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疏散楼梯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楼梯安全标准

楼梯安全标准楼梯在建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连接了不同楼层,方便人们上下移动。
然而,由于楼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因此楼梯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为确保公众的安全和舒适,制定一系列楼梯安全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1. 楼梯设计标准首先,楼梯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建筑法规和标准。
楼梯的坡度、踏步高度和深度、扶手高度等参数都需要按规定进行设计。
比如,踏步高度不宜过高,扶手应安装在适当高度,以确保使用者的舒适和安全。
2. 楼梯材料标准楼梯的材料选择也至关重要。
应该选用坚固耐用的材料,如钢铁、木材等,以保证楼梯的结构稳固和安全性。
楼梯表面应保持平整,避免出现滑倒的危险。
地面的防滑性能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3. 楼梯照明标准楼梯的照明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楼梯应安装足够明亮的灯光,以确保使用者在黑暗环境下也能清晰看见楼梯的台阶和扶手,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 楼梯安全标识标准在楼梯周围应设置清晰可见的安全标识,包括禁止通行、注意梯级等标识,提醒使用者注意安全。
此外,应该定期检查这些标识是否完好,若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5. 保持楼梯畅通楼梯口、楼梯间等区域不应设置障碍物,保持通道的畅通。
在紧急情况下,楼梯是人们疏散逃生的主要通道,保持通道畅通可以大大增加逃生效率,减少人员伤亡。
总之,楼梯安全标准是建筑安全中的重要一环。
遵循楼梯安全标准,可以有效保障使用者的安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建筑单位和个人都应重视楼梯安全问题,切实做好楼梯的设计、维护和管理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对多层民用建筑疏散楼梯设置形式的探讨

对多层民用建筑疏散楼梯设置形式的探讨作者:李小鹭来源:《科技资讯》2012年第30期摘要:本文从建筑楼梯的设置形式的分析入手,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对敞开楼梯能否作为疏散楼梯、开放式外廊建筑的疏散楼梯形式、多层综合性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形式等实务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用建筑疏散楼梯探讨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033-02疏散楼梯是建筑物中的垂直通道,是安全疏散的重要设施。
做好疏散楼梯的防火设计审核,对于提高建筑物的防火能力、增强建筑物的实用性、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工程实际情况,对多层民用建筑疏散楼梯的设置形式进行一些探讨。
1 建筑楼梯的几种设置形式根据楼梯的使用部位以及结构形式,可以将楼梯分为室内楼梯(包括敞开楼梯、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楼梯。
根据防火疏散要求,通常将疏散楼梯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疏散楼梯4种形式。
1.1 对上述几种楼梯形式的定义和理解(1)敞开楼梯。
敞开楼梯一般指少于或等于2面围护结构的楼梯(①四周无墙,②一边靠墙,③二边靠墙)。
(2)敞开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是指用规定耐火极限的墙体等分隔成的不封闭空间,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相通,无防烟功能的楼梯间(三面围合,一面无墙、门)。
(3)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是指用建筑构配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即三面围合,一面设可自行关闭的门)。
(4)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问是指在楼梯间人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即三面围合,一面设防火门并带有前室)。
(5)室外楼梯。
室外楼梯是指用规定耐火极限的不燃烧材料制作且与建筑物分隔并设于外墙上的楼梯(三面无围护结构,一面靠外墙)。
(6)室外疏散楼梯。
当室外楼梯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5-2006)(以下简称《建规》)第7.4.5条的规定时,可作为疏散楼梯,即室外疏散楼梯。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建筑物疏散楼梯设计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建筑物疏散楼梯设计在进行建筑物的消防工程施工过程中,疏散楼梯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疏散楼梯的设计不仅要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还要考虑到人员疏散的效率和便利性。
本文将探讨消防工程施工方案中疏散楼梯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
1. 疏散楼梯的位置选择在选择疏散楼梯的位置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布局。
疏散楼梯应尽量位于建筑物的两个相对角落,以增加人员疏散的通道数量。
另外,疏散楼梯应尽量避免设置在建筑物的易燃区域或通道中,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2. 疏散楼梯的宽度和坡度要求疏散楼梯的宽度是保证人员疏散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人数和疏散距离,疏散楼梯的宽度应满足相关的建筑法规标准。
通常,每个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1米,并且根据人员疏散的需求,可以增加楼梯的宽度。
此外,楼梯的坡度也应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人员在疏散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 疏散楼梯的防火材料和防护措施由于疏散楼梯处于紧急情况下使用的环境中,为了增加其耐火性能,应选择防火材料进行装饰和包裹。
防火材料可以延缓火势蔓延,为人员疏散争取宝贵的时间。
此外,疏散楼梯还应配备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护设施,以防止火灾烟气进入楼梯,保障人员的疏散通道畅通。
4. 疏散楼梯的照明和标识充足的照明和清晰的标识对于人员疏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疏散楼梯应安装恰当的照明设施,确保人员在黑暗的环境中能够清楚地看到楼梯的位置和前进方向。
