法,描绘了南北天之别和左右时之变的景象,表达了世事变幻无常的道理。
水行于地、声闻于天,这一描写方式使得作品具备了浩渺、壮阔的气势,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篇章二:《岳阳楼记》原文:臣既以巡狩江南,因亲游岳阳,观其变古之余,成一绝句。
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解析:《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作品之一,描写了作者游览岳阳楼的场景并表达了自己的感慨。
在文章开篇,作者使用了精妙的意象描写,将云与花、春风与露相对比,以展现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随后,作者通过“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一句富有诗意的表达,道出了自己对江南山水之美的渴望。
作品中既有对景的描绘,又有对内心感受的情感表达,使得整个文章既有写实性,又有抒情性。
篇章三:《孟子章句下》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成于思,毁于随。
解析:《孟子章句下》是孟子的作品之一,描述了天赋人才必须经历磨砺才能成就大事业的观点。
文章中写道,上天要让重任降临于某个人,必定要先让他的心志经受磨难,让他的身体筋骨受到劳累,让他的肌肤空乏。
只有经过这些苦难的锤炼,才能达到内心的自我修炼和思考,才能真正做到行有所成。
而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和始终如一的追求,就会随波逐流,最终毁掉自己的事业。
以上是《古文观止》中的三篇经典原文与解析,每一篇都展现了不同的主题和文学特点。
古诗三峡翻译赏析
古诗三峡翻译赏析《三峡》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这篇用彩笔描绘了三峡的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
作者融景入情,以忧伤的渔歌做结,表现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
文篇虽小,但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释】自:这里有“在”和“从”的意思。
七百里:三百五十千米。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东和湖北宜昌之间。
略无:几乎没有阙(quē):通“缺”,中断。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漫上。
至于:到了陵:山陵。
沿:顺流而下。
溯(ù):逆流而上。
或:有时。
宣:宣布,传播。
虽:即使。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驾疾:快。
阙:通缺,当缺少讲素:白色的。
湍:急流的水。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回:旋转。
清:清波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绝,极高的。
巘:山峰漱:冲刷良:的确,实在。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晴初霜旦:(秋)天初晴或下霜的早晨。
旦:早晨。
肃:清冷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动词,接连。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传:回响,延续响:回声哀转(zhuǎn)久绝: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绝,停止,消失。
巴东:古郡名,辖境在今重庆市东部。
三:这里是概数沾:浸湿裳:(cháng),这是“裳”的古音。
阻绝:绝,断【翻译】三峡七百余里(的水路)之中,两岸都是连绵不绝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和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古文观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盏明灯,指引人生前进方向
《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清代人吴楚材和吴调侯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因这两人长期办学教学生读书人字,类似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培训班,而这本《古文观止》就是当时他们使用的教材。
古文观止这四个字的意思是,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也。
这句话怎么讲呢?也就是说,我们编写这部《古文观止》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历朝历代的经典代表作品,看过这些,就没有必要再看其他的了。
说白了就是,我这本书是最好的,其他都是垃圾,不要再看了。
也许在那个时候,真是最好的一本书。
《古文观止》的选文,有的是散文,有的则是人物传记,有议论有寓言等等。
可见,这本书选文丰富多彩。
书中的文章篇幅较短,语言精炼,十分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尽管《古文观止》里有很多名篇,可我们也不能一一通读,今天就特地甄选了其中十六句富含人生智慧及哲理的章句,可谓是十六句至此观止也,一起来看看吧。
《古文观止》精妙十六句,黑暗中一盏明灯,指引人生前进方向【1】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出处】——宋代·苏洵《辨奸论》【注解】事情的发展有必然如此的原因,情理有原本如此的根源。
只有天下最冷静的有修养的人,才能从细微的变化中预知发展的结果。
月亮周围起晕,将要刮风,屋柱石础返潮,将要下雨,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
人世间事情的发展变化,道理情势的相互因循,其空疏难知、变化莫测的程度,怎能与天地阴阳之事相比呢?而贤能的人也有不知道的,那是什么缘故呢?是爱憎的感情扰乱了他们的思想,利害得失的考虑影响了他们的行为。
【解析】公元一零六九年,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对。
保守派为打击王安石,传出了这篇文章,并署名为已死去的苏洵,借以闲适作者早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就见微知著,预见到他得志必为奸。
古文观止注释原文与解析
