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反应池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斜管沉淀池
斜管沉淀池计算书一、已知条件1、设计水量:6000m3/d2、自用水系数: 1.13、清水上升流速:2mm/s,实际上升流速1.86mm/s4、蜂窝斜管内切圆直径:30mm,倾角60度。
6、颗粒沉淀速度:0.3mm/s7、分成两组每组水量:3300m3/d组数2组二、设计计算1、单池设计水量Q=3300m3/d=0.0382m3/s2、清水区面积A=19.1m2其中斜管结构占面积按8%计,即有效系数φ=0.92A=20.76m23、为配合沉淀池尺寸采用:沉淀池净宽B= 4.2m沉淀池长度:L= 4.9m尺寸调整L= 4.9m4、沉淀池面积B×L=20.58m2沉淀负荷q= 6.7m3/(m2·h),规范:5.0~9.0m3/(m2·h)管内流速v0v0=v/sinθ= 2.3mm/s考虑到水量波动,采用v0=3mm/s斜管长度ll=d×(1.33v0-μsinθ)/μcosθ=562.4mm考虑管端紊流、积泥等因素,过渡区l'=250mm斜管总长L=l+l'=812.4mm,按1000mm 计复核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水力半径R=d/4=7.5mm=0.75cm管内流速v0=0.23cm/s运动粘度ν=0.01cm/s(当t=20℃时)Re=Rv0/ν=17.3沉淀时间T=L/v0=433s =7.22min(沉淀时间T一般在4~8min之间)5、池高超高0.55m清水区高度 1.13m斜管高度0.87m布水区高度(沉淀池底到斜管支撑) 1.55m排泥区高度0.7m总高H= 4.8m采用 4.8m6、沉淀池进口采用穿孔花墙花墙厚300mm,砌块300×300,孔洞150×150,孔距300水流通过花墙流速采用0.1m/s穿孔花墙净面积A=0.382m2,取0.40m采用150×150方形孔:横向间距300D=0.15m孔眼数n=17.8个实际采用18个实际流速v=0.094m/s,峰值系数 1.5,v=0.141m/s。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计算案例
0.013
.
0.10
.
.
i=
槽内起点水深:h1=ℎ
0.040m2
.
0.152
51.41
0.00048
.
0.00048
5.3
0.10
超负荷 30%时出水槽内流量 Q=0.01215×1.3=0.01579m3/s,集水总槽内流速
取 0.3m/s,槽宽 b=0.2m。
.
槽内终点水深:h4=
池子总高度为:0.3+1.5+1.5+0.6+0.87=4.8m。
(3)参数复核
1)雷诺数:
水力半径 R=d/4=30/4=7.5mm
运动粘度=0.01cm2/s(t=20℃)
Re=0.75*0.2/=0.75*0.2/0.01=15
2)沉淀时间:
T=l/ =1000/2.373=421s=7.02min
絮凝池的反应过程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放置密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5m/s,第二段放置疏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2m/s,第三段放置栅条。第
一段过孔流速为 0.3~0.2m/s,第二段过孔流速为 0.2~0.15m/s,第三段过孔流速为
0.15~0.1m/s。
以下为絮凝过程中不同段的竖井隔墙上孔洞尺寸及过孔流速,共 15 个竖井,
(4)排水渠计算
集水槽坡降为 0.15,水面坡降为 0.035m。
排水渠底的标高在集水槽的基础上降低 0.2m,宽度设置为 0.4m。
七、排泥方式及计算
沉淀池日排泥量为 472.23m3/d,则每小时为 19.68m3/h。设置每小时排泥一
次。设置排泥管的管径为 DN200mm,管道横截面为 0.0314 m2,穿孔管长度为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mm
t % t/m3 m3
m3 m3
污泥斗
m3
m2
m2
m2
大于单斗排泥
m3
量
6.0
平台置于沉淀池中部
m m m/min m3 min
mm h m/s
m m
m m m m
mm cm cm/s cm2/s
s min
满足排泥要求
1.已知条件:
2.单池计算 a.清水区面积 b.斜管长度L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
进水量Q=
5
自用水系数=
5
则进水量Q'=
0.608
设计斜管沉淀池座数为2座
单座Q1=
0.304
清水区上升流速=
1.3
取颗粒沉降速度=
0.3
取SS与NTU相关系数为
1.2
进水NTU=
50
出水NTU=
3
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
管厚=
0.3
清水区高h清=
1.2
e.复核Re及 沉淀时间T
布水区高h布= 污泥斗高h斗=
斜管高 沉淀池总高H=
水力半径R= =
管内流速V0= 取运动黏度ν=
则雷诺数Re= 沉淀时间T= =
1.5 2.5 0.69 6.19
8.75 0.875
0.15 0.01 13.13 532.94 8.88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6.11
采用双钢丝绳牵引刮泥机,卷扬机平台置于沉淀池中部
取刮泥板高h2= 刮泥板宽b2=