此外,应在楼梯通道的适当位置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识,以指示人员正确的疏散方向。
5. 疏散楼梯的容量和通行能力疏散楼梯的容量和通行能力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根据建筑物内部的人员密度和承载量,疏散楼梯的宽度和数量应能够满足人流的需要。
同时,将楼梯与其他人员密集区域如大厅、走廊等划分开,以减少拥堵和阻塞的可能性。
6. 疏散楼梯的紧急照明和应急通信在紧急情况下,照明和通信设备对于人员疏散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应在疏散楼梯的适当位置设置紧急照明设备,确保人员在断电或黑暗的情况下仍能够顺利疏散。
楼梯设计安全要求

楼梯设计安全要求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楼梯作为一种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度,还提高了建筑的使用率。
然而,楼梯也常常被人忽视其重要性。
楼梯的不合理设计可能会带来很多安全问题,导致伤害和损失。
为了确保楼梯的安全性,楼梯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设计。
以下是楼梯设计的安全要求:1. 默认平台楼梯的顶部和底部应该具备适当的平台,以便人们放置或拿起物品,并为其提供准确的方向。
该区域必须长宽相等,并且不应小于楼梯宽度的2倍。
2. 标准尺寸梯级的深度和高度应符合标准要求。
标准的梯级深度应该不少于28cm,而标准的梯级高度应该在17cm到18cm之间。
这两个尺寸的差值不应超过1cm。
如果梯级的深度和高度过大或过小,可能会导致脚部受伤或行走不稳。
3. 适当的楼梯宽度楼梯的宽度应该足够适应人们行走。
标准的楼梯宽度为80cm至120cm。
这使得使用者能舒适地走在楼梯上,而不是感到拥挤或不稳定。
4. 手扶梯在一些建筑中,手扶梯可能会被设计成为单向运行,这可能会导致使用者在下车时失去平衡或滑倒。
因此,手扶梯的运行方向应该有标识并在使用前告知人们。
5. 楼梯亮度人们在上下楼梯时必须能够清晰地看到楼梯和其它物体。
楼梯的亮度应该足够明亮,以免人们在走楼梯时发生意外(例如:视线受阻或扭伤脚踝)。
不同的建筑可能需要不同亮度的楼梯灯。
在大厅这样的办公场所,可能要求楼梯灯的亮度足够注明每个台阶的存在,以确保用户的安全性。
6. 垂直运输楼梯进行垂直运输时,需要特别考虑楼梯所在的位置。
设计师需要设计楼梯以便使用者在上下楼梯时视线不受影响。
楼梯设计有时也需要考虑问题的视觉差异,例如:平日内,对楼梯进行重点维护,注意楼梯清洁等问题。
7. 手动和电动楼梯在设计手动和电动楼梯时,需要注意它们的基础条件和所处的环境。
也就是说,设计师需要考虑楼梯运行的速度,人员密度,甚至是楼梯的结构材料。
如果不考虑这些,可能会导致使用中意外事故发生。
装修中的楼梯和扶手设计要求

装修中的楼梯和扶手设计要求随着现代装修风格的多样化和人们对家居美观的追求,楼梯和扶手的设计也成为装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装修中,楼梯和扶手既要满足实用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美观和舒适性。
本文将就装修中楼梯和扶手设计的要求进行讨论,并提供一些设计的建议。
一、楼梯设计要求在楼梯的设计中,要兼顾安全性和美观性。
以下是一些楼梯设计要求的具体内容:1. 尺寸合理:楼梯的高度、宽度和踏步的深度都要符合安全标准。
一般来说,楼梯的高度以17厘米左右为宜,楼梯的宽度要能够容纳两个人同时通过,踏步的深度则要在28-32厘米之间。
2. 坡度合适:楼梯的坡度是指楼梯的斜度。
坡度太大会导致上下楼梯时不稳定,坡度太小则会增加楼梯的长度。
一般来说,楼梯的坡度应该控制在30-45度之间。
3. 承重能力:楼梯的结构要能够承受使用者的重量,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
楼梯一般由支撑架和楼梯梁构成,这些部件要选用耐久、坚固的材料,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结构设计要求。
4. 防滑设计:楼梯踏步的表面要有一定的防滑设计,以避免使用者在下雨或者脚底潮湿的情况下滑倒。
可以在楼梯踏步上安装防滑垫或者使用具有防滑性能的材料进行处理。
二、扶手设计要求扶手作为楼梯的辅助设施,同样需要符合安全和美观的要求。
以下是一些扶手设计要求的具体内容:1. 高度合适:扶手的高度要适合使用者的身高,一般来说,扶手的高度应该与楼梯的高度相匹配。
这样可以保证使用者在上下楼梯时能够自然地抓握扶手,起到平衡和支撑的作用。
2. 强度和稳固性:扶手的材料和安装方式要足够强度和稳固,能够承受使用者倚靠时的力量。
常见的扶手材料有木材、金属和玻璃等,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其耐用性和易清洁性。
3. 柔化设计:扶手的形状和曲线设计要与楼梯的整体风格相协调,能够增加楼梯的美观性。
扶手的边缘可以进行柔化处理,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在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圆形或者半圆形的扶手。
4. 防撞设计:扶手的顶部和侧边要进行防撞设计,以避免使用者在上下楼梯时碰撞到扶手带来的伤害。
建筑标准对建筑物楼梯设计的规定

建筑标准对建筑物楼梯设计的规定在建筑领域中,建筑标准是确保建筑物安全、功能和美观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设计建筑物时,楼梯作为连接不同楼层的重要部分,需要符合建筑标准的规定。
本文将探讨建筑标准对建筑物楼梯设计的规定。
一、楼梯的尺寸规定根据建筑标准,楼梯的尺寸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以提供舒适和安全的使用体验。
楼梯的宽度应符合人员疏散的需要,并考虑使用人群的数量。
楼梯的踏步长度和高度应该保持一致,以提供平稳的上下行动作。
此外,楼梯的踏步宽度也需要满足标准,以确保人们能够稳步行走。
二、楼梯扶手和安全设备的规定为了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楼梯的设计应考虑安装扶手。
扶手的高度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以便人们能够自然地抓住扶手。
此外,扶手的设计材料和结构也需要符合相关建筑标准的规定,以保证其稳固性和耐用性。
另外,为了确保楼梯的安全性,还需要在楼梯的起始和终点处安装合适的护栏或栏杆。
三、楼梯出口和疏散路线的规定为了符合建筑安全的要求,楼梯的设计应考虑疏散的需要。
根据建筑标准的规定,楼梯的起始和终点处应该有明确的标识,以方便人们辨识和使用。
此外,楼梯的出口和疏散路线应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包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容纳大量人员的需求,以及提供足够的通道宽度和减速平台。
四、楼梯的防滑措施和照明规定为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楼梯的设计应考虑防滑措施。
例如,在楼梯的踏步表面应铺设防滑材料,以提供足够的摩擦力。
此外,楼梯的设计还应包括足够的照明设备,以确保楼梯在任何光线情况下都能清晰可见。
综上所述,建筑标准对建筑物楼梯设计有详细的规定。
这些规定涉及楼梯的尺寸、扶手和安全设备的要求、楼梯出口和疏散路线的规定,以及防滑措施和照明规定等。
在实际设计中,建筑师和工程师应综合考虑这些规定,并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平衡和调整,以确保设计的楼梯符合标准,并提供安全舒适的使用体验。
