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7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
C.酒精属于有机物
D.酒精是由2个碳原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D.将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升高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答案】C
【解析】酒精中 元素的质量比应为 ;酒精的相对分了质量为 ,单位为1;酒精是组成中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1个酒精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提示】有机物的组成中均含有碳元素;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如酒精由 3种元素组成,酒精分子由 3种原子构成。
5.【答案】D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构成固体物质的微粒都是静止不动的
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1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1)生成 质量为g;
(2)求摩擦剂中 的质量分数。
江苏省宿迁市2017年化学中考试卷
化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冰雪融化只是水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物质种类没有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2.【答案】B
【解析】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助燃性,而非可燃性。
3.【答案】B
【解析】过滤操作中需要用玻璃棒引流,同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接收滤液的烧杯内壁。
A.空气中 的体积分数约为78%
宿迁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宿迁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 蒸馏水B. 空气C. 纯碱D. 氧气2.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定律不成立的是()A. 铁生锈B. 蜡烛燃烧C. 碳酸钙高温分解D. 氢气还原氧化铜3. 以下物质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A. 氧气B. 汞C. 氯化钠D. 硫酸铜4.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碳B. 氧C. 钠D. 硫5. 以下化合物中,属于酸的是()A. 碳酸氢钠C. 氢氧化钠D. 氯化钠6. 以下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 氢氧化钠B. 碳酸钠C. 硫酸D. 氯化钠7. 以下物质中,属于盐的是()A. 碳酸氢钠B. 硫酸C. 氢氧化钠D. 氯化钠8. 根据化学反应类型,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铁与硫酸铜反应B. 碳酸钙高温分解C.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D. 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9. 以下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水D. 氯化钠10. 根据物质的溶解性,下列物质中,难溶于水的是()A. 食盐B. 蔗糖D. 硫酸铜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______。
2.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层电子决定。
3.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______性,而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______性。
4. 根据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原子半径通常______(增大/减小)。
5.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当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______。
6.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原理,酸和碱反应生成的产物是______。
7.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氧化剂在反应中被______,而还原剂在反应中被______。
8.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______不变。
9. 根据溶解度定义,一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______。
中考化试题分项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3.1 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专题3。
1 构成物质的微粒一、选择题1.【2017年海南省】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答案】B2.【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下列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的是A.2H2O:表示2个水分子B.2H:表述2个氢原子C.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C60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答案】D【解析】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化学式可知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C60的分子结构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镂空的足球状,也称作足球烯。
选D3.【2017年四川省雅安市】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体积变大【答案】C【解析】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故选C。
4.【2017年四川省雅安市】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 说法正确的是①3Hg ②Fe3 + ③S03 ④3H2 O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C.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D.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答案】B【解析】①3Hg表示的是3个汞原子;②Fe3 + 表示的是3个铁离子;③S03表示的意义有四种: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一个三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元素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④3H2 O表示的是3个水分子.故选B。
5.【2017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效=核电荷数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答案】C6.【2017年四川省眉山市】2O2表示A.2个氧分子B.2个氧原子 C.4个氧分子D.4个氧原子【答案】A【解析】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O2表示:2个氧分子;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个氧原子2O;4个氧原子:4O。
【化学】2017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真题(解析版)
2017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真题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计15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萄萄酿酒B.冰雪融化C.塑料老化D.烟花燃烧【答案】B【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萄萄酿酒、.塑料老化、烟花燃烧都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冰雪融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B.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C.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答案】B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读液体体积B.过滤C.检查装置气密性D.称氯化钠质量【答案】B【解析】A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B过滤时应该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洒在过滤器外边;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D称量一定量的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选B4.白酒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酒精(C2H5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 : 6 :1B.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C.酒精属于有机物D.酒精是由2个碳原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答案】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饱和济液一定是浓溶液C.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D.将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升高【答案】A【解析】A.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B、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溶质、溶剂、温度不相同时,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C汽油洗涤油污形成的是溶液,属于溶解现象;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所得溶液温度升高。
选A。
