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专题训练---物态变化 附答案学生版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训练——物态变化2

(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训练——物态变化2

2020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训练——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0湘潭,3)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约40℃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0gC.教室门的高度约2mD.家用台灯的额定功率约1000W2.(2020湘潭,16)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A.该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为60℃C.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D.该物质在B点时全部变成了液态3.(2020湘潭,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温度计是连通器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根据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制成远视眼D.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建人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4.(2020河北,15)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mmB.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00kgC.正常人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D.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7℃5.(2020陕西,4)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超市里用冰块给食材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B.水银体温计是利用玻璃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D.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6.(2020长沙,23)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线属于可见光B.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D.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把水银甩下去7.(2020长沙,25)我国很多的民间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谚语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小小秤砣压千斤﹣﹣等臂杠杆B.摘不到的镜中花﹣﹣光的折射C.墙内开花墙外香﹣﹣扩散现象D.下雪不冷化雪冷﹣﹣凝固放热8.(2020株洲,4)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了一层水雾,影响视线。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的气态二氧化碳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D.自然现象“雪”、“霜”、“冰雹”都是凝华过程2.夏天扇扇子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扇出的风是凉的B.能使空气温度降低C.加速人身上汗液蒸发,蒸发时吸收人体上的热量D.扇子扇走了热空气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⑴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⑴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⑴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⑴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1)(3)C.(2)(4)D.(3)(4)4.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⑴;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⑴,现测得气温为17⑴,那么室内实际气温是()A.18⑴B.20⑴C.17⑴D.25⑴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6.下列有关生活谚语解释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是水升华吸热形成的D.“下雪不冷,化雪冷”,雪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7.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8.小昌同学在26⑴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⑴B.先下降,后上升到26⑴C.低于26⑴D.等于26⑴9.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致敬抗疫英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银温度计的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B.用酒精擦拭消毒后皮肤发冷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热量所致C.喷酒消毒剂后,离得远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长时间穿着防护服,眼罩内的雾气是由于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10.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用时8minC.第10 min时处于固态D.熔化过程内能不变11.夏天用同样多的0⑴的冰和0⑴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汽水瓶容易接触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吸热D.两者效果相同12.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二、填空题13.加热材料A,温度一直低于其熔点,一段时间后,A质量不变,体积减少.此过程中A处于(选填“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依据公式,A的密度(选填“增大”“减少”“不变”).14.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2020中考物理 专题1.3物态变化(含解析)

2020中考物理  专题1.3物态变化(含解析)

三、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19·抚顺)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A B C DA.初春,晨雾弥漫B.盛夏,河床干枯C.晚秋,朝露晶莹D.严冬,霜打枝头【答案】B【解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B、河床干枯是水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正确;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C错误;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D错误。

2.(2019·自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答案】C【解析】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

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错误;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3.(2019·郴州)如图所示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可判断()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的熔化时间是5minC.海波的熔点是50℃D.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答案】C【解析】解:(1)由图象可知,海波从第5分钟开始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50℃,约到第8min 时熔化完成,则熔化过程持续了约8min-5min=3min,故AB错误,C正确;(2)海波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4.(2019·常德)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放出大量的热B.图甲是水沸腾时的现象C.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是液化形成的D.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答案】C【解析】A、水沸腾时要继续加热,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沸腾需要吸热,A错误;B、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错误;C、沸腾时不断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后的小水滴,故C正确;D、水的沸点高于60℃,因此不能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专题训练物态变化

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专题训练物态变化

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叫做温度。

常用单位摄氏度(℃)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2)使用方法:【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在使用上的不同之处:(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固态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液态2.晶体和非晶体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1.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和液化的两种方法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提示】物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图:本章中考热点主要有: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晶体熔化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探究、液体蒸发规律以及影响蒸发的因素、物态变化过程的吸放热、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1.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并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并估测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还应注意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以及温度估测。

2.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1)属于液化现象的有:秋后早晨露珠、从冰箱拿出的物体冒白气、冬天浴室玻璃墙壁上出现的“雾”、冬天汽车玻璃上的“雾”等。

(2)属于升华现象的有:干冰的利用、樟脑片的利用、灯管和灯泡发黑现象等。

(3)属于凝华现象的有:霜、雪、雾凇、冬天窗花等。

(5)汽化特点: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沸腾只有在达到沸点时继续吸热才可以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

3.晶体熔化规律物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对晶体来说,有固定熔点,熔化时固、液共存,物质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2020中考人教物理:物态变化训练及答案

2020中考人教物理:物态变化训练及答案

2020中考人教物理:物态变化训练及答案*物态变化*1、小丽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几种常见物质的比热容A.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降低相同的温度,铝块放出的热量多B.水和酒精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温度变化相同,则酒精比水质量多C.质量相等酒精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末温相同,则酒精初温较高D.冰块和铜块放出相同的热量后,铜块末温较高,则铜块的初温较高2、炎热的夏天,柏油马路会变软,这是因为()A.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开始熔化 B.柏油的硬度不够C.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开始变软D.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开始变软3、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有大量“白气”冒出,这种现象属于()A.液化 B.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4、如图所示,将干冰放入装有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5、在探讨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在学校里的活动状态进行类比。