建筑疏散楼梯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建筑疏散楼梯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建筑疏散楼梯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内部温度急剧上升,产生了大量的高温有毒气体,并迅速弥漫火场,给人员安全疏散和物资抢救带来严重威胁。
疏散楼梯作为建筑安全疏散的重要设施,是建筑物防火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疏散楼梯除在平时满足人们从建筑物进出或上、下楼的需要外,在火灾发生时还要担负起迅速疏散人员、楼内物资和财产,满足消防人员到达火场后进行灭火的需要。
因此,如何合理、安全设计疏散楼梯是十分重要的。
但在实际的设计中,也存在着诸多误区,笔者将其归类为以下几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供讨论参考。
一、只顾疏散宽度、疏散距离、数量设计,而忽视了疏散楼梯的合理分布。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和《高规》)均对建筑物疏散楼梯宽度、疏散距离、数量进行了较详细的规定,但对楼梯分布的规定则较为原则,在《建规》第5.3.6A条、《高规》第6.1.5条只规定了民用建筑“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导致部分建筑物在疏散设计上存在着偏颇,如部分大型市场、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在设计中,为赢得更多的有效使用面积,将很多疏散楼梯设在一些较为僻远的地方,其疏散宽度、疏散距离、数量是满足了,但发生火灾时却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而人员集中的区域由于人员过分拥挤将大大增加疏散时间,造成危险。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引进类似于灭火器配置中的最大保护面积的概念,每个疏散楼梯都有自己的最大保护面积,同时,在最大保护面积内,本楼梯疏散不了的,就得增加宽度或加设楼梯,以形成人员较为均匀疏散的结果。
二、滥用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应急照明。
《建规》规定了公共建筑和乙丙类高层厂房的封闭楼梯间等部位应设火灾事故照明,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只在病房楼、体育馆、歌舞娱乐场所等的疏散走道上设置;《高规》规定了楼梯间、前室、观众厅、居住建筑中超过20m的内走道应设火灾事故照明,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只在除二类居住建筑外建筑的走道和安全出口处设置。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模版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模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业的发展,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灾害发生时,建筑物的疏散通道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作为疏散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的设计和规范,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二、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原则1. 足够宽度: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人员数量确定楼梯的宽度。
一般来说,公共建筑的消防疏散楼梯宽度要求不小于1.2米,而住宅建筑的消防疏散楼梯宽度一般不小于0.9米。
2. 合理坡度:楼梯的坡度应满足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人们在上下楼梯时感到舒适,不易疲劳。
一般来说,楼梯的坡度在30°至45°之间较为合适。
3. 良好照明:楼梯间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楼梯和疏散路径。
4. 防滑设计:楼梯步面和台阶的材料应选择防滑性能良好的材料,以避免人们在上下楼梯时发生意外摔倒。
5. 火灾隔离:楼梯间应设置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以阻止火势蔓延到楼梯间,保证疏散通道的安全。
三、消防疏散楼梯模版1. 宽度: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人员数量确定楼梯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2米。
2. 坡度:确保楼梯的坡度在30°至45°之间,舒适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3. 材料:选择防滑性能好的材料,避免人们在上下楼梯时发生意外摔倒。
4. 照明: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楼梯和疏散路径。
5. 防火措施:楼梯间应设置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以阻止火势蔓延到楼梯间,保证疏散通道的安全。
四、消防疏散楼梯间的设计原则1. 防火隔离:楼梯间应设置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以阻止火势蔓延到楼梯间,确保疏散通道的安全。
2. 烟雾排放:楼梯间应设计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排出烟雾,提供清新的空气供人们疏散。
疏散楼梯的要求

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要求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
3)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4)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5)楼梯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
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宜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不宜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配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6)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7)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净宽度不应小于 0.90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 45°。
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 2 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工作的人数总和不超过 10 人时,其疏散楼梯可采用敞开楼梯或利用净宽度不小于 0.90m、倾斜角度不大于 60°的金属梯。
