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溶液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内容。

一、溶液的概念与组成溶液是一种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其中,溶剂是数量占优势的组分,能够溶解其他物质;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二、溶解度与饱和溶液1. 溶解度:指单位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能够溶解的最大溶质量,一般用质量比来表示。

2.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此时,溶质以微小团簇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三、溶解过程及影响因素1. 溶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被分散,并与溶剂分子或离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解物质。

2. 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包括温度、溶剂与溶质的相互作用、溶质的粒子大小以及搅拌等。

四、稀溶液与浓溶液1. 稀溶液:指溶质的质量分数较低的溶液。

2. 浓溶液:指溶质的质量分数较高的溶液。

五、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产生离子的物质。

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分别指在溶液中完全离解和部分离解为离子。

2. 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不能产生离子的物质。

六、各种溶液的特性与应用1. 酸性溶液:呈酸性的溶液,其pH值小于7。

酸性溶液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等领域。

2. 碱性溶液:呈碱性的溶液,其pH值大于7。

碱性溶液广泛应用于清洁剂、制药等领域。

3. 中性溶液:呈中性的溶液,其pH值约等于7。

4. 阻滞肌肉酸化溶液:通过调整运动后肌肉内酸性物质的平衡,以减轻肌肉疲劳感。

5. 漂白剂:能够去除或降低物体表面的颜色,常见的漂白剂有含氯漂白剂、氧漂白剂等。

6. 常见溶剂: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另外,酒精、石油醚等也是常用的溶剂。

七、溶液的分离与提纯1. 简单蒸馏:常用于纯净水的制取,利用液体沸点差异进行分离。

2. 结晶分离法:利用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差异,通过结晶过程将溶质分离出来。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意:物质的分散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2.溶液的特征:(用来判断是否是溶液的依据,三个特征需同时具备才是溶液)①均一性:溶液中任何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即浓度和密度相同);②稳定性:当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溶剂的量)不变时,溶质不会自动从溶剂中分离出来;③混合物:溶液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

3.溶液的组成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气、液、固三种状态);⑴宏观组成②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通常为液态,如水、乙醇等)。

⑵微观组成:溶液中含有溶质或溶剂的离子和分子(如盐酸中含有H2O分子、H+离子、Cl+离子)。

4.对溶液认识的易错点:⑴溶液都是均一的、稳定的,但均一的、稳定的不一定都是溶液(比如水);⑵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CuSO4溶液是蓝色的、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⑶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⑷没有被溶解的物质不算溶质,即不属于溶液的成分;⑸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即m液=m质+m剂),但V液≠V质+V剂,m液=ρ液·v液5.物质的溶解性实验⑴高锰酸钾能溶于水(溶液呈紫红色),但不溶于汽油;⑵碘不溶于水(溶液呈棕红色),但能溶于汽油。

结论1: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结论2: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结论3:物质的溶解性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溶剂的性质也有关。

6.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⑴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做溶质,量多的做溶剂;⑵当溶液中有水时,水做溶剂,其他物质做溶质;(如75%医用酒精、98%的浓硫酸中溶剂均是水)⑶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即溶剂是水。

7.溶液的读⑴简称:溶液的名称后加溶液,如氯化钠(NaCl)溶液、硫酸铜溶液;⑵全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氯化钠(NaCl)的水溶液。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通常用摩尔/升或克/升来表示。

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溶质性质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大多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增大,部分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随着压力的升高,气体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不同溶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一般来讲,温度升高时,大多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溶解度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图,从而了解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 溶解过程溶解是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范德华力使溶质分子脱离固态晶格加入液态中形成溶液。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要克服固体晶格结构的作用力,而与溶剂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相互作用。

在一定温度下,如果溶质溶解的过程中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于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溶质会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而如果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则溶质不会溶解在溶剂中。

3. 溶解热溶解热是指单位质量的溶质在过饱和溶液中溶解时所需要的热量。

溶解热的大小与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力密切相关,通常来说,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其溶解热也就越大。

而反之,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弱,其溶解热也就越小。

溶解热的大小也是影响溶解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4. 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在溶液中,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通常来说,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发生在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另一种是发生在溶质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都可以在溶液中发生。