6.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B.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C.甲属于易溶物质D.t2℃时,30g甲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答案】C【解析】A.溶质的质量由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决定,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关系不确定,因而溶质质量关系不确定;B.乙相对于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C.20℃时,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为易溶,甲属于易溶物质;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50g水中只能溶解25g甲,形成75g溶液。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
每小题2分,计2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钢铁生锈C.汽油燃烧D.食物腐烂2.(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氮气B.二氧化硫C.海水D.硝酸钾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量取液体B.过滤C.称量固体D.蒸发4.(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洗洁精用于洗涤油污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5.(2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B.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C.a中含有少量b,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D.将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仍为饱和溶液6.(2分)下列对主题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能源B.化学与材料①煤、石油等是可再生的化石燃料②光能、电能等可通过化学能转化而成③风能、氢能等是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①棉花、羊毛都属于天然材料②玻璃、塑料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③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化学与人体健康D.化学与环境保护①长期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②摄入某些重金属盐会导致人体中毒③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对人体有害①使用含磷洗衣粉可减少水污染②严禁焚烧秸秆可减少空气污染③使用光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A.A B.B C.C D.D7.(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C.将稀硫酸滴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8.(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H+、Na+、CO32﹣B.Ba2+、CO32﹣、Cl﹣C.Fe2+、H+、SO42﹣D.K+、Ca2+、Cl﹣9.(2分)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10.(2分)向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
宿迁中招化学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2017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物理·化学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一、选择题(共10小题,1~5小题每题1分,6~10小题每题2分,计15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葡萄酿酒B.冰雪融化C.塑料老化D.烟花燃烧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 B.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C.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读液体体积B.过滤C.检查装置气密性D.称氯化钠质量4.白酒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酒精(C2H5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B.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gC.酒精属于有机物D.酒精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答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物理、化学合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题使用0.5 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答案,注意不要答错位置,也不要越界。
4.作图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C .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D .将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升高6.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 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B .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C .甲属于易溶物质D .t 2℃时,30 g 甲能溶解于50 g 水中形成80 g 溶液7.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 .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8.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是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B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C .构成固体物质的微粒都是静止不动的D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1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二、填空、简答题(共3小题,第11题3分,第12题4分,第13题3分,计10分)11.(3分)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可表示不同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填数字序号):+2①2CO②S2-③CaO⑴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⑵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⑶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
2017中考化学试卷带答案
【导语】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2017中考化学试卷带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2017中考化学试卷 ⼀、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题,每⼩题1分,共25分) 1.空⽓中含量最多的⽓体是A. 氧⽓B. ⼆氧化碳C. 氮⽓D. 氖⽓ 2. 铜丝常⽤于制作电线,是因为铜具有A. 抗腐蚀性B. 较⼤密度C. 导热性D. 导电性 3. 下列图标中,表⽰禁⽌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4. 下列属于氧⽓化学性质的是A.⽀持燃烧B.⽆⾊⽓体C.难溶于⽔D.密度⽐空⽓⼤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B.蒸馏⽔C.⾷盐⽔D.⼤理⽯ 6.某品牌紫菜的营养成分表显⽰,每100 g紫菜含钠291 mg,这⾥所说的钠是指A.元素B.单质C.分⼦D.原⼦ 7.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的是A.镁B.铁C.铜D.钢 8.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A. 碳酸钠 NaCO3B. 氯化铁 FeCl3C. 氧化镁 MgOD. 氢氧化钙 Ca(OH)2 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10.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属资源的是A. 回收易拉罐B. 寻找⾦属代⽤品C. 防⽌⾦属的腐蚀D. 过度开采⾦属矿物 11.检验集⽓瓶内⼆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A.将带⽕星的⽊条接近瓶⼝B.将燃着的⽊条伸⼊瓶中C.将燃着的⽊条接近瓶⼝D.靠近瓶⼝扇闻⽓味 12.化学变化前后发⽣改变的是A. 元素种类B. 分⼦种类C. 原⼦个数D. 原⼦质量 13.右图是⽔受热蒸发的微观⽰意图,不能依据图⽰进⾏判断的是A.⽔分⼦向各个⽅向运动B.加热后⽔分⼦间隔变⼤C.⽔分⼦之间有间隔D.⽔分⼦由氢、氧原⼦构成 14.亚氯酸钠(NaClO2)是⼀种⾼效漂⽩剂。
其中氯元素(Cl)的化合价为A.-3B.+1C.+3D.+5 15. 下列实验安全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电器着⽕,⽴即⽤⽔浇灭B.点燃可燃性⽓体前,应该先验纯C.眼睛⾥不慎溅⼊药液,⽴即⽤⽔冲洗D.碰倒燃着的酒精灯,⽴即⽤湿布盖灭 16.如右图所⽰,有关电解⽔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b中的⽓体是氢⽓ C.实验中⽣成的氢⽓和氧⽓的体积⽐为1:2 D.该实验证明⽔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17.下列化学⽅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P + 5O2 2P2O5B.2Fe + 6HCl 2FeCl2 + 3H2↑C.2 KClO3 2KCl + 3O2↑D.Cu + H2SO4 CuSO4 + H2↑ 1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表⽰钠原⼦失去1个电⼦后形成的离⼦ B. CO32-表⽰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碳酸根离⼦ C. 表⽰氧原⼦得到1个电⼦后形成的离⼦ D.H2O2表⽰由2个氢原⼦和2个氧原⼦构成的过氧化氢分⼦ 19.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的⽅法是A.点燃混合⽓体B.通过灼热的CuOC.通过灼热的炭粉D.通过⾜量的⽔ 20.天然⽓⽔合物化学式为CH4•8H2O,外形晶莹剔透酷似冰块却能燃烧,俗称可燃冰。
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
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
