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及其特性。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以及三角形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化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学会分类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学会分类三角形。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化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励评价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模型、图片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认为它们是什么图形?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让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加深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3.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认识三角形的定义;2.能够辨别图形是否为三角形;3.学会绘制三角形,并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构造方法;4.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1.认知三角形的基本知识;2.学会绘制三角形;3.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正确分类三角形;2.学生如何正确绘制三角形。

教学内容一、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是指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图形。

二、三角形的辨别教师可以出示不同的图形要求学生辨别是否为三角形,或者出示具有三边的图形让学生自行判断。

三、三角形的绘制通过画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构造方法,例如:先画一条线段,再以其为边构造两个锐角,并画出相应的线段即可构成三角形。

四、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教学步骤1.通过实际操作,指导学生从图形特征上辨别三角形。

2.向学生介绍绘制三角形的基本构造方法,让学生用画图工具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

3.为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特征,加深对分类方法的认识。

4.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巩固训练,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是否清楚了解三角形的定义;2.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辨别图形是否为三角形;3.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绘制三角形的基本方法;4.学生是否正确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总结本节课虽然内容较为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十分重要,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能够为潜在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不断地重温和巩固这些知识点,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应用它们。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区公开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区公开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区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几何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能正确识别各种三角形,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还不够了解。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一些基本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较为抽象,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能正确识别各种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能正确识别各种三角形。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特点,能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三角形的性质,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的图片、实物模型、PPT等。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三角形模具,彩色笔、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片,如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如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共五篇)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共五篇)

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共五篇)第一篇:苏教版最新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三角形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具体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限在三角形内)。

2、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过程,积累一些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抽象到一般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高与底的含义,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具:三角尺小棒直尺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看图找出三角形师:同学们,请观察这张图片,从图中你看到最多的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三角形师:你能用手来指一指三角形在哪里吗?(学生指着屏幕比划出三角形的轮廓)教师点击课件出示三角形轮廓2、联系实际生活举例师: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还见到过类似于三角形形状的物品?指名说说。

(2-3人)3、揭题师: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三角形。

(板书:认识三角形)二、三角形的概念及各部分的名称1、用小棒摆三角形师:同学们,请你闭起眼睛脑海中想一下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利用手中的小棒小组合作创作一个三角形。

投影展示小组作品问:他把小棒这样放,是三角形吗?生齐答是,其他小组呢,你们的作品也都是三角形吗?生齐说是。

问: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生可能会答,三根小棒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还有谁要说的?师:拿出一根小棒指着说这每一根小棒可以看成是线段还是直线?(贴“线段”)所以三角形里有几条线段啊?(三条线段)板书贴:三条学生如果答不上来,直接把小棒拆开,这样可以吗?再问:需要注意什么?生可能回答都要靠在一起,教师补充哪里靠在一起?也就是每两根小棒的端点要接起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分类。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能够分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于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如何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3.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三角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三角形分类的题目,用于巩固练习。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学生解决。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三角形的形状和特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构成和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三角形分类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和讨论。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性质进行解决。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及其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特性,以及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图形操作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三角形?”让学生思考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教师解释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于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四年级数学下《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板书优秀教案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三角形特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特征。

难点:三角形高的概念及三角形稳定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三角形吗?三角形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认识》。

2.出示课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1.认识三角形(1)观察三角形: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教具,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3)板书三角形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学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1)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各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教师介绍三角形各部分名称:顶点、底、腰、高、角。

(3)板书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表示方法。

3.学习三角形分类(1)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角,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教师介绍三角形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习三角形稳定性(1)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稳定性。

(2)教师讲解三角形稳定性原理。

(3)板书三角形稳定性。

5.学习三角形高(1)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高。

(2)教师讲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3)板书三角形高。

6.练习巩固(1)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学生答案,指出错误原因。

(三)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品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2.教师展示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生活中的三角形物品,下节课分享。

四、板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1.三角形的特征: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6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6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体会三角形的本质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含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认识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观察操作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稳定性教学难点:高的画法和意义教学过程:一、三角形的概念1、在画中建立概念其实三角形大家并不陌生,现在请你把心目中的三角形画下来。

展示作品。

2、交流中完善概念三条线段怎样画才会是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延伸中强化概念不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点就能确定一个三角形。

