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丽萍《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1.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人的心理基础分为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其中的自然属性指的是由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进而形成一个人的中枢系统;其中的社会基础指的是社会属性,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社会影响决定着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属性影响和制约着自然属性。

答案要点:心理构成包括三部分内容:动力系统、指向系统和特征系统,动力系统和指向系统属于个性倾向性特征,特征系统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其中,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个人的动机、需要、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内容;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

气质的概念与类型及各类气质的行为特征。

能力的概念和能力差异与类型。

性格的概念、性格差异与类型。

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的不同,其次是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2.如何评价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某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某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1、\经济人\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是20世纪初个人主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2、\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以便促使他们达到组织目标.3、\经济\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答案要点:“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某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社会生存社会属性社会心理需要
管理的出发点
“行为举止要符合所承担的角色”
第二节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
人性观念与管理理论的发展
年代
人性
观念
管理
理论
代表
人物
管理措施
管理重点
管理职能
奖惩措施
领导体制
20世纪
20年代之前
经纪人
X理论
泰勒等
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或任务为中心
传统管理职能
外部,胡萝卜加大棒式
专制集权式
20世纪30年代
2、管理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对员工进行管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形象建设、社会心理气氛建设,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并推动政治文明与生态环境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树立参管意识)。
封建制度的长期影响是中国人的服从意识根深蒂固,缺乏创新意识和参管意识
第四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目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4、不讲人情;赏罚分明。
5、支薪用人;
6、书面案卷;档案资料收集。
7、资源控制;合理使用资源。
(四)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管理原则
三、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1、人与机器的关系;考虑人使用机器的特点,人及匹配工程心理学,研究人及匹配
2、人与事的关系;让合适的人从事合适的工作认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
3、人与人的关系;管理心理学
(一)什么是“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也叫“唯利人”和“实利人”。
1、麦格雷戈在《企业中的人性方面》一书中将这种人性假设及其指导下的管理理论概括为X理论。其要点如下:
⑴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
⑵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任责任。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群体心理概述【圣才出品】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群体心理概述【圣才出品】

第6章群体心理概述6.1复习笔记一、群体概述(一)定义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集合体。

(二)特点1.共同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群体通常会制定一系列规范。

长期存在的群体往往还发展和形成了自己特定的亚文化、价值观、态度倾向和行为方式等。

2.相互作用和影响。

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

(三)类型按群体形成的方式,可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1.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指具有正式的社会结构,成员有明确的地位与社会角色分工,并有相应权利和义务规范的群体。

可细分为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两种。

2.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成员因为个人目标而非组织目标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可划分为利益型群体和友谊型群体。

(四)发展阶段通常情况下群体的发展会经历五个典型的阶段。

1.形成阶段成员刚进入群体,对群体的目标、结构、从属关系尚不明确。

一旦成员真正感到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时,形成阶段就结束了。

2.震荡阶段这一阶段,成员之间的感情、压力和冲突剧烈,因此被称为震荡阶段。

这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内部出现了比较确定的领导阶层,群体成员在发展方向上达成了共识。

3.规范阶段冲突混乱开始让位于各种力量的初步平衡。

当群体结构趋于稳定,成员对群体规范达成共识时,规范阶段就结束了。

4.执行阶段也称完全整合阶阶段,因为成熟、有组织、职能良好的群体已经形成了。

5.解体阶段对于目前组织中的许多临时性群体(如临时委员会、项目组),当它们的任务已经完成,目标已经达到时,就进入了解体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五阶段发展模型只是一个标准化的模式,并不是所有的群体都会精确地遵循这个模式发展。

二、群体效率的基础群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通过不断地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将输入转变为输出。