8)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 10°,且每级离扶手 250mm 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 220mm。
9)高度大于 10m 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
室外消防梯不应面对老虎窗,宽度不应小于0.6m,且宜从距地面 3.0m 高处设置。
10)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有明显标志。
别墅楼梯设计安全要求

别墅楼梯设计安全要求在别墅设计中,楼梯是不可避免的设计元素。
然而,在美观设计的同时也需要注意楼梯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楼梯设计时的一些安全要求和建议。
楼梯的坡度和台阶深度楼梯的坡度和台阶深度是影响楼梯安全性的因素。
根据国家标准,楼梯坡度应该在30度到45度之间,台阶深度应该在280mm到320mm之间。
在具体的设计中,应该根据楼梯长度和高度、使用者的身高情况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调整,确保楼梯步伐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楼梯的宽度楼梯的宽度也是影响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按照国家标准,室内楼梯的宽度应不小于1.2m,室外楼梯的宽度应不小于1.5m。
在具体的设计中,还应考虑使用者的身体宽度、楼梯的通行量等因素,确保楼梯的宽度足够宽敞,使用者能够舒适地经过。
扶手的设计楼梯的扶手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扶手不仅起到支撑作用,还可以在使用者失去平衡时起到保护作用。
按照国家标准,楼梯的扶手高度应在0.9m到1.1m之间,扶手间距不应大于0.15m。
在具体的设计中,还应考虑使用者的身高、使用习惯等因素,确保扶手的高度和间距适合大多数使用者。
楼梯的材料选择楼梯的材料也是影响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楼梯材料包括实木、石材、金属等。
在选择材料时,应该考虑其防滑性、耐用性等因素。
特别是在室外环境中,由于风吹雨淋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楼梯材料的选择更应该慎重。
安装时的注意事项除了楼梯设计时的各项要求,安装时也应该注意以下事项:•安装前应先进行验收,检查楼梯及扶手的结构是否牢固、平整、无损坏等情况。
•楼梯的安装应该根据规定的尺寸进行,确保楼梯步伐、扶手高度等符合标准要求。
•安装时应该使用专业的工具和材料,以确保楼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之,楼梯的设计和安装都需要考虑各种安全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安装,才能确保楼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上下楼体验。
建筑防火疏散问题的解答

防火与疏散1、大型商业综合体,由众多几十至几百平方米的小型联营店铺组合而成(非大型商场),疏散模式为经过外廊或者内廊公共楼梯疏散,是目前较多的一种商业综合体模式。
这种小型商业用房的安全出口数量(房门)、店铺内部疏散楼梯宽度、踏步尺寸以及疏散距离的控制,在现行《高规》、《商场》依据不明确。
答:会议对此讨论热烈,认为按江苏省的规定不妥,建议按以下规定执行:1)、商业服务网点和小型商业并联店的建筑面积按300㎡执行,其他防火分隔、出入口等按商业网点的要求;2)、室内一点至室外的距离,当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不应大于防火规范对袋形走道的距离要求;当设自动喷水灭火时,不宜大于30m;3)、当疏散距离超过上述要求时,应设封闭楼梯间,房间内一点至封闭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规范对袋形走道的要求,且首层楼梯4高度170mm。
2”,并作为3于两个”(1)、《高规》户门为超过十八层,,(2)、1、10时,该住宅单2、10层及10层以上但不超过18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O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3、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4、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
5、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安装有门禁系统的住宅,应保证住宅直通室外的门在任何时候能从内部徒手开启。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第6.2.3条: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层住宅单元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4)、合并后的《建规》第条:建筑高度大于54m的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综上所述,建筑高度大于54m的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对于19层以上每个单元一个安全出口设连廊的情况,由当地消防部门认可。
4、塔式高层住宅设置剪刀楼梯间,其中一部楼梯经过户门外公共区域进入,另外一部楼梯分别从不同的户内进入,无法在公共区域寻找第二安全出口。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提交日期:2003-09-29 浏览: 155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4.1.5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4.1.5.1 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m2。
4.1.5.2 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4.1.5.3 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1.5.4 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
4.1.6 当高层建筑内设托儿所、幼儿园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并宜设置单独出入口。
6.1.1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6.1.1.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6.1.1.2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6.1.1.3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 5.1.1条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
