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星北:中国的爱因斯坦及其悲惨的一生
新高考——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答案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对于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来说,当年他选择留学的胆量,丝毫也不下于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个年代留洋充满风险。
中国与欧美等国家隔着太平洋、大西洋,坐上船从启程到抵达,途中经过无边无际的海域,需要大半年时间。
更何况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完全陌生的西洋国家,然后忍受遥遥无期的隔洋相望、鱼雁传书,这对于从来没有出过家门的传统中国父母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容闳出身于穷苦人家,十三岁时,家居澳门。
当时,澳门是来粤贸易各国商人的共同居留地,华洋杂居。
在澳门,他在马利逊学校读书,受教于美国传教士布朗。
当时他们班上只有6个学生。
后来由于家人和自己健康的考虑要提前回美国,布朗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想带几个跟他学习多年的学生回国,继续完成学业。
布朗说完,要求愿意跟他去美国的孩子站起来。
当时班上只有3个学生站起来,而容闳是其中的第一人。
容闳的母亲起初并不同意,经过容闳的劝说才勉强答应。
布朗为此特地为准备随他去美国的学生找了资助人,这些资助人不仅负担学生留洋的全部费用,还承担了他们留洋期间学生家庭两年的生活费用。
因此,容闳获得了赴美学习的机会。
容闳初到美国,进了马萨诸塞州孟松城的孟松学校。
“那时美国的生活、膳宿都非常便宜。
贫困的学生都有很好的机会找点工作做,以解决学费问题。
我记得当时的食宿费,包括燃料、灯和洗涤在内,每人每星期仅1元2角5分美金。
”容闳从孟松学校完成学业后,获得的资助就此结束。
他放弃了去苏格兰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同时又可以继续获得资助的机会,坚执地要留在美国进入耶鲁大学学习。
有教授建议他申请一份贫困生救助金,但条件是学成后必须做传教士。
容闳不愿意为此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去做传教士,并以此换取获得救助金的机会。
为此,他的大学生活很艰苦,最后是通过当地妇女协会的帮助,才获得了生活的救助。
容闳在耶鲁学习,由于入学前准备并不充分,尽管他学习很努力,但是在总体成绩上并没有取得高名次。
大学者束星北
大学者束星北作者:方朔来源:《决策与信息》 2010年第1期星北是我国早期的一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和教育家。
20世纪30年代留学美、英、德、法等国,在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中很有建树。
他曾是李政道的老师,他还做过爱因斯坦的助手。
他的一生是孜孜追求真理、辛勤耕耘播种的一生,也是坎坷的一生。
他是一位永远受到人民尊重和怀念的爱国科学家。
1972年,获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李政道第一次重返祖国,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总理希望他能多介绍一些海外有才学的人到中国来讲学。
李政道直言不讳地说:“中国不乏解决‘断层’问题的人才和教师,只是他们没有得到使用。
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先生。
” 束星北在1943年,是李政道上浙江大学时的物理老师。
束星北早在1926年到1930年,先后在美国、德国和英国留学,就开始进入国际理论物理的一些前沿。
1931年应竺可桢之邀,回国任浙江大学教授。
在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偏居贵州遵义湄潭的山寨里,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被李约瑟称为“东方剑桥”。
束星北在这里,启蒙了李政道等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
当时浙大物理系的实验室,设在湄潭的双修寺。
年仅16岁的李政道,大部分时间在双修寺实验室里。
他在向束星北、王淦昌(建国后曾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二位物理教授的学习中,最初了解了物理学科的意义和重要。
物理学从此对他一生,产生了无比强大的吸引力。
每一两个星期,束星北教授从湄潭专程来一天,和物理系的同学进行讨论。
讨论是自由的,不在日常的课程中。
李政道和老师束星北经常是一对一地讨论,老师的科学精神和很多观点,使李政道终身受益。
李政道最早接受的启蒙光源,就是来自柬星北老师。
20世纪30年代的束星北,除在自己的专业上独有造诣,对国际上刚刚出现的激光、元人驾驶飞机、雷达(中国第一台雷达便出自于他手)、袖珍发报机等等,都潜心研究过。
他追逐的目标并不遥远,爱因斯坦、玻尔等大师的脊背,清清楚楚地在眼前晃动着。
1928年,在德国柏林,束星北拿着自己有关相对论的两篇论文,找到爱因斯坦,被爱因斯坦聘为研究助手。
束星北【思想者】中国的爱因斯坦
【思想者】中国的爱因斯坦,却扫了十几年厕所,尸骨草埋操场,看完双泪纵横他曾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学术界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他的理论物理修养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难有比肩者。
他的教育才华当时也无人可以企及。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候,浙大物理系的学生想申请去欧洲留学,于是写信给了当时理论物理的权威—玻尔。
结果远在丹麦的玻尔真的回信了,说浙大有诸如束星北(爱因斯坦的助理,中国雷达之父),王淦昌(国际上首次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这样的世界超一流物理学家在,你没有必要来欧洲留学。
1972年,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回国,周恩来总理对他说:中国科学事业不够发达,能不能从国外请一些教授来中国,李政道说:为什么要从国外请,我以前的许多老师,他们的科学造诣不亚于国外的著名科学家,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他不知道的是,他的恩师,中国物理方面第一人,此时正在青岛扫厕所,一个人扫几十个厕所,已经扫了十几年……20世纪30年代的束星北,除在自己的专业上独有造诣,对国际上刚刚出现的激光、无人驾驶飞机、雷达(中国第一台雷达便出自于他手)、袖珍发报机等等,都潜心研究过。
他追逐的目标并不遥远,爱因斯坦、玻尔等大师的脊背,清清楚楚地在跟前晃动着。
1928年,在德国柏林,束星北拿着自己的有关相对论的两篇论文,找到爱因斯坦。
被爱因斯坦聘为研究助手。
后来,由于爱因斯坦科研受阻,介绍束星北到英国投师世界一流的学术大师惠特克和达尔文(进化论作者的后代)。
随后又投师剑桥大学世界一流的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他利用全日食验证了广义相对论,从此确定了爱因斯坦的地位),参与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全过程的推导,这方程被称为:用最简练的数字,概括出一幅最美丽的世界图画方程。
1931年5月他获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硕士学位。