这里的“输出”指的是群体的工作效率(如图6-1所示)。

若想使这些输出变量达到最高,就应尽可能地优化输入变量,使群体互动过程中的损失降到最小,收获达到最大。

第十章管理心理学车丽萍

第十章管理心理学车丽萍
之歌。
材料取自建造AP1000堆型核电站结构模块的钢板和 剪力钉,将国家核电司歌《和之歌》五线谱的音符 及企业性格色彩表现在作品当中,创生成为一幅集 合三和意境、工业美感、艺术张力和色彩美学的艺
术作品。
作品将纸艺、企业性格色彩相结合,凹凸是 形,凹凸也是色,形形色色的变化无穷。表 达一种自然的存在与变化,也是一种自觉的
2.组织文化的变动
▪ 改变经理和团队注意的对象 ▪ 改变和把握危机状况的方式 ▪ 改变招募新成员的标准 ▪ 改变组织内部提升的标准 ▪ 改变奖金分配标准 ▪ 改变组织的仪式和庆典
成功改变组织文化的要求
▪ 理解旧文化 ▪ 对于雇员和团队较好的文化思想,以及按这
种观点去采取行动的愿望提供支持 ▪ 在组织中发现最有效果的次级文化 ▪ 不要抨击文化,而要找出方法帮助雇员和团
▪ 2.按组织性质分类: 正式组织 (formal organization ) 非正式组织(informal organization
▪ 3.按赢得顺从的方式分类 (1)强制型组织 (2)功利型组织 (3)规范型组织
组织的功能
▪ 组织的社会功能 ▪ 组织的管理功能 ▪ 组织的个人功能
组织与管理
厂长
职能部门1 职能部门2 职能部门3
产品(项)目)小组3 -------------------------------------
产品(项目)小组3 ------------------------------------
产品(项目)小组3 ------------------------------------
科研楼以“科技蓝”为主色调,符合科 技研发工作者严谨、求索、突破、进步
的角色性格。
在地上办公楼、地下车库、标牌、书架、椅子等楼 宇空间内全面应用企业性格色彩,在整个园区内营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doc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doc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包括: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普通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知识都会在管理中发挥作用。

②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eB54联系与区别①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

③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

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

主要包括:1、个人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2、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3、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些内容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化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车丽萍《管理心理学》课件讲义

车丽萍《管理心理学》课件讲义

2、研究对象的特点
人—人系统:人的创造性、积极性 纯粹的人的因素 内环境因素
3、 研究内容
个体心理的研究 有针对性地激励积极性 群体心理的研究 心理行为特征、任务 领导心理的研究 管理中率先垂范带头 组织心理的研究 现代工业企业
三、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1、提高劳动生产率 2、对劳动者进行管理教育 3、完善理论体系、推进管理现代化
状态,反映了个体对内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较 稳定的要求。
需要 不安紧张 动机
寻找选
择目标 行动 满足、紧张分类
(1)据需要起源
生物性需要/生理性/原发性 社会性需要
(2)据指向对象
物质 精神
3、 需要的理论
德 K. Lewin 美 H. Murray 美 A. Maslow (Needs Hierarchy Theory) C. Alderfer. ERG Theory D. McClelland
六感:方向感、信任感、成就感、温暖感、舒适 感、实惠感。
第二部分 个性心理
第四章 人的个性
一、什么是个性
(一)个性倾向性 (二)个性心理特征 (三)个性的基本特征
二. 气质
(一)一般概念:个性心理特征之一 (二)气质学说与类型 (三)气质与管理
1、气质之好坏 2、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3、气质影响人的情感与行为 4、管理者的气质 5、我国管理人员气质
《心理学导读系列》
2、Psychology and Work Today: An
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8th Edition)(美)Duane P. Schultz, Sydney Ellen Schultz 著, 时勘等译。 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版。

