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学语文《最后的姿势》的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4篇)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4篇)《最后的姿势》及反思篇16、最后的姿势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谭、漱、吱、墟、撼、凹、感、诠、释”;会认识二类字“坍、攸”;能联系课文语境理解“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的意思,会用“生死攸关”造句。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能够理解“最后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生字,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后的姿势》,感受谭老师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新课。
教学二到七自然段。
(一)、阅读课文二到七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环境和谭老师的句子。
(二)、交流环境描写的句子。
1、出示句子(1)、天空阴沉沉的。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有摇晃起来!地震!(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4)、地动山摇。
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理解交流:地震来势汹汹)2、指导朗读。
可以用上抑扬顿挫,重读,轻声,等到方法把自己体会传递给听者。
第一句子可以用低沉的声调读出天空的阴沉沉。
如:第二个句子的“摇晃”,第三个句子的“厉害,刺耳、腾空而起”;第四个句子的“地动山摇,重重,塌陷”等词可以重读或者轻读来强调。
3、比较四个句子的程度,用渐强的语调读出变化。
4、小组轮读。
(三)、此时谭老师分别都在做什么呢?教师引导,当天空阴沉沉时,谭老师正在——学生接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教师指导学习:谭老师上课会是怎么样的,请你快速浏览,结合下文回答。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精选7篇)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精选7篇)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篇一《最后的姿势》这课文讲述的是2008年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他的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课中能够让学生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是课文的教学重点。
在课堂上,就应该围绕着这个重点,提出自学提示:1、“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这句话中你体会出谭老师怎样的形象?2、围绕“在生与死之间,谭老师选择了怎样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也是谭老师怎样的姿势?从中让我们看到了他一个怎样的老师?在教学中我抓住三个动作,突出撑,这是怎样的撑啊,撑在桌上,弓着身子,意味着谭老师将用他的血肉之躯去挡住纷纷砸下的一切,撑在桌上,谭老师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撑在桌上,他要保护课桌下的那四个学生呀。
再结合下面一节,反复读这个动作,让谭老师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高大起来。
这节课我还运用了图片、音乐、有渲染力的语言进行评价和过渡,这一切都是为了引领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领悟人物的精神,让学生在情中走进文,在文中读出人,实现人文性的目标。
课结束前,我又补充了抗震救灾中其他老师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悟人间真情。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篇二《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是根据2008年四川发生的汶川地震而改编的。
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伸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赞扬了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大爱无私的思想感情。
在进行这课的教学时候我主要抓住了四处教学描写,感受其预示着什么。
(1)天空阴沉沉的。
(预示着地震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要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语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促。
最后的姿势教后反思
最后的姿势教后反思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紧抓住“最终的姿态是什么?”来引导同学学习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同学从文中找出最终的姿态消失了几次。
通过三次姿态,来深化研读课文,使同学在充分的读中,感悟人物的内在品行,学习写作方法。
首先是重点词句的研读。
重在深化品读地震中谭老师的动作、语言,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感受谭老师的精神品质。
把“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作为中心问题,让同学深化阅读文本,找到感受最深的画面、情节,从而领悟人物的精神。
如抓住五个“!”,体会危险的气氛,通过谭老师简洁有力的语言和精确有力的动作——“拉”“撑”“护”,感受谭老师的临危不惧和同学无私的大爱。
引导同学反复诵读,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急促的语调诵读,感受谭老师的精神品质。
其次写法的学习。
本课之所以如此感动,和作者的表现手法是密不行分的。
本课的环境烘托,侧面描写两个方面需要同学们认真品尝。