这时他已经走到学术前沿,时年25岁。
1931年9月束星北被母亲一纸婚约拉回中国结婚,再没有能出去。
如果没有五六十年代那场浩劫,束星北获得诺贝尔奖是极有可能的。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简介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简介本文导读:1913 -1914年,束星北先生入故乡头桥安帖念四圩私塾读书;1916年,入江都县大桥镇小学读书;1919-1921年9月,入泰州明德中学;1924年7月,转入镇江润州中学高中部就读,后求学于杭州之江大学、济南齐鲁大学;1926年4月,自费赴美留学,先后在堪萨斯州拜克大学、旧金山加州大学、柏林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31年9月回国后,先后在南京中央军官学校、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任教;1978年5月,束星北被青岛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聘为研究员;1983年10月30日凌晨3时,因患老慢支和肺心病,病逝于青岛。
束星北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与科学研究,有深厚的数学物理基础,讲课富有思想性和启发性,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物理人才,是中国早期从事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研究的物理学家之一,后转向气象科学研究。
晚年,为开创中国海洋物理研究做出了贡献。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束星北先生于清光绪卅三年(农历丁未年八月二十四日,公元1907年10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九帖洲开沙念四圩(即今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安帖村四圩组13号“束家老宅”)。
1913 -1914年,束星北先生入故乡头桥安帖念四圩私塾读书,受其伯父同科秀才魏楚翘启蒙。
1916年,入江都县大桥镇小学读书。
1919-1921年9月,入泰州明德中学。
1924年7月,转入镇江润州中学高中部就读。
9月,求学于杭州之江大学。
1925年9月,求学于济南齐鲁大学(现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
出国留学1926年4月,自费赴美留学,入堪萨斯州拜克大学物理系三年级。
1927年2月,转到旧金山加州大学学习;7月,经日本、朝鲜、莫斯科、华沙,去欧洲游历,在爱因斯坦任教的柏林大学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当了一段时间研究助手。
1928年10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师从理论物理学家E.T.惠特克(Whittaker)和C.G.达尔文(Darwine r)。
我所了解的束星北先生
我的科学启蒙老师
我第一次听束先生的课是1939年10月在广西宜山,听他为浙大物理系二年级学生开的“力学”(即理论力学)课。上课前,听说这门课要从牛顿运动三定律讲起,我很失望。因为牛顿运动定律我已学过四遍(初中三年级的物理,高工一年级的物理和二年级的应用力学,以及大学一年级的普通物理),以为自己早已懂得,没有什么可学的了。而我在上大学前读过十几本关于现代物理学的通俗读物,知道一点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知识,急于想跳过250年前牛顿的古典理论,径直学习20世纪的新物理学。想不到听了束先生的第一堂课,我就觉得自己的想法完全错了,原有的自满情绪也就破灭了。
束先生曾对我们说过,物理理论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原理性的,另一个是计算的。前者很难,如有突破,就会取得像爱因斯坦、玻尔那样的成就。后者只要肯花苦功夫,总会有成果的。他说自己以前是搞原理性研究的,结果“一事无成”;因此,建议我们走后一条稳妥的路。可是那时我的志向已经不在专攻物理,而要献身于革命了。他对于我这样的学生似乎不能理解。有一次在物理系办公室里,他突然责问我:“你生活一定过得很舒服,这边学校有贷金,那边家里又会寄钱来,为什么要装穷,衣服穿得这样破烂?”我告诉他,我上大学完全靠贷金和工读维持生活。他似乎不相信。这大概是由于他家里比较富裕,父亲是帮大实业家张骞管账的,自己也有很多财产。
我所了解的束星北先生
--------------------------------------------------------------------------------
作者:许良英
一本《束星北档案》又勾起了我对老师束星北先生的回忆。束先生是我的科学理论启蒙老师,他对牛顿力学独特的启迪性讲法,使我懂得科学理论的意义和人类理性思维的威力。虽然我们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曾有过分歧,但从上世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们有着同样坎坷的经历。束先生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他的穷根究底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耿直豪爽、坦诚开朗的性格,永远令人怀念。
束星北:中国的爱因斯坦
器
束星 北: 中 国的爱 因斯
人招架不住。 翻开束星北 的履历我被吓了一跳 , 束星北早年先后 浙大老校长竺可桢一贯被认为是知人 善用 , 他知道 加州大学 、 爱 丁堡 大学攻 读物理学学位 , 师从世界著名 许多人私底下对束星北不满 。他说 : 束星北有很 多地方 理论物理学家达尔文( 进化论创始人的孙子 ) 。 1 9 3 1 年5 与别人不一样 , 但他是个天才的科学家。 月他获麻省理工学院的理学硕士学位 。 这时他 已经走到 竺可桢时代 的浙江大学能包 涵像 束星北这 种个性 学 术前 沿 时 年 2 5 岁。 鲜 明、 棱 角锋利 的人 , 他黑 白分 明、 刚直不阿的性格在那 1 9 3 1 年 9月束 星 北 回国结 婚 , 再 没 有 能 出 去 。如果 个社会也有生存的空间。 他不回来 , 得诺 贝尔奖也未可知。 比如 , 他不支持学生政 治运 动 , 但学生被 国 民党 当 当然 , 束星北 在祖 国故土 , 也有一段 属于他 的阳光 局杀死 ,他第一个起来号召浙江大学全体 教授罢教 , 抗 灿烂的 日子 。竺 可桢主持浙江大学 时 , 聘 了很多国内一 议 杀 害学 生 。 抗战时, 受爱 国心驱使 , 他一度放弃 自己的课题 , 研 流的教授 : 数学家 : 苏步青 、 陈建 功 、 钱宝琮 ; 物理学家 : 王淦昌、 束星北 、 卢鹤绂 、 王谟 显 、 何增禄 、 朱福I 圻; 生物 、 究军工 , 如无人驾驶 飞机 、 无人驾驶舰艇和激光 、 雷达等 植物学家 贝时璋 、 罗宗洛 、 张其楷等。 武器 。因此 , 他被誉为“ 中国雷达之父” 。 抗战后 , 又拒绝 1 9 4 4 年 ,李约瑟到抗战时遵义湄潭 的浙江 大学访 国民党迫他人党的要 挟 , 让学生将 已安装好的雷达再拆 问, 将该校誉为“ 东方剑桥 ” 。这些科学家 的研究已经处 卸 , 遭遇到囚禁 。 在 1 9 5 0年浙江大学 的思想改造运动中 ,因为苏步 于国际科学前沿。其 中束星北 、 王淦 昌等人 的 5篇论文 束星北气愤之极 , 把节 约委员会主任 给李约瑟 留下很深 印象 , 他带 回英 国, 在《 自然》 杂 志上 青教授受 到污辱 ,
命运多舛的海归科学家束星北
命运多舛的海归科学家束星北作者:薛梅来源:《档案与建设》2018年第06期束星北毕生追求真理,辛勤耕耘播种,被后人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中国知识分子中的骑士”“中国雷达之父”。
