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14经络示范图
超详细全体男女经络穴位图集
![超详细全体男女经络穴位图集](https://img.taocdn.com/s3/m/f676686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3.png)
超详细全体男女经络穴位图集正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正面-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女性头部穴位人体胸部腹部穴位图人体督脉及背部穴位人体壬脉大穴人体左侧穴位图脸部穴位手掌穴位彩图手掌反射区图足底穴位督脉及其别络督脉大穴督脉图谱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
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
本经脉腧穴有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督脉①奇经八脉之一。
出《素问·骨空论》。
其循行路线,起始于小腹内,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里正中,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头顶,下额,沿前额正中,到鼻柱下方及上齿。
前后与任脉、冲脉相通,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相合,联系心、肾、脑。
该经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头重痛、项强、眩晕、癫痫、癃闭、遗溺、痔疾、妇女不孕等。
②经外穴别名。
《备急千金要方》:“卒癫,……又灸督脉三十壮,三极,穴在直鼻中上入发际。
”即发际穴。
见该条。
督脉穴①督脉所属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长强(少阴所结)、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足太阳会)、大椎(足三阳会)、哑门(阳维会)、风府(阳维会)、脑户(足太阳会)、强间、后顶、百会(足太阳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足太阳、阳明会)、素髎、水沟(手、足阳明会)、兑端、龈交,共28穴。
又交会于足太阳的风门、任脉的会阴。
②指后溪穴。
十四经脉经络循行图(动画)
![十四经脉经络循行图(动画)](https://img.taocdn.com/s3/m/3a7a980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b.png)
十四经脉经络循行图(动画)十四经脉为十二经脉及督脉,任脉的总称。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特点是:各条经脉的分部位有一定的规律,每条经脉都有内属脏腑与外络肢节两个部分,每条经脉录属于一个内脏,在脏与脏之间有表(腑)里(脏)相互属、络关系:每条经脉在经气发生病里变化时都有其特殊的症候群表现:各条经脉在体表相应处都有腧穴的分布等。
各经脉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调整机体虚实,治疗疾病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一、手太阴肺经共11穴所属经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鱼际、太渊、少商。
1、循行路线:起于中焦—大肠—肺系—腋下—上肢内侧的前缘—寸口—大鱼肌—大拇指桡侧端2、生理功能:肺经腧主治胸、肺、喉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
肺腧穴在美容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肺主气,司呼吸,肺气不足则咳喘无力,自汗,怕风,易感冒,面色淡白。
肺外合皮毛,可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如:色素沉着,各种皮疹,脱屑。
肺开窍于鼻,鼻在面部中央在人体容貌中居重要地位,常见的损容性疾病——酒渣鼻就可以用肺经的穴位来治疗。
二、手阳明大肠经共19穴所属经穴: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上廉、下廉、手三里、曲池、肘骨髎、手五理、臂灞、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1、循行路线:起于食指未端—第一二掌骨间—上肢外侧前缘—肩上—颈—面—鼻旁2、生理功能:大肠经穴位主治头面五官病、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症。
大肠与肺相表里,大肠主津,主传导糟粕,以通畅为用。
在美容治疗中大肠经和肺经的治疗作用相辅相成,均能治疗皮肤病。
大肠主津,津液运行正常,皮肤才能滑润光泽,如津液不足则皮肤会出现干燥、皱纹、体内糟粕排不出去,则产生面部色斑及痤疮。
三、足阳明胃经共45穴所属经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仑、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医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下巨虚、条囗、上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男性人体穴位图
![男性人体穴位图](https://img.taocdn.com/s3/m/8e4e25ab52ea551810a687f0.png)
男性人体穴位图————————————————————————————————作者:————————————————————————————————日期:男性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2012-12-2721:18:02 穴位密码网阿牛哥文章浏览:( 346506)次[导读]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男性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ﻫﻫ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骨穴、至阴穴。
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ﻫ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ﻫﻫ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肩井穴、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京门穴、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十四经络走向图,此文不看太可惜!
![十四经络走向图,此文不看太可惜!](https://img.taocdn.com/s3/m/5fcdbd1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6d.png)
十四经络走向图,此文不看太可惜!小编导读经络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经络,首先就要研究经络的循行路线,今天的这篇文章专门介绍十四经的循行路线及经脉在体腔内外循行和气血输注部位的特定结构,以《黄帝内经》等典籍记载的经络循行路线所联系的解剖部位及临床总结为基础,图文并茂,便于记忆理解。
赶紧看正文吧!传统经络循行路线分为体腔和体表两部分,经络气血输注的部位是在体表循行路线上。
在体腔,经络缝隙由胸腔、腹腔和脏腑表面的浆膜缝隙构成,在体表肢体,则是由皮、肉、脉、筋、骨之间的筋膜间隙构成。
下面我们分析十四经经络结构时按照体腔内路线和体表路线分别表述。
一、手太阴肺经1.《灵枢·经脉》原文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经脉循行结构定位(1)体内循行路线:手太阴肺经,起于脾胃中焦之间的腹膜间隙,向下联络大肠,返回向上循着胃的上口(贲门),向上穿过横膈裂孔,联属肺与纵隔之间的胸膜腔隙。
在与肺相连的呼吸道(气管、支气管)的胸膜腔隙横行从腋下出于体表。
(2)体表循行缝隙:(上臂部)行于肱二头肌桡侧与肱肌、喙肱肌之间的肌肉缝隙处,行于手少阴、手厥阴之前,下行肘中;(前臂部)沿着桡骨下缘的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之间的缝隙至腕后寸口;(手掌部)沿着大鱼际与第一掌骨之间的缝隙到大指桡侧指甲角。
其支脉:从腕后分出,沿拇、食指之间的缝隙到食指桡侧指甲角。
(图1)图1 手太阴经体表循行解剖二、手阳明大肠经1.《灵枢·经脉》原文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
人体经络穴位循行动画图(人人必知的知识)
![人体经络穴位循行动画图(人人必知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a56cab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0.png)
人体经络穴位循行动画图(人人必知的知识)看图说明:按⊙为重播按⊙为播放按⊙为暂停按⊙为动画说明手太阴肺经循行图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足阳明胃经循行图足太阳脾经循行图手少阴心经循行图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足少阴肾经循行图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图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足少阳胆经循行图足厥阴肝经循行图督脉循行图任脉循行图冲脉循行图带脉循行图阴跷脉循行图阳跷脉循行图阴维脉循行图阳维脉循行图附录:穴位位置与其对应疾病的治疗肺经天府:鼻尖触手臂处。
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补肾。
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
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
头项寻列缺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
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
(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
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
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
也可用刮痧法泄火。
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
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
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
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
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四白:在眼袋下。
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
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全身14经络全套示范图
![全身14经络全套示范图](https://img.taocdn.com/s3/m/008f24ca87c24028915fc3fe.png)
.~1.保心护主的安脉.心包经天池穴:按天池远离亚健康..天泉:腋下横纹两寸。
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
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治心血的供应。
保肝护肝的重要穴位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 5 寸处。
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
按这个穴必然要用大拇指按住,尔后手段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惹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治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