4、介绍各部分名称二、三角形的稳定性1、设疑为什么要把篱笆围成这种形状?2、操作围一围、拉一拉、比一比小结:当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所以在拉的时候,三角形才不会变形,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3、欣赏三、三角形的高1、初认高回忆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

其实在三角形中,像这样,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作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再识高移动顶点,找高。

旋转三角形,辨高。

小结:只要是从顶点向对边做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还有其他高吗?3、画高① 画AB边上的高。

展示学生作品。

画高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小结:看来我们的高不仅要垂直、要从顶点出发,还要注意所画的高与底要对应。

② 再画出AC边上的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的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这一图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对于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边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准备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如每组用小棒代表三角形的三边,通过调整小棒的长度,尝试组成不同的三角形。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进行解答。

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第三边的长度可能是多少厘米?”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是三角形?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三角形》的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分类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认识的一个拓展,也是后续学习三角形面积、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三角形的特征,会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性质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三角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于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三角形的特征,建立清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会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启发、鼓励、评价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如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几何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揭示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几何图形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分类、边的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来培养他们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操作活动,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组三角形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如三角形的定义、分类、边的特性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学会如何辨认三角形;2.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及命名方法;3.学会测量三角形内角的方法,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及命名方法;学会测量三角形内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学习三角形知识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

今天我们将学习小学三角形的基础知识,认识三角形,学会如何辨认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及命名方法,以及学会测量三角形内角的方法。

2.概念讲解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所围成的图形。

将三条线段的端点分别用大写字母A、B、C表示,如下图所示:A/ \\B C3.三角形的分类及命名方法根据三角形的边长长度和角度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相等,三个角的大小也相等。

•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度相等,两个顶角的大小也相等。

•普通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和三个角的大小都不相等。

三角形的命名方法:通常用三个字母表示,按照顶点的顺序书写字母,如下图所示:A/ \\B---C这个三角形可以用ABC表示,也可以用BAC表示。

4.三角形内角的测量三角形内角是三个角的度数总和,通过测量其中两个角度,可以很容易地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5.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即三个角的度数总和为180度。

6.练习练习1:请简单描述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的特点。

练习2:如图,三角形ABC的内角ABD和角DBC的度数分别为90度和40度,请问角ABC的度数是多少?A/ \\D B\\ /C练习3:如图,三角形ABC的内角A、B、C的度数分别为45度、70度、65度,请问它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A/ \\B---C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三角形的基础知识,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分类及命名方法,掌握测量三角形内角的方法和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三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三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三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认识三角形》的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和判断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理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但在具体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加以引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对三角形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较为强烈,有利于开展本节课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能够识别和判断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难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2.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性强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三角形知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画笔等。

3.教学课件:PPT或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三角形,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你们对三角形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多媒体课件,呈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特点,并为接下来的操练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如“三角形分类”、“三角形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性质。

2016年4月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6年4月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6年4月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八册75-76例1、2、试一试、练练,练习十二1—4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探索三角形特征过程中,掌握三角形特征,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探索、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会画指定边上的高教学难点:画不同底边上的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青青草原的小羊拍摄了一组相片,同学们欣赏一下,里面隐藏着哪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出示图片,引出三角形)生:三角形!师:对,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三角形。

板书课题。

2.找三角形(1)师:你能找出图片中的三角形吗?请生上台指一指,课件出示。

(2)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件过三角形?生1:红领巾生2:小红旗生2:三角板……3.画三角形(1)师: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的身边真是无处不在啊!那你能尝试画一个三角形吗?生画,师巡视。

4.揭示概念生画完,师出示:(1)(2)(3)(4)(5)(6)师:懒洋洋看到同学们画的那么好,它也画了一组三角形。

看看,你有什么想说的?生:第3个图形不是。

师:为什么?因为这个图形是四边形。

对,它有4条边了,所以不是三角形。

生:第4个图形也不是。

师:为什么?没有围成。

生:第5个图形也不是。

师:为什么?因为不是三条线段。

生:第6个图形也不是。

师:为什么?没有首尾相连。

师:那你能告诉懒羊羊究竟怎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生2:我是选A、B、D。

生3:我是选A、C、D。

师:为什么不选择B、C、D画一个三角形?生:这3个点连起来是一条线段,不能画出三角形。

师:那要怎样的三个点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生: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就可以画出三角形。