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6.1.2.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6.1.2.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6.1.3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6.1.4 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规定。
住宅室内楼梯规范要求

住宅室内楼梯规范要求篇一:楼梯设计规范楼梯设计规范楼梯设计规范是有章可寻的。
室内楼梯通常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才能让人看的舒畅,走的顺畅,而且耐用、安全。
以下是几个楼梯设计规范数据,供参考:1、室内楼梯踏步的斜度设计规范,踏步的斜度通常是由层高、洞口周遍的空间大小条件来决定的。
楼梯踏板的前沿连成的直线和水平夹角称为楼梯的斜度。
室内楼梯的斜度一般为30左右最为舒适。
室外楼梯一般斜度要求比较平坦。
2、室内楼梯板设计规范:楼梯板的规格包括踏板和立板的规格一般要求适应于人的脚掌尺寸。
一般踏板宽,立板低的踏步会较为舒适。
室内楼梯的踏板宽度应不小于24厘米,一般在28厘米最舒适。
立板的高度应不高于20厘米,一般在18厘米最舒适。
而且各个踏板宽和立板高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容易使人摔倒。
3、室内楼梯步长设计规范:步长即楼梯的宽度。
室内楼梯的步长一般为90厘米,即省空间又让人行走舒适。
楼梯设计规范虽然经常被提到,但是没有一个确定的指标,都是大的楼梯企业做出的,也是楼梯行业约定俗成的,所以说所谓的楼梯设计规范是没有具体的行业硬性标准。
主要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1、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
2、连续踏步不超过18级,超过18级时,应加设中间休息平台,楼梯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10m;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室内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二、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其它答案1.家装楼梯一个要讲究安全,另一方面又要讲究经济。
其中经济包括经费上的经济和空间的经济,家装楼梯的踏步高度一般设计在180mm-200mm之间,只有公共场所的楼梯踏步高度才会设计在130mm-160mm之间。
其次是踏步中心距,即所为的进深,一般设计在230mm-250mm之间,最小不要小于220mm,踏步进深设计到300mm一步迈不到,两步还不够走起来很累。
楼梯、栏杆及玻璃的规定

关于民用建筑中层高、楼梯、栏杆以及门窗玻璃等方面常见问题的规范解读近期,我站在对开发区内的民用建筑监督过程中,有关层高、楼梯、栏杆以及门窗玻璃等几方面问题频繁岀现。
典型案例包括:同丰路某住宅小区,设计层高2.80m,竣工验收实际测量部分单元层高仅 2.75m;太湖路某多层住宅,单元楼梯底层平台梁下过道净高实测值1.85m,小于规范要求的2.0m最低值;柏庐路某18层写字楼,上人屋面栏杆高度实测值0.90m,小于规范要求的1.10m最低值;珠江路某高层商住楼,阳台栏杆高度从可踏面处计算不满足设计 1.10m要求,且阳台栏杆设计为可攀爬型;此外,部分工程外门窗未按设计要求采用节能型中空玻璃,不按规范及设计要求选用安全玻璃。
凡此种种,不一枚举。
通过对上述存在问题的工程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问题产生有多方面因素。
部分工程是不按图施工;部分工程是设计图纸存在问题;部分则是由于现行规范已做局部修订,而设计及施工单位仍按原规范内容执行,进而产生问题;少部分工程则完全由于施工人员缺乏对规范的基本了解,凭感觉做所致。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现行规范种类繁杂,而且对于同一内容彼此规定也存在差异,工程技术人员普遍反映难以全面掌握。
针对上述事实,笔者对涉及常见民用建筑中层高、楼梯、栏杆以及门窗玻璃等方面规定的现行规范进行了初步整理,以方便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掌握使用。
一、关于层高问题层高指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计算的垂直距离,屋顶层由该层楼面面层(完成层)至平屋面的结构面层或至坡顶的结构面层与外墙外皮延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直距离。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吊顶或楼板或梁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当楼盖、屋盖的下悬构件或管道底面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应按楼地面完成面至下悬构件下缘或管道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第 6.2.2条);建筑物用房的室内净高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 2m (第6.2.3 条)。
办公建筑疏散楼梯设置要求

办公建筑疏散楼梯设置要求在办公建筑中,疏散楼梯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因此,我们需要遵循一些要求来确保疏散楼梯的设置合理有效。
1. 楼梯的数量和宽度要充足,以满足建筑物内人员的疏散需求。
根据建筑物的人员容量,楼梯的数量应该合理设置,每个楼层都应该有足够数量的楼梯供人员使用。
此外,楼梯的宽度也要符合规范,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
2. 楼梯的通道应保持畅通。
楼梯的通道不应被障碍物所阻挡,以确保人员能够顺利通过。
特别是在楼梯口和楼梯间的入口处,应该保持通道的畅通,不得设置任何障碍物。
3. 楼梯的材料和结构要符合安全要求。
楼梯的材料应该具有防滑性能,以防止人员在疏散过程中滑倒。
同时,楼梯的结构要牢固稳定,能够承受人员的重量,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 楼梯的标志和照明要清晰明确。
在楼梯的各个节点和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标志,指示人员正确疏散的方向。
楼梯的照明也要充足,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清晰地看到楼梯的位置和前进方向。
5. 楼梯的紧急疏散设备要齐全。
在楼梯间或楼梯口应设置灭火器、应急照明等紧急疏散设备,以便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应对突发情况。
6. 楼梯的疏散距离要合理。
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人员容量,楼梯的疏散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疏散距离过长会增加人员的逃生时间,因此需要合理设置楼梯的位置和数量。
7. 楼梯的疏散能力要满足需求。
根据建筑物的人员容量和疏散时间要求,楼梯的疏散能力应能够满足需求。
如果楼梯的疏散能力不足,可能会导致人员拥堵和逃生困难,增加人员伤亡的风险。
8. 楼梯的疏散楼层要合理设置。
在高层办公建筑中,不同楼层的疏散楼梯应该合理分布,以确保人员能够迅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不得将所有疏散楼梯都集中设置在同一侧,以免发生拥堵和逃生困难。