课文有四处重要的环境及场景描写,这些描写渲染了人物出场的情境,推动了情节的进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同学和一位老师的话,侧面烘托了谭老师的英雄壮举。
小学教学反思-《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范文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范文《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范文一:《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是根据2019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
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学贵有疑,学贵有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自读自悟。
面对理解的难点,能及时提供学法的指导。
整节课,我与学生共同品读课文,从文中的语言文字特别是谭老师的语言与动作中体会感受“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从而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比如:我在教学“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这句中的动词“撑”时,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先让学生自己演示这个动作,再让学生说说从“撑”中体会到了什么?“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
这时,学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爱。
是老师对学生的爱,这样的爱是一种大爱,无私的爱。
再次,抓住文中的环境与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体会与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比如: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天气阴沉沉的”让学生反复阅读,感受环境描写既当时自然景象的真实再现,也是那特定场景中悲剧即将发生的暗示。
在教学时,我还抓住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让学生理解体会,这句话不仅记录了他救护学生的那一瞬间的姿势,同时透过这一姿势,让人们看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位舍己救人的老师的形象。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理解得非常深刻,涌动着对谈老师的深深敬意。
课堂上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这节课的主要不足之处就是学生个性朗读的机会太少,没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很是遗憾。
其实,一堂课总会有自己的得失,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的过程。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是根据2008年四川发生的汶川地震而改编的。
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伸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赞扬了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大爱无私的思想感情。
在进行这课的教学时候我主要抓住了四处环境描写,感受其预示着什么。
(1)天空阴沉沉的。
(预示着地震来临。
)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要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语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促。
)
(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十分的危机,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
(4)地动山摇。
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千秋老师将要遇难,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
抓住这四处环境描写,分析谭老师是如何做的呢?让环境描写衬托人物,这就是对谭千秋老师的正面描写,重点抓住谭老师在地震到来和楼房即将倒塌的时候说的话和所做的事,组织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反复体会,真正体会谭老师是怎样诠释爱和责任的,感受谭老师对学生大爱无私的情感。
学生也能真正明白了
诠释的意思了,不是简简单单能用解释来说明的。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4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4
导读:上课的过程就是对自己锻炼的过程、磨砺的过程,我仍然认真准备,想好每一个环节,把握住文章的重难点,细细琢磨每一个环节处理……
在这节课中,我自己不断地被谭千秋老师的事迹打动着,尤其是孩子们动情的朗读,我看得出,他们的神情庄重严肃,他们的心地纯洁善良,他们的感情真实细腻,面对着这样的老师,无疑对他们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他们都低头轻轻啜泣,煞那间,我的眼泪溢满眼眶,差点流了出来。
这节课让我认为成功的有这样几处:
1.挖掘出了情的根源。
2、引领到了文的品悟点。
3、把握住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困惑之处:1、各个环节的衔接,我应该再去设计完美些,过渡语应该再精确些。
2、在讲课的过程中,行云如流水的课堂的标准是什么,在引导学生感悟时,是否孩子的语言再丰富些?尤其在引导学生突破文章的重难点时,如何使得自己的点拨,提示语再精炼,再富有启发性?3、如何正确的把握文章的拓展?……一堂课总会有自己的得失,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不断地充实完善。
谭千秋老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这是一个伟大而高贵的灵魂,这是他生命价值的彰显。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生命的姿态,崇高也罢、认真也罢,敷衍也行,自私也允许,不同的个性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但在这上千种的生活
