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桥小脑角综合征临床解剖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内科学_各论_症状:脑桥小脑角综合征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症状:脑桥小脑角综合征_课件模板
病因: 桥脑延髓交界处外侧与小脑间的三角
区,因听神经纤维瘤、脑膜瘤、胆脂瘤、 蛛网膜蘘肿等病变所致。
内科学症状部分:脑桥小脑角综合征>>>
诊断: 暂无相关资料。
内科学症状部分:脑桥小脑角综合征>>>
检查项目: 颅脑CT检、核磁共振。
内科学症状部分:脑桥小脑角综合征>>>
相关症状:
构音不良-手笨拙综合征 小脑定向力和功能障碍 小脑体征 小脑功能损害 小脑-视网膜综合征 脑叶出血 长头巨脑 脑穿通畸形 脑白质萎缩 无嗅脑。
内科学各论症状部分 脑桥小脑角综合征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症状部分:桥小脑角综合征>>>
身体部位: 头。
内科学症状部分:脑桥小脑角综合征>>>
科室: 肿瘤科 神经外科 神经内科。
内科学症状部分:脑桥小脑角综合征>>>
简介: 是指小脑桥脑角病变所引起的脑神经麻痹 和小脑症状群。
内科学症状部分:脑桥小脑角综合征>>>
内科学症状部分:脑桥小脑角综合征>>>
相关疾病: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脑膜瘤 多发性脑膜瘤。
谢谢!

桥小脑角解剖

桥小脑角解剖

小脑下后动脉:就是椎动脉得最大分支,其近侧部有恒定得一个大襻曲,襻曲全部就是凸向外。

这种襻曲得局部位置正在桥小脑角得范围,手术时应注意。

通常从平橄榄下端附近从椎动脉发出,经9—11神经根丝之前,向后上方行。

至绳状体附近,发出脉络膜支后,再弯向后下达扁桃体内侧面中部分为内外两个二级分支。

内侧支即下蚓动脉,在正中线附近分为前后两支,前支细小,后支粗大。

沿蚓垂,蚓锥得侧面向后达蚓叶,蚓结节。

有时达山坡下缘与上蚓动脉形成明显粗大得动脉吻合。

外侧支:较大,在扁桃体内侧面先向后,再转向前外,在扁桃体外侧缘分为数支,斜向后外,远达水平裂,末梢至下半月叶与小脑上动脉吻合。

小脑下后动脉分布于扁桃体内侧面,下外侧面后部,二腹叶等得内侧部及下半月叶,还发支从下内侧面及后面穿至齿状核、以分布至下蚓部得为小脑下后动脉,未分布至下蚓部得为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还发支至延髓,供应下橄榄核以后与面神经核以外得区域。

迷路动脉:细长,多从下前动脉发出。

伴听神经入内听道,居面,听神经间,分蜗支与前庭支入内耳。

动脉血液减少时,可以引起恶心,呕吐及眩晕等平衡障碍,如同时伴失听,提示为椎基动脉系统得疾病。

脑桥动脉:为基底动脉两侧及后面发出得动脉,一般左右侧各有4—5支,沿脑桥前面向外侧行,有些在前外侧面穿入,有些在后外侧穿入。

从基底动脉后壁近脑面发出得许多细小得小动脉,从基底动脉沟缘穿入脑实质内,上端及下端还有一引起细支,分别入脚间窝,延髓脑桥沟内,分别命名为脑桥前内侧动脉,脑桥前外侧动脉,脑桥外侧动脉与脑桥后动脉、前内侧动脉与前外侧动脉属于旁正中动脉,脑桥外侧动脉属于短环旋动脉,脑桥后动脉属于长环旋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从基底动脉下1/3段发出得最多。

