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周邦彦《点绛唇 伤感》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合集下载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点绛唇》原文及赏析《点绛唇》原文及赏析1点绛唇·波上清风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

渐消残酒,独自凭阑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

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古诗简介《点绛唇·波上清风》是北宋词人魏夫人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是一首表现人生聚散匆匆的憾恨之情的词。

上片写清风、明月、画船,这些本来应该是费心悦目的。

但是,词人所面对的却是难堪的别离。

周围的景物虽清新秀丽,纠缠主人公的愁思却拂之不去。

下片就转为直接的愁绪抒发,将人生不如意时的愁苦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出来。

整首词用语恰当,语意清新,含蓄隽永,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翻译/译文水上清风徐徐波平浪静,在画船上宴饮话别好友,直到天色傍晚归来之后,日间酒意渐消离恨涌心头。

独自凭栏远望很久很久。

人生欢聚离散来去匆匆,这种离愁别恨年年都有,人人都不堪重回首。

天边云烟迷茫稀疏杨柳,隐隐传来声声芜城更漏。

注释1、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2、残酒:指残留的醉意。

3、独自凭栏久:一个人依凭着栏杆站了很长时间。

4、聚:团聚、相聚。

5、散:离散、分手。

6、回首:回顾、回忆。

7、隐隐:隐约。

8、芜(wú)城:即广陵城,今江苏扬州。

曾在战乱中荒芜,鲍照为之作《芜城赋》,故称芜城。

这里指游人所去的地方。

9、漏:指更漏,古代的报时器。

赏析/鉴赏词的上片由景物引出人物。

清风拂过水面,明月泻下银辉,鳞鳞微浪闪动着光波,月夜恬静、皎洁、优美。

此刻,一只装饰华美的小船荡离江岸,驶向迷茫的远方,一个女郎凭依着楼头的栏杆,借着朦胧的月色,凝神目送那渐渐消失在夜空中的一叶轻舟。

江波、清风、明月、画船,开端并列几个富有特征的意象,就构成了一个清丽纯净、沁人心脾的意境。

值此良宵美景,与意中人联袂共赏,该是何等快意惬怀;然而,其人竟登舟飘然远去,“良辰好景虚设”,令人黯然神伤。

“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之下,突然接上“人归后”,这三字,使意脉陡转,气氛骤变,顿时给主人公带来了无限的寥落和空虚。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周邦彦《点绛唇伤感》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周邦彦《点绛唇伤感》原文、译文及赏析

点绛唇·伤感点绛唇·伤感周邦彦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寸书不寄。

鱼浪空千里。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

愁无际。

旧时衣袂。

犹有东门泪。

译文我像那“辽东鹤”,离开多年之后,终于又归来了。

这熟悉而又生疏的故乡,有多少能勾起我伤感落泪的地方。

都说鱼能传书,可是江波空自千里长流,这些年我们竞未通过一封信。

如今物是人非,我只能通过她的妹妹代我转达凄凉的心情。

不知道这哀愁何处才是尽头?我只记得:旧日的衣袖上,还留着她在东门送别我时滴落的泪水。

注释①辽鹤:《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外出学道多年,后化鹤归乡,徘徊于空中,歌日:“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后常用以指重游旧地之人。

②鱼浪:刘向《列仙传》载。

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

此处反用其意,说恋人没有寄书,自己空等了千里外恋人的消息。

③桃根:东晋王献之为其妾桃叶作《桃叶敢》三首,其二有句;“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挑根。

”桃根为桃叶之妹。

以下句意为旧地重游时,不见恋人,却遇其妹,尽诉衷肠。

④衣袂(mèi):衣袖。

⑤东门:泛指离别之地。

句意为衣袖上仍有当年的泪痕。

创作背景周邦彦年轻时曾客游苏州,与苏州歌伎岳楚云交往甚密。

后来周邦彦离开苏州回到京师,但对其情意却丝毫未减。

当词人再次回到苏州,去拜访岳楚云时,她已嫁与他人。

几天之后,周邦彦参加苏州太守蔡峦的宴会时,见到了岳楚云的妹妹,于是词人便创作了这首《点绛唇·伤感》来表达自己的无尽相思之情。

事后,当岳楚云读到这首词时,被感动得数日泪流不止。

赏析“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起首二句以比兴发端。

将自己比作离家千年的辽东鹤,一旦飞回故乡,事事处处都引起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触发起无限伤感的情怀,“辽鹤”用的是《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故事。

”“故乡多少伤心地”,《夷坚二志》作“故人多少伤心事。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两句。

暗用典故。

刘向《列仙传》载:“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原文、赏析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原文、赏析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出自宋代周邦彦的《点绛唇·伤感》原文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寸书不寄。

