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经济与道德(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2014~2019文综政治高考真题解析 经济篇

2014~2019文综政治高考真题解析 经济篇

2014~2019文综政治高考真题解析·经济篇文综政治经济类题目已经从二合一的模式独立成题,近年命题趋势从国民经济宏观层面出发,考查不同经济现象和经济主体在经济大潮中的发展现象。

在高考中占据14分,是我们必须掌握也是很容易突破的一道大题。

今天我们从2014~2019年6年高考一卷真题来分析经济类题目的答题规律和答题方法,看完后这道题轻松拿到10分以上。

经济类的题目如何答我们读完材料时,需要考虑经济生活涉及知识点,例如考查主体:国家(政府、国家机构)企业(经济组织)、个人(消费者、投资者)等,此后要判断社会再生产的阶段(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然后根据我们下面四点思路分析,就可以组织一道经济大题的答案。

第一点:看要求第二点:解材料第三点:经济转换第四点:组织答案真题实战解析2014高考真题解析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

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14分)看要求解材料经济转换通过企业增加生产,联想到考查的知识点是供给相关;通过成本降低,联想到考查的知识点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组织答案1. 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力加大;(5分)2. 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5分)3. 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外国语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外国语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外国语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8---11题。

窗前的树张抗抗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

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

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

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

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

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

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夭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

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拉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

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

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

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

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

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

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

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

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

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

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

2019年4月呼和浩特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普查调研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①乡村传统文化赋予了传统乡村生活以规则、意义和价值,是乡村村民日常生活中常态性和当然性的文化。

然而,随着村民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外面精彩世界,他们生存和发展的愿望有了新的参照系,部分人特别是青壮年渐渐感觉乡村生活很难体现人的生存价值,对乡村生活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而且他们在向往城市生活、崇拜外来文化的同时,也日益对乡土传统文化产生疏离感和自卑感。

②传统民族乡村社会里,村落中辈分最长的能人常常拥有着知识、经验与道德的权威。

然而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村民职业的分化,村落中许多过去的经验因陈旧失去了其传承的价值,而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一代,能力日渐显现。

乡村社会中的年长者,在乡村文化秩序中的权威地位渐渐弱化,在家庭成员中的角色慢慢被边缘化,使乡村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礼俗文化受到了挑战。

与此同时,经济日益成为乡村生活的强势话语,利益标准取代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评价标准,乡村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渐渐地被隐匿。

表现在实际生活中,尊老爱幼、与人为善、以和为贵等道德观逐渐被相互提防、唯利是图和以自我为中心等价值观所代替,一些村民变得越来越短视和趋利。

③正确的价值观能润滑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然而,伴随乡村村民与外界交往的增多,传统乡村社会所崇尚的诚实、淳朴意识及热情好客、重义轻利的朴实做法遭遇了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敲诈勒索、坑蒙拐骗、见利忘义和竞争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

在乡村社会传统的道德范式正逐渐落寞、而新的道德范式却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的情形下,村民自身无法有效抵御各种负面冲击,常常只会依据自己的现实利益行动。

申论经济试题及答案

申论经济试题及答案

申论经济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全球化促进了资本、技术、信息的流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投资机会,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带来了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潜在的经济风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需要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 论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影响。

答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大任务。

这些措施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长远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3. 论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答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经济增长放缓、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等。

应对策略包括:(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2)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3)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4)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50分,共50分)4. 某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请分析该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答案:该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过度开发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2)游客数量激增导致生态环境压力增大;(3)旅游设施建设缺乏规划,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观。

解决措施包括:(1)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和旅游设施建设规模;(2)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提高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推广绿色旅游理念,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减少对环境的影响;(4)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全国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述题)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论述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正确答案: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现实生活中,顺境和逆境对人的影响都有两重性,对此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

在顺境中向目标前进,如同顺水行舟,可以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但优越的条件和舒适的环境又容易使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甚至得意忘形、“大意失荆州”。