古文观止注释原文与解析古文观止是一本古代文学鉴赏的经典著作,主要收录了唐代文学家刘向所选定的古代文学作品,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本文将对古文观止的注释原文与解析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文学作品。
古文观止一书分为十篇,每篇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文学风格。
其中包括了文言文的经典之作,如《左传》、《孟子》等,以及文言散文、诗歌、骈文等多种文体的作品。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注释和解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以《左传》中的一则故事来进行注释和解析。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齐国有名将颜震,他在一次战斗中被敌军抓获,被迫与敌军首领共进晚餐。
颜震故作悲伤,眼泪汪汪地说道:“吾将吴公,有遗折矣!”敌军首领十分困惑,不明白颜震为何如此称呼自己。
于是颜震解释道:“此乃吴公家族的家训,意为‘士可杀不可辱’,吾实不愿降敌。
”敌军首领听后深受感动,亲自送颜震回齐国。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颜震坚守忠诚的品质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果断决策。
在这个故事中,文中的“吴公”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人名,而是表示一种家族家训,一种忠诚的象征。
颜震用“吴公”的称谓来表达自己坚守忠诚的态度,在这种强烈的表达下,敌军首领被打动,最终放颜震离去。
这个故事揭示了古代士人的忠诚与信仰。
他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能坚守本心,不愿屈辱求生。
同时,这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强调家族荣誉和家族品德的价值观念。
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人们更注重忠诚和正直的品质。
通过古文观止注释和解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和文化内涵。
注释和解析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用意、背景和意象,带领我们进入作品的世界。
同时,注释和解析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可以借此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通过阅读和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加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学术见解。
总之,古文观止注释原文与解析是一本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学习和解读的重要著作。
古诗爱莲说翻译赏析
古诗爱莲说翻译赏析《爱莲说》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做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注释】可:值得。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通,空。
直,挺立。
不蔓(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名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可:只能。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焉: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感叹词,相当于“啊”。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之,的。
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下文“莲之爱”、“牡丹之爱”同。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喜爱牡丹的)人应该是很多了。
宜乎,当然。
宜,应当。
众,多。
[2-3]【翻译】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古诗送东阳马生序翻译赏析
古诗送东阳马生序翻译赏析《送东阳马生序》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遗(ei),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古文观止原文及译文
古文观止原文及译文《古文观止》是清代文学家吴楚材编撰的一部古文选集,共分为上下两编,收录了从先秦到隋唐的各种文体的优秀篇章。
由于篇目广泛,选文精美,成为清代以后学习古文的重要读本。
这部书对于古文的研究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古文观止》中的一段原文及其译文:原文:《左传》,夫政之要,民之所安在矣。
故君必慎其所由起,而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由起,而后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以立,而后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以立,而后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由起,而后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由起,而后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由起,而后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由起,而后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由起,而后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由起,而后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由起,而后民乃安。
