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诗词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代诗词诵读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代诗词诵读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代诗词诵读练习题练题一请朗读以下诗句,并写出它的上下文:1.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练题一答案:1. 这是屈原的《离骚》中的一句诗句。

上下文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意思是诗人心情愉悦,但君王并不了解他的心情。

2. 这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诗句。

上下文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3. 这是李白的《登高》中的一句诗句。

上下文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诗人表达了他具有过人才华和坚强意志的信心。

练题二请解释以下古代诗句的意思:1. "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练题二答案:1. "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句诗出自唐代杜甫的《望岳》。

意思是只有身临庐山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壮丽景色和魅力,远远看到的不足以展现它的真实面貌。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句诗出自宋代王勃的《滕王阁序》。

意思是夕阳余晖和孤独的鹜鸟一同飞翔,秋水、天空和大地融为一体,形成无边无际的景色。

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句诗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意思是诗人问心爱的人是否也有像江水一样深情而流动的愁绪,正如江水永不停止地向东流动一样。

练题三请给以下古代诗句选择合适的标题:1. "大漠孤烟人寂寂"2. "白日依山尽"3. "明月别枝惊鹊"选择题:A. 壮丽的自然景色B. 忧郁的离别之情C. 寂静的大漠风光练题三答案:1. "大漠孤烟人寂寂" - C. 寂静的大漠风光2. "白日依山尽" - A. 壮丽的自然景色3. "明月别枝惊鹊" - B. 忧郁的离别之情以上是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代诗词诵读练习题的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赏析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朝代】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朗读节奏划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⑵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东北。

源出宝兴县北,东南流经雅安、洪雅、夹江等地,到乐山汇大渡河,入岷江。

⑷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省犍为县,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乐山县志》谓当指四川省乐山县之嘉州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清溪在黎头峡之上游。

一说指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唐代州名,属剑南道,治所在巴县,即今重庆市。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主题思想】《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通过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作者】杜甫【朝代】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朗读节奏划分】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⑴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⑵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⑶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满分100 分)姓名得分一、古诗文默写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1),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3),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7),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8),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9)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10)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11)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1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4),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6),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7),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8) 回乐烽前沙似雪,(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9) ,秋风吹散马蹄声。

(20) 河流大野犹嫌束,(21) 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22)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23) ,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24)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25)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26)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27)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28) ,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29) 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30)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章》)(31) 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32) ,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33) 淫慢则不能励精,。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主要描述了一幅什么图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感情?【答案】( 1)潮水上升,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广阔,正是顺流行船,一叶白帆恰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画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处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分析】【剖析】( 1)注意这两句诗描绘的光景有:江潮、江岸、船帆,注意形容词和动词“平”“阔”“正”“悬”,既然题目要求描述画面,就要在脑筋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适合、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如:潮水上升,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广阔,正是顺流行船,一叶白帆恰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画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2)联合诗歌最后两句剖析,能够看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处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 潮水上升,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广阔,正是顺流行船,一叶白帆恰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画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⑵ 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处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评论】⑴ 本题考察描述诗句情形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好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第一要剖析诗句中的意象和境界,并在脑筋里想象这样的境界,而后再联合诗意进行描述。

描述的语言必定要适合、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 本题考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感情,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绘的光景特点上推测,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感情的句子理解,三是联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阅读下边的诗歌,达成后边的题目。

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任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顾?(2)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答案】( 1)任意(2)诗句运用了对照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盼望摆脱约束,神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请你将五,六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和愿望?【答案】(1)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2)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

开:打开,开启。

轩:窗户。

面:面对。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把:拿起。

端起。

话桑麻:闲谈农事。

桑麻: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写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

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故答案为:(1)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2)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留恋,对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默写(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默写(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默写一、理解性默写《观沧海》1.《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2.《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3.《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1.《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1.《天净沙·秋思》中写秋天农村晚景,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天净沙·秋思》中点名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峨眉山月歌》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全册古诗分析赏析及练习题含答案(一)《观沧海》曹操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境即诗人的主观感受。

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3.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4、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5、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诗中“若”字用得好在哪里?)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7、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8、这首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表现了作者虽年老而又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胸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何种修辞?有何表达效果?答:运用了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到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鉴赏附参考答案7上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朗读的感情基调是。

苍凉慷慨指导:1、感情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观点的情感取向,即作品的总的感情态度,总的感情色彩。

或者说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感情基础,或者说是这篇文章所透露出来的感情,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思念,或痛恨……2、主要有:①轻松、活泼、欢快、喜悦、愉悦、欢欣、乐观、激动、赞美、仰慕②沉痛、愤怒、激愤、痛恨、伤感、哀伤③慷慨激昂、豪迈、悲壮④孤独、忧愁、寂寞⑤恬淡、闲适⑥惜别、依依不舍、留恋、思念、怀念……)2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最能总领全文的是哪一个字?(观)指导: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或概括主要内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3写了大海中的哪些意象(景物)?指导:1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即人、物、景、事。