刮泥两板台行刮进泥速机度一V个2= 工作刮循泥环机刮一泥个量工V刮作=
循环所需时间T刮=
取排泥管直径d= 取排泥时间t排= 则排泥流速V泥=
斜管沉淀池的设计(本科课程设计)
斜管沉淀池设计 本设计采用穿孔排泥管排泥(每八小时一次),升流式异向流斜管池,斜管材料采用聚氯乙烯塑料,设计流量不大,故采用一个沉淀池。
一、 设计参数1、表面负荷 h m m q ./523=2、斜管(蜂窝状正六边形) 内切圆直径d=25mm3、配水区高度 4h =1000mm4、清水区高度 2h =1000mm5、超高 1h =300mm6、斜管区面积利用系数 α=0.917、斜管长度 1000mm8、安装倾斜角 60°9、斜管区沉降高度 3h =m 870.0231=⨯ 10、污泥斗高度 5h =800mm二、设计计算1、设计流量s m s l K N Q /2.0/2006.1360024600001803600241803==⨯⨯⨯=⨯⨯⨯= 2、清水面积315891.05136002.0m q n Q A =⨯⨯⨯=⨯⨯=α 3、池子采用正方形 边长m A a 5.12==4、池内停留时间()min 44.22605870.16023=⨯=⨯+=q h h t 5、污泥斗计算城市每八小时污泥量:3161000248600008.01000m SNT V w =⨯⨯⨯== 每天平均污泥量: 348m故采用五个泥斗,污泥斗梯形横截面上底长mm r 25001=,下底长为mm r 9002=污泥斗体积: ()52215⨯⨯+=a r r h V ()38555.1229.05.28.0m =⨯⨯+⨯=>348m ,满足要求。
6、池的深度m h h h h h H 97..38.01870.013.054321=++++=++++=7、进水为使配水均匀采用穿孔配水墙配水采用方孔,边长200mm ,采用3行孔,每行15个孔。
行孔心距400mm ,列孔心距879mm 核算流速:s m s m v /15.0/11.0452.02.02<=⨯=,满足要求。
8、集水系统a 、集水槽沿池子长方向,布置八条穿孔集水槽,槽底平坡,集水槽长为12.5m 没,中心距为d=1560812500=mm ,槽宽为 250mm ,槽高400mm ,集水槽双向开孔,孔径d=25mm ,每侧孔数83个,孔距150mm 。
斜管沉淀池计算书
T(h)
v刮吸泥机 (m/s)
v1(m/s)
n(个)
100 支管长度
60 干管长度
4 支管内径
0.11 干管内径
2 支管沿程 水头损失
7 干管沿程 水头损失
L支(m)
L干(m)
D支管内径 (mm)
D干管内径 (mm)
i(m)
i(m)
0.9
22.8
107.9
265.1
排泥管路
12
真管空内泵 空的气 量
斜管倾角
有效系数
水的运动 黏度(20
℃)
斜管总长
v(mm/s)
u0 (mm/s)
(mm) d(mm) θ(°)
φ
υ(×106m2/s)
L(mm)
上向流
2.5
0.4
蜂窝六边 形塑料斜
0.4
40
60
0.95
1.007
1000
3 清水区净面积、斜管部分面积、管内流速
清水区净 斜管部分面 斜管部分
面积
积
平面宽度
排除时间
空气量流 量
Q(m3)
t排真空
Q
(min) (m3/min)
0.0705 0.5509
0.208
1
0.208
Q总 (m3/s)
0.315
总损失系 数 ζ总
1.676 最长吸泥 管管长 L(m)
23.6 总沿程水 头损失
(m) 0.6214
正确
合计
局部水头 损失
总损失
ΔH局部 (m)
0.0128
前段断面宽
前段断面 长
前段断面 积
面积A2/面 积A1
1万吨絮凝沉淀池(斜管沉淀池)计算书
斜板高度(m)
0.87
总高度(m)
5.7
面积(m2)
113.0565731
长(m)
8.8
宽(m)
12.84733785
分个数
8
单个尺寸
4.8*3.6
复核沉 淀池尺
寸
有效水深(m) 停留时间min
1.7 25.18518519
h: 过堰水深(m)
0.05
出水堰 板计算
q: 过堰流量 (m3/s)
堰口数量
要求1.2的静压 水头 ,满足
23.32
开孔面积系数,校核
0.107204117
三、沉淀池计算
池断面面积的 6%~20%
流量(m3/h)
416.67
表面负荷m3(m2/h)
4.05
泥斗坡度
60°
0.115741667
普通沉淀池的2 倍
泥斗槽高(m)
2.3
清水高度(m)
1
布水高度(m)
1.03
超高(m)
0.5
沉淀池
参数计
算
沉淀池 参数计
后置投加增泥 20-35%
每天总污泥量t/d
62.5005
62.5005
停留时间d
1.5
每次排泥量t/d 储泥周期 污泥量
93.75075 T(h) V(m³)
93.75075 24
93.75075
每日排泥次数 1~2
污泥斗数量
n
8
污泥斗上底边
a1(m)
4.4
污泥斗上底边
a2(m)
3.2
14.08
污泥斗 容积
污泥斗倾角
α2
60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水厂)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1、清水区面积A211000 1.1==63.02m 824Q A q ⨯=⨯ 式中:2332m m 5~9m /m h,A Q q ⋅——清水区面积,;——单组斜管沉淀池的设计流量,;——斜管沉淀池的液面负荷,北方寒冷地区宜取低值。
2、清水区实际面积A '263.0267.77m 0.93A A α'=== 式中:2m 0.92~0.950.79~0.86A α'——清水区的实际面积,;——有效系数(或利用系数),指斜管区中有效过水面积(总面积扣除斜管的结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
