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疏散楼梯间设计
高层建筑中的楼梯设计紧急疏散的重要通道
高层建筑中的楼梯设计紧急疏散的重要通道高层建筑中的楼梯设计:紧急疏散的重要通道高层建筑中的楼梯设计在紧急疏散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当火灾、地震或其他紧急情况发生时,电梯往往会停止服务,这时楼梯成为唯一的逃生通道。
因此,高层建筑中的楼梯设计必须严格符合一系列安全标准,以确保人们能够安全疏散。
首先,楼梯设计应该考虑到人们的疏散需求。
在高层建筑中,人员密度较大,因此楼梯的宽度和数量应足够满足人员流量。
根据建筑法规,每层楼应该有足够数量的楼梯,以确保人们有多个选择来离开楼层。
此外,楼梯的宽度也应适当增加,以容纳更多人员同时下楼。
其次,楼梯设计应具备良好的可见性。
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常常处于恐慌状态,他们需要能够迅速找到离开建筑物的路线。
因此,在高层建筑中,楼梯的位置应该明显可见,例如通过明亮的照明、明确的标志和显眼的指示箭头来指示楼梯的位置。
此外,楼梯门的设计也应该显眼,避免被其他设施或家具遮挡。
第三,楼梯设计应该注重防火和防烟。
火灾是高层建筑中的主要风险之一,因此楼梯的设计应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仍然能够提供安全通道。
楼梯应该采用耐火材料进行建造,防火门和防火墙应该安装在楼梯与其他部分之间,以阻止火势蔓延。
此外,楼梯设计还应考虑到防烟措施,例如安装排烟设备和采用防烟门,以避免烟雾对人员逃生造成威胁。
此外,楼梯设计应注重舒适性和易行性。
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可能需要连续下楼很长时间,因此楼梯设计应该考虑到人们的疲劳程度。
楼梯的坡度和台阶高度应该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人们能够轻松地下楼。
此外,楼梯的护栏和楼梯踏板也应具备合适的高度和宽度,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
另外,楼梯设计还应考虑到身体残疾人士和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无障碍设施,例如扶手和坡道。
最后,楼梯设计应融入建筑的整体规划。
在高层建筑中,楼梯不仅仅是逃生通道,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因此,楼梯设计应与建筑的整体风格和设计理念相协调。
楼梯的材料、形状和装饰应与建筑的外观相匹配,为建筑物增添美感。
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
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高层建筑的防火防烟楼梯间设计是确保人们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楼梯间的位置与规模、材料选择、防烟设施和疏散通道等多个方面,探讨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要点。
一、楼梯间的位置与规模首先,在高层建筑的平面布局中,楼梯间的位置应设在建筑物的两侧或中部,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方便地接近楼梯间,并快速疏散。
此外,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使用人数,楼梯间的规模应相应增加,确保能够容纳足够的人员,并提供充足的疏散通道。
二、材料选择在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对于保证楼梯间的耐火性能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楼梯间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都应选择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材料,如防火板、耐火砖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势蔓延的可能。
三、防烟设施防烟设施是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楼梯间应配备烟雾探测器和烟气排放设备,以及吸烟罩和防火门等设施。
烟雾探测器能够及时检测到火灾烟雾,并启动烟气排放设备,将烟雾迅速排至室外。
吸烟罩和防火门则能在火灾发生时有效隔离楼梯间和其他区域,减少烟气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四、疏散通道在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中,疏散通道的设置至关重要。
楼梯间应设有明显的指示标志,以指导人员正确地寻找疏散通道,并避免发生混乱。
此外,楼梯间的通道应保持畅通,如需设置门禁或安全门,也应考虑其对人员疏散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五、其他设计要点除了以上几个关键方面,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还应考虑其他细节。
例如,楼梯间的照明系统应保证在断电情况下能够正常照明,以确保人员能够顺利疏散。
同时,楼梯间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应急电话或避难所,供人们在紧急情况下与外界取得联系或寻求帮助。
结论综上所述,高层建筑防火防烟楼梯间的设计是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安全地疏散的关键环节。
楼梯间的位置与规模、材料选择、防烟设施和疏散通道等方面都需要严格考虑,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防火安全性能。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建筑物疏散楼梯设计
消防工程施工方案建筑物疏散楼梯设计在进行建筑物的消防工程施工过程中,疏散楼梯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疏散楼梯的设计不仅要满足消防安全的要求,还要考虑到人员疏散的效率和便利性。
本文将探讨消防工程施工方案中疏散楼梯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
1. 疏散楼梯的位置选择在选择疏散楼梯的位置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布局。
疏散楼梯应尽量位于建筑物的两个相对角落,以增加人员疏散的通道数量。