可治压力惹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胃部不适找内关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
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
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
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1.手少阴心经:调神理智的心脉..2.极泉穴:快乐生活,近离抑郁症的困扰.,在腋窝终点。
可以探查可否存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尔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3.青灵穴:今后远离止痛药.4.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
是心经的合穴。
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治很好。
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扎实不下来。
可调治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5、灵道穴 : 腕横纹下 1.5 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宁静心神。
对慢性心脏病的人特别重要。
6、阴郗穴:腕横纹上 0.5 寸。
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扎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中间,点按要往里掐。
7.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
穴位深。
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
就是安放心神的门户。
增强睡眠。
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
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
还可防范老年痴呆。
一安放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
二增强胃动力。
三防老年痴呆。
四治疗晕车。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d43fe66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7e.png)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经络畅通全身轻松《黄帝内经》:“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人体有12条正经,外加任督二脉,一共14条经络。
人体的经络必须保持畅通,经络不通,则气血不和,百病丛生。
换句话说,经络既是人体的总控系统,又是预防疾病的医疗保健系统。
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如阳光,空气,水,电,磁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作用。
当人体加以按摩,温灸,光,电,磁等不同的物理刺激时,这些功能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入人体,通过经络系统的传导,对五脏六腑的功能进行调整,使人体达到一种经络畅通,阴平阳秘的核心状态。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不是累了休息,而是有规律休息,大自然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法则的,如一年的节候规律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而人体的经络运行也是有一定的规律,每天的12个不同时辰,分别对应着12条经络,分别都有不同的运作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经络子午流注。
1、手阳明大肠经(养生时间:早05~07点,最宜排便)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大肠经不通常见症状:牙痛、头痛、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桡侧的中点处,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这个部位,用力按压,缓解头痛。
生理功能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疾病可以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把多余火气祛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主治疾病主要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痛;头面部疾病的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疾病的神经性皮肤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主要穴位及作用商阳:位置食指指甲跟外侧作用便秘合谷:位置拇指、食指掌纹端作用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温溜(牙痛):位置拇指侧,腕横纹上四寸作用骨外旁此为聚阳气穴,可补阳气(如果虚寒体质可多灸,燥热时可刮痧泻火)急起的痘痘曲池:位置肘横纹外端点作用降血压的作用、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秘的效果,脏腑病。
十四条经络高清详解图(果断收藏)
![十四条经络高清详解图(果断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0c22b46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c.png)
十四条经络高清详解图(果断收藏)一、膀胱经中医讲一通百通,一堵百堵,您的经络有很多的气节点堵塞,每次帮您疏通的时候会一点点的将您经络的气节点化解,疏散,排出体内风、寒、署、湿、燥、毒素从而达到百脉通,除百病的功效,特别针对现代人的亚健康及慢性疾病的调理有显著的疗效,针对肌肉,身体的酸麻,胀痛的功效立竿见影。
排毒通道畅通无堵,它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通道,时刻保持膀胱经通畅,才能无毒一身轻。
如果想减掉后背和臀部的坠肉,只要在后背的膀胱经上刮痧,按摩,就很有效果。
人体三大排毒途径:第一条:通过输尿管把尿液排出的通道,这是体内排出毒素的最大一条通道。
第二条:通过大便把内体脏东西排出体外,其实毒素从尿中排出去对人体来讲更为重要,因为,人就是10天不大便,对生命也没有什么影响,但若三天不小便,那这人就比较危险了。
第三条:是毛孔,通过发汗把体内的毒素排出去。
膀胱经是掌控尿液和汗液这两条通道的,所以这条经络一定不可以被堵住,另外,膀胱经是直接连接脏腑的,膀胱经是从眼部的精明穴到小脚趾外侧至阴穴。
膀胱经上的穴位:晴明穴:治疗眼疾的第一大穴位。
攒竹穴:对热症效果很好,比如,眼睛红肿,按摩此穴位,立刻见效。
小技巧:1、用10个小手指肚每天疏理头上的膀胱经50次,可通鼻,治疗眼疾,头痛,癫痫,2、经常敲打臀部和大腿的后侧,可以减肥,还可以排除体内的寒气,对身体是个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二、胃经天天培育我们的后天之本。
胃经畅通无堵,让人睡的香,胃口好,脸色红润,还可以让人返老还童。
胃经是管理肠胃功能的,肠胃功能一旦失调,整个人就会虚弱下来。
太阳高高照,胃经送福到,足阳明胃经起于面部的承泣穴止于足部的食指历兑穴,走向面部、颈部、胸部、腹部、腿足部,经络上共有43个穴位,遍布最多的在腹部和胸部,则胃经经络不通会整个经络的部位感觉不舒服,胃经循环在辰时,7点到9点,所以在这个时间我们一定要进食早餐哦,如果你已是胃经不通的症状者,可用甜橙、柠檬、佛手柑、天竺葵、檀香精油等来按摩。
会动的经络图
![会动的经络图](https://img.taocdn.com/s3/m/3fcb8c3cf61fb7360b4c65d3.png)
会动的经络图,一文读懂十四经络,喜欢中医的一定要收藏对于人体而言,真是不得不令人感叹,经络穴位堪称人体便携式大药房,随时随地可用,而且效果还很好。
这也是中医的不传之秘,值得好好研究。
十四经络如何记?还是得有歌诀才好记。
1.任脉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
2.督脉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
3.胆经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目黄有增生。
4.肝经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
5.肾经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6.膀胱经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
7.胃经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8.脾经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9.大肠经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10.肺经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11.心经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心事过多压力重。
12.小肠经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
13.心包经胸到中指心包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
【收藏】高清经络穴位循行图解(附动图)
![【收藏】高清经络穴位循行图解(附动图)](https://img.taocdn.com/s3/m/e3fff5c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8.png)
【收藏】高清经络穴位循行图解(附动图)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者也!所谓中医养生保健,最重要的不是学会艾灸,而是了解自己的经络穴位,哪个器官不舒服了,你敲敲跟这个器官相关的经络穴位就会舒服。
你某个部位痛,一定是这个部位的经络穴位瘀阻了,你或按或敲或针或灸火拔罐或刮痧.......到不痛为止!1任脉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
2督脉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
3胆经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
4肝经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
5肺经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6大肠经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7胃经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8脾经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9心经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心事过多压力重。
10小肠经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
11膀胱经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
12肾经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13心包经胸到中指心包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
最新经络图(精美3D动态循行图,循着经络拍打更直观,建议拍友收藏)!
