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部编版)24课古诗文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春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春望
对本首诗的教学,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了解杜甫的字、号、代表作及诗风、评价等,了解杜甫创作的四个时期,了解杜甫与安史之乱,观看《中国十大王朝·安史之乱》,为体会诗人的情感做铺垫;第二课时则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交流、教师引导等方式,体会诗人忧国忧民思情悲己的情感。




工艺美术(高考方向)一年级的是11学生都很喜欢诗歌,因为它短小、韵律感强。但是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困难。这11名学生听力损失均为一级,配备助听设备情况不一,1人安装电子耳蜗,4人双耳配戴助听器,5人单耳配备助听器,1人因为带着助听器耳朵疼而不戴助听器。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其中5人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其余同学的语言积累和理解能力,相当于或略低于普通孩子六年级的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就更低了。
5.朗读诗意,体会情感。
五、研读赏析
1.思考:你从诗中体会到了诗人的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或诗句中体会到?
方式: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
国都沦陷 城空人稀
残破荒凉 杂草丛生
忧国忧民恨别
2.诗中运用哪些艺术手法?
方式: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与学生边交流边板书。
首联:对照衬托
颔联:对偶拟人
颈联:夸张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的破败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满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致,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难点有三:一是用自己的语言讲授诗意,既要理解诗意,又要组织语言表达出来,这对语言发展滞后于同龄人的聋生而言是非常难的;二是诗是诗人特定情境下的所见所感所想所思,所以补充写作背景、社会背景、诗人经历,对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是非常必要的;三是对艺术手法的理解,尤其是颔联,以乐景写哀情、寓情与景,教师提供对该联诗的不同理解,降低难度,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特别推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本古诗文原文、注释、译文【内容全面,排版精美】

特别推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本古诗文原文、注释、译文【内容全面,排版精美】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本古诗文原文、注释、译文注:带 字词为书写易错字形,诵读时须特别注意!三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2)答谢中书书(南朝.陶弘景《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3)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苏轼文集》) (4)与朱元思书(南朝.吴均《吴均集》) (5)野望(唐.王绩) (6)黄鹤楼(唐.崔颢) (7)使至塞上(唐.王维) (7)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8)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8)庭中有奇树(东汉.《古诗十九首》) (9)龟虽寿(东汉.曹操) (10)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 (10)梁甫行(三国.曹植) (11)富贵不能淫(战国.孟子《孟子》)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孟子》) (13)愚公移山(战国.列御寇《列子》) (14)周亚夫军细柳(西汉.司马迁《史记》) (16)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 (18)春望(唐.杜甫) (19)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19)赤壁(唐.杜牧) (20)渔家傲(南宋.李清照) (20)浣溪沙(北宋.晏殊) (21)采桑子(北宋.欧阳修) (22)相见欢(宋.朱敦儒) (22)如梦令(南宋.李清照) (23)三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2)阙(3)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5)夜分(6),不见曦月(7)。

至于夏水襄陵(8),沿溯阻绝(9)。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10)御风,不以疾(11)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12)绿潭,回清(13)倒影。

绝(14)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15)其间,清荣峻茂(16),良(17)多趣味。

每至晴初(18)霜旦(19),林寒涧肃(20),常有高猿长啸,属引(21)凄异(22),空谷传响(23),哀转(24)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1)自:于。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9、三峡【作者】郦道元【朝代】南北朝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一)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朝代】南北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朝代】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朝代】南北朝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2、唐诗五首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第9课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饮酒》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饮酒》说课稿

三、说目标
对诗词的学习,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于是我确定本课 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为以下几点: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中的意味。学习 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 过程与方法:品味词句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悠然闲适的 心情和精神境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领学生从纷繁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到 自己的一块净地,从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教学重点:读懂意,读出节奏,读出情感,理解诗歌思想 内涵。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从炼字、修辞、情感、内容、写作技巧等角
作业:1.用正楷抄写并背诵全诗。 2.自选角度(从词语表达的含义、词 语表达的效果、句子表达的情感、内 容等方面,作以简要赏析。)
度进行赏读,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理解诗 人的生活志趣。
四、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 用以下教学方法及手段实施教学。
1、朗读欣赏法 2、讨论探究法 3、情境设 置法 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配 以交互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设计
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与作品、作者对话,以便探求诗歌的言外之味,寻求适合学 生解读经典古诗词的赏读途径,我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师板书对联),让学生猜对联是在写谁?再来走近这位真正的隐士,田园诗 派的开创者,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领略他给我们展示的清新世界。
1.听读课文录音《饮酒》(其五)或师示范读(让学生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2.自由大声地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 3.点人读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读后注重师生评价。 师:读诗光读正确、流利,我认为还不够。诗有诗的韵味,有诗的节奏。谁 能读出它的节奏来?生自由练读。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课《饮酒》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课《饮酒》

