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黄景仁《登北固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解析(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解析(5)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解析(5)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幽州夜饮(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1)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3)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董元达谢逸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①破屋应数间。

【注】①玉川: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六句意即董元达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时候,议论慷慨,连天子也为之开颜。

B.九,十句写董元达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乘舟而去,不知何时能归,深寓惜别之意。

C.诗歌最后两句表明将来一定会在大梁城中相见,到时董元达应该只有几间破屋,暗示董元达日后生活的穷迫。

D.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也包含了对董元达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惋惜之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①[宋]黄庭坚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②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③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④寒挂屋山头。

注释:①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

黄十七:黄介,字几复。

②沈:污染。

③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

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

④斗杓:指北斗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

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

(2)本诗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赠别几复[宋]黄庭坚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

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

①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释:①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献始兴公①王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

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①始兴公,即张九龄。

王维写此诗,希望获得张九龄的赏识提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连用两个“宁”字,有利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态度和追求志向。

B.第三句中的“粱肉”比喻富贵的生活,“不用”一词表明作者的厌恶之情。

C.“匹夫”“贱子”是作者谦称自己,“大君子”则用来赞美张九龄,用语得体恰当。

古代诗歌赏析王武陵《秋暮登北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王武陵《秋暮登北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暮登北楼王武陵秋满空山悲客心,山楼晴望散幽襟。

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清溪绕寺深。

寒气急催遥塞雁,夕风高送远城砧。

三年海上音书绝,乡国萧条惟梦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登楼的缘由。

满山秋色使客居他乡的游子触景伤怀,诗人登楼望远,排遣心中的郁结情绪。

B.颔联描绘登楼所见。

层林尽染,秋霜中满山火红的枫叶映入眼帘;曲水回环,澄静的小溪环绕着山寺。

C.颈联抒发登楼所见所感。

秋暮天寒,塞雁急飞,楼高风冷,“远城砧”使人联想到李颀诗句“御苑砧声向晚多”。

D.尾联寓情于景,韵味悠长。

多年漂泊在外,家乡的音讯断绝,萧瑟破败的家园也只能在梦中找寻。

15.D “寓情于景”有误,尾联重在叙述和抒情。

16.请简要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6分)参考答案:16.作者在首联表达了多年羁旅漂泊的孤寂之愁、悲秋之感;转而在颔联抒发了在绚烂秋景中享受的片刻宁静;最后在颈、尾联表达了对家乡的无尽思念和归梦难圆的感伤。

(每点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通过月亮描写了乐曲结束后听众沉浸在音乐意境中的情境。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辛弃疾对百姓安于异族统治、忘却国耻的沉痛之情体现在“▲,▲”两句的景象描写之中。

答案: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023届河南省区域高一上册语文专项突破分层整理—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

2023届河南省区域高一上册语文专项突破分层整理—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

2023届河南省区域高一上册语文专项突破分层整理—古诗阅读专题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②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金陵:南京的古称,六朝(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古都。

凤凰台:故址在金陵凤凰山上。

②二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一作“一水”。

③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

语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金陵凤凰台如今“台空”“凤去”,唯有江水依旧奔流不息,蕴含无限感慨。

B.颔联“吴宫”“晋代”两词,写出凤凰台作为东吴东晋兴亡的见证者,极富沧桑感。

C.颈联对仗工整,用词形象,“半落”“中分”两词巧用拟人写出江南山水的妩媚秀美。

D.尾联“长安不见”暗点诗题中的“登”字,诗人以“使人愁”三字收束全诗,饶有余味。

17.本诗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为咏史怀古类作品,它们所运用的抒情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16.C17.①借景抒情。

辛词上片由眼前“千古江山”和刘裕住所景象联想起孙权、刘裕两位著名的英雄人物感叹英雄千古难再,借以对韩侂胄进行讽喻与劝诫;李诗颈联写眼前所见古都金陵的自然风物,寄寓对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朝代兴废的感慨。

②借典抒情(用典)。

辛词中用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等典故,借古讽今,表达对南宋当权者的警醒、正告,最后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也被朝廷弃而不用或用而不信,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李诗用“浮云蔽日”这一典故,表达诗人对君王被奸邪小人蒙蔽的担忧。

③对比抒情。

辛词借孙权、刘裕等建立丰功伟业的历史英豪与怀才不遇的自己对比,抒发渴望建功立业之志;借孙权、刘裕开创基业的历史与南宋朝廷苟安的现状对比,暗含对南宋偏安的讽刺;借刘裕与刘义隆的对比,告诫南宋统治者不可急功冒进;借“烽火扬州路”痛击金兵的历史与“一片神鸦社鼓”的遗民现状对比,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语文高考试卷古诗答案