另外,疏散楼梯应尽量避免设置在建筑物的易燃区域或通道中,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2. 疏散楼梯的宽度和坡度要求疏散楼梯的宽度是保证人员疏散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人数和疏散距离,疏散楼梯的宽度应满足相关的建筑法规标准。
通常,每个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1米,并且根据人员疏散的需求,可以增加楼梯的宽度。
此外,楼梯的坡度也应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人员在疏散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 疏散楼梯的防火材料和防护措施由于疏散楼梯处于紧急情况下使用的环境中,为了增加其耐火性能,应选择防火材料进行装饰和包裹。
防火材料可以延缓火势蔓延,为人员疏散争取宝贵的时间。
此外,疏散楼梯还应配备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护设施,以防止火灾烟气进入楼梯,保障人员的疏散通道畅通。
4. 疏散楼梯的照明和标识充足的照明和清晰的标识对于人员疏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疏散楼梯应安装恰当的照明设施,确保人员在黑暗的环境中能够清楚地看到楼梯的位置和前进方向。
此外,应在楼梯通道的适当位置设置明显的疏散标识,以指示人员正确的疏散方向。
5. 疏散楼梯的容量和通行能力疏散楼梯的容量和通行能力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根据建筑物内部的人员密度和承载量,疏散楼梯的宽度和数量应能够满足人流的需要。
同时,将楼梯与其他人员密集区域如大厅、走廊等划分开,以减少拥堵和阻塞的可能性。
6. 疏散楼梯的紧急照明和应急通信在紧急情况下,照明和通信设备对于人员疏散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应在疏散楼梯的适当位置设置紧急照明设备,确保人员在断电或黑暗的情况下仍能够顺利疏散。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楼梯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楼梯设计规范
1、楼梯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
2、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注: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3、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l lm。
4、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
5、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6、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 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建设要求
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建设要求消防疏散楼梯是建筑物内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起到保障人员安全疏散的关键作用。
正确的设计与建设是确保楼梯的功能和效益的基础。
本文将就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建设要求进行详细探讨。
一、楼梯宽度的要求楼梯宽度是影响疏散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相关规定,室内楼梯宽度应能够容纳人员高峰时的流量,具体要求如下:1. 疏散楼梯的宽度一般不低于1.1米,以确保人员的迅速疏散;2. 对于高层建筑或大型公共场所,楼梯宽度的要求更高,一般不低于1.5米。
二、楼梯坡度及踏步数的要求楼梯的坡度和踏步数对于日常行走和疏散速度都有影响,因此需要合理进行设计:1. 楼梯的坡度一般控制在30°~40°之间,以保证人员上下楼梯时的舒适度;2. 每个踏步的宽度一般不低于30厘米,高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以保证人员行走时的稳定性。
三、楼梯间及井道的设置要求楼梯间及井道的设计与建设对于整个消防疏散系统的完善至关重要:1. 楼梯间应该采用防火材料进行封闭,确保火灾不会蔓延至楼梯区域;2. 楼梯间内应保持通风顺畅,以减少烟雾对人员疏散的影响;3. 楼梯井道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装置,以提供更好的灭火能力。
四、疏散指示标识的设置要求疏散指示标识是指示人员疏散的重要装置,正确设置能够提高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效率:1. 楼梯间的出口处应设置明确的疏散指示标识,标识应清晰、明亮,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找到疏散通道;2. 指示标识应以图形和文字相结合,包括箭头、疏散通道等,以确保不同人群的识别;3. 标识的高度应适当,以便人员能够迅速发现。
五、楼梯防滑及照明设施的要求在疏散过程中,楼梯的防滑性能和照明设施的良好状态都对于人员的安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 楼梯的踏步表面应采用防滑设计,以减少人员下楼时的滑倒风险;2. 楼梯的照明设施应保持良好状态,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后能够清晰看到楼梯及周围环境。
六、消防设备设置要求除了疏散楼梯本身的设计外,周边消防设备的设置也是必不可少的:1. 在疏散楼梯旁应设置灭火器和消防栓等消防设备,以备紧急情况下的使用;2. 消防设备的摆放位置应显眼,并配有明确的标识,以方便人员使用和发现。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6.2.1 基本保留原条文。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建筑内的人员不能靠一般电梯或云梯车等作为主要疏散和抢救手段。
因为—般客用电梯无防烟、防水等措施,火灾时必须停止使用,云梯车也只能为消防队员扑救时专用。
这时楼梯间是用于人员垂直疏散的惟一通道,因此楼梯间必须安全可靠。
高层建筑中的敞开楼梯,火灾时犹如高耸的烟囱,既拔烟又抽火。
垂直方向烟的流动速度可达每秒3~4m,烟气在短时间里就能经过敞开楼梯向上部扩散,并充满整幢建筑物,严重地威胁疏散人员的安全。
随着烟气的流动也大大地加快了火势的蔓延。
例如,国内某个宾馆四号楼火灾,首层起火后,烟、火很快从敞开楼梯灌入各个楼层靠近楼梯的客房,顶层靠近楼梯的客房内有几位住客,无法通过楼梯疏散到楼门,被迫从窗口跳出而身亡。
这个多层建筑的宾馆尚且如此,高层建筑就更可想而知了。
