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复习--文言文古今异义

合集下载

(全)高考语文-文言文考试40例古今异义词

(全)高考语文-文言文考试40例古今异义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试40例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40例)1.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古义:内外亲属。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妻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古义:妻和子女。

例: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4.非常今义:十分、极。

古义:意外的变故。

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

②表原因的虚词。

③用来……的,靠它来。

例:①余叩所以。

(《狱中杂记》)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6.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例: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7.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8.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卑贱鄙陋。

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辞。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9.其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古义:①它的果实。

②那实际情况。

例: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遗黄琼书》)10.春秋今义:①春季、秋季,泛指岁月。

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

②四季的代称,一年。

③书名。

例:①天子春秋鼎盛。

(《治安策》)②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③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滕文公下》)11.宣言今义:①(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②宣告,声明。

高三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今异义词

高三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今异义词

高三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今异义词1.亲戚今义:旁系亲属。

古义:指父亲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悦亲戚之情话。

(《归去来兮辞》)2.妻子今义:爱人(女方)。

古义:妻子和子女。

例如: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齐桓晋文之事》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齐桓晋文之事》4.非常今义:很、大(副词)。

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1.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2.用来,靠它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6.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7.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8.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9、稍稍今义:稍微。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10.小子今义:①北方人称男孩;②对青年人鄙称。

古义:小孩子(有贬义)。

例如: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并序》)11.实在今义:表示程度,作副词。

古义:确实还在。

例如:武等实在。

《苏武传》12.丈人今义:男性对妻子父亲的称呼。

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

例如:我丈人行也。

《苏武传》13.唧唧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

古义:①织布机声。

例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②叹息声。

例如: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琵琶行并序》)14.豪杰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古义:英雄人物。

例如: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五代史伶官传序》)15.往往今义:常常。

古义:①处处。

2023高考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2023高考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1.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不包括家庭成员及父系亲属。

2. 丈夫古义:①古时称成年男子。

②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③女子的配偶。

例1: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

《谷梁传·文公十二年》(意思:男子二十岁的时候,要佩戴冠作成年礼仪。

)例2: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国语·越语上》(意思:生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狗;生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猪。

)今义:妻子的配偶。

3. 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意思: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

)今义: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

4. 师徒古义:军队士兵。

例: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勾践灭吴》(意思: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

)今义:师傅与徒弟。

5. 所以古义: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手段、方法、东西等)”。

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意思: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例3:所以遣将守关者。

《鸿门宴》(意思: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6. 无论古义:不用说,(更)不必说。

例: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意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今义:不管;不论。

假设条件关系的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7.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意思: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

高考文言文必考的古今异义词

高考文言文必考的古今异义词

高考文言文必考的古今异义词高考文言文必考的古今异义词介绍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卑鄙——【今义】品性低劣。

【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

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廉颇蔺相如列传》)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古义】不超过。

3.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须要。

【古义】不肯定.4.是女子不好。

(《西门豹治邺》)不好——【今义】坏。

【古义】不漂亮。

好,容貌美。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

【古义】刚刚一起先.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7.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惩罚。

【古义】处置、处理。

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伶官传序》)从事——【今义】①做某种事情。

②(按规定)处理。

【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

9.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毛遂自荐》)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心相对。

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

③区域。

④部分。

【古义】地,土地;方,方圆。

10.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

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

【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

(《鸿门宴》)特别——【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12.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感谢——【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

【古义】受感动而激奋。

高考常考古今异义词

高考常考古今异义词

古:地、慢慢地1.戚比如: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10.换衣今:旁系属今:衣服古:指父亲母亲兄弟,指家里人古:上所比如:臣因此去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也。

比如:起换衣,追于宇下。

(《赤壁之》(《史·廉相如列》)。

11.无日2.老婆今:不知有多少候服久今:人(女方)古:不久古:老婆和儿女比如:事急而不停,至无日矣!(《赤壁之》)比如:子布、元表人各老婆⋯《赤壁之》)12.殷勤今:,周祥3.中国古:关切、侯今:中人民共和国比如:奉旨,天下事,致殷勤之意。

古:中原地域(《赤壁之》)比如:或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

13.(《赤壁之》)今:低声交,也可指虫的喊声;4.特别古:① 布机声。

复,木当。

今:很、大(副)(《木》)古:不测事故(名)② 息声。

我琵琶又息,又此重比如:因此遣将守关者,他盗之出人与特别也。

(《琵琶行》)(《宴》)14.好汉5.因此今:才能出众的人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古:①有名誉、地位的人古:① 故(名)比如:命令召三老,好汉与皆来会事(《涉起》)比如:余即因此(《中》)②英豪人物。

