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合集下载

《我爱这土地》教案4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4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4篇《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教学目标1.走进、细读文本,通过朗读、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和象征意味的语言,来理解诗人对这土地和祖国深沉而又刻骨铭心的爱。

2.走出文本,思考“土地”这一诗歌意象所蕴含的深意。

一.新课导入假如你是一只鸟,你会用的喉咙唱歌,为什么?设计意图:吸引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可以快速进入文本。

(如果学生用嘹亮、婉转、清脆等词语,我会告诉他,可有一只鸟儿却觉得自己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来歌唱,为什么?)二.不同形式的朗读诗歌的语言凝炼、生动,一些关键字、句,往往包含着极丰富的内涵和意蕴,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领会这些诗句的丰富内涵,从而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扣题通过几个主干问题来品读诗歌中关键词的深刻内涵。

(提醒学生注意本诗的创作年代)1.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2.“鸟儿”歌唱这片土地上怎样的风景?3.“鸟儿”用怎样的方式来爱这片土地?前两个问题主要引导学生关注暴风雨、悲愤、激怒、永远、无止息、林间、温柔的黎明等富有象征意味和暗示力的词语。

在此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回答往纵深追问:比如我们为何悲愤;被激怒后会产生怎样的反应;为什么这黎明是出自“林间”而非天边;象征着希望的黎明为何用“温柔”来修饰……这里还要注意几个问题:(1)“这”与“那”近指、远指的区别,凄凉、苦难和抗争是充盈在我眼中的,希望是装在我心中的,也许离它还有咫尺之遥。

(2)打击——悲愤——激怒——黎明这一从处境到情感到反应到结果这一情感的变化过程。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欣赏诗人的这句“我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

”第三个问题主要品读出“嘶哑”、(因为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而内心沉痛)“死”(为何而死?受伤、牺牲还是完成了使命?)“腐烂”(灵肉都与土地交融,刻骨铭心的爱)的深意在此基础上,完成这题填空题:这是一片土地。

学生这时应该会有更多的理解,不会再停留在“暴风雨”上比如:凄凉、苦难、希望,不停抗争……。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5篇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5篇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5篇我爱这土地说课稿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爱这土地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1一、教学理念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培养会学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

二、教材研究1、课文简介: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作于1938年11月。

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暴风雨等一系列内涵丰富,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

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诗名句。

2、教材地位及作用:《我爱这土地》一诗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的内容。

作为初三的最后一册语文书,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的作用:既是对初中知识的总结,归纳,直面中考;又是对高中知识的承接。

面对去年中考的改革,出现修改病句和文言朗读节奏的两个新题型,我们应及时适当的对教授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必要的语法知识。

近几年来,初中语法教学淡化甚至零化,不仅造成初,高中教学出现大断层,也使学生面对英语大量的语法无所适从。

我们的学生这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这套教材做好这个衔接工作。

另外,高一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应初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3、教学设想:《我爱这土地》作为诗歌单元的首篇,又是名篇,应重点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9)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9)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9)一. 教材分析《我爱这土地》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文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语言优美,情感丰富。

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于爱国情怀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理解并体会到爱国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个人的角度出发,理解并体会到爱国的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氛围。

2.新课导入: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3.课文讲解:分析诗歌的语言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4.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谈谈对爱国的理解。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国情怀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爱国的作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诗歌的题目、作者、诗歌的形式和内容等。

通过板书,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说课稿(6)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说课稿(6)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我爱这土地》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属于现代诗歌单元。

这首诗通过对土地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的爱国之情。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接触过许多诗歌作品,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表达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情感,仍需要通过深入分析来进一步体会。

此外,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理性,对于抽象的情感和理念的表达,需要通过更具象化的方式来进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我爱这土地》的内容,把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的爱国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思维。

3.写作法: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美丽的土地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表达技巧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交流: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思维。

《我爱这土地》优质课说课稿

《我爱这土地》优质课说课稿

《我爱这土地》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爱这土地》是一首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通过诗歌中的生动描绘,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进行朗读和体会。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并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歌时,可能对一些词语和表达方式不够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进行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太熟悉,需要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来感受和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诗歌的表达手法和结构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来进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并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和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掌握诗歌的表达手法和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同时,也能够学会用诗歌的方式来表达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并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掌握诗歌的表达手法和结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

3.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示范: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掌握诗歌的表达手法和结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课件(共24张PPT)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课件(共24张PPT)

写作训练
0 1
(1)我眼中的 祖国:描述自 己对祖国的独 特理解和感受, 可以从自然风 光、历史文化、 人民精神等方
面展开。
0
0
3
2
(3)祖国的未
(2)我的祖 来:展望祖国
国情:表达自 的未来发展,
己对祖国的深 表达自己对祖
情厚意,可以 国的期望和愿
通过描写家乡、 景,鼓励学生
亲人、朋友等 积极思考和表
03
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爱这土地》这篇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旨, 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 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04
说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培 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 思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05
说教法与学法
五、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情感教育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通过情 感教育,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 情;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学 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06
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0 1. 教师展示一些美丽的祖国风景图片,如大 1 自然的壮丽山河、繁华的城市景象等。
《我爱这土地》 说课稿
目录
01. 说教材
02. 说学情
03. 说教学目标 04. 说教学重难点
05. 说教法与学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板书设计 08. 说教学反思
敬爱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九年级语文部编说课稿:2 我爱这土地