管理心理学车丽萍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车丽萍第二章
第二,有明确的职权分化方式; 第三,等级制原则,每一较低机 构受较高机构的控制和监督;
第四,指导一个机关的规则,可能是 技术规则,也可能是一些制度规则; 第五,管理分局的成员必须同生产资 料或管理资料的所有权相分离; 第六,任职者完全不能滥用其正式的 权力; 第七,以书面形式记载和规定行为、 决定和规则等; 第八,合法权力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 行使。
领导行为理论三现代管理理论??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情景理论学派情景理论学派情景理论学派情景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学习型组织理论?第五代管理理论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霍桑试验
实验的起因 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 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这一系列在 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 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佛 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的。霍 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 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 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们仍愤 愤不平,生产成绩很不理想。为找 出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 研究小组开展实验研究。
泰勒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他认为劳资双方不 应为争夺少的可怜的一小块利益而喋喋不休,而应 设法提供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产出和利润,提高工 资和改善劳动条件。只有这样,大家的日子才好过。
搬铁块实验
1898年,弗雷德里克· 温斯洛· 泰勒从伯利恒钢铁厂开始他的实验。这个 工厂的原材料是由一组记日工搬运的,工人每天挣1 15美元,这在当时 是标准工资,每天搬运的铁块重量有12~13吨,对工人的奖励和惩罚的 方法就是找工人谈话或者开除,有时也可以选拔一些较好的工人到车间 里做等级工,并且可得到略高的工资。后来泰勒观察研究了75名工人, 从中挑出了四个,又对这四个人进行了研究,调查了他们的背景习惯和 抱负,最后挑了一个叫施密特的人,这个人非常爱财并且很小气。泰勒 要求这个人按照新的要求工作,每天给他1 85美元的报酬。通过仔细地 研究,使其转换各种工作因素,来观察他们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例如, 有时工人弯腰搬运,有时他们又直腰搬运,后来他又观察了行走的速度, 持握的位置和其他的变量。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试验,并把劳动时间和休 息时间很好地搭配起来,工人每天的工作量可以提高到47吨,同时并不 会感到太疲劳。他也采用了计件工资制,工人每天搬运量达到47吨后, 工资也升到1 85美元。这样施密特开始工作后,第一天很早就搬完了47 5吨,拿到了1 85美元的工资。于是其他工人也渐渐按照这种方法来搬 运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很多。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领导行为与管理【圣才出品】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领导行为与管理【圣才出品】

(三)领导者的影响力
2 / 3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领导者的影响力包括两类,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1.权力性影响力 (1)含义 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是正式组织授予的,具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等 特征。这种影响力的基础主要有两个:一是法定的地位;二是奖惩权。 (2)构成要素 ①传统因素 长期以来“官本位”思想的影响。随着民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这种传统因素的影响正 在逐步弱化。 ②职位因素 职位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力是以合法的权力为基础的。与领导者本人的条件没有直接联 系。 ③资历因素 即领导者的资格和经历。资历因素是个人历史性的东西,一般人对资历较深的领导比较 敬重,领导者的影响力也就越强。 总之,权力性影响力并不是领导者的现实行为所造成的,而是外界赋予的。 2.非权力性影响力 (1)含义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自然影响力,主要是靠领导者自身的品德、才能、学识等因素对 他人形成的影响力。在具体活动中,它比权力性影响力具有更大的影响,并起着权力性影响
备丰富的经验,有较强的艺术性。 任何领导都具备上述两种影响力。要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一方面要合理用权,使职权
相称;另一方面要加强领导者的自身修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并且应使两种影响力相互促 进、彼此呼应。
二、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领导特质理论侧重研究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个性品质,以期探讨什么样的人才能充
3 / 3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力起不到的作用,是提高领导者影响力的关键。 (2)构成要素 ①品德因素 主要是指领导者的品行、人格、作风。 ②能力因素 主要指领导者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③知识因素 领导者丰富的知识储备会使被领导者对他产生信赖感。 ④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指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感情。 ⑤方法因素 领导方法是一种根据环境、组织内各种条件以及具体情况所选择的工作方式,它要求具

管理心理学笔记完整版WORD版下载下来可以随意编辑

管理心理学笔记完整版WORD版下载下来可以随意编辑

WORD版下载下来可以随意编辑《管理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管理的含义管理是协作劳动的产物。