由于材料厚度和性状的不同的而已,塑料与纸质六边形蜂窝斜管的有系数为,石棉水泥板的有效系数为。
3、清水区宽B同絮凝池.通常,为保证排水均匀,清水区宽B 沿絮凝池的长边布置。
即是清水区宽为:10.8m B =4、清水区长L6.28m A L B'== 5、斜管长取斜管长为1m l =斜管支撑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梁—-角钢-—扁钢的方式制作.等边角钢对中置于钢筋混凝土上,两侧电焊连接,角钢与扁钢垂直搁置并在接头处的扁钢两侧焊牢固,钢筋混凝土两端与池壁现浇。
6、沉淀池水力校核斜管内流速取为3.5mm /(3~10mm /)s s 一般为Re =56<500=⨯管内流速水力半径/运动粘度,要求,满足。
2-5=765.63>10Fr =⨯管内流速,要求,满足。
水力半径运动粘度7、沉淀池池高H12345=0.3+1.2+0.87+1.6+0.54 =4.51mH h h h h h =++++式中:12233114450.3m; 1.0m;=sin (m),601.5m m h h h h h l l h h h αα≥⋅≥——超高,取为——清水区高度,《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要求——斜管区高度,,为斜管长为斜管放置倾角,通常为;——配水区高度,《室外给水设计规范》要求——泥斗高,。
斜管沉淀池计算
工程名称: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一、已知条件处理水量Q=195000 m3/d斜管沉淀池分两组颗粒沉降速度µ=0.35 mm/s清水区上升流速:v=2.5mm/s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管厚=0.4mm,边距d=30mm,水平倾角θ=600。
二、设计计算1.每组沉淀池的流量Q:Q=195000/2 m3/d=97500 m3/d=1.13 m3/s2.清水区面积:A=Q/v=1.13/0.0025=452 m2 ,其中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3%计,则实际清水区需要面积:A/=452×1.03=465.6 m2为了配水均匀,采用斜管区平面尺寸为15.8m×29.5,使进水区沿29.5m长一边布置。
3.斜管长度L管内流速:v=v/sinθ=2.5/sin600=2.5/0.866=2.89mm/s-µsinθ)d/µcos600=(1.33×2.89-0.35×斜管长度:L=(1.33 v0.866)d30/0.35×0.5=607mm考虑管端紊流、积泥等因素,过渡区采用250mm斜管总长:L/=250+607=857,按1000mm计4.池子高度:采用保护高度:0.3m工程名称:清水区:1.2m布水区:1.2m穿孔排泥斗槽高:0.8m斜管高度:h=L/sinθ=1×sin600=0.87m池子总高:H=0.3+1.2+1.2+0.8+0.87=4.37m5.沉淀池进口采用穿孔墙,排泥采用穿孔管,集水系统采用穿孔管,以上各项计算均同一般沉淀池或澄清池设计。
6.复算管内雷诺数及沉淀时间:/ξRe=Rv式中水力半径:R=d/4=30/4=7.5mm=0.75cm=0.289cm/s管内流速:v运动黏度:ξ=0.01cm2/s(当t=200C时)Re= 0.75×0.289/0.01=21.68沉淀时间:T= L// v=1000/2.89=346s=5.77min(沉淀时间T一般在4~8min之间)。
斜管(板)式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④校核Gm
Gm= ( V12 V22 ) 2tv
式中
V1—配水孔水流收缩断面的流速,m/s,V1=Vn/ε,ε=1 V2—导流絮凝区平均向下流速,m/s,V2=Q/f
f—导流絮凝区环形面积,㎡
设导流絮凝区的宽度与配水槽同宽,则
V2=
QO(1 R) 3600πB(D+B)
=
5.615551 m/s
Gm= ( V12 V22 ) = 2tv
39.62 m3
237.74 m3,大于污泥设计量
(7)沉淀池的总高度H 设置超高h1 缓冲层高度h4 沉淀池总高度H H=h1+h2+h3+h4+h5
0.30 m 0.50 m
5.266 m
(8)流入槽设计 采用条形平底槽,等距设布水 孔径d 并加短管L
①流入槽 设流入槽宽B 槽中流速取v 则槽中水深h
Gm—导流絮凝区的平均速度梯度,一般可取10~30s-1
取
t=
650 s
Gm=
20 s-1
水温20℃时,v=
Vn=Gm× 2tv
布水孔数 n= QO(1 R)= 3600VnS
0.00000106 m2/s 0.74 m/s
78001 个
③孔距L
L1= L = n
水槽总长度
2.564060468 ㎜ 200 m
(4)校核固体负荷G G=2(4 1 R)QOX = A
49.14 [kg/(㎡·d)]
(5)污泥区的容积V
h2
qt
污泥区容积按贮泥时间t确定
3h
V=
2T(1 R)QX 24 (X+Xr)
=
每个沉淀池污泥区容积V' = 总污泥量
斜管沉淀池设计说明书