比如以同学们课间在教室里的活动状态类比()A、固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 B、液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C、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D、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分子的活动状态6、下列物质中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萘、雪花、食盐 B.铁、玻璃、水晶C.松香、蜡、沥青 D.沥青、海波、冰7、小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m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 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D.由于水已经烧开,停止对水壶加热,壶嘴上方也会一直冒“白气”8、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A.厨房蒸笼旁的“白汽”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9、关于厨房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划燃火柴,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使火柴头温度升高B.电饭煲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电能C.天然气炉上的铁锅热得烫手,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使锅温度升高D.炒菜时能闻到菜香味,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10、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钨铜铝锡固态酒精固态氢熔点/℃-39 3410 1080 660 232 -117 -259A.在-265℃时,氢是固态 B.可用铝锅炼锡C.在很冷的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 D.1080℃的铜一定是固态11、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①吃冰棒解热;②烧开水时冒“白气”;③夏天湿衣服晾干.④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2、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13、为了尽快晒干湿衣服,人们通常把衣服挂在通风、向阳的地方,这是为什么?14、火山爆发是近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吗,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0年中考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使用冷暖空调的密闭轿车玻璃上,无论盛夏还是严冬,都有小水珠凝结.实际情况是()A.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B.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内表面,冬天凝结在外表面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外表面,冬天凝结在内表面2.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A.B.C.D.3.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B.烧水时,壶嘴上方冒的“白气”C.冰糕在嘴里化成水D.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4.火山爆发喷出的炽热岩浆温度可达1200℃,岩浆流入海水中会在海面附近产生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形成的原因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B.海水遇到炽热的岩浆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高温岩浆液化形成的小滴聚集在一起形成的D.海水遇到炽热岩浆汽化形成的高温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又遇到低温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的5.家庭用的寒暑表的变化范围是()A. 0℃~100℃B. 0℃~100℃C. -10℃~100℃D. -30℃~50℃6.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爽,是因为()A.水液化吸热B.水液化放热C.水汽化吸热D.水汽化放热7.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的水温相比()A.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一样高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8.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是______ 与______ .火箭的燃料氢就是用 ______ 的方法使它液化的,液化后的好处是 ______ .9.夏天,当我们从游泳池上来后,风一吹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身上的水的________,而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从人体吸收________,使人体的皮肤温度________,所以感到凉爽.10.温度是表示物体的 ______的物理量.11.如图所示,盛夏将一块固态金属“镓”放在手心,很快______ (选填物态变化名)成了一颗银白色的液滴,因为其熔点为29.78℃,也说明它是 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12.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的水蒸气发生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______ 很多热量,使 ______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13.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如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_.根据下图所示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情况,提出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中的两项:①;②.14.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结冰了,但菜缸里的盐水没结冰。

2020届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2020届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专项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一本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cm B.正常人心跳的频率为75HzC.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37℃D.一名中学生跑完100m的时间约为8s 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B.晶体和非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C.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D.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其原因是A.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水的沸点高于纸的着火点B.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C.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温度高于纸的着火点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近年来,世界大范围传染病时有爆发,所以在我们注重个人卫生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一些器械进行消毒,避免交叉传染。

现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在沸水中煮 B.在酒精灯火焰上烤 C.用酒精球擦 D.用自来水冲5.夏天用同样多的0℃的冰和0℃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汽水瓶容易接触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吸热D.两者效果相同6.在同一个教室,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直接用扇子扇,则温度计的示数情况又如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不变,后者变小 B.前者不变,后者变大C.前者变小,后者不大 D.前者变小,后者不变7.为了浇铸一个铜像使用材料是铜,则此过程物态变化()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无法判断8.被水蒸汽烫伤往往比被开水烫伤还严重,这是因为A.水蒸气液化放热 B.开水不容易散热C.水蒸气含的热量多 D.问有体验的同学去9.下列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A.做水的沸腾实验时,不可以用寒暑表代替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B.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可以离开液体读数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紧贴容器壁或底D.控制温度在50−60℃之间比较好的方法是水浴加热,可用体温计控制水浴温度在50−60℃10.如图是用天然气烧开水的场景,在加热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然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B.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激烈C.壶嘴上方“白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加热过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11.寒冷的冬天,窗户的玻璃上形成了美丽的“冰花”,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12.关于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一定熔化B.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C.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13.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A.用自来水加以冲刷 B.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C.用酒精棉球擦洗 D.用火焰烘烤14.使装水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A.烧杯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B中水能沸腾B.烧杯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B中水不能沸腾C.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D.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一起沸腾15.春节期间,小雪在家中帮助妈妈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她锅里的水量太少了,于是,小雪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冷水。下面四幅图像中,最能大致反映整个烧水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是()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6.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随着《舌尖上的中国Ⅱ》的热播,各地的名吃吸引着众多的食客,特别是四川的腊肉、香肠受到人们的青睐,重庆的火锅更是以麻、辣、鲜、香吸引着众多食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火锅味,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B.腌制腊肉需要一段时间,说明固体之间的扩散没有气体之间的扩散快C.灌制好香肠后,要晾在通风的地方,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D.往火锅里加入食材,食材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食材的内能17.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B.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C.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D.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18.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记录明显错误的是第6min的数据B.从第4min起,水不再吸热C.若第8min后继续对水加热,水温将保持不变D.实验时,水的沸点是100℃19.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不正确的是A.石蜡是非晶体B.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C.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D.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20.如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020届初三中考物理复习 物态变化 专题练习 含答案