二、教学例21.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师:看来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还真多。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各种三角形,并理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基础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学会判断各种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合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学会判断各种三角形。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的图片、实物模型、教学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自行车三角架、三角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如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同时,教师用实物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三角形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三角形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3.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及特征2. 三角形的分类3. 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2. 教学难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形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通过举例说明,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的概念。

3. 三角形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通过图形展示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4. 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如自行车架、电线杆等。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实际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与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形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在讲解三角形分类时,要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征。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灵活运用三角形知识。

3. 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认识”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并为后续学习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于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理解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三角形分类和内角和的知识点,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讲解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了解三角形的分类,以及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

2.难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形的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三角形图形、剪刀、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形,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旗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认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分发三角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角?(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3)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分类。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通用13篇)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通用13篇)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通用13篇)《认识三角形》篇1一、说教材《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上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但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未曾探索,本课将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任意二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材给我们提供2个例子,例题1提供场景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再联系日常生活说说还在哪里看到三角形。

通过找和说唤起学生对三角形初步认识的回忆,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

例题2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在此活动基础上我增加了让学生找出第三边的长度范围,这样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是有一定范围的,更容易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最后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三条线段的长度能否组成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2.在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后,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小问题大钻研的精神。

2、在数学中很注重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四、说教法学法在教法上采用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三角形的认识-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三角形的认识-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三角形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2. 三角形的特征3. 三角形的分类4. 三角形的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和性质。

2. 教学难点:三角形分类和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三角形的物体?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2. 探究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 教师总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封闭图形。

- 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的概念。

3. 认识三角形的分类- 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按角分类和按边分类的特点。

- 教师讲解: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4. 学习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性质。

- 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5. 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6.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和性质。

-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一下吗?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36页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并尝试分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和讨论中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三角形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三角形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三角形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了解三条边不相等的三角形为不等边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3.简单练习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不等边、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判断;2.难点:如何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概念认识1.提问引入:让学生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有哪些图形?2.转入本课内容:做一些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猜测它们是什么图形,并进行解释,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形这一图形。

3.出示三角形的定义,并进行详解。

指导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是一个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并且三条线段的端点不能在一条直线上。

三角形的定义:一个由三条线段组成,三条线段的端点不能在一条直线上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4.在黑板或者PPT上画出几个例子,让学生分类,了解不等边、等腰、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不等边三角形:三边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2. 性质探究1.出示三角形内角的性质定理,指导学生进行认知。

三角形内角的性质定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

2.利用这个性质,引导学生计算三角形内角,进行了解。

3.提出黑板或PPT板书上的“直角三角形定理”,并进行简要的说明。

直角三角形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平方等于两腰边平方和。

4.围绕直角三角形定理,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何利用这个定理进行解题。

5.进行实际例题的讲解。

3. 深化练习1.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进行思考,这些问题可以利用三角形内角的性质,或者直角三角形定理来进行解决。

2.学生进行课堂实践。

四、教学方式1.听讲2.集体讨论3.课堂实践五、教学效果评价1.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2.三角形基本概念和性质是否理解;3.三角形内角和直角三角形定理的掌握情况;4.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八册75-76 例 1、2、试一试、练练,练习十二 1—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探索三角形特征过程中,掌握三角形特征,会画三角形
底边上的高。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探索、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
括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会画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难点:画不同底边上的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 1
1.青青草原的小羊拍摄了一组相片,同学们欣赏一下,里面隐藏着
哪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出示图片,引出三角形)
生:三角形!
师:对,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三角形。

板书课题。

2.找三角形
(1)师:你能找出图片中的三角形吗?请生上台指一指,课件出示。

(2)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件过三角形?
生 1:红领巾
生2:小红旗
生2:三角板 ,,
3. 画三角形
(1)师: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的身边真是无处不在啊!那你能尝试画
一个三角形吗?
生画,师巡视。

