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一去二三里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杜甫《前出塞九首》原文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前出塞九首》原文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前出塞九首》原文翻译赏析杜甫《前出塞九首》原文翻译赏析《前出塞九首》原文《前出塞九首》其一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前出塞九首》其二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前出塞九首》其三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前出塞九首》其四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前出塞九首》其五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前出塞九首》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前出塞九首》其七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前出塞九首》其八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前出塞九首》其九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前出塞九首》翻译注释、戚戚,愁苦貌。

因被迫应往,故心怀戚戚。

2、悠悠,犹漫漫,遥远貌。

交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是唐王朝防吐蕃处。

3、公宗,犹官家。

有程期,是说赴交河有一定期限。

4、是说如果逃命,又难逃法网。

唐行“府兵制”,天宝末,还未全废,士兵有户籍,逃则连累父母妻子。

5、这两句点出赴交河之故,是全诗的主脑,是人民的抗议,也是壮甫的斥责。

6、离家日久,一切习惯了,熟习了,放下再受伙伴们的戏弄和取笑。

按《通典》卷一百四十九:“诸将上不得倚作主帅,及恃己力强,欺傲火(伙)人,全无长幼,兼笞挞懦弱,减削粮食衣资,并军器火具,恣意令擎,劳逸不等。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原文、翻译及赏析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原文、翻译及赏析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原文、翻译及赏析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外面公鸡啼叫,新娘妆容严整。

绣我的裙子,什么都是四五。

我的脚踮着脚尖,我的头闪闪发光。

腰若流水,则闻明月。

指洋葱根,口含达尼。

细步天下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译文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归园田居·其一》注释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气质、情致。

一作“愿”。

丘山:指山林。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i)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南野:南面的田野。

一作“南亩”,指农田。

野:一作“亩”。

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荫(yìn):荫蔽。

罗:罗列。

暧暧(ài):迷蒙隐约的样子。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墟里:村落。

颠:顶端。

户庭:门户庭院。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代: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二十多年的经历好似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

闲来无事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转瞬即逝,只有把它们编成歌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

注释: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午桥:在洛阳南面。

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豪英:出色的人物。

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

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疏影:稀疏的影子。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新晴:新雨初晴。

晴,这里指晴夜。

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从黄昏至拂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

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

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上片忆旧。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

关于李峤的古诗词作品翻译及赏析

关于李峤的古诗词作品翻译及赏析

关于李峤的古诗词作品翻译及赏析李峤简介李峤(644~713),唐朝诗人。

字巨山。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少有才名。

20岁时,擢进士第。

举制策甲科。

累官监察御史。

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某某某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

迁给事中。

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

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

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

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开元元年(713)。

李峤石像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

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李峤代表作品:《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翻译】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月》桂满三五夕,蓂开二八时。

清辉飞鹊鉴,新影学蛾眉。

皎洁临疏牖,玲珑鉴薄帷。

愿言从爱客,清夜幸同嬉。

《中秋月》第一首: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第二首: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夜》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翻译】寒冷的高空升起一轮圆圆的明月,人们都说每个地方的月色都是一样的。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骤雨暴风呢。

《秋山望月酬李骑曹》愁客坐山隈,怀抱自悠哉。

况复高秋夕,明月正裴回。

亭亭出迥岫,皎皎映层台。

色带银河满,光含玉露开。

淡云笼影度,虚晕抱轮回。

谷邃凉阴静,山空夜响哀。

寒催数雁过,风送一萤来。

独轸离居恨,遥想故人杯。

《早发苦竹馆》合沓岩嶂深,朦胧烟雾晓。

荒阡下樵客,野猿惊山鸟。

开门听潺湲,入径寻窈窕。

栖鼯抱寒木,流萤飞暗筱。

早霞稍霏霏,残月犹皎皎。

行看远星稀,渐觉游氛少。

我行抚轺传,兼得傍林沼。

贪玩水石奇,不知川路渺。

徒怜野心旷,讵恻浮年小。

方解宠辱情,永托累尘表。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汉帝抚戎臣,丝言命锦轮。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气质。

一作“愿”。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4.羁(ji)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5.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6.野:一作“亩”。

际:间。

7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8.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9.荫(yìn):荫蔽。

10.罗:罗列。

11.暧暧(ài):昏暗,模糊。

12.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墟里:村落。

13.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14.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15.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

樊,藩篱,栅栏。

16.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赏析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王之涣这首《凉州词二首·其一》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

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凉州词二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注释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赏析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悯农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悯农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悯农·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悯农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了解过翻译赏析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悯农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及注释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注释悯:怜悯。

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诗一作《古风二首》。

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赏析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

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一去二三里古诗翻译

一去二三里古诗翻译

一去二三里古诗翻译
一y ī去qù二三èrsān 里l ǐ
宋代sòngdài 邵雍shàoyōng
一y ī去qù二三èrsān 里l ǐ,烟yān 村cūn 四五sìwǔ家jiā。

