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10大知识领域工具与技术

PMP10大知识领域工具与技术
PMP10大知识领域工具与技术

常见的知识可视化的几种工具简介

常见的知识可视化的几种工具简介 (一)概念图(Concept Map) 概念图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D. Novak)博士(Novak, J. D. & Gowin, D. B,1984) 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 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根据诺瓦克(J.D. Novak)博士的定义,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概念图是使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由包含一个概念的节点及连接组成。连接被贴上标签并用箭头符号指示方向,被贴上标签的连接解释节点之间的关系,箭头描绘关系的方向,“概念-连接词-概念“这样一个三元组形成了一个命题。另外,概念图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最高级的概念处在顶端。人们可以用适合的关联词来说明不同层次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不同分支之间的横向联系。概念图这种知识可视化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对知识的体系结构(概念及其概念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的表达出来,还突出表现了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概念图还是很好的结构化知识评估工具。为了方便使用计算机辅助创建和评估概念图,美国评估、标准和学生测试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Student Testing,简称CRESST)对概念图的概念和连接词进行了预定义,提出了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s)。 (二)思维导图(Mind Map)思维导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Tony Buzan)(1999)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托尼·巴赞(1999)认为:传统的草拟和笔记方法有埋没关键词、不易记忆、浪费时间和不能有效的刺激大脑四大不利之处,而简洁、效率和积极的个人参与对成功的笔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草拟和笔记的办法成效越来越小的情况下,需要一种可以不断增多回报的办法,这种办法就是思维导图。尽管思维导图的初始目的只是为了改进笔记方法,它的作用和威力还是在日后的研究和应用中不断显现了出来,被广泛应用于个人、家庭、教育和企业。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三)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s)认知地图也被称为因果图(Causal Maps),是由Ackerman & Eden(2001)提出的,它将“想法“(ideas)作为节点,并将其相互连接起来。想法不同于概念(concepts),它们大多是句子或段落。认知地图(Eden, 1988;Eden,1992)是以个体建构理论(Personal Construct Theory)为基础提出的,其中的“想法“都是通过带箭头的连接线连起来,但连接上没有连接词,连接线的隐含意思是“因果关系“或“导致“,且没有层次的限制。Cognitive Maps用来帮助人们规划工作,促进小组的决策。 (四)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s)在心理学中,语义网络被定义为词语或概念的语义相似性或相关程度。然而,Fisher(1990)将其定义为节点和连接组成的网络,有连接词但不严格限制在层次结构上。这样,语义网络更像概念图,而不像主流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中定义的那样。与概念图一样,语义网络以概念和有意义的、不受限的连接词为基础,形成基本的实例或命题。Fisher(2000)认为语义网络可以被看成多维的,而非二维的。语义网络可以非常大,包含成百上千的相互关联的概念。由于它非常大,使用者在某一时刻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部分,也就是与中心概念直接关联的概念。 (五)思维地图(Thinking Maps) Thinking Maps(Thinking maps,2004)是由David Hyerle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知识分享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1.什么是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基于商业目的,有目的的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分析数据,提炼有价信 息的一个过程。其过程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明确分析目的与框架、数据收集、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数据展现和撰写报告等6个阶段。 1、明确分析目的与框架 一个分析项目,你的数据对象是谁?商业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业务问题?数据分 析师对这些都要了然于心。基于商业的理解,整理分析框架和分析思路。例如,减少新客 户的流失、优化活动效果、提高客户响应率等等。不同的项目对数据的要求,使用的分析 手段也是不一样的。 2、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按照确定的数据分析和框架内容,有目的的收集、整合相关数据的一个过 程,它是数据分析的一个基础。 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以便开展数据分析,它是数据分析前 必不可少的阶段。这个过程是数据分析整个过程中最占据时间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 数据仓库的搭建和数据质量的保证。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化等处理方法。 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手段、方法和技巧对准备好的数据进行探索、分析,从中发现 因果关系、内部联系和业务规律,为商业目提供决策参考。 到了这个阶段,要能驾驭数据、开展数据分析,就要涉及到工具和方法的使用。其一 要熟悉常规数据分析方法,最基本的要了解例如方差、回归、因子、聚类、分类、时间序 列等多元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原理、使用范围、优缺点和结果的解释;其二是熟悉1+1种数据分析工具,Excel是最常见,一般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通过Excel完成,后而要熟悉一个专业的分析软件,如数据分析工具SPSS/SAS/R/Matlab等,便于进行一些专业的统计分析、数据建模等。 5、数据展现 一般情况下,数据分析的结果都是通过图、表的方式来呈现,俗话说:字不如表,表 不如图。借助数据展现手段,能更直观的让数据分析师表述想要呈现的信息、观点和建 议。 常用的图表包括饼图、折线图、柱形图/条形图、散点图、雷达图等、金字塔图、矩 阵图、漏斗图、帕雷托图等。 6、撰写报告

