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优质完整)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 (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 (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1.6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农作物、动物等,并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一节内容紧承第1.5节《大自然中的数学》,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也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如何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描述这些事物,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事物的认知和操作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并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美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并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和描述田园中的景物,培养自己的数学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设置美丽的田园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并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内含美丽的田园图片和相关的数学问题;准备一些田园景物的模型或者图片,方便学生操作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了哪些景物。

同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有几棵树?有几只小鸟?”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田园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让学生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数字1-10,学习加减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字和运算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和探索,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10,掌握加减法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10,掌握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字和运算,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任务驱动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操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田园风光和相关的数学知识。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和实物模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是与田园风光相关的数学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一些基本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能够区分它们的特点。

同时,通过欣赏美丽的田园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基本的图形认识还不够,但是他们对美丽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基本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欣赏美丽的田园图片,培养审美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基本的图形。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图形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图形。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和相关的图形卡片。

2.准备图形游戏道具,如拼图等。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向学生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b.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基本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呈现(10分钟)a.向学生介绍基本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b.通过图形卡片,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图形特点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操作,找出图片中的基本图形。

b.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发现。

4.巩固(10分钟)a.进行图形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图形。

b.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田园风光。

通过观察田园图片,让学生发现田园景色的特点,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材通过美丽的田园景色,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但他们对数学语言的运用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引导他们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景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田园景色,发现田园景色的特点,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观察和描述现实生活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田园景色,发现田园景色的特点,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观察和描述现实生活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景色,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数学语言描述田园景色的示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田园景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田园图片,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田园景色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如“直线”、“曲线”、“相交”等,描述田园景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选择一张田园图片,用数学语言描述田园景色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让学生在评价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描述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其他的景色图片,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5)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5)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喜欢动手操作。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解决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美丽的田园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美丽的田园图片2.学习材料3.小组合作学习准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谈谈对田园风光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呈现田园中的动物和植物,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分类。

如:有几只鸟?有几朵花?有几棵树?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计数和统计。

如:我们组有几只鸟?有几朵花?有几棵树?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田园风光的美丽。

同时,引导学生用加减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我们组有几只鸟,加上另一组有几只鸟,一共有几只鸟?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田园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我们带的食物分完了,我们应该如何分配?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出解决方法。

6.小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白,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美丽的田园”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田园景物,如小鸟、蝴蝶、小鸡、小鸭等,并学会用数词来描述它们的数量。

通过观察和描述田园景物,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对丰富,他们对于田园景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无法用准确的数词来描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田园景物,并学会用数词来表达。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数数和识数,对于数词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实际运用中可能还存在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田园景物,并用数词来描述它们的数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描述田园景物,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田园景物,并用数词来描述它们的数量。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词来描述田园景物的数量,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田园景物,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

3.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动画等课件素材。

2.学具:准备一些田园景物的模型或图片,如小鸟、蝴蝶、小鸡、小鸭等。

3.黑板:准备好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到的景物。

同时,教师用数词来描述图片中的景物数量,如“一只小鸟、两只蝴蝶”等。

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教案:美丽的田园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1单元——美丽的田园。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认识数字110,二是理解数字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字110的认识,并能进行简单的数字比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数字110的认识,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字进行大小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包括田园风光的图片,以及一些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让他们描述一下图片中的景象,以此引起他们对田园的兴趣。

2. 认识数字:然后我会拿出数字卡片,一个一个地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跟随我一起读出这些数字。

我会重复展示,直到学生们能够熟练地读出这些数字。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地进行数字比较。

我会根据他们的答案进行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数字110,以及一些数字比较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用数字卡片进行数字比较,找出10以内最大的数字和最小的数字。

答案:最大的数字是10,最小的数字是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数字的认识还有待加强,下一步我将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游戏,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字。

同时,我也会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数字,让他们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导入环节中展示的田园风光图片。

这些图片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学生们对田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这对于他们后续学习数字和数字比较是非常有帮助的。

数字卡片的运用。

数字卡片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

通过一个一个地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们跟随我一起读出这些数字,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记忆和理解数字110。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田园风光,通过观察和描述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田园的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对美丽的田园风光有很高的兴趣,同时,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是,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来描述田园风光,体会数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和描述田园风光,用数数的方法来表达。

2.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田园风光的同时,进行观察和描述,用数数的方法来表达。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田园风光的图片或者视频。