斜管沉淀池设计说明书设计条件:用水量15000m 3/d进水悬浮物浓度280mg/L污泥含水量%出水悬浮物浓度30 mg/L设计参数:沉淀池个数n=4沉淀池表面负荷:q=2.4m 3/(m 2·h )斜管孔径为100mm斜管长1.0m斜管水平倾角为60o设计计算:1. 沉淀池表面积用水量 Q=15000m 3/d=625m 3/h=0.174m 3/s沉淀池数 n=4表面负荷 q 0=2.4m 3/(m 2*h )A=91.0*0nq Q =91.0*4.2*4625=71.54m 2 2. 沉淀池平面尺寸 a =A =54.71=8.45m, 取8.5m3. 池内停留时间斜管区上部清水层高度h 2=1.0m斜管的自身垂直高度h 3=1.0m∴ t =q h h 60*)(32+=4.260*)11(+=50min 4.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污泥储存时间T=24h进水悬浮物浓度 C 1=280mg/L=⨯ t/m 3出水悬浮物浓度C 2=30 mg/L=⨯ t/m 3污泥密度 γ=1t/m 3污泥含水率 o =%∴ V==⨯⨯⨯⨯-⨯⨯=----4975.0-1124)1003.01028.0(625)1()(33021)(n T C C Q ργ37.5m 35. 污泥斗容积在底部设方形的集泥斗,上面积边长为a 1=8.5m,下面积边长取a 2=1.0m, 斜坡度为50ο∴ h 5=(2221a a -)=(2125.8-)⨯=4.47m ,取4.5m ∴ V 1=(2a 12+2a 1a 2+2a 22)=65.4⨯++212)=122.63m 3则污泥斗的容积为 V 1=122.63m 3Θ V 1>V∴ 可以满足储存污泥要求6. 沉淀池的总高度沉淀池超高h 1=0.3m沉淀池底部缓冲层h 4=1.0m∴ H=h 1+h 2+h 3+h 4+h 5=++++=7.8m7. 进水流入槽、布水孔设计采用条形平底槽, 等距设布水孔: 孔尺寸200mm 200mm 流入槽:设流入槽宽 B=1.0m ,槽中流速取 v=0.25m/s 。
斜管二沉池设计计算书
一、 1
2 3
4 二 例一
设计参数
表面负荷按下表两倍取值
设计参
沉淀池位置 数
沉淀时间/h
生物膜后
1.5~2.5
活性污泥后
1.5~2.5
延时曝气法后 1.5~2.5
固体负荷
192kg/m2.d 设计停留时间
初沉停留时间 二沉池停留时
30min
h2 m
#DIV/0! #DIV/0!
50.89 1.000
4、校核固体负荷G[kg/(m2.d)] R
192.21 60%
#DIV/0!
#DIV/0!
5、污泥贮量计算V,按2h贮量计 算
T
(h)
417.39 2
#DIV/0!
#DIV/0!
6、污泥斗的容积V1 7、沉淀池总高度H
污泥斗的底边长 a1
间60min
斜管上部清水层高度0.7~1.0m,底部缓冲层高度0.5~1.0m,
设计例题
Qmax m3/h
Kz
450
1.50
1、池子水面面积A,m2
#DIV/0! #DIV/0! 2、沉淀池平面尺寸a,m
Qmax m3/h 56.19 450
A 7.5 56.19 0.0 0.0
3、池内停留时间t,min
121.49 0.8 0.00 0.00 h1 8.766 0.3
பைடு நூலகம்n 4
h3 m 0.866
Q0 112.5
R 60%
沉淀池边长a 7.5
h4 0.8
0.000 0.000
取值
设计参数
斜管二沉池设计计算
斜管沉淀池计算书
1.已知条件:进水量Q=5万吨/天=自用水系数=5%则进水量Q'=0.608m 3/s=单座Q1=0.304m 3/s =清水区上升流速= 1.3mm/s 取颗粒沉降速度=0.3mm/s 取SS与NTU相关系数为1.2进水NTU=50=60出水NTU=3=3.6管厚=0.4mm 边距=35mm 水平倾角=60°2.单池计算a.清水区面积A=233.71m 2则实际清水区面积A'=240.72m 2取池宽B=12m 则池长L=20.06m 取L=20.50m b.斜管长度L管内流速V 0= 1.50mm/s 斜管长度L=405.22mm250mm则斜管总长L’=655.22mm采用塑料片热压六边形蜂窝管设计斜管沉淀池座数为2座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在满足考虑管端紊流积泥,过渡区管长采用其取L’=800mm c.排泥计算每日沉淀池干污泥量G=1.481t取污泥含水率=98%取污泥密度ρ=1.03t/m 3每日沉淀池湿污泥体积V 湿=71.87m 3则每次排泥量V’=11.98m3取V’=12.0m 3单斗排泥量V 单= 6.0m 3取泥斗下底面面积F 1=0.6m 2泥斗上底面面积F 2=5.0m 2泥斗高h 1=2.5m 2则泥斗贮泥部分体积V 1=6.11m 3取刮泥板高h 2=0.1m 刮泥板宽b 2=6.0m 刮泥板行进速度V 2= 1.0m/min 两台刮泥机一个工作循环刮泥量V 刮= 1.37m 3刮泥机一个工作循环所需时间T 刮=41.00min 取排泥管直径d=200mm 取排泥时间t 排= 1.5h 则排泥流速V 泥=0.04m/s采用双钢丝绳牵引刮泥机,卷扬机平台置于沉淀池中部于进水端设置两座污泥斗设计每天排泥6次,则每隔4小时刮泥一次大于单斗=0.3md.沉淀池高度采用保护高h保= 1.2m清水区高h清布水区高h= 1.5m布污泥斗高h斗= 2.5m斜管高0.69m沉淀池总高H= 6.19m e.复核Re及沉淀时间T水力半径R=8.75mm=0.875cm管内流速V0=0.15cm/s取运动黏度ν=0.01cm2/s则雷诺数Re=13.13沉淀时间T=532.94s=8.88min0.579m3/s2187.50m3/h1093.75m3/hmg/Lmg/L其中斜管结构占用面积按3%计在满足配水均匀条件下,使进水沿池宽方向布置于单斗排泥量6.0满足排泥要求。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一、斜管沉淀池的尺寸计算
1.总高度计算公式:
H总=H2-H1+H悬-h连
其中,H总为总高度,H2为池体深度,H1为污泥底排底高度,H悬为悬浮物浓度高度,h连为连管的高度。
2.斜管长度计算公式:
Ls=H总-H悬
其中,Ls为斜管长度。
3.斜管直径计算公式:
Ds=K*Ls