亭台tíngtái 六七liùqī座zuò,八九十bājiǔshí枝zhī花huā。

译文1: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译文2: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

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

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古诗蛇人翻译赏析

古诗蛇人翻译赏析

古诗蛇人翻译赏析文言文《蛇人》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

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

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

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

一夜寄宿山寺。

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

冥搜亟呼,迄无影兆。

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

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

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

大喜,如获拱璧。

息肩路隅,蛇亦顿止。

视其后,小蛇从焉。

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

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

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

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

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

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

缘二青驯,故未遽弃。

又二三年,长三尺余。

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

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

已而委蛇并去。

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径入笥卧。

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

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

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

而视其首。

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

呼曰:“二青!”蛇顿止。

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

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

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

蛇人乃属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

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

”二蛇垂头,似相领受。

遽起,过处林木为之中分。

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

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圆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山村咏怀》邵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山村咏怀》邵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山村咏怀》邵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将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巧妙地排列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下面对这首诗进行更详细的注释、翻译和赏析。

注释: - 去:距离。

-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翻译:不知不觉间,我已离开繁华的城市,来到了这二三里外的乡村。

这里烟雾缭绕,四五户人家错落有致地散布其中。

村庄旁有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还开着八九十朵鲜花。

赏析: 1. 意境之美: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图景,村落、亭台、鲜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诗中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却通过自然的描写和巧妙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淡雅、清新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2. 数字之妙: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字,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这些数字的运用不仅使诗歌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更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例如,“一去二三里”,通过“一”和“二三里”的对比,表现出乡村的遥远和宁静;“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则通过具体的数字描绘出亭台和鲜花的数量,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乡村的美丽。

3. 动静结合:诗中既有静态的描写,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描绘了乡村的远景,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觉;又有动态的描写,如“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描绘了亭台和鲜花的存在,给人以生机和活力。

动静结合,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4. 情感表达: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之情。

诗人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乡村,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美好,于是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山村咏怀》是一首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的诗作。

《贺新郎赋琵琶》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贺新郎赋琵琶》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贺新郎赋琵琶》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贺新郎赋琵琶》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贺新郎·赋琵琶》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宋词吧,宋词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古诗月上海棠·傲霜枝袅团珠蕾翻译赏析

古诗月上海棠·傲霜枝袅团珠蕾翻译赏析

古诗月上海棠·傲霜枝袅团珠蕾翻译赏析《月上海棠·傲霜枝袅团珠蕾》作者为元朝诗人党怀英。

其古诗全文如下:傲霜枝袅团珠蕾。

冷香霏烟雨晚秋意、萧散绕东篱,尚仿佛、见山清气。

西风外,梦到斜川栗里。

断霞鱼尾明秋水。

带三两飞鸿点烟际。

疏林飒秋声,似知人、倦游无味。

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

【前言】《月上海棠·傲霜枝袅团珠蕾》是金代词人党怀英的作品。

词摹画出一幅淡雅的秋菊烟雨图。

抒发了词人倦游无味欲辞官归隐的惆怅心情。

【注释】①月上海棠:词牌名,此调有两体,七十字者,见《梅苑》无名氏词,又名《玉关遥》。

【翻译】无。

【赏析】在金代中后期,文坛领袖党怀英以诗文书法得享盛名,词作亦入妙境,令人神往。

此词是他的一篇名作。

词的写作时地没有明确记载。

根据词中“栗里”和新述,可能写作于公元1175年(金世宗大定五年)前后任汝阴(今安徽阜阳)县令时。

县令一职官小政繁,作者清高自许,难免厌怨,此词抒发了词人倦游无味欲辞官归隐的惆怅心情。

上阕“傲霜枝袅团珠蕾。

冷香霏,烟雨晚秋意。

”摹画出一幅淡雅的秋菊烟雨图。

“傲霜枝”出自苏轼诗“菊残犹有傲霜枝。

”“袅团”状菊,类丛,言盛茂状。

“冷香”幽冷的芳香气味。

茂盛的菊花丛中,一颗颗带着雨珠的花蕾晶莹闪烁,秋风微拂,枝蔓摇曳,阵阵幽冷的芳香在如烟似雾的霏霏细雨中飘散,深深地感到了晚秋的风光与神韵。

二句明写景,暗喻人,“晚秋意”三字概括了词人对新见景色的观感。

接下来词人由景及人,词人本人也进入画卷:“萧散绕东篱,尚仿佛、见山清气。

”此情此景,使读者感到词人是与陶渊明有共鸣之处,诗情画意都能联想到陶诗。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潜:《饮酒诗二十首之五》)。

“日夕气清,悠然其怀”(《归鸟诗》)对比之下不难看出词人是在赏菊中想到喜菊名人的陶潜,同为爱菊,自己非常追慕渊明。

这点也可从词中“仿佛”二字看出。

即是说,陶潜当日“悠然”自得,此时自己也颇感同身受。

《一去二三里》邵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一去二三里》邵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一去二三里》邵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一去二三里》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

