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及护理

合集下载

13例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3例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3例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原因分析:
1.输液错误:医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输液液体出现质
量问题,引起患者输液反应;
2.输液流量不适当:输液过快,导致液体在血管内形成气泡,引起输
液反应;
3.输液温度不适当:温度过高或过低,输液液体会引起患者反应;
4.患者本身状态:患者存在免疫系统疾病时,输液液体介入体内会引
起反应;
5.输液液体本身质量不好:质量不合格的输液液体引起输液反应。

护理对策:
1.根据患者的情况妥善选择输液方式:在进行输混合液时,要选择合
适的流量,避免因输液过快引起输液反应。

2.合理安排输液时间:严格按照医嘱安排输液时间,并及时调整输液。

3.注意控制温度:输液液体的温度不宜过低或过高,使患者感到舒适。

4.熟悉输液液体:医护人员应熟悉输液液体的性质及使用规定,准确
评估患者的输液需求,选择合适的输液液体;
5.注重患者的情绪:在输液过程中,要和患者保持沟通,给患者安全感,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ppt课件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ppt课件
5
3、护理 ⑴ 预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注意 控制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儿童 及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更需慎重。 ⑵ 处理: ①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 进行紧急处理。如果病情允许,可协助患者取端坐位, 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同 时安慰患者以减轻其紧张心理。 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以 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 同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以减低肺泡 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气体交换, 6 减轻缺氧症状。
Hale Waihona Puke ③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 药物,以稳定患者紧张情绪,扩张周围血管,加速 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 适当加压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仍可通过。 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 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⑤此外,静脉放血200-300ml也是一种有效减少回心 血量的最直接的方法,但应慎用,贫血者应禁忌采用。
27
⑤碱化尿液: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增加血红蛋白 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减少沉淀,避免阻塞肾小管。
⑥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插入导尿管,检测 每小时尿量,并做好记录。若发生肾衰竭,行腹 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疗。
⑦若出现休克症状,应进行抗休克治疗。
⑧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28
2、血管外溶血 多由Rh系统内的抗体(抗D、抗C 和抗E)引起。临床常见Rh系统血型反应中,绝大 多数是由D抗原与其相应的抗体相互作用产生抗原 抗体免疫反应所致。反应的结果使红细胞破坏溶解, 释放出的游离血红蛋白转化为胆红素,经血液循环 至肝脏后迅速分解,然后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Rh 阴性患者首次输入Rh阳性血液不发生溶血反应,但 输血2-3周后体内即产生抗Rh因子的抗体。如再次 接受Rh阳性的血液,即可发生溶血反应。Rh血型不 合所引起的溶血反应较少见,且发生缓慢,可在输 血后几小时至几天后才发生,症状较轻,有轻度的 发热伴乏力、血胆红素升高等。对此类患者应查明 原因,确诊后,尽量避免再次输血。

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理—临床护理

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理—临床护理

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理1. 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液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

多由于输液器和药品质量不合格、环境不洁、无菌操作不严格使致热物质进入体内而引起。

(1)评估:发热反应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

轻者体温在38.0℃左右,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重者初起寒战,继之体温可达40.0℃以上,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2)护理措施:① 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及时与医师联系。

② 立即测生命征,每半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至病情平稳。

③ 对症处理,寒战时适当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温,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④ 按医嘱给抗过敏药或激素治疗。

⑤ 保留余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

⑥ 预防: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防止致热物质进入体内。

2. 负荷过重肺水肿常与输液速度过快、输入液量过多有关。

(1)评估:输液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严重时泡沫痰液从口鼻涌出,两肺可闻及湿啰音。

(2)护理措施:①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②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③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20%~30%乙醇湿化吸氧。

乙醇能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④按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和强心剂、利尿剂等。

⑤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

⑥ 必要时用止血带进行四肢轮扎(阻断静脉血流,动脉血流仍通畅)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解除止血带。