其中,Ds为斜管直径,K为常数,可根据经验值选择。
二、斜管沉淀池的悬浮物沉降速度计算
悬浮物的沉降速度是斜管沉淀池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可以使用Stokes定律计算,公式如下:
Vs=(2*g*(ρs-ρm)*d^2)/(9*η)*(1-ρm/ρw)
其中,Vs为悬浮物的沉降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ρs为悬浮物颗粒密度,ρm为介质密度,d为悬浮物颗粒直径,η为介质黏度,ρw为水密度。
三、斜管沉淀池的流量计算
1.斜管污水处理流量计算公式:
Q=V*A*n
其中,Q为污水处理流量,V为平均水流速度,A为管道截面积,n为
管道数量。
2.斜管沉淀流量计算公式:
Qs=Q*(1-ηr)
其中,Qs为斜管沉淀流量,Q为污水处理流量,ηr为沉淀率。
四、斜管沉淀池的沉淀时间计算
沉淀时间是指水在斜管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V/Qs
其中,t为沉淀时间,V为池体体积,Qs为斜管沉淀流量。
以上是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的基本内容,但实际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工
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参数的选择和优化。
同时,在进行设计计算时,还需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如泥水比、悬浮物浓度、出水浊度等,以保证沉
淀效果和处理效果的达到要求。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书(完整版)
长宽比
2.5
120
两次清除污泥 间隔时间T(d)
2
斜板沉淀池进 水SS m20781 5.86009039 2.34403615
1
0.6
24
斜板沉淀池出 水SS mg/L
污泥含水率
污泥量 S(L/d)
圆形池
污泥部分所 需的总容积
V(m3)
每格池污泥 部分所需容 积V''(m3)
污泥斗高度 h5(m)
污泥斗上部 半径R(m)
污泥斗下部 半径r(m)
2
圆锥体V1 (m3)
12.03227271
1000
20
0.95
56448
28.224 14.112
方形池
泥斗个数 长边分个数 宽边分个数
污泥斗下部 边长a1 (m)
泥斗上部长 边a2(m)
污泥斗上部 宽边a3(m)
方锥体V1 (m3)
2
1
0.4 2.93004519 2.34403615 10.7685556
2
超高h1 (m)
0.3
2.29060391 0.2
斜板区底部
缓冲层高度 h4(m)
沉淀池高度 H(m)
0.3
4.2
工 业 污 水 斜 管 沉 淀 池设计计算书(完整版)
最大设计流量 Qmax(m3/h)
池子个数n
设计表面负荷 q' 一般3-6
(m3/(m2·h)
池子水面面 积F(m2)
圆形池子直 径D(m)
方形池子边 长a(m)
方形池子边 宽b(m)
斜板区上部 水深h2 (m)
斜板高度h3 (m)
池内停留时 间min
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蜂窝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斜板斜管沉淀池的设计参数:(1)斜板(管)之间间距一般不小于50mm,斜板(管)长一般在1.0-1.2m左右;(2)斜板的上层应有0.5-1.0m的水深,底部缓冲层高度为1.0m。
斜板(管)下为废水分布区,一般高度不小于0.5m,布水区下部为污泥区;(3)池出水一般采用多排孔管集水,孔眼应在水面以下2cm处,防止漂浮物被带走;(4)废水在斜管内流速视不同废水而定,如处理生活污水,流速为0.5-0.7mm/s。
(5)斜板(管)与水平面呈60°角,斜板净距(或斜管孔径)一般为80~100mm。
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式可由如下分析求的。
假定有一个异向流沉淀单元,倾斜角为a,长度为l,断面高度为d,宽度为w,单元内平均水流速度v,所去除颗粒的沉速为u0,如下图所示。
当颗粒由a移动到b被去除,可理解为颗粒以v的速度上升l+l1的同时以u0的速度下沉l2的距离,两者在时间上相等,即沉淀单元长度沉淀单元的断面面积为dw,则单元所通过的流量为:式中lw实际上即为沉淀单元的长与宽方向的面积,lwcosα即为斜板在水平方向投影的面积,可用af代替。
dw代表沉淀单元的断面积,dw/sinα即为沉淀池水面在水平方向的面积,可用a表示,这样即可得q=u0(af+a)如果池内有n个沉淀池,并且考虑斜板(管)有一定的壁厚度,池内进出口影响及板管内采用平均流速计算时,上式可修正得沉淀池设计流量:Q=ηu0(Af+A)式中:η——系数0.7,一般范围0.75-0.85;Af——斜板(管)沉淀池所有斜壁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面积,A=naf;A——沉淀池水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即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截留速度:一个斜板单元的理论流量:q=u0(af-a)斜板沉淀池设计流量:Q=ηu0(Af-A)即同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截留速度:横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沉淀情况如下图,由相似定律得:式中af为沉淀单元的表面积。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2