5.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的多少。

常见的浓度单位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浓度单位进行计算和实验。

综上所述,溶液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溶解度、溶解过程、溶解热、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3、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Cl3溶液为黄色4、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5、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6、饱和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条件下的饱和溶液。

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7、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在80摄氏度时,100g水中溶解了120g硝酸钾,未达到饱和,但是溶液是浓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8、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9、固体的溶解(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a.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c.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化学溶液知识点口诀总结

化学溶液知识点口诀总结

化学溶液知识点口诀总结
一、溶液的定义与分类
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的混合物,根据溶解度可分悬浮液、溶胶、凝胶。

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温度升高、溶解度升;压强对溶解度影响不大。

压力升高、气体溶解度增;流速加快、溶解度增。

三、浓度的表示和计算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除总质量;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除总体积;
摩尔浓度,溶质摩尔数除溶液总体积。

四、溶液的稀释
C1V1=C2V2,浓度和体积间。

五、溶解热与溶解性
溶解热大负值,有利反应。

六、单位转换与实际问题
化学计算要学会,多少克、多少摩尔,量化学常用公式。

七、各种溶液的性质
酸碱、盐和氧化物性质,记好啦。

八、溶解过程的动力学
质量速度与浓度成正比;
反应速度与溶解有关,记得啦。

九、溶解的化学动力学
温度高、溶解快,记好啦。

十、溶液的腐蚀性
强酸强碱腐蚀力,不容忽视。

十一、溶液的电离和电导
强电解、完全离子,电导强。

弱电解、部分离子,电导弱。

十二、溶液的pH和酸碱性
pH=—lg[H3O+],碱性在7以下。

酸碱硬度和酸碱评定,判断能力要提升。

十三、溶液的稳定性
沉淀生成和溶解、重要理解。

十四、溶液的共晶点和冰点
溶解物降点,冰点降程理解清。

十五、溶液在生产中的应用
普遍用于洗涤剂制作;
生产中酸碱反应用;
电镀和冶金;
溶剂饮料加工;
药品制造和医疗。

溶液在生产中,方便使工作顺利。

以上为化学溶液知识点的口诀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溶液: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接下来为你整理了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⑵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⑴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⑵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⑴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2)温度3.溶解度曲线⑴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⑵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溶液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

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状态之一。

下面将对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中关于溶液的内容进行总结。

一、溶质与溶剂溶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溶解的物质,而溶剂是指用于溶解溶质的物质。

在溶液中,溶质以离子或分子的形式被溶解在溶剂中。

一般情况下,溶质的量较少,而溶剂的量较多。

二、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溶剂中最多可以溶解的溶质的量。

它是衡量溶液中溶质溶解能力的重要指标。

溶解度的大小受到温度、压力及物质本身性质的影响。

三、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当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时,所得到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如果在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溶质,会导致溶液过饱和,此时溶质不能再溶解。

过饱和溶液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稍加扰动就会产生结晶现象。

四、浓溶液与稀溶液根据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可以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浓溶液指溶质的含量较多,而稀溶液指溶质的含量较少。

浓度可以利用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或摩尔浓度等来表示。

五、溶液的净化和分离溶液既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净化,也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净化。

常见的溶液净化方法有过滤、蒸发和结晶等。

过滤可以用来分离固体颗粒,蒸发可以用来分离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结晶则是通过使溶质重新结晶出来分离纯净溶质。

六、溶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影响溶解过程的因素有三个主要方面:温度、溶质的粒径和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溶质的溶解度,溶质的粒径越小,则溶解过程越容易进行,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越高,溶解度越大。

七、酸碱中的溶液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的溶液起着重要的作用。

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而中性溶液则是指酸碱的浓度相等,即酸性和碱性相互平衡。

八、溶液的应用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饮料、药品、化妆品等都是溶液的形式存在。

此外,工业生产中的催化剂、合成反应中的溶剂等也需要通过溶液来实现。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一、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在溶液中,一种物质称为溶剂,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称为溶质。

二、溶液的组成1. 溶剂: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溶液中量较多的物质。

2.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三、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状态分:- 气体溶液:溶质为气体的溶液。