2.准备一些关于数数的卡片或者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关于数数的卡片或者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例如,展示一些有规律的图案,让学生找出规律,并用数数的方法来表达。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田园风光的图片,用数数的方法来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数数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描述和观察,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设计一张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并用数数的方法来表达。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6 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教案:美丽的田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章“美丽的田园”。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以及它们的特点。

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如农作物、动物等。

2. 学习景物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如农作物种植的行数、列数,动物的分布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田园景物,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田园中的各种景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能够发现景物之间的数量和位置关系。

3. 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田园景物,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2.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发现景物之间的数量和位置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田园景物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一张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景物,如农作物、动物等,让学生初步了解田园景物的特点。

2. 学习景物的数量和位置关系: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农作物,如玉米、水稻等,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行数、列数,让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 学习景物的特点: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如小鸟、青蛙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如颜色、大小等,并让学生用彩笔在卡片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田园景物图片,观察图片中的景物,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如“这张图片中有几只小鸟?”,“这些农作物种植了几行几列?”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美丽的田园景物:农作物、动物等数量和位置关系:行数、列数特点:颜色、大小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景物,如公园、街道等,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答案:略2. 请学生画出一张自己喜欢的田园景物,并标注出它们的数量和位置关系。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景物,发现数量和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的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 》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 》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一年级下册数学中的简单几何图形,包括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通过观察美丽的田园图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和区分这些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观察,他们能够识别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

但在课堂上,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他们对这些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识别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识别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

2.难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识别几何图形,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识别几何图形。

2.准备几何图形卡片,用于课堂操练和巩固知识。

3.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课后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这幅图中看到了哪些美丽的图形?”让学生自由发言,尝试找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几何图形卡片,一一呈现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找出对方身上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每个小组合作找出5个几何图形,并汇报答案。

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1. 找出图片中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一单元,主要围绕“解决问题”展开。

本单元通过美丽的田园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田园中的事物,如小鸟、小兔、庄稼等;学习用10以内数描述事物,如3只小鸟、5朵花等;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如2+3=5、5-2=3等;解决实际问题,如田园里有多少只小鸟和小兔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对于10以内的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着对加减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意义,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小鸟、小兔、庄稼等模型的图片或实物。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记录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事物,如小鸟、小兔、庄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田园中的事物,如3只小鸟、5朵花等,引导学生用10以内数描述这些事物。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美丽的田园北师大版教案:美丽的田园一、教学内容1. 田园中的景物:花朵、蝴蝶、小鸟、小兔等。

2. 数数:学习数的顺序、大小比较、相邻数的概念。

3. 分类:学习按照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

4. 比较:学习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田园中的景物。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数、分类、比较等数学概念和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分类的方法。

2.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数数、分类、比较等数学概念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田园图片、花朵、蝴蝶、小鸟、小兔等模型。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田园中的景物。

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

2. 新课导入:介绍数数、分类、比较等数学概念和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方法。

3. 实例讲解:出示花朵、蝴蝶、小鸟、小兔等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数数、分类和比较的练习。

例如,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朵花,比较一下蝴蝶和小鸟的大小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进行数数、分类和比较的练习。

例如,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等,然后进行比较。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每组选择一种景物进行分类,然后比较不同组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美丽的田园数数:花朵、蝴蝶、小鸟、小兔分类:花朵、蝴蝶、小鸟、小兔比较:蝴蝶小鸟、花朵小兔七、作业设计1. 数数练习:数一数家里的人数,然后比较大小。

答案:家里有爸爸、妈妈、我和弟弟,一共4个人。

2. 分类练习:将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然后比较不同类别的大小。

答案:将物品分为书籍、玩具、衣物等类别,比较不同类别的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田园中的景物,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数数、分类、比较等数学概念和方法。

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让学生在总结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指导和建议。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景物,用数数、点数、连线等基本数学技能进行描述。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田园中有几只小鸟?有几朵花?”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成长。
3.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反馈和引导,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问题解决思路。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对田园景色的观察和操作,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观察、描述、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4.反思与评价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教师还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培养方式,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5.作业小结的个性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景物,用数数、点数、连线等基本数学技能进行描述。这种作业小结的方式,既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和体验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田园风光的美丽,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田园风光的美丽,提高审美能力。