办公建筑的疏散楼梯设置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因此,我们需要遵循以上要求来合理设置疏散楼梯,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
2019建筑防火疏散问题的解答

防火与疏散1、大型商业综合体,由众多几十至几百平方米的小型联营店铺组合而成(非大型商场),疏散模式为经过外廊或者内廊公共楼梯疏散,是目前较多的一种商业综合体模式。
这种小型商业用房的安全出口数量(房门)、店铺内部疏散楼梯宽度、踏步尺寸以及疏散距离的控制,在现行《高规》、《商场》依据不明确。
答:会议对此讨论热烈,认为按江苏省的规定不妥,建议按以下规定执行:1)、商业服务网点和小型商业并联店的建筑面积按300㎡执行,其他防火分隔、出入口等按商业网点的要求;2)、室内一点至室外的距离,当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不应大于防火规范对袋形走道的距离要求;当设自动喷水灭火时,不宜大于30m;3)、当疏散距离超过上述要求时,应设封闭楼梯间,房间内一点至封闭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规范对袋形走道的要求,且首层楼梯间至外门的距离不应超过15m。
4)楼梯形式不限,梯段宽度商业服务网点不应小于1.1m,商业并联店不应小于1.2m。
楼梯踏步最小宽度260mm,楼梯踏步最大高度170mm。
2、住宅走廊上的前室门的开启方向问题。
---因为住宅人员少,为减小公摊面积,常见住宅走廊的一部分作为前室使用,因此走廊上的前室门只能单向开启,之前审图与消防都认可。
目前,《住宅设计规范》第6.2.5条,要求“前室门向疏散方向开启”,并作为强条出现。
如何掌握?答:开向前室或合用前室的住宅户门一般应外开。
开向走道的住宅户门方向不限,一般也是外开。
3、关于十九层及以上住宅安全出口数量问题。
---《住宅设计规范》第6.2.3条要求:“十九层及以上住宅每层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两个”,且本条作为强条出现。
而《高规》第条关于十九层及以上住宅,十八层以下部分在采取了特别的防护措施后,允许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目前本单位审查工作中是按照《高规》执行的。
期望达成行业共识。
答:目前有三本规范对这个问题的规定不统一。
(1)、《高规》GB50045-95(2005年版)第6.1.1 条: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疏散通道,在消防设计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作为主要疏散通道,具有直接影响人员疏散速度与安全的重要性。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的设计,并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布置。
首先,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应满足人员疏散的基本要求。
根据消防规范的要求,疏散楼梯的宽度应根据楼层使用人数确定,一般为人员流量除以单位流量所需的最小宽度。
在选择材料方面,消防疏散楼梯应选用不燃材料,避免火灾发生时楼梯的燃烧,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其次,消防疏散楼梯的布局应符合逃生的需要。
疏散楼梯的位置应合理布置,便于居民或使用人员快速到达并进行疏散。
在建筑物不同楼层之间,消防疏散楼梯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楼层使用人数和层高确定。
此外,楼梯间的通道应无遮挡物,方便人员快速通过。
另外,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应保证其结构的稳固性。
疏散楼梯的结构设计应满足承重要求,确保在火灾事故发生时不易坍塌。
楼梯的踏面与扶手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以提供良好的脚步支撑和扶手力度,方便人员疏散。
总之,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的设计对于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至关重要。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人员疏散的需要,合理布置疏散通道,并确保楼梯的稳固性和人体工程学原理。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员在火灾事故中的安全疏散。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中,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的设计需要高度重视,确保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为人员
疏散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
最后,通过严格的消防检查和日常维护,确保疏散通道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以应对不可预测的火灾危险。
简述楼梯设计要求

简述楼梯设计要求
楼梯是建筑物中重要的通行路径,它需要满足人们日常的行走需求,同时还要满足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需求。
因此,楼梯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要求。
首先,楼梯的设计必须确保行人的安全。
这涉及到楼梯的宽度、坡度、栏杆的设计等多个方面。
楼梯的宽度必须能够容纳大多数人顺畅通行,通常不小于0.9米,并且要有足够的空间供人们停留或避让。
楼梯的坡度要适中,不宜过陡或过缓,以防止人们在行走时摔倒或绊倒。
栏杆的设计也要考虑人体工学,要便于人们抓握,同时栏杆之间的距离也要合适,防止儿童或宠物通过。
其次,楼梯设计要考虑到使用者的舒适度。
人们在楼梯上行走时,如果感到不舒适,可能会减少使用楼梯的频率,从而影响到建筑的通行效率。
因此,楼梯的设计要尽可能地考虑到人体工学原理,如台阶的高度和宽度要适中,便于人们行走。
同时,楼梯的照明也要充足,以减少人们在黑暗中行走的不适感。
第三,楼梯设计还要考虑到建筑的外观和风格。
楼梯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其设计要与建筑的整体风格相协调,不能显得突兀或不协调。
这需要设计师根据建筑的整体风格和外观来设计楼梯,使之成为建筑的一个亮点。
此外,楼梯设计还要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选择。
不同的材料对楼梯的外观和使用寿命都有影响。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的整体风格和预算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同时,还要考虑到材料的耐久性和维护成本。
综上所述,楼梯设计需要遵循确保安全、提高舒适度、与建筑风格相协调、考虑建筑材料等要求。
这些要求需要在设计时综合考虑,才能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楼梯。
复式住宅楼梯安全要求规范

复式住宅楼梯安全要求规范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复式住宅中居住。