- 液体溶液:溶质和溶剂均为液体的溶液。

- 固体溶液:溶质为固体的溶液。

2. 按溶液的浓度分:- 稀溶液:溶质含量较低的溶液。

- 浓溶液:溶质含量较高的溶液。

四、溶液的性质1.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

2. 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不易发生分解或沉淀。

3. 透明性:大多数溶液是透明的。

五、溶液的浓度表示1.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2. 体积分数: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3. 摩尔浓度: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体积之比。

六、溶液的制备1. 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

2. 将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同时搅拌以加速溶解。

3. 将溶液储存于适当的容器中。

七、溶液的应用1. 化学实验中作为反应介质。

2. 医疗领域中的各种注射液。

3. 食品工业中的调味剂和防腐剂。

4. 农业中的肥料溶液。

八、溶液的分离与提纯1. 过滤法:利用过滤纸或滤网将不溶性固体与溶液分离。

2. 结晶法: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质结晶分离。

3. 蒸馏法: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分离。

九、溶液的酸碱性1.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

2. 酸性溶液:pH值小于7的溶液。

3. 碱性溶液:pH值大于7的溶液。

4. 中性溶液:pH值等于7的溶液。

十、溶液的电离平衡1.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物质。

2.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

3. 电离平衡常数:描述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常数。

十一、溶液的渗透压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粒子对溶剂通过半透膜的吸引力。

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概念及基本知识1.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混合物,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溶剂则通常是液体。

1.2 溶解度溶解度是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量。

通常用摩尔溶解度或质量溶解度表示。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质的化学性质、溶剂的性质以及温度等。

1.3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时,称之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溶质浓度,当饱和溶液中再添加溶质,其余溶质将不再溶解,而沉淀出来。

1.4 稀溶液和浓溶液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和溶剂的相对比例来划分,溶质比例小的溶液称为稀溶液,而溶质比例大的溶液称为浓溶液。

1.5 液态溶液和固态溶液溶质溶解在液体溶剂中形成的溶液称为液态溶液,而溶质溶解在固体溶剂中形成的溶液则称为固态溶液。

其中,液态溶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溶液。

1.6 化学反应和溶液在一些化学反应中,溶液可以作为反应物或产物参与到反应中。

这些反应可以是溶解反应、中和反应、置换反应等。

1.7 溶液的应用溶液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化工生产中溶剂、分离剂,医药制造中的溶剂、注射剂等。

二、溶解过程及相关知识2.1 溶解过程溶解过程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的分散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会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溶液。

2.2 溶解的热效应在溶解过程中,会伴随着一定的热效应。

当溶解过程吸收热量时,称之为吸热溶解;反之,释放热能时称之为放热溶解。

吸热溶解和放热溶解都和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2.3 溶解平衡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溶解度与其固体形式的溶质浓度之间达到平衡,称之为溶解平衡。

在溶解平衡状态下,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速度与溶质从溶质溶液中析出的速度相等。

2.4 溶解规律溶解过程符合溶解度规律和亲合势规律。

溶解度规律称之为回晶平衡规律,它指出在溶液中存在有饱和度的状态,而亲合势规律则指出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溶解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溶液的性质1.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质量被溶解的速率的度量。

溶解度亦称溶质的溶解度或溶质的溶解率。

溶解度越大,表明溶质越容易溶解;溶解度越小,表明溶质越不容易溶解。

一定条件下,相同物质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是不随外界因素改变的。

2. 极性:极性是指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物质中,具有电荷不均匀分布的性质。

每个原子或分子都有一些电子充电,它们可以表示为正电荷或负电荷。

极性决定了沉淀物的稳定性,极性更强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低;极性更弱的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更高。

3. 气味:气味是指一定条件下溶液可以很明显地闻到的气体的气味。

气味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溶质的特性,而不是溶液的性质,所以要判断溶液是苦味还是咸味,就可以闻一闻溶液的气味。

二、化学反应1. 前置反应:前置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发生前,必须准备好充分配分的物质,以促使反应发生的反应。

这类一般是可逆反应,反应产物可以再次发生反应,结果产生新的产物,多用于改变溶液的参数,如酸碱度、Ph值等。

2. 溶解反应:溶解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或分子被完全拆分的反应。

这种反应的特点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另一对反应引起游离离子或原子的重新组合,只能提供单一离子或原子。