![最新经络图(精美3D动态循行图,循着经络拍打更直观,建议拍友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d2a3371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e.png)
最新经络图(精美3D动态循行图,循着经络拍打更直观,建议拍友收藏)!《黄帝内经》“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中医还有一句经典名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凡病皆为经络不通,打通经络即可治病。
尤其是对于颈肩腰腿疼等痛症立竿见影,对于现代人常见的失眠、便秘、肥胖、脾胃问题,内分泌失调等亚健康问题效果显著。
经络内联脏腑,外接四肢百骸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
传统的中医“六法”: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这些都是通过经络发挥作用的。
循经拍打法取传统中医养生治病之捷径,以《黄帝内经》、经络和气血为基础,直接拍打疏通经络,更简单直接,效果更佳,像太极,瑜伽等可以自己练,治未病,唤醒世人自我健康意识!我的健康我做主,可谓医疗健康界的革命!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揉脐拍打拉筋自愈法,自己受益再传播出去,自利利他,造福全人类!作为中医养生保健,不仅要学会揉脐拍打拉筋方法和理念,一开始为了方便以拍打部位为主,现在到提升阶段需要了解自己的经络穴位,哪个器官不舒服了,你就用拍痧掌拍打跟这个器官相关的经络穴位就会舒服。
你某个部位痛,一定是这个部位的经络穴位瘀阻了,你只要拍打该处即可(也就是阿是穴,痛点).......到不痛为止!“手太阴肺经”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手阳明大肠经”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足阳明胃经”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足太阴脾经”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人体穴位详解(高清图片)
![人体穴位详解(高清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2656cb80ccbff121dc368391.png)
手少阳三焦经图高清版人体穴位图关键字:手少阳三焦经简介: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三焦所成立的。
手少阳三焦经上焦由脖子根部开始直通心窝处,包含主要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中焦由心窝开始至肚脐为止,包含消化系统。
下焦由肚脐至耻骨终止,包含泌尿排泄系统。
保持胸部及腹部的机能运转正常是三焦经的主要任务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液门穴),沿着手背(中渚穴、阳池穴),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穴、桡骨穴)之间(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向上通过肘尖(天井穴),沿上臂外侧(清冷渊穴、消泺穴),向上通过肩部(臑会穴、肩髎穴),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天髎穴;会秉风穴、肩井穴、大椎穴),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纵隔中穴),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后项,连系耳后(天牖穴、翳风穴、颅息穴),直上出耳上方(角孙穴;会颔厌穴、悬厘穴、上关穴),弯下向面颊,至眼下(颧髎穴)。
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和髎穴、耳门穴;会听会穴),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丝竹空穴;会瞳子髎穴)接足少阳胆经。
此外,三焦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脉气相通。
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
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
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解剖]在指总伸肌与拇长展肌起端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
[配伍]配曲池、合谷、肩井治中风后遗症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9)(18) 瘛脉穴SJ18 Chì mài[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解剖]在耳后肌上;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耳后支。
最全高清经络图(动画演示)
![最全高清经络图(动画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2878e87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b.png)
最全⾼清经络图(动画演⽰)
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骼掌控中;⼩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四肢⽆⼒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
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腔糜乱⽛肿痛,⼝⼲⼝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冷,⼤便⼲燥且不通。
肝经对应胆经⾏,循环分泌掌控中;肤⾊发青腰疼痛,眼圈发⿊有痛经;眼球发⼲眼屎多,肝⽕旺盛有罪⾏。
胸到中指⼼包经,⼿臂内侧属阴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管病;⼼跳过快还便秘,⼼烦⽬⾚上肢痛。
督脉⽴于脊椎中,监督⽓⾎来运⾏;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
任脉位于正前胸,⼼脏脾胃⾏不通;上连乳腺下⼦宫,万⼀不通变⽼翁。
胆经裤线重叠⾏。
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淋巴发炎局部胖。
⼩指肩窝⼩肠经,⼿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背痛。
⼼到⼩指为⼼经,⼿臂内侧属阴经;循环系统掌控中,胸⼝沉闷与头痛;⼼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颧红⼝⼲燥,⾎液不良喜安静;⼼事过多压⼒重。
肝经后⾯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眼袋眼皱⾜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经前腰酸背⼜痛,脸上出斑⼼发惊;记忆下降⽆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指腋窝⼤肠经,⼿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胸到拇指为肺经,⼿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敏感⿐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胃胀打嗝排⽓空,呕吐难耐肋下痛;曲张平⾎低⾎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名⾄肩三焦经,⼿臂外侧属阳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疲倦易得慢性病。
人体经络穴位图详细表
![人体经络穴位图详细表](https://img.taocdn.com/s3/m/ee57673f26fff705cd170a66.png)