在束星北家乡扬州市邗江区档案馆,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档案,既有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和竺可桢、苏步青等人与束星北的通信,还有束星北自己在1969年“文革”期间所写的自传、《在爱因斯坦身边工作的日子里》文稿,更有许多关于束星北的历史照片、学术著作和束氏族谱等资料,弥足珍贵。
海外求学束星北出生在扬州市邗江南域——江洲头桥。
束家为开沙望族,其父束曰璐因与南通张謇兴办实业,常住南通,束星北兄弟两人随生母郭氏在老家度过童年。
束星北自幼聪明好学,才智过人。
童年受教于私塾,深得秀才老夫子魏楚翘钟爱。
束星北9岁入大桥小学读书,接受新式教育。
1924年束星北以优良成绩考取三江大学。
两年后远渡重洋,入美国拜克大学读书。
虽然家庭富裕,身在异国的他克勤克俭,矢志苦读,谢绝长辈的经济资助,居住在美国三藩市同乡会馆内,与工人们一道参加体力劳动,以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支撑学业。
束星北年轻时喜爱看科幻小说,他一直崇拜和仰慕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在大学读书时,有一本讲“四度空间”的翻译小说,引起了他很大的幻想和对相对论的追求。
据史料记载,束星北是我国有幸与爱因斯坦相识,并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屈指可数的几位科学家之一, 1927年7月,因仰慕爱因斯坦大师,束星北带着两篇论文离开美国,途经日本、朝鲜、苏联、波兰,辗转到达德国,在柏林拜见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邗江档案馆收藏着一篇署名束星北的文章《在爱因斯坦身边工作的日子里》。
这篇文章刊载于1979年3月9日的《光明日报》,由报社记者宫苏艺在采访束星北本人后据其口述整理而成。
束星北回忆了自己1928年5月去柏林大学拜见爱因斯坦的经历,“爱因斯坦当时已经是很有名气的大教授了,我不过是20出头的毛孩子。
爱因斯坦个子比较矮小,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高大。
束星北教授晚年——纪念束星北教授百年诞辰有感
束星北教授晚年——纪念束星北教授百年诞辰有感2o07年第9期科学颓闻大家风范SCECENES2007年是物理学家束星北教授诞辰100周年.我作为束星北教授的关门弟子之一,曾是束教授来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以下简称一所)前他与所长之间的联系人.又在束教授来一所后举办的进修班里协助束教授作进修班的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在束教授一生的最后五年里.我几乎是每天同他在一起.亲眼目睹了他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每当回想起这一幕幕情景,我总是感慨万分,充满敬意.现一一说起.三顾三思后.束星北教授决定来一所为说明束教授是如何到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来工作的.有必要先将一所的由来和当时的所长曾荣同志作一简单介绍.一所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位于天津塘沽烟台道3号的海军第四研究所.与当时的全国海洋普查办公室位于同一院内.全国海洋普查结束后,于1963年海军四所改建为海军海洋研究所,而全国海洋普查办公室则改称国家科委海洋组办公室.1964年国家海洋局成立后.海军海洋研究所归属国家海洋局,改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并于1965年底开始动迁青岛.而国家科委海洋组办公室也归属国家海洋局,改名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情报研究所.仍留在天津.国家海洋局虽为国务院属下的直属局.但具体事宜均由海军代管.海洋局及其下属各单位的领导干部.也由海军配备.曾荣同志从南海舰队调入情报所任所长.我原在国家科委海洋组办公室工作.自然成为曾所长下属的一员,直到1972年底我从海洋局情报所调入海洋局一所科研科(后改科技处)工作, 才与曾所长分手.但巧合的是,我调海洋局一所两年之后.曾荣同志也调入一所任所长.又成为我的领导.由于我在曾所长领导下工作的时间长达十余年,接触较多,对他的性格,作风和为人.有着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曾荣同志是抗日战争初期参加革命的老干一部.他是一个做事精明干练,具有远见卓识,敢作敢为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大公无私,先人后已,体恤下情,对有困难的同志关怀备至的人.1978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全国渐成风气.曾所长清楚地认识到.由于一所科研人员的组成,大多为文革前后毕业的大学生.虽因较长时间从事海洋调查和资料分析.积累了较丰富的海洋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但终因对基础理论理解得不够透彻.难以将科研成果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为振兴一所.惜才如命的曾所长四处打听.广揽人才.后来他从当时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工作的展广忠那里了解到束星北教授的情况,求贤若渴的曾所长遂产生了请柬教授来一所工作的想法.那时,束教授受20年前那场政治风波的冲击,冤案尚未彻底平反,请柬教授来一所.非曾荣那样高瞻远瞩有胆识的所长莫属.是年五月初的一天.上午9点左右.曾所长让我陪他去拜访束星北教授(因我当时在科技处分管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工作).我同曾所长走到楼下想为他要辆车,曾所长拒绝了,说咱们还是走着去吧. 我立刻领悟到.这是曾所长表示他对束教授的诚意和尊重.于是我便陪曾所长徒步走到当时位于登州路的北海分局门口,见到了正在等待我们的展广忠同志和束教授的四儿媳王惠玲同志.在王惠玲带领下,步行2O多分钟,我们到了位于松山路青岛医学院传达室的束教授的简陋住所, 首次拜见了年逾古稀的束星北教授.我对曾所长和束教授作了简单介绍(因我于1956年入山东大学海洋系学习时,束先生已是物理系赫赫有名的二级教授,虽无缘相见,但其大名早有耳闻).聊了几句之后, 曾所长便说明了来意.在闲谈之间,束教授虽言辞和蔼,态度谦逊,但据我观察,他也流露出一丝疑虑.因为曾所长毕竟是一名现役军队干部.一所又是一个由海军代管的研究所.况且束教授对海洋学还不甚了解,对曾所长的盛情邀请,束教授未明确示意.坐了约半个小时,我和曾所长便告辞,束教授起身相送.从第一次拜访束教授开始,大约相隔10天左右.我陪曾所长第二次前往拜访了束教授.交谈大约一个小时,最后束教授说,他对海洋学没有具体了解,能否带些有关海洋学的着作给他看看.曾所长当场应允.这次与束教授告辞时,束教授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外的马路上.从此,我受曾所长之托.便充当了曾所长与束教授之间的联系人.为了给束教授找到有价值的国内外物理海洋学和动力海洋学名着.我几乎翻遍了一所资料室的书库.共找到了三十几本海洋学着作和国际海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先后分三次送束教授参阅,使束教授对物理海洋学和动力海洋学逐渐有所了解和认识.我第三次陪曾所长拜访束教授时.已是8月份了.这次拜访,束教授向曾所长明确表达了来一所工作的意愿.我个人认为, 束教授之所以决定来一所工作,一方面是为曾所长的诚意所感动;另一方面,也因为束教授虽然仅阅读了3个月的海洋学着作.