姿态中,也一定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一份姿容,所以我们要找准自己的生活定位,认真的履行,不向左,不向右,只管朝前!
活出自己的生命姿态,哪怕最后依然默默无闻,哪怕最后淡然隐在某个角落,至少我们能拥有一个丰满的人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小学语文《最后的姿势》的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最后的姿势》的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最后的姿势》的教学反思何谓细节?一些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所谓“一叶知秋,见微知著,一滴水能见太阳”,一些教学细节,的确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咀嚼,有时,看似不经意的一个标点,却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意,我们应善于发现标点符号中的“秘妙之处”,品其味,悟其情。
《最后的姿势》一文有这样的两句:(1)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2)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3)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的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这些语句中多次出现了感叹号,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这些感叹号中究竟蕴藏着什么?同学们经过一番思考,悟出了这些符号的“语言”——第一句中的感叹号,体现了当时情况的紧急,地震了,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万一塌陷了呢?太危险了!第二句中的感叹号,体现了当时谭老师心情很着急,他在为大家的安危担心,也写出了当时情况十万火急,大家晚一秒钟跑就可能来不及了!也有学生说:“我从中读出了谭老师舍生忘死的精神,紧急关头,谭老师让学生先走,自己却没有走,按理说,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脱离危险,但他没有这样做,而且,楼房坍塌的瞬间,谭老师还用血肉之躯护住了四个孩子,他太崇高了!”当时,情况越是紧急,就越能体现谭老师的崇高精神。
再读读第四句,其中的省略号你又读出了什么呢?“谭老师被压在废墟下了!”“谭老师遇难了!”“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们,自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你也深知:老师也是血肉之躯,难道他不会疼痛?老师也有儿女情长,他也有着深爱的`妻子儿女、父母朋友,难道他不渴望美好的生活?”“为了四个孩子的生命,我一个人付出生命,值得!”“当时他心里什么也来不及想,他唯一想到的就是让孩子们脱险!他什么都顾不上了!”“他也渴望美好的生活,但在那一刻,他什么也顾不上了,救了孩子们再说!还有,如果他抛下这几个孩子,自己逃生去了,他的良心会一辈子感到不安的。
小学语文《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范文何谓细节?一些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所谓“一叶知秋,见微知著,一滴水能见太阳”,一些教学细节,的确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咀嚼,有时,看似不经意的一个标点,却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意,我们应善于发现标点符号中的“秘妙之处”,品其味,悟其情。
《最后的'姿势》一文有这样的两句:(1)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2)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3)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的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这些语句中多次出现了感叹号,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这些感叹号中究竟蕴藏着什么?同学们经过一番思考,悟出了这些符号的“语言”——第一句中的感叹号,体现了当时情况的紧急,地震了,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万一塌陷了呢?太危险了!第二句中的感叹号,体现了当时谭老师心情很着急,他在为大家的安危担心,也写出了当时情况十万火急,大家晚一秒钟跑就可能来不及了!也有学生说:“我从中读出了谭老师舍生忘死的精神,紧急关头,谭老师让学生先走,自己却没有走,按理说,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脱离危险,但他没有这样做,而且,楼房坍塌的瞬间,谭老师还用血肉之躯护住了四个孩子,他太崇高了!”当时,情况越是紧急,就越能体现谭老师的崇高精神。
再读读第四句,其中的省略号你又读出了什么呢?“谭老师被压在废墟下了!”“谭老师遇难了!”“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们,自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你也深知:老师也是血肉之躯,难道他不会疼痛?老师也有儿女情长,他也有着深爱的妻子儿女、父母朋友,难道他不渴望美好的生活?”“为了四个孩子的生命,我一个人付出生命,值得!”“当时他心里什么也来不及想,他唯一想到的就是让孩子们脱险!他什么都顾不上了!”“他也渴望美好的生活,但在那一刻,他什么也顾不上了,救了孩子们再说!还有,如果他抛下这几个孩子,自己逃生去了,他的良心会一辈子感到不安的。
最后的姿势教后反思
最后的姿势教后反思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牢牢捉住“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来引诱学生学习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最后的姿势呈现了几回。
通过三次姿势,来深刻研读课文,使学生在充沛的读中,感悟人物的内在品格,学习写作法子。
首先是重点词句的研读。
重在深刻品读地震中谭老师的动作、语言,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感受谭老师的精神品质。