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如同逆水行舟,阻力大、条件差、困难重重。

同样的目标,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功。

但是,逆境对人生也是一种磨炼,它可以使人更多地思考人生、磨砺意志,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

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

身处顺境并不等于一切顺利,一定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

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顺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涉及知识点: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2.论述道德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正确答案:道德不是亘古不变的,它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尤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有着独特的发展规律。

(1)道德的历史演变,即道德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人类社会的道德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不断变化和完善,迄今为止,先后经历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基本社会形态相适应的五种道德发展类型。

原始社会,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产生了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统一的社会道德。

奴隶社会,是私有制产生和阶级形成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因此形成了奴隶主道德和奴隶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但在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道德成为奴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

在封建制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封建社会道德是封建主道德和农民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主道德。

2021吉林省考1022申论(甲级)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21吉林省考1022申论(甲级)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21吉林省考1022申论(甲级)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2021年吉林省考《申论》真题(甲级)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材料1. 2021年末,通过《赫芬顿邮报》网站上发表了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阿米踏伊·埃齐奥尼题为《年轻人的声音》的文章,在文中,这位国际问题研究者为中国学生点赞,称赞中国年轻人的坦诚,说他们展现了“崛起大国的公民意识”。

当中国历经百年沧桑,重回世界舞台中央时,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的公民形象必定会受到世人的瞩目。

2021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正是提出把“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作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藏病逝而知礼节,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已经到了培植“精神富足”的阶段。

在中国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的今天,成为健康向上的大国公民,建设一个让国民享有安全感、信任感和自豪感的社会,已经不只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更成为每一位国民的内生要求。

每个中国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世界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都可能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与现实的鲜活样本,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应是国民的现代化,我们传递给世界的,不能只是奢侈品店里扫货的阔绰、各大景区爆满的热情,更应是谦逊有利的大国公民形象。

2. 在现代社会,“大国”的概念绝非仅仅局限于经济实力的攀升,它还需要公民的道德伦理、文明程度等共同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重心J主任说,“公民,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概念。

”构成国民素质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健康向上的价值体系,道德良知、行为规范、个体品质都是以此为基础建立的。

今年3月,某媒体以“国民素质”为主题,选取东西部12个城市进行了抽样调查。

2021年通过对数千名普通国民的访问,收集到2405个有效样本。

2020届湖北省高三4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加精)

2020届湖北省高三4月份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加精)

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伦理”实际上是建基于“礼”这一宗法等级的人际关系及其秩序之上的。

一般说来,“伦理”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秩序。

但在古代,这种“关系”有其特殊的内容:一是指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妻以及朋友之间具有双向义务的关系,也就是双方各以对对方的义务而成为“伦理”关系。

所谓“慈”“孝”“良”“恭”“仁”“忠”“惠”“顺”“信”等则是诸种双向义务的规范形式;二是指这种双向义务关系的构成以亲情、友情为纽带和基础,所谓“君臣关系”则是“父子关系”的延伸。

第三,除了“朋友”一伦,其他以亲情为纽带的关系都不是平等的,而是有上下尊卑等差的,体现了传统“伦理”既亲亲又尊尊的宗法等级性特点。

由此可见,“伦理”作为一种“关系”的实体存在,不是任意的。

没有血缘亲情关系就不构成家庭伦理,没有友情关系就构不成朋友伦理。

但在中国古代,虽有血缘亲情关系,如没有上下、尊卑之别,也不构成“伦理”关系。

传统“伦理”的这种结构,其实就是“礼”。

而正是这样一种“礼”制型定了人与人的关系和秩序,即所谓“伦理”。

中国古代社会之“伦理”,首先是指具有宗法性的“家庭”“家族”,由之而延伸为一个等级有分的社会关系及其秩序,借用黑格尔的话也就是一个“伦理实体”。

而正是这样的“伦理实体”,规定了处于这一宗法伦理实体的各个角色的各种规范形式的道德义务,从而成为宗法“道德”的基础。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高考真题练习(2022-2023年)(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高考真题练习(2022-2023年)(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政治必修二高考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单项选择题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却易污染环境,浪费资源,长远来看,更会对自然界和人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尽管“限塑令”已推行近15年,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和使用依然普遍。