3.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指某些化合物与水反应,当化合物与水反应时,会引起改变,因此得到新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反应。

这类反应一般是可逆的,可以表示为水的添加或分解的形式。

三、物质的溶解过程1. 吸收: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溶质与溶剂之间会发生电荷的传递,溶质的电荷会被溶剂的电荷所吸收,从而使溶质分子更加稳定、更容易进行溶解。

2. 团簇化: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时,溶解过程会随着溶剂量、温度、压强等参数的改变而改变。

当溶质质量足够时,溶质分子之间会形成团簇,从而促进溶解过程。

3. 渗入:溶质分子吸收溶剂后,会分子局部溶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以促进其质量的渗入溶剂中,使溶质稳定溶解在溶剂中,完成溶质的溶解过程。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剂是数量较多,溶质是溶剂中溶解度较小的物质。

溶液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下面对初中化学中关于溶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溶液的基本概念1. 溶质和溶剂:溶质是指在溶剂中可以溶解的物质,主要指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是指可以溶解其他物质的液体,常见的溶剂包括水、酒精等。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溶剂中溶解一定量溶质所达到的最大浓度。

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物质性质有关。

3. 饱和溶液:指溶解度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当继续向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无法再溶解,会产生沉淀。

4. 浓度: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或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例。

常见的浓度表示方法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第二部分:溶液的分类1. 按溶解度分类:(1) 可溶性溶液:溶解度较大,可以溶解的溶质。

如氯化钠溶液。

(2) 不溶性溶液:溶解度极小,无法溶解的溶质。

如沉淀。

2. 按物质的电离程度分类:(1) 电离型溶液:溶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离子。

如盐酸溶液。

(2) 非电离型溶液:溶质在溶液中不电离,不生成离子。

如蔗糖溶液。

3. 按溶剂分类:(1) 极性溶剂:分子之间有较强极性,能溶解极性溶质。

如水。

(2) 非极性溶剂:分子之间没有或极性较小,不溶解极性溶质。

如醚类溶剂。

第三部分:溶液中的物质变化1. 溶质溶解的过程: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分子间力和离子间力。

2. 溶质电离的过程:电离型溶液中,溶质分子在溶液中解离成离子。

3. 溶质溶解速度:与溶剂的搅拌程度、溶质粒子的大小和溶质溶解度有关。

4. 溶液中溶质的平衡:饱和溶液中维持溶质浓度稳定的平衡状态。

第四部分:溶液中的热效应1. 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溶质溶解时可以吸收热量或释放热量。

2. 热溶液的稀释:溶液的稀释会引起温度的变化,可以根据热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第五部分:溶液中的酸碱反应1. 溶液中的酸碱溶质:溶液中可以被水电离产生氢离子(H+)的溶质称为酸,可以被水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溶质称为碱。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一、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

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难溶于水。

2、大部分物质温度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九年级化学溶液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必背知识点化学溶液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状态。

通过溶解物质,溶液可以实现物质的混合和传递,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至关重要。

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溶液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化学溶液必背的知识点。

一、溶液的定义及分类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其中溶剂是溶解度较大的物质,而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

2. 溶液的分类:根据溶质的物质状态,溶液可分为固体溶液、液体溶液和气体溶液。

形成溶解度较大的稳定固体溶液的例子包括盐水、糖水等。

二、溶解度与溶解过程1. 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与温度、压力以及溶质溶剂间相互作用力有关。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固体溶液的溶解度随压力变化较小。

三、溶解热和溶解过程的热效应1. 溶解热的定义:当溶质和溶剂发生溶解反应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溶质在溶解过程中吸收的能量称为溶解热。

2. 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固体溶质的溶解热通常是吸热过程,而气体溶质的溶解热则是放热过程。

四、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达到最大值,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2. 过饱和溶液的定义:通过增加溶质的量或溶质的温度超过饱和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超过最大溶解度,形成的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

五、浓度和溶液的稀释1. 浓度的定义: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剂的质量或体积之比。

常见表示浓度的方法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2. 溶液的稀释:溶液的稀释是指增加溶剂的量或减少溶质的量,从而使溶液变得更加稀薄的过程。

六、溶液中的离子反应1. 离子的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够自由运动并且可以单独存在的带电原子或原子团。