斜管沉淀池设计方案1.二层池改建说明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取消MBR膜池,增加三个二次沉淀池,更好的对污水的处理、沉淀,达到排放要求。
再改建好氧区,各部分,多增加回流部分,充分利用污泥,并增设添加药剂管道。
池体结构复杂、设备安装和使用精度要求高,必须保证池体结构具有相当高的尺寸、标高和公差配合要求,以便顺利安装和保证正常使用,例如反应区池壁的标高、角度和斜板的平直度;过墙柔性套管的位置和标高以及平直度;各种设备基础、预埋螺栓轴线及位置和尺寸均需精确无偏差,反应区、集泥槽底部工艺混凝土的坡度控制、位置尺寸等必须精确控制。
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设在池长的一端,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
沉淀池的出口设在池长的另一废水沉淀池端,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
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
水流部分是池的主体。
池宽和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
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构造】根据水流和泥流的相对方向,可将斜板斜管沉淀池分为异向流(逆向流)、同流向和测向流(横向流)三种类型,其中异向流,应用的最广。
异向流的特点:水流向上、泥流向下,倾角60度。
初步设定为横向流。
【斜管沉淀池的排泥】斜管沉淀池由于单位面积出水量高,因而泥量亦相应增加,与普通平流式沉淀池相比,每单位面积的积泥量,将增加好几倍,积泥分布在整个底板上,虽比较均匀,但积泥不及时排除将会严重影响出水水质。
常用的排泥措施:A机械刮泥;适用于大型斜板沉淀池,管理简单,可以自动控制。
但加工维修困难,某些部件质量尚未过关,容易发生故障,影响使用,在国内积累经验上不多,有待提高和巩固。
B穿孔管排泥;应用于平流沉淀池已有相当历史,目前用于斜板沉淀池也不少,但须严格管理,不然容易堵塞,造成排泥困难,影响沉淀效果。
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单位 m3/d
建议
24.00
小时
2.00
m3/h500mg/l300mg/l
97.5
%
1
个
1.00 2.20
不同种类废水取值不同,请参考相关规 m3/m2.h 范或经验值
m2
2
个
1
个
2.10
米
1.05
米
0.5
米
一般取0.5-1米
0.5
米
一般取0.5-1米
0.4
米
一般取0.3-0.5米
1
米
该项为固定值,不建议修改
0.000038579
m3/s
14.40
个
计算结果总结如下
3.12
米
2.10
米
斜管沉淀池宽度
1.05
米
方形泥斗个数为 每个锥形泥斗斗面边长为 设每个泥斗下面积边长为 设泥斗倾角为 计算泥斗高为 每个泥斗容积为 泥斗总容积为
设三角偃锯齿高度为 流过三角偃水高为 单个三角偃流量为 共需三角偃个数
斜管沉淀池总高度 斜管沉淀池长度
斜管沉淀池计算过程
请输入数值 (注意红色数字人工输入, 蓝色数值为自动计算结果)
60
度
该项为固定值,不建议修改
1.37
小时
1
次
24
小时
1
t/m3
0.384
m3
泥斗容积计算
一般每天排泥1到2次
2
个
1.05
米
0.25
米
65
度 大于或等于60度
0.86
米
0.41
立方
0.81
立方
出水三角偃计算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1、栅条絮凝池设计计算1.1、栅条絮凝池设计通过前面的论述确定采用栅条絮凝池。
栅条絮凝池是应用紊流理论的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的平面布置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
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流向下一格,上下接错流动,直至出口,在全池三分之二的分格内,水平放置栅条,通过栅条的孔隙时,水流收缩,过孔后水流扩大,形成良好的絮凝条件。
1.1.1网格絮凝池设计要求:(1)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
(2)絮凝池分格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
(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匀成3段,其中前段3-5min,中段3-5min,未段4-5min。
(4)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段较少,未段可不放。
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段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