经络与调病之老阳三干创作一、什么是经络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路.是与血管、神经完全分歧的另外一套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系统.它是我们练功强健身体、开发潜能的物质基础, 亦是用气功为他人调病的物质基础.二、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三、经络的功能:1、沟通上下内外.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 五官九窍, 把人体的各个部份.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运行气血:周流不息地将气血传输于全身各部位, 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3、调节各部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和平衡.4、对外开放:通过穴位与年夜自然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四、中医脏腑学说简介::五脏一心、肝、脾、肺、肾, 六腑一胆.胃、年夜肠、膀胧、三焦.中医学认为, 人体是经五脏为中心, 通过经络联属六腑及其他各组织器官, 从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每一脏通过其自身的经络联系着许多组织和器官, 构成一个相对自力的功能系统.另外, 心包(脏)和三焦(腑)相内外.心包是心之外围, 有呵护心脏的作用;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 其功能一是通行元气, 二为水液运行之路途.其经络: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五、经络的分布1、分布规律:四肢:内侧为三阴经, 太阴在前, 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外侧为三阳经, 阳明在前, 少阳在中、太阳在后.躯干:足三阴在腹面, 足三阳:太阳在背, 少阳在肋, 阳明在胸腹.头面:为诸阳经之会.2、循行规律:手之三阴, 从脏走手, 手之三阳, 从手走头;足之三阳, 从头走足, 足这三阴, 从足走腹.3、流注交序:(顺时针方向.起止点:肺寅)4、十四经循行及其主要穴位:(见附录一、人体经络、穴位图表)六、穴位的基本知识;穴位, 正名为“输穴”, 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点.1、穴位的分类: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全息穴.2、穴位的体表定位方法:(见附录二、输穴体表定位说明)七、气功调病的基来源根基则:1、必需首先告竣和病人之间的信息沟通.2、治病求本, 针对疾病的原因辩证施功.3、经疏导经络为主, 辅以需要的补泻方法.4、着眼于三个重点:调整阴阳平衡, 损其偏盛, 补其偏衰;调节脏腑功能, 使其协调统一;调理气血运行, 使其畅行无滞.5、需要时劝导病人加入练功行列.八、气功调病的简便方法:气功调病法无定法.功力高深, 举手动念皆是法, 无不灵验;功力浅薄, 必需借助既成法, 方易取效.我们在此只向年夜家介绍利用穴位疏通经络, 调理疾病的一点简便有效的方法.1、急救:百会、人中、涌泉、内关、足三里.2、滋补强壮:足三里、三阴交;气海、关元;肾俞、命门.3、各种疾病取穴基本思路:循经取穴:多取肘膝经下的穴位.各脏腑的俞穴: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上.全息穴:多用第二掌骨.阿是穴:手足、四肢、背部均可.俞募配穴:肺俞——中府;心俞——巨厥;脾俞——章门;(调理脏腑)胃俞——中脘;膀胱俞——中极;年夜肠俞——天枢;厥阴俞——膻中;肝俞——期门;肾俞——京门;胆俞——日月;三焦俞——石门;小肠俞——元关.八脉交会穴:公孙(冲)——内关(阴维):胸、心、胃;足临泣(带)——外关(阳维):目、颊、肩膀、颈;列缺(任)——照海(阴跷):肺、咽喉、胸膈.4、简便验方:(1)独穴疗法:照海——咽喉肿痛;上星——鼻部疾患;地五会(足临泣前5分)——耳部疾病;液门——头痛、顽固性牙痛;阳陵泉——同侧偏头痛;太冲——高血压、头痛;落枕(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指掌关节后0.5分)——落枕;肩平(足三里下1寸, 距胫骨外1寸处)——肩周炎;年夜肠俞(或承山)——痔疮;三阴交——月经不调;隐白——崩漏或其它出血疾患.(2)两穴相配:合谷——曲池:清理上焦, 治头面部诸疾;合谷——光明:目疾;合谷——足三里:调理胃肠诸疾;合谷——内庭:牙痛;外关——阳陵泉:胁肋肝胆诸疾;上星——风池:荨麻疹;上星——人中:支气管哮喘;上星——关元:过敏性结肠炎;人中——风府:中风口眼歪斜, 舌强难言;肩髃——曲池:中风偏枯诸痹, 一通百通;环跳——阳陵泉:与肩髃配曲池上下相应;曲池——三阴交:诸般肿痛, 杨柳毒疮;完骨(乳突后下方凹陷中)——内关:耳源性眩晕;足临泣——中极:带下.九、保健推拿(见附录三)附录一人体经络穴位图表图1、手太阴肺经【位置】前胸之外上方, 第二肋骨的外侧乳上, 去门穴下. 【主治】肩背痛, 胸肌疼痛, 肺气肿喘气, 心脏病, 肺结核, 四肢肿. 【附注】肺募穴, 手、足太阴二脉之会. 云门穴【位置】锁骨外端下缘, 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嗽, 气喘, 胸胁痛, 肩背痛, 胸中烦痛. 尺泽穴【位置】仰掌, 肘微屈, 肘窝横纹中央偏桡侧. 【主治】中风, 肘臂挛痛, 心胸痛, 咽喉肿痛, 肘关节及组织疾患. 【附注】手太阴经所入为“合”.孔最穴【位置】腕上桡侧7寸. 【主治】肘臂挛病, 手指痛不以屈伸, 肺疾, 喀血, 咳嗽, 气喘, 咽喉肿痛. 【附注】手太阴经郄穴.【简便取穴法】腕上桡侧上一寸五分.【主治】腕, 手, 肘痛, 中风感冒, 颜面麻痹, 痉挛.偏头痛(配照海, 利年夜小便)经渠穴【位置】桡骨茎突内缘, 腕横纹(太渊穴)直上 1寸. 【主治】咳嗽, 气喘, 胸痛, 咽喉肿痛, 手腕痛.太渊穴【位置】掌后横纹上, 桡动脉侧.【主治】咳嗽 , 气喘 , 咳血 , 胸痛 , 咽喉肿痛, 腕臂痛, 无脉症.鱼际穴【位置】第1掌骨侧中部, 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 , 咳血 , 咽喉肿痛 , 失音, 发热.少商穴【位置】在手拇指桡侧, 距指甲角后0.1寸. 【主治】咽喉肿痛 , 咳嗽 , 鼻衄 , 发热 , 昏迷, 癫狂.图2、手阳明年夜肠经商阳【定位】:在食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主治】:①咽喉肿痛, 牙痛.②热病昏迷.③食指端麻木.④耳聋.【类别】:二间【定位】: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 桡侧凹陷处【主治】:①牙痛, 咽喉肿痛.②目赤痛, 食指关节肿痛.【类别】:【定位】: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后, 桡侧凹陷处【主治】:目痛, 齿痛, 咽喉肿痛.面神经麻痹, 热病.【类别】:【定位】:第一、二掌骨背侧, 近第二掌骨中点的桡侧.【主治】:头疼, , 鼻出血, 齿痛, 耳聋, , 面肿, 面瘫, 咽喉肿痛, 发热, 热病无汗, 汗出不止.痛经, 经闭, .胃痛, 腹痛, 便泌, 泄泻, 痢疾.半身不遂, 指挛臂痛, 小儿惊风, 狂躁., 瘾疹, 疥疮. 【类别】:【定位】:在腕横纹背侧两筋陷中, 直对合谷.【主治】:头痛耳聋, 牙痛.咽喉肿痛, 手腕痛.偏历【定位】:腕后三寸, 之下微偏外.【类别】:【主治】:①龋齿, 耳聋, 面瘫.②水肿, 手背酸痛.【定位】: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腕横纹上5寸.【类别】:【主治】:①急性腹痛, 肠鸣, 肩背酸痛.②面瘫, 面肿.【定位】:与曲池的连线上, 肘横纹下4寸【主治】:①腹痛.②肘臂痛.【定位】: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 肘横纹下2寸【主治】:①腹痛, 腹泻.②上肢不遂.③止痛, 弹拨此穴可消除针刺不妥引起的酸胀感.曲池【定位】:屈肘, 当肘横纹头陷中. 【类别】:【主治】:①一切热病, 发烧, 咽痛, 疟疾.②半身不遂, 肩痛不举, 膝关节肿痛.③头痛, 头晕, 视物不清, 牙痛.④, 风疹, 湿疹, 荨麻疹, 丹毒.⑤腹痛吐泻.⑥癫狂.⑦瘰疬.肩髃【定位】:肩端两骨间陷中【类别】:【主治】:①上肢不遂, 肩痛不举.②瘰疬, 风疹.【定位】:鼻翼两旁五分, 鼻唇沟中.【主治】:鼻塞、、鼻衄、、口眼歪斜、面痒、面浮肿、鼻息肉.图3、足阳明胃经承泣[定位] 在面部, 瞳孔直下, 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主治] 目赤痛痒, 目翳, 眼睑(目闰)动, 口眼歪斜, 头痛眩晕.年夜迎[定位] 在前方, 附着部前缘, 当面动脉搏动处.[主治] 口歪, 口噤, 颊肿, 齿痛.