又如,1974年2月1日巴西圣保罗市焦马大楼火灾,损失惨重、伤亡众多的重要原因是,全楼唯一的一座楼梯,敞开在走道上,发生火灾之后烟、火迅速经过楼梯向上蔓延,从起火楼层第十二层到二十五层间的所有楼层,都充满了浓烟和烈火。
起火层以上的人员,无法通过敞开楼梯疏散到室外安全地带。
因此,对高层建筑楼梯间的安全可靠性需要严格要求。
根据高层建筑的类别或不同高度,规定必须设置防烟楼梯间或是封闭楼梯间。
鉴于一类建筑可燃装修和陈设物较多,有些高级旅馆或办公室还设有空调系统,更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塔式住宅仅有一座楼梯。
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垂直疏散距离较大。
为了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应该防止烟气进入楼梯间。
因此,本条规定—类建筑、塔式住宅和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除外),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平面布置是,必须先经过防烟前室再进入楼梯间。
防烟前室应有可靠的防烟设施,这样的楼梯间比封闭楼梯间有更好的防烟、防火能力,可靠性强。
具体要求作以下说明。
一、根据防烟楼梯间功能的需要,对平面布置提出了规定。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公共建筑疏散门、疏散楼梯的设置要求
公共建筑疏散门、疏散楼梯的设置要求,你都记住了吗?在公共建筑中疏散门通常是指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门以及直通室外的门。
当发生火灾时,可以通过疏散门、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撤离。
疏散门及疏散楼梯的的位置、数量、宽度及疏散楼梯间的形式,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今天整理了公共建筑疏散门和疏散楼梯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疏散门房间的疏散门应分散布置,同一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公共建筑内房间的疏散门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
符合以下条件的房间可设置一个疏散门:1.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1)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面积不大于50㎡。
2)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75㎡。
3)其他建筑或场所,建筑面积不大于120㎡。
2.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内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外,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1)建筑面积小于50㎡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0m。
2)或由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0m。
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厅、室。
4.除规范另有规定外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房间)1)建筑面积不大于200㎡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
2)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房间。
二、疏散楼梯除首层直通室外安全区域的情况,以及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的情况外,疏散楼梯的位置和数量均应和安全出口相对应。
1.高层公共建筑1)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2)裙房和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注意:当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疏散楼梯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
2.多层公共建筑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1)医疗建筑、旅馆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模版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模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业的发展,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灾害发生时,建筑物的疏散通道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作为疏散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的设计和规范,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二、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原则1. 足够宽度: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人员数量确定楼梯的宽度。
一般来说,公共建筑的消防疏散楼梯宽度要求不小于1.2米,而住宅建筑的消防疏散楼梯宽度一般不小于0.9米。
2. 合理坡度:楼梯的坡度应满足人体工程学原理,使人们在上下楼梯时感到舒适,不易疲劳。
一般来说,楼梯的坡度在30°至45°之间较为合适。
3. 良好照明:楼梯间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楼梯和疏散路径。
4. 防滑设计:楼梯步面和台阶的材料应选择防滑性能良好的材料,以避免人们在上下楼梯时发生意外摔倒。
5. 火灾隔离:楼梯间应设置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以阻止火势蔓延到楼梯间,保证疏散通道的安全。
三、消防疏散楼梯模版1. 宽度: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人员数量确定楼梯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2米。
