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讲8
自考近代陈刚串讲
授课老师:陈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讲义一、本课程的应试重点:1、对中国近现代史中所涉及的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人物要准确的记忆;2、对中国近现代史中所涉及的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人物能进行客观的评价。
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人物的判断标准:(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首先,要看这一事件是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发生的事件。
例如: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921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的较量。
1922年7月中国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其次,要看一下这一事件是不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
例如: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了。
对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一般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
二、如何掌握上述两个方面的重点呢?1、在对中国近现代史中所涉及的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人物进行记忆时,一定要把握住两条线索,一是时间线索,二是事件与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线索。
时间线索:1840年1919年五四1949年10月1日2007年10月中英之间第一次鸦战争……一一爱国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中共十七大的召开第一次鸦战争……一一爱国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爱国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的成立……中共十七大的召开(辉煌成绩的58年)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在这个知识点中,涉及到了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的考点了,另外也涉及到了对典型事件的评价的考点了。
1840年中英之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856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1884年中法战争………- r《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一-《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 …《辛丑条约>其次,要求考生掌握列强对我国侵略给我国所带来的四个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个什么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 态,但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要逐步过渡 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为何具有过渡的性质?
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这次大会通过了关于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 议。毛泽东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事实上,在新民 主主义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全国人民的拥护 下稳固地掌握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社会主义因素。私人资本主义和个体经济属于资
本主义因素。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在文化上,新民主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马克思主义居于指导思 想地位这是新民主主义文化中的社会主义因素。但由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存在是合法的,因而反 映这种经济基础的思想也必然存在并具有合法性。
基本政策: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 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总任务和主要途径: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
七届二中全会会议还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
国内主要是无产阶级同 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 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 的矛盾;国外矛盾是中 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的矛盾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陈刚 精简班 7--8章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授课老师:陈刚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解放战争发生前的背景1、世界背景:正值抗日战争发生后,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国内形势: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高涨;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路线;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坚持和平、民主、团结“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制定: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
(三)中国国民党的主张:假和平,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1、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在谈判期间,为打退国民党军队发动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平绥战役、津浦战役等进行自卫。
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建立五项协议。
(3)国民党破坏政协协议: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制造校场口惨案;1946年6月23日,下关惨案。
(四)解放战争的爆发及解放战争的第一阶段1、标志性事件: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内战。
(2010年1月单选)2、解放战争的第一阶段:(战略防御阶段)口号:“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解放战争的第二阶段即战略进攻阶段)中国共产党方面(一)标志性事件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鄂豫皖实施战略展开。
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
自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重点笔记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6、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年内,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实际步骤?
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引导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大部分走上了初级形式的(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3、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反映出的历史的必然性
(1)中共中央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出了历史必然性
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
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政治文化上: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已经确立。
(3)社会的两种基本矛盾: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从内外来说,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总体上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的过渡性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纲8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⑴识记: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答: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三反”运动答: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③“五反”运动答: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⑵领会:①西藏和平解放答: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②没收官僚资本答: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⑶简单应用: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答:(1)在已经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建立工厂民主管理制度,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2)按照对私营工商业(原民族资本)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3)颁布新婚姻法,妇女解放和移风易俗。
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对新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引起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社会上移风易俗的改革。
(4)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
1951年9月,在全国开展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②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答: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1)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
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考点串讲 第八章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时间: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七年历史。
导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这以后的七年间,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回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建立和巩固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本章的学习重点、难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单选、多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开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困难,主要是能不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能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能不能保持优良作风。
二、祖国大陆的初步统一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巩固[单选]祖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各族人民实现统一的标志是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
[多选]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1)《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统一全国财政。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经费的大量节减。
(3)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合理调整工商业。
自考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简答部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领会) *①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④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1、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简单运用)①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各级官僚贪污成风。
②经济上,兼并土地,苛捐杂税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③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④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⑤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综合)①19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至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法等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②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
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
1836年,英国政府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第二节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
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它是外国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2、近代工人阶级的形成及特点:**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特点:第一,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