狭义的管理主要指生产与经营活动中的经济管理或企业管理。

广义的管理即一般管理,泛指一切单位或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管理职能,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应重理轻管-----张新平1条理 2法理 3道理 4情理管理的最高境界----激发会鼓动别人,会服务别人,会成就别人,就是会管理.法国管理学家---赫尔茨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

(见教材P3)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着重是企业内部社会心理系统(即人际关系系统,主要指企业内环境因素中的个体、团体、组织与领导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主要强调人的个性特征、人的需要、动机、人际关系、领导水平、团体风气及组织结构与气氛等心理因素在管理上的作用。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一)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人性假设是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它是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

人性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与经济人假设相对应的是X理论。

与社会人的假设相对应的是人际关系理论。

与自动人的假设相对应的是Y理论。

与复杂人的假设相对应的是超Y理论。

(二)个体心理和行为其核心内容为激励理论,即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

此外还涉及个体的知觉,需要、动机、态度和个性等问题。

(三)群体心理和行为。

主要研究群体的形成与作用、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与制约群体规范与冲突等问题。

(四)组织心理和行为。

主要研究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如组织结构与设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及特点,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考虑的心理因素,绩效考核过程及组织变革与发展过程表现出的心理现象。

管理心理学考试笔记

管理心理学考试笔记

管理心理学考试笔记第一章1良管理任务,不时提高任务效率与管理效能,最终完成组织目的与团体的全部开展的一门学科。

2、~的研讨内容:动机管理、认知管理、心情管理、行为管理和组织管理。

3、~学科性质:~是介于管文迷信和心思迷信之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也与其他众多学科有亲密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同时,~与管理实际严密相连,其研讨素材来源于管理实际,研讨结果又要回到管理实际中去,是一门运用性很强的学科。

~既有自然迷信的性质,又有社会迷信的性质。

4、~中的两种取向:心思学取向的~:是基于心思学的或从集体角度动身的~。

看效果比拟微观,注重集体层面的效果和行为面前的潜在机制,侧重于从心思学的角度动身,用心思学的实际、知识和方法来讨论相关效果,说明和解释相关的现象。

管理学取向的~:是基于管理学的或从组织角度动身的~。

只在为管理层或指导层出谋划策,教会他们如何管理员工,以便有好的业绩和效绩。

看效果比拟微观也比拟务虚侧重于用管理学的思想、原理和方法讨论相关效果,说明和解释相关的现象。

5、~中的研讨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检验法、个案法。

第二章1、~构成的标志:~来源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趋于成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构成标志是1958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利维特«管理心思学»一书的出版。

2、~发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在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开展,消费的社会化和自动化水平不时提高。

3、~发生的实际背景:①人际关系实际——梅奥: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著名的«工业文明中的人的效果»一书,初次提出了人际关系实际,标志着行为迷信实际的降生。

②群体动力实际——勒温:行为公式:B=f〔P,E),其中B表示行为,P表示集体,E表示环境,公示说明,集体行为是集体外部力场与所处环境力场的函数。

③需求层次实际——马斯洛: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平安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完成需求。

《管理心理学》小抄笔记

《管理心理学》小抄笔记

管理心理学笔记前言一.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范围个性心理、群体心理、领导行为、组织心理二.学习其意义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的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5.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三.学科基础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四.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心理测试法、个案法关于人性的假设1.管理者对人有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2.1956年,雪恩、沙因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将人性假设归纳为四种: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3.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运用几种对人性的假设来研究人性与组织管理的关系1)尽管人们的需要时改善生活状况,但人们不仅仅是为谋生和金钱而工作2)多数人对组织任务极其管理方式的最初态度,总是从能否满足自己需要而做出反应的,但,这个态度是可以通过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采取适当措施和教育来改变3)我国,各级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从长远来看是一致的,但近期也可能不完全一致,为此组织和个人双方都应该努力,使组织目标中能包含更多的个人利益,从而调动人们积极性,提高功效,增加满意度4)管理方法因人而异,因任务而异,主管人员应努力创造条件,合理安排分工,使更多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得到内在满足5)管理人员和工人关系应当是平等的,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关系,不管使用哪种方式,都应该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应说明教育、发扬民主、适当参与、启发自觉、提倡自治。