②表原由的虚。

比如:山好汉遂并起⋯《涉起》)比如:臣因此去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也。

15.何着(《廉相如列》)今:不得做,犯不上③用来,靠它来。

古:哪怕,怕什么;怎怕比如:者,因此道,授解惑也。

(《》比如: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愚公移山》)6.境16.肉食今:没有出路的境地今:肉食品古:与外界隔之地古:指享受裕的大官比如:先世避秦乱,率老婆邑人来此境不复出焉。

比如:肉食者之,又何焉!《曹》)(《桃花源》)17.肉7.无今:表条件关系的关;今:的肉古:更不用。

古:和肉,意被欺辱的象(名)。

比如: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无魏晋。

比如:现在人方刀俎,我肉。

(《宴》)。

(《桃花源》18.鄙俗8.专心今:品劣;今:用功或事肯筋(褒)。

古:卑,指出身卑微,鄙,指人粗野。

常用作古:思想意的活(中性)。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部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1、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2、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3、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常考古今异义词汇总(共200个)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常考古今异义词汇总(共200个)

高考语文常考古今异义词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行装。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古义]无,没有[今义]微小、较少。

3.东面而视。

【东面】[古义]脸朝东;[今义]东边。

4.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

【面目】[古义]面部;[今义]面貌。

5.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至于】[古义]到了,达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古义]专家、学者,内行的人;[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7.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足下】[古义]对人的尊称;[今义]脚下面。

8.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怀抱】[古义]胸襟、抱负,思想抱负;[今义]怀里抱着。

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随化】[古义]“听任自然的安排”,随,“依附”;化,“造化、自然”;[今义]随从变化。

10.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骄傲;[今义]尽情。

11.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今义]看机会,看形势12.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今义]肆无忌惮。

13.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14.吾从(之)而师之【从而】[古义]两个词,“从”是“跟从”,“而”是连词;[今义]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1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很多人。

1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用不着。

1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所以】[古义]①缘故(名词)。

②表示原因的虚词。

③用来,靠它来,表凭借。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19.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20.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尘埃】[古义]监狱;[今义]尘土。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一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1.行李:,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左右:,如“唯君左右之”;3.致死:,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4.丈夫:,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5.其次:,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6.行政:,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7.地方:,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8.东面:,如“东面而视”;9.面目:,如“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10.至于:,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11.大方:,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2.以致:,,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13.非常:,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14.细说:,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15.幼稚:,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16.人事:,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17.扶老:,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18.怀抱:,如“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19.纵情:,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20.见机:,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21.猖狂:,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22.学者:,如“古之学者必有师”;23.从而:,如“吾从而师之”;24.众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25.不必:,如“弟子不必不如师”;26.气候:,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27.经营:,如“韩魏之经营”;28.可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29.从事:,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30.其实:,如“自以为得其实”;31.方丈:,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32.往往:,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33.颜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34.不行:,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35.成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6.洗马:,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37.上报:,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38.告诉:,如“则告诉不许”;39.区区:,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40.辛苦:,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1.侥幸:,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42.成家:,如“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43.少年:,如“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44.志气:,如“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45.强者:,如“少而强者不可保”;46.牢笼:,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47.同归:,如“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48.形容:,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49.风流:,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50.态度:,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51.风骚:,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52.偏僻:,如“行为偏僻性乖张”;53.尴尬:,如“如今正是尴尬去处”;54.轻易:,如“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55.野马:,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6.果然:,如“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57.春秋:,如“蟪蛄不知春秋”;58.羊角:,如“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59.虽然:,如“虽然,犹有未树也”;60.无功:,如“神人无功,圣人无名”;61.舅姑:,如“待晓堂前拜舅姑”;62.县官:,如“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63.无道:,如“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64.布衣:,如“布衣之交”;65.中国:,如“莅中国而抚四夷也”;66.亲近:,如“左右亲近不为一言”;67.尘埃:,如“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68.卑鄙:,如“先帝不以臣卑鄙”;69.便宜:,如“可以便宜从事”;70.不过:,如“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71.反而:,如“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72.反复:,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73.感激:,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74.故事:,如“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75.可以:,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76.烈士:,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77.穷困:,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78.人情:,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79.身体:,如“身体力行”;80.首领:,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81.私心:,如“恨私心有所不尽”;82.私人:,如“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83.响应:,如“天下云集响应”;84.向前:,如“凄凄不似向前声”。

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对比

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对比

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对比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对比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卑鄙——【今义】品性低劣。

【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

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廉颇蔺相如列传》)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古义】不超过。

3.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

【古义】不一定。

4.是女子不好。

(《西门豹治邺》)不好——【今义】坏。

【古义】不美丽。

好,容貌美。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

【古义】刚刚一开始。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7.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