其原因在于( )①使用的非排他性导致需求增加②使用的便利性刺激需求增加③使用的广泛性决定供给增加④无视环境成本的自发性造成供给增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经济运行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以下政策举措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的是( )①加强对服务消费的金融支持②减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③加大对民生工程建设的投入④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3·浙江·高考真题)由于国内取暖设备企业近年来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加之受到季节性和欧洲能源市场短期突发因素的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电热水器、电暖器等品类对欧洲出口实现快速增长,累计出口额分别为1.6亿美元、8.5亿美元。

从中可以看出(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作用B.市场竞争能够增加行业利润C.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是资源配置的基础4.(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有序运行,我国创新宏观调控,通过减税降费充分发挥了税收的调控性、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不断突破供给侧堵点,有效维护了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自主可控。

该机制的作用路径是( )①实行减税降费②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积极性增强③关键技术完全自主创新④支持小微企业纾困⑤打通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微循环⑥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A.①→③→②→⑥B.①→④→③→⑥C.①→④→⑤→⑥D.①→⑤→④→⑥5.(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共30张PPT)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课件(共30张PPT)
• 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 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混淆时间
• “已然”是已经发生,既成事实。 • “未然”是未发生的推想。 • 命题者设立干扰项时故意把已经发生的事实
判断为未发生,或把未发生的事实判断为已 经发生。
• 注意:
• 对选项中摘抄原文语句多、结构形式类 似、上下文能找到某些词语的选项,不 能盲目认同
• A.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是各种民俗活动、表演艺术、 知识技能、手工制作,以及所赖以生存的空间场 所的总称。
范围不清
• 到最后完工之日,等到晚上子时时,在初始的地点一 气完成。经常是抠抠瓜子,点点眼睛,一点眼就开光 了,即“狮子”出世了。然后系上红绳,裹好红布, 送给主家。讲究的人家还用朱砂点眼,彩色染身,, 朱砂和各种符号都是辟邪的,点画过后,具有驱邪避 灾作用。
民间文化也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偷换概念
• 狮子形象的大量出现是在西汉末、东汉初,佛教传 入以后了。佛教将“狮子”作为各大寺庙宣扬佛法 的开路神兽。秦汉时的绥德,已是边关重镇,不少 信仰佛教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历经融合,使佛教在 这里扎根,人们的审美观与宗教信仰产生了密切关 系,把狮子看成是吉祥、驱邪之物,尤以炕头石狮 子更具其地方特色和百姓崇拜,那神秘各异的造型 和传统“保锁、守护”的习俗,就在民间代代相传。
• 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 一项是( )
•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 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 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论述类文章阅读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论述类文章阅读
(2)社会因为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等和人格尊严,社会就被“异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解析
本题从故意曲解文意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 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 作者肯定的是与 “理性的经济人” “现 的 实选择”相反的“真与善”的“正”的力量。
答案
C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第一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2012· 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 《人民日报》评论部 ①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 道路上堵在你旁 边开面包车的中年男人, 公共汽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轻 学生„„他们如此平凡,即便擦肩而过,你可能也从未留意。 ②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 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 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她可能是在 18 个路人漠 然经过后救起受伤女童的陈贤妹, 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 来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
解析
这句话在第③段中间,根据其后的词“所以”可以看出答案在此句 之后。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题点:矫正·突破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经济类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经济类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经济类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一、问题陈述在现代社会中,经济问题是每个国家和个人都面临的重大挑战。

经济学申论是评估一个人对经济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个经济类申论真题,并给出对应的答案解析。