语文高考试卷古诗答案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乙】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请分析《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诗的意境。

答案:《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

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这一景象,展现了夕阳西下的壮观;而“黄河入海流”则描绘了黄河奔腾不息,最终汇入大海的壮丽景观。

这两句诗意境开阔,气势恢宏,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小题2】请结合《望岳》中的诗句,分析杜甫对泰山及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答案:在《望岳》中,杜甫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以岱宗(泰山)为背景,描绘了齐鲁大地的辽阔景象,突显了泰山的高大雄伟。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通过“造化钟神秀”这一形象化的比喻,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美,而“阴阳割昏晓”则描绘了泰山分阴分阳,割裂昼夜的奇特景象,突显了泰山的神秘。

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通过“荡胸”和“决眦”两个动词,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向往之情。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表达了诗人攀登泰山顶峰,俯瞰众山的壮志豪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小题3】请简述《登鹳雀楼》和《望岳》两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答案:《登鹳雀楼》和《望岳》两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异同之处。

相同点:两首诗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描绘静态的自然景象和动态的自然现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壮丽。

同时,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不同点:《登鹳雀楼》在艺术手法上更注重景物描写,通过描绘夕阳、黄河等自然景象,营造出壮阔的意境;而《望岳》则更注重情感抒发,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古诗文阅读】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八套)

【古诗文阅读】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八套)

【古诗文阅读】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八套)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一)黄河罗隐①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②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③,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

②银汉:本指上天,这里指皇室、朝廷。

③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

这句话是说功臣的爵位永不失去。

1.本诗前两联所写的“黄河”有何特点?请概括并分析。

(5分)2.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的“讽喻”特点,并简要概括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6分)(二)水边偶题罗隐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柯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注】①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屡试不第。

②丘轲:孔丘、孟轲,周召:周公、召公。

③蒙邑先生:庄子。

3.这首诗的首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颈联对这种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6分)(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5.“把酒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4分) 6.“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4分)(四)生查子独游西岩①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释】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步①陆游市人莫笑雪蒙头,北陌南阡信脚游。

风递钟声云外寺,水摇灯影酒家楼。

鹤归辽海②逾千岁,枫落吴江又一秋。

却掩船扉耿无寐,半窗落月照清愁。

【注释】①本诗为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作者于故乡山阴闲居时所作。

②鹤归辽海:《搜神后记》载汉有道士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发如雪的诗人在夜晚随意散步,“信”字传神表现出作者的悠闲自在。

B.“风递”描绘出山寺钟声的悠远,“水摇”表现出灯火倒影水中的景象。

C.尾联寓情于景,表现作者在透窗而入的月光下清愁萦心、夜不能寐的情景。

D.本诗主要写诗人夜晚散步的见闻及感受,写景细腻传神,富有艺术美感。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无寐”的原因。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武侯庙古柏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

【注释】①閟(bì)宫:深闭的祠庙。

②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

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

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

④金刀:暗指刘家天下。

⑤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B.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

C.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

D.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卷解析1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卷解析1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卷解析1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这首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景象?(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3.古诗阅读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

(2)“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4.古诗词阅读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5.尾联的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从“初”、“暖树”两个词中任选一个词作解释。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北京卷历年诗歌鉴赏题解析分析

北京卷历年诗歌鉴赏题解析分析

第一问两个要点: 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 精神品德、内在特点; ②批判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德特征, 仅作了外形描写。〔1个要点1分〕。
其次问3个要点: 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 清幽、高洁; 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 莲的素洁、清雅; ③“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 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德。 答出①或②中的1个即得2分,答出③得1分。
这首诗既描写了红梅迟开、花色浅红的自然特征,又赐予红梅以少女的某些性情, 形神俱备,情感细腻。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赐予了她不与众花争
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忧,而是含蓄地表达了
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
归。
*
①以下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年轻,
令人震惊。
*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年轻,
令人震惊。
×*
是日惊秋老——这一天突然觉察已经到了暮秋季节,不
志存恢复。
*
[译诗]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重阳节这一天突然觉察已经到了晚秋季节,不免心
惊,你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瞩望。离别思念的情怀唯
有靠浊酒排遣,忧愁中满目都是丛生的菊花。我且把自
己这一腔报国的忠肝义胆留存给苍天大地,让故国的江

2020-2021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含答案解析

2020-2021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属于词,其词牌是“南乡子”,它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样,均属于辛弃疾的“壮词”。

B.上阙前两句用设问的手法,写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由满眼风光兴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意。