顶知识管理工具Evernote的GTD应用详细指南

目录 目录 (1) 顶级知识管理工具Evernote的GTD应用详细指南 (3) 序章:GTD工具Evernote (3) 第一章:搜集 (3) 1.1 Evernote软件端收集法 (3) 1.2 浏览器插件极为便利的网络撷取保存法 (4) 1.3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ALTRun或者Launchy工具:量身定制的收件匣(Email接收法) 4 1.4 无网络情况下的杂事收集 (7) 1.5 手机端的收集 (8) 1.6 外出无手机情形下的收集 (9) 1.7 超级简便的Evernote一键收集或者一个手势收集法 (10) 1.8 Evernote的Twitter收集法 (11) 第二章加工和组织 (11) 2.1 Evernote的GTD加工和组织方法 (11) 2.2 使用Evernote区隔GTD的八大容器清单 (12) 2.3 核查清单(Checklists):创造性的提示 (22) 第三章检视回顾 (22) 3.1 检视 (22) 3.2 回顾 (26) 第四章执行行动 (28) 第五章使用Evernote实践GTD的优劣之我见 (28) 附:文章更新历史 (28)

顶级知识管理工具Evernote的GTD应用详细指南 作者: ET民工和塞壬 2010-12-20 出处: https://www.360docs.net/doc/0e6795618.html,/gtd-evernote.htm Yibie 言:感谢塞壬兄的信任,以及好友善用佳软的许可,现将这篇精彩的美文发布在学无止境@一点一滴上。希望每个着重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的人能够在本文中获得更多的启发。 ●序章:GTD工具Evernote 笔者曾在GTD系列教程首篇文章提出,GTD的核心理念是“迁出大脑内所有杂事,纳入一个可靠的外在体系(行动提醒系统 + 资料归档系统)直接管理”。换言之,就是把所有杂事控制在“手边”,而非“脑海”里。 实践发现,在两大系统中,快速高效有趣的资料归档系统是践行GTD的先决条件。如此一来,若能找到一个知识管理工具整合行动提醒系统和资料归档系统,合二为一,实践GTD就会更加便捷容易。 探寻许久之后,发现拥有网络端、电脑软件端、手机端的顶级知识管理工具Evernote(介绍)颇为得心应手。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神奇的Evernote实践GTD的五大流程。 为方便不熟悉GTD的读者起见,此篇教程的目次结构和本系列教程开篇文章《GTD系列教程1:GTD精义和待办事宜服务Toodledo实践》大体相类,略作增减归并,以飨读者。另外GTD是因人适用的体系,请有意将Evernote作为GTD工具的读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形裁剪使用。 ●第一章:搜集 Evernote收集功能超级强大,提供了软件端快速截取、书签式网络撷取、Email接收、文件导入等诸般功能,搜罗资讯极为便利,可以很方便的收集各种资料和任务。 ◆ 1.1 Evernote软件端收集法 Evernote软件端的全局热键: ?复制所选快捷键Win+A键(可设定使用其它键)可选中一段文字即刻新建任务笔记资料。 ?新建笔记快捷键Ctrl+N(同时支持设定第二个快捷键)快速输入任务,按Tab键或者Shift+Tab 迅速切换一则笔记条目的笔记本属性和标签属性处快速输入任务属性。 ?捕获屏幕快捷键PrintScreen键(可设定使用其它键)直接截屏收集资料。

[整理]30个把数据可视化的简单工具

30 个把数据可视化的简单工具 s Big Data 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许多企业的资料库内都收集了非常多消费者资料,但要将这一笔笔冷僻又繁杂的数字与名目资料转化为有价值、为企业带来效益的策略拟定参考,需要倚赖资料科学家的脑袋与适当的统计软体,再把结果图表化,让一般企业、大众都看的懂,也就是「看图说故事」与「数字会说话」两者的结合。 但有哪些简单又实用性高、不需要专业的编码知识、也不需要特别的训练就可以用的软体呢?以下介绍30 个着名的资料图表化软体给大家参考,想要让顾客听懂你在说什么、说服你的客户就靠它们了! 1. iCharts

iCharts 是能够连接市场研究出版者、经济及产业面的资料和专业的消费者的平台,拥有数以万计的图表,涵盖层面包刮商业、经济、运动和其他类别,它让大众能够简单的了解并能够跟上世界最新统计资料的脚步。 为了拥有庞大的资料量,它提供以云端为基础和受专利保护的图表工具,让企业和个人都能推出品牌、行销以及用图表分享他们的资料,透过网站分享给数百万的人。很棒的是,iChart 提供免费帐户给使用者,让你能够使用基本的互动是图表,当你花钱购买更进阶的版本,你就能使用更多不同的功能;图表本身是具有互动性的,因此可以从Google Docs、Excel spreadsheet 和其他来源撷取。 2. Fusion Charts Suit XT

Fusion Charts Suit XT 是一个专业的、进阶版的JavaScript chart library,让我们能够建出任何形式的图表。 採用SVG(Scalable Vector Graphics,可缩放向量图形)和支持超过90 种以上的图表类型,包括3D、甘特图(gantt)、各种不同的压力表图(gauges chart)、漏斗图(funnel chart),甚至世界/ 各州/ 个国家的地图。同样地,大部分的图表包含2D 及3D 的视图,图表是完全可客制化的,标籤、字体、边界等等全部都是可以依使用者作改变。 除此之外,他们也重视工具间的互动性,提示框(tooltips)、向下延伸资料(drill down)、可点选的图例关键字(legend keys)、缩放及上下捲动,以及一次按键进行图表输出或列印。 3. Modest Maps