二、题目一:如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贫富差距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影响着社会的平等和稳定,也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贫富差距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政府的角色、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公平的构建。

首先,政府应当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来减少贫富差距。

例如,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增加对高收入群体的税负,减轻低收入群体的负担。

此外,政府还应当加大对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社会福利,减少贫困群体的数量。

其次,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是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重要途径。

过度依赖特定行业或领域的发展将导致收入分配不均,因此需要推动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鼓励创新、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可以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

最后,社会公平的构建是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不可或缺的环节。

社会公平包括教育公平、就业机会公平和财富分配公平等多个方面。

只有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获取教育和工作,以及实现自己的梦想,才能减少贫困群体的存在,缩小贫富差距。

综上所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公平的构建。

只有三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减少贫困,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题目二:数字经济对就业市场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经济正在改变着就业市场的格局。

数字经济给就业市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数字经济为就业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创业者和个体经营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新兴行业的就业机会不断增加,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

其次,数字经济也给传统行业带来了挑战。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使得许多传统岗位面临着被取代的风险。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十大常设误区及解题技巧(附典题专练)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十大常设误区及解题技巧(附典题专练)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十大常设误区及解题技巧(附典题专练)就题型而言,为三道选择题。

其文本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涉及学科门类齐全,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哲学等,可谓包罗万象;它与时代紧密相连,往往反映某一社会领域的最新指向,有时甚至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可谓与时俱进。

尽管论述类文本在某些术语和专业知识的阅读理解上会有些障碍,但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的能力,而不会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设置难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对考生来说,重要的信息就是指题目选项中涉及到的。

命题者在拟题时往往不是直接采用原文的语言,而是改头换面,有所转换,考生如果能熟悉命题者在命题时常会有意设置的误区,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获得高分。

设题误区一:范围不清。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高考例题]原文: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010年天津卷)选项: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试题第5题C项)解析:选项将“生态道德”范畴扩大为“道德”。

解题技巧提示: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

设题误区二:混淆时间。

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高考例题]原文: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

2022-2023学年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2023学年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
B. “这也使它在传统工业经济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条件关系不当,数据在数字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并不就能使它在传统工业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原文没有数据在传统工业经济领域中举足轻重的意思。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的能力。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为下文论述‘南海’海洋贸易增长张本”分析错误。文章开篇介绍广州贸易的盛况是为了下文介绍这里的贪渎现象做铺垫。
B.“表现了古人的‘诫贪’意识”说法错误。文章第二段,列举贪腐现象与官员廉洁的例子,是为了介绍当时广州官员的贪渎情况,表明当时贪渎情况非常普遍。
D.“深入论证了制度缺陷对推行廉政的巨大影响”分析错误。文章主要论述的是唐代赠别诗中的“南海”与“诫贪”意识。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认为李勉对岭南的贡献在卢奂、宋璟之上”说法错误。从文中第二段杜甫诗中“大夫出卢宋,宝贝休脂膏”一句的意思是李勉(李勉)的清廉要在卢奂、宋璟之上,面对珍宝而从不染指。这是说李勉在清廉方面在卢奂、宋璟之上,不是说贡献在两人之上。
A.“它们经过替代、超越和发展”错误,文中有“这并不意味着数字经济对后两者的替代和消灭”,可推知“替代”说法错误。
B.“2017-2020年经济总体规模增长逐年降低”错误,从材料二看,2017-2019年经济总体规模增长是逐年升高的。
D.“在前两届集成电路和软件业峰会预热的基础上”错误,2022年是数字经济发展峰会,前两届是集成电路和软件业峰会,不是2022年峰会的预热。

论述类文本阅读:经济与道德(答案及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经济与道德(答案及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经济与道德(答案及解析)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①经济与道德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在经济领域出现的食品问题、医药问题、工程问题等都说明,发展经济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一旦道德出现问题,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形成灾难性的后果。