鱼浪空千里。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

愁无际。

旧时衣袂。

犹有东门泪。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

语言典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集》传世。

创作背景:周邦彦年轻时与苏州歌伎岳楚云交往甚密。

后来周邦彦离开苏州回到京师,但对其情意却丝毫未减。

当词人再次回到苏州,她已嫁与他人。

几天之后,周邦彦参加苏州太守蔡峦的宴会时,见到了岳楚云的妹妹,于是词人便创作了这首《点绛唇·伤感》来表达自己的无尽相思之情。

译文我像那“辽东鹤”,离开多年之后,终于又归来了。

这熟悉而又生疏的故乡,有多少能勾起我伤感落泪的地方。

都说鱼能传书,可是江波空自千里长流,这些年我们竞未通过一封信。

如今物是人非,我只能通过她的妹妹代我转达凄凉的心情。

不知道这哀愁何处才是尽头?我只记得:旧日的衣袖上,还留着她在东门送别我时滴落的泪水。

注释辽鹤:《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外出学道多年,后化鹤归乡,徘徊于空中,歌日:“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后常用以指重游旧地之人。

鱼浪:刘向《列仙传》载。

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

此处反用其意,说恋人没有寄书,自己空等了千里外恋人的消息。

桃根:东晋王献之为其妾桃叶作《桃叶敢》三首,其二有句;“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挑根。

”桃根为桃叶之妹。

以下句意为旧地重游时,不见恋人,却遇其妹,尽诉衷肠。

衣袂(mèi):衣袖。

东门:泛指离别之地。

句意为衣袖上仍有当年的泪痕。

赏析“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起首二句以比兴发端。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原文及翻译赏析《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原文及翻译赏析《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原文及翻译赏析1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

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

情如水。

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古诗简介《点绛唇·试灯夜初晴》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抒写灯夜感旧之情,抒发了一种淡淡的忧愁。

上片着意写试灯之夜的景色,愁云卷尽,月明如洗,以拟人手法,描摹精巧传神;下片写辇路笙歌,回首旧游,恍如梦境,无限感伤。

全词意境清新,端丽温厚,颇具特色。

翻译/译文天上的乌云都被风吹走了,刚下过雨时天空姣洁的明月,就像刚刚梳洗的嫦娥一样光彩照人。

街上没有一点飞尘,在光润如如酥的大地上,往来着身姿轻盈的美丽女子。

如今又生回到京都,当年赏灯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当时的你柔情似水,而今一切都随风飘散,你不知身在何方,作者只好带着对往事的无限追忆,走上小楼独自拥着香被,听着窗外的笙歌入眠,希望能在梦中出现当年与你一起赏灯的情景。

注释⑴点绛唇:词牌名。

《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

双调四十一字。

前片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后片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

⑵试灯夜:元宵节为灯节,前一夜为试灯夜。

元宵节前,有“试灯”,宋俗,农历十二月下旬即开始试灯,直至正月十四日。

⑶素娥:以月宫仙女“素娥”(即嫦娥)代指月亮,⑷凌波地:靓装舞女行经的街道。

凌波,原本是形容洛神亭亭玉立的姿态,后来借指身材姣好、步履轻盈的年青女子。

《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⑸辇路:帝王车驾经行之路,这里指京城繁华的大街。

⑹灯前事:即赏灯往事。

赏析/鉴赏此词写灯节之事,但词人并未由正面起笔描绘灯市盛况,而是以试灯夜的景象作陪衬,用怅惘的笔调抒发自己逢佳节而倍觉神伤的落寞情怀,虽只寥寥数语,却写得纡徐顿挫,舒卷自如,从而委婉地道出内心的万千感慨。

上片“卷尽”两句,写试灯日遇雨,而入夜雨收云散,天青月朗;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即以“新梳洗”形况月色明净,比拟浑成,三字兼带出“雨后”之意。

点绛唇·感兴原文及翻译赏析

点绛唇·感兴原文及翻译赏析

点绛唇·感兴原文及翻译赏析《点绛唇·感兴》是宋代词人王禹偁传世的唯一词作。

《点绛唇·感兴》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物景色,并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

今天店铺为你精心整理了《点绛唇·感兴》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点绛唇·感兴》原文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②。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③,遥认行如缀④。

平生事,此时凝睇⑤,谁会凭阑意?《点绛唇·感兴》注释① 感兴:有感而咏。

② 江南句:南朝齐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

” ③ 征鸿:迁徙的大雁。

④ 行:雁行。

缀:连结。

⑤ 凝睇(dì):注视。

《点绛唇·感兴》翻译沉沉阴云,绵绵雨丝,有多少愁意凝滞。

可眼下的江南大地,仍不改清丽的风姿。

看一缕袅袅的炊烟,探出了水村渔市。

天边有南下的大雁飞至,遥遥辨认,一行雁字接着一行雁字。

回首平生,几多往事。

此刻登楼凝神远视,有谁理解我凭栏的心思?《点绛唇·感兴》赏析词作于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任上。