每小题2分,计2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钢铁生锈C.汽油燃烧D.食物腐烂【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钢铁生锈、汽油燃烧、食物腐烂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B、钢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食物腐烂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氮气B.二氧化硫C.海水D.硝酸钾【分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解:A、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B、二氧化硫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错;C、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硝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错。
故选:C。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量取液体B.过滤C.称量固体D.蒸发【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2017中考真题卷2017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7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计1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萄萄酿酒B.冰雪融化C.塑料老化D.烟花燃烧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B.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C.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读液体体积 B.过滤C.检查装置气密性D.称氯化钠质量4.白酒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酒精(C2H5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B.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C.酒精属于有机物D.酒精是由2个碳原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D.将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升高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B.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C.甲属于易溶物质D.t2℃时,30g甲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7.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兔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8.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C.构成固体物质的微粒都是静止不动的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10.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A.A B.B C.C D.D二、填空、简答题(共3小题,第11题3分,12题4分,第13题3分,计10分)11.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可表示不同的意义,氢回答下列问题(填数字序号)①2CO ②S2﹣③O(1)表示分子个数是(2)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3)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值的是.12.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古代“丝绸之路”运输的商品有丝绸、陶瓷、铁器等,其中陶瓷属于(填字母序号)A.金属材料B.无机非金属材料C.复合材料D.有机高分子材料(2)活性炭能除去冰箱内的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性;(3)碳酸氢钠(NaHCO3)可用作干粉灭火剂,灭火时,碳酸氢钠粉未受热生成碳酸钠和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基本反应类型为.13.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1)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2)在空气中,铝的表明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3)某同学取少量工厂废液[溶质是AgNO3、Cu(NO3)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反应结束后,发现溶液仍然是蓝色.据此推断,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2017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计1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萄萄酿酒B.冰雪融化C.塑料老化D.烟花燃烧【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塑料老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B.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C.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考点】6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6K:常见气体的用途.【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有可燃性错误;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正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解答】解:A、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有可燃性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读液体体积 B.过滤C.检查装置气密性D.称氯化钠质量【考点】42:测量容器﹣量筒;43:称量器﹣托盘天平;4G: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检查气密性,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再用手握着试管外壁,观察是否有气泡出现来确定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装置正确.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称量氯化钠时左右两盘应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4.白酒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酒精(C2H5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B.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C.酒精属于有机物D.酒精是由2个碳原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AC: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D8: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来分析;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C.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解答】解:A.乙醇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之间的质量比是(12×2):(1×6):(16×1)=12:3:8,故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C.乙醇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D.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故选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C.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D.将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升高【考点】7C: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7F: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7H: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7K: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分析】A、根据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根据溶液的浓稀和是否饱和的关系考虑;C、汽油能溶解油污;D、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考虑.【解答】解:A、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不属于溶液,故A错;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B错;C、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汽油洗涤油污属于溶解现象,故C错;D、将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所得溶液温度升高,故D正确.故选D.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B.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C.甲属于易溶物质D.t2℃时,30g甲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4H: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7Q: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A错误;B、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甲小,所以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故B错误;C、甲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是10g,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20℃的溶解度大于10g,所以甲属于易溶物质,故C正确;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溶解于50g水中形成75g溶液,故D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兔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考点】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A、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气体受热密度变小,进行分析判断.C、贸然打开所有门窗,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将木柴架空燃烧,能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B、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故选项说法正确.