2. 坡度:确保楼梯的坡度在30°至45°之间,舒适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3. 材料:选择防滑性能好的材料,避免人们在上下楼梯时发生意外摔倒。
4. 照明: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楼梯和疏散路径。
5. 防火措施:楼梯间应设置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以阻止火势蔓延到楼梯间,保证疏散通道的安全。
四、消防疏散楼梯间的设计原则1. 防火隔离:楼梯间应设置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以阻止火势蔓延到楼梯间,确保疏散通道的安全。
2. 烟雾排放:楼梯间应设计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排出烟雾,提供清新的空气供人们疏散。
建筑法规 疏散楼梯..
5.避难袋
避难袋的构造共有三层:最外层有玻璃纤维制成,可 耐800℃的高温;第二层为弹性制动层,能束缚往下滑的人 体和控制下滑速度;最内层张力大而柔软,使人体以舒适 的速度向下滑落。 避难袋可以用在建筑物的外部或内部。用于建筑物外 部时,装设在低层部分窗口处的固定设施内,失火后将其 取出向窗外打开,即可通过避难袋滑落到室外地面脱离危 险。当用于建筑物内部时,避难袋设于防火竖井内,人员 打开防火门进入按层分段设置的袋中之后,即可滑到下一 层或下几层。
(1)塔式住宅 (2)一类公共建筑 (3)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 (4)高度超过32M的其他二类公共建筑。 (《高规》6.3.1)
2.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
(1)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时,应设1台。 (2)当每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时,但不大于4500 ㎡时,应设2台。 (3)当每层建筑面积大于4500㎡时,应设3台。 (4)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 消防电梯的要求。 (《高规》6.3.2)
★利用凹廊作开敞前室
除了自然排烟效果好 之外,可将疏散楼梯与电 梯厅配合布置,使经常用 的流线和火灾时的疏散路 线结合起来。同时,图Ⅰ 形式的电梯厅如用防火门 或防火卷帘作封闭处理, 如设防烟设施,就可作为 封闭前室使用。
Ⅰ
Ⅱ
★利用阳台作开敞前室
人流通过阳台才能进入楼 梯间,风可将窜到前室的烟气 立即吹走,且不受风向的影响, 所以防烟、排烟的效果很好。
4.避难扶梯
一般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墙上,有固定式和半固定式。 避难扶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踏面板的宽度不小于20cm, 踏步高不超过30cm,扶梯的有效 宽度不小于60cm,扶手高度不小 于70cm,当扶梯高度超过4米,每 隔4米要设一个平台,平台的宽度 不小于1.2米。 (2)扶梯要用不燃烧的钢、铝合金 等金属材料制作。 避难扶梯示意
楼梯与疏散通道的设计与规范
长度
疏散通道的长度应尽量缩短,避免曲 折和障碍物,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安 全地撤离。
疏散通道的指示标志与照明
指示标志
在疏散通道的入口和转弯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指引人员前往安全出口。同时,指示标志应使用简洁明了 的图形和文字,方便人员识别。
避难场所
在疏散通道附近,应设置避难场所,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暂时躲避。避难场所应具备基本的安全设 施和救援设备,以便在等待救援时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帮助。
05
楼梯与疏散通道的安全性考虑
楼梯的防滑与防摔措施
防滑设计
楼梯应采用防滑材料,如防滑砖或防滑地毯,并在边缘设置防滑条,以增加摩擦力,防 止滑倒。
防摔设计
特殊需求与法规标准
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场所,如残疾人通 道、消防疏散等,楼梯设计需符合相 关法规标准。
02
楼梯设计规范
楼梯的宽度与长度
楼梯宽度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安全疏散的 要求,楼梯的净宽度应符合国家有关 标准,一般住宅楼梯的净宽度不小于 0.90米。
楼梯长度
楼梯的长度指的是从一个平面到另一 个平面的距离,一般不宜超过18米。
楼梯的坡度与角度
楼梯坡度
楼梯的坡度指的是每一级踏步的高差,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楼梯的位置,楼梯 的坡度一般为20-45度。
楼梯角度
楼梯的角度指的是楼梯的倾斜度,一般为30-45度。
楼梯的踏步与栏杆
踏步设计
踏步的高度和宽度应根据人体工学原理进行设计,一般踏步的高度为150-170毫 米,宽度为250-300毫米。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面积,计算出可能 的疏散人数。
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建设要求
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建设要求消防疏散是建筑物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楼梯是最常用的疏散通道。
为了确保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建设必须严格符合相关要求。
本文将介绍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建设要求。
一、楼梯宽度消防疏散楼梯的宽度是确保人员顺利疏散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建筑物的人员容量和使用功能不同,楼梯的宽度也有所区别。
一般来说,公共建筑的消防疏散楼梯宽度应不小于1.1米,人员密集场所如剧院、体育馆等应不小于1.2米。
此外,对于高层建筑,还需要根据人员容量和楼层高度考虑增加楼梯宽度,以保证人员疏散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楼梯台阶高度和踏步宽度楼梯的台阶高度和踏步宽度对人员的舒适性和疏散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建筑法规的规定,楼梯的台阶高度不应大于16厘米,踏步宽度不应小于28厘米。
同时,为了方便行走和降低滑倒的风险,楼梯的踏步宽度应保持一致,台阶高度应保持平稳过渡,不得有过大的差异。