知识可视化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新观点

知识可视化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新观点——访瑞士知识可视化研究开拓者马丁·爱普教授 2015-06-29 MOOC 本文由《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授权转载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赵慧臣、王淑艳 编者按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如何有效应用知识可视化优化教学过程,成为图像时代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瑞士卢加诺大学马丁·爱普(Martin J.Eppler)教授是推动知识可视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在促进知识可视化的教学应用方面成绩显著。2004年,他界定了知识可视化的定义,提出视觉传播与视觉认知是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推动知识可视化正式成为新的研究领域。2005年,他整合形式多样的视觉表征形式,形成“可视化方法周期表”,用以揭示不同形式视觉表征的异同。他和团队构建了“视觉素养”在线学习教程,提供可视化教学设计方案和案例,大力推动知识可视化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为利用可视化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了参考。他开发了知识传播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e6795618.html,)、视觉素养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e6795618.html,)等知名网站,利用网络课程提升教师、学生的视觉素养,推广知识可视化及其教学应用成果。他与多所高校合作,

开展知识可视化的综合研究,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人员如何开展协同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借助于本次访谈,我们能了解马丁·爱普教授如何看待知识可视化教学应用的最新发展与未来趋势,及其研究团队如何利用知识可视化优化教学的。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可视化教学;知识传播 记者:马丁·爱普教授,很荣幸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是知识可视化研究方面的权威,在知识可视化及其教学应用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您能否先向中国读者简单介绍一下知识可视化是什么?具有什么优势? 马丁·爱普:很高兴接受您的访问。知识可视化指应用视觉表征手段,促进群体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我们通过绘制草图、知识图表、视觉隐喻等视觉方式表征知识,促进人际间的知识传播和创新。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知识可视化制作工具越来越多,方法更简易。常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有思维导图软件Mind manager和概念图软件Inspiration 等。 知识可视化的优势可体现在社会、情感和认知三方面。在社会方面,它有助于推动知识在生产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传播;在情感方面,它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究图形的意义,有助于从文化情感层面促进知识创新和迁移;在认知方面,它可以呈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习者记

固井工程技术基础

目录前言 第一章固井概论 第一节固井概念 第二节固井的目的和要求 第二章套管、固井工具、附件和材料第一节API套管标准和规范 第二节固井工具、附件 第三节固井材料 第三章固井工程技术基础 第一节固井工艺 第二节固井水泥浆 第三节注水泥施工程序

第一章固井概述 一、固井概念 为了达到加固井壁,保证继续安全钻进,封隔油、气和水层,保证勘探期间的封层测试及整个开采过程中合理的油气生产等目的而下入优质钢管,并在井筒于钢管环空充填好水泥的作业,称为固井工程。因此固井包括了两部分:下入套管的工艺和注入水泥浆的工艺叫做固井工艺。 固井作业 固井作业是通过固井设计,应用配套的固井设备、辅助设备及工具,将油井水泥、水和添加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通过固井泵泵注入井,并顶替到预定深度的井壁与套管、(套管与套管)的环形空间内,使套管与井壁、(套管与套管)之间形成牢固粘结。

固井设备总体示意图 二、固井目的和要求 1、固井的目的 一口油井深达数千米,在钻井过程中常常遇到井漏、井塌、井喷等复杂情况,影响正常钻进,严重时甚至导致井眼报废。遇到上述情况就应下套管固井,封隔好复杂地层后,再继续钻进,直到建立稳定的油气通道为止。因此,为了优质快速钻达目的层,保证油气田的开采,就要采用固井,固井工程的主要目的为: 1)、在钻进过程中封隔易坍塌、易漏失等复杂地层,巩固所钻过的井眼保证钻井顺利进行。

(如图1-1所示),当从A 点钻进至B 点,如果在A 点井深处没下套管固井,那么随着井深的变化,钻达B 点所用泥浆密度在A 点产生的压力就会大于A 点地层破裂压力,造成A 点地层破裂,发生井漏。同理,当从B 点钻进至C 点,如果在B 点井深处没下套管固井,那么随着井深的变化,钻达C 点所用泥浆密度在B 点产生的压力就会大于B 点地层破裂压力,造成B 点地层破裂,发生井漏。 2)、封隔油、气、水层,防止层间互窜。 固井工程不仅关系到钻进的速度和成本,还影响到油气田的开发。(如图1-2所示),如果油、气层与水层间水泥固结不好,层间互相窜通,那么会给油气田开发带来很大困难。当油、气层压力大于水层压力时,油、气便会窜入水层内,既污染了水层又影响到油气的产 量;当水层压力大于油、气层压力时,水便会 图1-1 下套管固井原理示意图 图1-2 固井防止层间流体互窜示意图