但对物理海洋学和动力海洋学的内涵已见端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绝不是像有些人所推测的,一时冲动而为,是一种错误的选择.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明智之举,是曾所长诚心三顾,束教授自我三思之后的抉择.是完全正确的.事后束教授在一所的工作表现.受到的尊重及其心态,完全证实了我的这一看法.为了迎接束教授来一所工作,曾所长特意在他办公室对面安排了一个朝南的向阳房间.作为束教授的办公室.接着于某天上午.曾所长派车亲自将束教授接来一所.向束教授详细介绍了一所的情况.并参观了有关实验室.从此束教授就正式来一所上班了.考虑到束教授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曾所长为其配备了专车.来所初期,束教授边看书学习,边思考如何为一所的海洋研究奉献余力.为了摸清一所科研人员的素质,9月份,他先后就科研的方法及多年积累的经验体会,牛顿力学基本定律和原理等问题,举办了3次专题讲座,解答同志们所提出的疑难问题,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与科研人员的广泛交流.束教授深刻体会到.多数科研人员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对一些基本物理定律和原理理解得不够透彻,难以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仅靠几次专题讲座无济于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便萌生了开办一个动力海洋学进修班的想法.束教授的这一想法与曾所长一拍即合.经过一番准备,通过自愿与考查相结合的原则,最后确定了28名学员.我既作为学员之一,还受曾所长之托.协助束教授作进修班的具体组织管理工作.为避免干扰,安心学习,经请示海洋局领导后.决定将进修班在青岛市郊崂山县李村的崂山旅社开办.本版责任编辑贺涛电话:826l46lO■斟学新闻2007年第9期大家风范动力海洋学进修班1978年1O月28日,进修班着手作搬迁准备,11月1日全部28名学员进驻崂山旅社.为照顾束教授的生活起居,束师母也陪同束教授一起进驻崂山旅社.稍事安顿,于11月3日束教授便开始上课.束教授讲课从不照本宣科,我们没有任何教科书,也没有讲义,全凭教授的一纸提纲讲授,我们边听边记.束教授的讲课内容先后涉及到一般张量分析,理论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数理方程,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以及动力海洋学的若干基本问题他读书从不盲从,既不盲信书本,也不迷信名人, 他对书中的一些结论,总是要通过自己的物理分析,建立方程,推导结果,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与否.束教授的讲课方法,独具一格,特色明显.对于一些重要的物理定律和原理,总是先通过现象的物理分析, 实例论证,启发诱导,着力把问题讲深讲透,把一些疑难问题讲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听后感到豁然开朗,入木三分,铭记在心. 束教授常告诫我们,做学问要务求精深,来不得半点虚假,懂就是懂,不懂就说不懂, 不懂就问,不懂不丢人,不懂装懂才丢人. 他还经常对我们说:"我想到的问题,你们都应该想到,我想不到的问题,你们也应该想到,不能我想到的问题,你们还没想到. 你们应该想得比我还多才对."可见这位当时已七十多岁的老人,思维之敏捷,思路之清晰,思想之活跃,比我们这些小他3O 岁左右的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讲到这里,他顺便提到了他年轻时的一段经历. 那是在1927年,他离开美国,经日本,朝鲜,满洲里到达苏联莫斯科,稍事停留,又取道波兰到达德国,拜见科学大师爱因斯坦.他说,当时他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带了一篇关于"四维空间"的文章前往柏林大学求教爱因斯坦,并应要求,在爱因斯坦那里谋得了一个临时研究助手的职位,一边就某些问题向爱因斯坦讨教,一边帮他查找资料.作些计算和批改学生作业的工作. 我认为,束教授向我们讲述他的这段短暂(仅半年多的时间)经历,丝毫没有夸耀的意思.而是旨在激励我们这些后辈学生要勤学好问.以求把问题彻底弄清.如果不是当时《光明日报》记者宫苏艺同志到李村崂山旅社来采访束教授,而恰巧我们学习班的学员也全住在旅社内的话,我想束教授也不一定会对我们讲他的这段经历.对于束先生的这段回忆,在1992年前后,李本版责任编辑贺涛电话:82614610寿楞先生曾专函向我询问过此事,我如实院声学所汪德昭教授和束星北教授共同地作了函复.倡导,在我国近海开展海洋内波的观测和1979年7月初,进修班在李村的学习研究.我们在束教授领导下,组建了海洋内告一段落,回迁一所.因当时一所的房屋非波研究组,开始从事以现场实测为基础的常紧缺,曾所长就在资料楼的一楼南端腾海洋内波研究,着重于中国近海内波场特出两个房间,作为束教授的卧室和办公室,征及其对海洋中其它动力因素影响的研隔出走廊南端的一段作为厨房,条件十分究,海洋内波研究在我国正式起步.简陋.而我们这些学员就在青岛山西南角海洋内波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理论价下的几间闲置的临时工栅里上课,天好时值,而对潜艇潜航和水下工程更具有实用就在树荫下露天上课,着重讲解包括海洋价值.因无历史资料可寻,必须首先进行现内波在内的海洋波动问题.场观洳以取得有效的观测资料.为此,我在这里有必要提到的一点是:束教授们花费了?年多时间进行研制.一心扑在教学上,考虑的全是怎样为祖国1980年.我们内波组成员手头都有一的海洋科学事业培育批人才.关于他20本苏联着名海洋学家卡曼科畸着的英年前的冤案问题,从不过问,他相信党,相'文版《海洋动力学基础》一书,作为学习参信组织,将其完全交给组织处理.在组织四_考书为便于读英文书籍尚有困难的同志处奔走多方联系之后,1979年,束教授的.阅读,内波组赵俊生同志提议,与我合作将冤案得到彻底平反柬教授的辛勤工作为其译成中文,我们便抽暇着手翻译.译稿于人行事,赢得了全所上下的尊重,曾所长对1981年初完成后,我们请柬教授审阅了全束教授更是尊重有加,关怀备至,使束教授部译稿.束教授阅后说,没想到你们弄得还在一所生活得很充实,心情也特别愉快.这真不错,并建议我们交海洋出版社出版.他时,束教授与这位行武出身的革命老干部同时提到:"要想翻译好一篇文章不是很简曾荣同志已经成了相交甚笃的好朋友.记单的,首先你的英文水平要高,而且专业水得束教授曾说"四人帮"横行时期,一些为平也要好,你才能吃透原文的意思.然后, 革命立下丰功伟绩的开国元勋都含冤而还要有好的中文水平,才能把原文的精神死,相比之下,他的这点冤屈又算的了什和意思表达准确,而不是看一句翻译一句, 么,毕竟他还活着.1979年春,束教授曾写让入越看越糊涂.比如我早年的一个学生诗一首,诗中有这样几旬:"过眼烟云往事曾寄给我一套他编译的《爱因斯坦文集》, 迁,奔腾澎湃寄华年;夜读经书不肯眠,愿我觉得他对原文的有些意思尚未完全搞为四化补余篇.''这几旬诗道出了老人发自懂就翻译了.虽然如此,但他能在劳动改肺腑的心声.由此可见.老人面对长达2O造之余,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完成这么年的冤案,不计前嫌,无怨无悔,古稀之年大的工作量,这个精神也值得我们大家仍欲奋起直追,以期挽回他应为祖国科学学习."可见束先生对别人的缺点是多么事业效力的2O年宝贵时间.地宽容,而对别人的优点又是多么地赞束教授的冤案彻底平反之后,曾所长扬.在这里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海洋动考虑到5O年代初束先生已是山东大学物力学基础》一书于1983年5月正式出版理系的二级教授,在正常情况下早该晋升后,出版社给束教授寄来了600元审稿为一级教授了.根据束教授在一所的工作费,但束教授却分文未取,而将其平均分成绩和表现.曾所长欲打报告请示上级,将送给当时在内波组工作的四个学生,他束教授升为一级教授.没有想到的是束教让学生每人去买一辆自行车,以便减轻授却当即回绝了.