2. 离子反应的示例:当水中溶解离子化合物时,溶质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会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形成水合离子。

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溶液

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溶液

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溶液一、溶液的基本概念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指溶剂和溶质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均相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 溶度和溶解度- 溶度:溶液中单位质量的溶质的质量。

- 溶解度:单位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可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3. 溶液的分类- 按溶解度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

- 按溶质的状态分:气液溶液、固液溶液、固液溶液等。

4. 溶解度规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大多数情况下随溶质浓度增大而增大。

5. 溶解的热效应- 吸热:溶解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此时溶解是吸热过程,需消耗能量。

- 放热:溶解过程放出热量,此时溶解是放热过程,释放能量。

二、溶液的浓度计算1. 质量分数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 100%2. 体积分数体积分数 = (溶质的体积 / 溶液的体积) * 100%3.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mol/dm^3)= 溶质的物质量(摩尔)/ 溶液的体积(dm^3)4. 溶度溶度 = 溶质的质量(g)/ 溶剂的质量(g) * 100%三、溶液的稀释1. 定律和公式C1V1 = C2V2 (其中C为浓度,V为体积)2. 稀释的原理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浓度减少,体积增加,但溶质的物质量不变,从而达到稀释的目的。

四、溶液的物理性质1. 密度溶液的密度与溶质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常用“沉重法”测定。

2. 折射率溶液的折射率和溶质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可以通过折射计测定。

3. 冰点溶液的冰点低于纯溶剂的冰点,冰点降低与溶质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4. 沸点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的沸点,沸点升高与溶质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五、溶液的化学性质1. 电离和电解- 电离:发生离子化的过程。

- 电解:在电解质溶液中,当通过其通电,电负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2. 化学平衡对于电离度高的强电解质,其电离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对于电离度低的弱电解质,其电离程度与浓度关系不大。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一)溶解1、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悬浊液静置后易沉淀,乳浊液静置后易分层。

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稳定性:若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可以永久存在。

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透明。

2、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研成粉末。

3.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氯化钠(NaCl)等,有些物质溶于水导致温度降低。

如:硝酸铵(NH4NO3)等。

(二)溶液的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溶剂通常为液体,常见的有水、酒精、汽油等。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以水为溶剂的溶液叫水溶液。

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都是指水溶液。

⑴气体、固体溶于液体时,气体、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⑵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认为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但当液体和水互溶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另一种液体作为溶质。

⑶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有时做溶质,有时做溶剂。

如碘酒中,酒精是溶剂,而在酒精的水溶液中,酒精又作溶质了。

⑷若没有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3、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溶液名称溶质溶剂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 水H2O盐酸氯化氢HCl 水H2O碘酒碘I2 酒精C2H5OH4.导电性:如果溶液中有可移动的离子,该溶液便能导电,不能导电是因为没有可移动的离子。

5. 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6、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浓稀的物理量(1)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2)数学表达式溶质质量分数(ω)(3)理解: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化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混合物。

溶质是指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指溶解其他物质的介质。

化学溶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使用溶液来进行实验、制备药品、清洁物品等等。

下面是对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的总结:一、溶液的分类溶液可以分为饱和溶液、非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达到一定极限,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物质量保持不变,称为稳定的饱和溶液。

2. 非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小于饱和溶解量时,称为非饱和溶液。

非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物质量可以继续增加。

3. 过饱和溶液: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量超过饱和溶解量时,称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溶质可能会从溶液中析出。

二、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可以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随温度和溶质种类的不同而变化。

1.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固体溶解于液体的溶解度会增加,气体溶于液体的溶解度会降低。

2. 溶质种类对溶解度的影响:不同的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比非极性溶质更大。

三、溶解过程和溶解度的测定溶解过程是由于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溶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或释放能量,这取决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1. 吸热反应:当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大时,溶解过程会吸收热量。

例如,氯化铵溶解于水的过程就是吸热反应。

2. 放热反应:当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大时,溶解过程会释放热量。

例如,氯化钠溶解于水的过程就是放热反应。

测定溶解度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完成。

常用的方法有饱和溶液质量法、饱和溶液浓度法等。

四、溶液的浓度计算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相对含量,可以通过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来表示。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从而形成乳浊液的过程叫做乳化。