4.揭示概念
生画完,师出示:
(1)
(2)(3)(4)(5)
(6)
师:懒洋洋看到同学们画的那么好,它也画了一组三角形。

看看,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第 3 个图形不是。

师:为什么?
因为这个图形是四边形。

对,它有 4 条边了,所以不是三角形。

生:第 4 个图形也不是。

师:为什么?
没有围成。

生:第 5 个图形也不是。

师:为什么?
因为不是三条线段。

生:第 6 个图形也不是。

师:为什么?
没有首尾相连。

师:那你能告诉懒羊羊究竟怎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生:三条线段,连起来。

师:怎么连?
生:线段的一个端点与另一条线段的端点连在一起,,
师: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板书)
5.寻找三角形的特点。

师:根据定义老师也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示范画。

强调: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师: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三角形的形状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虽然他们都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有相同的特点,三角形有什么特
点呢?可以自学书本75 页中间内容,同桌交流下,汇报。

生:三角形有 3 个顶点, 3 条边, 3 个角。

请一生上来指一指。

师:在你画的三角形上标出它的顶点、角、边。

6、试一试
(1)动手画
师:同学们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现在,如果我给你 4 个点,让你任选 3 个点画一个三角形,你能做到吗?打开课本 75 页试一试。

让生作图。

师给 4 个点分别标上 A 、B、C、D。

师:你是选择哪三个点画三角形的。

生1:我是选 A、B、C。

生2:我是选 A、B、D。

生3:我是选 A、C、D。

师:为什么不选择 B、C、D 画一个三角形?
生:这 3 个点连起来是一条线段,不能画出三角形。

师:那要怎样的三个点才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生: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就可以画出三角形。

二、教学例 2
1.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看来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还真多。

我们来继续研究。

请看,如果将最
上面的这个顶点向下平移一格,三角形会有什么变化呢?(课件展示)再向下移动一格呢(边问边展示)。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三角形变矮了
师:你的意思是三角形还有高矮之分。

那问题来了
出示人字梁的建筑物的图片。

师:这是建筑物上的人字梁。

上面藏着这样的图形,抽象出图形。


羊羊要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

你能告诉沸羊羊要测量哪一条的长度吗?
请生上来指一指。

师:为什么别的线段不行?
生: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才是人字梁的高度
师:这条线段与底边有什么关系呢?
生:互相垂直。

师:现在老师将人字梁中的三角形抽出来,这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我们称为高。

高通常我们用虚线表示,还要标上一个垂直符号,而顶点的对边我们称为三角形的底。

2、量三角形的底和高。

出示:谢谢你们,我量出了图形中人字梁的高度是 2 厘米。

你能不能量出下面三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吗?师:打开课本 76 页,快速量一量。

生独立完成。

师:谁来说说第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
生1:第一个三角形的底是 3 厘米,底边上的高是 2 厘米。

生2:,,
生3:,,
帮助学生规范语言表达测量的结果。

3、画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里的底和高,那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我们已经知道,高是一条垂直线段,那我们就可以用画垂直线段的方法来画三角形的高。

出示书本 76 页“试一试”:画出右边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并和同学
交流你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

师巡视。

师:谁能来说说你是怎样画高的?
生:拿三角板的直角,一条边与底边重合 ,,
根据学生的回答边规范语言边演示画法。

板书:重合—平移—画线—做标记
师:同学们,你们懂得如何做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了吗?
生:懂了
师:翻到课本 80,利用刚才画高的方法画一画第 1 题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生独立画。

请生上来展示,并演示画法如有错误交流改正!
重点讨论第三个三角形。

师: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生:直角
师:哪一个是直角?
请生上台指一指,并用三角板验证。

介绍:在直角三角形中,组成直角的两条边都是它的直角边。

指着图,师:以这条边为底,怎样画高?你发现了什么?
生:高和另一条直角边重合
或生: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底边的高。

师:假设老师以另一条直角边为底呢?
生:那么这条直角边就是它的高。

师:也就是说,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以其中的一条直角边为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它的?
生:高!
师:除了这两条直角边可以看做三角形的高之外,你还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高吗?
请生演示,如不会师指着斜边:现在以这条斜边为底,你能画出底边上的高吗?
生:能!
师:看来一个三角形的高和底还是一一对应的呀!
三、总结
师:回顾整堂课,青青草原上的小羊得到了同学们的帮助,你能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吗?
生:知道什么是三角形。

生:我学会了画高。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