束教授说:"我现在工作家务劳动的压力.至今我还在想,为什么得很满意,生活得也很愉快.已经很满足束教授无论搞理论物理,还是搞气象,或了,不需要了."可见,束教授当时已经完全是搞海洋,都能短时间进入角色,并做出淡泊名利,视名利如草芥了.成绩?这应源于他坚实的物理数学功底1979年冬季,天气逐渐变冷,山下的和勇于探索的严谨治学精神.工栅已不适于上课,进修班基本结束,绝大不幸的是,正当束教授带领内波组的多数学员回到原所在研究室从事研究和成员雄心勃勃地开展内波研究,并即将取技术工作,仅留下极少数学员迁至束教授得初步成果时,1983年10月底的一场风办公室旁边一间二十平米左右的房间作寒将这位老人击倒了,从此卧病不起.1983 为教室,束先生继续讲解与海洋内波有关年10月29日晚,正好轮到我和赵俊生同的物理和数学方法问题.1980年春,科学志在青医附院束教授病榻前陪护.当晚,束先生喘得越来越厉害,可能他预感到生命已快走到尽头,再三叮嘱我们,一定要把海洋内波研究继续进行下去,他身后一定要穿着海洋服(当时海洋局系统的一种制服),其对海洋事业的热爱是不言而喻的.是晚1O时许,值班医生对束教授实施吸痰抢救,但终未挽回,于次日凌晨3时许,束教授与世长辞,我们悲痛不已.我们立即赶回束先生家中取来海洋服,给束教授穿上.束教授生前曾多次嘱其家人,逝后将遗体奉献给青岛医学院,其将整个生命奉献给科学事业的高尚品格和情操,令人肃然起敬.内波研究工作继续前进束教授逝世前.内波研究组由所直接领导.束教授逝世后,经所领导研究,于1984年初,将内波研究组划归海洋水文研究室建制,并任命我为该室的副主任,意在保证束教授所开辟的内波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当然,该室的王宗山和张延廷两位主任,也对内波组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关注.由于我作为室里的一个副主任.要承担室里的部分管理工作,加上当时内波组与水文室不在同一幢楼里办公, 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内波研究工作中去.便指定赵俊生同志具体负责内波组的研究工作.从1985年至1990年,我们共进行了4次内波专题考察.作了12个站的连续观测,不但完成了黄海内波场实测数据资料的原始积累工作,而且在理论上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内波研究论文近2O篇,其中两篇论文,还由赵俊生代表.先后两次在国际海洋学学术会议上进行过宣读和交流,为我国的内波观测研究奠定了基础.我们没有辜负束教授临终前对我们的期望.在受到束教授培训的28名学员中,除1人早年病逝,1人长期患病,2人调离海洋局系统改做其他工作外,其余的24 人.有14人先后被评为研究员和教授级高工.1O人被评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 特别在从事物理海洋学研究的17名学员中,有12人被评为研究员,5人为副研究员.饮水不忘掘井人,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倾注了恩师的心血.恩9币在科学道路上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高尚的品格.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束星北曾是爱因斯坦研究助手的论证
束星北曾是爱因斯坦研究助手的论证摘要: 束星北(19071983)教授为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在上世纪3050年代期间,他对相对论和统一场论作出过创造性的重要贡献。
在19271928年中,他曾是爱因斯坦的研究助手之事,近年来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
本文依据文献资料,特别是对束星北于1943年给爱因斯坦的信作了详细的分析,全面地论证了研究助手之事的确实性。
关键词:爱因斯坦,束星北,王淦昌,许良英2005年是国际物理年,这是2004年联合国第58届大会决定的;用如此的方式以一门学科命名世界年,在联合国历史中还是第一次。
这是为了纪念爱因斯坦1905年发表划时代的学术论文的100周年和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
对于中国人,当然很想知道与爱因斯坦直接有关的人和事。
例如,周培源于1936年至193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参加过爱因斯坦主持的相对论讨论班,广泛传为佳话[1-3]。
但是,对于束星北于1927年至1928年曾是爱因斯坦研究助手的事,知者并不多,个别人还坚决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对此,本文作一专门的探讨与论证。
1 束星北的自述1979年3月9日,束星北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在爱因斯坦身边工作的日子里’,文中叙述1927年束星北去见爱因斯坦的事。
束回忆说[4-5]:“在谈完学术问题后,我就向爱因斯坦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在他这里学习。
爱因斯坦表示,这里也没有什么好学的,但他还是热情地帮我弄到了一个研究助手的职务,每月一百二十马克的薪水,由柏林大学发给。
就这样,我开始了在爱因斯坦研究室的工作。
在这以后的时间里,我主要是继续研究我感兴趣的问题,向爱因斯坦请教。
当时,我对四维时空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就这个问题,我同爱因斯坦讨论了几次。
每一次他都进行耐心而详细的解释。
爱因斯坦叫我确认,因果律不能颠倒,时间不能倒回去,将来不能影响到现在。
”束的此文是怎样发表的呢?1979年3月14日是爱因斯坦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在我国酝釀纪念活动中,时任《光明日报》科学副刊组长的金涛,获知束星北曾是爱因斯坦研究助手的信息,即嘱该报记者宫苏艺去找束星北,向他约稿。
从爱因斯坦助手到“中国雷达之父”
束星北获硕士学位 ,随后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 , 投师世界一流的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 。
1 9 3 0 年 8 月 , 已显 露 才 华 的束 星北 被 推 荐
爱 因斯坦个子比较矮小 ,并不像我想象 中那么高 大。他穿着很 随便 ,领结 打得也不够工整。 ” 在束 星北 的表述 中,爱 因斯 坦热情地 帮他 安排 了一个研究助手的职位。“ 就这样 ,我开始 了在爱 因斯坦研 究室的工作” 。束星北说 ,在这
支 持李 政道 转 学物 理
束星北讲 , 既不用讲义 、 也不指定参考书 , 黑板上也没有可供学生抄录的工整提纲。他是用 质朴生动的语言从大家所熟知的现象,来 阐明物 理理论和思想 。“ 束老师天性率真,有时跳上讲
台 ,有 时 坐在椅 背 上 ,大发 宏论 ,侃 侃 而谈 ,一
束星北突然失踪 。开始准备与教授们商议大学西
任物 理 教官 。
一
天 ,蒋介石来 学校视察 ,校领导特 意安 二八 ”事件发生不久 ,束星北认 为国民政
抗 战胜 利后,国民党 要束星北填表加入 国 民党组织 ,否则就不发奖金 。束星北不仅 自己不 加入 ,还不准他带去的学生加入。冲突发生后, 他命学生拆掉 已安装完成的雷达 ,遭到军令部的
人 物 / R. ENW U
中 国结婚 ,此 后再 也 没 能 出去 。
约瑟 留下 很深 的印象 ,李 约瑟 将其 带 回英 国 , 在
《自然 》杂志上发表 ,束星北被誉为 “ 天下第一
成 功研 制 中国第 一部 雷达 才子 ” 。
此时的束星北 ,在爱 国心 的驱使下 开始投
束 星 北 回 国 的 时 候 ,正 值 “ 九 一 八 ”事 变
真实的束星北与真实的新中国科技事业
作为物理学家的束星北,2005年以前大概很少有人听说过。