复式住宅的建筑结构与普通住宅不同,它设有楼梯和楼板等特殊设计,以适应多层居住需求。
但同时,随着复式住宅的普及,楼梯的安全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为了保障复式住宅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楼梯的安全要求规范非常重要。
1. 楼梯的结构和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复式住宅楼梯的结构和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楼梯的设计应满足人体工学原理,并考虑人员流量,楼梯宽度要满足人员疏散需求。
此外,楼梯的坡度、台阶高度、踏步宽度等也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居民使用舒适,方便且安全。
2. 楼梯的承重能力应符合规范楼梯承受的载荷量应该符合规范。
在设计阶段应考虑到楼梯的使用频率和承重能力因素,采用相对应的材料与工艺,确保楼梯结构的稳定性。
3. 楼梯的防滑性能应达到标准楼梯的防滑性能非常重要,要达到标准。
楼梯踏步应具有防滑功能,以防止居民在上下楼梯时因滑倒而受伤。
这一点要在材料的选择和表面处理上作出相应的注意。
4. 楼梯的照明设备应符合规范楼梯照明设备应符合国家规定。
楼梯的照明光线要足够明亮,以保证居民在行走时能够清楚地看清楚所放置的物体。
此外,照明影响着楼梯使用者的情感和体验,提高居民使用楼梯的安全性和舒适程度。
5. 楼梯口的保护措施要到位楼梯口的保护措施也同样要到位。
在楼梯旁边设置扶手和防护栏杆以防止居民在上下楼梯时意外掉落。
防护栏杆的高度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居民使用时不会发生危险。
6. 定期检查楼梯的安全性能对于复式住宅楼梯,为保证其安全,定期进行安全性能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检查内容应包括楼梯的结构,材料的承重能力,防滑性能和照明设备的工作状况等。
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加以整改,确保居民在使用楼梯时安全可靠。
结语通过以上规范要求,可避免多层住宅中使用楼梯的安全问题和事故,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复式住宅楼梯的安全规范是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于那些居住在楼房中的人们,建议平时开展相关安全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安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用建筑疏散楼梯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内部温度急剧上升,产生了大量的高温有毒气体,并迅速弥漫火场,给人员安全疏散和物资抢救带来严重威胁。
疏散楼梯作为建筑安全疏散的重要设施,是建筑物防火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疏散楼梯除在平时满足人们从建筑物进出或上、下楼的需要外,在火灾发生时还要担负起迅速疏散人员、楼内物资财产,满足消防人员到达火场后进行灭火的需要。
因此,如何合理、安全设计民用建筑的疏散楼梯是十分重要的。
但在实际的设计中,也存在着诸多误区,笔者将其归类为以下几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供讨论参考。
一、注重疏散宽度、疏散距离、数量设计,忽视疏散楼梯的合理分布。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和《高规》)均对建筑物疏散楼梯宽度、疏散距离、数量进行了较详细的规定,对楼梯分布的规定则较为原则。
在《建规》第5.3.6A条、《高规》第6.1.5条生硬的规定了民用建筑“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导致部分建筑物在疏散设计上存在着偏颇。
如部分大型市场、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在设计中,为赢得更多的有效使用面积,将很多疏散楼梯设在一些较为僻远的地方。
虽然满足了疏散宽度、疏散距离、数量,但发生火灾时却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而在人员集中的区域,由于人员过分拥挤将大大增加疏散时间,造成危险。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引进类似于灭火器配置中最大保护面积的概念,每个疏散楼梯都有自己的最大保护面积;同时,在最大保护面积内疏散不了的楼梯,就得增加宽度或加设楼梯,以形成人员较为均匀疏散的结果。
二、滥用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应急照明。
《建规》规定了公共建筑和乙丙类高层厂房的封闭楼梯间等部位应设火灾事故照明,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只在病房楼、体育馆、歌舞娱乐场所等的疏散走道上设置;《高规》规定了楼梯间、前室、观众厅、居住建筑中超过20m的内走道应设火灾事故照明,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只在除二类居住建筑外建筑的走道和安全出口处设置。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设计在丙类多层厂房的封闭楼梯间、车间、多层公共建筑的所有房间以及高层居住建筑的外走道也设置了火灾事故照明,并且在所有建筑所有防烟、封闭楼梯间梯段上、前室内、安全出口处都设置了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笔者认为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设置火灾事故照明场所大多属于人员较为集中或疏散难度较大的场所,需要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场所大多为场所内人员对场所环境不熟悉、需要灯光引导疏散的场所。
象丙类多层厂房以及一些高层居住建筑,建筑物内的大多数人员对场所环境是比较熟悉的,前者不靠应急照明、后者不靠灯光疏散指示标志,也完全可以安全的疏散到安全地带。
同时,疏散楼梯间和疏散走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从规范的条文上也体现出来了,人在楼梯间内的逃生方向是很明确的,所以笔者认为楼梯间内装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是没有必要,也没有依据的。
三、地上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共用楼梯间。
目前,很多建筑物的地上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共用楼梯间,并在首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出入口处设置了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的,这种设计的合理性,笔者通过对规范的解读而表示质疑。
1997年版的《高规》第6.2.8条规定了“地上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不宜共用楼梯间”,到了2001年版的《高规》则将其更改“不应”;2005年版的《高规》也延续了这种年提法,说明了地上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首先是“不应”共用楼梯间,只有在已建成项目的改造或地下室、半地下室面积较小、人员不多、火灾危险性不大或因其他难以为地下室、半地下室提供单独楼梯间等“必须共用楼梯间”的情况下,才采用共用楼梯间。