九年级语文部编说课稿:2 我爱这土地

九年级语文部编说课稿:2我爱这土地一. 教材分析《我爱这土地》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创作的一首诗歌,选自九年级语文教材。

这首诗歌以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诗歌中,艾青用土地、河流、风等自然元素,象征着祖国的苦难与希望,展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这首诗歌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家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对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解。

但针对本诗,学生可能对诗人艾青及诗歌背景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诗人及诗歌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鉴赏现代诗歌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艾青及其作品《我爱这土地》,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品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情感、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家园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歌意象的把握、诗歌情感的体会、诗歌语言的品味。

2.原因:诗歌中的意象丰富,需要学生充分理解;诗歌情感深沉,学生难以体会;诗歌语言独特,需要学生仔细品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品读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诗人艾青及其作品《我爱这土地》,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3.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语言等特点。

4.品读欣赏:学生品读诗歌,引导学生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亮点、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创意表达: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创意表达,如写作、绘画等。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2(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2(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一、说教材《我爱这土地》是长春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现代诗歌两首》中的第一首,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唐诗、宋词、外国诗歌,但中国现代诗,这还是升入初中的第一次接触。

因此我希望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现代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现代诗的基本特点,初步了解现代诗的阅读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歌史上广为传颂的名篇,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烧杀虏掠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因此,我觉得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教材。

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理解这首诗的浅层含义似乎很容易。

然而,要让生活在和平年代习惯了养尊处优的学生做到读诗悟情,把诗句深刻的内涵诗人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透却并非易事。

基于这首诗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它自身的这些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阶段目标中“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设身处地理解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初步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并偿试简单的创作。

3、体会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是:1、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体会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初步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我会让学生占有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生,只在诗歌创作的背景、现代诗的基本特点等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一、说教材《我爱这土地》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的第一首诗。

本单元是一组以爱国和思乡为主题的中外经典诗歌,《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抒发诗人的恋土情结,形式简洁,寓意深厚,是“土地情思”系列里感人心魄、久唱不衰的经典名篇。

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因此,要在文学作品的朗读训练朗读体味中尝试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从而提高修养,涵养心灵,培养气质,养成高雅的艺术趣味。

从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来看,学习该诗,就要关注诗中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来看,通过欣赏该诗,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设想在本课的设计上确定两个重点:一是深入领会诗歌本身的巨大艺术魅力;二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欣赏技巧与方法,在用浓烈的爱国情感冲击他们的灵魂的同时,也交给学生们走进现当代诗歌艺术品味之门的钥匙。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力图展现三个亮点:一是营造严肃、动人、投入的课堂氛围;二是设计简单、明确、操作方便有效的诗歌欣赏环节。

三是注重深化拓展,多媒体的利用绝不可小视。

三、说教法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诗歌内容相吻合的氛围。

2、诵读教学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把握诗歌内在的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感情。

3、欣赏探究法:对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及诗歌的主题进行探究。

四、说学法读,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想,通过联想和想象来体会诗歌本身所具有的画面美;品,通过咀嚼语言和深入理解诗歌形象来把握诗歌丰富的意蕴美;提,通过寻找或提炼关键语句来感受诗歌深刻的情感美。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一幅美丽的图片引出众多仁人志士为了这片美丽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爱这土地》就是诗人艾青饱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出的一首深情的赞歌。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精品3篇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精品3篇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在座的前辈进行交流。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位于语文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一下我的教学设想。

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本文是一首诗歌,关于诗歌课标有如下要求1、课标理念: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教材分析单元要求: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形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特点:以巧妙的抒情方式和富有深刻含义的语言抒发诗中强烈的爱国情感。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及新课改的理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及把握巧妙的抒情方式。

3、通过朗读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4、体味诗中强烈的爱国情感。

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从而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4、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水平本诗是初中生接触的第一首现代诗歌,对诗歌的文体知识了解不多,对诗歌的欣赏能力还不高。

同时本诗的写作年代距今较远,今天的学生很难理解诗人那种特殊情感。

(2)教师课前预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主题,指导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5、说重点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6、说难点结合本诗写作背景,把握诗歌的形象,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根据新课标对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依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上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课《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课《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课《我爱这土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爱这土地》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课的一篇诗歌。

这首诗歌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诗歌以鸟儿的歌唱,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关怀。

这首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于学生理解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感受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文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他们对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

然而,对于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和历史环境,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可能还不够熟悉,这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引导的地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了解诗人艾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会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诗歌的时代背景和学生情感的共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歌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诗人艾青的生平简介和诗歌创作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历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诗歌:让学生多次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解读诗歌的主题。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5.总结提升:教师对诗歌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课《我爱这土地》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课《我爱这土地》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课《我爱这土地》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我爱这土地》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课的一篇诗歌。

这首诗歌是艾青于1938年创作的一首表达对祖国热爱之情的作品。

诗歌通过描绘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本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感。