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第三,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综合)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总结一、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5、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7、《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以及评价?8、《资政新篇》的性质以及评价?9、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0、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1、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性质:13、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5、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16、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历史局限性?17、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17、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哪些特点?18、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1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20、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21、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制的?2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什么?23、泽东怎样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24、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25、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26、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及其溃退的原因27、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哪两个战场?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28、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9、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和特点是什么?30、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1、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是如何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的?32、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是什么?33、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民主改革运动?34、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35、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是怎样的?37、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年内,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实际步骤?38、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是什么?39、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是怎样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40、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41、“三步走”的战略的部署、思路和政策是什么?42、1990年邓小平提出的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内容是什么?43、江泽民是怎样阐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的?44、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讲课ppt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开 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个什么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 态,但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要逐步过渡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二)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党领导人民首 先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和进 行恢复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 基本好转的工作,以便为开展有系统的社 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九五0年六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 毛泽东等委员起立通过《土地改革法》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1948年9月召开的 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
刘少奇在1948年9月 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 指出,民主革命胜利以后 产生的新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 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的两条路线的 斗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近代史自考重点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00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
002.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003.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表现在: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004.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 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005.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中法《黄埔条约》。
006. 1849年葡萄牙武力抢占澳门半岛。
007. 1856 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俄签订《天津条约》,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 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008. 1860年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界内”。
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009.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定书,割去7万平方公里领土。
010.经济掠夺的方法:[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3]对华倾销商品;[4]对华资本输出;[5]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011.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012.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新产生的两个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013.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 年清政府与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
列强还在中国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使其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面临“瓜分豆剖”局面,且在一些地区取得驻兵权。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
09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串讲笔记(一)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2024(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梳理
2024(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梳理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缘由是()。
A.帝国主义的强大B.社会制度的腐败C.经济技术的落后D.中国军队军事素养低下2.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C.对外贸易发达,财政收支状况良好D.中国已经开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全面内战爆发的标记是国民党()。
A.撕毁《双十协定》B.进攻中原解放区C.进攻上党地区D.撕毁停战协定4.“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属于()的主见。
A.维新派B.洋务派C.革命派D.立宪派5.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封建宗法等级制度C.君主立宪制D.宗族家长制6.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是指()。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被反动势力篡夺了革命果实C.没有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7.标记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救亡决论》9.孙中山说:“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须要簇新血液。
”为此他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见B.重新说明三民主义C.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D.建立黄埔军校,培育新式军事干部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记是()。
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接受B.民主及科学口号的提出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成功》1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B)。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近年考试重点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代码:03708)历年真题答案目录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辛亥革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识记)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解放区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2.“三反”运动。
(识记)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的严重发展,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3.“五反”运动。
(识记)1952年一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材、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4.西藏和平解放。
(领会)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5.没收官僚资本。
(领会)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
解放战争后期,随着三大战役的展开,中国共产党首先从已经解放的东北地区城市开始大规模没收官僚资本。
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
(简单运用)①解放全国大陆,建立人民政权。
②开展土地改革。
③镇压反革命。
④建立职工代表会议和吸收工人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⑤妇女解放。
这是整个社会解放的标志。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行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⑥改革文化事业,制订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
7.争取国家财政经济基本好转的条件。
(简单运用)①土地改革的完成。
②现有工商业的调整。
③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8.国民经济迅速的恢复及其原因。
(简单运用)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民恢复和初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不仅有数量的发展,而且有性质上的变化和质量上的提高。
①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仅仅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②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
③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7-8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本章重点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种命运的较量。
2、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的战场较量: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三大经济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和政策。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共同纲领》。
5、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经验。
本章提示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而做的努力以及蒋介石的背信弃义。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称雄。
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3、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4、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
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
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5、较场口惨案:国民党制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
6、下关惨案: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
自考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点汇总(2017年必过笔记)
第一部分(上)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的特点:(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中的封建君主制(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制度中国封建社会一系列的危机(1)政治危机,贪腐严重(2)经济危机,人口大增长(3)文化危机,万马齐喑(4)军事危机,军力衰败,军纪荡然(5)对外关系,闭关锁国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机器化大生产需要更多的原材料,同时生产出的产品要销售,目标瞄准了中国。
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造成的影响1.侵略:(1)军事侵略(2)政治(3)经济(4)文化(1)军事侵略:5次侵略战争,签订5次不平等条约。
1)1840,鸦片战争,《南京条约》2)1850,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3)1884,中法战争,《中法新约》4)1894,甲午战争,《马关条约》5)1900,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广学会是当时基督教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出版了《万国公报》。
2.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1)改变社会性质:封建——半封建半殖民地(2)改变阶级关系: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地主、农民关系和资产阶级、工人关系两种(3)改变主要矛盾:农民,地主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4)改变历史任务:1)求的民族独立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斗争经历(1)人民群众:1841.5,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武装斗争。
(2)爱国官兵:第一次鸦片战争:关天培,虎门陈化成,吴淞口炮台第二次鸦片战争:史荣椿,乐善中法战争:刘铭传,冯子材,镇南关大捷甲午战争:左宝贵,平壤致远舰邓世昌,经远舰林永升,黄海战斗北洋舰丁汝昌,定远舰刘步蟾,威海战斗2.斗争的意义反面:失败原因2个:(1)社会制度腐败(2)经济技术落后正面:成绩2个:(1)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2)民主意识觉醒: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1895年严复,《救亡决伦》,第一次提出“救亡”口号;1894孙中山,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全国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述题)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是如何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正确答案:(1)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除了坚决主张严禁鸦片,组织渔民等以抵御外国侵略以外,注意了解西方,赞成正常的对外贸易。