(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12-0.14m/s,未段0.22-0.25m/s。
(6)栅条的外框尺寸加安装间隙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
前段栅条缝隙为50㎜,中段为80㎜。
(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0.3-0.2 m/s ,中段0.2-0.15 m/s ,末段0.14-0.1 m/s ,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
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
(8)栅孔流速,前段0.25-0.3 m/s ,中段0.22-0.25 m/s 。
(9)一般排泥可用长度小于5m ,直径150-200mm 的穿孔排泥管或单斗底排泥,采用快开排泥阀。
1.1.2网格絮凝池计算公式 (1)池体积60QTV =( m 3) (3.1) 式中:V ——池体积( m 3); Q——流量(m 3/h );T——絮凝时间(min) (2)池面积1H VA =(㎡) (3.2) 式中:A——池面积(㎡);1H ——有效水深(m) (3)池高()m H H 3.01+=(3.3)(4)分格面积v Qf =(3.4)式中:f ——分格面积;0v ——竖井流速(m/s )(5)分格数fAn =(3.5) 式中:n ——分格格数; (6)竖井之间孔洞尺寸22v QA =(㎡) (3.6) 式中:2A ——竖井之间孔洞尺寸(㎡);2v ——各段过网格水头损失(m/s )(7)总水头损失∑∑+=21h h h (m ) (3.7)gv h 22111ε= (m ) (3.8)gv h 22222ε=(m ) (3.9)式中:h ——总水头损失(m ); 1h ——每层网格水头损失(m )2h ——每个孔洞水头损失(m ) 1v ——各段过网流速(m/s ) 2v ——各段孔洞流速(m/s )1ε——网格阻力系数,前段取1.0,中段取0.92ε——孔洞阻力系数,可取3.01.1.3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因为设计流量0.182m³/s ,流量比较小,只需采用一个反应池,设絮凝时间10min,得絮凝池的有效容积为:V =0.182×10×60=109.2 m³设平均水深为3.0m ,得池的面积为:34.360.32.109m A ==竖井流速取为0.12 m/s ,得单格面积:25.112.0182.0m f ==设每格为方形,边长采用1.23m ,因此每格面积1.5㎡,由此得分格数为:3.245.14.36==n 为配合沉淀尺寸采用25格 实际絮凝时间为:min4.10623182.0250.323.123.1==⨯⨯⨯=s t 池的平均有效水深为3.0m ,取超过0.45m ,泥斗深度0.65m ,得池的总高度为:m H 10.465.045.00.3=++=过水洞流速按进口0.3 m/s 递减到出口0.1 m/s 计算,得各过水孔洞的尺寸见表:表1.1 过水孔洞的尺寸图1.1 网格絮凝池布置图絮凝池布置中,图中已表示从进口到出口各格的水流方向,“上”、“下”表示隔墙上的开孔位置,上孔上缘在最高水位以下,下孔下缘与排泥槽口齐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00 0.200 0.694 1.400 0.496 8.000 3.000 0.006 0.049 0.250 1.000 0.003 0.067 80×80 4.838 0.124 0.116
m
m/s
0.3~0.2
㎡
m
m
个
可取3.0
长宽比例协0.25~0.3
左右 ㎡
前段和中段0.12-
m/s 0.14,末端0.1-
0.14m/s
列
㎡
格
格
8~18
段
给排水手册 给排水手册
4.000 3.000 21.000 70.000
0.130
1.068 0.800 1.335
min
3-5
层/格
层
>16
cm
60~70
m/s
0.12~0.14,浊度要求高 时取低值
㎡
m
给排水手册 给排水手册 给排水手册 布置需要
主要设计输出
8.800
m
5.500
m
5.453
m
L0
0.800
m
E 第一段单格竖井宽度
W0’
1.400
m
F 第二段单格竖井长度
L0
0.800
m
G 第二段单格竖井宽度
W0’
1.500
m
H 第三段单格竖井长度
L0
0.800
m
I 第三段单格竖井宽度
W0”
1.600
m
序号
名称
1 设计基本参数
1.1 处理水量
V0 f=Q/V0 L0 W0” W0” V2 A2=Q/V2 L1 H1 n洞1 ξ2 h2=(ξ2v2^2)/2g h2’ V1 ξ1 h1=(ξ1v1^2)/2g h1’ L3×W3
4.000 1.000 8.000 70.000 0.110 1.263 0.800 1.578 1.600 0.100 1.389 1.600 0.868 8.000 3.000 0.002 0.012 0.220 0.900 0.002 0.018 80×80
1.2 网格絮凝池数量
1.3 单池处理水量 1.4 池絮凝时间
公式或符号
数据
单位
参考值
备注
1000.000 m³/h
2.000
座
单池处理水量小于 1000m³/h,且大于2座
Q
500.000 m³/h
T
16.000
min
10-15
给排水手册
1.5 池体积
V=QT/60
1.6 有效水深
H'
1.7 池面积(净面积)
校核第一段竖井上升流速 2.23 第一段总水头损失
3 絮凝反应池第二段 3.1 第二段反应时间 3.2 第二段单格网格层数 3.3 第二段总网格层数 3.4 网格间距