起首两句,是作者面对水乡景色的感受。

“雨恨云愁”,交织着词人的心理反应,虽然天色阴阴欲雨,却未能影响江南风物的魅力,隐示了作者在客愁中仍存慰藉希冀的心情。

以下两句,细写眼前的所见,应合“佳丽”,但“一缕孤烟细”,也描现了幽邃人稀的孤寂氛围。

下片接写对“天极征鸿”的眺望,一个“遥”字,既带有空间的浩邈感,也含有久久注目的时间意味。

诚如李白所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送裴十八归嵩山》),征鸿在古人心目中会引起羁旅、时令以至事业行藏等种种感想,于是带出结末的自伤不遇的喟叹。

词人将“平生事”闪现于一时的凝睇之中,悲怅之情溢于言表。

在宋初艳词风行的词坛上,这首小令自抒怀抱,沉郁清旷,为词境的开拓作了导夫先路的贡献。

《点绛唇·感兴》作者简介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点绛唇》原文及赏析15篇《点绛唇》原文及赏析1原文: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

暮山无数。

归雁愁还去。

十里平芜,花远重重树。

空凝伫。

故人何处。

可惜春将暮。

诗词赏析:这首词通过春景的描写,抒发作者怀人的情思。

上片写景。

斜阳穿窗,暮山归雁,已经是黄昏的时候了。

下片写惜春怀人之情。

平芜远望,树木重重,春色将暮,故人何在?宛转细腻地透露了无限怀念之情。

全词清新幽雅,委婉多姿。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2原文: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

晚云如髻。

湖上山横翠。

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

天如水。

画楼十二。

有个人同倚。

诗词赏析:这首词通过初秋景物的描写,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怀人之情。

上片写景。

高柳蝉嘶,湖山横翠。

秋风菱歌,晚云如髻。

一派清秋景色。

下片抒情。

帘卷西楼,雨后生凉,独自倚栏,益增怀人秋思。

全词构思清新,秀媚有致。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3原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赏析姜夔论诗有四素:气象、体面、血脉、韵度。

对四者的要求且是“气象欲其浑厚”、“体面欲其宏大”、“血脉欲其贯通”、“韵度欲其飘逸”。

虽是论诗之语,移之于词,也甚贴切。

读此词,知其所言非虚。

此词之意境,呈为一宇宙。

上片之境,乃词人俯仰天地之境。

“燕雁无心”。

燕念平声(yān 烟),北地也。

燕雁即北来之雁。

时值冬天,正是燕雁南飞的时节。

陆龟蒙咏北雁之诗甚多,如《孤雁》:“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

”《归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京口》:“雁频辞蓟北。

”《金陵道》:“北雁行行直。

”《雁》:“南北路何长。

”白石诗词亦多咏雁,诗如《雁图》、《除夜》,词如《浣溪沙》及此词。

可能与他多年居无定所,浪迹江湖的感受及对龟蒙的万分心仪有关。

劈头写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飘泊之人生。

无心即无机心,犹言纯任天然。

点出燕雁随季节而飞之无心,则又喻示自己性情之纯任天然。

此亦化用龟蒙诗意。

《点绛唇》全词翻译赏析

《点绛唇》全词翻译赏析

《点绛唇》全词翻译赏析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译文] 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渔村上空袅袅升起。

[出自] 北宋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释:佳丽:指景色秀美。

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 孤烟:炊烟。

行(音“航”)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译文1:细雨蒙蒙,云雾弥漫,使人顿生愁意。

这江南景色,却依旧是那么秀美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袅袅,冉冉腾起。

天边鸿雁,远远看去,一行行飞过,排列整齐。

想起平生遭遇,此时禁不住注目凝视。

面对振翼搏击长空的万里征鸿,谁能理解我凭栏远眺的心意!译文2:阴雨浓云令人添恨生愁,这江南的秀美风光依旧被称为天下的佳丽之地。

傍水的村庄繁华的渔市,一缕炊烟袅袅升起在村落里。

天边的鸿雁向远方急飞,遥望整齐的雁行连缀在一起。

回顾一生经历,此时凝神注视着万里征鸿,谁能知道这凭栏望远的心意。

译文3:绵绵细雨恨意难消,灰色的云块彷佛郁结着层层愁闷,但江南的景色依旧美丽。

(在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

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从远处辨明像是连在一起飞行。

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事业:官职和抱负),此时此刻(我)双眼凝视(恨不能像天边的征鸿一样,施展双臂尽情飞翔),却是没有人能领会我凭阑远眺的心情!赏析: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江南雨景,含蓄地表达了用世的抱负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愁闷。

借景抒情,缘情写景是诗词惯用的手法。

景是外部的客观存在,并不具备人的感情。

但在词人眼里,客观景物往往染上强烈的感情色彩。

此即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谓“以我观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

本词劈头一句“雨恨云愁”即是主观感觉的强烈外射。

云、雨哪有什么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点绛唇·新月娟娟原文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新月娟娟原文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新月娟娟原文翻译及赏析点绛唇·新月娟娟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点绛唇·新月娟娟[宋代]汪藻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译文及注释:冬夜,天上一弯新月,地下江静无声,山头北斗横斜。