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8.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考点】J1: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6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9J: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E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HE: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I6:白色污染与防治;J9:烟的危害性及防治;JA:毒品的危害性及预防;JE: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K6: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分析】本题可以选用排除法是解答,即只要选项中有一项说法错误,即可排除该选项;据此结合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化学与能源、物质的分类、日常生活经验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人体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缺乏维生素A时容易患夜盲症.吸烟有害健康、毒品损害身体,并使人上瘾,万万试不得,故选项归纳正确;B、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不是新能源,故选项归纳有错误;C、海水是混合物,纯碱是碳酸钠,不是碱,尿素[CO(NH2)2]是氮肥,不是复合肥,故选项归纳有错误;D、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但不会增加粮食产量,还会对土地、环境等造成不良影响,故选项归纳有错误;故选:A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C.构成固体物质的微粒都是静止不动的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考点】E8:化学反应的实质;B6: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B7: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离子的定义、微粒的性质、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进行解答.【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选项正确;B、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例如原子核带正电,但不属于离子,故选项错误;C、构成固体的微粒也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故选项错误;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故错误;故选A10.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A.A B.B C.C D.D【考点】95:碱的化学性质;71:电解水实验;92: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B、根据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进行解答;C、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变稀进行解答;D、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盐酸会分别发生反应.【解答】解:A、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故正确B、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正确.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变稀,但是溶质质量分数不会是0,故错误.D、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盐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生成气体,后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直至碳酸钠耗尽,故正确;故选:C.二、填空、简答题(共3小题,第11题3分,12题4分,第13题3分,计10分)11.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可表示不同的意义,氢回答下列问题(填数字序号)①2CO ②S2﹣③O(1)表示分子个数是①(2)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③.(3)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值的是②.【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根据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进行解答.【解答】解:(1)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①2CO中的2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2个;(2)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③O中的2表示在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②S2﹣中的数字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答案为:(1)①(2)③(3)②12.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古代“丝绸之路”运输的商品有丝绸、陶瓷、铁器等,其中陶瓷属于B(填字母序号)A.金属材料B.无机非金属材料C.复合材料D.有机高分子材料(2)活性炭能除去冰箱内的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3)碳酸氢钠(NaHCO3)可用作干粉灭火剂,灭火时,碳酸氢钠粉未受热生成碳酸钠和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CO2↑+H2O,其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考点】I9: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89:金属材料及其应用;C6: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IA: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活性炭的吸附性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类型的判断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填:B;(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英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故填:吸附;(3)碳酸氢钠粉未受热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填:2NaHCO3Na2CO3+CO2↑+H2O;分解反应.13.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1)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或O2和H2O)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2)在空气中,铝的表明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Al2O3(写化学式);(3)某同学取少量工厂废液[溶质是AgNO3、Cu(NO3)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反应结束后,发现溶液仍然是蓝色.据此推断,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铜和硝酸锌[或Cu(NO3)2和Zn(NO3)2] .【考点】8G: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85: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1)根据铁锈蚀的条件分析回答;(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通常情况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保护膜;(3)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关系(Zn>Cu>Ag),锌可置换硝酸银中的银、锌可置换硝酸铜中的铜,生成的铜还可以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分析解答.【解答】解:(1)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故填:氧气和水蒸气(或O2和H2O);(2)在空气中,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铝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故填:Al2O3;(3)由题意可知,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发生的反应有锌可置换硝酸银中的银、锌可置换硝酸铜中的铜,生成的铜还可以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反应后溶液仍为蓝色,这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硝酸铜,锌与硝酸银或硝酸铜反应均生成硝酸锌,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硝酸锌,是否存在硝酸银无法确定;故填:硝酸铜和硝酸锌[或Cu(NO3)2和Zn(NO3)2]。
中考化试题分项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9.1 溶液、溶液的组成及配制(含解析)
专题9.1 溶液、溶液的组成及配制一、选择题1.【2017年甘肃省兰州市】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
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苏打粉C.花生油D.牛奶【答案】B【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的形式相互混合,因没有阻挡光线的微粒,所以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