2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比如1、人物类(1)XXX、XXX—怀才不遇之人;(2)XXX、XXX—富商巨贾;2、植物类(1)柳——离情依依;XXX、折柳—惜别怀远、思乡思亲,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2)落叶—思乡思亲(3)杨花—离散、漂泊(4)菊花—高洁、脱俗、隐逸(5)牡丹—富贵、美好(6)莲花—高洁;莲—爱的象征(7)松柏—坚贞、坚强、孤傲、傲雪斗霜、有凌云志、不屈不挠;(8)竹—气节、劲健、积极向上;(9)梅—XXX、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10)兰、荷—高洁;(11)桃花—美人之喻(12)梧桐—凄凉、悲伤(13)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14)芳草——离恨(15)芭蕉——孤独与忧愁3、动物类(1)鸿雁—书信、思念、也表思乡之情(2)杜鹃(子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XXX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3)鸿鹄、骏马、XXX—志向远大之人;(4)鸾鸟、凤凰—忠臣、贤士;(5)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6)鹧鸪、寒蝉—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7)蝉——高洁(8)乌鸦——衰败荒凉之兆4、事物类(1)月光、家书、秋、天涯、游子—思念、思乡思亲、怀远(3)秋雨—忧愁(4)笛声—思乡怀远;羌笛——凄切之声(5)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生命短暂,时光飞逝;(6)大漠—苍凉(7)红豆—相思(8)飞星—传恨(9)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10)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11)琴瑟—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完整版 (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完整版 (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完整版班级姓名完成情况01 观沧海(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观沧海》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诗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

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

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古诗复习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古诗复习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一、原文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答案】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解析】全诗的诗眼极有可能在诗歌的题目当中。

2.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答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解析】理解诗句,可以翻译诗句,分析特别的字词,以及表达的情感。

尽量把自己分析出来的内容写全面。

3、诗中哪几句是写实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显示了什么?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

显示了在茫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包罗万象的气势,表达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解析】先思考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者写作手法,如动静结合、联想想象、反衬、比喻等),在说说这四句写出了什么内容或表现了什么情感。

5.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参考】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解析】先思考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者写作手法,如动静结合、联想想象、反衬、比喻等),在说说这四句写出了什么内容或表现了什么情感。

七年级上册语文《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题分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题分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题分析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原文】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作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早结束战乱的渴望。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

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

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

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此句衔接自然,明白如话,巧用典故,写出了诗人旅途的寂寞和凄凉,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故园。

开头一个“遥”字,渲染了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接着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浓缩到了“故园菊”上,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怜菊”再次呼应了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了“长安故园”。

最后一句是想象,紧扣诗题中的“行军”二字,词句虚实结合,将惜花、思乡、感时伤怀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寄寓着诗人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强烈愿望。

【主题】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

【写法】从行文思路上看,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

七年级上册语文默写《古诗四首》及《论语》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默写《古诗四首》及《论语》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默写班级总分一、理解性古诗词默写练习(50分,每空一分)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中总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观沧海》中这首诗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叙事的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迁谪之远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9.《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0.《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12.《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点明主旨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天净沙·秋思》中描写诗意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小桥流水人家。

14.《<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论语>十二章》中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论语>十二章》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8.《<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9.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04课古代诗歌四首(基础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04课古代诗歌四首(基础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04课古代诗歌四首【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下面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诗人运用这两种南国独特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B.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C.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D.诗人远在扬州、行踪不定,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把思念之忧送到身在贵州桐梓的老友。

【答案】D【详解】D.“夜郎”在本诗中指的是今天的“湖南怀化”,不是贵州桐梓;故选D。

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面对这首元曲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元曲的曲牌名是《天净沙》,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B.这首元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再加上夕阳斜挂在山头欲落还留的样子,飘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断肠呢。

C.这首元曲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和无穷的乡愁。

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更是直接抒发了天涯游子寂寞愁苦的情思。

D.这首元曲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答案】B【详解】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详和温馨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露”写出中秋月夜的氛围。

(2)“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问,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合理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乡之情的?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边题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________。

诗中的“轮台”在这里代指________。

(2)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4.阅读古诗题春晚①(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②数点傍林飞。

吟③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释】①春晚:暮春傍晚。

②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③吟:诵读诗文。

(1)诗中“”一句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诗人笔下的村野有着的特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

(写出两点即可)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季节是________季,从“________”词句中可以看出,理由是________。

专题:诗词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学期(部编版,含解析及答案)