②古今中外的学者对经济的理解和把握可谓是观点纷呈,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经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认同,经济不只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人的主观因素客观上是不可忽视的经济要素。

事实上,经济是人的经济,是人际关系之经济,经济活动一定内含着作为经济人的应该和人际利益交往活动的应该,离开了人、人际关系之应该的认识和把握,就难以真正认识经济。

③马克思在撰写鸿篇巨制《资本论》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内在特质和矛盾的分析,揭示出了商品内部的两个对立的经济主体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由此展开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探索和揭示,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和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科学论断。

这是经典的阶级分析法,也是阶级道德分析方法。

这就是说,唯有弄清楚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的阶级、阶级关系乃至阶级利益关系中的应该与不应该,才有可能更深入地剖析资本主义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说明,经济现象均可以进行道德评价,有经济必有道德问题存在着,要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道德视角不可或缺。

④经济发展速度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凡有先进的生产力一定有快速发展的经济。

然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取决于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与发展。

⑤马克思说过,机器是“死的生产力”,只有通过作为“主观生产力”的人去激活作为“死的生产力”的机器,社会生产力才得以形成。

而道德是““主观生产力”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这是因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劳动者,而劳动者的道德觉悟直接影响他们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最终直接决定劳动成果和生产力水平。

无锡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无锡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

无锡市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们市场经济要多元,至少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市场的基础是什么呢?我想就三点,第一是自由,第二是产权,第三是企业家精神。

第一,自由是我们人类追求幸福的基本权利,自由,从积极方面来讲,就是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知识、技能、劳动,自主地决策,改善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从消极方面讲,每个人都不受他人的奴役。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自由、没有市场机制,即意味着一部分人可以剥夺另一部分人,这就是强盗的逻辑。

第二,市场的基础是产权。

产权也是我们道德的基础。

只有我们尊重个人的权利,通过为个人创造价值而获得自己的收入,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有道德的人,目前道德的衰落一个原因在于没有能够很好地尊重个人的权利和财产。

产权也是我们社会信任的基础,因为只有每个人对自己获得的东西充满了信心,他才会愿意投资,才会愿意花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去追求一种新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东西。

产权保护的重要一条,就是对政府征税权力的限制,如果没有对政府征税权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有真正很好的产权保护,而不受限制的征税就是掠夺,1215年英国《大宪章》,约束国王的征税权,也就是说国王不能任意地征税。

第三,谈一下企业家,任何阻碍企业家创新的政策都是反市场的。

计划经济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阻碍企业家精神发挥作用。

限制企业家活动最大受害者是谁?是普通的老百姓,是消费者。

企业家所有的东西都是伺候人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允许一项产品进入中国,真正受到伤害的是数亿的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该产品的公司本身。

市场经济的三个基础缺一不可,否则,我们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节选自张维迎《在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的讲演》,有删节)(1)结合文本,说明为何要保护“产权”,怎样保护“产权”?(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结合文意,加以概括。

.(3)在私有产权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谈自由和企业家精神有何意义?【答案】(1)①为何保护:因为“产权”是市场的基础,是道德的基础,是社会信任的基础。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6检测:专题三 第一框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6检测:专题三 第一框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

”恩格斯的这一论断主要说明() A.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总是出于一定的目的B.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道德有着不同的特征C.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是道德形成的重要根源D.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解析:选C。

“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说明了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是道德形成的重要根源,A、B、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故选C。

2.有人认为,经济发展必然以牺牲道德为代价,道德进步必然以延缓经济发展为前提。

这句话的错误在于他未能认识到()①经济和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②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③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④道德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B。

材料中的观点没有正确地理解道德与经济的关系,其看到了道德和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看到道德对经济的反作用,即没有看到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可以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因此②③④均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在现代社会,道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这是因为()①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②经济的健康发展能推动道德的进步③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④道德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B。

题干强调的是道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②表达的是经济对道德的决定作用,故排除②。