但2005年刘海军著的《束星北档案——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以下简称《档案》)出版后,引起了人们广泛注意和评论。
不少人对一个天才物理学家湮没如此之久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纷纷各抒己见。
其中有些文人学者的观点颇为引人注目,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题为“天才需要什么样的土壤”。
该文作者认为,如果束星北不回国,“得诺贝尔奖也未可得知。
”“可惜,中年以后的束星北不能拥有这样一片土地,而他所生活的土地上,至今也没有产生一个诺贝尔科学奖。
”那些文人学者或许忽视了国内外的物理发展历史,所接触到的印象只停留在《档案》中的对束星北的描述上,诸如:“天下第一才子”和“中国现代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等等。
当然,一些媒体将束星北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也可能对这些文人学者造成了深刻的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束星北的“天才”与“土壤”问题,到近年仍然被一些文人学者提起。
例如,有人在《档案》出版十年之后,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物理学家的改造——束星北的苦难与思考》(网络转载曾用标题《天才物理学家束星北是如何陨落的》)。
该文认为,“这位天才的物理学家,还沉湎于活跃的思想火花碰撞中,等待着创造力爆发的那一刻。
但他再也等不到了……”“这是物理学天才束星北生命中永远的遗憾,更是我们民族的最大悲哀。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关于束星北是“天才”物理学家一说,只出现在刘海军这样的传记文学作品和一些文人学者的文章中。
海内外对他有所了解的物理学界的同行们,特别是与他有过直接接触的物理学人士,一般都承认束星北在物理教学方面的水平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但对于物理学研究,尽管束星北有过一些很有远见的想法,但遗憾的是未能坚持下去,因而没有作出什么有重要影响的贡献。
早在2006年7月,理论物理学家、中科院◆束星北在授课。
作为教育家的束星北令人非常钦佩作为科学家的束星北的弱点《回忆》无疑是一部关于物理学比较权威的著述,该书对物理学家的评价也可以说是代表了物理学“圈内”的主流看法。
天才物理学家束星北
天才物理学家束星北领导特意安排了包括束星北在内的几个教授接受召见,因为对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政策的不满,束星北将这次召见变成了“面斥”。
当时“一·二八”事件发生不久,束星北认为驻扎上海的十九路军和八十四师,违抗政府不抵抗命令与日军血战,是民族的壮举;国民政府与日签订“淞沪停战协定”是种妥协行为,并就“一·二八事件”中十九路军撤防一事,束星北当面责问蒋介石,一度让蒋下不来台。
话不投机,蒋留下一句“你太年轻,不懂政治”便愤然拂袖而去。
因触犯蒋介石,1932年7月束星北离开南京中央军官学校,后受聘于浙江大学物理系。
1937年“七七事变”,已是浙江大学著名教授的束星北突然失踪。
开始准备与教授们商议大学西迁的竺可桢、何增禄慌忙到各处寻找,但都没有找到,最后还是由其妻葛楚华领着,在杭州一所临时作为兵营的学校操场里找到了他。
当时,束星北已成为向社会招募的第一批义勇军战士,剃了光头、一身戎装,在杀声震天的口号声中,将刺刀一次次刺进“敌人”的胸膛。
抗战期间,浙大西迁湄潭办学。
竺可桢主持浙江大学时,聘了很多国内一流的教授:数学家有苏步青、陈建功、钱宝琮,物理学家有王淦昌、束星北、卢鹤绂、王谟显、何增禄、朱福炘,生物、植物学家有贝时璋、罗宗洛、张其楷等。
一时间浙江大学群英荟萃。
这一大批顶尖的专家学者所做出的研究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当时已经处于国际科学前沿。
1937年5月,理论物理的权威玻尔受竺可楨之邀,到浙江大学作学术报告。
束星北、王淦昌等全程陪同并就物理学的前沿问题和这位世界级的大师切磋、探讨。
波尔回国后,不断有浙大物理系的学生向他请教如何学物理、如何出国深造,因为他们想申请去欧洲留学。
波尔说,你们有束星北、王琻昌这么好的物理学家,为什么还跑到外边学习物理呢?当时的浙江大学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科学研究人才,后来竺可桢、李政道等51名两院院士全是出自抗战时期的湄潭。
1944年,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到抗战时遵义湄潭的浙江大学访问,将该校誉为“东方的剑桥”。
“雷达之父”束星北简介束星北的子女现状
“雷达之父”束星北简介束星北的子女现状束星北一家束星北别名束传保,是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雷达之父”、“中国的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研究方面有着卓越贡献和地位。
“雷达之父”束星北简介>束星北(1907.10.1-1983.10.30),江苏扬州市人。
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雷达之父”。
>1913 -1914年,束星北先生入故乡头桥安帖念四圩私塾读书;1916年,入江都县大桥镇小学读书;1919-1921年9月,入泰州明德中学;1924年7月,转入镇江润州中学高中部就读,后求学于杭州之江大学、济南齐鲁大学;1926年4月,自费赴美留学,先后在堪萨斯州拜克大学、旧金山加州大学、柏林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31年9月回国后,先后在南京中央军官学校、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任教;1978年5月,束星北被青岛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聘为研究员;1983年10月30日凌晨3时,因患老慢支和肺心病,病逝于青岛。
>束星北毕生致力于我国教育事业与科学研究,有深厚的数学物理基础,讲课富有思想性和启发性,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物理人才,是中国早期从事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研究的物理学家之一,后转向气象科学研究。
晚年,为开创中国海洋物理研究做出了贡献。
>束星北的子女现状>束星北和妻子葛楚华先后生了七个孩子,依次是儿子束越新、女儿束沪新、儿子束孝新、束庆星、束义新、束润新,最后是束美新。
>束先生曾对子女定下了一条严格的规矩:“外出学习可以,学成后必须回国。
不下这个保证,不准放出。
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爱因斯坦”束星北的跌宕人生
“中国爱因斯坦”束星北的跌宕人生
袁也
【期刊名称】《档案与社会》
【年(卷),期】2017(000)002
【摘要】他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天才的科学家,他是中国近代理论物理学的泰斗、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的启蒙老师,而他的晚年却在青岛扫厕所,一个人扫几十个厕所,一扫就是十几年……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袁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12.1
【相关文献】
1.试析爱因斯坦人生哲学观--《爱因斯坦文集》读后 [J], 黄黎明
2.束星北曾是爱因斯坦研究助手的论证 [J], 王伯年
3.一位矢志于新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的美国人——李敦白的跌宕人生 [J], 管永前;