【古义】处置、处理。

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伶官传序》)从事——【今义】①做某种事情。

②(按规定)处理。

【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

9.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毛遂自荐》)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

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

③区域。

④部分。

【古义】地,土地;方,方圆。

10.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

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

【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非常——【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1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感激——【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

高三文言复习——古今异义

高三文言复习——古今异义

高三文言文专题复习——古今异义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1、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大致有如下情况:①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词义扩大的特点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

例如:①“雏”《说文》:“鸡子也。

”本义指小鸡,现在指幼小的动物或幼儿,以及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形状,如“雏鸟”“雏形”等。

②“甘”。

《说文》:“美也。

”“物之甘美者也,甜也。

”现在常用的意义除了味美、味道甜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

③“江“河”。

古代专指长江、黄河之名,后来扩大到河流的通名。

④“中国”;原义指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

②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词义缩小有以下三类:(1)词义程度的减弱。

例如:“怨”。

古义指“恨”的意思。

《屈原列传》:“屈原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这个“怨”即是古义。

今义的“怨”,由古义“恨”减弱为“不满意,责备”的意思。

如“从无怨言“任劳任怨”。

(2)词义范围的缩小。

例如:“臭”,古代泛指气味。

现在只指难闻的气味。

(3)词义义项的减少。

例如:“迁”。

古义常用义项是迁移、变换、调任、升职、贬谪、流放。

《<指南录>后序=:“战、守、迁皆不及施。

”(迁移);《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太史令。

”(调任、升职);《屈原列传》:“顷襄王怒而迁之。

”(流放)。

今义“迁”只剩下“迁移、变换”这一义项。

如“迁居”。

③词义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有以下几种:(1)由表示甲事物转移到表示乙事物。

例如:“涕”,古义指眼泪,《促织》:“儿涕而去。

”今义一般作“鼻涕”解。

(2)由表示甲动作转移为表示乙动作。

例如:“勤”,古义是“辛苦”。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总结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总结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总结1.爱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古义;爱百姓。

今义:丈夫或妻子。

)2.把握:其为物身轻宜藏,在于把握(古义:手掌内。

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今义:言行不道德。

)4.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 (古义:在野外征战。

今义:显露出来。

) 5.便宜:数上书言便宜事 (古义:对国家有利的。

今义:略。

)6.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7.不避: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今义:不亚于、不次于。

今义:不躲开)8.不起: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 (古义:不出来做官。

今义:略。

)9.不可: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鲁宗道不可(古义:不同意,不认可。

今义:不可以。

)10.不过:不过数仞而下(古义:不超过。

今义:转折连词)11.北面:何不按兵柬甲,北面下事之 (古义:面向北,投降。

今义:方位名词之一。

) 12.城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古义:城市里做买卖。

今义:略。

)13 成立:至于成立(古义:成家立业。

今义:略)14.处分:处分适兄意,进止敢自专 (古义:安排处理。

今义:处罚。

)15.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古义:刚一。

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1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言语、行动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

) 17.从事: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下属官职之一。

今义:略。

)18.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他)并且……。

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19.聪明:耳目聪明,四肢坚固 (古义:听力好、视力好。

今义:略。

)20.操持: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

今义:料理筹划)21.动摇:而齿牙动摇(古义:松动。

今义:态度不坚定)22.独立: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古义:与众不同。

今义:不依赖他人。

)23.地方: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略。

)24.怠慢:怠慢忘身,灾祸乃作(古义:松懈、轻忽。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知识点之古今异义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知识点之古今异义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知识点之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11、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1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3、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15、颓然就醉。