项目管理5大过程9大知识领域44个定义

项目管理的5大过程分别是: 1)启动过程、2)规划过程、3)执行过程、4)监控过程、5)收尾过程 9大知识领域分别是: 1)项目整合管理、2)项目范围管理、3)项目时间管理、4)项目成本管理、5)项目质量管理、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7)项目沟通管理、8)项目风险管理、9)项目采购管理 44个定义分别是: 项目整体管理 1. 制定项目章程–制定正式核准项目的项目章程。 2. 制定项目初步范围说明书–制定从高层次说明范围的项目初步范围说明书。 3.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将确定、编写、协调与组合所有部分计划所需要的行动 形成文件,使其成为项目管理计划。F 4. 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执行项目管理计划所确定的工作,实现项目范围说明 书明确的项目要求。 5. 监控项目工作–监视和控制启动、规划、执行和结束项目所必需的各个过程, 以便满足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实施目标。 6. 整体变更控制–审查所有的变更请求,批准变更并控制可交付成果和组织过 程资产。 7. 项目收尾–最终完成所有项目过程组的所有活动,正式结束项目或项目阶段。 项目范围管理 8. 范围规划制定项目范围管理计划,记载如何确定、核实与控制项目范围, 以及如何制定与定义工作分解结构(WBS)。 9. 范围定义制定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作为将来项目决策的根据。 10. 制作工作分解结构将项目大的可交付成果与项目工作划分为较小和更易管 理的组成部分。 11. 范围核实正式验收已经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 12. 范围控制控制项目范围的变更。 项目时间管理 13. 活动定义 确定为产生项目各种可交付成果而必须进行的具体计划活动。 14. 活动排序 确定各计划活动之间的依存关系,并形成文件。 15. 活动资源估算 估算完成各计划活动所需资源的种类与数量。 16. 活动持续时间估算 估算完成各计划活动所需工时单位数。 17. 制定进度表 分析活动顺序、活动持续时间、资源要求,以及进度制约因 素,从而制定项目进度表。 18. 进度控制 控制项目进度表变更。 项目费用管理 19. 费用估算 估算完成项目各项活动所需资源的费用近似值。 20. 费用预算 汇总各单个活动或工作细目的估算费用,确定一个费用基准。 21. 费用控制 对造成费用偏差的因素施加影响,并控制项目预算的变更。

个人知识管理常用工具介绍

个人知识管理常用工具介绍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知识管理亦如此,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用纸笔来记录知识,互联网出现之后,改用软件工具来记录管理知识。知识管理的背后,是巧妙的运用工具这条杠杆与头脑相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常用到的一些工具,通过前面讲的学习知识、保存知识、使用知识、共享知识四个方面(链接)来分享下。 学习知识 平时在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通过搜索、订阅公众号、社交网络、媒体来寻找答案,通过搜索引擎也可以学到一些你意外的小知识。 1、搜索引擎类:谷歌、百度、必应等 搜索引擎无疑是最常用信息和知识获取工具,有效的利用这些工具需要:了解不同搜索引擎的特长;掌握搜索引擎的技巧。 2、百科类: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互动百科 百科属于知识学习和共享的一个渠道,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对内容进行评估,保证准确性。

3、文库类:百度文库、360doc、爱问共享资料、豆丁、其他专业文库 文库都是通过整理和分享而成,相对可以比较完整的学习行业知识。 4、问答社区:百度知道、新浪爱问、搜搜问问、知乎、PMCAFF等专业性问答网站。 以百度知道为代表的老一代问答网站主要解决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以知乎为代表的新一代问答则将内容聚焦于较复杂问题。 5、订阅关注类:Google Reader、blog、公众号等 很多blog博主都转战微信公众号,所以基本上可以通过关注公众号来学习内容。 保存知识 保存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最快速和准确地查询到相关内容。保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保存在本地硬盘,一种是保存在网络上。保存在本地的好处是较为安全、断网的时候也能查看,保存在网络的好处是只要能上网就能查看,分享更为方便。保存知识的类型包括保存链接、保存文章、保存图片、云同步等等。 1、网盘类:百度云盘、华为网盘、360云盘、115、Dropbox、Evernote 最近国内各大网盘要么就是收费,要么就关闭服务,让不少存储在国内网盘的感到无奈,国外网盘需要撘梯子。 2、书签收藏类:chrome书签、360书签等各大浏览器