词人睡不着,看着映在窗纸上的梅树的影子,且搔首且静思。

霜天何以好?好在接到调令,再用不出席官场的宴会、传杯应酬了。

好在不用理会小人们的谣言中伤,就权当它乱鸦聒噪一阵罢了。

好在赴任之前,可以归家探视亲人了。

上片首两句写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图:一弯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拥,山顶与星斗相连;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静,听不到波声。

这两句是作者中夜起来遥望所见,倒置前,写的是静的环境。

他本来就心事重重,床上不能成眠,于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

“搔首”是思考问题时习惯的动作,此处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他情绪不平静。

结句“梅影横窗瘦”,静中见动,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横窗。

“瘦”字刻画出梅花的丰姿。

下片转向抒情。

严冬的打霜天气,本来正是饮酒驱寒的好时光,可是却没有饮酒的兴致。

“传杯”是传递酒杯而饮以助酒兴,多是宴会中进行,不是独饮或对饮。

此处“闲却传杯会了。

联系词人身世,可知此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时。

末二句,作者”归兴“之萌生是由于”乱鸦啼后“,并且这番思归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可见他已非常厌倦宦海生涯。

鸦前冠以”乱“,足见鸦之多,聒噪之甚。

赏析:冬夜,天上一弯新月,地下江静无声,山头北斗横斜。

词人睡不着,看着映在窗纸上的.梅树的影子,且搔首且静思。

霜天何以好?好在接到调令,再用不出席官场的宴会、传杯应酬了。

好在不用理会小人们的谣言中伤,就权当它乱鸦聒噪一阵罢了。

好在赴任之前,可以归家探视亲人了。

上片首两句写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图:一弯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拥,山顶与星斗相连;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静,听不到波声。

这两句是作者中夜起来遥望所见,倒置前,写的是静的环境。

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点绛唇-雨恨云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①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②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③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④【注释】①佳丽: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

意为风景秀丽之处。

雨恨云愁:是自然景观人格化的写法,或者说是移情于雨、云,以表现抒情主体的心绪。

②孤烟:指渔村中炊烟,孤是说少。

③征鸿:鸿雁是候鸟,南来北去如征队之鸟。

行,读hang。

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④凝睇:注视。

【译文】江南毕竟是个清丽的山水窟,依然如此美得动人心;轻云疏雨,似含愁似衔恨,楚楚动人。

展眼望去,水湾渔村中飘浮起一缕炊烟,不免令人觉得有点凄清感! 抬头看,远天飞翔着一行如线的鸿雁,是春暖北归了吧?鸟也有个归宿,有个目的地,我呢?我亦北人,却飘荡江湖,未尽展怀抱。

谁理解得此时我登高望远,凝视天际的心情呵!【集评】清·沈雄:“宋初以词章早著名者,梓州苏易简作《越江吟》,载《百琲明珠》,蜀之大魁自此始。

钜野王禹偁作《点绛唇》,见《小畜集》,谓其文章重于当世。

”(《古今词话》上卷)清·王奕清等:“王元之有《小畜集》,其《点绛唇》词“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之句,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

”(《历代词话》卷四转引《词苑》语)【赏析】迁夫谪客的言愁诉恨,最忌直陈,而高明人则每表现出一份洒脱,一份摇曳之姿。

王禹偁此词大抵作于被贬黄州写《三黜赋》时之前后。

开罪了权相张齐贤等,他的襟怀是难以尽展了的。

这首《点绛唇》虽说不上写得多么潇洒,但他在开首点出“愁”,“恨”二字是没着很重痕迹的,不是读到结末处,还以为他全在写江南之景呢!很重要的一个意象是“征鸿”,词人对此连用“遥认”、“凝睇”,前者是专注焦点,后者转为散点透视以至于无意识漫视,这样其心绪的复合层面,即那种怅望、失望、落寞、寂寥等等也就一一抽发。

江南风光虽好,愁人眼底怎消受得了啊!由此而思之,“依旧”二字又包孕着物我之间的反差,于是,所以连炊烟也只见“孤”、“细”一缕,凄清得紧了。

古诗点绛唇·伤感翻译赏析

古诗点绛唇·伤感翻译赏析

古诗点绛唇·伤感翻译赏析《点绛唇·伤感》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寸书不寄。

鱼浪空千里。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

愁无际。

旧时衣袂。

犹有东门泪。

【前言】《点绛唇·伤感》为作者自干里之外的京师回归故乡,感伤时过境迁,追忆昔日恋人之作。

词中运用回环吞吐的描摹手法,婉转回荡地表达了作者对昔人恋人的一往情深。

【注释】①辽鹤:《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外出学道多年,后化鹤归乡,徘徊于空中,歌日:“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后常用以指重游旧地之人。

②鱼浪:刘向《列仙传》载。

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

此处反用其意,说恋人没有寄书,自己空等了千里外恋人的消息。

③桃根:东晋王献之为其妾桃叶作《桃叶敢》三首,其二有句;“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挑根。