面粉和水形成的是浊液,花生油、牛奶和水形成的是乳浊液;苏打和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选B2.【2017年四川省眉山市】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扑,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氯化钠C.泥土D.乳胶漆【答案】B3.【2017年山西省】“归纳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下面是同学们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像,其中图像与实验表述一致的是A.加水稀释NaOH溶液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C.向一定量的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D.在密闭容器中,镁带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答案】B【解析】A、加水稀释NaOH溶液,pH不会小于7,错误;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由于溶液不饱和会先溶解一部分,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达到饱和状态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C、向一定量的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未滴加BaCl2溶液时,没有沉淀产生,起点应在原点,错误;D、密闭容器中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镁带的质量小于氧化镁的质量,固体质量会增大,不是不变,错误。
故选B。
4.【2017年江苏省淮安市】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A.牙膏B.蔗糖C.面粉D.豆油【答案】B【解析】生活中常见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B.蔗糖。
A.牙膏,C.面粉,D.豆油,均形成浊液。
5.【2017年山东省青岛市】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B.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保持静止不动,所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答案】C6.【2017年山东省青岛市】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错误的是A.①表示将一定量的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B.②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Cu(OH)2 和CuO 固体C.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D.④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镁粉和铝粉【答案】D【解析】A.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一定量的60℃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溶质析出,溶剂的质量不变;B.②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Cu(OH)2 和CuO 固体,最后氯化铜的质量由酸决定,酸的量相同,生成氯化铜的质量相同;C.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和氯化铁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氯化铁完全反应后,沉淀的量不再增加;D.④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镁粉和铝粉,最终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酸的量相同,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
2017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物理、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7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2.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波不是电磁波B.电磁波能传递信息C.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但能听得见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C.花香袭人,说明分子是运动的D.杨絮漫天飞舞,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4.如图四幅图片中,能说明气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是()A.墙壁上的吸盘 B.升空的孔明灯C.飞行的客机D.流线型车头5.为安全起见,在下坡路上,小华握紧自行车刹把缓慢行驶.在此过程中,增大滑动摩擦力的方法是()A.增大压力B.减小速度C.增大接触面积D.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光是单色光B.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它能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D.红外线烤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7.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8.足球踢出后,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力来维持它的运动B.足球停下来,是因为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作用C.足球运动越来越慢,是因为惯性越来越小D.足球始终受到平衡力作用9.如图所示,在微型电风扇的插头处接上一个小灯泡,用手旋转叶片,发现小灯泡发光.选项图示实验原理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A.B.C.D.10.如图所示,是某保密室的防盗报警电路,当有人闯入保密室时会使开关S闭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继电器与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B.电磁继电器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C.电磁铁工作时,上端为S极D.当有人闯入保密室时,b灯亮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1.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方式改变的.12.用天平测量一形状不规则物体的质量,所用砝码及游码如图甲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g;将该物体放入原来盛有25mL水的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密度是kg/m3.13.2017年5月18日,我国实现全球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与石油一样都是(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1m3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75m3的天然气,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是J;若这些热量有50%被10吨的水吸收,水的温度能够上升℃.(q天然气=3.6×107J/m3,c水=4.2×103J/(kg•℃))14.如图甲所示,是小宇设计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1)水的沸点是℃.(2)实验时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3)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15.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在图示位置,烛焰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物距是cm.(2)光屏上成的是倒立、(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小明将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16.人体的安全电压是V.在小明家厨房内的一条电路上,接有电水壶(1800W)、电饭煲(600W)和油烟机(240W)各1只.为保障正常用电,该电路中熔丝的熔断电流应不小于A.三、作图、计算题(共4小题,17题4分,18题4分,19题6分,共14分;18、19题应有解题过程)17.按照要求作图.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作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18.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作出所挂重物重力的示意图和在杠杆上A点所加最小作用力F的示意图.19.如图所示,一位质量为48kg的同学乘电梯上楼,每只脚与电梯接触的面积均为0.015m2.电梯向上匀速运动时,2s内上升的高度为4m.g取10N/kg.求:(1)电梯静止时,该同学对电梯的压强;(2)在2s内,电梯对该同学做功的功率.20.(6分)冬天,人们常用电热毯来取暖.如图所示,是某品牌电热毯的等效电路,有高温档和低温档,低温档电功率为25W,已知电阻R=484Ω.求:(1)开关S闭合时电热毯处于档;(2)电热毯在低温档下工作1小时所消耗的电能;(3)电阻R0的阻值.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20、21题每题3分,22题4分,23题5分,共15分)21.在“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块所受的重力,然后将物块逐渐浸入水中.(1)在图乙位置时,物块受到的浮力是N.(2)将物块逐渐浸入水中时,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说明物体所受浮力大小随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而.(3)继续将物块逐渐浸入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变小后保持不变,最后突然变为0,示数为0时物块处于(选填字母).A.漂浮状态B.悬浮状态C.沉底状态.22.有人说,同一机械的机械效率是不变的.小华设计了“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重物质量的关系”实验,来检验此说法是否正确.(1)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甲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2)如图乙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保持滑轮组不变,改变重物的质量,通过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子使重物缓缓上升,测得数据如下表(g取10N/kg):序号重物质量/kg重物上升距离/cm弹簧测力计示数/N绳端移动距离/cm机械效率10.110 1.12045.5%20.210 1.620﹣﹣﹣30.310 2.12071.4%第2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是;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所提升重物质量的增大而.23.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如图a、b、c所示,让质量为m、2m的两个小球分别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击放在水平木板上的木块,使木块滑动,虚线位置为木块滑动一段距离后停止的位置.