知识可视化的几种工具

知识可视化的几种工具(转载)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 (一)概念图(Concept Map) 概念图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D. Novak)博士(Novak, J. D. & Gowin, D. B,1984) 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 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根据诺瓦克(J.D. Novak)博士的定义,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概念图是使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由包含一个概念的节点及连接组成。连接被贴上标签并用箭头符号指示方向,被贴上标签的连接解释节点之间的关系,箭头描绘关系的方向,“概念-连接词-概念”这样一个三元组形成了一个命题。另外,概念图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最高级的概念处在顶端。人们可以用适合的关联词来说明不同层次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不同分支之间的横向联系。概念图这种知识可视化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对知识的体系结构(概念及其概念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的表达出来,还突出表现了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概念图还是很好的结构化知识评估工具。为了方便使用计算机辅助创建和评估概念图,美国评估、标准和学生测试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Student Testing,简称CRESST)对概念图的概念和连接词进行了预定义,提出了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s)。 (二)思维导图(Mind Map)思维导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Tony Buzan)(1999)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托尼·巴赞(1999)认为:传统的草拟和笔记方法有埋没关键词、不易记忆、浪费时间和不能有效的刺激大脑四大不利之处,而简洁、效率和积极的个人参与对成功的笔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草拟和笔记的办法成效越来越小的情况下,需要一种可以不断增多回报的办法,这种办法就是思维导图。尽管思维导图的初始目的只是为了改进笔记方法,它的作用和威力还是在日后的研究和应用中不断显现了出来,被广泛应用于个人、家庭、教育和企业。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三)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s)认知地图也被称为因果图(Causal Maps),是由Ackerman & Eden(2001)提出的,它将“想法”(ideas)作为节点,并将其相互连接起来。想法不同于概念(concepts),它们大多是句子或段落。认知地图(Eden, 1988;Eden,1992)是以个体建构理论(Personal Construct Theory)为基础提出的,其中的“想法”都是通过带箭头的连接线连起来,但连接上没有连接词,连接线的隐含意思是“因果关系”或“导致”,且没有层次的限制。Cognitive Maps用来帮助人们规划工作,促进小组的决策。 (四)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s)在心理学中,语义网络被定义为词语或概念的语义相似性或相关程度。然而,Fisher(1990)将其定义为节点和连接组成的网络,有连接词但不严格限制在层次结构上。这样,语义网络更像概念图,而不像主流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中定义的那样。与概念图一样,语义网络以概念和有意义的、不受限的连接词为基础,形成基本的实例或命题。Fisher(2000)认

【项目管理知识】IT项目管理的三五九――九大知识领域

IT项目管理的三五九――九大知识领域 三、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 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是指作为项目经理必须具备与掌握的九大块重要知识与能力。其中核心的四大知识领域是范围、时间、成本与质量管理。在这些知识领域中还涉及很多的管理工具和技术,以用来帮助项目经理与项目组成员完成项目的管理。如:网络图示法、关键路径法、头脑风暴法、挣值法等,不同的工具能帮助我们完成不同的管理工作。另外,还有很多项目管理软件,如:MicrosoftProject、P3等,作为项目管理的工具,也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在项目的各个过程中完成计划、跟踪、控制等管理过程。 1、项目整体管理知识 项目的整体管理,或者说是综合管理也不为错,它是综合运用其他八个领域的知识,合理集成与平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确保项目成功完成的关键。 项目的整体管理包括三个主要过程: 项目计划制定:即收集各种计划编制的结果,并形成统一协调项目计划文档。 项目计划执行:通过执行项目计划的活动,来实施计划。 整体变更控制:控制项目的变更。 项目经理负责协调完成一个项目所需的人员、计划以及工作,统领全局,带领团队实现项目的目标;当项目目标之间或参与项目的人员之间出现冲突时,负责拍板定夺;并负责及时向高层管理人员汇报项目进展信息。总而言之,项目经理主要负责项目的整体管理,这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回顾以前负责的项目,觉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未找到项目发起人,或者项目发起人不明确,常把自己当成项目发起人; 项目交付成果定义不清,以致后收尾时无法对照计划进行验收; 缺少组织结构描述; 对项目的控制未能规范化,尤其是项目范围的变更控制; 风险管理未得到重视,只是在项目组内讨论,并停留在项目负责人的头脑中; 缺乏项目干系人分析; 没有规范的进度报告,项目进展报告随意性较大。 要有效的开展项目管理,引用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与方法工具,先依样画葫芦,通过实践,进一步领会这些内容是必须的。 2、项目范围管理知识 项目范围的不确定,会导致项目范围的不断扩大,作为项目经理,在项目开始时,就要对项目范围拿出项目干系人都认可的、理解无歧意的范围说明文档――项目章程。然后为了保证项目的实施,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工作责任,还必须分解项目范围,使之成为更小的项目任务包――工作分解结构(WBS)。 后还有就是要认识到项目本身不是孤立的,因此有时范围的变更也是必须的,关键是当变更发生时,如何加以控制。

固井工程技术基础复习过程

固井工程技术基础

目录前言 第一章固井概论 第一节固井概念 第二节固井的目的和要求 第二章套管、固井工具、附件和材料第一节API套管标准和规范 第二节固井工具、附件 第三节固井材料 第三章固井工程技术基础 第一节固井工艺 第二节固井水泥浆 第三节注水泥施工程序

第一章固井概述 一、固井概念 为了达到加固井壁,保证继续安全钻进,封隔油、气和水层,保证勘探期间的封层测试及整个开采过程中合理的油气生产等目的而下入优质钢管,并在井筒于钢管环空充填好水泥的作业,称为固井工程。因此固井包括了两部分:下入套管的工艺和注入水泥浆的工艺叫做固井工艺。 固井作业 固井作业是通过固井设计,应用配套的固井设备、辅助设备及工具,将油井水泥、水和添加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通过固井泵泵注入井,并顶替到预定深度的井壁与套管、(套管与套管)的环形空间内,使套管与井壁、(套管与套管)之间形成牢固粘结。