译文:《左传》,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民众的安定。
因此,君主必须谨慎其施政之道,才能使民众安定。
所以,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先明白其施政之道,然后民众才能安定。
因此,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先明白其施政之道,然后民众才能安定。
因此,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先明白其施政之道,然后民众才能安定。
因此,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先明白其施政之道,然后民众才能安定。
因此,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先明白其施政之道,然后民众才能安定。
因此,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先明白其施政之道,然后民众才能安定。
因此,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先明白其施政之道,然后民众才能安定。
因此,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先明白其施政之道,然后民众才能安定。
因此,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先明白其施政之道,然后民众才能安定。
七年级语文:《古文观止》课文知识讲解,有翻译和词语解释
七年级语文:《古文观止》课文知识讲解,有翻译和词语解释一、文学常识《古文观止》是历代汉民族散文总集。
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
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
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
《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
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汉民族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二、原文进学解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文化链接自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八代以来,骈体文文体鼎盛,乃至于不分场合,无文不骈,走向形式主义。
宋唐以后,古文家开始对骈体文表达不满。
唐中叶,韩愈、柳宗元发起浩大的古文运动,用散体文来替代骈文。
这场运动中,韩愈最为具有代表性,从理论到实践,给古散文注入了新的血液与活力。
是故古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作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赞誉。
●创作背景文章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
2、原文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
拔去凶邪,登崇畯(jùn)良(3)。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4)。
古文观止原文及注释
古文观止原文及注释
抱朴守真经石穴中居,神农以疑病终狂。
无言寄守常,观止
于己。
探奇溯姓氏,纯朴天性师。
虽疯图治实,已伏愚蠢疑。
霜蛰土狱陷,磨既周天谁。
世窘欢消散,道阻信不随。
微观颇寿象,病虚自愚己。
道自博隆容,护幸待勤奋。
【注释】:
抱守朴素之真。
神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英雄,以实际行动推动农学的发展,被尊奉为农学始祖。
疑病,多种疾病的疑问。
无言,不言语;寄守,寄托。
观止,自省到极点。
探奇,发觉奇妙之处;溯,《尔雅》:“溯,行也。
”即反往。
纯朴,指纯真质朴;天性,天生的本性;师,《尔雅》:“师,故也。
”即本性。
疯,指精神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图治实,意图治疗实际病症。
愚蠢,愚昧愚笨。
冰雹压伤土地,谁能磨平这千疮百孔的土地。
磨,修治。
世窘,人生困苦。
阻,阻隔。
微观,细查人的寿命。
象,模拟。
病虚,弱病虚弱。
博隆,庄敬博大。
护幸,保护幸福。
古诗九牛坝观抵戏记翻译赏析
古诗九牛坝观抵戏记翻译赏析古诗九牛坝观抵戏记翻译赏析《九牛坝观抵戏记》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原文】树庐叟负幽忧之疾于九牛坝茅斋之下。
戊午闰月除日,有为角抵之戏者,踵门告曰:“其亦有以娱公?”叟笑而颔之。
因设场于溪树之下。
密云未雨,风木泠然,阴而不燥。
于是邻幼生周氏之族之宾之友戚,山者牧樵,耕者犁犊,行担簦者,水桴楫者,咸停释而聚观焉。
初则累重案,一妇仰卧其上,竖双足承八岁儿,氏覆卧起,或鹄立合掌拜跪,又或两肩接足,儿之足亦仰竖,伸缩自如;间又一足承儿,儿拳曲如莲出水状。
其下则二男子一妇一女童,与一老妇鸣金鼓,俚歌杂佛曲和之。
良久乃下。
又一妇登场,如前卧,竖承一案,旋转周四角,更反侧背面承之,儿复立案上,拜起如前仪。
儿下,则又承一木槌,槌长尺有半,径半之。
两足圆转,或竖抛之而复承之。
妇既罢,一男子登焉,足仍竖,承一梯可五级,儿上至绝顶,复倒竖穿级而下。
叟悯其劳,令暂息,饮之酒。
其人更移场他处,择草浅平坡地,去瓦石。
乃接木为跷,距地八尺许,一男子履其上,傅粉墨挥扇杂歌笑,阔步坦坦,时或跳跃,后更舞大刀,回翔中节。
此戏吾乡暨江左时有之,更有高丈余者,但步不能舞。
最后设软索,高丈许,长倍之,女童履焉。
手持一竹竿,两头载石如持衡,行至索尽处,辄倒步,或仰卧,或一足立,或偃行,或负竿行如担,或时坠挂复跃起。
下鼓歌和之,说白俱有名目,为时最久,可十许刻。
女下,妇索帕蒙双目为瞽者,番跃而登,作盲状,东西探步,时跌若坠,复摇晃似战惧,久之乃已。
仍持竿,石加重,盖其衡也。
方登场时,观者见其险,咸为之股栗,毛发竖,目炫晕,惴惴惟恐其倾坠。
叟视场上人,皆暇整从容而静,八岁儿亦斋栗如先辈主敬,如入定僧。
此皆诚一之所至,而专用之于习。
惨澹攻苦,屡蹉跌而不迁;审其机以应其势,以得其致力之所在,习之又久,乃至精熟,不失毫茫,乃始出而行世,举天下之至险阻者皆为简易。
夫曲艺则亦有然者矣!以是知至巧出于至平。
盖以志凝其气,气动其天,非卤莽灭裂之所能效此。
《古文观止》课文知识讲解翻译和词语解释
《古文观止》课文知识讲解翻译和词语解释《古文观止》是一部收录了古代文言文佳作的经典散文集,被誉为是古文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文将对《古文观止》中的几篇课文进行知识讲解、翻译和词语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陈情表》《陈情表》是清代文学家杨昌济撰写的一篇千古绝唱。