乳化剂是能够使水和油混合的物质,如肥皂、鸡蛋、黄油等。

3.乳化的应用:1)食品加工:乳化可以使油和水混合,制作出奶油、酱汁、蛋糕等食品。

2)化妆品:乳化可以使油和水混合,制作出乳液、洗面奶等化妆品。

3)医药:乳化可以使药物更好地分散在水中,提高药效。

考点4】溶液的浓度和稀释1.浓度: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液总质量或体积的比值。

2.浓度的计算公式:质量浓度:C=m/V摩尔浓度:C=n/V体积浓度:C=V1/V23.稀释:将一定量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中,使溶液浓度减小的过程叫做稀释。

稀释的计算公式为C1V1=C2V2.举例】1)将100mL浓度为0.4mol/L的NaOH溶液稀释为0.1mol/L的溶液,需要加入多少毫升的水?解:C1V1=C2V2,0.4×100=C2×(100+V),V=75mL,需要加入25mL的水。

2)将50g浓度为2mol/L的NaCl溶液稀释为0.5mol/L的溶液,需要加入多少克的水?解:C1V1=C2V2,2×50/58.5=0.5×(50+m),m=41.5g,需要加入8.5g的水。

拓展】1.溶液的密度:溶液的密度与溶质和溶剂的密度有关,一般会比溶剂的密度大,可以根据浓度和溶液密度计算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3.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再加入溶质会形成沉淀。

度和压力等外部条件。

2.改正:应该改为“在一定温度下,36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100 g水”。

这样才能准确描述食盐在特定条件下的溶解性大小。

二)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溶解的气体的质量。

理解要点】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不指明温度,溶解度没有意义。

②标准:单位体积的溶液。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归纳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溶液是化学这一门科目的比较难学的知识点,但是我们又必须要掌握溶液的知识,因为这是考试经常会考的考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重要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初三化学溶液知识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① 溶解的过程:a、扩散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决定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③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
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

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难溶于水。

2、大部分物质温度越高,溶解能力越强。

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3.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②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
【技巧】乳化作用如何判别?
乳化作用是将大颗粒的物质变为小颗粒的物质,与溶解有本质的区别、
【考点4】溶解过程的热现象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1.溶质的分子向水中扩散:放热。

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吸热。

【规律】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升高。

【举例】常见的吸放热溶液:
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
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氢氧化钠,氧化钙,浓硫酸溶解时放出热量
【考点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拓展】
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和“一定量的溶剂”
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者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2.相互转化
【规律】
此条件适用于大多数固体
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溶液是否饱和的判定
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看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某物是否能溶解。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
【解答】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根据溶液的“浓”“稀”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只有当溶质、溶剂、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6】溶液的溶解度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理解要点】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不指明温度,溶解度没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g溶剂。

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要等量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时。

④单位:以克为单位。

【例题】对照溶解度概念分析“36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
这句话应怎样改正。

1.影响因素: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溶质、溶剂的本性,其次是温度(固体溶质)
或温度和压强(气体溶质)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变化较大
的如硝酸钾、变化不大的如氯化钠,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比较特殊,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反而减小。

【拓展】溶解度不同于溶解性
1、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2、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在
一定温度,压强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制成饱和溶液时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考点7】溶解度曲线:
(1)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
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①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等。

② 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时不饱和溶液。

③ 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氯化钠
③极少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氢氧化钙
(二)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
体体积。

(2)五要素:101 kPa 、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考点8】结晶
1.概念: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个过程叫
结晶
2.方法:
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海水中提取食盐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饱和溶液
中得到硝酸钾晶体
【考点9】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规律】
(1) 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温度无关。

(2) 溶质质量分数单位为1。

(3)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含义是指每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质量为10份。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4) 发生反应时溶质为新生成的物质。

(5) 只有溶解的部分才是溶质。

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公式】 1.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3.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规律】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拓展】质量分数变化规律
(1)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升高;
(2)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3)溶液稀释和曾浓问题的计算
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4) 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10】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

【说明】
1.天平使用时注意用称量纸、左物右码的原则。

2.量筒量取液体时注意观察的方法,不可俯视或仰视。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但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4.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固体
6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