向后外斜行,横过面听神经得前面/后面/穿过两神经根之间,达绒球外上方弯向下内,形成一个凸向外得襻。

最后分为内侧支与外侧支、分布于小脑下面得前外侧部。

内侧支行向内,至小脑下面再弯向外,分布于小脑下面得前外侧部,发育特别好时,可绕过绒球向内达扁桃体下面,再弯向外而分布。

桥小脑角病变的影像诊断思路+PPT课件

桥小脑角病变的影像诊断思路+PPT课件
无内听道扩大
2019/11/2
.
16
左侧桥小脑角区面神经瘤
2019/11/2
.
17
左侧面神经瘤(内听道段)
2019/11/2
.
18
2019/11/2
Case 1
右 侧 面 神 经 瘤 ( 颞 内 段 )
.
Case 2
19
CPA病变影像诊断思路
CPA区解剖及病变 听神经及相邻病变 听神经前上方病变
听神经后下方病变
部位非特异病变
2019/11/2
.
20
听神经前上方病变
• 三叉神经瘤
– 好发年龄为30〜40岁,女性较为常见 – 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的肿块,具有跨中后颅
窝生长的趋势(特征)---哑铃形 – MR:T1WI呈等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增强呈
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2019/11/2
.
21
2019/11/2
.
27
1. 副神经节瘤(颈静脉球瘤):
•属于化学感受器肿瘤,良性肿瘤,有局部侵袭性 • 中老年女性多见 • 临床表现:搏动性耳鸣,传导性耳聋,耳镜检查 鼓室后血管性肿块 • 仅1%-3%患者出现儿茶酚胺分泌过多症状
2019/11/2
.
28
CT:颈静脉孔周围骨质呈虫蚀状、溶骨性破坏;沿着阻 力最小的路径蔓延,进入中耳乳突气房,也可延伸到颈 动脉鞘区
结核 脑囊虫病 脑膜炎
结节病 特发性颅内假瘤
表皮样囊肿 蛛网膜囊肿 脂肪瘤 神经纤维瘤病II型
.
解剖位置 听神经区 病变
听神经前 上区病变
9
听神经后 下区病变
非部位特 异病变
9
CPA病变影像诊断思路

鞍区及脑桥小脑三角区显微解剖图解护理课件

鞍区及脑桥小脑三角区显微解剖图解护理课件

脑桥小脑三角区的显微解剖结构
脑桥小脑三角区位于脑桥与小 脑之间,是脑干与小脑的交汇 区域。
脑桥小脑三角区内含有大量的 神经核团和传导束,是控制躯 体运动和感觉的重要区域。
脑桥小脑三角区的血管主要来 自基底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供 应该区域的血液。
鞍区及脑桥小脑三角区的血管分布
鞍区的血管主要来自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这些血管在鞍区内分支供应该区域。
指导患者正确摆放体位, 保持静止不动。
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如对造影剂过敏,应提 前告知医生。
检查后的护理与观察
01
02
03
04
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
01
02
监测生命体征
协助手术操作
03 用药护理
手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
病情观察
疼痛护理
康复指导
影像学检查的方法与选择
核磁共振成像(MRI)
用于观察鞍区及脑桥小脑三角区的结构细节,对软组织的显示效果较 好。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用于观察颅骨、脑室等结构,对出血和骨折的显示效果较好。
脑桥小脑三角区的血管主要来自基底动脉和小脑上动脉,这些血管在三角区内分支 供应该区域。
鞍区和脑桥小脑三角区的血管分布较为复杂,且存在大量的吻合支,以保证该区域 的血液供应。
鞍区常见疾病及护理
01
垂体瘤02颅咽管瘤03鞍区脑膜瘤
脑桥小脑三角区常见疾病及护理
听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鞘瘤 脑桥小脑角脑膜瘤
鞍区及脑桥小脑三角区的生理功能
鞍区的生理功能
脑桥小脑三角区的生理功能
鞍区的显微解剖结构
鞍区位于颅底中部,由蝶骨体、 颞骨岩部和枕骨基底部围成。
鞍区内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 等重要血管通过,还有视神经、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等脑神经穿