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可理解为致力于陈述自身忠诚之情的表白书信。
全文通过感人至深的文字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反映了杨昌济在困难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对国家的忠诚和坚定立场。
1.翻译:《陈情表》的翻译可译成“Expression of Loyalty”,意为忠诚的表达。
2.词语解释:陈情表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如“矜愧”、“愆尤”、“森析”等,需要阅读者理解其具体含义。
矜愧意为惭愧,愆尤意为过错,森析意为谨慎分析。
二、《触龙说·京师篇》《触龙说·京师篇》是唐代文学家陆机所作,通过描绘京师的繁华景物以及质疑朝廷政治的方式,展现了作者的独到见解和批判精神。
1.翻译:《触龙说·京师篇》的翻译可译成“Contemplating the Dragon: Capital Edition”,意为思考龙:首都篇章。
2.词语解释:《触龙说·京师篇》中的一些名词词汇,如“崇高”、“艳丽”、“恩宠”等,需要读者理解其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具体含义。
崇高意为高尚,艳丽意为美丽,恩宠意为宠信。
三、《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以范仲淹在岳阳楼所见所想为主线,描绘了楼阁背后的江山、文化、民情等层面,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思考和关切。
1.翻译:《岳阳楼记》的翻译可译成“The Yueyang Tower: A Record”,意为岳阳楼:一则记录。
2.词语解释:《岳阳楼记》中的一些形容词、动词和名词,如“遥远”、“雄浑”、“悠悠”等,需要读者理解其描绘场景、抒发情感和强调意义的具体含义。
遥远意为远方,雄浑意为宏大,悠悠意为长久。
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
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
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原文】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 ,日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37)。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
请以遗之(39)。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4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5)!”遂为母子如初。
古诗浣花溪记翻译赏析
古诗浣花溪记翻译赏析《浣花溪记》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浣花溪记》是明代文学家钟惺游览成都浣花溪杜工部祠后写的一篇游记。
文章以简洁清秀的笔调写出了浣花溪所经的自然风景、名胜古迹,之后又大发感想,对诗人杜甫在穷愁中犹能择胜境而居的安详胸怀表示赞赏。
此文融写景、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多用比喻,寓意深远,体现了作者抒写性灵、幽深孤峭的文风。
【原文】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2。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3、如带、如规4、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5,窈然6深碧,潆回7城下者,皆浣花溪委8也。
然必至草堂9,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10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11,溪时远时近。
竹柏苍然12,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13。
水木清华14,神肤洞达15。
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16,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17云通灌县18,或所云“江从灌口来”19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
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20,颇有次第。
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过此则武侯祠21。
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22,乃睹“浣花溪”题榜。
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
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23,始为杜工部祠24。
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25。
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26署华阳时所为也。
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
严公27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
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28,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29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30。
使客31游者,多由监司32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33喧溢,迫暮趣34归。
是日清晨,偶然独往。
楚人35钟惺记。
【注释】(1)浣花溪:浣花溪又称百花潭,在成都西部,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卜居于此,并在溪畔建有草堂。