个体的认知心理与管理一.知觉的概念及知觉研究的管理学意义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2.知觉从感觉开始,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3.人们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而不是现实本身为基础的,对于同一知觉对象,不同个体的知觉可能会有差异二.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兴趣与爱好、需要和动机2.客观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情景因素;对象的组合四.知觉的分类1.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知觉包括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3.管理心理学中将知觉分为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五.社会知觉的内容1.概念: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群体,群体对个人及个人间、群体间的知觉2.分类!)对人的知觉:以貌取人2)人际知觉:人与人间关系的知觉,有明显感情因素3)角色知觉: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4)自我知觉:人贵有自知之明六.知觉错误(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包括对物的错觉及对人的错觉(社会知觉偏见P109)1.第一印象(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因某人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地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3.近因效应:由交往对象的最近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即最近印象4.刻板印象: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人或事物形成的一种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5.投射效应:以己度人,把自身情感、意志等强加到别人身上六.要学会自我暴露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人们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审查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来达到预期目的个性差异与管理一.性格与管理1.机能类型说(理智型、情绪性、意志型)2.向性说3。

管理心理学课后答案

管理心理学课后答案

管理心理学课后答案第一章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什么是管理心理学?什么是管理心理学答:管理心理学就是研究各种社会组织系统中,人们彼此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也可以说,管理心理学是从行为科学角度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特点与规律的学科。

2.如何理解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如何理解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如何理解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答:第一,对管理实践问题的关注,促进了两个学科的联系。

第二,对组织所处环境的研究,促进了两个学科的联系。

第三,对组织文化的研究,促进了两个学科的联系。

3.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答:第一,个体心理。

包括个体在生产劳动或组织活动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心理活动。

第二,群体心理。

并非是不同个体的抽象结合,而是指具有心理交互影响并具有一定组织形式的整体结合。

第三,组织心理。

包括对组织结构与组织决策、组织沟通的研究,对组织内的行为管理,对领导者个性特征,领导者权力、威信和素质等方面问题的研究。

4.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答:主要思想是: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各种方法,实行最完善的统计和监督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经营管理。

15.霍桑实验都有什么主要结论?霍桑实验都有什么主要结论?霍桑实验都有什么主要结论答:第一,照明实验,结论:良好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比照明条件更为重要,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继电器实验,结论:被给予特别关注的工人,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产量。

这种心理效应被定名为霍桑效应。

第三,绕线实验,结论:在正式群体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的特殊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第四,谈话实验,结论:提高劳动者的士气,改变劳动者的态度及其人与人的关系,使人们心情愉快地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有满足感,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心理过程与管理【圣才出品】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心理过程与管理【圣才出品】

第5章心理过程与管理5.1复习笔记一、知觉过程与管理(一)知觉1.定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2.影响因素(1)知觉主体。

知觉主体的兴趣、需要和动机都可能会影响个体的知觉。

(2)知觉客体。

即我们知觉的对象,其特性同样影响着人们的知觉过程。

(3)知觉情境。

知觉情境同样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3.知觉的种类(1)根据事物都有空间、时间和运动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区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2)根据知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等。

(3)根据知觉对象是否属于人,还可以把知觉区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

(二)社会知觉1.定义社会知觉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

2.社会知觉的内容(1)对他人的知觉。

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中,通过对他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形成关于他人的完整印象的认知活动。

(2)人际知觉。

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

(3)角色知觉。

是对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及特定角色的行为规范的认识。

(4)自我知觉。

实际上就是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体验与控制。

3.社会知觉偏差社会知觉是一个主观色彩较浓的认知过程,由于文化、经验、教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产生一些知觉偏差。