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16、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知识点之古今异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索引
54.美人 古义:①歌伎,宫妃。②理想的人,所怀念的人。 今义:美貌女子。 ①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 55.明年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56.模拟 古义:想象,揣摩。
栏目索引
③天圆地方。(《淮南子·天文训》) 16.反复 古义:①扭转形势。②书信往返。 今义:重复。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 书》) 17.方面 古义:方向。 今义:相对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张衡传》)
栏目索引
18.放心 古义:放纵散漫的心思。 今义:心情安定,没有忧虑和牵挂。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问说》) 19.非常 古义:①意外事故(名词)。②不同寻常的(形容词)。 今义:很、大(副词)。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②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20.风流 古义:①杰出、英俊。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 度。
栏目索引
59.其实 古义:①它的果实。②那实际情况。 今义:实际上(副词)。 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 60.前进 古义:前,走上前去;进,奉献。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61.亲戚 古义:指内外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栏目索引
今义:使用方便,容易达到目的。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 4.便宜 古义:①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②方便。读biànyí。 今义:物品价格低。读pián yi。 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汉书·张释之传》) ②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林黛玉进贾府》) 5.博学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栏目索引
③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46.可以 古义:可,可以;以,凭,靠。 今义:能够。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47.口舌 古义:口和舌,代指语言。 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48.空中 古义:中间是空的。
今义:天空中。 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石钟山记》) 49.空文 古义:文章。 今义:说空话的文章;有名无实的规章条文。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报任安书》) 50.来信 古义:来送信的人,信使。 今义:寄来或送来的信件。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栏目索引
6.不避 古义:不次于,不少于。 今义:不躲开。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7.不过 古义:不超过。 今义:转折连词。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8.不好 古义:不美。 今义:坏。
栏目索引
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 邺》) 9.不行 古义:不去,没有成行。 今义:不可以;不好;不中用。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0.成立 古义:长大成人。 今义:(组织、机构等)开始存在;(理论、意见等)站得住脚。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祭十二郎文》)
栏目索引
11.初一 古义:刚刚开始。 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12.春秋 古义:①年龄。②一年。③书名。 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 ①春秋三十有三。(《谭嗣同》) ②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③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报任安书》) 13.从而 古义:从,跟随;而,而且。
栏目索引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23.改错 古义:改变措施。 今义:改正错误。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离骚》) 24.感激 古义:感,感动;激,奋激。 今义:感谢。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25.根本 古义:树根。
栏目索引
今义:事物最重要的部分。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26.更衣 古义:上厕所的委婉说法。 今义:换衣服。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27.供养 古义:名词,供人享用的东西。 今义:动词,供给长辈或年长的人生活所需。 事力劳而供养薄。(《五蠹》)
今义:明确,不抽象,细致。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44.绝境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45.可怜 古义:①可爱。②值得同情。③可惜。 今义:值得怜悯。 ①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栏目索引
67.人物 古义:人和货物。 今义: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 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货殖列传序》) 68.肉食 古义:居高位、享厚禄。 今义:肉类食物。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69.孺子 古义:年轻人。之游者,无不饣甫也,无不歠也。(《勾践灭吴》) 70.扫除 古义:打扫台阶。 今义:清除肮脏的东西;除去有碍前进的事物。 今以亏形为扫除之隶。(《报任安书》) 71.山东 古义:①指战国时秦国崤山、函谷关以东之楚、赵、韩、魏、燕、齐六 国。②泛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今义:山东省。 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②晋兵先下山东。(《史记·晋世家》)
栏目索引
33.横行 古义:纵横驰骋。 今义:行动蛮横;依仗权势做坏事。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34.会计 古义:会,聚会;计,商议。读huìjì。 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读kuàijì。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35.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栏目索引
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鸿门宴》) 36.活人 古义:养活人。 今义:活着的人。 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甘薯疏序》) 37.即使 古义:即,就;使,让,叫。 今义:表假设性让步连词。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38.几何 古义:多少日子。
栏目索引
今义:数学的一个分支。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39.假借 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40.交通 古义:①勾结。②互相通连。 今义:来往和运输。 ①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 21.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奉承、拍马。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 22.夫人 古义:那个人。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栏目索引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62.勤恳 古义:殷勤恳切。 今义:勤劳而踏实。 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报任安书》) 63.秋天 古义:秋季的天空。 今义:四季之一,秋季。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4.去就 古义:舍生就义。
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所料相符。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逍遥游》) 31.豪杰 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②英雄人物。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①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②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伶官传序》) 32.何苦 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72.伤心 古义:心灵受到损伤。 今义:内心痛苦。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报任安书》) 73.稍稍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今义:稍微。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74.审问 古义:详细地询问。 今义:审讯。
栏目索引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问说》) 75.师徒 古义:指军队。 今义:师父徒弟。 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勾践灭吴》) 76.使者 古义:送信的人。 今义:奉使命办事的人。 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祭十二郎文》) 77.是非 古义:这不是。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28.孤立 古义:孤零零的一个人。 今义:同其他事物不相联系;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报任安书》) 29.故事 古义:①先例,旧事。②故,所以;事,事情。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①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 论》) ②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30.果然 古义:饱足的样子。
今义:担任或不担任职务。 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报任安书》) 65.然而 古义:这样,可是(却)。 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66.人情 古义:①人的常情。②人心,世情。 今义:应酬送礼,情面,情谊。 ①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②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原君》)
栏目索引
41.结束 古义:整装。 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 婉贞于是集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42.鞠躬 古义:①弯着身子。②恭敬地、谨慎地。 今义:行礼。 ①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43.具体 古义:具,具备;体,形体。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今义:连词。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14.大风 古义:麻风病。 今义:大的风。 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15.地方 古义:①当地的事。②土地方圆。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 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 ①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方腊起义》) ②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赤壁之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