(2)万里桥:在今四川成都市南,旧名长星桥。
《古文观止》全文译文(一)
《古文观止》全文译文(一)《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
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生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
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
卷一周文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攻元年》【题解】《左传》,原称《左氏春秋》,又因为它是解释和阐发《春秋》一书的,所以也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相传为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细密而翔实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左传》以鲁国国君的在位纪年,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讫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记载了这两个半世纪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不仅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同时也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述了发生在春秋初期郑国的一个历史事件。
它通过描述郑庄公的阴险狡诈、其母姜氏的偏心溺爱以及其弟共叔段的贪得无厌,反映了郑国最高统治者内部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激烈矛盾冲突和斗争。
【一段】初,郑武公①娶于申②,曰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行。
【注释】①初:当初,起先。
这是许多古代典籍追述往事时的习惯用语。
郑武公:姓姬,名掘突,郑国的第二代国君,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744年在位。
其先君为郑桓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庶弟,分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
郑武公继位后攻灭虢和东虢,建立郑国,建都在新郑(今属河南),曾是春秋初期的强国。
下文的庄公是他的嫡长子。
②申:国名,姜姓,今属河南南阳市。
③武姜:郑武公夫人,“武”是她丈夫的谥号,“姜”是她的姓。
④庄公:郑国第三代国君,公元前743年至公元前701年在位。
古文观止名句及翻译 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
古文观止名句及翻译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手上有一套上个世纪80年代的《古文观止》,因为做中学生时参加一个作文大赛,拿到了县里一等奖,当时在我的那个籍籍无名的乡村高中引起了轰动,校长专门召开全校学生大会,给我颁了奖。
奖品是一套《古文观止》和一本歇后语词典。
我是那时开始看《古文观止》的。
这个上下册的版本有注,有译文,倒是适合我这样文言功底不好的中学生看的,但是头几篇就把我给吓退了,《郑伯克段于鄢》,古奥难读,里面郑伯和母亲的关系更是让我难以理解,尽管当时高中语文教材有一篇《蹇叔哭师》,同样是一篇佶屈聱牙的文章,我的热情大为消退,后来就挑选自己喜欢的篇目看,有些则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已有选文,那套书就被我当成工具书,用来查对资料。
读大学的时候,对古诗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古文,《古文观止》算是缘分已尽。
后来读了《论语》,读《孔子世家》,知道《春秋》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春秋三传”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这个暑期,中华书局给我邮来一本中学生版的《古文观止》,听说该书将配合高中语文新教材,作为浙江省选定的高二语文“整本书”进入课程,这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
这一次,从头到尾读完了每一篇,每个字。
我想从课程的角度说说我的感想。
《古文观止》给我的直接感受,是必须读点《论语》,或者,必须对孔子的思想体系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才能入乎其内。
否则,是很容易被选文“劝退”的。
吴楚材、吴调侯所选的“观止”文,其实是塾师“自编”教材,应对科举之用,故几乎所有选文,“君臣礼义”四字即可道尽。
“君臣”,是说无论这里的选文是来自《左传》,还是收尾的那篇《五人墓碑记》,无不关乎“君臣大义”,无不关于“治国理政”,这里有圣主贤君,逆子贰臣,暴君佞臣,忠勇之士,有策士谋臣,良相名将,亦有声色名利之徒,贪暴淫邪之人,既有文韬武备,又有家风土俗,都收在一条主线——即儒家主流价值体系上。
我们可以理解这里没有选庄子的雄文,没有李贽、黄宗羲的离经叛道,这是科举考试所囿,也可能是两个“主编”的价值立场所限。
古文观止中的古诗鉴赏
古文观止中的古诗鉴赏古文观止,是唐代文学家刘勰所编纂的一部古代文言文选集,收录了大量以古诗为主的文学作品。
这些古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本文将对古文观止中的一些古诗进行鉴赏与赏析。
《登楼》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唐代。
诗中描述了作者登高望远的情景,描绘了山河壮丽、景色广阔的景象。
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以巧妙的对仗手法表达了人们对远方的期盼与思念。
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将壮丽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感叹,使得读者不禁为之动容。
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离别时对原野的赞美与感怀。
诗中,作者将大自然中的原野与自己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将离别之情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相结合,以朴素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其中,“九原草木寒露中,百尺寒犹抱琼筵”这样的意象描写,使整首诗充满了凄凉之感,并传达给读者深沉的思考与感慨。