把“你读出了一个怎么的谭老师”作为中心问题,让学生深刻浏览文本,找到感触最深的画面、情节,从而领悟人物的精神。
如捉住五个“!”,体会危急的气氛,通过谭老师简洁有力的语言和准确有力的动作——“拉”“撑”“护”,感受谭老师的临危不惧和学生忘我的大爱。
引诱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短促的腔调朗读,感受谭老师的精神品质。
其次写法的学习。
本课之所以如斯打动,和作者的表现手法是密不可分的。
本课的环境烘托,侧面描述两个方面需要同窗们细心品尝。
课文有四周首要的环境及场景描述,这些描述渲染了人物出场的情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震后救济人员、获救学生和一名老师的话,侧面烘托了谭老师的英雄豪举。
《最后的姿势》教后反思汇总3篇
《最后的姿势》教后反思汇总3篇《最后的姿势》教后反思第一篇成功之处:整节课,我与学生共同品读课文,从文中的语言文字特别是谭老师的语言与动作中体会感受“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从而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执教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来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最后的姿势出现了几次。
通过三次姿势,来深入研读课文,我着重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地震中谭老师动作、语言以及地震后人物的语言,抓住这“最后的姿势”,反复反复地出示,反复反复地读悟,进而给学生留下了强烈的悲壮的直观印象。
学生深入地理解,深情地朗读应该是被谭老师精神所打动的很好印证。
再次,抓住文中的环境与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体会与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不足之处:就是学生个性朗读的机会太少,没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很是遗憾。
其实,一堂课总会有自己的得失,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的过程。
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个性。
《最后的姿势》教后反思第二篇不管是在什么位置,作为老师,讲课是对自己最好的一次锻炼,把握教材、教学设想、教学能力等一系列的东西都会在大脑里运转,这个运转的过程就是自身素养提升的过程。
特别是作为一名业务主任为老师们上好第一堂示范课更有必要,一名领导除了要有管理能力,如果再加上过硬的业务素养会使工作更加如鱼得水。
我应该向这方面努力,不管自己的领导之路有多远,干一天我要付出一天的努力,或是更多的去拼一拼,让工作更加出色。
我不舍得放弃自己的至爱,在课堂里我能找到另一种快乐,这种快乐还会延续到很久。
今天起,柴里学区开始了领导干部示范课的活动,作为那里的“主人”,上了第一堂课,感觉很好。
这种感觉是上课的感受,是课堂上与学生思维碰撞、心灵交流的喜悦,是与学生情感升华的甜蜜,是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幸福。
总之,我喜之课来,恋之课中,怀之课味!为了能更好得上好这第一课,我提前就做了准备,熟读课例,深挖教材,透钻教参,又在网上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才开始设计着自己要讲的这课。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精选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在当堂预习“读、圈、标、划、问〞后又加了一个新的工程——找寻文章中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语感好的学生迅速直扑“天阴沉沉的〞等环境描写手法而去,却也说不出为什么觉得好。
我点拨学生,是不是由这些环境描写感觉有什么事要发生?这样写是不是对人物、事件的开展起到了衬托的作用?学生在一品读,咦,好似就是这样的!我又启发学生,是否看过类似的与环境、人物相关联的文章。
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联想到?三顾茅庐?中巍巍青山的描写是对卧龙人物形象的衬托,有的联想到看到的作文中写过因做好事而觉得太阳更加灿烂、微风更加温暖〔虽说这样的描写有些烂,对孩子的发现还是要给予肯定的〕。
读写结合并非一句空话,因为老师教学上的关注,学生才会重视得更多。
三位人物的话语是对谭千秋老师的侧面描写,对于学生的选材指导来说也是很好的范例。
有不少学生敏感地指出:从三个不同人的视角写出了不同人物眼中的“谭老师〞,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立体。
看到各位老师都在对文本中的一些所谓的虚假细节进行批判,这里就小谈自己上课的心得。
1、天空阴沉沉。
学生是这么理解的:其实天气并不是真的阴沉沉的,只是现在人们回忆起来,对于5.12大地震心有余悸,所以再蓝的天空,在人们心里也是阴沉沉的了。
“一切景语即情语〞其实,这里是说的人们的心里阴沉沉的。
而且还预示着后面的大地震。
2、上政治课“人生的价值〞学生是这么理解的:其实,谭老师无论之前上的什么课,可是他给学生上的最后一堂课,讲的就是人生的价值,而且这堂课,是用他自己的生命作为课本来传授的。
作者写出了谭老师的心声。
你看,其实学生们比我们更能思考,在我们还在纠缠细枝末节的时候,其实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且还是这么的贴切。
莫要再纠缠什么艺术处理的手段,也不要破口大骂说不符合事实。
我们不是在教历史,我们是教文学,这些文字是作者的悲哀回忆,是对谭千秋最后一课的补充。
那个最后的姿势,恐怕是谭老师给学生,给全人类上的最后一堂课,而这堂课讲述的,就是人生的价值!今天上午,在学校组织的教学能手示范课活动中我执教公开课?最后的姿势?一课,课堂上,学生展示讲解的表现既在我的预料之中,又有点出乎意料。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1禄口小学杨茹今天我教学了《最后的姿势》这篇__,抛开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故事。
文中的谭老师鞠躬尽瘁、舍己为人,我一直苦恼于如何让学生也能真切感受到这些。
图片?课件?还是视频?这些都只是辅助工具,如果运用不当,反而会失去语言文字的美丽,在这样一次教学实践中,我大胆地尝试了新方式,也许还有不足,也许还有遗憾,每一步实践都是坚实的,探索过后,我相信语文课会越来越美好。
一、多认识一步,我“认识”的谭老师在课前预习的布置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查找资料只是流于表面,大多查找的是“出生年月”、“荣誉称号”、“典型事迹”等。
这个问题的存在由来已久,我决定通过这篇课文更好地落实预习工作。