人 与 自 然 合 一 , 物 我 合 一 的 意 境
3、“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 “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悠闲、对生活无所求的 心情。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 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作者的主观情感(采菊的悠 闲自得)与客观景物(南山美景)融为一体,相互映衬, 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心和自然亲近。 显示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 求名利截然不同。 苏东坡曾说过:“‘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 故可喜也”。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 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 意,化有我为无我。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 悠然见南山 。 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 的渴望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 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 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 “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 “真意”的所在。
在人境 无车马喧
(果) ←心远地自偏(因)
பைடு நூலகம்
1、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 方,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 为何生活如此安静、心灵如此 安宁?
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 惑,不慕官场荣禄。因而“心远地 自偏”(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 的生活)

统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班级:姓名:说明:前边是答案版,后边附有检测版,可以打印作为检测练使用。

教材目录:一、古诗词背诵篇目12.唐诗五首野望/XXX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XXX渡荆门送别/XXXXXXXXX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XXX赠从弟(其二)/XXXXXX/XXX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XXX春望/杜甫XXX/XXX赤壁/杜牧XXX(天接云涛连晓雾)/XXX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XXX XXX(轻舟短棹西湖好)/XXX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XXX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XXX 二、古文背诵篇目9.三峡/郦道元10.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XXX记承天寺夜游/XXX11.与XXX书/XXX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虑死于XXX一、期中之前古诗理解性默写(一)野望(XXX)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XXX。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春色,XXX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XXX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风景描写中施展阐发诗人身处乱世,出路有望,伶仃抑郁心境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XXX。

(二)黄鹤楼(XXX)1、唐朝诗人XXX在《黄鹤楼》中记叙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XXX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XXX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融会,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那边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使至塞上(XXX)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4课《诗词五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4课《诗词五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4课《诗词五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B.南极的恐龙和两栖动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其原因是板块把它们带到了南极而造成的。

C.文明只要不断提高文明意识,从小事做起,才能真正养成文明的好习惯。

D.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是取得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字词书写2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xiè(______),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背影》)(2)她chóu chú(______)(_______)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背影》)(3)它没有婆娑(______)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白杨礼赞》)(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区嶙峋(_______)的技干就是一幅好面。

(《苏州园林》)三、情景默写3 . 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是故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虽有嘉肴》)(3)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_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卖炭翁》中展现诗人深刻理解卖炭翁矛盾的内心活动和艰难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马说》中表达作者对统治阶级有眼无珠、不识人才的愤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教案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饮酒(其五)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注释、译文、分析、赏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注释、译文、分析、赏析)

最新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精编第12课唐诗五首野望唐·王绩(八上)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1)东皋(gāo):地名,今属山西省万荣,诗人弃官后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迫近。

《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2)徙倚:徘徊,彷徨。

《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

”依:归依。

(3)落晖:落日的余光。

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

”(4)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的鸟兽。

(5)相顾:相视;互看。

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知音》:“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6)采薇:釆食野菜。

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二)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面的题目。

8.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

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的“望”字有哪些含义。

【示例】“望”到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

“望”字的含义有: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

(意思对即可)9.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移情于景。

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惜别(恨别家人)”之悲。

10.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03拓展阅读思吴江歌张翰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1.请结合全诗欣赏“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

该句通过对秋风、落叶的描写,交代了写作的时节,勾勒出一幅凄冷、萧条的画面,诗人触景生情,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与落寞的感情基调。

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详见本课“学法点津”】表达了作者思乡而不能归乡的遗憾与悲伤之情。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第9课三峡作者: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横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

2.《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 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 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 子了。 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 强的艺术感染力。
《饮酒》之悠然, 《春望》之沉痛, 《雁门太守行》之悲壮, 《赤壁》之慨叹, 《渔家傲》之豪迈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李白《渡荆门送别》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南北朝 《木兰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孟浩然《过故人庄》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望岳》
5.下面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借写实之景, 为梦魂所思作了铺垫。 B.“报路长”和“嗟日暮”,表明作者自身处境的困顿 以及内心感受的苦闷。 C.作者借对想象中天帝所发之问的回答,来表明自己精 神的寄托所在。 D.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的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 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 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 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 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 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目标导学二:品味诗句,深入赏析
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二、教学新课
雁门太守行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诗鬼”之称。一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以死报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
2.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24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4课时。