专题:诗词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学期(部编版,含解析及答案)
专题:诗词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学期(部编版)
(一)阅读《观沧海》,完成1—2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曹操的这首诗以“”字统领全诗,在描写沧海景象时,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是动景,“”则是静景(任选一句)。诗人还通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想象,抒发了的伟大抱负。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借风雨梦境,抒发作者为国戍边、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潼关》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此诗以雄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潼关一带山河的雄伟壮阔,表达诗人勇往直前、豪迈奔放的激情,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远大的抱负。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源自“阔”字的妙处。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阔”是“宽广”的意思。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四)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古道西风瘦马”中加点的字。
2. 这首小令中直接抒情的是那一句?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七上古诗文答案

1、七上古诗文答案

七年级上册理解性默写复习(含答案)《古代诗歌四首》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6.树木丛生,百草丰茂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8.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0.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1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论语十二章》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5博学而笃志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诫子书》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课外前四首》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3.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4.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6.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7.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8.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9.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课外后》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5河流大野犹嫌束山人潼关不解平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七年级的上册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的上册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的上册语文古诗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衍生注释:1.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2. “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3. “竦峙”:高高地挺立。

竦,高起。

峙,挺立。

4. “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幸,庆幸。

至,极点。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诗人登上碣石山,看到那浩渺无垠的大海,海水荡漾起伏,山岛高高耸立。

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盛。

秋风一起,海中涌起巨大的波涛。

最妙的是诗人想象日月星辰都在大海的怀抱中运行,这显示出大海的广阔无边和诗人那开阔的胸襟。

整个画面雄浑壮阔,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作者介绍: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一生南征北战,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既反映了他的政治抱负,也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四、运用片段: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衍生注释:1. “左迁”: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2.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3.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4. “五溪”:是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二、赏析:诗的开头描绘出一片暮春景象,杨花飘落,子规啼叫,这种景象本就带有一种哀愁之感。

诗人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到龙标,路途遥远而且艰辛,要经过五溪。

于是诗人把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希望明月能带着自己的牵挂一直陪伴友人到夜郎以西。

这种奇特的想象,将明月当作信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牵挂,感情真挚而深沉。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诗词复习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中写“杨花”的作用是什么?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望岳
【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钟:____________。

割:____________。

决眦(zì):__________________。

会当: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____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

借以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赏析“割”字。

4、赏析“钟”的表达效果。

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解释:暖树:_____________;乱花:_______________不足:______________。

2、欣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表现强的词语。

3、“渐欲”和“才能”两词带给你丰富想象。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解释词语:闻:____________;缘:____________。

2、“飞来峰上千寻塔”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3、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抒情,试分析;
3、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解释:何当:______________;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_______;话:____________。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的“涨”字有何妙处?
3、请简要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的妙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泊秦淮
【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笼:____________。

2、第一句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3、“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4、请简要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犹”字意味深长,试分析。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的作者是文学家,“之”是_______________
的意思。

2、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3、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4、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5、赏析“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答案
一、
1、诗中写“杨花”的作用是什么?
点名时令;渲染离别的氛围。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遥远的夜郎以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

二、
1、钟:聚集、汇集。

割:划分。

决眦(zì):眦:眼眶。

眼眶要裂开。

会当:该当,终当。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望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_______和_______的景色。

借以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不仅要攀登泰山及顶,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

3、诗中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赏析“钟”的表达效果。

“钟”聚集或集中之意。

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体现了作者对泰山神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三、
1、解释:暖树:向阳的树;乱花:杂花,各种各样的花不足:不够。

2、欣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表现强的词语。

“争”和“啄”两个动词表现力很强,细致传神地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3、“渐欲”和“才能”两词带给你丰富想象。

“渐欲”是“还未”的意思,“才能”是“刚”的意思。

各种花朵还将开未开,含苞欲放,浅浅的嫩草,刚把马蹄埋没,但不久的将来就会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写出了春的发展变化。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西湖蓬勃的春意,表现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生物赞美和喜爱之情。

四、
1、解释:何当:什么时候;共剪西窗烛:一起在窗下剪去烧焦的灯心。

却:再;话:闲叙,漫谈。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的“涨”字有何妙处?
一个“涨”字既是写秋池,又写出了愁思深重。

“涨秋池”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友人(或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

3、请简要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的妙处。

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

“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

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朋友(或妻子),渴望团聚的思想感情。

五、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之”是到、往的意思。

2、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辅”写出了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护卫,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

“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迈的感情基调。

3、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
4、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5、赏析“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表达诗人豪迈乐观的感情。

六、
1、解释词语:闻:听说;缘:因为。

2、“飞来峰上千寻塔”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夸张。

突出自己立足之处所处的位置很高,为下文埋伏笔,暗示出凭高视下可见到最壮丽的动人景象。

3、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抒情,试分析;
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蕴含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借景抒情,寓抽象事理于具体形象之中,这样写形象生动。

六、1、笼:笼罩。

2、第一句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夜色浓厚,清冷寂静。

渲染了迷蒙冷寂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3、“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4、请简要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明说商女不知所唱为亡国之音,实际讽喻听歌之人,批评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

5、“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犹”字意味深长,试分析。

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明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