C.下阙歌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的英雄壮举,反衬出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D.该词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表达了作者渴望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以及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愤懑之情。

2.这首词中的加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B2.该句借用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将词人的愁思和感慨,比作常流不息的江水,委婉含蓄地表明了朝代兴起和衰亡的漫长历史。

【解析】1.B.“由满眼风光兴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意”错误,作者俯瞰日夜奔流的长江;追思像江水东流、一去不返的“千古兴亡”事,咏古叹今,抒发自己对中原故土的深切眷念,把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故选B。

2.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句话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

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长流不息的江水。

委婉含蓄地表明了朝代兴起和衰亡的漫长历史。

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中的“薄暮”与“徙倚”是什么意思?请任选一个作答。

古代诗歌阅读- 2022年高考语文名校模拟好题汇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古代诗歌阅读-  2022年高考语文名校模拟好题汇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专题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一、(2021·湖北·黄冈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远贾岛别肠长郁纡,岂能肥肌肤?始知相结密,不及相结疏。

疏别恨应少,密别恨难祛。

门前南去水,中有北飞鱼。

鱼飞向北海,可以寄远书。

不惜寄远书,故人今在无?华山岹峣①形,遥望齐平芜。

况此数尺身,阻彼万里途。

自非日月光,难以知子躯。

【注释】①岹峣:形容山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开笔就以形象化的语句将自己对故人牵肠挂肚的情状表现了出来,结尾处与开头相呼应,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B.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诗人也认为朋友之间关系过于亲密不如疏远一点好,过于亲密会造成“恨难祛”的离情。

C.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贾岛在《寄远》中也借“鱼”“书”表达思念之情。

D.诗人不知道友人是否还活在人世间,发出“故人今在无”的疑问。

古代交通不便,常常出现亲友之间音信断绝的情况。

2.本诗细致地描绘了诗人思念远方故人时心潮起伏的情状,请简要分析诗人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写思念之情?【答案】1.B2.(1)开头直抒胸臆,以反问句表明自己肌肤消瘦是因为胸中有“郁纡”的别肠,体现对友人思念之深。

(2)借景抒情,由门前“南去水”想到“北飞鱼”,再由鱼想到“可以寄远书”。

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通信的迫切心情。

(3)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以相交甚深与关系疏远相比,表达了对友人思念的情意;以眼前“岹峣形”的华山与“数尺身”的故人比较,以“日月光”与诗人目力比较等等,突出自己与友人之间路途遥远难以相见,增强了抒情色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

B.“诗人也认为”错误,诗人表面上说过于亲密不及疏远一点好,但这并不是诗人本意,实际上从反面强调了因与故人关系亲密造成了难以祛除的相别离情,突出了对友人的思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六)(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六)(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阅读(六)一、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夜坐念东征将士陆深长河乘夜渡貔貅①,兵气如云拥上游。

大将能挥白羽扇,君王不爱紫貂裘。

十二关山齐故国,百年疆域汉神州。

不眠霜月闻刁斗,自启茅堂望斗牛。

【注】①貔貅(píxiū):别称“辟邪、天禄”,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

诗中比喻勇猛的战士、骁勇的部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诗歌起句不凡,用“貔貅”形容骁勇善的战前线战士,他们长河夜渡,不畏艰险,直接描写了战斗场面的激烈。

B.“挥白羽扇”,写大将手挥羽扇,让人想起“羽扇纶巾”的周瑜,暗喻诗人文武双全,指挥若定。

C.诗歌第四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紫貂裘”代指皇帝对将士们的赏赐,表明朝廷对战事的重视。

D.颈联以数词入诗,节奏鲜明,音韵铿锵,从时空两方面表现了国家收复失地的坚强决心。

E.诗歌末两句中选取两个细节“闻刁斗”、“望斗牛”,由想象转入现实,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述。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深湾夜宿王勃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

堰③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农调砧④。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注】①津涂:道路。

②岑:小而高的山。

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

④砧:捣衣石。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夜宿的深湾是个偏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子建在危险的山上。

B.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

C.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

D.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

E.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

4.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次韵唐公①三首(其三旅思)王安石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11110043103)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11110043103)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尽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诗歌,达成下边小题。

秋晚登城北门①陆游幅巾② 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③ 秋。

河山兴废供搔首,出身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④ 。

【说明】① 城北门:成国都北门。

② 幅巾:当时念书人闲居时的一种装扮。

③ 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诗顶用杜陵借指长安,暗喻故都汴京。

④ 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疆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句描述诗人装扮和出游地址,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闲散的生活和日益衰颓的状况。