4.试析爱因斯坦人生哲学观——《爱因斯坦文集》读后 [J], 黄黎明;
5.“中国第一商贩”的跌宕人生 [J], 刘志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的爱因斯坦-束星北阅读理解附答案
中国的爱因斯坦-束星北阅读理解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的爱因斯坦——束星北张再生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春天,海滨某军港,一派严肃、紧张的气氛。
原来这里正在进行航天事业的一项重要试验:卫星回收工程。
按照测算,卫星将于2分钟后落入眼前的水域。
人们一个个屏住呼吸,两眼直瞪着蔚蓝的天空。
2分钟后,“飞物”突然从天而降,落入大海,水柱冲天。
快艇迅速劈波斩浪,去迎接这“天外来客”。
顿时,岸上、船上的官兵和群众情不自禁地又跳又叫,欢声雷动。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测算卫星落点而熬过许多不眠之夜的首功之臣束星北教授。
束星北出生于江苏邗江。
其父束日璐曾是南通张謇实业集团的知名人士。
束星北自幼聪明好学,才智过人,童年入私塾,深得秀才老夫子魏楚翘钟爱。
1924年束星北以优良成绩考取三江大学。
两年后又远渡重洋,入美国拜克大学读书。
身在异邦,束星北克勤克俭,矢志苦读。
当时,他父亲是实业巨子,生母家是江都望族,可他却谢绝长辈们的.经济资助,搬住在美国三藩市同乡会馆内,与工人们一道参加体力劳动,挣得收入以支付学费。
束星北畅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1929年,他对爱因斯坦相对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几近一年,他屏绝人事,埋首书斋。
智慧之树骤然开放出奇葩——研究“相对论”的两篇论文脱稿了。
探索神秘未知世界的热望,化开了层层坚冰,“四维时空”的科学课题又如一盏神灯在远方闪烁,导引他走向新的境界,去寻找当代物理大师爱因斯坦。
此时的爱因斯坦已是如日中天,蜚声全球。
他身材矮小,仪容和蔼。
对于这个来自东亚的门徒,他一见如故。
他们通宵达旦畅谈,大师赞誉了束星北的两篇论文。
不久,大师从柏林大学替束星北争得经费,物理界的巨星和新星合作了。
作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助手,束星北工作一年,进步更快,造诣更深,硕果累累,从多方面发展了“相对论”。
更大收益是,束星北继承了大师“自由平等讨论的波尔学风”。
由于希特勒排犹之风日盛,爱因斯坦被迫离德,束星北经大师安排,于1929年10月转到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继续研究,在天体物理方面颇有创见,获博士学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庸恒1979年,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需要计算弹头数据舱的接收和打捞最佳时限,但却苦苦找不到相关的专家学者。
危急关头,有人推荐了一个老头过来。
上面为此拨款100万元,可是这个老头却分文没要,凭借着一支笔,一摞纸,准确无误完成任务。
航天界轰动一时!这个老头,就是任山东大学教授、被称为我国“无线电之父”的著名物理学家束星北,时年73岁。
束星北是谁?翻开束星北的履历,我被吓了一跳!早年束星北先后在美国拜克大学、加州大学,后在德国爱丁堡大学攻读物理学,并担任爱因斯坦的研究助手一年。
后束星北进入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师从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达尔文(进化论创始人的孙子)。
1931年,束星北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任物理学院助教,参与研究狄拉克方程,那时候的他,站在世界物理学术前沿,时年25岁。
1931年,束星北归国,归国后,任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束星北在浙大物理系任教期间,物理系的学生想申请去欧洲留学,于是写信给了当时理论物理的权威导师玻尔(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结果远在丹麦的玻尔真的回信了,说:“浙大有束星北这样的世界超一流物理学家在,你没有必要来欧洲留学。
”束星北的学生说:束先生讲课既不用讲义,也不指定参考书,黑板上也没有可供学生抄录的公整的提纲,他常以启发、引人深思的方式,使用生动质朴的语言,着重、深入地讲透基本物理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理解整个理论框架。
他举止不修边幅,说话非常随便、直率,喜欢在教室里到处走动,还爱坐在课桌上高谈阔论。
他不止对待学术认真,对待学生,也十分负责。
当时化学系有个学生,选修物理,常来听束星北的课,束星北发现了他在物理学方面的天赋,劝他主修物理,在束星北的强烈支持下,这个学生放弃了本来专业,转到物理系开始学习。
这个学生的名字,叫做李政道!1972年,已是诺贝尔奖得主的李政道回国,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待,周恩来总理对他说:中国科学事业不够发达,能不能从国外请一些教授来中国?李政道说:为什么要从国外请?我的老师束星北,他的科学造诣不亚于国外的著名科学家。
话一说完,周恩来沉默了。
那时的李政道不知道,他的恩师,中国物理方面第一人,此时正在青岛扫厕所,而且这一扫,就是十几年。
上个世纪三石十年代,束星北与后来成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王淦昌一起,是浙大物理系的两颗明星,被誉为浙大物理系的“双子星座”,照亮了那个年代的中国物理界。
而束星北与当时许多的大师一起,共同把浙大打造成了“东方的剑桥”,享誉全世界。
束与王二人无疑是那个时代的中国物理学大师,他们不但在科学研究上成果卓越,还创造了中国物理学的一代学风,建立起中国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的基础,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闻名中外的人才: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长吴健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核武器实验创始人之一程开甲。
李政道多年以后回忆起恩师,这样说道:束老师帮我建立了我对整体物理的了解、认真、和自信,使我受益一生;我的一生和他对我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我最早接受的启蒙光源来自于束星北老师。
程开甲说:在那个时代,像束星北这样集才华、天赋、激情于一身的教育家、科学家,在科学界是罕见的。
束星北治学认真,认真到较真,认真到不近情面!1952年,山东大学邀请著名物理学家王竹溪先生来校作学术报告。
王竹溪是我国著名的热力学家、教育家、文字学家。
30年代初就在清华研究院跟周培源先生研究湍流理论。
以后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福勒。
福勒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的老师。
王竹溪1935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先后任教于国立西南联大、清华大学。
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那时的王竹溪,代表了国内物理学的权威。
王竹溪作报告那天,山东大学大众礼堂座无虚席。
物理系、数学系的专家、教授早早就到场了,学校领导也来了。