头维[定位] 在头侧部, 当额角发际上0.5寸, 头正中线旁4.5寸.[主治] 头痛, 目眩, 口痛, 流泪, 眼睑(目闰)动.缺盆[定位] 在中央, 距4寸.[主治] 咳嗽, 气喘, 咽喉肿痛, 中痛, 瘰疬.天枢[定位] 在腹中部, 平, 距脐中旁开2寸.[主治] 腹胀肠鸣, 绕脐痛, 便秘, 泄泻, 痢疾, .气冲[定位] 在稍上方, 当脐中下5寸, 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 肠鸣腹痛, 疝气, 月经不调, 不孕, 阳痿, 阴肿.阴市[定位] 髌骨上缘上三寸.[主治] 腿膝痿痹, 屈伸晦气、疝气, 腹胀腹痛.犊鼻[定位] 屈膝, 在膝部, 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主治] 膝痛, 下肢麻痹, 屈伸晦气, 脚气.足三里[定位] 外膝眼直下三寸.[主治] 胃痛, 呕吐, 噎膈, 腹胀, 泄泻, 痢疾, 便秘, 乳痈, 肠痈, 下肢痹痛, 水肿, 癫狂, 脚气, 虚劳赢瘦.丰隆[定位] 外踝下八寸. [主治] 头痛, 眩晕, 痰多咳嗽, 呕吐,便秘, 水肿, 癫狂痛, 下肢痿痹.解溪[定位]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主治] 头痛, 眩晕, 癫狂, 腹胀, 便秘, 下肢痿痹.冲阳[定位] 在足背最高处, 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足背动脉搏动处.[主治] 口眼歪斜, 面肿, 齿痛, 癫狂痫, 胃病, 足痿无力.陷谷[定位] 在足背, 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主治] 面目浮肿, 水肿, 肠鸣腹痛, 足背肿痛.内庭[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主治] 齿痛, 咽喉肿病, 口歪, 鼻衄, 胃病吐酸, 腹胀, 泄泻, 痢疾, 便秘, 热病, 足背肿痛.厉兑[定位]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 距趾甲角0.1寸.[主治] 鼻衄, 齿痛, 咽喉肿痛, 腹胀, 热病, 多梦, 癫狂. [配伍] 配内关、神门治多梦.图4、足太阴脾经隐白【定位】足年夜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的爪甲根部)【主治】, 过时不止, 崩漏;便血, 尿血、吐血等慢性出血;癫狂, 多梦、烦心善悲、尸厥, 惊风(慢);、腹胀、暴泄、善呕、心痛、胸满、咳逆、喘气.年夜都【定位】足年夜趾内侧, 第1蹠趾关节前下方, 赤白肉际处【主治】腹胀, 胃痛、食不化, 呕吐, 腹泻, 便秘;热病, 无汗.;【定位】第1蹠骨小头後缘, 赤白肉际凹陷处;第一蹠趾关节後缘, 赤白肉际处取穴【功能】、公孙;(通于冲脉)【定位】足年夜趾本节后一寸.【功能】、和胃理中【主治】胃痛, 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 腹泻, 痢疾, 多饮、、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肠风下血、脚气.商丘【定位】内踝前方下方凹陷中【主治】腹胀、、腹泻, 便秘, 食不化、咳嗽、、怠懈嗜卧、癫狂、善笑、小儿痫契、痔疾;足踝痛.【定位】上3寸, 胫骨内正面後缘【主治】;、症瘕, 、, 阳痿、、睾丸缩腹, 、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心悸, 失眠, 高血压, 湿疹、水肿;下肢痿痹;阴虚诸症.[郤穴]【定位】膝下五寸, 内踝上八寸.【主治】腹胀, 食欲不振, 月经不调, 痛经, 膝痛.阴陵泉【定位】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主治】腹胀, 腹泻水肿, 小便晦气, 月经不调, 膝痛.【定位】膝盖内上端上二寸.【主治】, 调经统血【定位】在外侧, 距上缘中点3.5寸, 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功能】降逆利湿、理气消痔【定位】脐中旁开4寸【功能】理气止痛、通调腑气【主治】腹痛, 小腹痛、腹泻, 虚寒泻痢、年夜便秘结、善悲.【定位】脐中上3寸, 旁开4寸【功能】健脾消食、通降腑气周荣【定位】在第2肋间隙, 旁开6寸;在上一肋任脉旁开6寸, 当第2肋间隙中取穴【功能】宽胸理气、降逆止咳【主治】咳嗽, 咳唾秽脓、胁肋痛、、气逆, 食不下;胸胁胀满【定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 当第6肋间隙处;侧卧举臂, 在6寸, 腋中线上取穴【功能】统血养经, 宽胸止痛【主治】气喘;;全身疼痛, 急性扭伤, 四肢无力.图5 手少阴心经极泉【定位】上臂外展, 腋窝正中, 腋动脉搏动处【功能】宽胸宁神青灵【定位】肘上三寸, 伸肘平臂取之, 【功能】理血止痛【主治】①头痛, 振寒, 目黄;②胁痛, 肩臂疼痛.少海【定位】屈肘, 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屈肘, 在肘横纹尺侧头陷凹中取穴【功能】安神【主治】①心痛, 癔病、、健忘、癫狂善笑、;②肘臂挛痛, 臂麻手颤, 头项痛、目眩、腋胁痛;灵道【定位】腕横纹上1.5寸,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功能】宽胸理气【主治】心痛, 悲恐善笑;肘臂挛痛、抽筋.通里【定位】腕横纹上 1寸,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主治】心悸、怔忡等心病;舌强不语、暴喑.腕臂痛.阴郄【定位】腕横纹上0.5寸,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功能】【主治】心痛, 惊悸;骨蒸冷汗;吐血, 衄血、失音.神门【定位】腕横纹尺侧端,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仰掌, 豌豆骨的桡侧缘 .【主治】①心痛, 心烦, 聪慧, 悲哭、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变;呕血、吐血、目黄胁痛、失喑、喘逆上气;②高血压;③胸胁痛.少府【定位】在手掌面, 第4、5掌骨之间, 握拳时当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在4、5掌指关节後方, 仰掌屈指, 当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功能】清心宁神【主治】①心悸、心痛、心烦, 胸痛、善笑、悲恐惊;②阴痒、、;③, 癰疡;④手小指挛痛, 拘挛.少冲【定位】小手指内侧去爪甲一分.【主治】①心悸, 心痛, 癫狂;②热病, 昏迷.③胸胁痛, 胸满气急, 手挛臂痛.图6、手太阳小肠经少泽(井穴)位置:手小指末节尺侧, 指甲角外展0.1寸.主治:头痛, 目翳, 咽喉肿痛, 乳痈, 乳汁少, 中风昏迷, 热病, 耳聋, 耳鸣, 肩、臂外后侧痛.前谷(荥穴)位置:手掌尺侧, 微握拳, 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下, 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处.主治:头、项痛, 目痛, 耳鸣, 咽喉肿痛, 乳少, 热病汗不出, 鼻塞, 癫痫, 手指麻木.后溪(俞穴)位置:手掌尺侧, 微握拳, 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上, 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主治:头、项强痛, 目赤, 耳聋, 咽喉肿痛, 腰、背痛,癫痫, 疟疾, 手指及肘、臂挛急, 冷汗, 热病.腕骨(原穴)位置:手掌尺侧, 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凹陷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项强痛, 耳鸣, 目翳, 黄疸,热病汗不出, 疟疾, 指挛、臂痛、腕痛, 颈颔肿, 惊风.阳谷(经穴)位置:手腕尺侧, 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凹陷处.主治:头痛, 目痛, 耳鸣, 耳聋, 热病无汗, 癫痫, 腕痛, 头眩, 目赤, 颈颔肿, 臂外侧痛.养老(郄穴)位置:小臂反面尺侧, 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主治:目视不清, 肩、背、肘、臂酸痛, 急性腰痛.支正(络穴)位置:小臂反面尺侧, 腕背横纹上展5寸.主治:头痛, 目眩, 热病, 癫狂, 项强, 指痛, 肘挛.小海(合穴)位置:肘内侧, 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主治:肘、臂疼痛, 癫痫, 头痛, 目眩, 耳聋, 耳鸣,颈项痛, 肩臂外后侧痛.臑俞位置:肩部, 腋后纹直上, 肩胛冈下缘凹陷处.