第一课时赏读《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

今天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真心感动。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lú)东篱.(lí)搔.更短(sāo)不胜簪.(zān)燕.脂(yān)2.理解诗歌重点词语的词义。

悠然:悠远闲适的样子。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浑:简直。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角:军中号角。

玉龙:指宝剑。

3.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等。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宣阳)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

4.背景介绍《饮酒》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春望》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笔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笔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笔记
一、重点词语解释
1.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迫近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销:同“消”,这里是烧的意思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2.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重阳:阴历九月九日,民间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玉枕:玉石做的枕头
纱厨:纱帐,夏天用来避蚊虫
凉:冷
3.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阁:朱红的楼阁
绮户:雕饰华美的门窗
无眠:无心睡眠的人,这里指思念的人
4.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插茱萸可以避灾,这里比喻兄弟团聚
5.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菊花。

这里指菊花开放的时候趁天色晴朗,诗人折来欣赏。

杀:凋谢。

这里用拟人手法,比喻作者为报效国家,欲趁大好时机(指“我花开”)施展才干(“我花开后百花杀”)。

全诗充满豪情壮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背诵(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背诵(全册)

目录1、三峡郦道元 (3)注释 (3)译文 (4)创作背景 (4)2、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4)译文 (5)创作背景 (5)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5)注释 (6)译文 (6)4、与朱元思书吴均 (6)注释 (7)译文 (8)创作背景 (8)5、野望王绩 (8)注释 (9)译文 (9)6、黄鹤楼崔颢 (9)注释 (10)译文 (10)创作背景 (10)7、使至塞上王维 (10)注释 (10)译文 (11)创作背景 (11)8、渡荆门送别李白 (12)注释 (12)译文 (12)创作背景 (13)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3)注释 (13)译文 (14)创作背景 (14)10、富贵不能淫孟子 (14)译文 (14)解释 (14)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5)注释 (15)译文 (17)创作背景 (17)12、周亚夫军细柳史记 (17)译文 (18)背景介绍 (19)13、愚公移山列子 (19)译文 (20)创作背景 (20)14、饮酒陶渊明 (21)注释 (21)翻译 (21)15、春望杜甫 (21)注释 (22)折叠译文 (22)创作背景 (22)16、雁门太守行李贺 (22)注释: (23)译文 (23)创作背景 (24)17、赤壁杜牧 (24)注释 (24)18、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 李清照 (24)译文 (25)注释 (25)19、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25)译文 (26)注释: (26)20、龟虽寿曹操 (26)译文 (26)注释 (26)21、赠从弟刘桢 (27)注释: (27)译文 (28)22、梁甫行曹植 (28)注释 (28)23、浣溪沙晏殊 (29)译文 (29)注释 (29)24、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宋] 欧阳修 (29)注释 (29)译文 (30)创作背景 (30)25、相见欢李煜 (30)译文 (30)注释 (30)26、如梦令李清照 (31)注释 (31)1、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古诗词练习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从诗人所做的“”这件事可以看出其隐居生活的闲适自由。

(限填两字)
2.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3.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5.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和“”。

6.本诗的诗眼是。

7.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8.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1.采菊
2.心远地自偏
3.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4.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像鸟儿一样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在自然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悠游自在的生活)
5.心远悠然
6.心远地自偏
7.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

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8.不能。

“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春望(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1.望山河草木花鸟
2.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3.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4.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5.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6.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7. 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8. 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所展示的情景。

9.“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3. 破满目凄然
4.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5.国破或:破
6.“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7.望有观望、希望、盼望的意思。

看到国破山河在的惨景。

希望战火平息。

盼望能与家人团聚。

8.一种解释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另一种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9. “抵万金”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的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渡易水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

战国时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分别,前往刺杀秦王。

临别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1.诗文常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阅读上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⑴诗中“易水”一词,出自《史记·刺客列传》“”的故事。

⑵《雁门太守行》和《渡易水》都引用了“易水”一词,抒发的情感却不相同。

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1.⑴荆轲刺秦⑵《雁门太守行》引用“易水”,写出战士如同荆轲一样义无反顾,奔向战场,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表达对战士的赞美之情。

《渡易水》写易水慢流,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惜再找不到像荆轲那样的壮士。

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慨。

2.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4.①全诗采用了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②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

2.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

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而且“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

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示例三: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

两相比照,表现出战争形势的紧迫。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赞颂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

4①夸张②爱国热情
【甲】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请概括两首诗的内容。

2.甲、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清?
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4.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1.甲诗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乙诗针对项羽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2.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乙诗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惋惜之情,同时暗含讽刺之意。

3.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4.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4.“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

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