唐代女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是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古诗。
诗中,李清照以流畅的口语表达,描绘了女主人公对与心爱之人的思念之情。
诗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押韵与韵律的运用形成了一种俏皮的调子,使整首诗既有浓郁的女性情感,又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意味。
通过巧妙的表达,李清照将内心的情感与外部环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又好笑又感动的感觉。
此外,古文观止中还有许多其他脍炙人口的古诗,如杜甫的《登高》、李白的《将进酒》等等。
这些古诗通过丰富的形式与深刻的表达,将作者的情感与对人生、自然的思考相结合,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而这些古诗也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给后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古文观止中的古诗鉴赏是一项对古代文化的重要研究与赏析。
通过对古诗的解读与领悟,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更能够感受到人类情感的共通性。
古文观止中的古诗是文学历史的瑰宝,也是我们学习与鉴赏的重要资源,希望广大读者能够深入研究,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古文观止解析
古文观止解析说起《古文观止》,那可是咱中华文化宝库里头的一块瑰宝啊,里头收录了从先秦到明末的二百多篇经典古文,简直就是古人智慧的集大成者。
读它,就像是跟古代的大儒们喝茶聊天,听他们娓娓道来那些个历史故事、人生哲理,还有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文字艺术。
一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郑伯克段于鄢》。
这篇讲的是一个家庭内部的权力斗争,郑庄公和他弟弟共叔段之间的那点事儿。
你说这郑庄公,那可是个老谋深算的主儿,明明知道弟弟想造反,却不急着动手,非得等到时机成熟,来个一网打尽。
这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啊,得学会隐忍,别一遇到事儿就沉不住气,得跟那郑庄公似的,心里跟明镜似的,面上还得装糊涂。
再往后翻,那《曹刿论战》可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曹刿,一个小老百姓,愣是在鲁庄公面前指点江山,把齐国大军给打得落花流水。
他说啥来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话儿简单明了,却道出了打仗的真谛。
咱们平时做事儿不也一样嘛,一开始得鼓足干劲,趁热打铁,要是拖拖拉拉,那劲儿可就泄了。
还有《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讲的是邹忌怎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委婉地劝齐王广开言路,接受大家的批评和建议。
邹忌这人,聪明得很,他没有直接跟齐王说:“你得听听大家的意见。
”而是先拿自己跟徐公比美的事儿说起,一步步引导齐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这办法,咱们平时跟人沟通的时候也能学学,别一上来就跟人家杠上,得讲究方式方法,让人家心服口服。
说到《出师表》,那可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感人至深啊。
诸葛亮为了劝刘禅好好治国,那是掏心掏肺地写了这篇表文。
他说了自己是怎么跟着刘备打天下的,又说了现在蜀汉的形势有多严峻,最后还表了决心,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文章,看得人心里头热乎乎的,诸葛亮那份忠诚和担当,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岳阳楼记》也是不得不提的佳作。
范仲淹写这篇的时候,正被贬谪在外呢,可他心里头装的还是天下苍生。
他描述了岳阳楼的美景,又抒发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古诗说琴翻译赏析
古诗说琴翻译赏析《说琴》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原文】何子有琴,三年不张。
从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
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
徐察其音,莫知病端。
仲鹖曰:“是病于材也。
予视其黟然黑,衺然腐也。
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
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
其器有四:弦、轸、徽、越。
弦以被音,轸以机弦,徽以比度,越以亮节。
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
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圆也,徽取其数次也,越取其中疏也。
今是琴,弦之韧,疏,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
疏,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隘,故声应沉伏。
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
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
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蟠纡纶囷,璀璨岪郁,文炳彪凤,质参金玉,不为不良也。
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
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畅民洁物。
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