《桥小脑角占位》PPT课件

《桥小脑角占位》PPT课件

.
18
五、表皮样囊肿
• 表皮样囊肿又称胆脂瘤、珍珠瘤是颅内最 常见的外胚层组织肿瘤,占原发性颅内肿 瘤的1.0%~2.9%,好发于青壮年人,以桥 脑小脑角区最常见,约占桥脑小脑角区肿 瘤的5.0%。
.
19
• 该肿瘤是神经管闭合期,外胚层细胞移行 异常所致,其内含有丰富的类脂肪、胆固 醇等。该肿瘤呈囊性,形态多呈分叶状或 不规则状,常沿蛛网膜下腔蔓延,可包饶 血管,有“见缝就钻”的特点,周围常无 明显水肿,占位效应轻微。
(4)向病人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以及增强病人的自我保健 意识,讲解成功病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指导病人放松,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 音乐等。
.
35
6.潜在并发症(2012-05-30) :脑疝、癫痫、
脑脊液漏。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
变化,GCS评分,并及时记录。 (2)严密观察头痛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症状。 (3)遵医嘱给予脱水药物。 (4)给予舒适安静的修养环境,减少噪音和刺激。 (5)遵医嘱给予抗癫痫的药物,并观察药物效果。
肿瘤类型
发生率
常见肿瘤
听神经瘤
75%
脑膜瘤
8%-10%
表皮样囊肿
5%
其他神经鞘瘤
2%-5%
血管性病变
2%-5%
(椎基底动脉扩张,动脉瘤畸形)
转移瘤
1%-2%
颈静脉球瘤
1%-2%
室管膜瘤或脉络丛乳头状瘤
1%
(四脑室内病变通过路氏孔沿侧隐窝扩展进入CPA池内)
不常见肿瘤
蛛网膜囊肿
1%
脂肪瘤
皮样囊肿
.
4
外生型小脑脑干星形细胞瘤

脑桥解剖PPT教学课件

脑桥解剖PPT教学课件

17
六 展神经
展神经核
躯体运动纤维
展神经 外直肌 眶 上 裂
延髓脑桥沟中部出脑
经海绵窦、眶上裂
损伤后出现内斜视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海 绵 窦
展神经
18
七 面神经facial nerve
面神经核 上泌涎核 孤束核 躯体运动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味觉)
面神经
延髓脑桥沟外侧 (小脑中脚下缘) 内耳门 经面神经管
前庭神经核 蜗神经核
前 庭 蜗 神 经
23
螺旋器 球囊斑 椭圆囊斑 蜗神经 内耳门 壶腹嵴
前庭神经
24
蜗神经功能:传导听觉,损害时出现听力障
碍和耳鸣 前庭神经功能:反射性调节机体平衡,调节 机体对各种加速度的反应,损害时出现眩晕、 眼球震颤及平衡障碍
25
传导束
26
下行传导束
锥体束
之一 脑桥主要接受头面部感觉、听觉和前庭觉的 传入,支配口、面部和眼外肌的运动。
49
脑桥腹外侧综合征 Millard-Gubler syndrome
病变在脑桥腹外侧核,损伤展神经、面神经、




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内侧丘系 表现:1、同侧展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 2、对侧中枢性偏瘫 3、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多见于小脑下前动脉阻塞
④未交叉的纤维行于脊髓前索,为 皮质脊髓前束,终止于对侧前角, 支配躯干肌
28
2.皮质核束:
①起于中央前回下 部的锥体细胞
②下行经内囊膝部、 大脑脚底中3/5
29
③大部分终止双侧脑神 经运动核,支配双侧眼 外肌、咀嚼肌、额肌、 咽喉肌、颈肌、躯干肌
④小部分终止于对侧面神 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 支配对侧的面下部肌、舌 肌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培训课件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培训课件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38
内镜解剖(endoscopic anatomy)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39
内镜解剖(endoscopic anatomy)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40
内镜解剖(endoscopic anatomy)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41
内镜解剖(endoscopic anatomy)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42
最内侧列(Column 1)
•动眼神经核(上丘) •滑车神经核(下丘) •外展神经核(脑桥) •舌下神经核(延髓)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15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16
Column 2:(C1 腹外侧) 一般内脏运动
•三叉神经运动核(脑桥) •面神经运动核(脑桥) •疑核(延髓) •脊副神经核(延髓+脊髓)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46
Thanks!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47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10
动脉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静脉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12
脑干(Brainstem)
•延髓(medulla) •脑桥(pons) •中脑(midbrain)
I. Ventricular cavity II. Roof III. Tegmentum IV. Base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13
30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31
degree of posterior fossa exposure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32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34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35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