在前一天我就布置了预习工作,发现很多同学果然又出现了如下问题。
我开始引导同学们:老师希望能通过你的资料了解谭老师平时生活上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师对他的荣誉、地位等等并不关心,希望大家多从这个方向去寻找资料。
同学们听了我的建议,回去找资料有了很大的转变,第二天交流分享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更多的资料。
课文第一段介绍了谭老师是个慈爱的父亲,是个负责的好老师。
通过学生资料的补充,我们更加清新地认识到了这点,比如有同学搜集到了关于他照顾生病学生的资料,娓娓道来,给课堂更添了一丝感动。
二、多读一遍书,我最感动的地方朗读永远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在朗朗书声中,有你对祖国的一腔热爱;在朗朗书声中,我们能体会到泠泠秋雨中的悲切;在朗朗书声中,有一双眼睛,带我们领略千里风光。
本节课上,我带领同学们反复朗读有关于谭老师的语言描写,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同学带读、齐读等等方式,一遍一遍体会谭老师的伟大无私,一遍遍感受谭老师的义无反顾。
不要怕读书,多读一遍书,不仅更透彻地理解了课文,也多带给我们一丝对人物的敬仰和钦佩。
三、多思考一段,我有新发现文中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解决,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有同学提出来前文“谭老师正在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篇1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最后的姿势》。
现在做反思如下:一.教学媒体的选择本节课,我用的课件是自己制作的。
幻灯片14张,包括废墟图片一张、重点词语一张、谭老师的遗像一张、补充材料3张,和课文重点句子、段落6张、课堂活动提示一张、作业一张。
本来以为是把教学重点的句子和段落用投影打出来会吸引学生的眼球,更加集中注意力。
可是,评课时,老师们说书上有的完全可以不出示。
我想为什么呢?再想想,也有道理,书本就是用来读的,为什么不读书本要读课件,况且那是书上的原句子、原段落。
谈到课件的有效性,我查阅了各种资料“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一般适用于三个环节:创设情境、突破重点难点、促进自主学习。
”这么说来我的第一张课件用于创设情境的废墟还是有用的。
再说到重点难点的突破,这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环境描写对衬托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所以我设计了把环境描写的几处逐个出示,学习朗读,并且还有关于重点词语和标点的提示,应该有用吧。
再查查,原来所谓的用于突破重点难点是教师不容易讲清楚又不便示范的那些重点难点。
看来这张可以说清楚的幻灯片是可以省去的。
那么关于课文重点句子和段落的幻灯片是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提示和引导下借助课本解决的,省去。
关于课堂活动的那张幻灯片,我一开始认为它是本节课教学活动的一个重中之重,出示可以让学生更明确活动要求,可老师们说,假如没有幻灯片,你的这个活动就不进行啦?是呀,重点的活动是要培养学生的听和领悟能力的,要听清楚就要集中注意力,要领悟就要第一时间内在大脑中作出反应,如果长时间借助幻灯片提醒学生“这个很重要”的话,学生听课的能力一定会下降的。
以后,关于课堂活动提示的不要做成幻灯片。
再说说作业,我的这个作业在书上就有,看来非省去不可。
所以,到末了只剩下废墟图片一张、重点词语一张、补充材料3张。
二.反思教学态度谈到教学态度,我想就自己的两个变化来反思一下。
一个变化是有了激情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最后的姿势》的教学反思
何谓细节?一些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所谓“一叶知秋,见微知著,一滴水能见太阳”,一些教学细节,的确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咀嚼,有时,看似不经意的一个标点,却蕴含了 ___丰富的情意,我们应善于发现标点符号中的“秘妙之处”,品其味,悟其情。
《最后的姿势》一文有这样的两句:
(1)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2)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3)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的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这些语句中多次出现了感叹号,教学中,我让学生 ___上下文,展开想象,这些感叹号中究竟蕴藏着什么?
同学们经过一番思考,悟出了这些符号的“语言”——第一句中的感叹号,体现了当时情况的紧急,地震了,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万一塌陷了呢?太危险了!第二句中的感叹号,体现了当时谭老师心情很着急,他在为大家的安危担心,也写出了当时情况十万火急,大家晚一秒钟跑就可能来不及了!也有学生说:“我从中读出了谭老师舍生忘死的精神,紧急关头,谭老师让学生先走,自己却没有走,按理说,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脱离危险,但他没有这样做,而且,楼房坍塌的瞬间,谭老师还用血肉之躯护住了四个孩子,他太崇高了!”当时,情况越是紧急,就越能体现谭老师的崇高精神。
再读读第四句,其中的省略号你又读出了什么呢?“谭老师被压在废墟下了!”“谭老师遇难了!”“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们,自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但你也深知:老师也是血肉之躯,难道他不会疼痛?老师也有儿女情长,他也有着深爱的`妻子儿女、父母朋友,难道他不渴望美好的生活?”
“为了四个孩子的生命,我一个人付出生命,值得!”
“当时他心里什么也来不及想,他唯一想到的就是让孩子们脱险!他什么都顾不上了!”
“他也渴望美好的生活,但在那一刻,他什么也顾不上了,救了孩子们再说!还有,如果他抛下这几个孩子,自己逃生去了,他的良心会一辈子感到不安的。
”
“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四个孩子的生命,就算死了,他也是欣慰的。
”
……
就这样,借助标点,叩向文本,孩子们一步一步走进了谭老师的内心深处!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一读意蕴深!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