又名《山村咏怀》,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作品原文:山村咏怀一去①二三里,烟村②四五家。

亭台③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品注释:①去: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作品译文: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创作背景: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作品鉴赏:“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简介: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

30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

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他的先天学学说被后人发展为预测学。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思与全诗翻译及赏析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思与全诗翻译及赏析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思与全诗翻译及赏析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译文] 远处的村落隐隐约约,村里的炊烟袅袅上升。

[出自]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①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②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③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

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④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⑤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⑥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⑦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⑧荫:荫蔽。

⑨罗:罗列。

⑩暖暧:暗淡的样子。

⑾依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⑿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译文: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三十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而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一年级古诗文

一年级古诗文

一年级古诗文1、一去二三里yī qù èr sān lǐ【宋】·邵雍·【sòng 】?shào yōng ?一去二三里,yī qù èr sān lǐ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 wǔ jiā亭台六七座,tíng tái liù qī zuò八九十枝花。

bā jiǔ shí zhī huā【注释】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

【题解】这是一首儿歌。

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

“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

“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

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

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

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

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2、画huà【唐】·王维·【táng 】?wáng wéi ?远看山有色,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春去花还在,chūn qù huā hái zài人来鸟不惊rén lái niǎo bú jīng注词释义: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②惊:吃惊,害怕.〖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贺新郎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贺新郎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关于贺新郎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我已经很衰老了。

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

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

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

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邑:指铅山县。

辛弃疾在江西铅山期思渡建有别墅,带湖居所失火后举家迁之。

仆:自称。

停云:停云堂,在瓢泉别墅。

甚矣吾衰矣:源于《论语·述而》之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

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

问何物、能令公喜:源于《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

还有什么东西能让我感到快乐。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这两句出典于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妩媚:潇洒多姿。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

想来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

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在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气会翻飞,狂风会骤起。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文天祥《游文山观大水记》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文天祥《游文山观大水记》原文及翻译

文天祥《游文山观大水记》原文及翻译文天祥原文:自文山门而入,道万松下,至天图画,一江横其前。

行数百步,尽一岭为松江亭,亭接堤二千尺,尽处为障东桥,桥外数十步为道体堂。

自堂之右循岭而登为银湾,临江最高处也。

银湾之上,有亭曰“白石”,青崖曰“六月雪",有桥曰“两峰之问”,而止焉。

此文山滨江一直之大概也。

戊辰岁,余自禁庐①罢归,日往来徜徉其间.五月十四日,大水,报者至。

时馆中有临川杜伯扬、义山萧敬夫,吾里之士以大学试,群走京师,推孙子安未尝往。

辄呼马戒车,与二客疾驰观焉,而约子安后至。

未至天图画,其声如疾风暴雷,轰豗震荡而不可御。

临岸侧目,不得往视,而隔江之秧畦菜垅为洪流矣。

及松江亭,亭之对为洲,洲故垤然隆起,及是,仅有洲顶,而首尾俱失.老松数十本,及水者争相跛曳,有偃蹇不伏之状。

至障东桥,坐而面上游水从“六月雪”而下,如建瓴千万丈,直送乎吾前,异哉!至道体堂,堂前石林立,旧浮出水面,如有力者一夜负去。

酒数行,使人候“六月雪”可进与否,围棋以待之。

复命曰:水断道.遂止。

知银湾,山势回曲,水至此而旋。

前是立亭以据委折之会,乃不知一览东西二三里,而水之情状无一可逃遁.故自今而言,则银湾遂为观澜之绝奇矣。

坐亭上,相与谙谑,赋唐律一章,纵其体状,期尽其气力,以庶几其万一。

予曰:“风雨移三峡,雷霆擘两山。

”伯扬曰:“雷霆真自地中出,河汉莫从天上翻.”敬夫曰:“八风卷地翻雷穴,万甲从天骤雪举.”惟子安素不作诗,闻吾三人语,有会于其中,辄拍手将须、捧腹顿足,笑绝欲倒,盖有渊明之琴趣焉。

倚阑逾时,诡异卓绝之观不可终极,而渐告晚矣.乃令车马从后,四人携手徐步而出。

及家而耳目眩颤,手足飞动,形神不自宁者久之。

他日,子读《兰亭记》,见其感物兴怀,一欣一戚,随时变迁,予最爱其说。

客曰:“羲之信非旷达者。

夫富贵贫贱、屈伸得丧,皆有足乐,盖于其心而境不与焉。

岂以昔而乐,今而悲,而动心于俯仰之间哉?”予恍然有间.人生适意耳,如今日所遇,霄壤间万物无以易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一去二三里翻译赏析
《一去二三里》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邵康节。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译】
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

路过六七座亭台楼阁,周围有十几枝花。

【鉴赏】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

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

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ORg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