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班化环境下“对集体平行教育作用”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小班化环境下“对集体平行教育作用”的认识

发表时间:2018-01-31T09:34:04.94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9月下作者:翁竞燕

[导读] “平行教育作用”是伟大的教育家马卡克连柯提出的“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的教育原则。

摘要:通过小学小班化的实践,笔者“对集体平行教育作用”有四点认识:其一,理念的建立与执着,可培育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其二,情感的投入与感化,可培育集体的凝聚力和激励力;其三,环境的熏陶与启迪,可培育集体的制约力和规范力;其四,自主的体验与塑造,可培育集体的内驱力和自省力。有了此认识,再由团体去教育与影响集体中的每一成员,收效甚好。

关键词:小学小班化;对集体“平行教育作用”;认识

“平行教育作用”是伟大的教育家马卡克连柯提出的“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的教育原则。其含义是,教师在全部工作中,首先是教育与培养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去教育集体中的每一成员。这个原则强调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集体,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培养集体的工作上。不只放在个别学生身上。建立起健全的班级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它的影响力是班主任个人的教育和影响所无法比拟的。随着我校在小班化环境下科研课题的探索,笔者对“平行教育作用”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体会:

一、理念的建立与执着,可培育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在班集体中,如果班主任尽管想尽办法,去过分强调做不好怎样惩罚,容易使学生产生隔膜,甚至是一种惧怕,不是自觉的去遵守纪律,而是做样子给你看,是怕受到你的惩罚,特别是你不在场时,他们会错误地意识为其行为不用向谁负责而为所欲为。不让学生这样想:“我怎样做才不受到批评。”而是通过理念的建立与执着:“我是某班的学生,我怎样做才能使班集体更出色。”强化这些意识,使孩子们去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对待班级体,相应的即是班主任在场与不在场一个样。如果人人都意识到,他个人的行动不只是对教师负责,而是要对自己的集体负责,他们就能在自觉地,甚至无意识中遵守学校纪律,认为我为集体争光,集体光荣我也脸上有光。当这个学生集体形成以后,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教育着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这样的集体也使班主任的工作事半功倍,因为教师的意图已变成集体的意图,两股力量汇合在一起,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学校大集体中,德育不是轰轰烈烈的运动,而是优良校风的形成、保持,行为习惯的养成,如课间操结束了,学生以班为单位退场,队伍始终安静整齐,课后的休息时间学生或在教室或在走廊自由活动,听不到吵闹喧哗声音、看不到奔跑追逐现象。这种文明有序的行为教育专家把它称为高水平的行为倾向。这一切都不是搞一两场整顿或是靠说教、管束,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深入细致、持久的工作。而这种严明有序的校园秩序,配以整洁、窗明几净的卫生保洁工作及楼道美丽的精心设计,画廊、宣传橱窗的布置,操场四周校园文化的宣染,优秀学生风采的张贴,所构成的“每一堵墙都能说话,每个角落都能育人”的校园环境,都以无形的、间接的、陶冶的方式铸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形成稳定安详和美的心态,这种长期的熏陶过程就是一种塑造,德育的实效、优良的校风犹如水到渠成,而它一旦形成,本身也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产生暗示作用,具有约束力、激励力和同化力。人生来就具有的内在的自我实现趋向,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得以发展,新的成员进入学校,他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尚也很快会被学校优良风气所同化,由初始的顺从到自愿、自动的参与,培养了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二、情感的投入与感化,可培育集体的凝聚力和激励力

学生最先渴望见到的是教师的亲切态度,应让学生尽早感觉到,教师会公正地处理班集体中的各种事物,使他们觉得会在集体中得到公正的待遇。

在小班化的集体中,做心理实验,更容易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我把301班25个学生,连续五天每天都对他们进行数学测验。每次测验的成绩超过班集体平均分的,都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全班同学的掌声并奖励小红花,低于班集体平均分的都受到教师和同学批评或指责。实验结果是:受到表扬的学生进步显著,聪明的孩子从批评中得到的帮助跟从表扬中得到的帮助一样多,但能力及学习暂时落后者却对批评反应很差,他们迫切需要表扬。

此实验启迪我们:每个心理正常的学生都渴望能够得到集体的关怀和爱护,渴望能够在同学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他们渴望“真正”归属于一个良好的集体,并在其中“给予”并“获取”。批评与表扬如果处理得适时、适当,都是对我们学生的一种关爱。我们老师通过情感的投入与感化,培育了集体的凝聚力和激励力,再来利用班集体的“平行教育作用”,我们深深体验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作用。

同时,我们特别注意避免单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要求教师情感的投入与感化更要观察到学生思想、行为、情趣的变化。我们组织教师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取得成功的案例:面对班里学生彩色笔不见了这种情况,作为教育者,既不能简单地把萨沙的行为看成是“偷”,公开进行处理(这孩子可能会因此一辈子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又不能因儿童年幼、心里承受能力弱而不对儿童的错误进行教育,怎么办呢?苏霍姆林斯基对于萨沙的行为始终用了一个“拿”字。这个“拿”字既是教育者的爱心,体谅和宽容的体现,又是一种恰当的教育方式,它的使用,一方面使同学把萨沙的行为和“偷”区别了开来,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萨沙;另一方面又为萨沙主动改正错误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使教师更深刻地体会到:对于少年儿童的问题,不要简单机械地套用“成人世界中的观念和原则”,而是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以教师之“爱心”和特殊的方式,从而培育集体的凝聚力和激励力。

情感的投入来培育良好班集体还必须靠老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传与身教结合。例:著名的小学特级教师王企贤曾深有感触地说过这样一件事:过去,他在上课板书的时候,总习惯地把粉笔顶端的坚硬部分折断,并随手扔在地上,不料,有一次,几个学生到黑板前演题时,也都不约而同、动作熟练地把粉笔头折下来扔在地上。以后,他无论在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十分注意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三、环境的熏陶与启迪,可培育集体的制约力和规范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发展儿童的思维,这首先就是发展他看见和观察的能力,就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来丰富他的思想。

阎德明的《现代学校管理学》中指出:良好的文化行为用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环境又称之为“第二教师队伍”,是一种“隐形课程”。一个赏心悦目、和谐奋进的校园环境,将起着调节师生紧张脑力劳动的心态和情绪,提高脑力活动的效果,使人受到美的熏陶,产生奋进的力量的作用。

我们根据小班化学生人数少,剩余空间大的有利条件,每班一个大橱柜,把班中所有的教学用具及卫生工具,整齐有序地摆放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