(1)小球动能是由(填某种能量)转化来的.(2)实验中通过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3)比较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探究小球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4)比较a、b两图进行的实验,可以得到小球的动能随质量增大而.24.(5分)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实验器材有:电池组(3V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额定电压 2.5V)、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实物电路如图甲所示.(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示数始终为零,电流表示数变化明显.电路故障可能是.(3)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图乙是由实验数据描绘得到的小灯泡的I﹣U图象,则小灯泡额定功率是W.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是Ω.(4)分析小灯泡的I﹣U图象,发现小灯泡灯丝的阻值随电压变化而变化,从本质上讲,引起小灯泡灯丝阻值变化的因素是.2017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共15分)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考点】91:声音的产生;93:声速;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9L: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不同的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一样的,根据音色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声音.(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故C错误;D、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有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音调的影响因素、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等知识点,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基础.2.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波不是电磁波B.电磁波能传递信息C.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但能听得见【考点】D2:电磁波的传播.【分析】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可以实现地面与卫星之间的通信.【解答】解:A、光就是一种电磁波,故A错误;B、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用来传递信息,我们现在生活中的移动通信、无线电广播、电视信号的传递,都是通过电磁波来完成的,故B正确;C、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也听不见,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电磁波的应用,知道广播、电视、移动通信都靠电磁波传递信息.3.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C.花香袭人,说明分子是运动的D.杨絮漫天飞舞,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考点】34: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GV:分子的运动.【分析】(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2)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3)一切物质的分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4)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解答】解:A、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其他八个行星绕着太阳运动,而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B、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B错误.C、花香袭人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D、杨絮漫天飞舞,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4.如图四幅图片中,能说明气体压强与流速有关的是()A.墙壁上的吸盘 B.升空的孔明灯C.飞行的客机D.流线型车头【考点】8K: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1)生活中很多的现象都是利用大气压,例如:用吸管喝饮料、钢笔吸墨水、吸盘式挂钩等;(2)孔明灯灯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在空中所受的浮力变大,大于它自身的重力所致.(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4)流线型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象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水艇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解答】解:A、用力将吸盘压在光滑墙壁上,排出里面的空气,由于吸盘内的空气减少,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吸盘紧压在墙壁上;故不符合题意;B、孔明灯升空是因为灯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所受浮力增大,大于灯本身的重力后它就会升空了.故不符合题意;C、因为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机翼面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产生向上的升力.故符合题意;D、车呈流线型可以减少车在空中运行时的阻力,利于运行,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注重了观察分析能力的考查,涉及到了流体压强、大气压、和浮力等,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是中考的热点问题.5.为安全起见,在下坡路上,小华握紧自行车刹把缓慢行驶.在此过程中,增大滑动摩擦力的方法是()A.增大压力B.减小速度C.增大接触面积D.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考点】7I: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分析】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解答】解:A、刹车时用力捏紧刹把,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符合题意.B、C、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速度、增大接触面积都不能增大摩擦,不符合题意.D、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但小华握紧自行车刹把缓慢行驶,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利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解释生活中有关问题.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光是单色光B.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它能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D.红外线烤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考点】AP:光的色散;A1:光源;AR:物体的颜色;AT:红外线.【分析】(1)白色光是复合光;(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光线决定的;(3)自身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4)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解答】解:A、白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故A错误;B、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了红光,吸收了其它色光造成的,故B错误;C、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发生了漫反射,屏幕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C错误;D、红外线烤箱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来加热食物的,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组成、物体的颜色、红外线的应用、光源等多个知识点,是一道基础题.7.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在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解答】解:AB、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液化放热,故A错误,B正确;CD、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D错误.故选B.【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8.足球踢出后,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力来维持它的运动B.足球停下来,是因为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作用C.足球运动越来越慢,是因为惯性越来越小D.足球始终受到平衡力作用【考点】6U: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它是物体本身就具有的.(3)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平衡力,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受非平衡力.【解答】解:AB、足球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作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错误,B正确;C、足球运动越来越慢是因为足球受到阻力,而不是因为惯性越来越小,故C错误;D、足球滚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直接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9.如图所示,在微型电风扇的插头处接上一个小灯泡,用手旋转叶片,发现小灯泡发光.选项图示实验原理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A.B.C.D.