在教材中,这首诗歌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对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有一定的理解。

然而,对于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深层含义,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美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学会欣赏和鉴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等辅助教学,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内容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6.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首表达对家乡或祖国的热爱之情的诗歌。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爱这土地》土地河流风黎明热爱赞美感叹希望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出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说课稿(7)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说课稿(7)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说课稿(7)一. 教材分析《我爱这土地》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人艾青用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祖国、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课文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揭示出土地、祖国与人民之间的紧密联系,表达了对土地的眷恋和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对于抒情诗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同时,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表达,还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解读来进一步领会。

此外,学生对于诗歌的表现手法、韵律、节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我爱这土地》,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诗歌的结构、韵律、表现手法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领会诗人的深层意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诗歌朗读、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关注自然,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然后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3.品析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领会诗人的深层意图。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6.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我爱这土地》的读后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读后感写作等方面进行。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爱这土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二课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于1938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

诗歌以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无私奉献的情感。

课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符合我国教育部门对九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要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并欣赏诗歌。

但他们对这篇课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会欣赏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土地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艾青及其作品《我爱这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美。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诗人的情感。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国主义精神。

7.课后作业:学生撰写课后感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爱土地爱祖国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朗读、讨论、作业等方面进行。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 1938 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直抒胸臆,袒露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单元编排上,本诗所在的单元以爱国思乡为主题,旨在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和初步的鉴赏能力,但对于诗歌深层情感的把握和诗歌艺术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这首饱含爱国深情的诗歌,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把握诗歌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领悟诗歌独特的艺术手法,如象征、对比等。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爱国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提问法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点拨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第3课《我爱这土地》说课课件

第3课《我爱这土地》说课课件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重音和韵律,并能熟读成诵 ; (2)能找到诗歌的主要意象,说出土地的象征意义及作品表达的情感;
(3)能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反复和拟人手法,品位此诗巧妙的构思。
教学难点
通过诗歌中具体的形象感悟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 高品质。
五、说教法学法
“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用好点拨可以 让学生有拨云见日,如梦方醒的感觉。根据要构建高效和谐课堂的要求,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进而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中,生 生之间互相进行评价,使师生双方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激活了学生 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 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学法上主要采用了朗读法和合作探究法,学生 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道是“三分诗,七分读”。这个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 位。训练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提高朗读能力,从而解决教学 的重点。

板块四、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诗歌一、二两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 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 第二节让诗意得到提炼和强化。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 情发展而言, 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4、象征、意象 象征:指以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间接表现抽象或其他事物的观念。 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 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 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与教学目标
本文选自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作为初中现代诗歌的首篇,又是名篇,要重点学习,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写于1938年11月,作者艾青在民族危亡,山河破碎的关头,满怀着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祖国的挚爱,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表达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用土地、河流、风、黎明、暴风雨等一系列鲜明的意象来表达丰富的内涵。

作为现代诗歌的首篇,在教学中我应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诵读诗歌中的情感,要启发学生用“心”去读、去品味,去感悟诗中的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基于此,我将教学目标设为以下几点:
1、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诗歌的旋律和节奏。

2、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3、背诵诗歌,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结。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教学难点:
把握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意义。

二、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和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三、说学法: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重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求知欲望,带领学生走入诗人的内心深处,一起去感受诗人真诚、炽烈的爱国之心。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现代诗歌虽然是刚刚接触,但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把握文章的大意应该并不会难;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用“心”
去读、去品味,探究和感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深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程序
1.情景导入
通过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出示学习目标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整节课有事。

3.作者及背景简介
了解作者艾青及写作背景可让学生尽快进入诗歌的情景,为诵读诗歌做好情感的
铺垫。

艾青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他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一位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也享有声誉。

1938年初期,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在国土沦丧的关头,诗人投身于反侵略的战争,提笔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

4.自主阅读.品读诗歌
诗歌是最经得起诵读的文体,三分诗,七分读,所以我将采用范读、自由朗读、配乐朗读相结合,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本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悲壮美,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借土地抒发对日本铁蹄蹂躏下祖国的深沉的爱和为国献身的热情。

5.精讲点拨,品味语言
每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品读艾青的作品,不难发现,“土地”和“太阳”是他诗中两个主导意象,“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因此“土地”凝聚了艾青对大地母亲、对祖国、对人民最朴素、最忠诚、最深沉的爱。

分析全诗,学习本文,我共设计了两个问题:1、诗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儿,写了鸟儿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这只鸟歌唱了哪些东西呢?他们各象征了什么?2、诗中哪个词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深深地感动了你?并说说理由。

目的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初步学习品味诗歌的语言。

6.当堂训练
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采取的方式是先出示教师的下水作文,是为了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7.课堂小结
这首《我爱这土地》是诗人献给土地最真挚的恋歌;巧妙的构思,生动的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土地最忠诚歌者的形象,一个始终环绕和守护土地母亲的诗魂,一个给人以信念、信心和希望的使者。

8.作业的布置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后让学生背诵诗歌,阅读艾青的其他诗作,旨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深入走进艾青。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提出你们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