主治:肩、臂疼痛, 瘰疠, 肩、臂酸痛无力.秉风位置:肩胛部, 冈上窝中央, 天宗穴直上, 举臂有凹陷处.主治:肩胛疼痛不举, 上肢酸麻.肩中俞位置:背部, 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主治:咳嗽, 气喘, 肩、背疼痛, 目视不明.天窗位置:颈外侧, 胸锁乳突肌后缘, 扶突穴后, 平喉结.主治:耳聋, 耳鸣, 咽喉肿痛, 颈项强直, 暴喑, 颈瘿.听宫位置:面部, 耳屏前, 下颌骨髁状突后方, 张口呈凹陷处.主治:耳鸣, 耳聋, 聤耳, 齿痛, 癫痫.图7、足太阳膀胱经睛明【定位】:在面部, 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主治】:①视物不明, 近视, 夜盲, .②胬肉攀睛, 目翳, , .③急性腰痛.攒竹【定位】:在面部, 当眉头陷中, 眶上切迹处【主治】:①眉棱骨痛, 目视不明, .②呃逆.③腰痛.④.通天【主治】:①鼻塞, 鼻中瘜肉, 鼻疮, 鼻渊, 鼻衄.②头痛, 目眩.③中风偏瘫, 癫痫.风门【主治】:①伤风, 咳嗽.②发热, 头痛, 项强, 胸背痛.肺俞【主治】:①发热, 咳嗽, 咳血, 冷汗, 鼻塞.②, 痘,疹, 疮, 癣.厥阴俞【主治】:①心痛, 心悸.②咳嗽, 胸闷.③牙痛.心俞【主治】:①心痛, 心悸, 胸闷, 气短.②咳嗽, 吐血.③失眠,健忘, 癫痫.④梦遗, 冷汗.督俞【主治】:①心痛, 胸闷.②胃痛, 腹痛.③咳嗽, 气喘.膈俞【作用】:宽胸降逆, 理血化淤, 调气补虚, 调和脾胃.胃俞【主治】:①胃脘痛, 呕吐.②腹胀, 肠鸣.三焦俞【作用】:通利三焦, 疏调水道.肾俞【作用】:滋阴壮阳, 补肾益气, 利水消肿.年夜肠俞【主治】:①腹胀, 泄泻, 便秘, 痔疮出血.②腰痛.③荨麻疹.小肠俞【定位】:在骶部, 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 平第一骶后孔【作用】:通肠利腑, .膀胱俞【定位】:在骶部, 当骶正中嵴旁1.5寸, 平第二骶后孔【主治】:①小便晦气, 遗尿.②泄泻, 便秘.委中【定位】:在腘横纹中点, 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主治】:①腰脊疼痛, 腘筋挛急, 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②丹毒, 皮疹, 周身搔痒, 疔疮, 发背.③腹痛吐泻.④遗尿, .飞扬【定位】:在小腿后面, 当外踝后, 昆仑穴直上7寸, 承山外下方1寸处【主治】:①头痛, 目眩, .②腰腿疼痛无力.③痔疾.昆仑【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 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①急性腰痛, 足跟肿痛.②难产.③头痛, 项强, 目眩, 鼻衄.④小儿惊风.申脉【定位】:在足外侧部, 外踝直下方凹陷处【作用】:疏经活络, 宁心安神.【主治】:①痫症, 癫狂.②失眠, 足外翻.③头痛, 项强, 腰腿痛.④眼睑下垂.金门【定位】:在足外侧, 当外踝前缘直下, 骰骨下缘处【主治】:①癫狂, 痛症, 小儿惊风.②头痛, 腰痛, 下肢痿痹,外踝痛.京骨【定位】:在足外侧, 第五跖骨粗隆下方, 赤白肉际处【主治】:①头痛, 项强, 目翳.②腰腿痛.③癫痫.束骨【定位】:在足外侧, 足小趾本节(第五)的后方, 赤白肉际处【主治】:①癫狂, 头痛项强.②腰腿痛, 肛门痛足通谷【定位】:在足外侧, 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主治】:①头痛, 项强, 目眩.鼻衄.②癫狂.至阴【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 距趾甲角0.1寸(指寸)【主治】:①胎位不正, 难产.②头目痛, 鼻塞, 鼻衄.【类别】:图8、足少阴肾经涌泉[定位]在足底1/3与后2/3交点上.[附注]肾经井穴.[主治]头顶痛, 头晕, 癫疾, 霍乱转筋, 昏厥.然谷荥穴[定位]在足内侧缘, 足舟骨粗隆下方, 赤白肉际.[主治], 阴挺, 阴痒, 白浊, 遗精, 阳痿, 小便晦气,泄泻, 胸胁胀痛, 咳血, 小儿脐风, 下肢痿痹, 足跗痛.太溪[定位]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目眩, 咽喉肿痛, 齿痛, 耳聋, 气喘, 胸痛咳血, 月经不调, 失眠, 遗精, 阳痿, 小便频数, 下肢厥冷, 内踝肿痛.年夜钟[定位]在足内侧, 内踝下方, 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主治]咳血, 气喘, 腰脊强痛, 聪慧, 嗜卧, , 月经不调.水泉[定位]太溪直下1寸.[附注]肾经郄穴.[主治]月经不调, 痛经, 阴挺, 小便晦气, 目昏花, 腹痛.复溜[定位]在小腿内侧, 太溪直上2寸, 跟腱的前方.[主治]泄泻, 肠鸣, , 腹胀, 腿肿, 足痿, 冷汗, 脉微细时无, 身热无汗, 腰脊强痛.[附注]肾经经穴.筑宾[定位]复溜直上二寸.[附注]阴维脉郄穴.[主治]癫狂, 痫证, 涎沫, 疝痛, 小儿脐疝, 小腿内侧痛.阴谷[定位]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附注]肾经合穴.[主治]阳痿, 疝痛, 月经不调, 膝股内侧痛.横骨[定位]在下腹部, 当脐中下5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主治]阴部痛, 少腹痛, 遗精, 阳痿, , 小便欠亨, 疝气.肓俞[定位]脐旁各五分.[附注]冲脉、足少阴会穴.[主治]腹痛绕脐, , 腹胀, 痢疾, 腰脊痛.幽门[定位]在上腹部, 当脐中上6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主治]腹痛, , 善哕, 消化不良, 泄泻, 痢疾.石关[定位]在上腹部, 当脐中上3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主治]呕吐, 腹痛, , 产后腹痛, 妇人不孕.中注[定位]在下腹部, 当脐中下1寸, 前正中线旁开0.5寸.[主治]月经不调, 腰腹疼痛, 年夜便燥结, 泄泻, 痢疾.俞府[定位]在胸部, 当锁骨下缘, 前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咳嗽, 气喘, 胸痛, 呕吐, 不嗜食.图9、手厥阴心包经天池[定位] 第4肋间隙, 乳头外1寸[主治] 胸闷, 气喘, 胸痛, 腋下肿痛, 瘰疬, 疟疾, 乳痈.天泉[定位] 臂内侧, 当腋前纹头下2寸, 的长、短头之间.[主治] 心痛, 胸胁胀满, , 胸背及上臂内侧痛.曲泽[定位] 肘窝凹陷中.[附注] 心包经合穴 .[主治] 心痛, 胃疼, , 转筋, 烦躁, 肘臂痛, 上肢颤抖, 咳嗽.郄门[定位] 腕横纹上5寸.[附注] 心包经郄穴.[主治] , , 胸痛, 心烦, 咳血, 疔疮, 癫疾.间使[定位] 腕横纹上3寸[附注] 心包经经穴.[主治] 心痛, , , 呕吐, 热病, 烦躁, 疟疾, 癫狂,痫证, 腋肿, 肘挛, 臂痛.内关[定位] 腕横纹上2寸[附注] 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主治] 心痛, 心悸, 胸痛, , , , , 癫狂,眩晕, 偏瘫, 哮喘, 偏头痛, 热病, 产后血晕, 肘臂挛痛.年夜陵[定位] 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附注] 原穴.[主治] 心痛, 心悸, , 呕吐, 惊悸, 癫狂, 痫证, 胸胁痛, 腕关节疼痛, 喜笑悲恐.劳宫[定位]握拳, 傍边指与无名指之间掌心中[附注] 心包经荥穴.[主治] 中风昏迷, 中暑, 心痛, 癫痫, 口疮, 口臭, 鹅掌风.中冲[定位]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附注] 心包经井穴.[主治] 中风昏迷, 舌强不语, 中暑, 昏厥, 小儿惊风, 热病,舌下肿痛.图10、手少阳三焦经关冲[定位]在无名指外侧去爪甲一分.[附注]井穴[主治], 目赤, 耳聋, 耳鸣, 喉痹, 舌强, 热病, 心烦.液门[定位]小指和无名指间陷中.[附注]荥穴.[主治], 目赤, 耳痛, 耳鸣, 耳聋, 喉痹, 疟疾, 手臂痛.中渚[定位]小指和无名指本节后陷中[附注]输穴.[主治]头痛, 目眩, 目赤, 目痛, 耳聋, , 喉痹, 肩背肘臂痠痛 , 手指不能屈伸, 脊膂痛, 热病.阳池[定位]在腕背横纹凹陷处.[附注]三焦经原穴.[主治]腕痛, 肩臂痛, 耳聋, , 消渴, 口干, 喉痹.外关[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 两骨间.[附注]络穴[主治]热病, , 颊痛, 耳聋, 耳鸣, 目赤肿痛, 胁痛, 肩背痛, 肘臂屈伸晦气, 手指疼痛, 手颤.支沟[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附注]经穴.[主治]暴喑, 耳聋, , 肩背痠痛, 胁肋痛, 呕吐, 便秘, 热病.会宗[定位]支沟外旁一寸.[附注]三焦经郄穴.