【考点】CM: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分析】(1)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就能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为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就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2)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的构造是相同的,用手拨动小风扇叶片,小灯泡能亮,故可用发电机的知识分析.【解答】解:尽管电风扇里装的是电动机,但此题中通过手快速拨动风扇叶片使小灯泡发光,说明是当作发电机用的,故是利用运动的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了电流,即电磁感应现象,并将机械能转化为了电能.小灯泡发光,把电能转化成了光能.A、图中研究的是通电直导线的磁场,故A不合题意;B、图中是通电螺线管,故B不合题意;C、电磁感应实验的装置,故C符合题意;D、图中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故D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需注意电磁感应为因为运动而产生了电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是因为有了电流而发生了运动.实验装置是不同的.而风扇内部的线圈当外部接电源时,风扇能转动,是电动机;当用外力转动风扇时,就成了发电机.10.如图所示,是某保密室的防盗报警电路,当有人闯入保密室时会使开关S闭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继电器与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B.电磁继电器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C.电磁铁工作时,上端为S极D.当有人闯入保密室时,b灯亮【考点】CF: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分析】(1)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2)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NS极;(3)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当控制电路接通时,电磁铁有磁性,衔铁被吸下;当控制电路断开时,电磁铁无磁性,衔铁在弹簧的作用下被拉起,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解答】解:AB、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工作的,故AB错误;C、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工作时,上端为N极,故C错误;D、当有人闯入保密室时会使开关S闭合,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电灯b所在电路接通,b灯亮,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电磁继电器、电动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关键是搞清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和拉起时工作电路的变化情况.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1.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入一小团干燥的棉花,用力将活塞迅速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增加(填“增加”或“减少”),空气的内能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的;筒内的棉花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棉花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的.【考点】G9:做功改变物体内能;GA: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析】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通过此实验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解答】解: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大空气内能的;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棉花的内能的.故答案为:增加;做功;热传递.【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进行分析解答,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2.用天平测量一形状不规则物体的质量,所用砝码及游码如图甲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54g;将该物体放入原来盛有25mL水的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密度是 2.7×103kg/m3.【考点】2E:固体密度的测量.【分析】(1)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读取游码所对刻度时,以左侧为准.(2)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先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最凹处相平;已知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用公式计算其密度.【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物体的质量为m=50g+4g=54g;(2)由乙图可知,水和物体的总体积为45ml,则物体的体积为V=45ml﹣25ml=20ml=20cm3,物体的密度为:ρ===2.7g/cm3=2.7×103kg/m3.故答案为:54;2.7×103.【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量筒的读数,密度公式的计算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属于基础题,但学生容易出错.13.2017年5月18日,我国实现全球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与石油一样都是不可再生(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1m3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75m3的天然气,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是 6.3×109J;若这些热量有50%被10吨的水吸收,水的温度能够上升75℃.(q 107J/m3,c水=4.2×103J/(kg•℃))天然气=3.6×【考点】GG:热量的计算.【分析】(1)不可再生能源是在短时间内无法再生的能源,常见的化石资源、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石油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2)已知天然气的热值,由1m3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75m3的天然气,可求可燃冰的热值;再利用Q 放=mq可求热量;(3)利用公式Q吸=ηQ放求水吸收的热量,知道水的比热容、质量和吸收的热量,可利用公式Q吸=cm△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后的温度.【解答】解:(1)可燃冰的总量是有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1)1m3的“可燃冰”相当于的天然气的体积为:V=1×175m3=175m3,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产生热量:Q放=Vq=175m3×3.6×107J/m3=6.3×109J;(2)水吸收的热量:Q吸=ηQ放=50%×6.3×109J=3.15×109J,由Q吸=cm△t得加热后水的温度:△t===75℃.故答案为:不可再生; 6.3×109;75.【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热传递过程中吸热公式、热效率公式、燃料燃烧放出热量公式的综合运用,关键是对公式和公式变形的理解和应用.14.如图甲所示,是小宇设计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1)水的沸点是98℃.(2)实验时大气压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3)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减小水的质量.【考点】1O: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分析】(1)水在沸腾是温度不变;(2)了解水的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知道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3)在此实验中,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减少加热所用的时间,需要给烧杯加盖,适当减少水量,适当提高水温等.【解答】解:(1)由图可知,水在98℃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水的沸点为9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宿迁市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5每题1分,6~10每题2分,计15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萄萄酿酒B.冰雪融化C.塑料老化D.烟花燃烧【答案】B【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萄萄酿酒、.塑料老化、烟花燃烧都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冰雪融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B.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C.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答案】B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读液体体积B.过滤C.检查装置气密性D.称氯化钠质量【答案】B【解析】A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B过滤时应该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洒在过滤器外边;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D称量一定量的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选B4.白酒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酒精(C2H5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B.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C.酒精属于有机物D.酒精是由2个碳原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答案】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饱和济液一定是浓溶液C.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D.将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升高【答案】A【解析】A.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B、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溶质、溶剂、温度不相同时,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C汽油洗涤油污形成的是溶液,属于溶解现象;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所得溶液温度升高。