国外有关标准也有类似规定,如美国《统一建筑规范》和法国《公共建筑安全防火规范》都有地下室楼梯间直接对外或地上与地下楼梯应断开的规定。
我们也应看到,规范的修改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的,2002年,洛阳东都商厦的火灾就
是地下室着火后,由于共用楼梯间又未进行有效分隔,火灾烟气迅速向上升腾,造成四楼夜总会309人死亡,酿成了最近几十年来最大的火灾事故。
就我国目前的消防安全水平上看,很多共用楼梯间防火门管理不到位,常开不闭的情况比比皆是,很难保证火灾时能正常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规》第6.2.8条关于“地上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不应共用楼梯间”的规定不是可有可无的,而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贯彻落实。
四、楼梯形式认定不当。
《建规》第5.3.7条规定“超过五层的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均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于是,在设计中,很多设计院将学校教室、宿舍楼等一些单面布房的外廊式建筑的疏散楼梯设计为封闭楼梯间,即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
这里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在实际设计中不少单位只看到了“疏散楼梯”,却没有发现规范指的是“室内疏散楼梯”。
而这类外廊式建筑,其外廊实际上起到了很重要的排放烟气作用。
一般情况下,烟气是进入不了楼梯间的,其楼梯间的安全性能应该是相当于室外楼梯的。
笔者认为,这类建筑的楼梯间不应设计为封闭楼梯间,因为这类建筑的楼梯间一旦封闭,来往的人员众多,容易损坏,发生火灾时也不利于人员的快速疏散。
还有一种情况,目前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单元式或塔式住宅的入户门(采用防火门)直接开向防烟楼梯或消防电梯前室,在入户门后设置了类似于凹廊的入户花园。
这样的设计被很多消防设计审核人员以《高规》第6.1.3条“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为由否定了。
笔者则认为,这样的设计消防安全性能是比较高的,应予以肯定。
因为,其入户花园实际上起到了走道的作用,而现实中这种形式的走道其防烟和隔火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火灾及烟气不大可能从户内蔓延至前室。
五、楼梯形式定性不准。
《高规》第6.2.2.1条规定“封闭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即应设前室和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由此,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带一层地下室的建筑(地上层楼梯间及前室未设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时,因为地下室封闭楼梯间无法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就生硬地加设了前室和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在这里笔者提出两点建议:首先这种情况基本都出现在地上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共用楼梯间中,而我们在本文第三点中已论述过了,是不应采取这种疏散楼梯方式的;其次,即使建筑迫不得已采用地上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共用楼梯间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在楼梯间内设置高窗进行采光和通风来保障疏散安全。
还有一种情况,《建规》第5.3.1条规定:“二层或三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符合表5.3.1的要求时,可设一个疏散楼梯”这里规定了每层最大建筑面积500m2,第二层和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
结果,不少单位将“每层最大建筑面积500m2”,理解为只要二、三层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一层可以不受该面积限制,这是片面的。
这类建筑要保障人员疏散安全,就要求建筑内人员要尽可能少,所以仅限于一些小型办公楼等公共建筑,所有楼层包括一层最大建筑面积都不应超过500m2。
六、楼梯间、前室窗户之间及其与其他门窗洞口间距不足。
在建筑消防设计中,出于建筑外观、造价、节约用地等等原因,很多设计人员都将楼梯间、前室、其他门窗的洞口毗邻设置或仅仅留出很小的间距,导致无法很好地保障楼梯间、前室的通风、采光,进而影响了疏散安全。
笔者认为,楼梯间、前室需要有较好的防烟、防火性能,以保障疏散人员的安全,故楼梯间、前室窗户之间及其与其它门窗洞口的间距应按防火墙两侧窗户的要求执行,即紧靠楼梯间、前室防火门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当水平距离小于2.00m时,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门、窗;当两侧窗户设在内转角处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0m,否则也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窗;当然,对于居住建筑,按照《住宅设计规范》有所放宽。
七、扩大封闭楼梯间变成扩大防烟楼梯间。
《建规》第5.3.7条和《高规》第6.2.2.3条分别规定允许封闭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
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楼梯并不包括防烟楼梯间,但很多设计人员往往据此规定,在防烟楼梯间的设计中,也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防烟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楼梯间”。
从《建规》和《高规》的很多条文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防烟楼梯和封闭楼梯在构造上有较大的差别,两种楼梯分别适用于不同危险级别的建筑物中,防烟楼梯间要求比封闭楼梯间有更好的防烟、防火能力,所以防烟楼梯间应根据《高规》第6.2.6条的规定,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八、结语
本文只是初步探讨了各类建筑安全疏散楼梯设计的几个问题,实际上建筑消防安全涉及许多方面,而且不能相互割裂。
我们在执行规范中,除掌握其条文内容外,还应对条文说明进行深入研究,并与其它规范、书籍及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对规范不应生搬硬套,而是要在理性、客观、全面进行分析、评估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做到保障安全、方便使用、经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