[主治]耳聋, 痫证, 上肢肌肤痛.天井[定位]在臂外侧, 屈肘时, 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主治]偏头痛, 胁肋、颈项、肩臂痛, 耳聋, 瘰疬, 癫痫.臑会[定位]当肘尖与肩髎的连线上, 肩髎下3寸, 三角肌的后下缘.[主治]臂痛, 瘿气, 瘰疬, 目疾, 肩胛肿痛.肩髎[定位]当臂外展时, 于肩峰后下方出现凹陷处.[主治]痛, 肩重不能举.翳风[定位]在耳垂后方五分凹陷处.[主治], 耳聋, 口眼喎斜, 牙关紧闭, 颊肿, 瘰疬.耳门[定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 张口有凹陷处.[主治]耳聋, 耳鸣, 聤耳, 齿痛, 颈颔痛, 唇吻强.丝竹空[定位]在面部, 当眉梢凹陷处.[主治], 目眩, 目赤痛, 眼睑跳动, 齿痛, 癫痫.图11、足少阳胆经瞳子髎[定位]目外眦旁, 当眶外侧缘处.[主治]头痛, 目赤, 目痛, 怕光羞明, 迎风流泪, 远视不明, 目翳.听会[定位]下颌骨髁突的后缘, 张口有凹陷处.[主治]耳疾, 齿痛, 下颌脱臼, 口眼喎斜, 面痛, 头痛.悬颅[定位]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偏头痛, 面肿, 目外眦痛, 齿痛.阳白[定位]在前额部, 当瞳孔直上, 眉上1寸.[主治]头痛, 目眩, 目痛, 外眦疼痛, 雀目.风池[定位]与风府相平, 胸锁乳突肌与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 眩晕, 颈项强痛, 目赤痛, 目泪出, 鼻渊, 鼻衄, 耳聋, 气闭, 中风, 口眼歪斜, 疟疾, 热病, 感冒, 瘿气.肩井[定位]在肩上, 当年夜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主治]肩背痹痛, 手臂不举, 颈项强痛, 乳痈, 中风, 瘰疬, 难产, 诸虚百损.日月[定位]在上腹部, 当乳头直下, 第7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胁肋疼痛, 胀满, 呕吐, 吞酸, 呃逆, 黄疸.京门[定位]在侧腰部, 章门后1.8寸, 当十二肋骨游离真个下方. [主治]肠鸣, 泄泻, 腹胀, 腰胁痛.[附注]肾经募穴.环跳[定位]在股骨外侧的横纹上.[附注]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 [主治]腰胯疼痛, , 下肢痿痹, 遍身风疹, 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阳陵泉[定位]在小腿外侧, 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麻木, 膝肿痛, 脚气, 胁肋痛,口苦, 呕吐, 黄疸, 小儿惊风, 破伤风.外丘[定位]小腿外侧, 当外踝尖上7寸.[附注]胆经郄穴.[主治]颈项强痛, 胸胁痛, 下肢痿痹, 癫疾, 小儿龟胸.光明[定位]小腿外踝尖上5寸.[附注]胆经络穴.[主治]目痛, 夜盲, 乳胀痛, 膝痛, 下肢痿痹, 颊肿.阳辅[定位]外踝尖上4寸.[附注]胆经经穴.[主治]偏头痛, 目外眦痛, 缺盆中痛, 腋下痛, 瘰疬, 胸、胁、下肢外侧痛, 疟疾, 半身不遂.丘墟[定位]在外踝的前下方外侧凹陷处.[附注]胆经原穴.[主治]颈项痛, 腋下肿, 胸胁痛, 下肢痿痹, 外踝肿痛, 疟疾, 疝气, 目赤肿痛, 目生翳膜, .足临泣输穴[定位]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外侧凹陷处.[主治]头痛, 目外眦痛, 目眩, 乳痈, 瘰疬, 胁肋痛, 疟疾, 中风偏瘫, 痹痛不仁, 足跗肿痛.侠溪[定位]第4、5趾间, 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附注]荥穴. [主治]头痛, 眩晕, 耳疾, 颊肿, 胸胁痛, 膝股痛, 疟疾.足窍阴[定位]第4趾末节外侧, 距趾甲角0.1寸.[附注]胆经井穴.[主治]偏头痛, 目眩, 目赤肿痛, 耳聋, 耳鸣, 喉痹, 胸胁痛, 足跗肿痛, 多梦, 热病.图12、足厥阴肝经年夜敦[井穴]【定位】:在足母趾末节外侧, 距趾甲角0.1寸(指寸)【主治】:疝气.遗尿.崩漏, 阴挺, 经闭.痫.行间[荥穴]【定位】:第二、二趾间, 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①目赤肿痛, 青盲.②失眠, 癫痫.③月经不调, 痛经, 崩漏, 带下.④小便晦气, 尿痛.太冲[输穴原穴]【定位】: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主治】:①头痛, 眩晕, 目赤肿痛, .②郁证, 胁痛, 腹胀, 呃逆.③下肢痿痹, 行路困难.④月经不调, 崩漏, 疝气, 遗尿.⑤癫痫, 小儿惊风.中封[经穴]【定位】:在足内踝前下方一寸陷中.【主治】:①疝气, 腹痛.②遗精.③小便晦气.蠡沟[络穴]【定位】:足内踝尖上5寸, 胫骨内正面中央.【主治】:外阴搔痒, 月经不调, 小便晦气, 疝气, 足肿疼痛.。
男性人体穴位图
![男性人体穴位图](https://img.taocdn.com/s3/m/ea69e33be2bd960590c67799.png)
男性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2012-12-27 21:18:02 穴位密码网阿牛哥文章浏览:( 346506)次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骨穴、至阴穴。
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瞳子髎穴、听会穴、上关穴、颔厌穴、悬颅穴、悬厘穴、曲鬓穴、率谷穴、天冲穴、浮白穴、头窍阴穴、完骨穴、本神穴、阳白穴、头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风池穴、肩井穴、渊腋穴、辄筋穴、日月穴、京门穴、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环跳穴、风市穴、中渎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阳交穴、外丘穴、光明穴、阳辅穴、悬钟穴、丘墟穴、足临泣穴、地五会穴、侠溪穴、足窍阴穴。
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极泉穴、青灵穴、少海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少府穴、少冲穴。
5、足太阴脾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阴脾经穴;位于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1个,共42个: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
会动的经络图
![会动的经络图](https://img.taocdn.com/s3/m/99beea159b89680202d8251c.png)
会动的经络图,一文读懂十四经络,喜欢中医的一定要收藏对于人体而言,真是不得不令人感叹,经络穴位堪称人体便携式大药房,随时随地可用,而且效果还很好。
这也是中医的不传之秘,值得好好研究。
十四经络如何记?还是得有歌诀才好记.1.任脉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 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
2.督脉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
3.胆经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目黄有增生.4.肝经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
5。
肾经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6。
膀胱经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7。
胃经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 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 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8.脾经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9。
大肠经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 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10.肺经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 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 感冒发冷体内空。