⑦ 预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对有心、肺疾病的病人以及老年、儿童尤应慎重。

3. 静脉炎静脉炎常与长期输入高浓度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导管长时间留置,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关。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心肺功能损伤的护理
总结词
严密监测、吸氧、强心利尿、保持呼 吸道通畅
详细描述
对于心肺功能损伤的患者,应严密监 测生命体征,给予吸氧。同时,根据 病情需要,给予强心利尿药物。若患 者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应立即 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空气栓塞的护理
总结词
立即停止输液、左侧卧位、高流量氧气 吸入、心电监护
小儿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 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敏感,需要 谨慎选择药物和使用剂量。
小儿在输液过程中容易哭闹和 乱动,需要固定好针头并安抚 患儿情绪。
孕妇的输液护理
孕妇在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暖 和舒适,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
势。
孕妇在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 胎心和胎动情况,以及自身有无
不适症状。
孕妇在输液过程中需要谨慎选择 药物和使用剂量,避免对胎儿造
02 输液反应的预防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01
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急性心衰 、肺水肿等严重后果,因此应严 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输入 。
02
对于老年人和心肺功能不全的患 者,应适当减慢输液速度,并根 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严格检查药品质量
为避免因药品质量问题引起的输液反 应,应对所用药品进行严格检查,确 保药品质量合格。
04 特殊人群的输液护理
老年人的输液护理
老年人的血管弹性较差,容易出现渗漏和静脉炎,需要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
老年人的新陈代谢减慢,对药物的吸收和排泄也较慢,需要调整输液速度和药物剂 量。
老年人容易发生低血糖和低血压等反应,需要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小儿的输液护理
小儿的血管较细,需要选择较 小的针头和细小的血管进行穿 刺。
药品的储存条件也应符合要求,避免 因储存不当造成药品变质或污染。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ppt课件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ppt课件
1
㈠、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 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输液瓶清洁 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 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致。
2
㈠、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一、发热反应
2、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 患者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轻者体温在38℃ 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 初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 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
3、护理 ⑴ 预防: 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 导管内的空气。 ②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添加药液或更 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及时拔针。加压输液时 应安排专人在旁守护。 ③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必 须立即严密封闭穿刺点。 ⑵ 处理:
13
①如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左侧 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该体位有助于气体浮 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 的舒缩,空气被血液打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 肺动脉内,最后逐渐被吸收。 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 纠正缺氧状态。 ③有条件时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④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15
⑴ 由致热原引起,如血液、保养液或输血用具 被致热原污染。 ⑵ 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白红胞和血 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受血者体内产生的抗 体与供血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引 起发热。 ⑶ 输血时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
16
2、临床表现 可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 内,患者先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达 38-41℃,可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肌肉 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伴有血压下降。发热持续时 间不等,轻者持续1-2小时即可缓解,缓解后体温逐渐 降至正常。 3、护理 ⑴ 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 防致热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2、临床表现 可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患者先有发冷、寒战, 继之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41℃,可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 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伴有血压下降。发热持续时间不等,轻者持 续1-2小时即可缓解,缓解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3、护理
⑴ 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一、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是输血反应中最常见的反应。 1、原因 发生发热反应的原因包括:
⑴ 由致热原引起,如血液、保养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原污染。
⑵ 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白红胞和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 受血者体内产生的抗体与供血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发热。
⑶ 输血时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
③有条件时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④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㈡、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输血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措施,会引起输血反应,严重者可以危及患者 的生命。因此,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在输血过程中,护士必须严密观察患 者,及时发现输血反应的征象,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各种输血反应。
③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必须立即严密封闭穿刺点。 ⑵ 处理:
①如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 高位。该体位有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 随着心脏的舒缩,空气被血液打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 最后逐渐被吸收。
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
⑵ 处理: ①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可以自行缓解; ②反应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对症处理(发冷者注意保 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并及时通知医生; ③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3、 护理
(1)预防 详细询问过敏史,按要求做好药物过敏试验。 (2)处理 *一般过敏反应 立即更换原有输液,并通知医生。 取合适体位。 按医嘱用药。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疗效,对症处理。 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
*过敏性休克 立即停药,呼救,平卧、保暖,就地抢救,吸氧。 立即0· 1%肾上腺素0· 01~0· 03mg/kg静脉推注。 心搏骤停者立即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抑制时立即皮囊辅助呼吸,必要时 通知麻醉科气管插管。 保持静脉通畅,按医嘱使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抗组胺类药物,纠酸。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神志变化,及时记录。 争分夺秒,保持镇静,做好家属心理护理。
⑵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与发热反应相似,重者在输入10-15ml血液时 即可出现症状,死亡率高。 通常可将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与输入血中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发生凝集 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患者出现头部胀痛,面部潮红, 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等反应。 第二阶段:凝集的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出现黄疸和 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发绀和血压 下降等。 第三阶段:一方面,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后形成结晶, 阻塞肾小管。另一方面,由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又可引起肾小管内皮缺 血、缺氧而坏死脱落,进一步加重了肾小管阻塞,导致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 尿或无尿,管型尿和蛋白尿,高钾血症、酸中毒,严重者可致死亡。
3、护理
⑴ 预防:
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 ②严格无菌操作。
⑵ 处理:
①发热反应轻者,应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 ②发热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 验科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③对高热患者,应给予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遵医 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④填写输液反应报告卡