”桃根为桃叶之妹。

以下句意为旧地重游时,不见恋人,却遇其妹,尽诉衷肠。

④衣袂(mèi):衣袖。

⑤东门:泛指离别之地。

句意为衣袖上仍有当年的泪痕。

【翻译】我像那“辽东鹤”,离开多年之后,终于又归来了。

这熟悉而又生疏的故乡,有多少能勾起我伤感落泪的地方。

都说鱼能传书,可是江波空自千里长流,这些年我们竞未通过一封信。

如今物是人非,我只能通过她的妹妹代我转达凄凉的心情。

不知道这哀愁何处才是尽头?我只记得:旧日的衣袖上,还留着她在东门送别我时滴落的泪水。

【赏析】“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起首二句以比兴发端。

将自己比作离家千年的辽东鹤,一旦飞回故乡,事事处处都引起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触发起无限伤感的情怀,“辽鹤”用的是《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故事。

”“故乡多少伤心地”,《夷坚二志》作“故人多少伤心事。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两句。

暗用典故。

刘向《列仙传》载:“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

“又,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句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点绛唇原文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翻译及赏析点绛唇原文翻译及赏析点绛唇原文翻译及赏析1点绛唇·呈洛滨筠溪二老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

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

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翻译在一个夜色沉沉的清秋晚上.只听见暗处的蟋蟀在屋檐前落花的地方鸣叫。

夜深靠近帘幕就感到一股凉意忽然透出,室内香炉里散发出来的香烟,轻盈地缭绕在屏风的一角。

心里不免怨那些归来的鸿雁,它们的睛意犹如秋云那样单薄,不肯传递书信。

书信难寄,把自己的'心事都交给寂寞吧.那就忘记了从前的约会。

注释呈:奉献给。

洛滨,即富柔直,字委申,北宋宰相富弼之孙。

靖康初年赐进士出身。

高宗建炎四年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后因坚持抗金为秦桧所忌,不久便被罢职。

晚年游览于山水之间,与苏迟、叶梦得、张元干等一块游玩吟唱。

公元1156年(绍兴二十六年)去世。

筠溪,即李弥逊,字似之,自号筠溪翁。

徽宗大观三年进士。

南渡后以起居郎迁中书舍人。

后因反对秦桧议和,不久被落职。

公元1140年(绍兴十年)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与张元干、富柔直等吟唱游玩。

公元1153年(绍兴二十三年)去世。

暗蛩:在暗处藏身的蟋蟀。

蛩,蟋蟀。

檐花落:屋檐上的水流下来,在灯光的照映下就像银花一般。

香:蕙香,此指由香炉里冒出的香烟气。

屏山:屏风。

鸿:大雁。

书:信。

尽交:即尽教、听任之意。

创作背景此词所作具体年代不详。

据张元干《精严寺化钟疏》文:“岁在戊辰(即绍兴十八年),僧结制日,洛滨、最乐、普现(即筠溪)三居士,拉芦川老隐过其所而宿焉”,此词大约是作于这个时期。

赏析上片着重写景,寓情于景;下片着重抒情,曲折地表达出仕途的险恶与中原未复怅惘情绪。

起二句刻画出一幅幽静的秋夜景色,而“啼”字和“落”字,又显示出静中有动,动中见静的意趣激发了同篇的活力。

一个美好的深秋之夜,雨檐滴水,蟋蟀鸣叫,仿人读来历历在目,如闻其声。

这种宁静的境界与梁代王籍《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同工异曲之妙。

周邦彦《点绛唇-辽鹤归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周邦彦《点绛唇-辽鹤归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周邦彦《点绛唇-辽鹤归来》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点绛唇-辽鹤归来》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①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

②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

③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

④【注释】①“辽鹤”二句:旧题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

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

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遂高上冲天。

”②“鱼浪”句:形容音书断绝。

古乐府诗中有以双鲤鱼藏书信寄人的描写,后遂以鱼书代指书信。

③桃根:本东晋时王献之的妾桃叶的妹妹,参见《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桃叶歌》引《古今乐录》及卷七十梁·费昶《行路难》。

这里借指作者情人的妹妹。

④东门泪:在离别之处洒下的眼泪。

东门在古代为别离饮宴的场所,如汉乐府《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唐·刘长卿《送马秀才》诗:“东门怅别柳条新。

”故以东门泛指离别之地。

【译文】我象丁令威化鹤飞回久别的故乡,这里有不少地方叫我泪落心伤。

都说鱼儿能千里传书,可是这些年来我竟和你没有一封书信来往! 如今我只能转托你的妹妹,代我表达凄凉痛苦的衷肠。

啊,我的愁苦无边无际,在我旧日的衣袖上至今仍然点点斑斑,那是因为你在东门和我拉手告别时不断把眼泪流淌……【集评】宋·王灼:“周美成初在姑苏,与营妓岳七楚云者游甚久,后归自京师,首访之,则已从人矣。