(1)首因效应。

也称第一印象效应或最初效应,指在所有印象中,人们最初接触或交往后获得的信息往往比后来获得信息有更大的影响。

(2)近因效应。

指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的较深刻的印象。

(3)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4)刻板印象。

所谓刻板印象就是人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某一群体的固定印象。

(5)投射效应。

在认知过程中,人们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似之处,把自己的特征归于他人身上,这种倾向即投射效应。

管理心理学课件及答案习题答案.doc

管理心理学课件及答案习题答案.doc

第一章习题答案■知识掌握1.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屮的人及其心理活动,是研宂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学M。

大体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和领导心理叫部分内容。

1.2管理心理学的形成主要有哪些基础理论?答:霍桑试验提出的“人际关系学”和勒温的群体动力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等,共同构成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1.3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答:任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努力提高组织的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提高管理者和组织成员的思想水平和心理素质,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

3)不断完善具有屮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

1.4研究管理心理学有何重要意义?答:具体表现在:1)推进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2)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工作绩效3)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4)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改进领导方法,讲宄领导艺术1.5如何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答: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是要求从管理实践活动中总结和概括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程序和方法,坚持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管理心理学理论。

2)坚持客观性原则,就是要密切联系管理活动的实际情况,依据人们可以观察并加以检验的客观事实,客观地、全面地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心理的特点。

3)联系性原则,就是要求研究者要善于对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进行综合考察,把几个不同的系统对人的影响联系起來考察,以联系的观点分析人的心理现象,认识人的心理全貌。

4)发展性原则即研宄者要以动态的观点來分析研宂人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1.6现代企业管理,为何重视人的心理研究?答:在现代企业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关系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

科技越发达,社会越发展,人的因素就越关键。

第二章习题答案知识掌握:2.1 什么是人性观?主要包括哪些观点?答:人性观或称人性假设,是指管理者对被管理者劳动态度和工作目的基本估计,是对劳动者为什么要工作,以及用什么方法去激励他们的基本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

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

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

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

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

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从感觉、知觉到记忆,再到想象和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2)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同时会产生各种感受和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

(3)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这种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身行为,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是人意志的体现,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人的意志行为体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它激励并调节着人去从事达到目的的行为,制止与预定目的不相符合的言论和行为。

(4)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并不是彼此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

①人的认识过程是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没有认识活动,人既不会产生喜怒哀乐的情绪情感,也不可能有自觉的、坚强的意志。

②情绪情感和意志又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没有人的情绪情感的推动或者缺乏坚强的意志,人的认识活动就不可能发展和深入。

③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又进一步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2.个性心理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与选择,决定着他追求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最有价值的。

个性倾向性是我们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①需要是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是引起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原因。

人有各种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自尊需要、成就需要等。

②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例如,一个人希望成为科学家,并以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出贡献,这种内部的动力会成为推动他学习和工作的动机。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③价值观是一种浸透于人的所有行动和个性中的支配着人评价和衡量好与坏、对与错的心理倾向性。

价值观的基础也是人的各种需要。

它制约和调节着人的需要、动机等个性倾向性成分。

人的个性倾向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它反映了人与客观现实的相互关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

当人的个性倾向性成为稳定而概括的心理特点时,就构成了个性心理特征。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指那些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的一贯、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稳定类型差异。

在人的个性结构中,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都是由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从而使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个性系统。

(三)管理心理学的含义
管理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其研究对象是组织中的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以及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与组织行为有关的人的个体特点,如动机、能力、性格等。

2.人的群体特点,如群体的分类、人与组织的相互作用等。

3.领导行为的特点,如领导风格、领导的评估与培训等;组织理论与组织变革,如组织的模型、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研究等。

4.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着重从改善工作环境、工作丰富化、扩大化方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率。

5.跨文化管理心理学,比较不同的地区、国家、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管理行为的异同,为国际经济交流、合作经营企业提供科学依据。

6.研究组织、企业中人际关系的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