输液反应及护理

输液反应及护理
,
01 输 液 反 应 的 类 型 和 症 状 02 输 液 反 应 的 预 防 措 施 03 输 液 反 应 的 护 理 措 施 04 特 殊 病 人 的 输 液 护 理 05 输 液 反 应 的 应 急 处 理
症状:体温升高 皮肤发红心跳加 快
原因:输液过程 中药物或液体进 入人体后引起免 疫反应
处理方法:立即停止输液保持呼 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原因:输液过程中空气进入血管 形成气泡阻塞血流
预防措施: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空 气进入输液管路定期检查输液管 路是否通畅
症状:红肿、疼 痛、发热、硬结
原因:药物刺激、 输液速度过快、 输液时间过长
治疗:局部热敷、 冷敷、药物治疗
输液结束后应观察病人有无不 适症状如胸闷、气短等
糖尿病患者输液时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 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低血糖反应 输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处理 输液结束后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立即停止输液保持静脉通畅
观察病情变化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及临床表现
添加标题
预防:选择合适 的输液工具、控 制输液速度、注 意个人卫生
症状: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 原因: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 处理方法:立即停止输液进行抗过敏治疗 预防措施:了解患者过敏史使用无过敏药物观察患者反应
检查输液器具是否清洁、无 菌
检查药物的保质期、包装是 否完好
检查输液管路是否通畅、无 漏液
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 湿度等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 呼吸、血压等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精神 状态等
观察患者的尿量、排便情况 等

输液反应与护理

输液反应与护理

输液反应与护理输液是一种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患者液体药物或生理盐水的治疗方法。

输液反应是指患者在接受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涉及过敏、感染、机械性损伤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输液反应及相应的护理措施:1. 过敏反应:-症状:皮疹、荨麻疹、呼吸急促、面部水肿等。

-护理措施: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

对于轻微过敏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对于严重过敏,可能需要紧急处理,如使用肾上腺素。

2. 感染:-症状:发热、寒战、局部红肿、疼痛等。

-护理措施:保持输液设备清洁,按规范操作。

对于感染症状,及时通知医生,可能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

3. 静脉炎:-症状:静脉部位红、肿、热、疼痛。

-护理措施:注意静脉穿刺卫生,避免血管壁损伤。

定期检查输液部位,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 机械性损伤:-症状:漏液、淤血、血肿等。

-护理措施:定期检查输液器、输液管、静脉针等设备,确保其正常。

注意避免患者活动过度,导致输液部位机械性损伤。

5. 溶质浓度不适当:-症状:血压升高或降低、头痛、恶心、呕吐等。

-护理措施:根据医嘱准确配置输液,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

定期检查患者生命体征,确保输液过程中监测患者病情。

6. 药物反应:-症状:药物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过敏等。

-护理措施:注射药物时,按照规范操作。

注意患者过敏史,避免使用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

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同时提醒患者有关症状的自我感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与医生协作,确保患者安全。

输液反应及护理ppt课件

输液反应及护理ppt课件

2、急性肺水肿(循环负ຫໍສະໝຸດ 过重)☆原因△ 输液速度过快,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 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 患者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 能不全者。
2、急性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
☆临床表现
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 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从口鼻涌出。
2、急性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
☆护理措施:
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听诊心前区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声;
2、急性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 △ 输液过程未能严格无菌操作
△ 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 (3)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
(3)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
扩血管药物。 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原因;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再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 发热反应轻者,立即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并立即通知医生;
给 △予高输流 液量 过氧 程气 未吸 能入 严, 格以无提 菌高 操患 作者(的血4氧)浓度必。 要时进行四肢轮扎,即用止血带压迫 四肢以阻断静脉回流,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 高热患者应予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1、发热反应 2、急性肺水肿(循环负荷过
重) 3、静脉炎 4、空气栓塞
1、发热反应
☆原因
——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
△ 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 △ 药液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 △ 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 △ 输液过程未能严格无菌操作
1、发热反应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患者表现 为: 发冷、寒战、发热 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 恢复正常;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 恶心、呕吐、头痛、脉快等全身症状。