明日饮于太守蔡峦子高坐中,见其妹,作《点绛唇》曲寄之云(引词从略)。

”(《碧鸡漫志》卷二)清·许昂霄:“淡淡写来,深情无限,宜楚云为之感泣云。

”(《词综偶评》) 清·陈廷焯:“美成艳词,如《少年游》、《点绛唇》、《意难忘》、《望江南》等篇,别有一种姿态。

句句洒脱,香奁泛语,吐弃殆尽。

”(《白雨斋词话》卷六)近代·俞陛云:“起笔即包举感旧怀乡之意。

既乡书不达,姑且诉向桃根;而回顾襟边,泪痕犹在,次句之伤心事,可于泪痕证之。

周邦彦《解语花·上元》翻译赏析

周邦彦《解语花·上元》翻译赏析

周邦彦《解语花·上元》翻译赏析《解语花·上元》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

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

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前言】《解语花·上元》是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词作,是词人流落他乡,元宵节感怀故人旧事之作。

词上片写荆南之夜,描绘了一个灯月交辉、丽人多姿的元夜欢乐场景。

下片追忆京城“千门一昼”灯节欢腾的场景,抒写节日依旧而情怀衰谢的抑郁之情。

全词语言精炼优美,构思巧妙,词人借描写当地元宵佳节的热闹情景和对京城节日盛况的想象,抒发了自己潦倒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注释】解语花:词牌名。

相传唐玄宗太液池中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玄宗设宴赏花。

群臣左右为莲花之美叹羡不已,玄宗却指着杨贵妃说:“那莲花怎比得上我的解语花呢?”后人制曲,即取以为名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绛蜡:红烛浥:沾湿红莲:指荷花灯。

欧阳修《蓦山溪·元夕》:“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

”桂华:代指月亮、月光。

传说月中有桂树,故有以桂代月素娥:嫦娥放夜:古代京城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弛禁,市民可欢乐通宵,称作“放夜”千门:指皇宫深沉,千家万户钿车:装饰豪华的马车飞盖:飞车【翻译】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

皎洁月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

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

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

不由想起当年京城的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

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

有缘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洒。

今年的京城想必依旧,只是我旧日的情怀已全衰谢。

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点绛唇 感兴》全文及赏析

《点绛唇 感兴》全文及赏析

《点绛唇·感兴》全文及赏析《点绛唇·感兴》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王禹偁所作的一首词,全文如下: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这首词的赏析如下:词中描绘了江南的雨景,细雨缠绵,云愁雾绕,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

诗句“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通过雨水的描述传达出江南景色的美好和湿润,体现了作者对江南山水的赞美。

词中提到了水村渔市、孤烟细、征鸿遥远、行如缀等景象,呈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生活画卷。

这些景象唤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思考,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感慨。

词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时事的关切。

作者在词中提到了平生事,表达了对逝去的岁月和人生的思考。

而“谁会凭阑意”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现状和他人理解的担忧。

整首词以江南雨景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通过对雨景、水村渔市等景象的描绘,呈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生活画卷,体现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赞美。

同时通过平生事和时代现状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时代现状的深刻思考。

《点绛唇·感兴》这首词通过对江南自然景观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词中描绘了江南的雨景,表现了江南景色的美好和湿润,即使在雨天,也依旧美丽如画,传达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赞美。

词中提到了水村渔市、孤烟细、征鸿遥远、行如缀等景象,呈现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生活画卷,这些景象唤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思考,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感慨。

词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时事的关切。

作者在词中提到了平生事,表达了对逝去的岁月和人生的思考,而“谁会凭阑意”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现状和他人理解的担忧。

整首词以江南雨景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点绛唇--感兴》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点绛唇--感兴》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点绛唇--感兴》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点绛唇--感兴王禹偁〔宋代〕雨恨云愁 [1] ,江南依旧称佳丽 [2] 。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 [3] ,遥认行如缀[4] 。