王先生的报告内容广泛,涉及卡诺热机运行、平衡状态下的压缩气体、热的气体运动等高深专业知识。
为通俗易懂起间,王先生在报告中时不时地穿插一些国际上有关热力学的最新动态和争论。
他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写出一些重要的公式和概念。
报告进行到大约50分钟的时候,忽然从下面跳上来一个人。
此人不做任何解释或开场白,二话不说直接走向讲台,夺过麦克风,双手往讲台一撑说:“我有必要打断一下,因为我认为王先生的报告错误百出,他没有搞懂热力学的本质。
”说着话,他捏起一支粉笔,一边在王先生几乎写满黑板的公式和概念上打着叉,一边解释说错在哪里。
人们瞠目结舌。
最难受的是王竹溪。
他呆呆地站在那,眼看着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
而自己此刻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一时间面红耳赤。
会场主持人不知如何是好。
会场一阵骚动。
有人不时地发出唏嘘声:“束星北,束星北”。
然而,束星北好像压根就没有看到这些情绪和反应似的,丝毫不在乎别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就这样,束星北一口气讲了40分钟,期间王竹溪一直尴尬的在那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王竹溪是周培源的大弟子。
据说他回到北京后,曾当面到周培源面前哭诉。
兴冲冲地应邀去作报告,结果却被人当场打断,众目睽睽之下再一一予以纠正,这无异于当众羞辱。
山东大学的领导也认为此事既有损王先生的面子也有损于山东大学的名声。
于是专门找束星北谈话。
谁知束星北却说:“有些东西他没从根本上讲通,我自然看不下去。
过去的大学都是这么做的。
”一句话堵得领导没话说。
建国之初,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受到污蔑,欲寻短见,恰巧被清晨出门的束星北发现,救了下来!得知真相的束星北气愤至极,性格刚烈的他,当即雇了一辆车,直奔浙江最高权利机构——杭州市军管委,指名点姓要见军政委。
一见到军政委,束星北就发起了大炮脾气,大骂:你们知道苏步青是什么人吗?他是国际上都知名的大数学家,你们竟然敢这样对待他!就这样,苏步青的事得到妥善处理。
后来院系调整,苏步青调任复旦大学任教,并获得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后加入共产党,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并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全国政协副主席。
若没有束星北,便没有后来的苏步青。
作为科学家,束星北有自己坚定而独立的信念,他从来不人云亦云,盲目接受前人观点。
无论身处何时他总是不忘科学家的质疑与批判。
他这种鲜明而强烈的个性使得他就像一头“闯进了瓷器店里的猛牛”,动辄就与现实发生激烈地冲撞,因而显得“不合时宜”,有时候,也让自己头破血流。
1950年,束星北在山东大学任教,当时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苏联“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的热潮,束星北嗤之以鼻;你们教辩证唯物主义,我就教牛顿、爱因斯坦主义!他时常在一些场合发表自己的不满:学生不是政治家,大学不是党校,谁要做政治家,就应该去专门培养政客的学校。
他大骂不爱学习,热衷运动的学生是“ 笨蛋”、“草包”、“狗屁不通”。
结果,学校不让他上讲台讲课了。
1952年,院系调整,老友王淦昌邀请他到中国科学院搞研究,但束星北不屑加入,他说:中国科学院有些人属于“政治学者”,非科学家气质多一些,我看不惯!1957年以后,中国科学院成了当时科学界唯一的避难所,而身处局外的束星北,却无处藏身。
在山东大学,为了把躁动不安的学生拴在课桌前,束星北不断向学生灌输牛顿、爱因斯坦、海博森、狄拉克、玻儿等科学家成名的故事,他不时用竺可桢时代的浙江大学的学风、学制和学子精神来激励他们。
他说:如果学生和老师都去做政治家、理论家,那么,社会主义建设谁来搞?共产企业谁来建?大炮坦克谁来造?量子力学、相对论,或尖端的科学谁来研究?他特立独行、宁折不弯的性格,终于给他和他的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1958年,束星北被定义为“极右分子”和“历史反革命”份子,被停职反省。
性格刚强的束星北并不屈服,用毛笔写下告示:请勿进门,公民住宅神圣不受侵犯——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第70条。
可是,这怎么能挡得住那个年代的造反分子呢?他被抄家了,全家人被赶到院子中,他手里拿着一本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企图捍卫自己的权利。
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那时他的工资从840元每月被降到只有20元(当时毛泽东之后400元工资),20元,束星北要养活没有工作的妻子和他的七个孩子,一家人生活的捉襟见肘,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蹲。
1958年,束星北被管制三年,编入劳动人民大军修水库,在那个饥饿的年代,他一直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
之后有段时间,束星北被分配到青岛崂山附近进行劳动改造,当时束星北年过半百,无法承受那么大的劳动强度,经常昏倒。
有一次他饿的受不了,到一个农田去偷地瓜吃,被农民发现,当时他头发蓬乱,泪流满面,已没了一丝知识分子的样子……1960年秋,水库修好后,束星北被发配到青岛医学院继续接受改造,主要工作是扫厕所。
1960年,他发现自己曾经的一批物理学家老同事,老朋友全部联系不上了,于是他感到:也许他们正在进行核试验。
当年在浙大任教期间,他听说了原子弹的爆发,束星北意识到,中国如果没有原子弹,便不能在世界上立足。
于是,他和当时的几位教授一起开了一门课,把他在国外学到的核物理知识教给了当时的学生,当时的学生,很多都未后来中国原子弹的爆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束星北渴望加入到这样的队伍当中去。
于是,他开始认真改造,认真刷厕所。
并利用自己的一切科学知识与技能,积极改造。
他修遍了当时全国都没有人会修理的进口设备:X 光机、心电图仪、脑电图仪、超声波设备等;甚至连变压器、锅炉、水塔、汽车和食堂用的鼓风机以及邻居的收音机,也在他的修理范围之内。
1964年,还在改造中的束星北得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举国欢腾,谁也不曾想到,在青岛医学院的一个厕所内,一位苍老的科学家正蹲在地上,双手捂着脸,嚎啕大哭,撕心裂肺……作为世界上最顶级的物理学家,为了学术穷极一生,却不能参与自己国家的核分裂项目,其心情可想而知……改造之余,束星北不忘科研工作,坚持写了数篇相对论的论文,可惜当时以他的政治身份,这些论文是绝对不允许发表的,束星北气愤之下,一连写了数万字关于“如何刷厕所的论文”……时代之悲哀,科学之悲哀。
束星北的女儿回忆,1971年1月的一天,头天晚上下了一场雪,束星北的女儿来看望父母。
他远远的看到一个人正伛偻着身子在扫雪,一身黑棉衣棉裤,在白雪世界中分外醒目。
她意识到那时自己的父亲,走过去,发现果然是他。
显然他一大早就起来了,从他的身后,一条长长的路已经被扫了出来。
走近时他才发现,路两旁的雪地上,竟是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和演算符号。
束星北经常在学校操场或球场上“做作业”,常常写满,然后擦掉。
大地是黑板,扫帚是他的笔,苍天是他的学生。
不合时宜的束星北,孤独到了极点!束星北有个儿子在部队做军官,因为束星北的原因,本来准备要提拔的,结果直接被赶回了家,大好前程就此毁了,儿子因此一直不肯原谅束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