何至黟然衺然,为腐材置物邪!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
如常以求固执,缚柱以求张弛,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
直木轮,屈木辐,巨木节,细木?,几何不为材之病也。
是故君子慎焉。
“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
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
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
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
朴其中,文其外。
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
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材何罪焉!”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
一物而众理备焉。
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注释】(1)何子:作者自称。
(2)不张:指没有上弦。
(3)戴仲鹖:名冠,字仲鹖,信阳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古文观止翻译赏析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
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除本书外,二吴还细着了《纲鉴易知录》。
《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
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古文观止》的许多译注本,都是用中华书局本为底本。
中华书局本实有两种:一是1959年本。
这是由原古籍刊行社转来的本子,此本“据映雪堂本断句,并校正ORg了个别显著的错字”。
二是1987年本,即安平秋点校本。
此本虽以1959年本为底本,但用映雪堂原刻本复核过,用文富堂本、怀泾堂本、鸿文堂本参校过,还用相关史书、总集、别集所收古文校勘过,而且补录了二吴之《序》和乘权所撰《例言》。
因而后者是所能见到的最好的版本。
郑伯克段于鄢周郑交质石碏谏宠州吁臧僖伯谏观鱼
郑庄公戒饬守臣臧哀伯谏纳郜鼎
季梁谏追楚师曹刿论战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宫之奇谏假道齐桓下拜受胙阴饴甥对秦伯
子鱼论战寺人披见文公介之推不言禄展喜犒师烛之武退秦师蹇叔哭师
郑子家告赵宣子王孙满对楚子齐国佐不辱命楚归晋知罃吕相绝秦驹支不屈于晋祁奚请免叔向子产告范宣子轻币晏子不死君难季札观周乐子产坏晋馆垣子产论尹何为邑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子革对灵王子产论政宽猛吴许越成祭公谏征犬戎召公谏厉王弭谤
襄王不许请隧单子知陈必亡展禽论祀爰居里革断罟匡君敬姜论劳逸叔向贺贫王孙圉论楚宝诸稽郢行成于吴申胥谏许越成春王正月宋人及楚人平吴子使札来聘
郑伯克段于鄢虞师晋师灭夏阳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曾子易箦有子之言似夫子公子重耳对秦客
杜蒉扬觯晋献文子成室苏秦以连横说秦司马错论伐蜀范雎说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颜斶说齐王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
庄辛论幸臣触龙说赵太后鲁仲连义不帝秦鲁共公择言唐雎说信陵君唐雎不辱使命
乐毅报燕王书谏逐客书卜居
宋玉对楚王问五帝本纪赞项羽本纪赞秦楚之际月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孔子世家赞外戚世家序伯夷列传管晏列传屈原列传酷吏列传序游侠列传序
滑稽列传货殖列传序太史公自序
报任少卿书高帝求贤诏文帝议佐百姓诏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过秦论治安策论贵粟疏狱中上梁王书上书谏猎答苏武书尚德缓刑书
报孙会宗书光武帝临淄劳耿弇诫兄子严敦书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陈情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北山移文谏太宗十思疏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滕王阁序与韩荆州书春夜宴桃李园序吊古战场文陋室铭
阿房宫赋原道原毁
获麟解龙说马说
师说进学解圬者王承福传
讳辩争臣论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与于襄阳书与陈给事书应科目时与人书
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送杨少尹序送石处士序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祭十二郎文祭鳄鱼文
柳子厚墓志铭驳复仇议桐叶封弟辨
箕子碑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
梓人传愚溪诗序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城山记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待漏院记黄
冈竹楼记书洛阳名园记后
严先生祠堂记岳阳楼记谏院题名记
义田记袁州州学记朋党论
纵囚论释秘演诗集序梅圣俞诗集序
送杨置序五代史伶官传序五代史宦者传论相州昼锦堂记丰乐亭记醉翁亭记秋声赋祭石曼卿文泷冈阡表
管仲论辨奸论心术
张益州画像记刑赏忠厚之至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
上梅直讲书喜雨亭记凌虚台记
超然台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
潮州韩文公庙碑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三槐堂铭方山子传六国论上枢密韩太尉书黄州快哉亭记
寄欧阳舍人书赠黎安二生序读孟尝君传同学一首别子固游褒禅山记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送天台陈庭学序阅江楼记司马季主论卜
卖柑者言深虑论豫让论
亲政篇尊经阁记象祠记
瘗旅文信陵君救赵论报刘一丈书
吴山图记沧浪亭记青霞先生文集序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徐文长传五人墓碑记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