平生事,此时凝睇 [5] ,谁会凭阑意。

注释:[1]雨恨云愁:形容云雨凄迷之状,反映了作者凄黯的心境。

[2]“江南”句:指金陵(南京)一带依旧如往昔繁华。

曹植《赠丁仪王粲》诗:“壮哉帝王居,佳丽殊百城。

”李善注:“佳,大也;丽,美也。

”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3]征鸿:飞雁。

雁之体大者曰鸿,体小者曰雁。

[4]行(háng)如缀:横空的群雁,远远望去,如同连缀的行列。

[5]凝睇:凝神注视。

译文: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

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

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评析:上片题为感兴,实寓怀古。

首二句先声夺人。

寻常的断雨残云,被词人赋予恨、愁之情,此恨此愁何由生?下句“江南依旧称佳丽”点破题旨。

南京为六朝故都,朝市屡更而繁华不易。

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历史教训无人记取,故令词人生出恨愁之慨。

“水村”二句,承上渲染,“一缕孤烟细”的纤微,与江南千里雨恨云愁的沉郁作对比,艺术形象便更鲜明雅健。

下片转以描写天际雁行,以雁行之连缀,映衬内心的孤独。

再转结到点检平身事业。

凭阑远眺,其历史感、忧患意识便尽在不言中了。

作者简介: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

巨野(今属山东)人。

出身农家,九岁能文。

太平兴国八年(983),登进士。

历官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

遇事敢言,立朝刚正。

曾上《御戎十策》《疏言五事》等。

在文学方面,他不满当时绮靡的文风,力图有所匡正。

其论诗云:“谁怜所好还同我,韩柳文章李杜诗。

点绛唇·感兴(王禹偁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感兴(王禹偁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感兴宋代: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栏通:阑)标签抒情、宋词精选、婉约、宋词三百首、写景、无奈译文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

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

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注释孤烟:炊烟。

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赏析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

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

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

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

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

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

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

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点绛唇》原文及赏析1【仙吕】点绛唇_咏教习鼓诉作者:孙叔顺咏教习鼓诉冤每日学按龙韬,演习虎略。

初开教,若论功劳,则俺先来到。

【混江龙】助威声号,将我先鸣三擂发根苗。

渐渐的排成戈戟,纷纷的收聚枪刀。

则这两片皮常与军官为耳目,一生心不离了小校做知交。

虽是我有声难说,有运难消,又不比鸣廉击柝喝号。

摇铃向军前,则我为头儿闹。

面皮上常过了无数,助罗边不住的频敲。

【油葫芦】怎比恁那悠悠吹画角,也每不汤着不动着,教瞒儿满腹中恶气怎生消。

夜阑时直捶到金鸡儿报,早晨间直熬的金乌落。

他每都披着纸甲,挂着战袍,番来覆去由闹,早难道杀气阵云高。

【天下乐】却什么三十年学六韬,好教我逐朝心内焦,他每没一个有才能有机谋有智略。

每日加空虚了五六番,干盘了十数遭,恰便似一场家杂剧了。

【醉中天】想当日两军闹,起全翼赴宣朝。

将我击破花腔,它每都哭破眼胞。

可正是发擂催军校,不付能勾引的离城去,又将他黎民掳掠,这的是恁破黄巢头件功劳。

【金盏儿】他每哭声苦,可教我怨声高。

被我将他众英雄引上阴陵道,他每教场中胆气更那里有分毫。

都不肯一心于国死,则待半路里转身逃。

早难道养军千日,又得用在今朝。

【赚尾煞】将我击发,便声扬额闲下无声哨。

旧声价,如今都坏了,谁敢向雷门行过一遭。

则为我乱军心,将果报先招。

自量度,天数难逃。

若是再瞒上,将来又吃搞。

终身累倒,皮鞚零,再怎敢军中一面骋英豪。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2点绛唇·闺思宋朝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一作:芳)《点绛唇·闺思》译文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

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倚遍栏杆,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

所思念的人在哪里呀?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周邦彦《点绛唇台上披襟》翻译赏析

周邦彦《点绛唇台上披襟》翻译赏析

周邦彦《点绛唇台上披襟》翻译赏析周邦彦《点绛唇台上披襟》翻译赏析《点绛唇·台上披襟》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

柳丝轻举。

蛛网黏飞絮。

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

愁凝贮。

楚歌声苦。

村落黄昏鼓。

【赏析】此词和《少年游》当系同时。

清真从庐州教授转荆州,次年三十五岁。

《少年游》词云:“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

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煖雕鞍。

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

龙沐勋《清真词叙论》称他“教授庐州,旋复流转荆州,佗傺无聊,稍捐绮思,词境亦渐由软媚而入于凄惋。

例如《少年游》(荆州作)……看似清丽,而弦外多凄抑之音。

”这里,实际上是清真词风在到荆州之后有了改变,从绮艳变为清丽。

这首词表现得更为突出。

词一起即有人物出现,“台上披襟”,当系作者自已。

这时是“快风一瞬收残雨”,眼前风光就是如此。

风而言“快”,雨而称“残”,一眨眼间换了景象,是快镜头。

但是这一刹那间过后,触目是“柳丝轻举”,这是一般春景写法,而“蛛网黏飞絮”,则细致入微。

春天晴空中常有游丝飘浮,柳絮则似飞舞雪花,这两件景物都是捉摸不定的,同样飘荡的,而“蛛网黏飞絮”,两个飘荡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了。