三、楼梯扶手和楼梯亮度楼梯扶手的设置是为了给人员提供支撑和保护,确保其在疏散过程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扶手的高度应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一般设置在85-90厘米之间,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固性。
另外,楼梯亮度也是消防疏散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清晰地辨认楼梯的位置,楼梯应配备充足的照明设施,且照明亮度不得低于50勒克斯。
四、楼梯间的防排烟措施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建设还需要考虑楼梯间的防排烟措施。
在火灾发生时,烟气是危害人员的主要因素之一,合适的防排烟措施可以减少烟气对人员的影响。
楼梯间应设置烟气排放口和进风口,通过排烟系统和送风系统的配合,实现烟气的及时排放和新鲜空气的进入,以提供清新的疏散环境。
五、消防设施与标识消防疏散楼梯的设计与建设还需要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标识,以提醒和引导人员疏散。
例如,楼梯口应设有明显的“应急疏散”标识,楼梯井内应设有消防器材和灭火器材。
此外,楼梯间还应设置消防报警按钮和应急照明装置,以增强疏散的安全性与效率。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版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设置防烟设施;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6.4.4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2 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3 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用楼梯间,确需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6.4.5 室外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2 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3 梯段和平台均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4 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外开启;5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梯段;6.4.6 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其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上同时工作的人数总和不超过10人时,其疏散楼梯可采用敞开楼梯或利用净宽度不小于0.90m、倾斜角度不大于60°的金属梯;6.4.7 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确需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0mm;6.4.8 建筑内的公共疏散楼梯,其两梯段及扶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6.4.9 高度大于10m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室外消防梯不应面对老虎窗,宽度不应小于0.6m,且宜从离地面3.0m高处设置;6.4.10 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应设置常开甲级防火门;6.4.11 建筑内的疏散门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民用建筑和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除甲、乙类生产车间外,人数不超过60人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的房间,其疏散门的开启方向不限;2 仓库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但丙、丁、戊类仓库首层靠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3 开向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的门,当其完全开启时,不应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4 人员密集场所内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门和设置门禁系统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筑的外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具有使用提示的标识;6.4.12 用于防火分隔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分隔后的不同区域通向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的开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3m;室外开敞空间除用于人员疏散外不得用于其他商业或可能导致火灾蔓延的用途,其中用于疏散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69㎡;2 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内应设置不少于1部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当连接下沉广场的防火分区需利用下沉广场进行疏散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室外开敞空间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3 确需设置防风雨篷时,防风雨篷不应完全封闭,四周开口部位应均匀布置,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该空间地面面积的25%,开口高度不应小于1.0m;开口设置百叶时,百叶的有效排烟面积可按百叶通风口面积的60%计算;6.4.13 防火隔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火隔间的建筑面积不应小于6.0㎡;2 防火隔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3 不同防火分区通向防火隔间的门不应计入安全出口,门的最小间距不应小于4m;4 