11.心经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心事过多压力重。
12。
小肠经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13。
心包经胸到中指心包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 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
收藏!十四经脉精美3D动态图,针灸经脉走向和穴位轻松学
![收藏!十四经脉精美3D动态图,针灸经脉走向和穴位轻松学](https://img.taocdn.com/s3/m/7120cf7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0.png)
收藏!十四经脉精美3D动态图,针灸经脉走向和穴位轻松学收藏!十四经脉精美3D动态图,针灸经脉走向和穴位轻松学
金英杰小杰君
03-10
关注
正在请求中...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十三、任脉
十四、督脉
金英杰小杰君
关注
作者:小杰君
正在请求中...
微信
朋友圈
不喜欢
51
亲,正在努力加载
确认删除
将删除当前评论,不可恢复噢
取消删除
阅读 1.7万· 文章内容不代表UC平台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手厥阴心包经保心护主的安脉
天池穴:按天池远离亚健康..
天泉:腋下横纹两寸。
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
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节心血的供应。
保肝护肝的重要穴位。
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5寸处。
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
按这个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节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
可治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胃部不适找内关.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
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
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
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
2手少阴心经:调神理智的心脉..
1.极泉穴:快乐生活,近离抑郁症的困扰.,在腋窝终点。
可以探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然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
2.青灵穴:从此远离止痛药.
3.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
是心经的合穴。
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节很好。
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踏实不下来。
可调节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4、灵道穴:腕横纹下1.5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平静心神。
对慢性心脏病的人非常重要。
5、阴郗穴:腕横纹上0.5寸。
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踏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当中,点按要往里掐。
6.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
穴位深。
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
就是安定心神的门户。
增强睡眠。
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
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
还可防止老年痴呆。
一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
二增强胃动力。
三防老年痴呆。
四治疗晕车。
五增强通便能力。
7.少府穴:在感情线上攥拳小指尖对的地方少府是心经的火穴。
因此湿热症、火症可通过少府调节。
可直接调节心脏的穴。
主治先天心脏疾病。
8.少冲穴:身体上的速效救心丸,小指内侧指甲旁。
#穴(急症热症)发烧、癫狂、昏厥症。
它有开窍醒神的功效。
放血、去热。
7足太阴脾经:运食化物的血脉
1.隐白穴:隐白帮你快速止血.
2.太白穴:逛街腿痛捏捏脚趾就解决,. 贴着脚内侧骨头揉,缝里向指间揉。
3.公孙穴:调节血压显奇效,.大拇指往下滑有个壳头。
重要穴位,连心脏,促进肠子蠕动,对消化不良、憋闷、吃太多了肚胀效果明显。
4.三阴交穴:气血畅通,妇科疾病不敢扰.
5.阴陵泉穴:消除水肿通便利尿.
6.血海穴:血海一出痛经消除
7.府舍穴:从此不受腹痛烦扰..
8.大横穴:帮您保持健美身材.
9.周荣穴:帮您平心静气过秋季
10.大包穴:通治大病小病的全能穴.
9足厥阴肝经:调神养志的修脉..
1.大敦穴:阴部疼痛找大敦
2.太冲穴:急性腰痛太冲来缓解.
3.曲泉穴:生殖系统健康大穴.
4.足五里穴:尿频尿急尿不净从此都消失
5.阴廉穴:呵护女性生殖健康.
6.中封穴:关爱男性生殖健康
7.章门穴:退除黄疸,强化肝脏功能.
8.期门穴:疏肝理气找期门.
11手太阴肺经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1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2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3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
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4列缺:不好找。
合谷相对凹点。
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 5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6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
7鱼际:火穴。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
8少商:大拇指外根部。
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12 手阳明大肠经:键臂助泄的蓄脉
1. 商阳穴;食指指甲盖外侧,汗水出,感冒发烧都不见
2. 三间穴:从此远离鼠标手
3.合谷穴:牙疼真要命,虎口能治病.
4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
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
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5. 阳溪穴:手肩疼痛一扫光.
6. 下廉穴:肠胃不痛,天天轻松
7. 曲池穴: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
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
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8. 肩穴: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
最容易受风寒的穴。
9.扶突穴:从此不怕秋燥咳嗽.
10. 迎香迎香穴:远离鼻炎反复发作的困扰
11. 手三里穴:一条龙解决手臂肩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