【大学课件】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大学课件】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⑴ 预防:
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有 ②严格无菌操作。
⑵ 处理:
①发热反应轻者,应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
②发热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 验科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③对高热患者,应给予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 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二、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循环负荷过重反应也称为急性肺水肿。
1、原因
⑴ 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 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⑵ 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 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
③有条件时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 ④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㈡、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输血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措施,会引起输血反应,严重者可以危及患者 的生命。因此,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在输血过程中,护士必须严密观察患 者,及时发现输血反应的征象,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各种输血反应。
3、护理 ⑴ 预防: 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器的质量,排尽输液导管内的空气。
②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添加药液或更换输液瓶。输液完 时拔针。加压输液时应安排专人在旁守护。 ③拔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必须立即严密封闭穿 ⑵ 处理: ①如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并保持 高位。该体位有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 随着心脏的舒缩,空气被血液打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 最后逐渐被吸收。 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输液反应是指在进行输液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与输液有关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输液反应包括:1.静脉刺破感染:静脉刺破后,如果消毒不彻底或操作不规范,细菌就有可能进入体内引起感染。

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温热、疼痛等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注重消毒程序的严格执行,避免静脉刺破感染的发生。

2.静脉炎症:静脉炎症是指由于静脉内导管植入后,导管周围静脉发生的炎症反应。

患者可能出现红肿、硬结、疼痛、发热等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监测输液部位的变化,及时更换导管,注意保持导管通畅。

3.过敏反应:输液过程中,患者对输液液体中的其中一种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停止输液,保持通畅的呼吸道,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4.药物不良反应:一些药物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抗生素导致肝肾功能损害、心血管药物导致血压下降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必要时停止输液和给予相应的治疗。

5.溶液渗漏:输液过程中,溶液可能发生渗漏,导致局部组织水肿、疼痛等。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发现渗漏情况,更换输液管路,避免局部组织损伤。

在护理患者输液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护理措施:1.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措施:护理人员在进行输液操作前,应先洗手并消毒,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

2.正确选择输液部位和软管尺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和输液硬管尺寸,减少疼痛和损伤的发生。

3.观察输液部位的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输液部位的变化,包括红肿、温热、疼痛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保持输液通畅:确保输液管路的通畅,避免药物和溶液堵塞或渗漏。

5.定期检查输液速度: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嘱和患者的病情,定期检查输液速度是否符合要求,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

6.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及其护理措施

输液反应及其护理措施

输液反应及其护理措施输液反应及其护理措施静脉输液:是利⽤⼤⽓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量⽆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体内的⽅法。

输液反应(常见的输液反应):1、发热反应;2、急性肺⽔肿;3、静脉炎;4、空⽓栓塞。

发热反应症状表现为:发冷、寒颤、发热,伴恶⼼、呕吐、脉速等全⾝症状。

⼀、发热反应预防和护理: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期,严格执⾏⽆菌操作;2、输液反应轻者可减慢点滴速度或停⽌输液,更换空糖和输液管,⽴即通知医⽣,并注意体温的变化;3、输液反应严重者,应⽴即停⽌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进⾏检测,查找反应原因;4、对症处理:对⾼热病⼈给予物理降温,遵医嘱给予抗过敏或激素治疗。

⼆、输液时发⽣急性肺⽔的原因:1、由于输液速度快,短时间内输⼊过多液体,使循环⾎容量急剧增加,⼼脏负荷过重引起;2、病⼈原有⼼肺功能不良。

急性肺⽔肿的症状包括: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粉红⾊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率快且节律不齐。

三、输液时急性肺⽔肿的护理措施:1、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尤其对⽼年、⼉童、⼼肺功能不良的病⼈要特别慎重;2、⽴即停⽌输液并通知医⽣,进⾏紧急处理。

如病情允许可使病⼈端坐,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脏负担;3、给予⾼流量氧⽓吸⼊,使肺胞内的压⼒增⾼,减少肺泡内⽑细⾎管渗出液的产⽣。

同时湿化瓶内加⼊百分之20—百分之30的⼄醇进⾏湿化氧⽓;4、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利尿和扩⾎管药物,以舒张周围⾎管,加速体液的排出,减轻⼼脏负荷;5、必要时四肢轮扎。