非细心人观察不到,非有心人不能知其别有怀抱。

周邦彦曾叹息“荆江留滞最久”(《齐天乐》),这当然是借蛛网(也即游丝)、飞絮来隐喻己身之漂泊不定的。

上片是起一句写动作,三句写景,景中皆有情。

下片首句“极目平芜”,是承上片首句“台上披襟”而来,是纵目遥望,是真景,然后设想着春之归处,则是虚象,一实一虚,兴意无穷。

但漂泊之人再也忍受不住了,点出“愁”字,而又呆呆地站着、望着,是“愁凝伫”。

词意陡转,而笔力千钧。

站着、望着还没有完,又加上听着,从愁到苦,是“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

”听歌本为作乐,而是闻楚声不乐而苦,是反衬写法。

犹未完了,再添上一句“村落黄昏鼓”,这句写景物色声,是单纯写景吗?当然不是。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的意思_全诗赏析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的意思_全诗赏析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出自宋代王禹偁的《点绛唇·感兴》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栏通:阑)【译文及注释】译文雨绵绵,恨意难消,云层层,愁绪堆积,江南景色,依旧被称为上好美丽。

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的天际,远远望去,款款飞行,好似列队首尾连缀。

回想平生事业,此时此刻,凝视征鸿,谁理会我凭栏远眺的含意!注释孤烟:炊烟。

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赏析】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

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

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

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

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

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

如“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

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

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

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像“征鸿”一样展翅高飞。

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绛唇·伤感
点绛唇·伤感
周邦彦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寸书不寄。

鱼浪空千里。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

愁无际。

旧时衣袂。

犹有东门泪。

译文
我像那“辽东鹤”,离开多年之后,终于又归来了。

这熟悉而又生疏的故乡,有多少能勾起我伤感落泪的地方。

都说鱼能传书,可是江波空自千里长流,这些年我们竞未通过一封信。

如今物是人非,我只能通过她的妹妹代我转达凄凉的心情。

不知道这哀愁何处才是尽头?我只记得:旧日的衣袖上,还留着她在东门送别我时滴落的泪水。

注释
①辽鹤:《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外出学道多年,后化鹤归乡,徘徊于空中,歌日:“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后常用以指重游旧地之人。

②鱼浪:刘向《列仙传》载。

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

此处反用其意,说恋人没有寄书,自己空等了千里外恋人的消息。

③桃根:东晋王献之为其妾桃叶作《桃叶敢》三首,其二有句;“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挑根。

”桃根为桃叶之妹。

以下句意为旧地重游时,不见恋人,却遇其妹,尽诉衷肠。

④衣袂(mèi):衣袖。

⑤东门:泛指离别之地。

句意为衣袖上仍有当年的泪痕。

创作背景
周邦彦年轻时曾客游苏州,与苏州歌伎岳楚云交往甚密。

后来周邦彦离开苏州回到京师,但对其情意却丝毫未减。

当词人再次回到苏州,去拜访岳楚云时,她已嫁与他人。

几天之后,周邦彦参加苏州太守蔡峦的宴会时,见到了岳楚云的妹妹,于是词人便创作了这首《点绛唇·伤感》来表达自己的无尽相思之情。

事后,当岳楚云读到这首词时,被感动得数日泪流不止。

赏析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起首二句以比兴发端。

将自己比作离家千年的辽东鹤,一旦飞回故乡,事事处处都引起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触发起无限伤感的情怀,“辽鹤”用的是《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故事。

”“故乡多少伤心地”,《夷坚二志》作“故人多少伤心事。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两句。

暗用典故。

刘向《列仙传》载:“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

“又,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句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这里化用旧典,补叙别后多年了无音们。

上句似先写对方不寄书,实足从巳方感觉而后得知。

下句直说自己久盼情状。

盼而“空”是结果”久盼的全过程,便从这个“空”字透露出来,从这个“空”,才回过头来察觉了本是由于对方的“寸书不寄”。

词意平实,却蕴思细致,深有韵味。

过片又回到眼前,“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

人事变迁,信音辽邈,重来旧处,不见伊人,欲诉无由。

东晋王献之有《桃叶歌》三首,其二云:“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

桃叶,献之爱妾名,其妹名桃根。

姊妹连枝,凭她说与,作者用比曲说如此虽隔一层,也是有死胜无了。

“凄凉意”,《夷坚三志》作“相思意”。

“凄凉”也好,“相思”也好,都是指多年积蓄未了情。

“凄凉”二字似乎表达得更深一些。

有此二字,亦足以道出满腔幽情了。

结尾“愁无际”三字,包含了别来至今,荡漾在自己心中的无尽的悲感。

“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写黯然销魂之意,将情感推向极致。

词人看到她的旧时衣物至今犹在,内心情感无法抑制,除了泫然泪下之外,再也说不出任何话语。

古乐府《东门行》曰:“出东门,不顾归。

“”东门”在古典文学中是带有浓厚悲伤色彩和感伤意蕴的送别之所,被赋予“一去不返”的定性。

词人在这里化用,足以体现他仿佛认命一般,对于那些离去的人和事不抱任何希冀与期待了。

这首词直抒胸臆,虽淡淡写来,亦有深情无限。

全篇章法多变,摇曳生姿,起承转合,各具其妙。

最妙处当是结句,触物生情,遥应篇首,既绾合全篇,又点透题旨,有语淡情深之余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