桥小脑角个案PPT课件

桥小脑角个案PPT课件

.
41
护理措施
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紧急状态遵医嘱禁食水,必要时留置胃管、连接胃肠减 压减少胃食管反流引起呛咳
➢ 氧气吸入 纠正脑缺氧,保护脑功能,应急状况给予高流 量高浓度氧气吸入
➢ 半坐卧位
卧床休息可以减少组织耗氧量,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增加 肺通气量
防止返流 ,预防再次误吸
.
42
护理措施
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
36
2喂食速度及一口量 喂食过程中,注意速度 要适中,过快会导致患者来不及下咽而使食 物误人气道,待患者将食物下咽后,再给予 第二口。同样,一口量由3-4ml逐步增加到 2O ml左右,如果过少则无法诱发吞咽反射; 过多则会导致食物残留在咽隐窝部位,增加 吸人性肺炎的发生率。
.
37
3进食体位改良 进食体位需要视患者的 病情程度而定,若患者能自行坐起,可 让躯干直立位,与床面呈90°;若患者无 法坐起,则以半坐仰卧位为主,躯干与 床面呈45°,头稍向前20°,身体也可倾 向健侧30°,在偏瘫肩部下方垫枕头,可 有效保护气道,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 食管,避免食物误入气管。喂食人员应 位于患者健侧部位,以防食物从患侧嘴 角漏出。
.
46
护理问题及措施
五、自我形象紊乱
与听力下降 面神经瘫痪有关
.
47
护理问题及措施
积极与听力下降的患者进行语言和手势的交流。护理 中注意在与患者交谈时站在听力健侧的方向,对耳鸣 患者建议其听收音机等,以有效分散其注意力,减轻 患者不适
如果患者还在反流或持续呕吐应把患者处于头低位并偏向一侧或侧位防止胃内容物误吸到气加强呼吸道的管理紧急状态遵医嘱禁食水必要时留置胃管连接胃肠减压减少胃食管反流引起呛咳氧气吸入纠正脑缺氧保护脑功能应急状况给予高流量高浓度氧气吸入卧床休息可以减少组织耗氧量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增加肺通气量防止返流预防再次误吸q2h拍背扣击者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扣击胸壁每次扣击515分钟扣击时避开心脏和骨突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N、面N运动根、中 间N、前庭N、蜗N自 内侧稍上方向外侧稍下 方沿脑桥延髓沟依次排 列,入内耳门
三叉N根在脑桥基底部 与桥臂之间出脑。
舌咽N、迷走N、副N 在橄榄后沟,入颈V孔
第3讲 脑桥小脑角综合征临床解剖
一、解剖特点
4. 内耳门的神经、血管
面N、蜗N、前庭N、 迷路A,以及伴随前 庭N的小脑下前A
第3讲 脑桥小脑角综合征临床解剖
一、解剖特点
1. 脑桥小脑角的边界
内侧为延髓、脑桥交界处, 后方为小脑
第3讲 脑桥小脑角综合征临床解剖
一、解剖特点
2. 脑桥小脑角池
脑桥小脑角前下方蛛网膜 与软脑膜之间的蛛网膜下 隙扩展为脑桥小脑池。
第3讲 脑桥小脑角综合征临床解剖
一、解剖特点
3. 毗邻的神经
第解剖
第3讲 脑桥小脑角综合征临床解剖
脑桥小脑角是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三角形区域,该 区域的主要病变为听神经瘤、脑膜瘤和蛛网膜炎、多发性 神经炎以及小脑下前动脉综合征等。
其中听神经瘤为耳神经外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脑 桥小脑角肿瘤的70%~80%,占颅内肿瘤总数的5%~ 10%,由于脑桥小脑角区域内诸多的神经、血管密切毗邻, 因此,脑桥小脑角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第3讲 脑桥小脑角综合征临床解剖
二、临床与解剖联系
1. 耳鸣、耳聋 蜗N受累。 2. 发作性眩晕,眼球震颤 前庭N或其核受累。 3. 鸭步步态,两足步行不协调 小脑或桥臂、绳状体受累。 4. 面肌无力、面瘫 面神经受累。 5. 复视 展神经受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