2.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田园风光的图片、数学问题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与田园风光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草地上有多少朵花?”、“田里有几条小河?”等,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如:每组选择一张田园风光的图片,用彩笔标出图片中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果我们把这些花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有多少朵?”、“如果我们把这些小河加起来,总共有多少米?”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田园问题,如:“如果我们要种一行苹果树,每隔多少米种一棵比较合适?”、“如果我们要修一条小路,需要多少块砖?”等。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 》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 》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和体验田园景色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这一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来进一步培养。

同时,学生的数学基础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感知田园景色的美丽,培养审美情感。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田园景色的美丽,培养审美情感。

2.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丽的田园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美丽的田园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田园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感。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与田园景色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

例如:“田园中有几只小鸟?有几朵花?”等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利用准备好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例如,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看到的田园景色,或者用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操作成果,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过程。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 (5)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 (5)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逐步发展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观察图片,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图片,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2.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准备图片和相关的教学材料,以及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引导学生用词语来描绘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的田园问题,如“有一些农民在田园里种菜,他们需要多少土地来种不同的蔬菜?”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呈现的问题。

例如,给学生发放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卡片,让他们组合成不同的形状,从而解决农民种菜需要土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问题。

例如,“如果农民想要在田园里建一座花园,他们需要多少土地来建花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田园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关于田园里动物的问题,如“如果田园里有5只兔子,每只兔子需要1平方米的土地,那么5只兔子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土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1.6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物体,如小鸟、小鱼、蝴蝶等,并能够用数词表示它们的数量。

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对数学的认识还处于基础阶段,但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认识事物。

同时,他们对于数数的技能也已经有所掌握,能够数数到几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田园中的各种物体,并能够用数词表示它们的数量。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数技能,能够数数到几十。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田园中的各种物体,并能够用数词表示它们的数量。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设置美丽的田园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和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美丽的田园图片,各种物体的数量。

2.教具:小鸟、小鱼、蝴蝶等模型。

3.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田园中的各种物体,如小鸟、小鱼、蝴蝶等。

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尝试用数词表示它们的数量。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呈现田园中各种物体的数量,如3只小鸟、5条小鱼、2只蝴蝶等。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体的数量,并让学生尝试用手指指出相应的数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物体进行操练。

如选小鸟,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只小鸟。

然后,让学生交换物体,继续进行操练。

4.巩固(10分钟)利用教具,如小鸟、小鱼、蝴蝶等模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对各种物体数量的认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美丽的田园》教案-北师大版(2023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美丽的田园》教案-北师大版(2023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特征和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美丽的田园》教案-北师大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美丽的田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知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进行创意组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内容包括: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美丽的田园》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形状的物体呢?”比如我们的桌子是方形,球是圆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面图形的奥秘。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图形的兴趣不够浓厚或者小组合作不够默契。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设计更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此外,在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这样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重点一:认识并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名称。通过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如圆形无角、正方形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美丽的田园3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美丽的田园3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美丽的田园3 北师大版教案:美丽的田园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到“数数”和“计数”的知识点。

具体包括:1. 学习数字1到10的写法和读法。

2. 通过观察美丽的田园图片,学习数数的方法,能够数出图片中各种物体的数量。

3. 学习用数词描述物体的数量,例如“三只鸟”、“五朵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数字1到10。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方法来描述物体的数量。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字的写法和读法,数数的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能够用数词描述物体的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美丽的田园图片,数字卡片,小鸟、花朵等模型。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展示美丽的田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如小鸟、花朵等。

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物体?它们有多少个?”2. 数数练习:引导学生用手指数出图片中的物体,如“一手指数出三只小鸟”。

3. 数字学习:教授数字1到10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跟读并模仿书写。

4. 计数练习: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计数练习,如“用数字卡片组成一个五朵花”。

5. 作业布置:让学生用彩笔在作业本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田园景色,并用数字和数词描述其中的物体数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美丽的田园1 2 3 4 5小鸟花朵七、作业设计1. 请用数字和数词描述你画出的田园景色中的物体数量。

2.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复习数字1到10的写法和读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美丽的田园图片,学习了数字1到10的写法和读法,以及用数词描述物体的数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手指数数,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同时,通过作业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在课后,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户外观察周围的物体,如树叶、小石子等,让孩子尝试用数字和数词描述它们的数量。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说课稿6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说课稿6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6《美丽的田园》优秀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田园》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描述等方式,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实践。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审美情感。

2.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培养学生审美情感;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实际意义,能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田园风光,感受美丽。

2.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算。

3.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加减法运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田园风光的美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田园风光的魅力。