4.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深化改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中国人民的道德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A.导致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普遍下降B.利益驱动使得诚实守信不再那么重要C.必然带来思想道德观念的同步发展D.催生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思想道德观念解析:选D。

2019-2020年人教版政治选修六讲义:专题3+1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及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政治选修六讲义:专题3+1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及答案

逻辑脉络:跟着经济系统改革的全面推动,社会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经济活动空前活跃,道德领域里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经济与伦理的疑惑日趋遇到民众的关注。

知识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次序呼喊诚信伦理,经济活动主体应按照竞争伦理,提高建立社会主义和睦社会的能力。

核心修养:政治认可:社会主义和睦社会的内涵。

科学精神:倡议经济活动中的诚信伦理和竞争伦理。

法治意识: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需条件。

公共参加:推行社会主义义利观,正确办理效率和公正的关系。

以“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为议题,研究经济发展与道德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要求。

以“经济活动中的诚信伦理和竞争伦理”为议题,研究诚实守信的原由,如何建立社会诚信体制;市场经济存在竞争的原由以及应如何竞争。

1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学习任务核心修养1.政治认可:道德与经济发展。

1.描绘与分类:明确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内容。

2.科学精神:充足认识社会主义市场2.分析与论证:道德对经济的促使作用。

经济条件下增强道德建设的必需性。

3.展望与选择:成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3.法治意识: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适应的道德系统的要求。

康发展的必需条件。

4.辨析与评论:理解道德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4.公共参加:推行社会主义义利观。

一、源于经济生活的道德1.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本源: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内在地包括着道德要求,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本源。

2.道德的实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心识形态,归根究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必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

3.道德与经济发展:道德的发展和进步,归根究竟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给人们的道德追求确定必需的物质基础,催生新的精神需求。

经济社会的发展,会推感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

[判一判 ]只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社会道德风俗便会自然好起来。

()提示:错误。

道德的发展和进步,归根究竟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2022-2023高考经济鉴赏试题(含答案)

2022-2023高考经济鉴赏试题(含答案)

2022-2023高考经济鉴赏试题(含答案)1. 问题:什么是需求曲线?请简要说明。

答案:需求曲线是指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关系的图形表达形式。

需求曲线呈现出向下倾斜的趋势,表明价格上升时,消费者购买数量减少,价格下降时,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

2. 问题:什么是供给曲线?请简要说明。

答案:供给曲线是指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关系的图形表达形式。

供给曲线呈现出向上倾斜的趋势,表明价格上升时,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增加,价格下降时,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减少。

3. 问题:什么是市场均衡?请简要说明。

答案:市场均衡是指在市场供求关系下,价格调整到一定水平时,供给量与需求量完全相等,市场出现了供需平衡状态。

在市场均衡下,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再有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市场价格也被称为均衡价格。

4. 问题:什么是边际效用?请简要说明。

答案: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消费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时所得到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逐渐减少的规律意味着,消费者在选择消费时倾向于追求更多的满足感,但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会逐渐减少。

5. 问题:什么是劳动分工?请简要说明。

答案:劳动分工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将一个完整的生产任务分解成多个部分,由专门的劳动者分别进行,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劳动分工的实施使得每个劳动者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减少了转换生产要素的时间和成本。

6. 问题:解释机会成本的概念。

答案:机会成本是指在做出某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

当资源有多种用途时,选择其中一种用途的同时就放弃了其他用途,这种放弃所造成的价值损失就是机会成本。

7. 问题:简要说明价格弹性的概念。

答案: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引起商品或服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价格弹性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了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量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价格弹性高,反之则价格弹性低。

8. 问题:解释通货膨胀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①经济与道德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在经济领域出现的食品问题、医药问题、工程问题等都说明,发展经济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一旦道德出现问题,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形成灾难性的后果。

②古今中外的学者对经济的理解和把握可谓是观点纷呈,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经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认同,经济不只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人的主观因素客观上是不可忽视的经济要素。