⽤橡胶⽌⾎带或⾎压计袖带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回流,但动脉⾎仍可通过。

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个肢体上的⽌⾎管,有效地减少静脉回⼼⾎量。

症状逐渐好转后解除⽌⾎带。

此外,静脉放⾎200——300ml也是有效减少回⼼⾎的⼀种最直接⽅法。

但应慎⽤,如有贫⾎者则禁⽤。

四、静脉炎发⽣的原因:1、由于长期输注⾼浓度,刺激性教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化学炎性反应;2、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静脉炎的症状,沿静脉⾛向出现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蜇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症状。

谈谈输液反应及反应后的护理

谈谈输液反应及反应后的护理

谈谈输液反应及反应后的护理输液是临床治疗给药的重要途径,输液治疗具有全身性,高效性及速效性特点。

但由于输液本身质量、配伍不当、输液操作方法不当、输液环境等因素,导致在临床上常常出现输液反应,这种反应往往给患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医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输液反应是指在输液过程中由非原发病所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临床上主要表现输液中及输液后突然出现寒战、高热、末梢循环不良等。

临床上经常发生,所以必须对引起输液反应原因及预防措施对输液反应后的护理有所了解。

下面笔者谈谈引起输液反应的几种原因和反应后的护理工作,仅供临床上参考。

1、输液反应的最基本原因——热源在医疗界为了确保输液质量,多年来世界各国对输液质量都做了十分严格的要求,我们国家药典也规定了输液要做热源等项目的检查,严格控制输液质量,以保证用后安全,但热源检查是一个限量测定,是以内毒素含量为指标的。

只要含量不超过限量规定,就算合格药品。

而药典对5毫升以下装量的注射剂型没有规定做热源检查,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在输液时配伍的药品越多,内毒素累加量就越大,一旦超出限量人体不能接受时就有可能引起输液反应,有学者在临床上做过测试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必须引起临床上医务工作者的注意。

2、输液反应的另一个原因——微粒在输液时,有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进入血液可引起血管肉芽肿、静脉炎及血栓行成,对心肌及肝肾亦有损害,由于微粒在血液中碰撞作用,可使血小板减少,造成出血等病症。

我国药典对输液的微粒限度也有明确的规定。

但由于输液中配伍多种药品。

它们在出厂分别检查都合符标准及规定,而当混合在一起时,其所含的微粒累积就可能超出药典对不溶性微粒限度的规定而引起热源性反应。

输液中微粒污染程度与输液环境、输液操作、输液器具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3、输液反应再一个原因——不合理配伍由于在临床上出现不合理配伍用药时,出现不溶状态、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产生微粒、副产物或使溶液PH值发生改变,在临床上有学者曾报道,认为液体加工时PH值偏高或偏低或液体温度太低也可能引起输液反应,因此合理用药,进行用药监护是减少输液反应,保证临床治疗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反应及护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与症状评估: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h,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2)医护合作性问题:体温过高,与输入溶液、药品或输液器医学教育网原创含有致热原有关。

(3)护理措施
1)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

及时通知医生。

2)对症处理
3)保留剩余液体及输液用具,必要时送检,做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原因。

4)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有效期,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以防致热物质进入体内。

二、循环负荷过重
(1)原因与症状评估:输液速度过快,短期内输入
过多液体,使心脏负担过重引起。

输液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胸闷、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

(2)医护合作性问题:肺水肿,与输液速度过快、液量过多有关。

(3)护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2)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

3)加压给氧,使肺泡内压力增加,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

医学教育网原创镇静剂、血管扩张剂、强心剂等。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止血带。

以阻断静脉血流。

6)预防方法: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和输液量。

三、静脉炎
(1)原因与症状评估:长期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液,或静脉置管时间过长,引起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

也可因输液过程的无菌操作不严引起静脉的感染。

病人输液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病人感到灼热、疼痛,有时伴有全身发热症状。

(2)医护合作性问题:静脉炎,与长期输入浓度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输液导管长时间留置引起血管内膜化学炎性病变或机械性的局部炎症有关;与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引起局部感染有关。

(3)护理措施
1)严格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延长使用时间。

2)抬高患肢并制动。

3)局部超短波理疗。

4)合并全身感染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
(1)评估:输液过程中,病人突感胸闷、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持续的"水泡音".
(2)医护合作性问题:肺栓塞,与气体进人血循环有关。

(3)护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安慰病人减轻恐惧感。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医学教育网原创头低足高位。

3)氧气吸入。

4)输液前,排尽输液管内气体,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液或输血时专人守护,以防发生空气栓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