W0 V2= A2=Q/V2 L1 H1 n洞1 ξ2 h2=(ξ2v2^2)/2g h2’ V1 ξ1 h1=(ξ1v1^2)/2g h1’ L3×W3 T V0 h1’+h2’
前段取1.0
m
m
mm
80×80
min
3-5
m/s
m
给排水手册 给排水手册
给排水手册 给排水手册
4.000 2.000 16.000 70.000
min 层/格
层 cm
3-5
>8 60~70
给排水手册 给排水手册
3.5 第二段竖井上升流速 3.6 第二段单格竖井面积 3.7 第二段单格竖井长度 3.8 第二段单格竖井宽度
取值 3.9 第二段竖井间孔洞流速 3.10 竖井之间孔洞面积 3.11 孔洞宽度 3.12 孔洞高度 3.13 第二段孔洞数 3.14 孔洞阻力系数 3.15 每个孔洞水头损失 3.16 第二段孔洞总水头损失 3.17 第二段过网流速 3.18 网格阻力系数 3.19 每层网格水头损失 3.20 第二段网格总水头损失 3.21 网格网孔规格 3.22 实际停留时间
网格反应池计算书(给排水手册第3册城镇给水 P488)
适用条件:原水水温4~34℃,浊度为25~2500NTU。 单池处理水量1~2.5×104m³/d(410~1040m3/h)。
设计要求:絮凝时间10~15min;絮凝池分格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一般分3段(8~18格)
A 网格絮凝池总宽度 B 网格絮凝池总长度 C 网格絮凝池总高度 D 第一段单格竖井长度
m
9.9
取整数得
9.10 孔眼间距
S
9.11 输泥管直径
D1
9.12 排泥管壁厚
δ
9.13 孔口阻力系数
§0
9.14 重力加速度
g
0.000 1.000
8.050 0.300 0.058 0.209
0.700 0.380 0.200 0.020 0.031 0.012 8.050 38.000 40.000 0.196 0.200 5.000 0.069 9.810
min 层/格
层 cm m/s ㎡ m
60~70 0.1~0.14
m
m/s
0.14~0.1
㎡
m
m
个
可取3.0
给排水手册
布置需要
长宽比例协调 给排水手册
m/s
前段0.25~0.3,中段 0.22~0.25
前段取1.0,中段取0.9
m
给排水手册 给排水手册
mm
80×80
给排水手册
4.22 实际停留时间 校核上升流速
V
9.19 穿孔管第一孔眼出水头损失
h0
9.20 穿孔管段的沿程损失
h1
9.21 无孔输泥管沿程损失
h2
9.22 无孔输泥管局部损失
h3
9.23 总水头损失
0.045 1.356 1.086 1.086 0.029 0.188 0.109 0.004 0.330
参见旁边表格
m/s
m<40
m/s
m≥40
V0
2.6 第一段单格竖井面积 2.7 第一段单格竖井长度 2.8 第一段单格竖井宽度
f=Q/V0 L0
133.333
4.500
29.630
0.120
1.000 1.157 25.600 24.000 3.000 8.000
m³ 与平流沉淀池配套时采
m
用3.0-3.4m;与斜板沉 淀池配套时采用4.2m
4.23 第三段总水头损失 5 网格絮凝池高度 5.1 有效水深
5.2 超高 5.3 泥斗底部宽度 5.4 泥斗上部宽度 5.5 泥斗倾角 5.6 泥斗高度 6 网格絮凝池总宽度 6.1 单格竖井宽度 6.2 隔墙宽度 6.3 池壁宽度 6.4 池净宽度
7 网格絮凝池总长度
7.1 第一段单格竖井宽度 7.2 第二段单格竖井宽度 7.3 第三段单格竖井宽度 7.4 隔墙宽度
T
h1’+h2’ H=H'+h1+h2 H' h1
h2 W=n1*L0+(n11)*W隔墙 L0 W隔墙 W池壁 W净 W=W0+W0’ +W0”+4*W隔墙 +W池壁+W过 渡区 W0 W0’ W0” W隔墙
5.530 0.109 0.030 5.453 4.500 0.607 0.400 0.800 60.000 0.346 8.800 0.800 0.200 0.500 8.050
m/s
0.12~0.14
㎡
m
m
m/s
0.2~0.15
㎡
m
m
个
可取3.0
给排水手册
布置需要
长宽比例协调 给排水手册
m/s
中段0.22~0.25
中段取0.9
m
mm
80×80
min
3-5
m
给排水手册 给排水手册
给排水手册 给排水手册
4.1 第三段反应时间 4.2 第三段单格网格层数 4.3 第三段总网格层数 4.4 网格间距 4.5 第三段竖井上升流速 4.6 第三段单格竖井面积 4.7 第三段单格竖井长度 4.8 第三段单格竖井宽度
8.1 配水孔洞长
L洞
8.2 配水孔洞高
H洞
8.3 过孔流速
8.4 总水头损失
h=∑h1+∑h2
9 穿孔排泥管的计算(等距布置)
9.1 积泥均匀度
ms
9.2 孔口总面积与穿孔管截面积之比 KW
9.3 穿孔管直径
D0
9.4 孔眼直径
d
9.5 穿孔管截面积
A
9.6 孔口总面积
A0
9.7 穿孔管长度
L
9.8 孔眼个数
取值 4.9 第三段竖井间孔洞流速 4.10 竖井之间孔洞面积 4.11 孔洞宽度 4.12 孔洞高度 4.13 第三段孔洞数 4.14 孔洞阻力系数 4.15 每个孔洞水头损失 4.16 第三段孔洞总水头损失 4.17 第三段过网流速 4.18 网格阻力系数 4.19 每层网格水头损失 4.20 第三段网格总水头损失 4.21 网格网孔规格
m/s
m
m
m
m
m
m
0.5
项目经验值
m
1-1.2
项目经验值
m m m/s 0.05-0.1 m
参见旁边表格
给排水手册539
给排水手册
m
m
0.02~0.03
给排水手册
㎡
㎡
m
个
个
0.3~0.8
给排水手册
m 碳钢管5mm:UPVC
管:10mm
N/kg