事实上,经济是人的经济,是人际关系之经济,经济活动一定内含着作为经济人的应该和人际利益交往活动的应该,离开了人、人际关系之应该的认识和把握,就难以真正认识经济。

③马克思在撰写鸿篇巨制《资本论》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内在特质和矛盾的分析,揭示出了商品内部的两个对立的经济主体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由此展开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探索和揭示,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和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科学论断。

这是经典的阶级分析法,也是阶级道德分析方法。

这就是说,唯有弄清楚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的阶级、阶级关系乃至阶级利益关系中的应该与不应该,才有可能更深入地剖析资本主义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说明,经济现象均可以进行道德评价,有经济必有道德问题存在着,要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道德视角不可或缺。

④经济发展速度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凡有先进的生产力一定有快速发展的经济。

然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取决于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与发展。

⑤马克思说过,机器是“死的生产力”,只有通过作为“主观生产力”的人去激活作为“死的生产力”的机器,社会生产力才得以形成。

而道德是““主观生产力”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这是因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劳动者,而劳动者的道德觉悟直接影响他们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最终直接决定劳动成果和生产力水平。

至于生产力中的劳动工具要素和劳动对象要素,在其体现生产力水平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道德。

劳动工具的认识、改造、利用和发展,离不开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适时地对劳动工具的改造和更新,抱残守缺、不愿创新的劳
动主体是无法主动更新劳动工具并不断提升劳动工具水平的。

同样,就劳动对象来说,并不是劳动对象的资源越丰富就意味着生产力水平越高。

是否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下对劳动对象进行生态性开发和利用,即是否在作用劳动对象时既考虑到当代人的利益又考虑到后代人的利益,不仅直接影响当下的生产力水平,而且影响生产力水平的未来持续提高问题。

一味地考虑当前或当代人的利益,忽视甚至破坏了后代人的利益,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在破坏生产力水平、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说,道德也是生产力。

(摘编自光明网,2018年11月26日15版,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我国出现的食品问题、医药问题、工程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道德问题。

B. 经济是人的经济,是人际关系的经济,认识和把握人、人际关系之应该,就可以真正认识经济。

C. 古今中外的学者对经济的理解和把握观点不一,但都承认经济要素包含人的主观因素。

D. 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劳动者,而劳动者的道德觉悟最终决定劳动成果和生产力水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主体按照“道德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内含道德”的顺序展开论述。

B. 文章结合举例论证和道理分析,阐述了道德与经济的密切关系.
C. 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言论强调机器、人、生产力的关系,进而证明道德力量对经济的作用。

D. 文章从劳动工具要素和劳动对象要素两方面说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道德。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经济不是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人的主观因素是经济不可或缺的要素。

B. 抱残守缺、不愿创新的劳动主体因无法主动更新劳动工具,不能提升劳动工具水平而可能成为“死的生产力”。

C. 以道德视角分析、评价经济,便可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

D. 对劳动对象进行生态性开发和利用,这是破坏生产力水平、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行为。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说法太绝对,“认识和把握人、人际关系之应该,就可以真正认识经济”错误。

原文是“离开了人、人际关系之应该的认识和把握,就难以真正认识经济”。

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项,“主体按照‘道德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内含道德’的顺序展开论述”错误。

文章是按照“经济内含道
德”“道德促进经济发展”的顺序展开论述的。

故选A。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经济不是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错,原文是“经济不只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

C项,“便可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错,原文是“要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道德视角不可或缺”。

D项,判断关系错误,原文是“一味地考虑当前或当代人的利益,忽视甚至破坏了后代人的利益,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在破坏生产力水平、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不能说所有的开发、利用行为都是“破坏生产力水平、影响生产力
发展”的行为。

B项,结合原文马克思对生产力的评价与作者的分析“抱残守缺、不愿创新的劳动主体是无法主动更新劳动工具并不断提升劳动工具水平的”可以推出此结论。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