选A6.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B.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C.甲属于易溶物质D.t2℃时,30g甲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答案】C【解析】A.溶质的质量由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决定,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关系不确定,因而溶质质量关系不确定;B.乙相对于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C.20℃时,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为易溶,甲属于易溶物质;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50g水中只能溶解25g甲,形成75g溶液。
选C7.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兔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答案】D8.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健康B.化学与能源①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②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③要牢记“吸烟有害健康”“毒品万万试不得!”①太阳能、核能和天然气都属于新能源②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③化石燃料是优质的能源来源,不能作为化工资源C.物质与分类D.化学与环境①天然气和海水都属于化合物②烧碱和纯碱都属于碱③尿素[CO(NH2)2]和硝酸钾(KNO3)都属于复合①施用过量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②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更环保③低碳生活,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答案】A【解析】B ②电池充电时,电转化为化学能;③化石燃料是优质的能源来源,也能作为化工资源,生成很多种化工产品,如石油的加工。
C 、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天然气和海水都属于混合物;②由金属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盐,由金属或铵根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叫碱。
烧碱即氢氧化钠,纯碱即碳酸钠属于碱;③尿素[CO(NH 2)2]只有氮元素是氮肥,硝酸钾(KNO 3)同时含有氮、钾都属于复合肥;D 、①施用过量化肥、农药会导致水或土壤被污染;选A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B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C .构成固体物质的微粒都是静止不动的D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答案】A1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A .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B .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C .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D .向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答案】C【解析】A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B 、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C 、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但不能减小到零;D .向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选C二、填空、简答题(共3小题,第11题3分,12题4分,第13题3分,计10分)11.(3分)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可表示不同的意义,氢回答下列问题(填数字序号)①2CO②S2-③2 Ca O(1)表示分子个数是_____(2)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______。
(3)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值的是_______【答案】(1)①(2)③(3)②12.(4分)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古代“丝绸之路”运输的商品有丝绸、陶瓷、铁器等,其中陶瓷属于______(填字母序号)A.金属材料B.无机非金属材料C.复合材料D.有机高分子材料(2)活性炭能除去冰箱内的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3)碳酸氢钠(NaHCO3)可用作干粉灭火剂,灭火时,碳酸氢钠粉未受热生成碳酸钠和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答案】(1)B(2)吸附(3)2NaHCO3Na2CO3+CO2↑+H2O分解【解析】(1)丝绸属于天然纤维、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铁器属于金属材料;(2)活性炭能除去冰箱内的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活性炭则疏松多孔,有吸附作用;3)碳酸氢钠(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加热Na2CO3+CO2↑+H2O,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13.(3分)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1)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2)在空气中,铝的表明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写化学式);(3)某同学取少量工厂废液[溶质是AgNO3、Cu(NO3)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反应结束后,发现溶液仍然是蓝色。
据此推断,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1)氧气和水蒸气(或O2和H2O)(2)Al2O3(3)硝酸铜和硝酸锌[或Cu(NO3)2和Zn(NO3)2]【解析】(1)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三种物质共同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2)在空气中,铝的表明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3)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向溶质是AgNO3、Cu(NO3)2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然后剩余的锌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反应结束后,发现溶液仍然是蓝色,说明硝酸铜有剩余,可能是硝酸铜没有反应,也可能反应掉一部分。
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铜和硝酸锌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第14题4分,第15题7分,计11分)14.(4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A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序号);现准备收集一瓶氧气供铁丝燃烧的实验使用,选择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收集氧气便于直接做这个实验;(3)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如图F)收集二氧化碳,验满二氧化碳时,把说着的火柴放在玻璃管_____(填“a”或“b”)端,如果火焰熄火.则收集满了。
【答案】(1)酒精灯;(2)B;C;(3)b。
15.(7分)某兴趣小组在准备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考试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
I.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方案l: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色变成无色。
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_______(填“小于”或“小于或等于”)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请写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II.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丙问学对探究I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提出猜想】(l)Na2SO4;(2)Na2SO4和_______。
【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I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然后加入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锌粒逐渐减少,有_____产生猜想(2)成立方案II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________。
【实验反思】为了验证猜想(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药品是_____(填字母序号)A.BaCl2溶液B.Cu C.Fe2O3【答案】I.红;小于或等于;2NaOH+H2SO4=Na2SO4+2H2OII.H2SO4(或硫酸);方案1:气泡;方案2: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实验反思】C。
四、计算题(4分)16.(4分)牙膏中的摩擦剂可以增强牙膏对牙齿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
己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和SiO2(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