防火隔间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5 不应用于除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6.4.14 避难走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避难走道防火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2 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避难走道仅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门至该避难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60m;3 避难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该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4 避难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5 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6 避难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范本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范本一、背景介绍在建筑物中,特别是高层建筑物中,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的设计与建设非常重要。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的合理设计可以保障人员在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的快速疏散,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本文将介绍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的范本设计。
二、楼梯设计原则1. 通道尺寸:楼梯通道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人数、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
通常,每层楼应设置不少于两个疏散楼梯间,其宽度不小于1.2米。
2. 梯级与台阶:楼梯的梯级高度和台阶宽度应符合设计规范,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通常梯级的高度不超过20厘米,台阶的宽度不小于30厘米。
3. 扶手设计:楼梯的扶手应设置在合适的高度,以便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能够稳定身体。
扶手的高度一般为0.9米至1.1米之间。
4. 疏散标志:在楼梯间应设置合适的疏散标志,如逃生指示标志、疏散标志等,以指导人员快速疏散。
三、消防疏散楼梯设计要点1. 位置选择:消防疏散楼梯应该设置在建筑物的两端或两侧,确保每个房间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到达疏散楼梯。
2. 安全门与防烟门:在疏散楼梯与楼梯间的入口处,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门和防烟门,以防止火灾或烟雾蔓延到楼梯与楼梯间。
3. 通风与明亮:疏散楼梯与楼梯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光线,以提升人员疏散的效率和安全。
4. 楼梯间的消防设备:每个楼梯间应设置相应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喷淋系统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灭火。
四、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的范本设计1. 功能分区:根据建筑物功能和使用要求,将楼梯间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分区,如办公区、商业区、住宅区等,以方便人员疏散和管理。
2. 纵深设计:为了减少楼梯和楼梯间的占地面积,可以采用纵深设计,即将楼梯轴线延长,并设置疏散平台或转角,以提供人员疏散时的休息和转向空间。
3. 防火分隔:为了防止火灾在楼梯间蔓延,可以在楼梯与楼梯间之间设置防火墙或防火门,以隔离烟雾和火焰,以保护人员的安全疏散。
疏散楼梯间的通风设计与安全要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防烟门或防烟窗,以防止 烟气倒灌。
在楼梯间顶部设置排烟口,以便及时排出聚集 的烟气。
减少噪音和振动
选择低噪音的通风设备和材料 ,以减少噪音对人员的影响。
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避免气 流产生的振动对楼梯结构造成 影响。
在通风设备和管道上安装减震 器和消音器,以减少振动和噪 音。
CHAPTER 03
案例一: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间通风设计
总结词
高效、安全、节能
详细描述
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间通风设计需充分考虑人员疏散的安全性,同时要满足节能和环保 的要求。可以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利用风压和热压原理,实现高效 通风。设计时需充分考虑楼梯间的布局、建筑物的朝向、自然风向等因素,确保通风效
VS
应急照明
在紧急情况下,楼梯间应设置应急照明灯 具,保证疏散过程中的照明需求。
安全出口指示牌和疏散指示图
安全出口指示牌
在楼梯出口处应设置安全出口指示牌,明确 指示安全出口的方向。
疏散指示图
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疏散指示图,标明疏 散路线和安全出口位置,方便人员疏散。
CHAPTER 04
疏散楼梯间的通风设计案例 分析
性,以满足建筑的设计
总结词
独立、防潮、防烟
详细描述
地下建筑的疏散楼梯间通风设计需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的 特殊性,如潮湿、密闭等特点,以及火灾时烟气扩散的 威胁。可以采用独立的排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且不受 外界环境干扰。同时,设计时需充分考虑楼梯间的结构 、材料和排风口的位置,以实现最佳的通风效果和安全 性。
踏步高度
踏步高度应适中,一般采用15-17厘 米的高度,不宜超过18厘米,以避免 行走困难。
建筑疏散楼梯相关设计要求