固井设备总体示意图 二、固井目的和要求 1、固井的目的 一口油井深达数千米,在钻井过程中常常遇到井漏、井塌、井喷等复杂情况,影响正常钻进,严重时甚至导致井眼报废。遇到上述情况就应下套管固井,封隔好复杂地层后,再继续钻进,直到建立稳定的油气通道为止。因此,为了优质快速钻达目的层,保证油气田的开采,就要采用固井,固井工程的主要目的为: 1)、在钻进过程中封隔易坍塌、易漏失等复杂地层,巩固所钻过的井眼保证钻井顺利进行。

(如图1-1所示),当从A点钻进至B点,如果在A点井深处没下套管固井,那么随着井深的变化,钻达B点所用泥浆密度在A点产生的压力就会大于A点地层破裂压力,造成A点地层破裂,发生井漏。同理,当从B点钻进至C点,如果在B点井深处没下套管固井,那么随着井深的变化,钻达C点所用泥浆密度在B点产生的压力就会大于B点地层破裂压力,造成B点地层破裂,发生井漏。 2)、封隔油、气、水层,防止层间互窜。 固井工程不仅关系到钻进的速度和成本, 还影响到油气田的开发。(如图1-2所示), 如果油、气层与水层间水泥固结不好,层间互 相窜通,那么会给油气田开发带来很大困难。 当油、气层压力大于水层压力时,油、气便会 窜入水层内,既污染了水层又影响到油气的产 量;当水层压力大于油、气层压力时,水便会 图1-1 下套管固井原理示意图 图1-2 固井防止层间流体互窜示意图

国内外知识管理软件比较

国内外知识管理软件比较 1.国内知识管理软件 (1)盛大麦库 这是一款采用云计算概念的网络文件管理平台“麦库”,通过这个平台,用户可以实现在线免费的文件保存。盛大麦库是一个免费、永久在线,安全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您可以用电脑、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在麦库里保存笔记、备忘、写文档,存资料,并可以方便的整理和分享。麦库为用户提供的核心服务包括记录笔记备忘、管理知识文档、批量文件上传、共享我的知识等。据悉,麦库目前处于测试期,用户注册可以获得500M的空间,通过邀请好友加入麦库可以实现空间扩容。同时,麦库的内容可以分享到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等主流SNS平台。 盛大麦库的特点是采用云计算的技术,永远不会丢失自己保存的知识资料。(2)Wiz(为知) Wiz(为知个人知识管理PKM)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个人知识管理软件产品;它以用户知识数据为核心,提供实用便捷的工具集;可以强制捕捉网页文档。 Wiz能快记快找,它基于互联网,可在多台电脑和手机上使用,支持分类、标签、全文检索等组织方式;具有快速、便捷、移动互联、数据开放、易于扩展等特点; Wiz可以当作轻量级的wiki、sharepoint来使用,可以用于时间管理、文档管理、任务管理、离线网摘、日记博客、桌面便笺等。 Wiz以统一的存储机制、安全机制、全文检索机制、插件机制和同步机制为基础,由为知管理器(WizExplorer)、同步工具(WizSync)、编辑器(WizHtmlEditor)、查看器(WizViewer)、网页捕捉工具、文档导入工具、日历(WizCalendar)和便笺(WizNote)等组成。同时还使用到知识在线服务(Wiz Online),与多类移动终端(WizMobile)进行数据同步;也可以使用专用的订阅工具(WizReader)订阅分享的内

知识可视化

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 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 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摘要:知识可视化是在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是指应用视觉表征手段,促进群体知识的传播和创新(Eppler, M.J. & Burkard, R.A., 2004)。本文首先介绍知识可视化的由来,分析知识可视化与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的联系与区别;紧接着论述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基础——双重编码理论,并从知识制品的角度分析知识可视化的本质;然后分析知识可视化与教育技术、知识工程之间的关系;最后介绍知识可视化的研究框架和几种已有的知识可视化方法,并分析知识可视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知识制品 一、知识可视化的由来 人类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一图胜过千言”就是这个意思。可视化技术是指将抽象的事物或过程变成图形图像的表示方法。“可视化”一词,来源于英文的“visualization”,原意是“可看得见的、清楚的呈现”,也可译为“图示化”,如计算机编程的可视化界面(VB、VC等)。 “可视化”作为专业术语出现始于1987年2月,当时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召开的一个专题研讨会,给出了科学计算可视化的定义、覆盖的领域以及近期、长期发展的方向。这标志着科学计算可视化作为一个学科在国际范围内已经成熟(潘云鹤,2001)。 按照潘云鹤(2001)的观点,科学计算可视化(Visualization in Scientific Computing)的基本含义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学或者一般图形学的原理和方法,将科学与工程计算等产生的大规模数据转换为图形、图像,以直观的形式表示出来。数据可视化(Data Visualization)概念首先来自科学计算可视化,科学家们不仅需要通过图形图像来分析由计算机算出的数据,而且需要了解在计算过程中数据的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可视化概念已大大扩展,它不仅包括科学计算数据的可视化,而且包括工程数据和测量数据的可视化。现代的数据可视化技术指的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换为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涉及到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视觉及人机交互技术等多个领域。 一般说来,科学计算可视化是指空间数据场的可视化,而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则是指非空间数据的可视化(黄志澄,1999)。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和网络应用的日益广泛,信息源越来越庞大。除了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传输、检索及分类等以外,更迫切需要了解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展趋势。实际上,在激增的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重要的信息,人们希望能够对其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Card et al. (1999) 将信息可视化定义为:“使用计算机支持的、交互性的视觉表示法,对抽象数据进行表示,以增强认知。” Eppler, M.J. & Burkard, R.A.(2004)认为:知识可视化(Knowledge Visualization)是在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应用视觉表征手段,促进群体知识的传播和创新。一般来讲,知识可视化领域研究的是视觉表征在提高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间的知识传播和创新中的作用。这样一来,知识可视化指的是所有可以用来建构和传达复杂知识的图解手段。除了传达事实信息之外,知识可视化的目标在于传输见解(insights)、经验(experiences)、态度(attitudes)、价值观(Values)、期望(expectations)、观点(perspectives)、意见(opinions)和预测(predictions)等,并以这种方式帮助他人正确地重构、记忆和应用这些知识。