魏源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建忠、王韬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某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他们一般都反对列强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主张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
(3)救亡图存。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觉醒意识还只限于少数人之中。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图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此后翻译了《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l898年4月,康有为疾呼,中华民族面临着成为“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的危险,要求中国人要发奋自救。
当时有人绘制的一幅《时局图》,更是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局。
(4)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旋律。
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之下,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
江苏全国 自考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重点总结
第一章答案:一:中国封建社会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的特性:1.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2.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技巧: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的几个要点串联记忆如下: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社会,在儒家思想的辅导下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并采用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规范社会秩序。
二、可从下面一句话理解和记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维系了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也造成了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答案: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其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国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康乾盛世”。
康乾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
其主要表现是:(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史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加、各级官史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需要寻找新出来的流民不断增加。
土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片面言之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三章辛亥革命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六章:中华名族的抗日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图示本章逻辑关系 一、本章主要内容归述: 本章主要讲述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七年的历史。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 (2)建国初期执政党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好转。
第二节 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及其特点和性质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中国人民和历史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 第三节 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及其基本经验。
(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始及其“一五”计划的实施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经济建立 (4)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进。
二、各节分别讲授 《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一句话概括的意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综合运用1)(按照论述题理解) 总括的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基本上完成,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3)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分述的意义: (1)(反帝任务完成,民族独立实现)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反封任务完成,人民解放实现)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中国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
(3)(国家统一完成,和平局面实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4)(社会主义方向确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5)(中国共产党从夺权到执政)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面临的严峻考验(综合运用2)(按简答题理解) (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 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遗留下数百万军队、土匪以及特务分子还有待肃清。
● 在广大城乡,反动会道门和传统黑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 在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1949年,新中国从旧中国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
(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
当时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
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新中国的诞生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欲从根本上搞垮新中国。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对跳出“周期率”的回答和信心) 总括: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前进中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接受考验、克服困难。
二、祖国大陆的初步统一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巩固 1.有关解放全国大陆,建立人民政权的主要事件 (1)继续军事进攻: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继续向西南、华南进军,解放了这些地区。
在新解放区,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剿匪作战,社会秩序得到初步稳定。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海岛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得到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建国初期各地建立政权: ● 组建临时政权并向民选政权过渡:在各新解放地区,迅即建立起军事管制委员会,作为过渡性的临时政权(其职能是接管旧政权机关,镇压反革命的破坏活动,维护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帮助召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地方人民政权。
)到1951年10月,乡、县、省、直辖市、大行政区各级行政机关建立并运转。
● 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成立。
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立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2.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及其他民主改革 (1)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意义:(即解决新解放区的农民土地问题,属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范畴)(简单运用1)(按照简答题理解) 内容: ●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识记1)新解放区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 到1953年春,除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继1亿多解放区农民之后,又有 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得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
意义: ● 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农民得到了解放,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 与此同时,依靠土改中形成的有觉悟有组织的骨干力量,建立了新中国农村的基层政权,为整个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与稳定奠定了深厚基础。
这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重大胜利。
(2)“镇压反革命运动” (为了稳固新政权和配合民主改革) ● 镇反对象: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革命首要分子、土匪头子以及地方性黑社会组织的头子及其他们的组织(他们进行各种破坏活动,甚至袭击人民政府机关,残害干部和群众)。
● 实施和政策:从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起,镇反运动历时3年。
在运动中贯彻了“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赢得了人民的拥护。
● 作用:镇反运动的胜利,实现了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社会安定,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各项民主改革与建设的进行。
(3)建国初期多方面的民主改革运动(简单运用1)(按照简答题或选择题理解)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除进行土地改革外,新中国进行了其他多方面的民主改革。
● (经济制度和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在已经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建立工厂民主管理制度,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清除了封建把头,废除了压迫工人的规章制度,把有威信、作风民主的工人和职员提拔到领导岗位,建立了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和吸收工人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
● (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方面的改革)按照对私营工商业(原民族资本)进行全面调整。
(按照《共同纲领》规定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原则,对私营工商业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 (社会风尚方面的改革)颁布新婚姻法,妇女解放和移风易俗。
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了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对新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引起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社会上移风易俗的改革。
● (教育和文化艺术领域的改革): ▲ 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
▲ 1951年9月,在全国开展了一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1.没收官僚资本,(领会2)(按照选择题理解)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1)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
● 开始:中国共产党首先从已经解放的东北地区城市开始大规模没收官僚资本。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接受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规定被解放城市的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军代表,按照官僚资本企业原属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整套接受)。
● 结束:到1950年初,全国大陆地区的官僚资本企业(金融机构、工矿企业及交通运输和商贸公司等)都已由人民政府接管,归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所有,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没收官僚资本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作用: ● 削弱了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已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了。
(旧中国官僚资本同民族资本的比例是8:2)。
● 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使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
(1949年底,国营工业在全国大型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41.3 %,国营经济还掌握了全国的铁路、邮电、电信和大部分的现代交通运输业)。
2.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1)经济上面临的困难及其初步措施: 经济秩序混乱,物价不断上涨。
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工作,是人民解放军在前线的胜利之外,中央人民政府为人民所作的最大一件工作。
(首先打击少数金融投机商的活动,控制金融市场;其次是稳定物价。
再次统一财政工作。
陈云同志起了重要作用) (2)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即提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 (简单运用2)(按照简答题理解) ● 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
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
● 报告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同时,强调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
● 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
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
3.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1)“三反”运动(识记2): 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的严重发展,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现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这次运动实际上是贯彻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的结果,纯洁了党和政府的干部队伍。
(2)“五反”运动(识记3) 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