建筑疏散楼梯相关设计要求作为竖向疏散通道的室内、外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枢纽,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
楼梯间防火和疏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人员的生命安全与消防队员的救灾工作。
因此,建筑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层数,正确运用规范,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疏散楼梯,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防火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辅助疏散楼梯四种形式。
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
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以便于双向疏散。
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
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上下直通,不变动位置。
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楼梯间位置变更,遇有紧急情况时人员不易找到楼梯,延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特别是宾馆、饭1 / 9店、商业楼等公共建筑。
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
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直通室外。
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为确保人员迅速疏散,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应直通室外。
在首层与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设有防火分隔设施,既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员误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又能阻挡火势、烟雾蔓延。
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因踏步宽度变化,紧急情况下易使人摔倒,造成拥挤,堵塞通道,因此不应采用。
由于建筑造形的要求必须采用时,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夹角不超过10度,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的宽度不应小于220mmo楼梯的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经计算确定。
高层建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设计
高层建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设计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建筑如林立的巨人般矗立。
然而,这些高耸的建筑在面临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人员的安全疏散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而避难层作为高层建筑中的安全港湾,其疏散楼梯的设计更是关系到生命的安危。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避难层疏散楼梯的重要性。
当火灾发生时,电梯通常会停止运行,楼梯就成为了人们逃生的主要通道。
而避难层的疏散楼梯不仅要承担日常人员的上下通行,更要在紧急时刻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大量人员。
因此,其设计必须满足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在设计避难层疏散楼梯时,楼梯的数量和宽度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根据建筑的高度、面积以及人员数量,合理确定楼梯的数量,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不会出现人员拥挤堵塞的情况。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的避难层应至少设置两个疏散楼梯,且楼梯的宽度应能满足人员疏散的流量要求。
这就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模拟,考虑到人员密度、疏散速度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楼梯宽度。
楼梯的布局也是设计的关键之一。
疏散楼梯应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建筑平面内,使得人员能够从不同的位置快速到达。
同时,楼梯间应与避难区域直接相连,且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
为了避免烟雾和火势的蔓延,楼梯间应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如设置防火门、防火墙等,以确保楼梯间在火灾时能够保持相对安全的环境。
楼梯的形式也会影响疏散的效率。
常见的楼梯形式有直跑楼梯、双跑楼梯和多跑楼梯等。
直跑楼梯虽然结构简单,但疏散距离较长,可能会导致人员疲劳。
双跑楼梯则相对较为常见,其疏散路线较为合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疏散时间。
而多跑楼梯则适用于较大的建筑空间,但设计和施工难度相对较大。
在选择楼梯形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结构、空间布局以及疏散的要求。
此外,楼梯的踏步尺寸和扶手高度也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踏步的高度不宜过高,宽度不宜过窄,以保证人员在疏散过程中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扶手的高度应适中,能够为人员提供有效的支撑,防止摔倒。
同时,楼梯的坡度也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不宜大于 45 度,以避免人员在疏散时因坡度过大而失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