3.教学实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4.应用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运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通过回顾和总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实际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可以设计成一幅美丽的田园图,图中有各种动物和植物,以及相关的加减法运算题目。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美丽的田园》教学设计
美丽的田园。

(教材第13、第14页的内容)
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件、智慧鸟图片。

1. 教师: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
2.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问学生:“你提的数学问题想请谁来回答?”(让学生合作解答所提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亲切生动的谈话、提问题的活动形式引入,通过在对话活动中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的课题,为全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并且在学生提问题的过程中随意地请好朋友来回答自己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意识,促进了合作与交流。


1.主动探索新知。

师: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大自然美极了!小动物们兴高采烈地来到田园游玩。

瞧,他们玩得可开心了!(边说边演示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1:大树、小羊、小河。

生2:小鸟、鸭子。

生3:小绵羊、小山羊。

……
师: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同桌讨论。

(一人说一人记)
汇报交流:空中有11只鸟,树上有5只鸟;
岸上6只鸭子,河里8只鸭子;
岸上7只绵羊,5只山羊。

师:根据田园里小动物们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试着解答。

四人为一小组,提问题并解答。

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那个小组就得到老师奖励的智慧鸟。

汇报交流:一小组代表提问,其他小组解答,然后提问的小组判断对错。

(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只要意思对就可。

)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求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

这节课里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即时开展。

这样,小组学习活动就用的恰到好处,能体现如何进一步地面向全体,达成意见上的统一,资源共享互补,这样的合作活动非常真实有效。


2.自主练习,巩固所学。

出示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场景图。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有9只小松鼠,14只小鹿,17只小鸭。

这棵大树下有7只小鹿,另一棵大树下也有7只小鹿……
师: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减法问题吗?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小鹿比小松鼠多几只?
(2)小松鼠比小鹿少几只?
(3)小鸭比小鹿多几只?
(4)小鹿比小鸭少几只?
(5)小鸭比小松鼠多几只?
(6)小松鼠比小鸭少几只?
(7)小河里一共有17只鸭子,游走了9只,还剩几只?
……
【设计意图:在数学学习中,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题,再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
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体现了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


教师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出若干个进行板演。

师:你喜欢解答哪题就解答那题,你也可以自己提个问题进行解答。

教师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设计意图:在这个开放性的活动设计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并且喜欢哪题就解答那题,同时注意倾听学生的各种信息,随时捕捉交流中学生的数学语言,并善于组织这些信息,使之成为教与学的内容,让学生的发现和再创造成为他们的“现实财富”。

从设计上可以看出,尊重学生有个性的思维方式,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用哪种方法思考都及时给予肯定。

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机会。

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策略的机会,真正实现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1.今天,哪位同学得到了“智慧鸟”,请你把它高高地举起来。

这么棒,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得到了奖品。

观察这些美丽的“智慧鸟”,你能不能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从颜色、大小等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
2.观察其中一个组的人数。

提问: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这一开放性活动设计不仅把学到的知识融入游戏中,而且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因为,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性学习方式,这种探索性的基本形式是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


1.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边说边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本课小结一改过去“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的提问方式,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并进一步体现了本课“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真正意义。


解决问题
岸上7只绵羊,5只山羊,一共有几只羊?7+5=12(只)
小鹿比小松鼠多几只?14-9=5(只)
1.注重学生学习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习内容贴近儿童,教学设计体现了“生活—数学—生活”的整体思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了数学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性。

2.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的整体发展出发,真正地把学生的探究发现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当中。

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教师创设了一个又一个有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在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中体验与感悟数学,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

3.强调学习数学的实践性、探索性。

教学中设置了新颖有趣的开放性实践活动内容,拓宽了学生进行实践性、创新性学习的课程渠道,改变了过去过分强调数学学科特点的弊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如观察“智慧鸟”、观察家里的物品
等活动,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一个活动过程,使他们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4.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

A类
妈妈带15元去超市,给我买了一个8元的文具盒,妈妈还剩多少元?
(考查知识点: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力要求:学生能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B类
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或是好朋友提个数学问题。

(考查知识点: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力要求: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15-8=7(元)
B类:略
教材习题
第14页“练一练”
1.(1)9只小松鼠14只小鹿17只小鸭
(2)14-9=5(只)
(3)小鸭比小松鼠多多少只?或小松鼠比小鸭少多少只?17-9=8(只)
(4)略
2. 12-3=9(支)11-4=7(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