项目管理各个领域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九大知识领域]1.4 [原创 2009-2-9 10:38:18【作者】乔东 1.4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九大知识领域 九大知识领域,是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在这里将会把各个知识领域中的主要管理内容和关键点作一介绍,如需了解更为详细的内容,请参考PMBOK以及相关的专业论著。 1.4.1集成管理 集成管理是项目管理九大知识领域中的第一个领域,与其它八个知识领域相比,这个领域的内容比较特殊,它并没有提供具体的知识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而是反复强调围绕项目的全局观,在项目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在项目内部与外部之间,对各种内容进行集成,使各个相关方面形成有机的整体,保持管理上的一致性。这个知识领域的内容对于项目经理们来说可能感觉比较空泛,但对于企业级项目管理体系建设来说,则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 下面是项目管理中几个常见的集成方面的问题: 1、将项目计划中各个管理领域的子计划综合而成整体的项目计划。例如在整体项目计人力资源计划、质量管理计划、成本管理计划、时间管理计划、要包括范围管理计划、划中, 沟通计划、风险管理计划、采购计划等,将这些不同的管理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整体项目计划能够有效涵盖项目管理的各个领域的管理内容并保持一致. 2、将项目的各个过程有机的集成起来。在后面我们会提到项目的五大过程——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这些过程在整个项目当中,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当中,都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灵活运用,但是各个过程之间的关系仍然要符合基本的关系要求,这五大过程之间的关系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介绍。 3、项目管理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的集成。不论企业是以项目方式从事主营业务,还是利用项目从事改革、创新,都存在着项目与企业日常运营之间的关系。在项目过程中通常会占用企业资源,也会对企业的日常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协调资源、配合工作,同时满足两方面的需要,这就是经常遇到的一种集成管理的要求。例如在创新活动中,项目会产出成果,可能形成面向内部用户或外部客户的产品,企业就要考虑围绕这些产品的销售、支持服务等一系列的企业运营中的问题,因此,企业往往在项目初期定义项目成果时,就要求考虑项目成果在以后的企业运营中的管理问题。 4、项目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的集成。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都是围绕产品的(包括服务型产品),企业一定会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当中,产品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以项目的方式来实现的,从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市场促销、产品改进等各个不同的阶段,都可以单独成为项目。这时的项目的生命周期包含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当中,项目的成果成为产品发展的阶段成果。因此,在项目管理中,还要同时兼顾产品长远发展的需要。 5、项目范围与产品范围的集成。当一个产品由不同的部分组成时,每个部分都可以单独生产时,就一定存在着项目范围与产品范围集成的要求。例如在汽车装配厂,需要从许多不同的加工厂采购不同的零部件来进行装配,对于零部件加工厂来说,设计、改进零部件的考虑对整车而是要考虑该零部件与其它相关部分的配合关系,不能孤立的对待,创新项目, 的影响。如果把整车涉及的全部零部件看作是产品范围,针对某个零部件的改进就是单个项目的

知识管理技术和工具

知识管理技术和工具 本节集成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Liao,2003;潘旭伟,2003a;Brent,2001),综合潘旭伟(2005),Tyndale(2002)和Dieng(1999)对各种知识管理技术和工具的分类方案,以知识的获取开发、组织存储、传播共享、检索应用以及知识评价等五个过程为基础对知识管理各种技术和工具进行回顾。 1. 知识的获取技术和工具 传统隐性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和场等进行分享,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工具。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上的知识资源异常丰富,Internet搜索引擎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十分方便的获取各种网络资源。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搜索引擎Google和百度,除对一般网页进行搜索之外,还能实现图片、音乐、视频等搜索。目前,针对网络知识资源,提供语义检索功能的系统已经出现。如OntoBroker(Decker,2002)是一个面向Web信息资源,能通过推理进行精确查询问题的工具环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基于语义信息检索的门户站点SEAL(Maedche,2001)。 2.知识的储存技术和工具 知识的储存是把获取的知识转化成为结构化和系统化的形式,将知识进行有效并以简明的方式呈现给使用者,促进这些知识在组织内的交流和共享。 Kingston等提出的多视图模型将知识分为who,what,how,when,where和why等视图(Kingston,2000)。诸葛海提出了面向全球知识资源共享和管理的知识网格模型(Zhuge,2002),将知识组织在类别、位置和层次构成的三维知识空间中。知识仓库是知识储存类技术和工具的代表。知识仓库