2020届初三中考物理复习  物态变化  专题练习 含答案

物态变化1. 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是50 ℃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 ℃C.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D.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2. 要给温度计消毒,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 B.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用自来水冲洗 D.在沸水中煮两分钟3. 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4. 下列物态变化不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A.太阳使积雪熔化 B.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油C.把白糖加入水后溶化成糖水 D.春暖后,江河中的冰化成水5.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A.晶体的熔化过程 B. 晶体的凝固过程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6. 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蒸发需要吸热,沸腾时温度不变,因此不需要吸收热量7. 图中,小敏同学做“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她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入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小敏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有关A.水的温度 B.水的表面积C.水上方的空气流速 D.上述三个因素都8. 对于烧开水时看到的“白气”,正确的说法是( )A.这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这是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C.这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是水蒸气凝固成的小水珠9. )某一晴朗无风的早晨,一架喷气式飞机正在“作画”,使天空出现奇异“云彩”,如图所示。

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痕迹,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专题训练---物态变化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攀枝花市冬季最低气温
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放热的是()
A. 冬天晨练的人们不断呼出“白气”
B. 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 寒冷的冬季,雪人慢慢变小
D. 利用冰块防止食物烂腐烂变质
3.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夏天刚开始吃冰棒时会感觉“粘”舌头,这是舌头上的水遇冷凝华造成的
B. 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C. 用久的灯泡壁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先熔化后凝华
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模糊”,这是液化现象
4.如图分别表示在“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B.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C. 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
D. 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
6.寒冷的冬天,小明在晨练时看到一些现象,下面是他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 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 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是升华现象
C. 路边地面上薄薄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D. 屋檐下悬挂的冰柱,是汽化形成的
7.下列有关生活中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 衣柜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变小的,是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B. 晶体和非晶体区别在于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C. 体温计在测量体温时为了读数准确,不能体外取出读数
D. 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8.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是()
A. 开始计时,晶体开始熔化
B. 第25min后,晶体开始熔化
C. 温度达到80°C时,晶体开始熔化
D. 温度达到50°C时,晶体开始熔化
9.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液化
B. 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华
C. 水蒸汽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液化
D. 水蒸汽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凝固
二、填空题(共7题;共17分)
10.图甲为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

由于操作错误,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大于100℃,他的错误是________。

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____。

11.我国在研制舰载机时用到了先进的3D激光打印技术,包括打印钛合金机身骨架及高强钢起落架等。

其中的关键技术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高强钢等金属材料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这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金属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2.妈妈刚刚洗完衣服,她想让洗完的衣服快点干,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帮妈妈想到办法吗?________
13.厨房中有许多与物理有关的知识:炒菜时加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高温下很容易________;被沸腾的油喷溅到比开水伤得厉害,是因为油的________比水的高.
14.冬天的夜晚,当地表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由于________现象窗玻璃上会形成冰花;冰花在窗户玻璃的________(选填“内”或“外”)侧.
15.如图所示,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底部微微加热,可以看到固态碘变成________,这是
________现象.停止加热后,可以在烧瓶壁上看到________态的碘,这是碘的________现象.所以存放碘的容器一定要加盖密封,是为了防止因碘的________而造成的损失.
16.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烧杯中装入100mL水,其质量是________ kg.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这些水从20℃加热到沸腾,需要吸收________ J的热量.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开水的温度________(升高/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3分)
17.小明同学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A组同学测出的水温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 ℃。

(2)B.C两组同学得到如图乙所示中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不同。

(3)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C
二、填空题
10.【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99℃
11.【答案】熔化;不变
12.【答案】答:想让洗完的衣服快点干,将湿衣服放在向阳、通风处,并将衣服展开;
原因是将湿衣服晾晒时放在向阳处,提高温度加快蒸发;放在通风处,由于空气流动从而加快蒸发;将衣服展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蒸发.
13.【答案】升华;沸点
14.【答案】凝华;内
15.【答案】碘蒸气;升华;固;凝华;升华
16.【答案】0.1;3.36×104;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17.【答案】(1)91
(2)质量
(3)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