B.颔联巧用“杜陵秋”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迷恋。

C.“搔首”“倚楼”的描绘,表现诗人心忧国家安危,叹息命途未卜,抒发了忧国深情。

D.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戎马生涯,“非复昔”包含着对戎马生涯已成旧事的感触。

(2)诗人的“愁”表此刻哪些方面?请简要剖析。

【答案】( 1) B(2)①悲秋之情。

诗人登上城北门楼,暮秋节气,西风劲吹,眼前悲凉的情况令人愁绪满怀。

② 河山陷落、忧国伤时的叹惋。

颔联和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心,对陷落故都的、忧愁之情。

③ 出身遭际,前程未卜之愁。

诗人展望自己的前程,出身安危未卜,搔首不安,愁肠百结。

④ 壮志难酬的悲忿。

眺望战火,仰望雁阵,想到光阴空逝,兴复无期,而自己却报国无门,悲愁难耐。

【分析】【剖析】( 1) B 项,“颔联巧用‘杜陵秋’ 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错误,从诗中来看,从诗中来看,颔联“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两句是写对边疆状况的忧愁和对关中国土的,前一句中“散关”是南宋西北边疆上的重要关塞,诗人过去曾在那边驻守过,今日登楼眺望从那边传来的烽烟,说明边疆上发生紧迫状况,作为一个踊跃主张抗金的诗人,必会感觉深切的关注和无量的忧愁;后一句是说暮秋到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陆游常期望从北方传来好信息,但此次看到鸿雁传来的倒是“杜陵秋”,“杜陵秋”三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心,对故都陷落的非常忧愁。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语文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汉代古诗,完成下题。

步出城东门无名氏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雨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注],高飞还故乡。

[注] 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蓝田溪与渔者宿钱起独游屡忘归,况此隐沦处。

濯发清泠泉,月明不能去。

更怜垂纶叟,静若沙上鹭。

一论白云心,千里沧州趣。

芦中野火尽,浦口秋山曙。

叹息分枝禽,何时更相遇?【1】这首诗与其他以渔父(隐士)为题材的古典诗歌相比,写作角度有什么不同?【2】本诗中“隐沦处”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秦淮夜泊贺铸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

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1】与杜牧的《泊秦淮》相比,本诗描写的秦淮夜景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诉衷情近柳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尽日空凝睇。

【1】词的上片中描写的景物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并赏析结句的表达效果。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题。

[正宫]黑漆弩·村居遣兴刘敏中长巾阔领深村住,不识我唤作伧父①。

掩白沙翠竹柴门,听彻秋来夜雨。

闲将得失思量,往事水流东去。

便宜教②画却凌烟,甚是功名了处?[注]①伧父:鄙贱之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登北固楼》
黄景仁
振衣直上最高楼,吴楚青苍一望收。

此地山形常北顾,千年江水自东流。

乾坤莽莽鱼龙气,今古愔愔花月愁。

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振衣”典出《楚辞·渔父》中的“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首联点题,写诗人整衣登高,饱览胜景,心怀大畅。

B.颔联写山形如同顾望北方,化静为动;“千年”二字写出历史的沧桑感,江水滔滔,古今不绝,与后文的“今古”二字相呼应。

C.颈联“莽莽”同“茫茫”,写天地间鱼龙腾跃,莽撞而富有生气;“今古愔愔花月愁”暗含历史兴亡之叹。

D.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妙用借代、叠词、夸张等手法,对仗较工稳,气势雄浑,富有表现力。

15.有人说,此诗尾联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分析二者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家一贯注重内省法,《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劝告读书人要在内心不断省察自己以提升自身道德和学识方面的修养。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蛟龙舞动于深渊,寡妇哭泣于孤舟的情形,侧面描写箫声的悲凉。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使用借代手法并借鸟鱼欢跃之态描绘春和景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C。

“莽莽”指广阔旷远;“鱼龙气”指江面水汽,而非“鱼龙莽撞而富有生气”。

15、同:弘大意境、磅礴气势和高远理想。

诗人面对自然的浩瀚无垠,激发出内心建功立业的抱负。

异:毛词偏重的是对个人前途与国家未来的思考,以问句形式发出深沉慨叹,答案暗寓其中,有“舍我其谁”的豪气,表现形式更为含蓄蕴藉。

黄诗偏重的是对自我力量的信心和把握命运的雄心。

以上天赋予的“一拳”之力压服自然的浩荡潮流,彰显以一己之力挑战、征服命运的霸气,凸显其锐意进取的积极人生观。

表现形式属直抒胸臆,酣畅淋漓。

16、(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