收集了各种经验、备选的技术方案以及各种用于支持决策的信息和知识,以一定原则对这些信息和知识进行分类保存,并提供相应的检索手段。 为了避免专家知识流失,构建基于知识的系统(knowlledge-base system,KBS)是有必要的。KBS建立在人工智能基础上,其目的是让计算机理解并储存人们的知识(Wiig,1994)。 3.知识的传播共享技术和工具 知识管理的一个关键是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在员工之间、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各部门之间的知识传播共享等,让正确的知识在正确的时刻到达正确的人。知识的传播共享技术和工具主要实现隐性知识之间、显性知识之间以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进行传播共享。 Desouza等认为信息技术对隐性知识交流共享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工具(如电子邮件、知识黄页)与目标人物建立联系(Desouza,2003)。动态知识地图(dynamic knowledge map)(Woo,2004)软件是一个基于Web的知识导航器,帮助人们重用专家的隐性知识,它能搜索专家并通过使用Internet技术方便地与这些专家进行交流。 实现知识传播共享的另一类重要技术和工具是基于互联网的论坛、新闻组以及称为群件的软件包。这类技术和工具的特点在于它能够提供虚拟的工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们可以交流看法、协同工作。在人们交流的过程中,这类系统不仅保存交流形成的文档,还能捕捉交流和互动的线索,保留知识的情景。著名的群件工具有IBM的lotus Notes和微软的Exchange Server等。Buckman公司采用了一个称为K’Netix的在线论坛的知识共享管理系统(Stepanek,2001)。Koh等开发了一个虚拟社区活动框架,

项目管理九大知识领域

项目管理九大知识领域 1.项目范围管理是为了实现项目的目标,对项目的工作内容进行控制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范围的界定,范围的规划,范围的调整等。 2.项目时间管理是为了确保项目最终的按时完成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具体活动界定,活动排序,时间估计,进度安排及时间控制等项工作。 3.项目成本管理是为了保证完成项目的实际成本、费用不超过预算成本、费用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资源的配置,成本、费用的预算以及费用的控制等项工作。 4.项目质量管理是为了确保项目达到客户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它包括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 5. 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保证所有项目关系人的能力和积极性都得到最有效地发挥和利用所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它包括组织的规划、团队的建设、人员的选聘和项目的班子建设等一系列工作。 6.项目沟通管理是为了确保项目的信息的合理收集和传输所需要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它包括沟通规划,信息传输和进度报告等。 7.项目风险管理涉及项目可能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制订对策和风险控制等。 8.项目采购管理是为了从项目实施组织之外获得所需资源或服务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它包括采购计划,采购与征购,资源的选择以及合同的管理等项目工作。 9.项目集成管理是指为确保项目各项工作能够有机地协调和配合所展开的综合性和全局性的项目管理工作和过程。它包括项目集成计划的制定,项目集成计划的实施,项目变动的总体控制等

目录

1、项目范围管理 做过项目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项目做了很久,感觉总是做不完,就像一个“无底洞”。用户总是有新的需求要项目开发方来做,就像用户在“漫天要价”,而开发方在“就地还钱”。实际上,这里涉及到一个“范围管理”的概念。项目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是由“范围管理”来决定的。那么,到底什么是“范围管理”,请跟我们一块来揭开谜底。 几年前,我和一位同事在外地共同参与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项目本身并不算很大,开始的需求调研进行了很长时间,期间不但几乎拜访了所有部门,还与用户反复讨论,征求意见,需求文档几易其稿。即便这样仍然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搞得人心烦意乱。当时我牢骚很多,总觉得又花时间似乎还没真正做事。我的同事经验比较丰富,他给我说了一个他自己的亲身经历。那时候他在深圳参与一个证券项目,当时软件开发管理非常不规范,基本上是了解需求后就编程序,根本没有太多的交流,需求文档就更没有了。系统开发出以后,用户不断提出新需求。每天追着开发人员解决问题,项目实际是一个无底洞,没完没了地往下做,按他的说法是项目成员“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实在做不下去只能跑了。 这个故事刚听起来感觉非常可笑,当我自己真正做项目负责人时才体会到这其实是一个项目范围管理的问题。上面提到我所参与的项目中花费大量时间用于需求调研也是为了确定项目范围。作为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切记要准确控制好项目范围。孙子兵法中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一个项目中我们应该知道对方需要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这是项目成功的基础所在。那么,首先要明确的是项目范围管理中的范围是如何定义的? 什么是范围? 我们知道项目是为完成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因此在这里,范围的概念包含两方面,一个是产品范围,即产品或服务所包含的特征或功能,另一个是项目范围,即为交付具有规定特征和功能的产品或服务所必须完成的工作。在确定范围时首先要确定最终产生的是什么,它具有哪些可清晰界定的特性。要注意的是特性必须要清晰,以认可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文字、图表或某种标准,能被项目参与人理解,绝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明确需要做什么工作才能产生所需要的产品。也就是说产品范围决定项目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